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视角的选择
从目的论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从目的论看翻译策略的选择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
根据该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
标签:翻译功能论;目的论;策略选择;译文预期功能引言早在1972年,詹姆斯·霍姆斯(James S.Holmes 1988: 71-78)就主张,翻译应分为三个分支:描述翻译学(又称为“翻译描述”)、理论翻译学(又称为“翻译理论”)、应用翻译学。
描述翻译学的任务是“描述在我们身处的世界上出现的翻译现象”,包括译本的特点、译本在目标文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翻译的过程。
理论翻译学的任务是“利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学科提供的资料,总结出一些原则、理论和模式,以解释和预测一切在翻译范畴之内的现象”。
应用翻译学则包括翻译教学、工具制作、政策研究、翻译批评四个方面。
在这三个分支中,描述翻译学是另外两个分支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开放的翻译理论。
这种翻译理论的任务,用勒菲弗尔(Lefevere 1992: 101)的话来说,就是翻译诗学不应有一系列的规范组成,而应该描述翻译者可以采用而且已经采用过的一切可能的策略。
如,直译、意译、等效翻译、语义翻译、传意翻译等等。
可是,我们又根据什么来选择翻译策略呢?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指引。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该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莱斯(K.Reiss)、费米尔( H.J. Vermeer)、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的译文功能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而“目的论”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
英汉互译与视角转换研究
英汉互译与视角转换研究作者:熊潇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和描述的转换过程,是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
而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受英汉语言文化影响很大。
英、汉两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
因此,翻译人员必须转换视角,进行“语义翻译”。
对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进行了研究整理,同时提出翻译教学必须重视“文化转型”。
关键词:翻译;视角;转换;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322-04翻译是一种双语处理艺术,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和描述的转换过程,即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过来文化又给语言以很大的影响,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及东西方人在思维上的不同使英汉之间的转换变得复杂与困难。
巴尔胡达罗夫说:“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即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 奈达和泰伯也提出:“翻译是接受语复制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的等值物。
”翻译等值理论指出,要使译文“自然”、“可读”,原文与译文要达到最大程度的等值,就需作必要的调整和转换,借助必要的变通手段,摆脱常规,采取不同程度的意译的对策,准确、通顺地译出原文、在翻译中有目的地进行视角转换,以符合译入语的逻辑、风俗习惯,使译文在通顺流畅的同时获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视角转换的运用为等值翻译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一、视角转换的必要性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艺术,需要经过不断地调整、取舍,使之符合译入语的逻辑、风俗习惯。
翻译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译者应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进行翻译[1]。
功能派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试图从译入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应妥善处理两种文化差异的问题。
常用翻译研究理论及视角
1.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
a.文本类型:Reiss将待翻译分为四类:信息型informative、表达型
expressive,操作型operative,视听型audiomedial。
将文本归类,可由此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同时便于评估翻译质量是否达到原文本类别的要求。
b.目的论:Skopos theory
2.20世纪80年代初Peter Newmark(纽马克):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注重对原文语义的重视传达,并常在形式上尽量与原文一直交际翻译注重交际的顺畅,可为交际转换语言形式
3.20世纪90年代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翻译
韩礼德、Juliane House
从语言学语篇角度诠释翻译
4.Itamar Even-Zohar and Toury多元系统理论:
目的语文化决定作品是否翻译,同时规范遣词用语。
翻译要看目的语文化强势还是弱势。
注重翻译中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5.manipulation school操纵学派翻译观
6.译者主体性:20世纪70-80年代文化转向后译者的地位越来越被认可,不再处于隐形地位,在文本选择、审美态度、翻译策略使用等方面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
重要内容可参看查明建和田雨关于译者主体性的文章。
7.女性主义翻译观
8.殖民主义翻译观
8.George Steiner 阐释学翻译观
9.认知视角翻译观
10.互文性
11.接受美学视角
等等。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
多实践,积累翻译经验
总结词
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积累翻译经验,提高对不同语 境和文本类型的处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视角转 换。
详细描述
翻译实践是提高视角转换技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 的练习和反思,译者可以逐渐掌握不同语境和文本类 型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 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翻译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翻译策 略和技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阅读,提高语言敏感度
总结词
通过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新闻报道、专业文献等,提高 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敏感度,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原文的 视角和意图。
详细描述
