美国产业结构分析
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美国经济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2a4683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6.png)
美国经济发展概况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创新的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市场开放为其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就美国经济的发展概况展开讨论,着重关注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特点与亮点。
一、经济增长自20世纪初起,美国经济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世界上最高的,占全球GDP的比重超过20%。
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技术革新、创新创业、市场规模和良好的金融体系等因素。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服务业。
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和教育等领域都成为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动力。
此外,制造业、农业和能源等传统产业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产业结构美国的产业结构日益多样化,不断调整和更新。
传统的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然在全球制造业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产品如航空器、汽车、电子产品等向全球输出,为美国经济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与此同时,美国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推动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发展。
硅谷、西雅图和波士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投资者。
三、劳动力市场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竞争力。
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为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美国的高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管理人才,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工资增长率相对较低,劳动力参与率不稳定,技能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不匹配等问题需要解决。
同时,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造成了冲击。
四、国际贸易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美国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近年来美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主义措施,对一些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试图重新谈判和修订国际贸易协议。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ppt课件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6bd3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b.png)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纵观美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可以看到产业 结构升级主要是由新技术革命催生的,表现为主导 产业不断更替、产业技术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依 据主要革新技术类别,美国产业机构现代化进程划 可分为工业化起飞阶段、工业化实现的初期、工业 化后期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再工业化四个阶段。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它让实体经 济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 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不过,发达国家的 再工业化并非简单回归,而是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 术应用为重点,旨在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制造业新的制高点。 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 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从行业层面上看,行 业组织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组建,宣告了企业界进军工业4.0时代 的号角吹响。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 济发达的美国更侧重于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 希望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制造 业发展的效果来看: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2014年10 月达到了59,而在09年最谷底的时候只有33.1。
83.09 1.00
87.30 1.20
82.55 0.90
87.17 1.13
82.66 0.90
第 采掘 二 电力 产 业
建筑
制造 业 第三产业
政府部门
0.92 1.88
4.36 15.09
64.11 12.50
0.43
1.34
0.46
1.75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美国产业结构变革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美国产业结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9515b2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2.png)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美国产业结构变革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全球化趋势,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军国家,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变革之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美国产业结构变革。
一、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全球化的实现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彻底打破了过去的局限,让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的流动更加自由,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美国企业可直接将生产或服务外包到国外,在降低劳动、成本的同时也扩大了消费市场。
此外,全球化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转型,使美国企业更加专注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创新。
二、传统产业面临压力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传统制造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且在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多个领域不能及时更新更新。
为了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生存下去,这些企业必须重构产业链和生产模式,关注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
同时,随着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成熟,可能会取代人工劳动,降低传统制造业的就业岗位。
三、新兴产业崛起在全球市场的持续发展中,新兴产业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例如新能源、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比如,在清洁能源领域,美国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高投资价值和战略价值。
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因此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全球化对美国消费市场的影响全球化意味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多样化。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不仅可以引进国内无法生产的高端商品和服务,也可以在海外销售美国产品。
全球化带来的更多互动使得美国企业更容易获取外部信息,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美国消费者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五、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未来影响全球化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和挑战,美国必须保持创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生产和服务质量。
第3讲美国产业结构
![第3讲美国产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8cd424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09.png)
第3讲美国产业结构1. 农业产业:美国农业产业高度发达,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等。
美国还在生物技术、有机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 工业产业:美国工业产业涵盖了制造业、能源、化工、钢铁、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美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高科技、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等方面。
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3. 服务业:美国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教育、医疗、零售等多个领域。
其中,金融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5. 文化产业: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好莱坞电影、音乐、图书、时尚等产业吸引了大量国际关注。
美国的文化产业不仅为国内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还通过输出文化产品,提升了国家软实力。
美国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各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3讲美国产业结构1. 农业产业:美国农业产业高度发达,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等。
美国还在生物技术、有机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 工业产业:美国工业产业涵盖了制造业、能源、化工、钢铁、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美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高科技、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等方面。
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3. 服务业:美国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教育、医疗、零售等多个领域。
其中,金融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第3章美国的产业结构
![第3章美国的产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f070c17de80d4d8d15a4f69.png)
供应国内
向美国人民提供丰富的和有充
分营养的食品,保证美国人民 有健壮的体魄
第 14 页
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出口
• 美国生产的农产品中有2/3是要出口的
• 农产品出口在美国整个货物贸易出口中要占11% • 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农产品出口的10.4% • 美国的农产品贸易处于顺差
第 15 页
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土地
从业人口
第 19 页
美国现代农业的特点
产业化
生态学 多学科
生物学
金融支持
农业生产
多产业
信息服务
门类
气象学 地理学
融合
商品流通
工业制造
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化综合体
第 20 页
美国现代农业的特点
产业化
现代农业特点 高科技含量 高资本投入 高产出 高商品率
农业形态 集约化 高度社会化 国际化
行业组织 农工综合企业 工商企业 农业合作社
1
国内道路
退耕大量农田
就业问题和社会混乱?
第 28 页
美国现代农业的特点
农业法规和配套体系完善
【 解决美国农产品过剩的两条道路】
2
国际道路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设计贸易蓝图 把美国剩余农产品出口给缺乏农业优势的国家
同时从这些国家进口美国所需要的商品
国外购买力有限、降低关税、重新改组工业?
