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流程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流程上一篇/ 下一篇2008-10-20 10:09:12查看( 3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网址: http://快照: 查看快照兴趣: 同标题书签| 同站点书签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流程1、准备阶段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指导者)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
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教师(指导者)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
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问题情境状态,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研究目标,并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2、实施阶段本阶段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
学生在这一阶段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材料,加工整理研究资料,提出观点或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形成研究成果。
⑴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开端,直接关系到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确定课题一定要慎重。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历史学科中大家普遍关心、正在思考、有所争议、亟待解决的问题。
选择题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难,因为选择简单易行的研究课题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对于初次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高中生,太难了容易使学生望而生怯,挫伤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要考虑课题的陈述。
陈述课题时既可以采用叙述式,也可以采用问题式。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者要做到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使大家可以从课题的题目很清楚地了解到你研究的焦点和研究的方向。
⑵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课题后,紧接着就是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研究计划可以防止研究学习陷于无序状态,可以保障研究性学习按计划顺利进行。
研究计划必须包括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员安排、预期成果形式等内容。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导言:高中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以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为核心,设计一套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水平。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科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性。
二、教学内容1. 确定教学主题: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选取以中国历史为基础的重要事件或人物,如中共党史、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等。
学生可以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学术规范,例如搜集资料、提出问题、撰写研究报告等。
同时,加强学生对历史文献和历史文物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真实感。
3.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如开展小组研究、撰写历史文章、制作历史展板等。
这些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如图书馆资源、互联网搜索引擎、数据库等,获取并分析相关历史资料。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相互讨论和交流研究成果,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辩论、座谈、展览等形式的汇报。
2.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通过实践探究和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研究、采访专家等活动,拓宽历史学习的视野。
3. 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和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
鼓励学生针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个人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历史研究的表现、研究报告的质量、学习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
一、建立合适的学习环境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合作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并尊重不同的意见。
其次,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资料和多媒体工具等,以促使学生主动积累和扩展历史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教师需要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学习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即明确指导学生要研究和掌握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其次,学习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即可以通过评价标准或项目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最后,学习目标还可以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来掌握历史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如阅读、写作和分析思考等,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参观,以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鲜活性。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信息搜索、整理和归纳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
历史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历史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历史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其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课堂讲述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其历史研究能力,设计一套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案非常必要。
二、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2. 提高学生的历史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力;3. 激发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三、设计内容和过程1. 选择一个历史研究主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选择一个与所学历史知识相关的研究主题,如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等。
2. 设计研究任务:根据研究主题,设计相关的研究任务,包括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成果呈现等。
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任务和角色,比如资料搜集员、资料分析员、成果呈现员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和鼓励,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4. 资料收集和分析:学生根据研究任务,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献、影像资料等;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结论。
5. 成果呈现:学生将研究成果进行呈现,可以通过口头报告、展板、PPT等形式展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评价和讨论其他小组的成果。
四、评价方式1. 正向激励通过赞扬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提高其学习动力和兴趣。
2. 成果评价根据研究任务,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包括资料的准确性、分析的深度和成果的呈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历史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其思考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设计效果通过历史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历史研究中,培养其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历史研究,能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引言: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综合能力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和责任心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效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我们制定了一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一、教学主题:本次教学主题为《中国近现代史》,以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和思考为目标,旨在使学生明确近现代中国面临的深刻变革和挑战,深刻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活动安排:1. 学习目标明确:在教学开始之前,向学生明确指出本次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2. 知识背景介绍:通过讲授课文内容、历史事件的背景、人物的贡献等,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历史有较好的认识。