阅读不同类型的英文材料可以帮助译者熟悉不同语境下 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增强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同时,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不同作者或 文本的视角和观点,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合同翻译
商务报告翻译
在商务合同翻译中,视角的转换有助于更准 确地传达合同条款的意图,避免歧义和误解。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合同条款,可以提高译文 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商务报告的翻译中,适当的视角转换可以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提高 报告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词性转换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将英语中的某个词转换成汉语中的另一个词,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语境和表达习惯。这种转换可 以是名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等。
例如,英语原文“She is a good student.”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她是一个好学生。”(名词),也可以翻译成“她学习很好。” (动词),具体选择哪种词性要根据语境和表达习惯来决定。
要点一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史淑茵(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1100)摘要:在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语言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语言能够作为支撑起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可以通过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出物体形象、人物心情以及文化民俗等内容。
同时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就离不开语言的翻译,不同语言的翻译有助于推动国家乃至民族之间的互相促进,起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因此,翻译工作对于翻译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翻译对象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只有真正意义上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才可以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存在。
该文将对目前中英翻译中如何更好地表达民族文化以及提高语言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转换翻译技巧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9(c)-0191-03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lation Skillsin English TranslationSHI Shuyin(Zhengzhou 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 Province,451100China)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role.As an important pillar supporting cultural development,language can flexibly express object images,people's mood and cultural folk customs.At the same time,the exchange of two different cultures is inseparable from language transla‐tion.The translation of different languages helps to promote the mutual promotion between countries and even na‐tions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mon development.Therefore,translation work has high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ors and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f the translation object.Only by truly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 nation can it be expressed in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so that people can feel the existence of culture.Therefore,this paper will analyze how to better express national culture and improve lan‐guage skill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hoping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English translation;Cross culture;Perspective conversion;Translation skills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国家之间就有着互相交流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两方的文化融合,比如:在明朝期间的郑和下西洋、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以及著名的“乒乓外交”,都是我国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作者:王天润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10期英汉翻译中既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又要使译文通顺流畅,才能完整地实现翻译的目的。
英汉之间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导致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因此,英汉翻译中常常需要调整视角才能在译文中准确流畅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视角的转换。
一、叙述角度的转换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有的句子或词语在英语中表达顺利,但同样的叙述方法在汉语中却不顺利或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而需要转换叙述角度。
1.因为语言习惯的不同,有些词语的表达方式不同,如At this his heart missed a beat and he became pale.(听到这些,他心里咯噔一下,吓得面无血色)/But you never know what’s in store for you.(但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事情)/He made believe he was innocent.(他装作一副无辜的样子)。
上面几个例子中,his heart missed a beat 原意是“他的心停跳了一下”是比较具体的描写,而汉语说“他心里咯噔一下”视角在于“他”的感觉,描写比较口语化。
he became pale如直译为“他变得苍白”,不太顺口,翻译时把“吓得”和“面”的意义补充出来句子更通顺。
what’s in store for you原意是“什么事情在等着你”翻译成“你会遇到什么事情”更符合汉语习惯。
make believe 字面意思是“使人相信”,译为“装作”更通顺。
2.在某些并列结构中,英语和汉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表达顺序却不同。