第 29 页
美国现代农业的特点
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美国农业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
3.0% 2.5%
2.71%
2.0%
1.67% 1.5% 1.0% 0.5% 0.0% 占GDP比重 1990 2012 就业比重 1.45%
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833c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3.png)
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大国,其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历程、主要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一、农业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农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农耕文明、农蓄结合、农业工业化等阶段,农村人口占据了其总人口的相当大比例。
而美国的农业发展则相对较晚,以农业革命为开端,通过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动,实现了农业的高效生产。
二、主要农产品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棉麻、烟草、牲畜和副食品等。
粮食是中国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其中以稻谷、小麦、玉米为主要种植品种。
在畜牧业方面,猪肉、牛奶和禽蛋产量居世界前列。
而美国的主要农产品则以大豆、玉米、小麦和牛肉等为主。
美国是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强。
三、农业技术中国的农业技术主要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虽然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农机化水平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而美国的农业技术十分发达,农机装备、土壤肥料管理和农业生产智能化等方面具备较高水平。
四、产业结构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分散,农业生产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多从事自给自足的农村副业。
索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是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较为现代化和标准化,大规模农业企业有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工商业农场为主导。
农业劳动力相对稀缺,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
根据以上对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可见,中国和美国在农业发展历程、主要农产品、农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优化土地利用等方面;而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功经验则在于大规模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引进运用。
总之,通过对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两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美国三大产业增长趋势
![美国三大产业增长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dcf9e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d.png)
美国三大产业增长趋势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演变和调整。
本文将分析美国近年来的三大产业增长趋势,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
下面将对这三大产业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1. 制造业增长趋势:美国曾经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中心,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制造业遭受了一系列挑战,包括国际竞争、劳动力成本增加和技术进步等。
然而,近年来,制造业在美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首先,美国制造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了其增长。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制造业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如3D打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带动了产业的增长。
其次,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这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制造业增长。
例如,减税政策、减少监管和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从而推动了制造业的增长。
2. 服务业增长趋势:服务业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70%。
近年来,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例如,教育、医疗、金融、旅游和娱乐等服务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例如,电子商务、在线咨询和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出现,为服务业创造了新的商机。
另外,服务业也受益于全球化的趋势。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出口国之一,通过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如金融、法律、体育和娱乐等,赢得了世界各地的客户,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3. 信息技术产业增长趋势:信息技术产业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增长趋势:首先,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
美国产业结构进化趋势
![美国产业结构进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3231f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1.png)
美国产业结构进化趋势美国产业结构进化趋势1.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不同行业的比重和分布情况。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产业结构的演变对全球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产业结构的进化趋势,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第一阶段:农业主导在美国独立初期,农业是其主要产业。
大部分美国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出口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农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3.第二阶段:工业化崛起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铁路、制造业、石油等行业崛起,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工业化的推动使得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以农业为主导到工业为主导。
4.第三阶段:服务业兴起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美国产业结构进一步演化。
制造业的比重开始下降,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金融、零售、医疗、教育等服务行业快速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
5.第四阶段:高科技产业的崛起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科技产业开始在美国崛起。
硅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互联网、软件、电子等行业迅速壮大。
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美国产业结构,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6.第五阶段: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近年来,美国进一步加强了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这些领域的创新和研发成果不仅推动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演变,也带动了全球科技创新的潮流。
7.原因分析以上所述的美国产业结构的进化趋势,背后存在一系列原因。
首先,技术进步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演变。
其次,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推动使得美国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必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寻求竞争优势。
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服务业的需求迅速增长。
8.影响分析美国产业结构的进化对整个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今美国产业发展趋势
![现今美国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e66742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e.png)
现今美国产业发展趋势现今美国产业发展趋势引言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产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美国的产业结构正处在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现今美国产业发展的趋势,包括新兴产业的崛起、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及产业创新和转型等方面。
一、新兴产业的崛起1. 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是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科技和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公司和创业者。
硅谷地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引擎,孵化了众多的科技巨头,如谷歌、苹果、亚马逊等。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还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 清洁能源产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愈发严峻,清洁能源产业成为了全球的热门领域之一。
美国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美国的清洁能源产业既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 生物医药产业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该产业受益于科技进步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价值。
同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和大量的创新技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推动力。
