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人论世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导学案第20课《庄子》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4、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学习难点】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知识拓展】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基础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 吓( ) 鲦鱼()2、填空:①“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鹓鶵的品性。
②《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
“鹓鶵”比喻“鸱”比喻 _________________“腐鼠”比喻3.解释下列词语:相梁:或:搜于国中:止:醴泉:于是:而吓我:濠梁:是鱼之乐也:安知: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全:云者:4.翻译下列句子:①欲代子相。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④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⑥请循其本。
⑦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合作探究】1、阅读《惠子相梁》,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阅读第二则,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4、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庄子知人论世学案
知人论世,解读庄子制作:王伟审订:刘春庚教学目标1.通过庄子寓言的学习、探究,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2.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联系现实,思考庄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阅读《庄子专题》知人论世部分,了解庄子生平,初步理解并掌握庄子思想。
2.阅读助读材料《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时》,梳理并勾画庄子形象。
3.识记庄子名言及评价庄子的名言,背诵助读材料精彩段落。
一、梳理整合1、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字,国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时期著名、。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外篇,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道家将其奉为经典,名之曰《》。
2、阅读庄子专题知人论世部分,以及庄子助读材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时》,刻画你心中庄子的形象(肖像,服饰,神态,象什么?性格,思想)3、庄子主要思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艺术特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庄子影响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
结合你所学过文章内容,谈谈哪些文人或者他们的哪篇文章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你见到过庄子之类的人物吗?6.我推荐我背诵我背诵推荐内容是:推荐理由:(教师重点推荐助读材料中《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时》以及庄子名言,和后世对庄子评价)二、学习探究1.如果给庄子找个女朋友2.给庄子找个合适的工作3.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问,你最认可的思想,或者最有感悟的是哪种?三、思考表达:我心中的庄子第二课时庄子的寓言学习目标:1、阅读庄子经典寓言,揣摩分析其寓意。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单元教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含义,掌握相关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旨思想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时代背景。
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深入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庄子·逍遥游》中的“以意逆志”、《论语·为政》中的“知人论世”。
2. 经典文学作品分析:选取《史记·孔子世家》、《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等作品,结合“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
3.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史记》、《左传》等相关文学作品,加深对古代文学和历史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和文学作品,传授相关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实践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分析文学作品。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含义,介绍相关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第3-4课时: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3. 第5-6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第7-8课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分析文学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和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的程度。
3. 单元测试:设置测试题,全面考察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庄子·逍遥游》、《论语·为政》等经典文学作品。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 一课时多媒体和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手上有资料、眼前有图像,并结合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高二学生对古诗词并不陌生,通过小学、初中及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学习,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单元学习,力求使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方法有系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齐读《春江花月夜(节选)》春江花月夜(节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wǎn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xiān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一首诗将春夜明月照花甸写的美轮美奂,中国古代诗歌中像这样优秀的作品还有很多,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寻找打开诗歌世界大门胡钥匙。
二、运用《古代汉语字典》查找“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每个字的意思.明确:以:用意:想法;意向逆:揣测志:志向知:了解人:人论:评价世:一世,朝代师:请同学们齐读《凉州词》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知人论世+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知人论世”导学案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观念、重要方法。
知人论世的诗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最早由孟子提出,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孟子的这一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我们赏析古典诗歌,知人论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读、欣赏方法。
这种诗歌解读、欣赏方法,贵在联系诗人、联系全篇,建立丰富的读解背景系统,然后以此观照读解某个作品,读出诗人原意。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文化思潮、审美趣味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善于调动对诗人生平已有的认知来帮助理解具体诗作。
第7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曹操的《 短歌行》和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其一)都是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具有不同的诗风。
短歌行》的写作背景有多种说法。
在苏轼《赤壁赋》中 横槊赋诗”一语的基础上, 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 对酒当歌”,时间当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这仅是小说家言。
建安时期以 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瑀、刘桢)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具有 建安风骨”,刚健有力。
曹操的《短歌行》深沉地抒发了心忧天下、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 建安风骨”的风格。
曹操其人——易中天教授在 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曹操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易中天的《 精彩品三国》原话是这么说的: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庄子
二则导学案
一、导入
- 通过展示庄子的名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思考:庄子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看法?
