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机器安全规范
液氨安全规范讲解

液氨事故多发生在使用过程中,而使用环节的监管正是薄弱环节
企业普遍存在安全问题:人员素质不高 ;产和企业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如:
正是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制定
➢以2011年“北京市液氨使用 与储存安全管理导则”为工作 基础 ➢2012.5区县局以此导则为开 展专项整治工作,我们配合市区县局 ➢对我们进一步完善标准内容 具有积极作用。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4.4 设备设施要求
(1)液氨场所应设置风向标。风向标应设在液氨场所内人员容 易看到的高处。
说明:原导则:“企业应设置风向标,其位置应设在本单位 职工和附近300m范围内居民容易看到的高处。” 主要考虑到一旦发生氨泄漏,通过风向标,辨识氨气体扩散 方向,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人员疏散及应急救援措施。
说明:在班(企业24小时);针对液氨岗位的;液氨场所需 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取证。同时针对冷库企业的特殊性,对其 安全管理人员另进行了职业资格的特殊要求。
4.3 制度管理 (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 规程。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 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生产安全事 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至少每3年评 审和修订一次,发生重大变更应及时修订。
[2011]142号)
➢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
(这些法规文件均要求加强安全监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 加强液氨经营、使用、储存过程中监管的需要
液氨相关规范缺失,造成监管部门执法无据可依(有国标冷库设计规
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但没有适用于北京的地方标准)
(2)企业应针对漏氨重点部位,特别是管道法兰、阀门法兰和 设备法兰等,制定检修维护计划,并建立相应记录,记录中 应明确检查部位、方法、人员、周期等内容。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范布200X-XX-XX实施200X-XX-XX发布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B11/T XXX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T7778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T185172000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T4750x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制冷装置 refrigerating plant制冷机和耗冷设备的整体。
包括全部管路、附件、控制设备、耗冷设备,它们通常是与制冷剂及载冷剂相接触的。
3、2 制冷系统 refrigerating system含有制冷剂的部件通过内部互相联接,组成一个封闭的制冷回路,制冷剂就在这个回路里循环吸热和放热。
3、3 制冷压力容器 pressure vessel of refrigeration制冷系统中承受制冷剂流体压力的密闭容器。
3、4 制冷压力管道 pressure pipe of refrigeration输送制冷剂流体的承压管路及其组成件。
4 氨制冷压缩机4、1 活塞式氨制冷压缩机4、1、1 安全防护装置4、1、1、1 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并不得随意调整。
4、1、1、2 氨压缩机冷却水系统应设断水保护装置。
4、1、1、3 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应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贮液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
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警报装置。
4、1、1、4 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等转动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罩。
4、1、1、5 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汽侧、排气侧、中间冷却器,均应装有氨压力表。
4、1、1、6 每台氨压缩机都应单独设置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4、1、1、7 氨压缩机应设有电压表,并定时记录电压值。
当电网电压波动接近规定幅度时,应密切注意电流变化、电机温升,防止电机烧毁。
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了加强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特制订《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企业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
本规范规定了冷库、氨机房及辅助设备、铲车、电梯等特种设备、消防、化救的安全体系管理、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网络,并对冷库、机房现场安全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冷库、氨机房及位及为之配套的辅助设备,特种设备和其他与冷库生产现场及工作环境的安全管理。
岗位管理规范(一)岗位责任制1、值班长岗位责任制(1)值班长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和一定的操作经验及经历,承担本班生产业务安排。
(2 )班前了解当天的生产情况,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近期的工作动态,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安全操作和各库的温度要求。
(3)调度本班的设备运行,指导并指令各岗位按规范和要求操作调节,督查本班对操作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
(4)抓好“电、油、水、氨、”节约工作,配合做好节约用电,让电高峰工作。
(5)安排并监督各岗位包干设备的卫生报养工作。
2、组长岗位责任制(1) 组长应具有较过硬的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并能以身作则,带领团结全体人员共同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2)具体抓好安全生产岗位操作制,负责机房日常修理工作安排,检查各岗位安全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查看三班记录及各库温度变化情况与要求情况,及时了解当天生产情况。
(4)安排全组生产学习,坚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协调组内的工作与人员安排。
(5)抓好各种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情况,按时填写报表和技术资料,并妥善保存重要技术资料。
(6)做好节能工作,降低单耗。
3、制冷压缩操机作岗位责任制(1)职能范围:确保氨制冷压缩机安全运行及各库间内温度达到规范要求。
(2)工作内容:熟练操作氨制冷压缩机。
