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 课标要求
2024学年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学年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4.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自然科学探究(1)探究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究动物的行为习性等。
(2)科学概念:了解生物的生长和变化规律,认识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2.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1)探究活动:观察天气变化、认识星座和太阳系等。
(2)科学概念: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认识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和运行规律。
3.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1)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腐烂等。
(2)科学概念: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4.第四单元:人体的奥秘(1)探究活动: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如心脏的功能、骨骼的构成等。
(2)科学概念:认识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以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得科学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学生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探究活动参与度等。
2.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以书面考试和口头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交流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时间安排1.第一单元:4课时2.第二单元:4课时3.第三单元:4课时4.第四单元:4课时六、教学资源1.教材: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册。
2.教学辅助材料:如实验器材、课件、视频等。
3.网络资源:如科学知识网站、科学教育视频等。
4.图书资源:如科普读物、科学杂志等。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纲要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必修教学材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授课时间: 22课时左右授课教师:李洪珍、郑文达授课对象:明德小学四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能够在居于证据的基础上回答关于物体、事件或系统的特性和规律的问题,从自然现象中发现因果关系。
课程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
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
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
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
第二单元《冷和热》。
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
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科学(四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8课时设计者:工作室一、课程背景(一)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标指出,3-4年级学段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长周期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量。
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基于所学的知识,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
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个时刻的位置;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动物王国”“冷与热”“天气与气候”“水的三态变化”“位置与速度”“技术与生活”6个研究主题。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以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为例,按照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其珍稀程度构建了《蚂蚁》《鱼》《鸟》《哺乳动物》和《我国的珍稀动物》5课;第二单元《冷与热》从触觉感知明显的“冷与热”出发,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了《哪杯水热》《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热气球上升的秘密》《风的形成》5 课。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评价方法和学习制度。
2、明确本学期探究活动以及材料,做好材料准备。
3、了解实验室的课堂常规,树立规范的意识。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㈠明确评价,制定制度:1、了解本学期成绩评价方面:由4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用A\B\C\D 等第评价。
(2)期末成绩,用分数表示。
(3)实验技能,用A\B\C\D等第评价。
(4)总评成绩,用A\B\C\D等第评价。
2、介绍各部分评价内容组成。
(1)平时成绩由3部分来评价,分别是科学作业(占50%)、课堂表现(占25%)、材料准备(25%)。
作业要求:当堂交,不带回家;发下及时订正;各组长记录上交情况给课代表,课代表汇总记录在记分册中。
课堂表现:发言积极;实验有发现、有记录,合作有效率;合作友好,不争吵。
材料准备:每次带齐教师布置的材料;课堂结束,整理归还材料,把凳子放进。
(2)期末成绩:期末书面测试四上四单元内容: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3)实验技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溶解单元加热盐水时我们会学习操作。
(4)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25%、实验技能25%、特殊作业20%。
特殊作业:学科竞赛(做一个简易乐器)10%、编一份科学新闻小报(10%)要求有电子稿和打印稿。
3、介绍今年学科竞赛是做一个简易乐器,科技周项目是纸船承重比赛。
㈡列出清单,预备材料。
用课件出示四上的材料清单,要求学生提前去准备好,每次携带情况组长都要记录的。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天气日历记录表、制作风向标材料、小红旗、透明直筒杯、气温统计图、降水量统计表。
第二单元:食盐、面粉、醋、洗洁精、食用油。
第三单元:3根长短不同的铁棒、塑料管、 1米长金属棒、1米长铝箔、1米长棉线、1米长的木条或木尺、用气球皮包在瓶口做面鼓。
第四单元:人体结构和器官图。
四年级科学课标
四年级科学课标一、科学知识目标。
1. 生命科学领域。
- 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例如,学生要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能够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 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像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哺乳动物的胎生和鸟类、昆虫等的卵生。
- 探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人体由不同的器官系统组成,如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等。
2. 物质科学领域。
- 认识物体的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能够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 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条件(温度的变化等)。
-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并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如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海洋等。
- 探究天气现象,能够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例如,雨天要带雨具,大风天气要注意安全等。
- 初步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认识太阳、月球等天体的基本特征。
二、科学探究目标。
1. 提出问题。
- 能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例如,看到树叶变黄掉落,会提出“树叶为什么会在秋天掉落呢?”这样的问题。
2. 作出假设。
-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如对于树叶掉落的问题,可能假设是因为气温降低或者光照时间变短等原因。
3. 制定计划。
- 能针对探究问题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包括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等。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时,要确定探究的是温度、水分还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然后选择合适的种子、容器、不同温度环境等材料,设计好如何控制变量等步骤。
学年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学年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概念,理解科学和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光的传播:介绍光的传播路径,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光的传播特征。
2.探究物体的形态:让学生认识不同形态的物体,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3.探究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本课将要讲解的主题。
视频介绍的内容应该简明易懂,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学习内容3.2.1 探究光的传播首先,老师应该介绍光线传播的特点和路径。
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光线传播的路径,并能够发现一些规律。
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感知光线的传播特征。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结果,并要求学生做好思考。