二、研究目标
- 了解庄子及其思想的基本背景和特点。
- 掌握庄子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和“自由自在”等核心观点。
- 分析庄子思想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1. 庄子的生平及背景简介
2. 庄子思想的核心观点
- 天人合一
- 自由自在
四、研究活动
1. 阅读课本PXX页的庄子简介,了解他的生平及背景。
2. 分组讨论,探究庄子思想中的核心观点,并选取一种方式进
行展示(例如演讲、小组讨论、海报制作等)。
3. 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研究和讨论,我们了解了庄子的生平背景和思想,掌握了
他的核心观点,包括天人合一和自由自在。
庄子的思想对个人的生
活和社会治理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提高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
六、作业
1. 思考并写下你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字数不少于200字)。
2. 准备好小组展示的内容,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确定展示形式和内容。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人教版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
a. 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文学作品示例,如诗歌、散文等,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b. 准备相关作品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1)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作品,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
(3)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采用讲授法,讲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能够运用该方法去深入解读文学作品,领会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内涵。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意境、主题和作者意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具体来说,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文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人生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
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结构清晰:板书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d. 在小组讨论部分,可以用图标或简笔画表示不同的讨论主题,增加趣味性。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学生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梳理文章内容,感知大鹏形象,体会庄子与惠子的人物特点。
3.品味和欣赏《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
【重点难点】1.感知大鹏形象,体会庄子与惠子的人物特点。
2.欣赏《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
【学习过程】知识积累1.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字。
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为漆园吏。
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对待生活,他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净无为”。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为了摆脱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道遥”之境。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齐物论》等。
2.《庄子》其书《庄子》,又称《》,道家经典之一,是由庄子及其后学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其文想象奇幻丰富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学、哲学价值。
《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3.《逍遥游》其文《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就是悠闲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
第1课《庖丁解牛》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庄子寓言的本意。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走近作者庄周(公元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河南)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周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其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庖.( )丁所踦.( ) 砉.( )然( )然大郤.( ) 大窾.( )肯綮.( ) 大( ) 发硎.( )怵.( )然( )然2.掌握通假(1)砉然向.然( )(2)技盖.至此乎( )(3)善.刀而藏之( )3.一词多义(一)虚词(1)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③视为.止,行为.迟④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⑤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人笑(2)然①奏刀然.②虽然.,每至于族③怵然.为戒(3)于①合于.《桑林》之舞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臣诚恐见欺于.王⑤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乎①技盖至此乎.②进乎.技矣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二)实词(1)中①莫不中.音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③才能不及中.人④百发百中.(2)道①臣之所好者道.也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⑤道.不同,不相为谋⑥怀其璧,从径道.亡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解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天下土崩瓦解.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4)进①进.乎技矣②进.,与操军遇于赤壁(5)族①族.庖月更刀②每至于族.③族.秦者秦也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古今异义(1)所见无非..牛者(2)依乎天理..(3)因其固然..(4)虽然..,每至于族5.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 )(2)视.为止,行.为迟( )6.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
2023部编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21课庄子
二则导学案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庄子二则,分别是《逍遥游》和《人间世》。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作品之一,强调人的心灵自由、超脱
尘世的境界;《人间世》则通过描述庄子与友人朝秦暮楚的故事,
展示了庄子对人间纷扰的超然态度。
一、《逍遥游》
1.1 阅读与理解
请同学们阅读《逍遥游》全文,理解其主要思想和观点,并回
答以下问题:
1. 《逍遥游》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2. 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烦恼?
1.2 思考与讨论
根据你对《逍遥游》的理解和个人体验,回答以下问题:
1. 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于《逍遥游》中所描述的困境和烦恼?请举例说明。
2. 你认为如何才能达到内心自由的境地?
二、《人间世》
2.1 阅读与理解
请同学们阅读《人间世》的故事情节,理解庄子对于人间纷扰的态度和观点,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庄子如何看待人间的纷争和诸多困扰?
2. 庄子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思考和生活方式?
2.2 思考与讨论
结合《人间世》中的故事情节,回答以下问题:
1. 你是否认同庄子的世事如棋局观点?为什么?