(3) 服从值班长操作调度与日常工作安排,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负责氨机运行,操作及现场巡查;按时准确记录氨机开、停时间和运行参数;负责制冷系统和中冷器的操作调节;及氨机冷却供一水系统操作调节。
关于氨压机房的防爆问题

关于氨压机房的防爆问题机房, 防爆《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注4的说明:"易燃介质是指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和下限的差值大于20%的气体"。
相当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表4.1.1特征为爆炸下限<10%气体的甲类危险品。
在GB50058-92规范附录一"名词解释"中,"易燃气体"的概念是:"以一定比例与空气混合后而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气体"。
用上述量化指标对照氨的性质,套不了这个解释。
因此,我们认为不应属"易燃气体"。
氨的比重很轻,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比重为1.293kg/m3,氨蒸气的比重是0.59kg/m3。
仅为空气的0.546而且其扩散能力较强,扩散系数为17×10-2平方厘米/秒,仅次于氢、氧。
因此,它难以聚集到爆炸极限的浓度。
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新标准ANSI/ASHRAE15-1992《机械制冷安全规范》第11.14"机房·特殊要求"的第(g)款(h)款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即机房中有通风机连续运行,或在机房设置蒸气检测器,当气体达到4%的浓度时能自动启动风机并报警的,可以按国家电气规范,不列入防爆范围。
在日本《冷冻保安规则》第十条十一款关于电气设备防爆的规定中,明确指出以氨为制冷剂的电气设备除外;又如在《冷冻保安规则有关技术标准》第十二章也有类似的规定。
上述资料表明,一些技术发达国家对这方面也未严格要求一定要电机防爆。
但是也有一些资料和书籍表明氨气为可爆性物质,氨压机房应作防爆设计。
在对中石化的几个企业进行安全评价的时候发现,由于一些氨压机房建设较早,存在一些的事故隐患,如电器设备未作防爆设计,顶棚设计为网格状,顶部无通风,侧墙通风在下部,门窗均为铁制(撞击可产生火花),这些都是不符合现行标准规定的。
氨使用安全知识

氨(Ammonia,NH3)-一种最常见的、最易取得的、廉价的无机化合物一作为制冷剂(R717)应用于制冷空调工程中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和环保则是两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制冷剂的应用和发展,百余年来,经历了由应用天然制冷剂,例如CO2、HCFCs、HFCs,而在当前,为了加强环保而又重新走向应用天然制冷剂的过程。
为了防止地球大气臭氧层进一步遭到破坏,为了减少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气,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寻找氯氟烃(CFCs)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
当前国内国外的科技部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集团都在为寻找完美的(也可以说其ODP、GWP 均为零)替代物质而切切实实地努力着。
国外业已推出了R123来替代R11;R134a来替代R12;并采用R22作为过渡性的工质。
但从国内外发一的有关文章以及绿色和平组只所散发的宣传材料来看,R123、R134a的ODP虽然为零,但其温室效应的潜能指标GWP高达420。
不仅如此,人们对于R134a比R12要低8-12%的制冷量;对于无法找到合适的润滑油与其共用,乃至认为R123、R134a仍有致癌的毒性和易燃性,而不甚满意。
虽然也有许多非共沸的混合工质推出,但其中仍含有将被淘汰的R22的成分。
目前国内普遍能接受的过渡性工质HCFC-22美国有些企业推崇为当前危害最低(其ODP=0.05)、价廉而易取得的、热特性好的制冷剂。
但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热的角度出发,R22的使全球变暖潜能值GWP=510,也不是完美的制冷剂。
对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所有国外研制的替代工质,例如R123、R134a、R407C等等,都有一个专利保护的问题,外国公司不可能低价转让给我国来大量生产,而向国外购买,不仅价格高而且受制于外国公司,对发展民族制冷空调事业不利。
从ODP、GWP这两项指标而言,氨应该说是一种于臭氧层无员,又无温室效应的效完美的“绿色”制冷剂。
氨气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氨气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引言氨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的有毒气体,严重的泄漏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为了确保氨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二、应用范围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氨气的生产设施、实验室和相关人员。
三、安全准备1. 在氨气使用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标牌,提醒人员注意危险;2. 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带防毒面罩的呼吸器、防护手套和防护服;3. 确保使用区域通风良好,使用氨气的区域应设有紧急应急通风装置;4. 设置氨气泄漏告警装置,并定期检验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5. 配备紧急救援设备和应急处理物资,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四、储存和运输1. 氨气应储存在专用的储罐中,储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 储罐应远离人员聚集地、火源和易燃物;3. 氨气储罐应定期检查和维修,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4. 氨气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确保运输车辆符合相关要求,如定期维护保养、检查车辆及运输设备的完好性。
五、氨气使用1. 氨气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完好且通风良好;2. 使用氨气的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规定使用防护设备;3. 在使用氨气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警惕,严禁用力过大或过粗暴操作设备,以免引发意外;4. 在使用氨气设备时,应遵循设备的操作说明书和安全规程,严禁擅自操作或改动设备;5.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汇报给相关负责人;6. 严禁使用已过期或失效的氨气。
六、氨气泄露应急处理1. 发现氨气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确保自身安全;2. 在氨气泄露时,应立即停止所有点火源和电气设备,切勿操作开关或启动发动机;3. 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紧急疏散;4. 疏散后远离泄漏源,并避免进入低洼地带;5. 请专业人员进行泄漏源的堵漏和处理。
七、事故后续处理1. 发生氨气泄漏事故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找出事故原因;2. 对事故影响的范围进行评估,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次发生;3. 对事故中责任人进行追责,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4. 根据事故经验总结,完善并修订本安全操作规程。