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1. 制造业制造业一直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成本的不断上涨,许多制造业岗位被转移到了低成本国家。
然而,近年来美国政府意识到恢复制造业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这包括减税政策、规模化生产的推动以及技术升级等。
此外,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也为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 农业农业一直是美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但近年来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全球农业竞争的加剧、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都对美国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国农业转型和升级,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粮食生产的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7ee33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2.png)
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引言第三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涵盖了广泛的服务行业,如金融、教育、医疗等。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第三产业的演变对其他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探讨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第三产业的定义和分类第三产业一般指的是服务业,相对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它包括了广泛的商务、专业、科技和公共服务等行业。
根据美国经济统计局的分类,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
2.零售业:包括商店、百货公司、超市等零售服务。
3.医疗保健业: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医疗服务。
4.教育业:包括学校、大学、培训机构等教育服务。
5.信息技术业:包括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通信等信息技术服务。
6.娱乐业:包括电影、音乐、体育等娱乐服务。
第三产业的演变规律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创新是推动第三产业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整个服务行业的发展和转型。
以互联网为例,它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了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和共享经济等新兴行业。
技术创新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第三产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此外,受到教育水平提高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影响,教育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这些因素使得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出现了调整,并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经济结构的重构随着经济结构的重构,第三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一方面,工业的转型和减少导致了制造业的相对衰退,而服务业的增长占据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美国在高附加值的服务领域有着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影响因素分析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不仅受到技术创新和人口结构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美国产业结构
![美国产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9dda0225901020207409c1a.png)
美国产业结构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吴蔚在新经济时代高技术是最重要的资源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高科技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不仅推动了时代的变革而且前瞻性地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一国经济在取得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旧产业的逐步衰亡和新兴产业的产生产业结构演变的内涵是经济资源不断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流动使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1 产业结构的基本演变规律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使经济得以实现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根据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进一步指出随着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转移农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将不断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份额将不断增加根据这一定理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的过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现实经济中经济增长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取得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能否顺利地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是决定一国增长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重要的2 技术进步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总产出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取决于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通过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从效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转移向高生产率的新兴产业而实现的经济总生产率的提高包含了结构转变的成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变化提高了经济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二是技术进步导致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出现差异促使资源从其他部门不断流入该部门从而推动总体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正处于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各国经济中更多的有形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在研究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无形投资越来越重要作为与劳动资本并列的一个生产要素知识对生产率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能以更快的速度传播技术创新推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出现使技术进步对世界变化越来越被人们感受到新增长理论认为从长期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服务业特别是其中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知识型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技术对产业结构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创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导致新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增长二是由于改良技术的使用导致现有产业改造更新和发展这两者的合力不仅会成为导致产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宏观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美国是世界上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高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对于90 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就可以把握美国经济增长的走势二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的界定11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从技术范畴考察高技术是高层次的核心的前缘的先进的尖端的技术回顾科技发展史一般认为高技术领域的形成是在 20 世纪中叶高技术不等于高技术产业某种高技术能否形成产业一是取决于市场需求的规模二是取决于它是否可以商品化高技术产业是高技术进入实用化和商业化阶段的产物美国学者纳尔逊在高技术政策的 5 国比较一书中指出所谓高技术产业是指那些大量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并以迅速的技术进步为主要标志的产业是具备现代化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技术产业群即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技术领域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从量化的角度看高技术产业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职工的 40-60%是有学位的工程师科研人员和高中毕业后经过两年以上技术训练的精巧技术人员二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 R&D 的再投资比例比非高技术企业要高 2-5 倍一般占销售收入的 5-15% 许多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定义都是基于上述指标的组合来确定的将技术密集度高于全部制造业技术密集度平均值几倍的行业的集合定义为高技术产业1986 年OECD 采用 R&D 经费强度 R&D 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根据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SIC 选择了 22 个制造业行业依据13 个成员国 1979 1981 年的数据进行加权计算最后将 R&D 经费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6类产业定义为高技术产业其他制造业则属于中技术和低技术产业见表 1表1.OECD 界定的高技术产业产业名称 R&D 经费强度 %高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制造业 22 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7 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0 4医药制造业 4 