3.2.2 探究物体的形态让学生认识不同形态的物体,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物体的形态。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尽可能地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2.3 探究空气的存在讲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让学生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作用。
例如,实验可以用一个降落伞放在桌子上,然后吹口气,让降落伞升起来。
这样,学生就能理解空气的物理特性和作用。
3.3 总结在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
四、教学建议1.尽可能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科学规律。
2.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降低难度或者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学习起来更为轻松。
4.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利用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5.老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科学(四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20年7⽉第1版适⽤年级:⼩学四年级课时:28课时设计者:⼯作室⼀、课程背景(⼀)课标分析⼩学科学课标指出,3-4年级学段学⽣能在好奇⼼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的条件、过程、原因等⽅⾯的探究兴趣,能接纳他⼈的观点,完善⾃⼰的探究;能分⼯协作,进⾏多⼈合作的长周期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贡献⾃⼰的想法和⼒量。
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基于所学的知识,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正确讲述⾃⼰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倾听别⼈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类动物(如昆⾍、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种珍稀动物。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温度的⽅法;知道国际上常⽤摄⽒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观察,描述热空⽓上升的现象;知道空⽓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些⽅法。
使⽤⽓温计测量⽓温,描述⼀天中⽓温变化的⼤致规律;利⽤⽓温、风向、风⼒、降⽔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知道⽓候和天⽓的概念不同。
观察并描述⼀般情况下,当温度升⾼到100℃或降低到0℃时,⽔会沸腾或结冰。
知道冰、⽔、⽔蒸⽓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种物质。
知道可以⽤相对于另⼀个物体的⽅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法。
知道⽤速度的⼤⼩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举例说出,⼀项⼯程运⽤到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到的科学与技术。
(⼆)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动物王国”“冷与热”“天⽓与⽓候”“⽔的三态变化”“位置与速度”“技术与⽣活”6个研究主题。
第⼀单元《动物王国》以⽣活中常见的⼩动物为例,按照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其珍稀程度构建了《蚂蚁》《鱼》《鸟》《哺乳动物》和《我国的珍稀动物》5课;第⼆单元《冷与热》从触觉感知明显的“冷与热”出发,按照由浅⼊深的顺序安排了《哪杯⽔热》《温度计的秘密》《⾃⾏车胎为什么爆裂》《热⽓球上升的秘密》《风的形成》5 课。
2024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新课标)
2024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和“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 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 乡间的蛙声、鸟鸣声, 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学生怎么学习声音呢? 他们看不到它, 也摸不到它, 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又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强? 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 我们能控制声音吗?“声音”这一单元共 8 课时, 是为 4 年级学生设计的, 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
本单元的前半部分, 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
第 1 课“听听声音”, 学生将听到不同的声音, 并且去思考这些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
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 并与同学进行描述。
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当学生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
第 3 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 (包括气体) 产生振动, 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第4 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生通过一个鼓膜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
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
第 5 课“声音的强与弱”和第 6 课“声音的高与低”, 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
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 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
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 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
2024年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本班学生状况:我班学生有____名,经过一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但其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
对此,四年级的科学教材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制定本计划:二`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上学期教材共由五个单元组成: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声音,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
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掌握到的科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活动解决问题;二、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例如使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测量得到的信息绘制图表等;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实,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学探究1.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____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象。
2.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3、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能运用各种方法记录与表达自己的事实。
(三)、科学知识1.了解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围绕“溶解”的主题,运用对比思想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进行溶解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3.认识天气的最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
4.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不同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5.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别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分乐音和噪音四`本册的重点`难点:本册的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活动;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3.学习基础科学知识,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力和运动3.生物的外部结构和功能4.生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5.生态环境与保护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游戏教学法:运用一些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拓展他们的知识;3.讨论交流法: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4.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构成及其性质,掌握简单的物质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1.常见物质的分类和特征;2.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变化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1.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发现物质的分类和特征;2.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归纳不同物质的分类方法;3.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过程;4.小组讨论,总结分类方法和变化原理。
