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16.2_奥斯特的发现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设计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以及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以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和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有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怎样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情况。
2.难点:探究、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质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磁体N极和S极是如何命名的?2.磁场的基本性质。
3.磁场的方向。
4.电现象与磁现象的相似有哪些相似之处?二、导入新课电与磁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些巧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磁与电之间是否有联系呢?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
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使电磁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
下面我们来重做奥斯特当年的实验,体验科学家的发现之旅。
三、新课教学(一)电流的磁场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于1820年4月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
2.出示问题:(1)你如何判定小磁针的N极和S极?(2)直导线如何架在小磁针的上方?(3)闭合开关,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断开开关时小磁针又指向什么位置?(5)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的指向会怎样?引导学生解答问题:(1)结合磁极的命名及磁极间的作用规律说出N极和S极的判定方法。
(2)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并回答:平行的架在小磁针的正上方。
(3)合作探究,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得出实验结论:a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磁场。
b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活动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A.观察通电螺线管周围的铁屑分布思考1:既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那么通电螺线管周围是否也存在着磁场的?思考2:如何知道这个磁场的存在呢?学生猜想:通电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奥斯特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磁场方向:介绍如何利用奥斯特实验确定磁场的方向,以及右手螺旋定则。
3. 磁感应强度: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探讨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分析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介绍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掌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学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
3. 认识磁感应强度,了解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4.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理解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的判断,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及解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磁场计、铁钉、滑动变阻器、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易电动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磁场的分布,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 磁场方向的判断:介绍右手螺旋定则,让学生学会用此定则判断磁场方向。
4. 磁感应强度:讲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介绍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分析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介绍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概念。
6.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2. 磁场方向的判断(右手螺旋定则)3. 磁感应强度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洛伦兹力、安培力)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奥斯特实验,解释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原因。
答案: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因为电流产生的磁效应。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章第2节,主要包括奥斯特实验的背景、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实验的背景:介绍19世纪初科学界对电流和磁铁之间关系的探索。
2. 奥斯特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奥斯特如何进行实验,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
3. 奥斯特实验现象: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奥斯特实验结论:阐述实验结果对电磁学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后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过程和结论,理解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基本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学生能够将奥斯特实验结论与后续的电磁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其观察到的现象。
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难点:对实验结果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如何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电流的磁效应。
将实验结论与电磁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奥斯特实验装置(包括电源、导线、小磁针等)。
投影仪或白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学具:实验记录本。
笔。
奥斯特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19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磁现象的研究历史,引入奥斯特实验。
提问:“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之前,有科学家观察到了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吗?”2. 知识讲解1. 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介绍当时的科学环境和研究氛围。
2. 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包括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 引导学生理解奥斯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后来电磁学发展的影响。
3. 实验演示与观察1. 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4. 理论分析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16.2奥斯特的发现(导学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
文档:16.2 奥斯特的发现(导学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第16章第2节,主要涉及奥斯特的发现。
具体内容包括:1. 电流的磁效应现象2. 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3. 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现象,理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其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电风扇、日光灯等电器设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否与电流的磁效应有关。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磁效应现象,介绍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3. 实验演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电流产生磁效应的过程。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奥斯特实验中的现象,探讨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
6.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效应现象2. 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3. 电磁感应现象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解释实验结论。
2. 举例说明电流的磁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并绘制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示意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探究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电动汽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部分,因为它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知识点。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主要讲述奥斯特的发现。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奥斯特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电流磁效应:介绍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解释磁场的分布规律。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引入安培力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理解电流磁效应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电流磁效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滑动变阻器、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导线、电流表、小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磁效应。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4.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入安培力定律。
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实验原理:电流产生磁场实验现象:小磁针偏转2. 电流磁效应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分布规律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定律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解释实验现象。
画出电流磁场的分布图,标注磁场方向。
应用安培力定律,计算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2. 答案:奥斯特实验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流磁场分布图:以导线为中心,磁场方向垂直于导线,向外发散。
安培力计算:F = BILsinθ,其中B为磁场强度,I为电流,L为导线长度,θ为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讲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磁场的性质:介绍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特性。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以及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了解磁场的性质,能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计算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现象的解释,磁场性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通电导线、磁针、电流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现象。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4. 磁场性质探讨: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现象2. 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3. 磁场的性质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奥斯特实验中,为什么小磁针会发生偏转?(2)请简述磁场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3)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计算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2. 答案:(1)小磁针发生偏转是因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作用力。
(2)磁场的性质包括方向、强度和分布。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c.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d.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a.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为什么导体通电时,磁针会发生偏转?