8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 4 8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 4 4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 7化工制造业 2 3制造业平均水平 1 8随着经济增长中知识和技术因素的急剧增加 1994 年OECD 根据 R&D 总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直接 R&D 经费占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重新计算了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度重新确定了 4 类高技术产业和 6 类中高技术产业见表 2表 2.OECD 界定的 4 类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 1990 年%产业名称 R&D 总经费占总产值直接 R&D 经费占总产值直接 R&D 经费占增加值高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制造业 17 3 15 0 36 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14 4 11 5 30 5医药制造业 11 4 10 5 21 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9 4 8 0 18 7中高技术产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6 6 5 1 11 22汽车制造业 4 4 3 4 13 7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4 0 2 8 7 6化工制造业 3 8 3 2 9 0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 0 1 64 0非电气机械制造业261746OECD 对高技术产业的调整体现了高技术产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朝阳工业是衡量国家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工具1982 年美国商务部在高技术产品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把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归结为高技术产业即DOC3 分类法美国界定的高技术产业包括 10 大类导弹及航空器制造业无线电及电视接收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飞机及零部件制造业办公设备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军用器材及附属品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工业用化工产品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发动机及涡轮机制造业塑料材料及其合成制品和合成纤维制造业等 90 年代以后美国商务部又重新确定了 10 大类高技术领域包括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光电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设计技术航天技术武器技术以及核技术而属于高技术的产品共有 222 类这一高技术分类也是目前OECD 国家普遍采用的高新技术产品分类2 高技术产业的作用与新经济新古典经济学家把 20 世纪以来的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归结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理论认为没有技术进步的世界是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当技术进步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资本生产率积累的边际效益生产规模收益上升或保持不变在高技术产业的成长期制造商和经销商往往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在高技术成熟之后其加速度进步的数量级大大高于一般技术如摩尔定律与此同时高技术产品的价格和高技术行业的服务将会接近和趋向于免费但是率先采用新的高技术的企业仍将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从而使高技术的进步永远不会停止高技术产业是以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它的研究开发投资比例高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带有高风险性产品具有高附加价值高技术产业是决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它具有调整或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功效一般都具有经济波及效果发展快未来市场广阔而且具有战略重要性高技术产业是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的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传统产业为前提的并依赖于传统产业而存在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反过来对传统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改造传统产业的结构和形态并以其高技术手段为某些衰退的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使传统产业重新获得生机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要遵循经济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理论3 高技术产业对美国"新经济"的贡献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高技术部门迅猛发展远远超过了汽车与建筑等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 1996 年高技术产业对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 贡献了 4200 亿美元比1995 年增长了 15 电脑软件通讯三个产业 1996 年对 GDP的贡献率高达 33 而同期传统经济的带头产业--建筑业和汽车业对 GDP 的贡献率分别只有14 和4因此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新经济持续扩张的主要动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固定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表现在推动固定资本的投资方面包括企业和消费3者在电脑周边设备和通信设备上的支出信息科技净出口消费者在电话服务及有线电视上的支出电信结构的投资等方面 1996 年仅在信息技术硬件上美国消费者与企业就投入了 2820 亿美元比购买新住宅多 49 比工商建筑开支多 168 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作为固定资本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扩大了美国总资本存量和资本形成规模构成"新经济" 持续扩张的重要物质基础2 促进产品出口在出口方面高技术产品已经成为美国出口商品的主力 1986 年飞机数据处理机汽车零件和高技术机械是美国主要的出口项目迄今也仍是如此不同的是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以飞机为例 1986 年时大部分是军用战斗机到1996 年以后则以商用飞机为主在办公室及数据处理机方面产品项目也比 10 年前先进美国在海外建立的汽车厂与日俱增其汽车零件出口也同步扩大10 年来美国总出口额大幅度增长从1986 年的 3059 亿美元增至 1996 年的 8480亿美元高技术产业的出口值已占整个制造业的 25 在1996 年的出口产品中电脑芯片等高技术产品从 1986 年的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位飞机从第一位降到第二位数据处理机和汽车零件分别从第二位和第三位降到第三位和第四位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出人头地科技上的超前一直是美国赖以生存的主要依靠也是其相对优势之所在今后美国将会继续保持其高技术商品出口的领先地位3 高新技术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人们曾经担忧高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减少就业机会但实际情况证明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创造着新的就业机会围绕信息产业的兴起涌现了一支更庞大的劳动大军如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电脑维修网络维护电脑培训电脑咨询等用于构建网络的各种器件的研制也在吸引大量的劳动者这种新的商业链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例如围绕上述新行业而产生的直销就需要更多的送货大军在美国这种快递公司空前繁荣他们的车队活跃在全国各地车上配有无线接收设备能以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路径送货更多的就业机会围绕着因特网服务展开如Internet 和Intranet 的系统集成企业网站的建立接入服务网上信息发布及信息搜寻网上广告等据美国信息技术协会称目前仅在美国就有19 万个高技术职位空缺其中多数需要的是编程人员已有研究报告指出因特网发展正在使美国硅谷成为一个工作职位的"宝库" 仅1997年这一地区就新增了 5.3 万个职位在这些新的职位中软件人员的需求最大共新增了8300份工作计算机和通信领域也出现了 7000 份新工作约有 230 万人居住在硅谷地区仅占整个加州全部人口的 10 但该地区 1997 年为加州创造了 40 的出口事实上从1993年以来高技术产业已经为美国增加了 100 万个就业机会商务部预测到 2006 年美国所有的就业工人中将会有近一半是在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或者是要求大量使用信息技术的领域尽管对新经济的增长模式作用结果因人而异认识不同但高新技术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发展是美国经济由滞胀走入复苏进入增长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这是不容置疑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发源于美国的新经济就是高技术经济也毫不夸张新经济诞生与成长的过程实质就是科学技术不断突破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扩散与普及通过教育使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广泛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各种具有规定特性的合成材料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为龙头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新一轮产业提升根本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从粗放型产业转变为集约型产业在产业的要素中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以致被称为知识产业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产业以及生产劳动的全部要素都在毫无例外地进行改造随着生产从4简单的劳动过程向科学过程的转化劳动的性质和内容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克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差别的物质技术前提由于电脑和其它电子产品的不断开发全盘自动化生产作为被提上了日程人际间地区间国家间的交往手段由于信息技术的突破获得巨大发展知识和资源共享的可能性日益扩大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使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加快4. 