如:old and new 新和旧;iron and steel钢铁;northeast东北;southeast东南;northwest西北;southwest西南。
3.有些固定的表达方式英语和汉语的用词不同,如:black tea红茶;black coffee浓咖啡(不加糖或牛奶);black eyes挨打或撞成的青肿的眼睛;dark eyes黑眼睛;brown sugar红糖;blue movie色影片;in the black有盈余,有节余;in the red亏损,有赤字;white lie善意的谎言。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1. 引言1.1 跨文化视角在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English translation as it helps translators understand and navigate the cultural nuances of both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In a globalized world whe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having a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in translation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1.2 翻译技巧的作用Translation skill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hese skills not only enable translators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but also help them navigate the cultural nuances inherent in language. By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text behind the words, translators can ensure that the message is not only accurately translated, but also culturally relevant and appropriate for the target audience.2. 正文2.1 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预设与译者之抉择的功能视角
翻译中的文化预设与译者之抉择的功能视角江赛赛;唐韧【摘要】"Presupposition" can be defined as a pragmatic inference related to the linguistic and extra- lin- guistic knowledge that a sender assumes the receivers to have or which is necessary to retrieve the sender's message.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is essential in conveying cultural or socio - culture -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the source text (ST). In Holz -M?ntt? ri~ translation action theory, translation is viewed as a human activi- ty with purposes, involving intercultural transfer. In Nord~ model, she asserts that a translator should compare the ST and TT profiles defined in the commission, such as the intended text function and the addressees, to determine where the two texts may diverge and analyze the ST to decideon the functional priorities for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Nord provides a list of intratextual factors for an ST analysis, a presuppositional analysis being one of them. Considering that translation difficulty results from the divergence in cultural backgrounds between the tiT and the ST readers,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is considered to make much difference in the ira- pression that a translator makes on the TT readers. How ers depends upon the effects intended to be achieved. A their goals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purposes. much cultural background is provided fur these read- translator can apply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to achieve%“预设”(presupposition)可被定义为一种语用推理,与发送者假定接受者拥有的且为提取发送者信息所必需的语言和语言外知识相关。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选择与翻译
语⽤顺应论视⾓下的选择与翻译2019-06-21⼀、引⾔1999年维什尔伦(Verschueren)在他的新作《语⽤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论”,在⼀个全新的平台上去理解和解释语⽤学。
按Verschueren的观点,语⾔的使⽤,归根结底是“⼀个不断选择语⾔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内部还是语⾔外部的原因”。
语⾔的选择和语⾔的顺应是分不开的,两者是辨证统⼀的关系。
语⾔的选择是⼿段,⽽语⾔的顺应是⽬的和结果。
语⾔使⽤者之所以能够在语⾔使⽤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具有以下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
语⾔的变异性指语⾔具有⼀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机械地或严格按照形式―功能关系做出的,⽽是在⾼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指语⾔能够让其使⽤者从可供选择的项⽬中作灵活的变通,从⽽满⾜交际的需要。
语⾔的变异性和商讨性是语⾔顺应性的基础。
⼈们能够正确使⽤语⾔就是基于语⾔的这三个特性。
语⾔具有变异性使得语⾔选择有了可能,商讨性则保证了语⾔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关系做出,⽽是在⾼度灵活的语⽤原则和语⽤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顺应性使得语⾔选择具有灵活性,满⾜了交际的需要。
⼆、顺应论视⾓下的选择与翻译Verschueren的语⽤观认为,语⾔的选择具有很多的特点:(1)选择发⽣在语⾔结构的任何⼀个层⾯,从语⾳语调到语法结构的选择,从语码到语篇的选择等。
(2)语⾔使⽤者做出的选择不仅包括语⾔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策略的选择,⽽且选⽤语⾔策略时所表现的风格或语体也会在⼀定程度上影响语⾔形式的选择。
(3)语⾔使⽤者所做出的选择是在意识的不同程度下做出的。
(4)选择发⽣在语⾔产⽣和语⾔理解两个⽅⾯,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都要做出选择。
(5)语⾔使⽤者没有权利在选择与不选择之间做出抉择,因为语⾔使⽤者⼀旦进⼊语⾔使⽤过程,也就只能选择⼼⽬中最合适的和最需要的来进⾏交际。
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从顺应论视角看鲁迅译介科学著述的选材及翻译策略
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从顺应论视角看鲁迅译介科学著述
的选材及翻译策略
谷峰