2.这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这个现象在物理学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知
1.奥斯特实验: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安培定则:介绍安培定则的内容,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c.实验演示:现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d.知识巩固: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认识。
3.教学方法与手段: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奥斯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和磁现象,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奥斯特的发现这一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然而,学生对电流与磁场关系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1415九年级物理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跟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能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过程与方法:(3)通过观察体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4)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规律及磁场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认识电流周围可以产生磁场,体会不同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养成乐于探究自然奥秘的习惯。
教学重点:奥斯特的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学准备:学生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指南针、螺线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与学生归纳法相结合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件出示问题:电现象与磁现象的相似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填空。
教师介绍:电与磁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些巧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磁与电之间是否有联系呢?学生猜想,教师介绍: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
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使电磁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
下面我们来重温奥斯特当年的实验。
教师演示课文P9页图16—14所示:将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一起,并将导线架在小磁针的上方。
将学生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起来。
闭合开关,观察当直导线通电时产生什么现象?再断电观察又发生什么现象。
改变电流方向后,观察小磁针指向有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完成,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得出实验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我们把通电导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磁场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的三种效应: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化学效应、电流的磁效应。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P10页,认识螺线管。
提出问题: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如果将导线弯曲成螺线状,通电后其周围是否也会产生磁场呢?演示如图16-15所示的实验:在螺线管周围放上一些铁屑和小磁针,通电后观察铁屑的排列和小磁针的指向。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春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
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材:2023春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2. 能运用电流磁效应解释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
难点:磁场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小磁针、导线、电池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方向、磁场强度等。
3. 例题讲解(1)运用电流磁效应解释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根据电流磁效应,判断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2)运用磁场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磁现象。
5.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磁场的现象,验证电流磁效应。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2 奥斯特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磁场强度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1)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电风扇的运行原理。
答案:1. 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发生偏转。
原因: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作用力。
2. (1)指南针偏转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场对指南针产生作用力。
(2)电风扇的运行原理:电流通过电风扇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对线圈产生力,使电风扇旋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新版)粤教沪版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奥斯特实验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奥斯特实验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奥斯特实验教学目标和实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奥斯特实验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楞次定律的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得其磁场对原磁场的变化产生阻碍作用。
(4)电磁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需要通过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讲解。
(5)实验操作技巧:如何准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
(6)数学表达式的推导: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环路定律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工具,进行公式推导和计算。
4. 电磁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电磁铁
- 发电机
- 电动机
5. 实验操作技巧:
- 准确进行实验操作
- 观察实验现象
- 分析实验结果
6. 数学表达式的推导: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安培环路定律
7. 电磁场的基本性质:
- 电场和磁场的分布规律
- 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8.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
-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9. 电磁波的应用:
- 无线电通信
- 微波炉
- 红外线夜视仪
10. 电磁学的能量守恒:
- 电磁场中的能量转化
- 能集成电路
- 磁性材料
12. 电磁学的测量技术:
- 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等仪器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奥斯特实验的积极性。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①奥斯特的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验证电流能否产生磁场
-实验装置:导线、电流表、磁场线圈、指南针等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阶段对预习资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有些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资料并思考问题,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迷茫。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下次课前提供更详细的预习指导,包括如何阅读资料、如何提出问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在课堂讨论和实验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显得有些被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体验。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奥斯特的发现”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奥斯特的发现的相关知识点。
-实验步骤:将导线通过电流表连接电源,将磁场线圈放在导线附近,观察指南针的偏转
-实验现象:当导线通过电流时,指南针发生偏转,证明电流能产生磁场
②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电流产生磁场的本质:电流周围的磁场是由电流的磁场效应产生的
-磁场方向:根据右手定则,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与电流强度、导线长度、导线与磁场线圈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主要包括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性质。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奥斯特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以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教材还介绍了磁场的性质,如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分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性质,能够画出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和原因的理解,磁场的性质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磁感线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铁钉、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电流磁效应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2. 知识讲解:讲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典型例题,讲解磁场的性质,如磁场方向、磁感线的分布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自行绘制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实验现象1.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 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改变二、实验原因1. 电流产生磁场2.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三、磁场性质1. 磁场方向2. 磁感线分布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原因。
2. 绘制一个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并标注磁场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和原因的理解程度如何?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的原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敬仰。
2.通过对奥斯特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3.结合奥斯特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电磁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5.知识拓展与应用:介绍奥斯特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原理:通过图示和动画,讲解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以及磁场对磁针的作用。
3.操作演示:现场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背后的原理。
4.知识点讲解:讲解电流磁效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3.问题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如“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奥斯特是如何发现这一现象的?”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教师承诺: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了解到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介绍奥斯特及其贡献:让学生了解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他在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学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奥斯特实验的经过、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理解电流的磁效应,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2. 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能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
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方向、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电流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2)讲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方向、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通过设计一些有关电磁铁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电磁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
7. 作业设计:(1)请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