2.力和运动教学目标: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运用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内容:1.力的作用与效果;2.运动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力的作用,运动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1.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入力和运动的概念,介绍力的分类和作用;2.进行力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和效果;3.学生讨论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总结运动的基本规律;4.展示力和运动实验结果,学生解释现象,提出问题。
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
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四年级科学上的教学使学生:1.掌握基本科学概念和对世界的初步认识;2.培养科学态度,如:勇于探究、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3.建立基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如:观察、提问、实验等;4.发展语言能力,如:描述、叙述实验现象等。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单元:与时间有关的事情(1周)1.时间的概念(2课时)2.一天24小时(1课时)3.时间的记录方式(1课时)第二单元:观察水、空气和阳光(2周)1.水的三态(2课时)2.空气的存在(2课时)3.阳光的特性(2课时)4.实验:水的三态(2课时)5.实验:氧气的必要性(2课时)第三单元:生活用品(2周)1.材质(2课时)2.物品的形状和颜色(2课时)3.物品的用途(2课时)4.实验:筛沙子(2课时)5.实验:布条的扩散(2课时)第四单元:万有引力(2周)1.落体现象(2课时)2.重力的概念(2课时)3.地心引力和月球引力(2课时)4.实验:比较两个重物重量(2课时)5.实验:物体的落体(2课时)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2周)1.植物的构造(2课时)2.植物的繁殖(2课时)3.植物的养分(2课时)4.实验:观察植物的成长(2课时)5.实验:种子发芽实验(2课时)三、教学策略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调查和问题引导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使学习过程生动有趣。
2.提问引导: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的能力-解答提出的问题。
3.启发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达成共识:通过讨论以及组织小组活动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协作,达成共识。
5.创造性练习:通过创造性练习,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探究与发现科学知识。
四、评估1.课堂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参与课堂讨论。
2.实验报告:学生需要书写实验步骤、成果以及结论等内容。
3.组作评估:教师会评估小组活动的展示效果以及组员的角色扮演。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本(4篇)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本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标要求
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标要求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二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一杯热水放在桌上会慢慢变凉,勺子放在热汤中,勺柄会慢慢变烫;四季更迭,使孩子们对“火热”、“冰冷”、“清凉”、“和暖”这些不同的气温都有过切身的感受。
而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也时常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本单元就将带领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了解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第三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以下的内容标准而设计: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知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合理的营养十分重要。
但是学生在营养行为上却存在着许多误区,如讲营养就是追求高档食品、山珍海味、越精越好……挑食、偏食、追求食物的适口性等也不乏存在,儿童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日显严重。
此外,由于环境污染和加工食品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怎样选择食品和注重吃的安全,已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内容。
因此,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饮食状况和社会的食品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去思考吃什么和怎么吃,用吃的学问指导自己健康饮食,注意消化器官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以下两个部分的要求建构的,第一,“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中“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第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023小学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上全册说课稿
2023小学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上全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堂课的教材为2023小学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上全册。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展开,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该课程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和相关的研究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3. 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4. 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2023小学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上全册;2. 教具:幻灯片、实验器材等;3. 材料:实验材料和练册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提问,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并复上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通过幻灯片和实例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并进行相关示范。
3. 实践探究(2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相关的科学现象和问题,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和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 课堂练(10分钟)学生完成练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示范、实践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但在实践探究环节,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落实我国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科学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1. 形成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2. 发展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二学段(3-4年级):1.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能力。
第三学段(5-6年级):1. 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验能力。
2.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科学探究1. 科学观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观察。
2.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探究活动:自主设计并实施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1. 自然科学: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2. 技术知识:了解与生活相关的技术及其原理。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 热爱科学,乐于探究。
2. 尊重事实,勇于质疑。
3. 环保意识,关爱自然。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评价建议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2. 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编写建议1. 体现课程理念,注重实践性。
2. 内容编排合理,难易适度。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
2.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拓宽视野。
附录课程标准解读本标准强调科学教育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与旧版标准相比,2024版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1)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纲要第一部分课程背景一、课标分析(一)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①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描述物体的运动,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②初步了解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③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的基本状况。