高技术产业与产业空心化技术发展的长波理论表明某些产业部门在不同时期具有明显的创新技术特征从纺织钢铁到汽车飞机和微电子一些与此相关的产业在不同经济增长时期都表现了高技术产业的特征一般认为在新经济时代的六大高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九大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智能机械产业软件产业超导体产业太阳能产业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高技术产业绝大部分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这样一来高技术的运用就使得第二产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即导致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上升并使第二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化最后走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由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中高科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就使得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大大高于第一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大量转移就是这个道理而绝不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人抢了发达国家工人的饭碗使发达国家出现了空心化也不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居民购买的服务相对上升购买的制造品相对下降即出现了所谓非工业化造成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1997 年4月28 日发表的报告中就指出在发达国家中 1970 年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为 28% 1994 年下降到 19% 他们反对用非工业化和空心化来解释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原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明显快于服务业 1960 1994 年发达国家服务业与制造业产值增长的幅度大体一致但同期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却比服务业快两倍以上据估计发达国家从1970 年以来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的 2/3 是由生产率增长较快造成的其余 1/3 则是因就业方式改变等因素所致三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 ICT 的发展概况在美国经济的分类中 ICT 产业和 ICT 相关产业之间有着明确的界线 ICT 产业包括 4类即以计算机编程软件预装计算机数据处理信息检索计算机维修等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和服务业以计算机计算机存储及外围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电子测量和分析仪器等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硬件生产业以电话和电报通讯有线和无线电视广播等为主要内容的通讯服务业以电话电报设备视听设备磁性和光学存储介质为主要内容的通讯设备业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业一般包括以下 4 个基本行业硬件业软件和软件服务业通信设备业通信服务业按照商业周刊信息技术 100 强公司的统计标准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业又可以分为 8 大类的公司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生产公司 Comp 因特网公司 INet 网络设计公司 NetW 半导体生产服务 Semi服务再销售和分发公司(Svcs) 软件公司(Soft) 通信设备公司(TelE) 通信服务公司(TelS) 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信息技术 ICT 的相关进展与运用对美国此次最长的经济增长期具有巨大的贡献从90 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力信息技术产业在全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从 1994 年的 6.3%上升到 2000 年的 8.3% 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的快速增长是从 1994 年以后开始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信息技术产业在全部经济中所占份5额以飞快的速度上升的同时其产品的价格却在迅速下降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下降已经直接或间接地使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全面下降了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以及价格变化情况可见下图尽管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 GDP 中所占的份额不到 10% 然而由于从 1995 1999 年信息技术产业显著增长和价格下降使得它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达到了 30% 信息技术产业之所以在美国的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要归功于软件及信息技术设备在全部投资中所占份额的不断增加美国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与效率节省成本支出在90年代持续增加对计算机设备的投资带动了美国信息业的蓬勃发展和科技股的上扬对于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的贡献也日益增加 1992 1999 年各产业资本的投资明显地向软件及信息技术设备转移在20 世纪 90 年代的十年中各产业在软件及信息技术设备上的大量投资是90 年代美国投资增长率高达 9% 10%的直接动因这与 80 年代投资增长率只有 5 6%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到1999 年各产业的软件及信息技术设备总投资的实际增长率是 12%其中软件及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对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 75% 而1995 1998 年对增长率的贡献仅有 65% 1993 和1994 年不到 50%信息技术产业一直是新的 R&D 投资的主要来源 1994 1999 年美国 R&D 投资年均增加约为 6% 扣除通胀因素 1995 1998 年全国 R&D 投资增加的 37%发生在信息技术领域1998 年信息技术产业的 R&D 投资 448 亿美元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开发费投资总数的 1/3 1998 年生产信息技术的产业工人数量和其他产业的信息技术职工总计 740 万人占全美国工人总数的 6.1% 90 年代中期以后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的就业机会接近翻番 1992 年为 85 万人 1998 年增加到 160 万人同期受过高等教育和享受高报酬的信息技术职业如计算机科学家计算机工程师系统分析员和计算机程序员增加了近 80% 约100 万人另一方面飞速的技术进步和激烈竞争对信息技术的就业机会附加了不确定因素某些信息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下降从总体上看 1998 年生产信息技术的产业工人工资整体上高于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有些信息技术职业仍保持低技能和低工资历史上基础技术的突破与它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常常需要很长时间的时滞这次美国经济从信息技术中比其他国家得到了更大的效益部分是由于美国实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鼓励竞争的社会制度和企业文化风险投资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显示出信息技术产业不仅仅是目前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而且在 90 年代后半期其重要性的表现更为明显尽管 90 年代前半期对数字革命起到推动作用的许多因素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直到 90 年代后半期它们的联动效应和潜力才充分显现新经济也由此蓬勃发展2 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领先于全球的优势地位信息技术在各部门的广泛应用以及本身的产业化对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变有积极的影响首先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增长信息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方面是信息产业本身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信息产业中的计算机工业的技术进步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年贡献0.25% OECD Economic Outlook June 1999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设备价格的急剧下跌使它在各个经济部门迅速普及起来传统产业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机遇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改组和改造建立了企业的内部信息网和全球因特网精简机构大量裁员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得美国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高出日欧20% 服务业高出 30 50%个人消费对美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98 1999 和2000 年美国个人消费增长率分别为 4.7% 5.3% 5.3% 商务部报告 2001 年3月29 日消费支出的增长来源于股市的膨胀信息技术部门因其生产效率高公司利润丰厚成为美国股市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6股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日益增大而股市的上扬通过促进消费来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大这就是信息技术产业通过股市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杠杆作用其次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信息化是信息产业的就业倍增效应高于传统产业甚至高于其他的高技术产业例如微软公司每增加 1 个就业机会可以创造 6.7 个新工作而波音公司每增加 1 个就业机会只创造 3.8 个新工作在ICT 相关产业中高技术的采用本来具有提高产业的资本密集度和排斥劳动力的效应但是由于 ICT 相关产业的规模扩大又会产生吸收更大份额的社会劳动力的效应从两种效应相抵后的净就业效应来看美国 ICT 相关产业的就业在不断上升而不是下降此外 ICT 产业的就业量不断扩大而传统产业的就业量出现下降趋势是一种就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如果传统产业中释放出的富余人员能够逐渐在 ICT 相关产业中找到工作那么就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较高失业率就会降低从美国经济近 10 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就业调整最困难的时期是 1991 年一 1993 年此后就业调整步伐加快失业率保持持续下降的势头到目前为止就业结构的调整已经基本结束美国失业率达到 30 年来最低水平第三信息技术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抑制了通货膨胀芯片作为信息产品的核心部件其价格的变化具有晴雨表的作用从1991 1997 年以其运算能力计算芯片的成本陡降了 98.5% 其降价幅度和速度是任何其他制造业所不能及的从1996 年1999 年计算机及外围产品部件和半导体的价格连年大幅度下降对于维持美国的低通胀起了很大作用另外信息化促进了全球化各公司及其竞争对手在获得机会的同时也必须为了竞争而采取措施降低成本进而抑制了物价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对经济的影响1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把生物技术产业定义为利用细胞和生物分子进行药品农产品生产开发和环境治理的产业该产业技术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共同组成医药生物技术重点攻克癌症艾滋病等危害人类的顽疾农业生物技术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环境生物技术重点用于清除危险废弃物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已批准 90 多种生物技术药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生物技术产品有 350 多种 40 多种转基因农产品已在美国进入商业化生产进入 2000 年后美国又掀起投资生物技术的热潮新上市的企业中生物技术企业越来越多近400 加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在 2000 年6月的市场股值达到 1800 亿美元美国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的企业约有 1300 家生物技。