(2)请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方向、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3)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探讨电流的磁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板书设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1. 电流方向2. 电流大小3. 线圈匝数七、作业设计(1)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当通电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总是致力于设计各种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科学活动——"奥斯特的发现"。
一、设计意图这节活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斯特的实验,我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孩子们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磁铁、铁钉、磁铁、实验台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导线、电磁铁、铁钉、磁铁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奥斯特的实验,让他们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 演示实验:我分别在实验台上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是将电源与电磁铁连接,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另一次是将电磁铁靠近磁铁,观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动手实践:孩子们根据我的示范,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我引导孩子们讨论实验结果,让他们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观察、动手操作,并在讨论中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深感欣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设计更多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
4.教室布置:
-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划分为实验操作区、小组讨论区、教师演示区等,以便学生能够在不同区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在实验操作区,设置实验桌、电源插座等设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操作。
-在小组讨论区,摆放桌椅,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流磁效应的理解。
2.针对难点问题的突破,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磁效应的本质。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电流磁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重点知识点:
1.奥斯特实验原理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重点词句:
1. "电流产生磁场"
2. "电流方向决定磁场方向"
3. "奥斯特实验对电磁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②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示或符号表示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如箭头表示电流方向,磁场线表示磁场。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依据沪粤版(2024)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电流的磁场”中的16.2节“奥斯特的发现”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奥斯特实验的原理与操作过程,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奥斯特实验,理解并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能够描述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探讨奥斯特实验对电磁学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内容紧贴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动手能力。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磁针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2. 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结论3. 电流磁场的性质和磁场的表示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掌握电流磁效应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难点:电流磁场的性质和磁场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铁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铁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电流磁效应的现象。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奥斯特实验,展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电流磁效应的原理,得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
4.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磁场的性质和磁场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电流磁场的基本概念。
5. 例题讲解:利用例题讲解电流磁场对磁针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
6.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场对磁针的作用,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流磁效应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奥斯特实验现象2. 电流磁效应原理3. 电流磁场的性质4. 磁场表示方法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奥斯特实验的现象是,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会出现磁场,导致放在导线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
这是因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磁针产生作用力。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及其对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理论的重要性;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勇于探索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工具:实验箱、螺线管、直流电源,U 形铁芯、针磁铁、振荡电源、示波器等实验仪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电路板,电源接线线圈、振荡电路板、示波器、笔记本电脑等。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学习相关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并做好实验记录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有关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知识,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对奥斯特的发现进行讲解,包括奥斯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奥斯特实验中,当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时不会感应出电流,而在导线相对运动时就会感应出电流?3. 实验操作•将学生分组,每组两人进行实验。
•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导线连接到振荡电路和示波器上。
•观察示波器的显示,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规律。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导线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观察示波器的显示,进一步验证实验规律。
5. 实验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奥斯特的发现,你认为为什么当导线相对磁场静止时不会感应出电流?6. 拓展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奥斯特实验的应用,如感应电流探测器等。
•学生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奥斯特实验的应用领域和现实意义。
7. 小结与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奥斯特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奥斯特实验在现实中的应用,并总结更多的实例。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教案: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教材的16.2节,主要讲述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掌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
2. 重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磁针、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入,如让电流通过导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新课讲解:讲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效应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现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电流磁效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2.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4. 电流磁效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
2. 解释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原理。
3. 举例说明电流磁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原理,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但在知识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电流磁效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3.理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并会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教学重点
1.奥斯特的实验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
器材准备
奥斯特实验器材一套,通电螺线管,小磁针,投影仪,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这些是我们已经了解过的知识,大家还想知道关于磁的一些什么样的知识?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索有关磁的其他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电流的磁场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9中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初步的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及它的发现者。
接着带领学生看活动一中的内容。
在小磁针上面有一条直导线,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你们能看到什么现象?改变电流的方向,又能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
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当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时,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
结论:看来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当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奥斯特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而且,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作电流的磁效应。
这个实验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
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后来科学家们又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通电后研究电流的磁场。
探究点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的螺线管也叫线圈,它能使各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实际中用途就大,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我们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我们每组还是先提问题,再设计实验,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我们已了解了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
学生们根据问题设计实验,并动手做实验。
现在把你们记录下小磁针指的方向在图中标出.还有是把你们的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通电,小磁针偏转。
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发生变化。
把一些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记录下小磁针北极指的方向,每个小磁针北极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描出磁感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这样就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两极。
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从而判别通电螺线管的N、S极。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
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否用右手来判断呢?教师引出右手螺旋定则。
通电螺旋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间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如下图所示。
板书设计
16.2 奥斯特的发现
一、电流的磁场
1.电磁感应现象是奥斯特发现的。
2.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存在着磁场。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
三、右手螺旋定则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教学反思
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
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右手螺旋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