【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8)003
【摘要】根据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语言使用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种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为了成功地实现翻译目的,译者要顺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相应的文本和翻译策略.在顺应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科学小说的选材顺应了中国"科学救国"的交际语境,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了汉语世界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谷峰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安徽,巢湖,2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翻译: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鲁迅译介革命文学作品的选材与翻译策略 [J], 谷峰
2.翻译中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鲁迅早期科学译著的选材与翻译策略 [J], 谷峰
3.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基于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J], 屠国元;吴莎
4.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译者主体性的选择与适应——以鲁迅早期科学译著的选材与翻译策略为例 [J], 谷峰
5.顺应论视角下翻译策略的选择研究r——以《傲慢与偏见》中Cry一词为例 [J], 孙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
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汉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由于英语和汉语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和恰当翻译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一、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必要性不同的文化拥有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
这些文化元素在语言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例如,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被视为积极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主和独立;而在汉语文化中,更强调集体主义,注重群体的和谐与统一。
如果在翻译时不进行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就可能导致误解或信息传达不准确。
再如,颜色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白色通常与纯洁、婚礼等美好事物相关;而在中国,白色更多地与丧葬、悲伤联系在一起。
如果在翻译涉及颜色的文本时,不考虑这些文化差异,就可能让读者感到困惑。
此外,宗教信仰也是影响语言的重要因素。
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许多英语表达都与基督教的教义和故事有关;而中国主要受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相关的语言表达也截然不同。
二、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方法1、了解文化背景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深入了解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观看影视作品,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等方式,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能够敏锐地感知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进行恰当的处理。
2、避免文化定势文化定势是指对某个文化群体的过于简单和片面的看法。
在翻译中,要避免这种定势思维,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译文。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视角转换时,要站在目标语读者的角度思考,采用他们熟悉和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三、常见的英汉翻译技巧1、直译直译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中译外-翻译中视角的转移-11
2. 他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了。(反说正译) He was too excited to speak.
3. 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 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 的筵宴的厨房。(鲁迅《灯下漫笔》) (反说正译) Our vaunted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ly a feast of human flesh prepared for the rich and mighty. And China is only the kitchen where these feasts are prepared. (杨宪益、戴乃迭译)
I、反说正译
正说法:用英语形式上肯定的词表 示中文意义上否定的意思
表示否定语气的动词 fail, miss, lack, refuse, withhold, refrain from, neglect, deny, overlook(忽视, 忽略), exclude...
1. 他不愿意接受那笔款子。(反说正译) He refused to take the money. 注: refuse sth. (refuse the invitation to the party) refuse to do sth. refuse sb. sth. (He can't refuse her anything.) 2. 他看了看桌上的点心,摇了摇头,一点也不吃。(反 说正译) He ran his eyes over the refreshments/desserts on the table, but shook his head and refused to touch/eat anything. 注: run one’s eyes over sth. = throw a glance on/upon sth. = cast a glance at sth. = catch a glimpse of sth.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德阳市语言村翻译有限公司摘要:英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沟通的桥梁,而要进行有效的英语翻译就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英语翻译,不仅要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而且还要了解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英语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理解方式的差异性,并且在翻译过程中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具体目的灵活应用各种翻译技巧。
本文以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英语翻译水平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翻译技巧;分析引言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想提高翻译质量,就必须要注意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并且还要注重对跨文化视角进行转换。