3. 学习材料和资源提供:教师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课外阅读、互联网资源等,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4.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研究,互相交流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主题,如民主运动、科技发展等。
5. 实地考察和采访: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等地,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影响。
6. 课堂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完成研究后,进行课堂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倾听和学习其他小组的成果,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思维和学习方法的交流和提高。
三、教材使用:1. 教科书:教师根据学习主题和计划,选用教育部审定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作为主要教材。
2. 参考书: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水平,提供一些参考书,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参考。
3. 课外阅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历史类文学作品或研究性论著,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视野、增强专业素养。
4. 互联网资源: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数据库、学术论文文库等,进行更广泛的资料查找和研究。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思考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为什么古代中国会出现封建社会?”或者“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二、提供合适的研究资源和工具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工具。
这包括书籍、文献、影像资料、互联网资源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资源进行研究,学习如何从不同来源获取历史信息,并评估其可靠性。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讨论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来丰富。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选择一个历史研究课题,并进行研究、讨论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发挥各自的专长,共同完成研究项目。
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和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学习。
四、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历史研究性学习强调实践和实地考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以亲身感受历史遗迹和文化背景。
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或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历史,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
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讨论。
通过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评估和反思学习成果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评估和反思。
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评估任务,例如写一篇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或进行口头答辩。
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计划一. 教学主题历史研究性教学计划是指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教授历史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对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计划进行详细论述。
二. 活动安排1. 研究性任务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性任务,如让学生选取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并撰写报告,或者让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历史主题的辩论和展示等等。
这些研究性任务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又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合作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比如,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历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小组报告。
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实地考察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地点的实际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
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历史名胜古迹,或者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影响。
这种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材使用1. 多元化教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教材来进行教学。
可以使用历史文献、历史影视作品、历史音乐等多种资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历史,拓宽他们的视野。
2. 教材个性化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教材。
可以为有一定学科基础的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高阶思维题,让他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对于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教材,让他们能够逐步学会历史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效果评估为了确保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引言
这份文档旨在设计一套高中历史研究性研究方案,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本方案以简洁清晰的方式呈现,无需复杂的法律参考。
二、研究目标
1. 发展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资料搜集和分析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三、研究步骤
1. 确定研究主题: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时期作为研究主题,鼓励他们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2. 搜集历史资料:学生需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3. 数据分析和论证:学生要对搜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证,提炼出关键信息,并加以解读和解释。
4. 团队合作和研讨:学生可分成小组,互相讨论、比较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通过合作提高研究质量和深度。
5. 展示和总结: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形式,如报告、海报、演讲等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并在展示中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评估方法
1. 个人报告评估:通过学生的个人报告,评估他们对研究主题的理解和深度。
2. 团队评估: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研究质量进行评估。
3. 展示评估:对学生的展示形式、内容和清晰度进行评估。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案,学生在历史学科中能够通过自主探
索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能力。
未来,可根据学生的反馈
不断完善和优化该方案,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一、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概念和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的学习方式。
该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1.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首先需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教师需要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使学生在研究中能够全面理解历史现象,提高历史知识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调研和资料收集,深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
2.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需要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研究任务,确定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报告形式。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科学选择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自主研究、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和整理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目,还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探究,使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