2. 生活中如何才能摆脱对外界事物的困恼和纠结?
以上内容作为明天课堂讨论的基础,请同学们提前阅读、思考和做好准备。
谢谢!
-------
参考资料:
- 《逍遥游》全文
- 《人间世》故事情节。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一、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重点:一、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二、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学习时间:一课时预习要求:仔细阅读第一单元“赏析指导”,标注要点。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读下面的唐诗,思考下列问题: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2.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3.能否说说颈联蕴含了怎样的理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1.请看下面三首诗,判断哪一首是杜甫的作品,并陈述理由。
送韩侍御之广德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shì)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南征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请欣赏《南征》,并与《望岳》进行比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南征》:《望岳》: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南征》《望岳》作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比较下面两首诗歌的异同。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盛唐诗人)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的课程背景,包括课程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的推广情况。
1.2 课程目标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如提高文学素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等。
1.3 教学方法介绍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二章:知人2.1 知人的重要性解释知人的概念,阐述知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2 知人的方法介绍常用的知人方法,如观察法、倾听法、提问法等。
2.3 知人的技巧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人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论世3.1 论世的概念解释论世的概念,阐述论世在文学创作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3.2 论世的方法介绍常用的论世方法,如历史分析法、文化研究法、社会观察法等。
3.3 论世的技巧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论世方法,提高文学创作和社会分析的能力。
第四章:以意逆志4.1 以意逆志的含义解释以意逆志的概念,阐述其在文学创作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4.2 以意逆志的方法介绍常用的以意逆志方法,如情感分析法、心理洞察法、换位思考法等。
4.3 以意逆志的技巧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以意逆志方法,提高文学创作和人际交往的水平。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进行分析。
5.2 实践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人际交往练习,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章:文学作品中的知人论世6.1 文学作品中知人的体现分析文学作品中如何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现作者对人物的认知和理解。
6.2 文学作品中论世的体现探讨文学作品中对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描绘,以及这些描绘如何反映作者的论世观。
6.3 实践分析提供一些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知人和论世元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庄子》人生哲学导学案
《庄子》人生哲学导学案一、导言《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庄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庄子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并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人生选择与行为。
本文将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出发,对《庄子》进行导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庄子的思想。
二、生命的本质与价值庄子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无常和变化的。
他通过“化腾”和“梦蝶”故事表达了生命的虚幻和短暂。
庄子的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惜和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并对生命的变化保持觉察,不要过于执着和追求永恒。
三、追求无为而治庄子主张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干涉和追求功利。
通过顺应自然,我们可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以及对外在事物的适应。
庄子强调在追求功利的同时要保持情感的纯真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四、守中避险庄子提出了“守中避险”的观点。
他认为,人们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应当保持内心的平和和稳定,不要过分陷入极端情绪中。
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变化,避免意外和不必要的困扰。
五、达观对待生死庄子对生死问题有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生死是自然界的规律,与其他现象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庄子强调应当对生死持有一种达观的态度,不要过于恐惧或执着于生死。
只有超越生死的局限,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珍惜生命的意义。
六、超越人我之辩庄子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强调超越人我之辩,放下自我,融入自然。
他认为人与世界是一个整体,没有界限可言。
只有放下个人欲望和执着,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七、多元相对论观《庄子》中的思想承认多元相对论观,主张不同观念和观点的平衡和和谐。
庄子认为,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可以解释所有事物,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境和需求进行灵活变通。
他主张思考问题时要多方面地考虑,避免封闭性和偏见的观念。
八、人生的境界和乐的追求庄子的学说中提及了人生的境界和乐的追求。
他认为,乐的境界不在于追求物质的财富和权势,而是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达观,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和快乐。
学生版诗词鉴赏之知人论世导学案.doc
诗词鉴赏之知人论世导学案[目标展示]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法探求作者情感。
【自学指导】—、知人所;胃诗词鉴赏的“知人论世”法,就是学习诗词时,要联系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状况及创作意图等方面去分析鉴赏诗词。
二、探求方法1、借助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T气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己没有了大唐的气象, 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2、借助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3、借助注释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 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合作探究]一:请鉴赏这两首诗中的“望"字,问答下列问题第一首: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雪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第二首: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作者所望的对象各是什么?2、从“望”字入手作者体现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小结: 二、下面两首诗分别是李白与杜甫写的,请你猜猜它们的归属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解读庄子制作:王伟审订:刘春庚教学目标1.通过庄子寓言的学习、探究,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2.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联系现实,思考庄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阅读《庄子专题》知人论世部分,了解庄子生平,初步理解并掌握庄子思想。