美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美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a228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6.png)
美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美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和现状。
以下将对美国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信息技术产业是美国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之一。
美国的科技巨头如谷歌、苹果和亚马逊等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推动了全球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美国在硬件、软件、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为全球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地位相对下降。
尽管美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近年来,由于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劳动成本的上升,美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然而,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税收优惠等手段,试图重振制造业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美国的金融服务业也是其重要的产业之一。
独特的金融体系、先进的金融技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美国在全球金融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机构等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产业也具有重要地位。
美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页岩气和石油资源,并在能源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促使美国成为全球能源出口国,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最后,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的电影、音乐、时尚和设计等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好莱坞电影工业和美国音乐产业成为国际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重要的价值和机会。
综上所述,美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信息技术、金融服务、能源和矿产资源以及文化创意等领域的独特现状。
不同产业的发展为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6e4de7b31b765ce050814f2.png)
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作者】余燕春【作者简介】余燕春,浙江大学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硕士。
(杭州市邮编:310027)【内容提要】在科技进步等因素的作用下,近年来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分析了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原因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走出衰退期以来,至今持续增长了九十多个月。
在经济高速平稳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财政赤字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呈现出近几十年来少有的一高三低的良好运行态势。
尽管近期亚洲及其他地区的金融动荡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增长速度仍保持了一定水平。
笔者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能长时间扩展的基本原因是:近二十年来,在技术革命的作用下,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的高技术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最近几年来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以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变化在70~80年代,由于日、欧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综合竞争力日益衰退。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选定了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高新技术,加快了高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步伐,使通讯设备、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目前这类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美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高技术产业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但是哪些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何界定高技术产业,在美国至今尚未完全统一。
Paul Hadlock等人(注:Richard W.Riche et al. , High technology today and tomorrow: A Small slice of theemployment pie,Monthly Labor Review,Nov.1983.P51. )曾利用技术性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作为界定的标准,将该比重超过平均比重150%以上的48个产业定义为高技术产业。
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点
![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6052f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e.png)
一、产业布局的全球化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产业布局的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辐射全球的产业体系。
这种全球化布局使得美国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1. 跨国公司成为产业布局的载体。
美国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全球产业链。
这些跨国公司通过投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全球化布局,推动了美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2. 产业链分工日益细化。
美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链分工,将生产环节分散到全球各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网络。
这种分工使得美国产业能够专注于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提高整体竞争力。
3. 跨国并购活跃。
美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加速了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
并购使得企业能够快速获取先进技术、人才和市场,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1. 重视研发投入。
美国企业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将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
这使得美国在航空、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2. 产学研紧密结合。
美国产业体系建设中,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这种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产业发展。
3. 政策支持。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型企业成长。
同时,政府还设立各种科技奖项,激励科研人员不断创新。
三、产业链协同发展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其显著特点。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系统。
1. 企业间合作紧密。
美国企业间合作频繁,通过合资、并购、技术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这种合作使得企业能够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2. 产业链分工合理。
美国产业链分工合理,上下游企业各司其职,形成了高效的生产组织形式。
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4147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9.png)
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研究近年来,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传统的制造业到现代的服务业,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吸收美国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原因,分析美国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的经验,并试图找到这些经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一、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1. 传统制造业的困境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制造业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和支柱。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推进,许多传统的制造业开始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这导致美国的制造业面临严峻的压力。
2. 新兴服务业的兴起另一方面,新兴的服务业正在成为美国经济的新引擎。
这些服务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和娱乐等领域。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服务业成为了美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服务业的产业链更为复杂,更难被其他国家所竞争。
3. 全球经济的竞争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美国必须面对包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在内的竞争对手。
这些国家通过低成本和劳动力的优势在制造业和农业上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美国在这些领域必须找到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保持其经济领导地位。