氨制冷装置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范本

氨制冷装置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范本1. 操作前的准备在开始操作之前,应仔细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和管路的完好性,确保没有松动、破损或者漏氨的情况。
同时,要确认安全阀、压力表等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
工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眼镜、防护鞋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按要求带上氨气泄漏报警器。
2. 预先排气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氨气排空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一步。
应按规定的程序,在操作区域设置好通风设备,并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
在操作前应将氨制冷装置内的氨气排空至安全范围之外,并确保排空完全。
3. 氨气泄漏时的应急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生氨气泄漏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首先,要及时通知周围工作人员逃离泄漏现场,并及时报警。
同时,执行紧急停机程序,切断氨气供应。
在处理氨气泄漏时,工作人员应全程配戴呼吸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氨气。
4. 定期检查辅助设备辅助设备的正常工作是保证氨制冷装置安全运行的基础。
因此,必须定期对辅助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应包括对安全阀、压力表、泄漏报警器等设备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5. 值班人员的要求值班人员是氨制冷装置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值班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并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在操作过程中,值班人员必须保持专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值班人员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情况。
6.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在氨制冷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应急预案包括对氨气泄漏、设备故障等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步骤和措施。
演练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确保应急处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7. 安全记录和事故分析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的安全记录系统,并及时记录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结果和处理过程。
通过事故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预防事故的发生。
氨压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

氨压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一、工作前准备1. 检查氨压机设备的运行状态,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氨压机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具备操作资质。
二、工作环境安全1. 确保氨压机周围的工作区域干燥、通风良好,并清除可能存在的杂物和障碍物。
2. 检查氨压机设备是否接地良好,防止静电积聚。
三、个人防护1. 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确保头部和面部的安全。
2. 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滑鞋,避免静电引起的危险和滑倒事故。
3. 操作人员应佩戴耳塞或耳罩,保护听力,避免噪音对身体的损害。
4. 操作人员应戴上防护手套和防护服,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和可能的刺激物。
四、设备操作1. 操作前应先关闭电源,并挂上“禁止操作”标志牌,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操作人员不得独自操作氨压机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监控和协助操作。
3. 操作人员应根据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操作步骤的顺序和安全要求。
4.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擅自更改设备的工作参数和调节阀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五、紧急情况处理1. 发生设备故障或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2. 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应迅速采取逃生措施,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救援。
六、设备维护1. 在设备维护或检修时,操作人员应确保设备已断电,并挂上“维修中”标志牌,以免他人误操作而造成伤害。
2. 确保维护和检修过程中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防护。
七、作业记录和事故报告1. 每次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记录操作的时间、工作内容和设备状态等。
2. 如发生安全事故或危险事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按照规定填写事故报告。
八、安全培训和教育1. 氨压机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上级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岗位指导,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
以上为氨压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希望所有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并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氨压机设备的安全运行。
双级氨压缩机操作规程范文

双级氨压缩机操作规程范文1. 安全注意事项1.1 在操作双级氨压缩机前,必须先熟悉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
1.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和防护服。
1.3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带有尖锐边缘的工具,以免损坏设备或导致人身伤害。
1.4 在操作双级氨压缩机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操作区域。