4. 展示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术报告,让学生在报告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体会。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过程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过程一、准备阶段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
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
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问题情境状态,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研究目标,并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二、实施阶段本阶段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步骤一般为确定课题、研究讨论、撰写论文。
但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科目设置不同的程序。
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和学生的能力情况,制定了“确定课题、文献研究、小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几个步骤。
以现行高中一年级历史中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性学习为例,谈谈我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1)确定课题。
开展课题研究,选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我给了学生指导,并专门讲了“课题的选择”,于是学生终于定了课题,有的同学集中研究两次工业革命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有的同学集中研究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且题目也定得很细化,如写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教育、近代军事、近代交通、近代思想文化、近代科技等各方面的影响的;也有的集中研究“洋务运动‘剿发捻’是主要目标还是‘勤远略’是主要目标” 等等。
学生定的这些研究课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影响。
选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洋务运动知识进行了一次补充认识。
(2)文献研究。
课题确定后,第二步就是文献研究。
除了学校图书室提供的资料外,主要是发动学生利用休息日从家庭、社会中获取有关资料,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摘录下来。
另外还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学生上网浏览查询,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育方式。
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同时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一、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参与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筛选和利用信息,同时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问题:将问题提出,并在学生中让其进行讨论。
2) 收集资料:通过阅读、采访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3) 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
4) 组织成果:根据问题提出的要求,将所得的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或幻灯片。
5) 报告成果: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向其他人展示其研究结果。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需要自主地制定研究计划、选择资料、分析结果、组织展示等。
这种方式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选择合适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在选择研究性学习项目时,老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与历史课程相关: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此需要选择与历史课程相关的主题和问题。
2) 增强分析和批判能力: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增强他们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老师需要选择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培养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在小组中协作完成任务,因此老师需要选择既可以个别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的项目。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1) 了解学生: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以此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2) 提供指导:老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和整理资料。
3) 鼓励创新: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一、思路目标高一、二级研究性学习目标:学习现代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造能力,学会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实施步骤(一)选题、开题(第7—8周)1、选题选题一般要注意:课题应有实际价值、具体明确、新颖独创、科学可行。
要求“源于课本,立足生活”。
学生可以自主选题,也可选择由教师推荐的课题。
自主选题的,应经指导老师同意,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题目以班为单位,同学自由组合,每个课题小组以6-10人,确定组长1人,选定课题。
学生确定题目和成立小组后,应将选题情况: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长、课题成员等信息上报班主任进行汇总,班主任必要时做相同学科领域课题的均衡调配,使每课题小组成员人数不超过10人,否则学校不给予开题。
2、开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题论证。
主要是论证课题是否切实可行,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及时间安排等。
开题要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对课题名称、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参加人员及指导教师、有利因素及困难分析、活动过程与方法、活动时间安排、预期成果等作具体说明。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填好后应交指导教师填写评语和签名,确定是否可以开题。
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指导课题组个数不得超过10组。
经同意开题的课题小组,将报告表于第8周星期五前上交班主任,班主任将汇总结果并填写开题情况汇总表,并于第9周星期二前将开题情况汇总表和开题报告表上交教务处。
(二)证题(实践体验阶段:第9周—15周)根据开题报告表中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活动计划等科学有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资料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资料包括文献、图片资料、谈话记录、问卷记录、试验数据、观察记录等。
2、整理、分析资料将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整理,使资料整齐、有序,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要求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要求高中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高中课程改革已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程。
就研究开支课程开展来说,课题选择是基础、是起步,它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成败。
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来说,它又是十分重要的切入口,离开对学生发现问题、提高问题的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只能是空洞的口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学校对课选择的原则、课题的来源、课题选择时出现的问题做如下要求: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工作的组织机构(一)研究性学习实施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研究性学习实施领导小组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办公室及选课指导中心(设在教务处)主任:副主任:成员:研究性学习实施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要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要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依据;教研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
(三)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语文组组长:副组长:李洪英备课组长:分管领导:数学组组长:副组长:备课组长:分管领导:外语组组长:副组长:备课组长:分管领导:物理组:组长:、备课组长:分管领导:化学组组长:备课组长:分管领导:生物组组长:备课组长:分管领导:政治组组长:备课组长:分管领导:历史组组长:备课组长:分管领导:地理组组长:备课组长:分管领导:体艺组:组长:副组长:备课组长:分管领导: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分管领导:成员:各学科教师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入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历史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历史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历史事实和事件的描述。
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设计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案,旨在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和资料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主题选择与研究问题提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教师的指导选择历史研究的主题,并提出相关的研究问题。