二、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1. 转型升级的需要面对传统制造业的困境,美国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将经济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先进技术,美国能够提高生产力和产业水平,实现经济的复苏和转型升级,从而在全球竞争中领先。
2. 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全球化经济和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对美国的制造业和农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美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保持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三、美国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的经验1. 科技创新美国的经济实力主要得益于其持续的科技创新。
美国在IT、医疗、通信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8edfbea102de2bd960588da.png)
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美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与我国的划分方法总体上看大同小异。
“按照美国的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渔业、林业及狩猎业,第二产业包括建筑、制造业(包括耐用品制造业和非耐用品制造业)、公用设施(电、气、水)以及采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业、金融保险与房地产租赁业、专业及商业服务业、教育医疗保健及社会救助业、艺术休闲娱乐及餐饮住宿业和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
从二战后到21世纪的今天,美国的第一产业由200亿美元增加到1000多亿美元,增长约5倍。
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8%递减到1%以下。
与第一产业类似,美国的第二产业总量增加较快,但占GDP 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
从二战后至今,美国的第二产业由800多亿美元增加到近30000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30%以上下降到20%左右。
有研究表明,从美国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化的情况看,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下降的决定性因素是制造业占比的大幅度下降。
建筑业和采矿业虽有下降,但相对稳定。
公用设施占比则呈周期性上升趋势。
再从美国制造业内部构成看,六大主要制造行业除计算机及电子制造业占比呈持续上升、化工制造业占比相对平稳外,其他四个主要行业均呈持续下降态势。
占GDP比重下降最大的是金属制品制造业;其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接下来是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
由此可见,美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下降程度很高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第三产业,总量和 GDP占比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从二战后至今,美国第三产业由不到1500亿美元增加到10万多亿美元,增长约70倍。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不到60%上升到80%左右。
有研究显示,美国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总体上呈周期性下降趋势,而新兴现代服务业则呈上升趋势。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4263e67c1cfad6195fa7be.png)
4.36
15.09
4.72
13.33
4.67
12.49
5.28
10.38
4.43
11.56
5.19
9.38
第三产业
政府部门
64.11
12.50
63.14
16.91
65.83
12.70
65.20
17.45
66.15
12.83
66.31
17.34
从结构看,第一产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在 此不作重要分析。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采掘业、电力、建筑、 制造业(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四类,1947 年实现增加值 805 亿美元,到2007 年达到285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 达到6.13%,2007年现价增加值是1947年的35.5倍。第 三产业主要包括批发贸易、零售业、运输和仓储,信息服 务业,金融、保险、地产、租赁等,专业化和商业化服务, 教育服务、卫生保健、社会救助,艺术、娱乐、休闲、住 宿、餐饮服务,其他服务(不包括政府)等,1947年实 现产值1133亿美元,2007年实现产值93 093亿美元,年 均增长率达到7.62%,2007年现价增加值是1947年的 82.2倍。
1947年和2009年美国第三产业结构对比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它让实体经 济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 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不过,发达国家的 再工业化并非简单回归,而是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 术应用为重点,旨在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制造业新的制高点。 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 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从行业层面上看,行 业组织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组建,宣告了企业界进军工业4.0时代 的号角吹响。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 济发达的美国更侧重于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 希望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制造 业发展的效果来看: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2014年10 月达到了59,而在09年最谷底的时候只有33.1。
美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启示反思配第克拉克定律
![美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启示反思配第克拉克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66ab60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5.png)
三、反思与启示
通过对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 化,而不是过分干预或抵制。
2、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来推动产业结构变迁,例如鼓励创新、扶 持新兴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等。
3、企业应该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提高自己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同时, 企业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谢谢观看
二、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克拉克定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科林·克拉克提出的,主要 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将逐渐从农业向制造业 转移,并最终向服务业转移。这个定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产业 结构的演变过程。
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 必然趋势,而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提高劳 动力素质等方式,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美国产业结构变迁
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最初,美国经济以 农业为主导,但随着工业化的加速,逐渐转向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阶段。然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结构开始出现服务化趋势,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 重要力量。
美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启示——反 思配第克拉克定律
目录
01 一、美国产业结构变 迁
03 三、反思与启示
02 二、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的产业结构都在不断发生 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产业结构变迁具有典型的 代表性。本次演示将回顾美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分析其中的原因、影响和问 题,并通过反思配第克拉克定律,从中获取启示和建议。
浅析中美产业结构差异—以第三产业为例
![浅析中美产业结构差异—以第三产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0234b5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1.png)
浅析中美产业结构差异—以第三产业为例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其中第三产业也是一方面。
中美两国在第三产业的领域中,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本文将从第三产业的定义、发展历程、支持、劳动力、服务供应链、消费行为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第三产业进行比较分析,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梳理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差异,旨在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第三产业的定义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又称服务业,是指以提供有形和无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部门,包括社会福利、教育、文化、娱乐、商贸、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
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水平。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2000年,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4.4%,2010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至42.6%,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3.9%。
现代服务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点。
2、美国:历经多次危机的第三产业崛起美国在独立宣言中就肯定了公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长期的繁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工业,70年代后,服务业成为了美国经济的支柱,在历经多次的危机和调整后,第三产业占了美国GDP的78%。