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英语翻译,不仅能够提升英语翻译水平,而且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要想做到对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有效转换,就需要注意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性。
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英语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充分了解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实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理解方式的转换。
同时,还要注意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理解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具体原因。
一、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意义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英语翻译,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英语作品,而且还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到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进行翻译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英汉互译作品中涉及到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内容,而这些内容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相符。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英语翻译。
翻译的选择与顺应——译者主体论视角
2502021年42期总第586期ENGLISH ON CAMPUS翻译的选择与顺应——译者主体论视角文/贾玉凤一、翻译的本质没有从事过翻译工作的人都会认为,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仅此而已。
殊不知,翻译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可以说,没有什么比翻译更难达成一致的意见了。
翻译涉及的不仅仅是两套语言文字,更与语言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紧密相连,加上译者在翻译中往往会带有主观性,导致了翻译问题的复杂。
翻译到底是什么?关于翻译的定义众说纷纭,AlexanderFraser Tytler早在1790年写出了第一本关于翻译的书——《论翻译的原则》,他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超越语言与文化差异的等效”。
提出“异化翻译”的劳伦斯·韦努蒂认为“翻译是译者在阐释的基础上用目的语能指链代替原语能指链的过程”,并且指出,译文的产生需建立在译文本身与特定文化环境及社会关系之上。
我国早期的翻译家瞿秋白、郭沫若认为,翻译应该使译文与原文完全对等,因此,“忠实”与“对等”长期以来都被人们视为翻译的准则。
林语堂在《论翻译》中提到“翻译的艺术所倚赖的: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赵彦春与林语堂先生的观点相似,他把“翻译”定义为,“以原文为本,以译者为中心,以忠实与对等的追求作为本质属性,竭尽全力使译文全方位靠近原文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以原文为本”的意思就是,翻译首先要理解,以对原文的理解为前提,但光理解是不够的,翻译的关键是要通过另一套符号系统来传达原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这种传达不是字对字、句对句的临摹,忠实并不是简单的语义对等,而是一个尽量逼近原作的、动态的取舍过程。
他从动态的角度来揭示对于“忠实”与“对等”的理解,使得“翻译”不再是朴素的、机械的,而是具有了辩证的意义。
二、关联理论与顺应理论对翻译的影响1.关联理论与翻译。
谈谈英汉互译中视角的转换
谈谈英汉互译中视角的转换不同民族和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有时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对同一个事物或现象就可能会各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视角不同表现在许多方面,表现在有灵主语句和无灵主语句以及被动句方面,在英汉互译中一定要注意。
标签:英汉互译;视觉;转换不同民族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民族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面临许多类似的问题,但是,由于各国具体生活环境和习惯不一样,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有时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对同一个事物或现象就可能会各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因而有许多表达上的差异,这是翻译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请看下面这两句:Let Joe please himself.The lack of furniture had accentuated the feeling of space如果照字面将这两句分别译为“让乔自己愉悦自己吧”和“缺少家具加重了空间感”,那就显得非常别扭。
要将意思说清楚,必须换个视角,根据汉语的习惯翻译成“乔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和“由于家具少,地方显得更宽敞。
”下面再看一些句子:Most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万事开头难。
(译成“大多数事情在容易之前的是难的。
”感觉又怎样?)I have no opinion of him他给我的印象太坏。
(也可译作“我对他的印象太坏”,但不要误解为“我对他没有意见”。
)I have his ear ,of course.他当然听我的话。
(照字面译成“我有他的耳朵”会使人莫名其妙。
)Are you a father?你有孩子了吗?(显然比问“你是父亲吗”要自然很多。
)You are telling me 我早就知道了。
翻译中的视角
1.3含主语从句的被动句型译为主动句 以it作形式主语的英语句子,翻译时常要转为 主动形式,有时可加上“有人”、“大家”、 “我们”等不确定主语。例如: (1) It is suggested that meeting be put off t ill next Monday。 有人建议会议推迟到下星期一举行。 (2) It is well known that natural light is ac tually made up of many colors. 众所周知,自然光其实是由许多种颜色构成 的。
2. 主动与被动转换
英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 主要形式是助动词 be+过去分词。 汉语很少使用被动语态,即使用,也不像英 语那样有统一,固定的构成形式。主要有两 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含有“被,受,挨,遭, 给,为,叫”等字样; 第二种是用主动态表 达被动含义,此种形式大量存在。如:“飞 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英汉互译中,常常要变换语态。
1)The visitor was flattered and impressed. 这位客人受宠若惊,深为感动。 2)He was described as impressed by Deng ’s flexibility. 据说他为邓的灵活态度所感动。 3) 全国同胞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 Fellow-countrymen,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proclaimed. 4) 当下众人七言八语。 By now proposals of all kinds were being made.