1.5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才能进行双级氨压缩机的操作。
2. 起动操作2.1 在起动双级氨压缩机前,操作人员必须确认所有安全阀已正确设置,并处于待机状态。
2.2 首先检查冷却水的供应情况,并调整合适的流量。
2.3 打开进气阀门,然后逐步打开补氨阀门以启动压缩机。
2.4 观察仪表,确保双级氨压缩机的工作压力和温度正常,并且没有异常声音。
2.5 在启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压缩机,并进行排查处理。
3. 运行操作3.1 在双级氨压缩机正常运行时,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仪表的各项参数,包括进出口温度、压力和流量等。
3.2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如温度过高、压力异常等,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压缩机,并进行排查处理。
3.3 定期对双级氨压缩机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4 如需停机维护,操作人员必须在确认排氨操作已完成后才能停机。
3.5 停机后,操作人员必须关闭进气阀门,并排放残存的氨气,确保设备内部无氨气残留。
4. 关闭操作4.1 在确认设备正常运行并且没有异常情况时,方可进行关机操作。
4.2 先关闭补氨阀门,然后逐步关闭排氨阀门,最后关闭进气阀门。
4.3 关闭后,操作人员必须进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工作,以确保设备的长期运行。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53
6.10
a)内外密封部位及连接处应无渗漏;b)开闭应灱活,各部件连接紧固可靠,应标识正确的开闭及开度提示;c)编号应制式统一,各种标识清晰可靠;d)安全阀铅封完好;e) 电磁阀等自控阀门供电正常、控制元件有效。
39
5.13.b)
氨制冷系统应采用专用钢制阀门,不应使用灰铸铁阀门。
40
5.13.c)
a)安全阀的泄压管出口应高于周围5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冷库除外)的屋脊5m或无害化处理;b)泄压管应采取防止雷击、防止雨水和杂物落入泄压管内的措施。
★41
5.13.d)
氨管道不应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及其它人员密集场所。
42
5.13.e)
制冷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墙及楼板时,应采取相关防变形的措施。
43
5.13.f)
管道、线缆等穿过保温墙体、屋面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和防止广 生冷桥的措施。
44
5.13.g)
a)连接氨压缩机和设备的管道应有足够补偿变形的弯头;b)供液管无气嚢、吸气管无液嚢。
45
5.13.h)
快速冻结装置回气集管端部封头等部位的焊缝质量应做探伤并符合相关要求。
《安全规范》第6条·设 备 设 施 要 求
46
6.1
a)氨制冷设备应统一编号;b)编号标识应清晰;c)编号应由专人管理,且分工明确、
47
6.4
a)氨制冷设备应统一编号;b)编号标识应清晰;c)编号应由专人管理、且分工明确、氨制冷压缩机组应符合下列要求:a)本体及管路的动、静密封点应无泄漏,油封渗油应在允许范围内;b)运行时,应无异常振动和异常声音,各连接部位应牢固、无松动;c)运行时,其性能参数应在规定的技术范围内,无超压、超温现象等;d)安全保护装置应齐全有效。
液氨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液氨使用安全技术规范1.0目的熟知制冷剂的特性、危害和措施,做到安全、科学和规范使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液氨制冷剂使用管理3.0内容3.1液氨(NH3)制冷剂3.1.1特性3.1.1.1物理特性①色、味、态:无色、刺激性气味②密度:比空气轻③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④沸点:-33.5℃,易液化3.1.1.2热力学特性①汽化潜热较大因而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较大;②在制冷所需低温及环境温度范围内,其饱和压力适中,当冷却水温度低于40℃时,冷凝器中压力不超过1.6MPa,而蒸发器内温度不低于-33℃时不产生真空度;③对钢铁无腐蚀性;④其不溶于油故不影响润滑,吸水性强不产生冰塞;3.1.2氨的毒性氨的毒性为Ⅱ级3.1.3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1.3.1对环境的影响氨极易溶于水,使水变成乳白色;使植物如树木、花草等能引起烧伤,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在常温下虽不燃烧,但空气中含有16.0%~25.0%的氨时会点燃而爆炸,最大爆炸压力3.5MPa,达到最大压力所需要的时间为0.175S。
13.1.4氨的伤害程度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三类:3.1.4.1氨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冷灼伤(低温氨液引起冻伤、高温氨液引起烧伤);3.1.4.2氨液或氨气对眼睛有刺激或灼伤性伤害;3.1.4.3氨气被人体吸入轻则刺激呼吸器官,重则导致昏迷直至死亡;3.1.5发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4.0液氨制冷剂的日常管理4.1防泄漏损失4.1.1阀门阀杆渗漏: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常开常关的阀门如制冷压缩机的吸入阀、立式低压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等容易发生渗漏,日常操作中,一旦发生由运行人员立即进行锁紧处理,维修人员每周对常开常关的阀门的阀杆和盘根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对其他不常开常关的阀门阀杆和盘根每月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在维修人员的日常巡检中,一旦发现泄漏部位,当场立即处置。
4.1.2高压系统放空气:在高压系统放空气中,严格按照放空气器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最大程度的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涉氨制冷操作规章制度内容

涉氨制冷操作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涉氨制冷系统安全运行,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涉氨制冷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涉氨制冷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等工作。
第三条涉氨制冷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加强安全意识,不得擅自操作设备。
第四条涉氨制冷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第五条涉氨制冷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涉氨制冷系统的结构、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超负荷操作,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章涉氨制冷系统运行管理第六条涉氨制冷系统运行管理应遵守以下规定:(一)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二)设备运行期间,严禁非法操作,严禁乱动操作按钮,保持操作规范;(三)设备运行过程中,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严禁在密闭环境下操作;(四)遇到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处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七条涉氨制冷系统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一)佩戴相关安全防护用具,包括防护眼镜、手套、工装等;(二)操作设备时,严禁带有金属饰品等易导电物品,以免触电事故;(三)操作设备时,严禁穿着松散的衣物,以免被卷入设备中;(四)操作设备时,严禁用湿手操作,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第八条涉氨制冷设备涉及危险物质,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危险物质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安全操作。