主题可以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地区或事件。
2. 文献调查和资料收集学生需要进行广泛的历史文献调查和资料收集。
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源、采访专家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3. 资料分析和整理学生对所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包括整理资料的分类、归纳事件、总结规律等。
4. 团队合作与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讨论所研究的历史问题,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5. 结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互评和评价。
可以邀请其他同学或专家参与评价,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四、评价方式1.学生参与度评价:包括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等。
2.研究成果评价:包括研究报告的内容丰富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等。
3.团队合作评价:包括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沟通协调能力和互相支持的程度等。
五、教学资源准备1.图书馆:提供相关历史书籍、杂志、报纸等纸质资源;2.互联网资源:提供历史文献、研究报告、专家访谈等网络资源;3.专家资源:邀请历史专家参与学生研究过程,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4.学校设施:提供小组讨论和报告展示所需的场地和设备。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高一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作为研究型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批判能力;5.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步骤一: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张世界地图展示中国古代的贸易路线和信息传播路线,引起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兴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文化传承者等。
步骤二:信息收集在信息收集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种资源进行信息搜集。
他们可以搜集到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播与交流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书籍等。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信息搜集的方式,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步骤三:团队合作学生将根据归纳好的信息组成小组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佛教的传入与传播等。
小组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负责不同的研究内容,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与讨论。
步骤四:研究报告每个小组在研究结束后,将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要求包含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内容。
学生可以运用Markdown 文本格式进行报告的撰写和排版。
步骤五:展示与反思每个小组在完成研究报告后,可以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PPT、海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可以提问和评论。
同时,每个小组也需要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教学评价和总结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报告、展示和反思来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评价。
[高一政史地]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高一政史地]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1. 确定研究主题在进行高中研究性学习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主题。
这个主题应该是与课程相关的,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
通过确定研究主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同时也会对学科产生更强的兴趣。
2. 收集相关资料在确定研究主题后,下一步是收集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不同的渠道,例如书籍、互联网、期刊文章、采访等。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资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另外,需要注意避免抄袭,应该引用并注释使用的资料。
3. 组织资料和设计研究方案在收集相关资料后,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组织,并设计研究方案。
这个方案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等。
通过设计研究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研究流程,并且更有条理地进行研究工作。
4. 进行研究在确定好研究方案后,下一步就是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操作,并注意收集相关数据和记录实验过程。
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研究方案,确保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 分析数据和经验在完成研究后,下一步就是分析数据和经验。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并且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
在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出研究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且提出改进意见。
6. 撰写研究报告在完成所有研究工作后,最后一步是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数据结果和等。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需要注意语言通顺、逻辑清晰,并且避免抄袭。
7. 进行报告展示最后一步是进行报告展示。
学生应该准备好演讲稿,并且能够清晰地介绍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
在展示报告时,需要注意控制时间,并且回答听众的问题。
高中研究性学习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主题、收集相关资料、组织资料和设计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数据和经验、撰写研究报告以及进行报告展示。
只有通过这些步骤,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并且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计划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计划为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我制定了一份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计划。
本计划旨在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并通过独立研究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一阶段: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这个阶段,我将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籍和相关网上资料来建立对历史的基础知识。
我将从古代历史开始,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等。
我会将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重点做好记录,以便日后复习和查阅。
第二阶段:历史文献的阅读与整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我计划阅读相关历史文献。
我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著作,例如《资本论》、《史记》等,并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我会学习如何正确引用和解读历史文献,并将我的理解和观点写成读书笔记。
第三阶段:独立研究项目的开展通过独立研究项目,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计划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或主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读。
我会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并将我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第四阶段:参观实地和参与讨论为了丰富对历史的理解和体验,我计划参观一些历史遗址、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实地场所。
我会仔细观察和思考,并将所见所闻写成观察和体会的日记。
此外,我还计划参与一些历史研究相关的讨论和活动,与其他学生和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
第五阶段:总结与回顾在历史学习的最后阶段,我将对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回顾。
我会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实现,并回顾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
我会撰写一篇综合性的学习总结文章,记录下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收获和成长。
通过这份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计划,我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并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最新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一、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目的、组织原则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多元研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组织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以课题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