这类句型还有: It is said that... 据说,有人说,人们 说;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必须指出的是;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必须承认
翻译中的适应与选择--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飞白对勃朗宁诗歌的翻译
者 皆是用 第 一人称 。抒 情诗 中第 一 人称 的叙 述 者 往 往 是 作 者本 人 , 但 是 在勃 朗 宁 的戏 剧 独 白诗 中第 一 人 称 则 是诗 中 的独 白者 , 这 就形 成 了奇 特 的视 角 与 很 强 的变动 性 。另 外 , 勃 朗宁 诗 歌 的一 个 重要 特 点
经常 留下大量需要 填补的“ 空 白” 而显得 晦涩难 懂 , 因此 , 被 翻译成 中文难 度 巨大。飞 白对勃 朗宁 诗歌 的翻译成功地再 现了原诗的风采 。从生态 翻译 的角度分析 飞 白对 勃朗宁抒情 诗与 戏剧独 白诗 的翻译 ,
可 以看 出在 翻译 过程中译者为适应翻译 的生态 环境 而对语 言 、 文化等 生态 因素而进行适 当的选择 是翻 译成功 的关键 。
是关注人的心理 , 注意反映人们平 时不注意 的细致 与微妙心理变化 。勃 朗宁一改以往浪漫主义与古典 主义 的风格 , 在 其诗 作 中加 人 了人 的心理 因 素 , 以揭 示 人 的心 理 和 社 会 的复 杂 性 。他 的诗 歌 接 近 生 活 、 探 索生 活 , 打破 浪漫 主 义诗 歌构 建 的唯美 童 话 , 充 分 认 识 到生 活 的 两 面 , 具 有 真 实性 与辩 证 性 。 由 于 中 英 两种 语 言 的差 异 , 勃 朗宁 和 我 们 现代 读 者所 处 的 社 会 与文 化 背 景 的不 同 , 在 译 文 中体 现他 的诗 歌 的 这些特点 , 译 者 必 须 为适 应 翻 译 的生 态 环 境 做 出适 应 的选择 。
“ l e a p ” 和“ s l e e p ” 、 “ b e a c h ” 和“ e a c h ” 、 “ a p p e a r s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4
Do what the others would not like to or do something never attempted before by others--- that is the key to success. A straitened circumstance, in the eyes of a wise man, often means a potential chance for success.
A picture without a frame does not limit the vision of the viewer. 嗅着枝叶的清香,觉得空气中充满了生命气息。
The faint fragrance of foliage in the air awoke me to a full sense of life.
The audience was shocked. He explained calmly: “the man could extort money from the passengers to the greatest extபைடு நூலகம்nt. They were willing to pay because there was gold on the other bank. ”
大家鄂然。商界奇才说:“那样的情况,就是‘宰 得渡客只剩一条短裤,他们也会心甘情愿的,因为 前面有金矿啊!’ ”
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想做的,这就是成功之 道。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
A
2
How a wise man sees it
A man recognized as a genius in business circles was invited as a guest of honor to a TV interview. Everybody was eager to hear a success story from him. He, however, only said with a slight smile, “won’t it be better for me to ask you for advice on a certain problem?”
翻译中视角的选择
篇章的视角 段落的视角 句子的视角
A
1
智者的眼睛
某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大家非常希望 能听到他谈谈成功之路。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 “还是出个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一个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 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 办?”
有人说“绕过去”,也有人说“游过去”。商界奇 才笑而不语,最后,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 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A
3
“make a round about the way,”someone suggested.
“swim across,”said another.
The genius smiled without a word.eventually he gave his view:”why not do something else instead of rushing to the mine?how about buying a boat to do some ferrying?”
Here is the problem he raised:
People all rushed to the place where a gold mine had recently been discovered, but they were blocked by a river flowing across the only way to i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mong them?
A
5
句子视角
1、首先表现于主语的确定 汉语多以“人”为主语,英语以“物”为主语 孩子们认真而执着地掬起一捧捧沙,仔细地玩赏。
Handfuls of sand are scooped up with care and persistence under childish scrutiny and appreciation. 没有画框,观众更容易看见画面以外的东西。
For my father, painting was a governing passion. It came before Mother, before his children and even before himself.
A
8
五十年代初期,美国企图征服朝鲜,但 是中朝军民共同努力,最后打败了他们。
A
6
2、汉语往往在句中改变视角,形成多视角; 英语尽量少改主语,维持单一视角。
一阵小风吹过,孩子打了个喷嚏。
A sudden breeze made the child sneeze.
只想自己一花独放,不让别的花也开一开,行 不通,而且也累。
The idea of letting a single flower blossom to the exclusion of all the others will go nowhere. Any one who tries to do so will soon find themselves exhausted by the attempt.
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 粪蛋上下了霜。
Unfortunately powder could not smooth over
her wrinkled face. It only made the look like a
frosted donkey turd. A
7
我父亲狂热地追求绘画,绘画已成了他 生活的一切,要比母亲、比他的孩子, 甚至比他自己都更为重要。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 苦功不可。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振兴经济 的希望在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对教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