第九条涉氨制冷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操作人员禁止擅自拆卸设备,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报修。
第十条涉氨制冷设备的液氨处理必须符合规定的操作流程,严禁私自处理液氨,以免发生意外。
第十一条涉氨制冷设备的清洗和保养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清洁设备,保持设备清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章突发事件处理第十二条涉氨制冷设备发生意外事故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迅速撤离现场,并及时报警处理。
DB11-1014-2013-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

ICS 13.300G 09备案号:40011-201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1014—2013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se and storage of liquid ammonia013 - 11 - 01发布2014 - 02 - 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I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要求 (2)表1垫片选用 (4)5液氨场所安全要求 (5)前言本标准4.1.2、4.4.2.5、4.5.1.1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明、吴芳谷、唐仕川、张杰、孙大琪、丁永华、张璞、唐振强、范永胜、赵瑞霞、李静、李洁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氨使用与储存的一般要求和液氨场所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液氨的使用与储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l6804气瓶警示标签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28009冷库安全规程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AQ/T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DB11/T384(所有部分)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JB/T7658.12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2部分:紧急泄氨器TSG D0001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R0005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7001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液氨安全规定

青岛市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氨的理化性质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理 (2)第三章液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使用液氨装置的总图位置 (6)第四章对使用液氨的厂房(仓库)的规定 (8)第五章安全保护和自动控制 (9)第六章液氨贮罐(槽)、制冷机及管道 (12)第七章电气 (15)第八章安全监控 (15)第九章安全管理 (16)第十章应急救援 (19)附录 (2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了保证青岛市使用液氨的安全,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编制本规定。
1.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青岛市使用液氨的管理。
本规定是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补充,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氨的理化性质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理2.1氨的理化性质2.1.1标识中文名氨;氨气(液氨)英文名ammonia分子式NH3相对分子质量17.03CAS号7664-41-7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化学类别氨2.1.2理化性质熔点(℃) -77.7沸点(℃) -33.5液体相对密度(水=1)0.82(-79℃)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汽压(kpa) 506.62 (4.7℃)临界温度(℃) 132.5临界压力(Mpa) 11.40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2.1.3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和氢,有还原作用。
在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
2.1.4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主要用途用做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液氨是无色的液体。
是一种优良的溶剂。
蒸发热很大,在沸点时是每克1369.08焦(327卡)。
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
由气态氨液化而得。
2.1.5爆炸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 651爆炸下限(%) 15.7爆炸上限(%) 27.4最小点火能(mJ) 至1000 mJ也不发火(氢气为0.02 mJ)最大爆炸压力(Mpa) 0.5802.2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冷库氨制冷安全技术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44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冷库氨制冷安全技术标准版本冷库氨制冷安全技术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制冷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商业系统冷藏库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操作、维修和管理。
商业系统各有关单位和企业所制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专业技术标准、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本规程服从于国家的有关规程和标准。