2.阅读助读材料《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时》,梳理并勾画庄子形象。
3.识记庄子名言及评价庄子的名言,背诵助读材料精彩段落。
一、梳理整合1、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字,国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时期著名、。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外篇,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道家将其奉为经典,名之曰《》。
2、阅读庄子专题知人论世部分,以及庄子助读材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时》,刻画你心中庄子的形象(肖像,服饰,神态,象什么?性格,思想)3、庄子主要思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艺术特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庄子影响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
结合你所学过文章内容,谈谈哪些文人或者他们的哪篇文章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你见到过庄子之类的人物吗?6.我推荐我背诵我背诵推荐内容是:推荐理由:(教师重点推荐助读材料中《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时》以及庄子名言,和后世对庄子评价)二、学习探究1.如果给庄子找个女朋友2.给庄子找个合适的工作3.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问,你最认可的思想,或者最有感悟的是哪种?三、思考表达:我心中的庄子第二课时庄子的寓言学习目标:1、阅读庄子经典寓言,揣摩分析其寓意。
2、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一.阅读庄子《庄子寓言》十七则寓言,谈谈你的理解。
1、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
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畅,已经完全忘记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
但是,庄周突然醒来之后,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蝴蝶变成了自己。
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寓意】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物化就是“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化为一”。
2、曳尾于涂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见他(先申明自己想请他做官的意思),(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已经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享受尊贵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现代文版:一天,庄子正在濮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寓意】人应该保持高尚的节操,即使处境困难,也不要为了权势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积极意义:不忘初心,追求自由,鄙弃富贵;消极意义:不思进取,人生虚无,浪费生命。
3、惠子相梁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梁国是不怀好意,想取代您的相位。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寓意】在不了解别人意图时,不能人云亦云,妄加臆断,那样容易陷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尴尬境地4、无用之用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
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
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
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
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
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
【寓意】小有小的用处,大也有大的用处,大小物件只是用处不同,并没什么有用无用之别;无用以保身。
5、鲁王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
鲁王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
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鸟听,准备祭祀用的猪牛羊作为饭食给鸟吃。
鸟吓得神魂颠倒,忧惧悲伤,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只活了三天就死了。
鲁王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
寓意: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
题旨:办事要有针对性,否则必然失败。
6、鼓盆而歌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
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
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
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对,她刚死时,我怎会悲伤呢?然而,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
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
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寓意】表达了庄子的生死观,认为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变化,因此不必悲伤。
7、望洋兴叹秋天来了,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涨,众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
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一直来到北海边。
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边际。
于是河神改变先前得意洋洋的脸色,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神感叹说:“原来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不如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博大,无边无际,要不是我亲自来到你的门前,我将永远不会懂得自己的浅薄无知。
”北海神谦虚地说:“其实我存在于天地间,就好象大山上的小石头而已。
而天与地也并不能说是最大的领域,毫毛之末也不能断定是最小的限度。
时空的变换根本没有穷尽。
而你我又有什么可夸耀的呢?”【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8、庄子将死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寓意】生死为自然现象,死亡无须悲痛应坦然以对。
9、浑沌开窍原文:南海之帝为儵①,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②,以视听食息③,此独无有,尝试凿④之。
"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
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
”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寓意】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
君子无为10、不龟(jūn)手之药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译文:宋国有个人善于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用这种药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过日子。
有一个外乡人听说了,请求收买他的药方,情愿出一百两黄金。
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块商量说:“我们家祖祖辈辈干漂洗棉絮的活儿,能够得到的不过几两黄金;现在出售这个药方,一下子就可赚取一百两黄金,就卖给他吧!”那个外乡人得到了药方后,便拿去献给吴王,并向吴王夸赞这种药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