④人工世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2.科学探究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指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体会到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的快乐;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学会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①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②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课程内容1.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几种珍惜动物。
(7.1 , 7.2)2.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3.1 , 6.3.2)3.可以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天气。
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总体及各单元教学目标
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总体及各单元教学目标一、总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对科学探究保持好奇心。
2.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1. 学生能够认识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和现象,培养其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单元探索地球的秘密1.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认识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三单元物质的奇妙1. 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第四单元生物与生活的关系1. 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2. 学生能够探究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其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五单元简单机械1. 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机械,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机械的优缺点和改装原因。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数学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上册〕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根底型课程教学材料:四年级下册〔大象出版社2021年6月第9次印刷〕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授课时间:39课时授课老师:文化路第二小学课程目的一、通过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有关“力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概念。
二、“方案与组织〞是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才能培养目的。
详细划分为以下七个层次:1. 让学生理解方案与组织的重要意义,体验怎样方案与组织。
2. 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准备。
3. 能小组协商,明确活动规那么。
4. 能提出进展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5. 能对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方案,并组织施行。
6. 能对提出的探究问题独立做出书面方案。
7. 能对做出的方案进展评估与选择。
8. 进一步认识周密的方案与组织是成功的保证三、参与小组形式的探究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乐于将研究结果进展表达与交流,与别人分享。
课程内容课程施行一、课程资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展二度开发。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录像、实验模型等。
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展细化为科学、明确、恰当、详细、可操作的学习目的,便于落实与评估。
二、施行手段1.严格按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三、教法建议1.设置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到适宜的探究问题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历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到达的开展程度为阶段目的。
在本期的教学中,我们将设置与学生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如,大局部学生认为海马不是鱼),在课前通过提问和讨论,答复选择题、情境设置的预测等方式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此为根据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引导学生聚焦到适宜的探究问题上。
同时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详细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本册教材整体要求
本册教材整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
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二、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科学课程标准三四年级学段目标
科学课程标准3~4年级学段目标一、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某些性能;认识物体有多种运动形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日常生活中能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区分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分类;认识植物的某些结构、动物的某些结构与行为具有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
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知道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知道大气、水、土壤都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知道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能认识到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知道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存在区别;知道技术产品包含科学概念、原理;知道简单的设计问题存在限制条件,并有多种设计方案。
二、科学思维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征;利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
能在教师引导下,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空间的物体;比较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基于事物之间的功能相似性进行类比;分析事物的特征及结构,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
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能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
三、探究实践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初步具有根据具体现象与事物提出探究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的能力。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二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一杯热水放在桌上会慢慢变凉,勺子放在热汤中,勺柄会慢慢变烫;四季更迭,使孩子们对“火热”、“冰冷”、“清凉”、“和暖”这些不同的气温都有过切身的感受。
而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也时常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本单元就将带领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了解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第三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以下的内容标准而设计: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知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合理的营养十分重要。
但是学生在营养行为上却存在着许多误区,如讲营养就是追求高档食品、山珍海味、越精越好……挑食、偏食、追求食物的适
口性等也不乏存在,儿童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日显严重。
此外,由于环境污染和加工食品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怎样选择食品和注重吃的安全,已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内容。
因此,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饮食状况和社会的食品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去思考吃什么和怎么吃,用吃的学问指导自己健康饮食,注意消化器官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以下两个部分的要求建构的,第一,“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中“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第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二、教学目标
1.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 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 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4、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5、能对搜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6、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7、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8、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