第二章安全装置第一节安全防护第三条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
第四条氨压缩机水套和冷凝器须设冷却水断水保护装置。
蒸发式冷凝器须另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
第五条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必须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
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报警装置。
第六条在机器间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的运转。
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第七条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
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第八条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位,均需设置安全保护罩。
第九条禁止闲人进入机器间和设备间。
第十条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
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
第十一条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库房内冷风机、蒸发管道、阀门等,必须采用36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用具,潮湿地区采用12伏及以下的。
加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加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加氨作业的安全,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加氨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加氨作业的员工,并必须严格执行。
三、责任单位1.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加氨作业安全管理政策和目标,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2.生产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加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检查、操作规范等。
3.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加氨作业安全设施的维护和安全培训等工作。
四、安全措施1.加氨作业安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置,包括警示标识、通风设施、防护装备等。
2.加氨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面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3.加氨作业场所应当保持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通风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4.加氨作业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了解加氨作业的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5.加氨作业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状况符合加氨作业的要求。
五、应急处理1.一旦发生加氨作业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相关部门。
2.对于发生泄漏、爆炸等危险情况,应当迅速疏散工作人员,并按照应急处理计划进行处理。
3.严禁用水直接冲洗加氨作业设备,应当采用相应的中和剂进行处理。
六、监督检查1.安全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对加氨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2.生产部门应当对加氨作业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3.公司领导层应当定期对加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做出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加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中未尽事宜由公司领导层负责解释。
以上即是加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希望所有员工能够严格遵守,并互相监督,共同维护加氨作业的安全和稳定。
氨压缩机操作规程模版

氨压缩机操作规程模版一、压缩机设备检查和准备工作1. 检查氨压缩机设备的外观,确保设备无损坏和漏水情况。
2. 检查压缩机设备的电气系统,保证各电气连接正确并牢固。
3. 检查冷却系统,确保冷却器干净并能正常工作。
4. 检查压缩机设备的润滑系统,确保润滑油充足。
二、启动氨压缩机设备1. 打开压缩机设备的电源开关,确保电源供应正常。
2. 按照设备操作面板上的指示,打开氨压缩机设备的主机工作开关。
3. 观察压缩机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无异常震动和噪音。
4. 检查压缩机设备的压力表,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三、氨压缩机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擅自调整设备的压力和温度参数。
2. 定期检查压缩机设备的冷却系统,清除积聚的污垢和杂质。
3. 定期检查压缩机设备的润滑系统,确保润滑油符合使用要求。
4. 定期对压缩机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紧固螺栓等。
5. 在疏通或维修压缩机设备时,务必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人身安全。
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1. 当压缩机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关闭电源开关,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2.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紧急停机按钮紧急停机。
3. 在发生泄漏情况时,立即断开氨气供应,并采取安全措施。
4. 在紧急情况下,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
五、压缩机设备的关闭和停机1. 关闭氨压缩机设备前,应先关闭压缩机主机工作开关。
2. 关闭压缩机设备的电源开关,断开电源供应。
3. 检查压缩机设备的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六、氨压缩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 定期检查压缩机设备的电气系统,确保电气连接良好。
2. 定期更换压缩机设备的润滑油,并清洁润滑系统。
3. 定期检查压缩机设备的紧固螺栓,确保设备结构牢固。
4. 定期清洁压缩机设备的冷却器,并清除积聚的污垢和杂质。
总结:以上是对氨压缩机设备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要点,对于正常运行压缩机设备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
电厂氨区安全管理规定

