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务区街区诊断和优化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Ø 数据来源
数据类别 街区基本信息 街区活力评价数据 街区空间特征数据 街区路网数据 街区服务设施POI数据
数据来源 房天下网站
数据详细信息
建成年代、占地面积、房屋总数、楼栋数、绿化 率、容积率、经纬度
高德位智、微博漫游、 街区的区域到访指数、微博签到次数、街区的 大众点评
百度地图、百度街景地 图
p 1988年后,首都核心区内住宅小区进入快速建设的时期。1988年是中国公开拍卖土地的元年,是中国房地产繁荣期的 开端,这一时期为首都核心区也向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居住房屋。
p 2002年后,首都核心区的住宅小区建设开始减缓,区内存量空间已所剩无几,首都核心区的街区治理应在存量街区上 进行微观治理。
3.2首都核心区街区总体特征
中央政务区街区诊断评估和治理优化策略研究
2019年8月27日·郑州
C目 录 ONTENTS
01 背景与综述 02 方法和数据 03 结果与讨论 04 结论与建议
01 背 景 和 综 述
Ø 中央政务区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 一区”的空间结构。各界对“中央政务区”的呼声和期望日益强烈。
街区体征 首都核心区街区开放特征
首都核心区街区紧凑度 首都核心区街区环境建设
指标
街区尺度变化
街区布局模式变化 街区门禁管理变化
是否有围墙 是否有临街商业 街区开发强度变化 街区居住密度变化 街区绿化率变化 街区沿街绿道建设变化 街区公共交流场所建设变化
演变情况
由“小街廓”到“宽马路、大街坊”又向“小街区、密路网 ”回归的趋势。
街区的宜居性指标
刘星等人就是通过实地调研记录的社区户外空间的活动人数来衡
美国的《LEED-ND社区开发评价体系(2009)》、英国的
量社区活力
《BREEAM-Communities社区评价体系(2009)》、德国DGNB 雷诚等人就构建了空间可达性、空间性质、空间质量三个维度的
-NS新建城市街区绿色评价体系
3.3街区治理综合诊断
街区活 力评价
功能混 合评价
街区开 放评价
街区治 理综合 评价
紧凑建 设评价
环境舒 适评价
交通可 达评价
3.3.1街区开放程度评价
有1/3的街区尺度在1.5万平方米以内的小尺度街区,主要分布在路网密集的地区。占地面积超2.3万平方米的“大尺度”街区也约占总样 本的30%。 首都核心区内点群式、行列式以及周边式这3种街区布局形式的应用数量上相差不多,采用点群式街区建筑布局形式的街区最多。 首都核心区大部分街区都设有门禁系统,只有少部分街区并未设置门禁系统。未设门禁系统、出入自由的街区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区 域,比如城市主干道、城市交叉路口附近。而设置门禁系统的小区,其住区内部道路与外界联系也不同,有的街区内部与外部联系紧密, 而有的街区仅设置1个出入口,既不利于小区居民的对外出行,也妨碍了周边交通运行。从街区出入口的统计情况来看,有121个街区只 有1-2个出入口,出入口数量大于4的街区则不足100个。 首都核心区一半的街区设有围墙,设有围墙的街区较多,街区界面开放程度总体不高。
从周边式街区到点群式的街区为主
普遍实行门禁管理街区的小区出入口数量却下降,街区封闭
化管理程度上升,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各时期设置围墙的街区比例有所下降
各时期设有临街商业的比例有所上升
土地利用率提高,街区的容积率是在逐渐增加的
各时期房屋户数密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绿化率设计并未有太多的改变,绿化率的数据在30%上下波动
各个时期建有沿街绿道的街区比例却在下降, 各个时期公共交流场所建设情况有所改善
p 街区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单元。街 区这一尺度是落实“宜居城市”建设的最好接口。
中央政务区街区治理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Ø 街区治理
p “街区”的定义:“街区是指在城市中由城市街道围合 成的区域,通常以一个居住组团为单位。街区是城镇居 民生活和邻里交往的一个基本单元,是城市生活价值的 集中体现。”
Ø 研究范围与对象
本研究范围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划定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央政务区)范围。
首都核心区街区主要分为历史保护街区和一般街区,历史保护街 区的街区治理受限因素更多,本文主要分析一般建成区的街区治 理,研究范围与研究样本见右图。研究对象主要分布在2环与3环 之间,共387个街区。
p 城市街区空间作为城市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城市居民进 行交流的公共场所,承载着城市的各项功能,是城市空 间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的重点研究对象。
p 街区治理是以政府为主导解决城市街区空间问题、推动
街区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管控和治理过程。
Ø 关于街区治理研究综述
国外
国外 街区治理模式演变 从主张功能分离的阶段后,转向强调功能混合
北京城市核心区的发展要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为中央政务提供更 好环境。
——蔡奇,2019年8月16日
Ø 中央政务区
p “中央政务区”的设立将理清北京作为首都和一级地方政 府之间的内在矛盾,有利于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治理北 京大城市病,以及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p “中央政务区”的设立将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与改造,因 “留白增绿”、古都保护、城市宜居性增强。
街区道路、铁路等矢量数据
OpenStreetMap
街区道路数据
城市数据派
购物服务、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医疗等 POI数据
03 结 果 与 讨 论
3.1首都核心区街区建设历程
p 首都核心区历年建设的住宅小区总面积、房屋总数以及小区数量在时间演变上基本一致性,表明街区建设较为均质, 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不大,不存在大强度开发导致建筑规模与街区数量增长倒挂的情况。
国内
“封闭走向开放”
街区治理策略
分别为空间的功能混合、交通可达性、景观、街区尺度、 与外界联系、建设强度六个方面的空间要素提升街区空间 活力
建设开放街区,关键在(1)小的街区尺度(2)街区功 能混合功能(3)街区道路开放。(4)适宜的建设强度。 (5)高渗透和交互性的布局方式。
街区治理评价
街区活力以及空间品质指标
居住型历史街区空间品质评价体系;
街区治理内在机制 街区治理的各项评价指标彼此相互影响,街区活力被认为会受街区空间形态特征的影响。目前缺乏对街区治理内在的
深入分析
02 方法和数据
Ø 研究方法
p 基于对街区治理相关理论和文献的梳理,总结营造活力街区的六项主要治理策略,这些治理策略显著影响着街区空间 形态和环境品质,而街区空间形态和环境品质又会影响街区的活力。因此,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搭建了街区治理评 价体系对首都核心区的街区治理进行诊断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