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力。
二、阶段目标高一年级: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以文理科综合课程为载体,组织问题的背景材料学习。
建议教师以讲座,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来学习,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
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研究”课程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设计和进行的。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确定研究课题,寻找解决的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等。
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范围主要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即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采用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考察报告等方式。
其内容包括: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⑴。
该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按类型可分为认知型、技术型、应用型、综合型、宏观型等,它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体现出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分科与综合、理论与实践、校内外、课内外等的有机结合与兼顾。
通过研究课题这一载体,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进而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
其它省份的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学生在动态、多元、主动的研究学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的进取精神,并已迈出了认识社会自我行动探究第一步,因而受到广泛欢迎。
一、课题活动计划表
1、主题名称
2、课题名称
3、组长及小组成员
4、研究小组成员分工
5、研究背景(课题立论依据)
6、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8、研究方法、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9、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制作模型、图片、网页、
视频资料等)
二、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1、本组课题名称及记录者
2、课题所属班级小组
3、活动形式及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
4、活动成员及指导教师
5、活动内容(1、目的与方式2、过程记录3、问题及办法4、收获及感受)
三、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表
1、编号及课题名称
2、组长及成员及导师
3、结题报告及报告执笔
4、附录材料
5、成果概述
6、成果体现的依据
7、实物材料(编号、名称、制作者、内容与功能、数量)
8、相关统计(参考书目及资料清单、浏览相关网页)
9、课题展示方式及相关说明
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编号及课题名称
2、组长及成员及导师
3、报告内容
同学们可在教师辅导下自主结合成立小组,选定课题后逐步完成任务。
最新历史教科书专门附设了22个研究型课题参考题,大体上的模式有:
1、收集文献资料后进行分析总结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2、写论文以得出结论,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探究”;
3、开展调查研究并写调查报告:如“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4、罗列人物小传,如“著名科学家传略”等。
新大纲强调要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研习活动,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人物小传、历史题材调查报告;收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等。
诚然,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更具体的研习题目,并确定研习方式。
选题思路主要有:
⑴上级提供的现成课题;
⑵教师和专家经验的总结及系统化,并上升到理性高度;
⑶学生平时所积累与感悟的整理加工;
⑷同步教学中疑难的突破;
⑸具体社会实践经分析、比较、归纳所获取的心得;
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除了新课标内所附的“评价拿破仑、巴尔干问题的由来”等参考题目以外,还可自主选取其他题材,如:《姓氏文化”》,《关于中美二十一世纪关系》、
《试论台湾问题》、《二战中日本失败原因之我见》、《我看光绪皇帝》、《论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宋江其人》等。
教师也可作一系列讲座为铺垫。
1、《本地文化名人》;
2、《解读(梧州)》;
3、《当代有才人,独领风骚——梧州历史文化中现代化因素的发掘》。
4、《毛泽东诗词与时代风云》、
5、《黄埔——将帅的摇篮》;
6、《中国梦——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7、《钓鱼岛问题猛醒吧,日本》;
8、《兩岸统一,台独分子的梦醒时分》;
9、《广西的骄傲中国的脊梁——近代梧州名人》10、《逐鹿南海》;11、《关注中国周边安全》;12、《西部在召唤——我国历史上的广西开发》等
五、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原则
由于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恰当与否事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端乃至全局,那么在动员、统一认识、介绍知识背景的基础上选好课题尤为关键,其中主要途径有:
1、集体确立共同主题而具体子目在大家讨论后协调;
2、由现成的、指导老师或上级所提供;
3、学生自发形成等途径。
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开展历史研习活动,选题中避免“偏、难、旧、空”误区,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
一、示范性:“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首先发挥主导作用,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营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浓郁氛围,因势利导,再酝酿“确立课题”。
1、公布教材的参考性题目,针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科内专题系列知识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相关学科的主题寻求切入点。
2、树立典型,提供范例。
3、确定人员后把课题逐步分解,由点到面,做到合理规范。
例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课题按门类可细化为对工业、交通、教育、军事、科技等项目,按地域细化为广西或广东等地。
“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可从背景、进程、人口迁徙、文明融合、行政区域沿革、梧州市、县方志、宗谱家谱等角度入手。
二、主体性:首先立足于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信息敏捷,精力充沛等优势,授之以渔。
其次以学生为本,重新进行教师角色定位,即教师不是绝对权威,而是组织者、合作者、服务者,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相信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消除顾虑,切忌包办一切。
还要消除某些应试教育干扰,在价值取向上侧重于学生兴趣的诱导、个性的张扬,给予每个人展示和进取的多元机会,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三、可行性:虽选题可海阔天高,余地极大,但要因地、因时制宜。
先发掘现有条件,量力而行,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时间、信息资料等主、客观制约因素,扬长避短,选取素材来源广、易收集,指向明确,便于操作的内容。
同时经充分的咨询论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寻求最有价值的内容,贴近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找准切入口。
再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实际出发,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等结合起来。
在此万不可淡漠、轻率盲目,若好高骛远,刻意追求大跨度、深分析;或贪多求全,如此只会事与愿违。
例如:“革命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化”即有很强的地域性。
四、现实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生关心时事,例如扶贫问题、中美、中日关系、台海危机、朝核问题与中东和平等极其令人关注。
大家应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加强当代身边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活学活用,确保针对性和时效性。
近年文科综合高考密切结合时事热点,例如去年的“中国和平发展、钓鱼岛冲突问题,中国梦”;“美国次贷危机,中国西部开发、反腐倡廉、三农问题”等。
抓住许多热点“朝鲜半岛风云、长征探秘、宗谱探寻”等,尤其借助某些重大纪念活动如十八大、台海交往、空气污染等,不妨展开“血沃中华——中共广西英烈、辛亥革命与梧州”、“从病夫到巨人——20世纪以朱中国体育历程”等的探究。
五、创新性:“创造性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所谓“研究是最有效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
传统思维中存在偏重求同、单向、演绎性思维,注重重复性、教条式,而求异性、发散性思维即相当欠缺。
因而应打破思维定势,珍惜奇思异想,似乎荒唐的,并非没有价值,要消除保守、盲从,鼓励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之言,保留独立见解,有意识地提高批判能力与思辩能力,在研习的广阔天地中逐步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六、全员性:活动不仅应面向全体,要求人人参与,班级中积极协调配合,因为参与比成功更重要。
而且还要集思广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分享学习,动员各科教师、家庭成员和朋友及其他相关社区人员投入,多多益善。
此外还有前瞻性、开放性、层次性、典型性、协作性等。
研究性学习如同一个楔子,冲击了传统教学领地。
万事开头难,我们尤其要把握好选题这关键的第一关,那么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与历史素质教育目标也就大大接近了一步。
周海波整理
20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