电厂氨区安全管理规定一、总则1.1 为保障电厂氨区的安全运营,有效防范事故风险,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电厂氨区作业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
1.3 所有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定,违反者责任自负。
二、工作责任2.1 电厂氨区的安全责任主体为电厂管理部门。
2.2 氨区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权限和工作分工。
2.3 电厂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氨区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三、安全防护3.1 氨区必须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爆装置、安全隔离措施等。
3.2 管理人员应保证安全设施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
3.3 员工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关安全培训,了解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
四、作业规范4.1 所有进入氨区的人员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并注册进入记录。
4.2 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禁止违章操作和超负荷工作。
4.3 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4.4 作业人员应随时保持警觉,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危险源管理5.1 电厂应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管理制度,对氨区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5.2 危险源应设置明确的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3 危险源的操作应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并配备专职操作人员。
六、应急处置6.1 电厂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应急组织、职责和处置流程。
6.2 氨区安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
6.3 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确保人员对应急处置流程的熟悉程度和技能。
七、安全培训7.1 电厂应定期组织氨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7.2 培训内容应包括氨区的危险性、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
7.3 员工参与培训后,应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氨规范2011-10-25

北京市液氨使用(储存)安全管理规定1制定目的为加强液氨使用、储存、充装等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预防液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从事液氨使用、储存、经营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本规定是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补充,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3术语和定义3.1液氨氨气或液态氨。
3.2液氨储存、装卸、使用场所液氨钢瓶储存区和储罐区、装卸区、用氨厂房。
3.3液氨储罐区由一个或若干个储存液氨的储罐组成的相对独立区域。
3.4液氨钢瓶储存区储存若干个液氨钢瓶的相对独立区域,包括液氨钢瓶储存仓库和棚库。
3.5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3.7用氨厂房在工艺中使用液氨或充装液氨的车间,包括氨制冷机房、充装间和用氨生产车间。
3.8冷库库房冷库建筑物主体及为其服务的楼梯间、电梯、穿堂等附属房间。
3.9氨制冷机房氨制冷机器间和设备间的总称。
3.10氨制冷机器间安装氨制冷压缩机的房间。
3.11设备间安装氨制冷辅助设备的房间。
4一般要求4.1平面布置4.1.1液氨储存、装卸、使用场所应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
4.1.2用氨厂房、液氨钢瓶储存仓库、室外液氨储罐区属于火灾危险性乙类场所,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分别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第3.4.1条、第3.5.2条、第4.2.1条的规定;液氨钢瓶储存仓库和用氨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2安全管理4.2.1人员管理(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由市安全监管局颁发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企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机器安全规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氨机制冷机组安全操作规程
一、启动前的准备
设备在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场地周围的环境清扫,设备本体和有关附属设备的清洁情况处
理。
(2)电源电压的检查。
(3)制冷设备中各种阀门通断情况及液位的检查。
(4)能力调节装置应置于最小档位或“0”,以便于制冷压缩机空载启动。
(5)制冷设备的排空处理。
(6)检查油分离器中油位是否合适,应在上侧视油镜位置。
二、制冷设备的启动运行
制冷设备在启动运行中应注意对启动程序,运行巡视检查内容和周期以及运行中的主要调节方法作出明确规定,以指导正确启动设备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启动程序如下:
(1)首先应启动蒸发冷凝器上的水泵和风机。
(2)启动油泵,使压缩机的润滑系统投入运行。
(3)启动制冷压缩机主机,待压缩机上的显示屏上显示压泵后打开吸气截止阀,同时调节压缩机能力在50%左右位置,油温达40℃后,可增载至100%。
(二)启动过程中应注意的情况如下
(1)在设备启动过程中必须在前一个程序结束,并且运行稳定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程序。
(2)在启动过程中要注意机组各部分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油压、油温及各部分的油面液位,制冷剂液位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再重新启动。
(3)如果气温较低的季节,应首先开油分离器上的电加热器并启动油泵使油循环,然后正常开机。
(4)压缩机启动后要把能量调节在50%左右位置,同时缓慢打开吸气截止阀,千万不能快,让吸气压力控制在0.05~0.1MPa范围内。
(5)开关阀门时,人不能正面对向阀门,以防止氨气外泄伤人。
三、停机程序和注意事项
将能量调节阀打在减截位置,并同时关闭吸气截止阀,使滑阀退到“0”,按主机停车按钮,停主机,停油泵,停蒸发冷凝器上的水泵和风机在工作一段时间,以使蒸发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全部液化。
四、故障停机和紧急停机
在制冷设备运行中,遇到因制冷系统发生故障而采取停机称为故障停机。
遇到系统突然发生冷却水中断,突然停电及发生火警采取的停机称为紧急停机。
突然停电时应迅速关闭吸气截止阀。
如果由于某项安全保护动作自动停机,一定要先查明故障原因后方可开机。
设备工程部 201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