由此可见,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较晚,但是快速崛起,而美国的第三产业经历了长期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三、第三产业的支持1、中国:营商环境改善中国领导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外部环境。
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领导相继出台“放管服”、减税降费等措施,极大地优化了营商环境,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得到了巨大的拓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离不开领导的诸多支持。
2、美国:法规专业化与中国相比,美国的产业法律较为专业化,美国领导长期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民主、共和不断竞争的影响,致使美国领导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阻碍和混乱。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专业知识讲座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专业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afa42b17647d27284b735169.png)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二 工业化当实之现处初,期请阶联系段本: 1人8或60网年站删~除1。930 年。19 世纪 末期,美国制造业的总值已经超过了农业产品价值的3 倍以 上,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越了其他工业化先行国家,跃居
世界第一。到一战前夜,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总值更是超 过了英法德三大竞争国家制造业生产的总和。1890 年,美 国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0%,重工业的产值已 与轻工业相当。1900 年时,工农业产值比重升至73: 27。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 四) 信息经济当之时处代,的请产联业系本结人构或: 网20站世删除纪。90 年代初至今。 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于20 世纪90 年代跨入了信 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将潜 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挖掘出来加以利用,信息资 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 不但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够改造或武装 其他高新技术和产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 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农业、制造业 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体产业,这就是信息经济时代下美国产 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2009年,私人部门的GDP达到12.3万亿美元,其中一、二、三次产业贡 献份额分别为1.1%,21.5%,77.4%,服务业所占比重超过了70%。1947年 时,三次产业总量达到2 137亿美元, 三次产业贡献份额分别为9.3% 37.7%, 5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克所拉提克供认的为信息,仅产当供业之参结处考构,之请用与联,劳系不动能本力作人就为或科网业学站之依删间据除有,。着请勿密模切仿的。关文系档如。有不 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 业 第三产业
政府部门
0.92 1.88
4.36 15.09
64.11 12.50
0.43
1.34
0.46
1.75
4.72 13.33
63.14 16.91
纵观美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可以看到产业
结构升级主要是由新技术革命催生的,表现为主导 产业不断更替、产业技术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依 据主要革新技术类别,美国产业机构现代化进程划 可分为工业化起飞阶段、工业化实现的初期、工业 化后期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再工业化四个阶段。
( 一) 工业化起飞阶段: 18 世纪末~ 1860 年。美国工业化起 飞模式表现出两方面的特征。首先,城市非农经济与农村农业经 济互动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是美国工业化起飞的主要 路径。19 世纪初,随着城市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商品 经济一点一滴地向仍然保持自给自足状态的农村地区渗透。拥有 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地区成为城市制成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城市 的商贸以买卖和出口农业产品为主要业务。其次,工业发展需要 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为依托,而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 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860 年内战之前,美国的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铁路交通网络 系统和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运河系统。东部的商业城市,通过运 河系统敲开了西部市场的门户,国内市场地理上的阻隔被逐渐消 除。
三次产业GDP贡献与劳动力就业比例对应关系(%)
类别 1998年
2004年
2008年
GDP贡献 就业贡献 GDP贡献 就业贡献 GDP贡献 就业贡献
私人部门 87.50 第一产业 1.14
83.09 1.00
87.30 1.20
82.55 0.90
87.17 1.13
82.66 0.90
第 采掘 二 电力 产 业
2009年,私人部门的GDP达到12.3万亿美元,其中一、二、三次产业贡 献份额分别为1.1%,21.5%,77.4%,服务业所占比重超过了70%。1947年 时,三次产业总量达到2 137亿美元, 三次产业贡献份额分别为9.3% 37.7%, 53.0%。
克拉克认为,产业结构) 美国工业化后期阶段: 二战后到20 世纪90 年代初。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随着物质生产 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约出了大批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 美国社会经济结构进入所谓后工业化阶段。表现在战时军事技 术在民用经济中的应用为民用产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来源,产业 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推动了新一轮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主导下 世界经济的融合使得世界工业生产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全球 一体化生产体系的建立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一时 期,美国经济增速虽有起落,但产业结构持续轻化和高度化的 特征非常显著。
从三大产业占GDP比重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业结构总体上 呈现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不断提高的趋势。从二战后到21世纪的今天,美国的第一产业由200亿美元 增加到1000多亿美元,增长约5倍。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8%递减到 1%以下。30%以上下降到20%左右。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美国的第三产业,总量和 GDP占比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从二战后至今, 美国第三产业由不到1500亿美元与第一产业类似,美国的第二产业总量增加 较快,但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从二战后至今,美国的第二产业由 800多亿美元增加到近30000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 重由增加到10万多亿美元,增长约70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不到60% 上升到80%左右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
美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从19 世纪 工业革命开始的二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从农业 社会、工业社会转变到信息社会,从产业革命 的模范跟随者转变到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主导 者。从美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经验中,可以 探寻到工业化乃至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性 规律。这些经验和规律对于我国经济转型阶段 扭转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二 工业化实现初期阶段: 1860 年~ 1930 年。19 世纪 末期,美国制造业的总值已经超过了农业产品价值的3 倍以 上,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越了其他工业化先行国家,跃居
世界第一。到一战前夜,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总值更是超 过了英法德三大竞争国家制造业生产的总和。1890 年,美 国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0%,重工业的产值已 与轻工业相当。1900 年时,工农业产值比重升至73: 27。
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 重相对来说就越小。由于没取得更早年份的数据,这里分析了 1998—2008年间部分年份三次产业的GDP贡献占美国GDP的比 例和各类型产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可以看到,克拉克的观点在 美国产业结构中有充分的体现,第一产业(农林渔猎)部门劳动 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相对较小,同时,第一产业占整个GDP的 份额也只有1.1%左右,就业人口比例与GDP贡献份额基本相当, 就业人口比例略低于GDP贡献份额。从第二产业看,采掘业、电 力等资源性产业的GDP贡献相对于就业贡献较高;建筑、制造等 产业的GDP贡献份额相对于就业的比例基本持平,就业带来的 GDP贡献基本是1:1的比例,第三产业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 四) 信息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 20 世纪90 年代初至今。 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于20 世纪90 年代跨入了信 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将潜 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挖掘出来加以利用,信息资 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 不但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够改造或武装 其他高新技术和产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 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农业、制造业 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体产业,这就是信息经济时代下美国产 业结构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