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警示语的比较和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警示语的比较和翻译

本文论述了中英文警示语的特点和异同,并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了在翻译警示语时可以遵循的几种模式。

标签:中英文警示语;特点;异同;实用翻译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大国际赛事,会展和活动近年来纷纷在中国举行。特别是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的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这两大盛会,让国人振奋不已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城市和社会的形象。公共语言,特别是公共标示语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简明扼要的语言,无疑已成为国人向外国友人传达我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指向标。根据公共标示语的功能,它大致分为两种:第一. 指示语,即提供信息(inform),从而起到指示作用,这种公示语旨在提示人们信息而非要求,提醒或限制人们做某事。例如:Tollgate 收费站、Up Stairs 由此上楼等;第二. 警示语,即要求(require),提醒(remind)或者限制(prohibit)人们做(或不做)某事,对公众起到警示的作用。例如:Handle With Care小心轻放, CCTV in Operation闭路电视监控区, No Spitting 禁止吐痰等。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用寥寥文字、简明易解的图标或文字与图标相结合等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大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帮手。

一、警示语翻译在我国的现状:

但是目前国内公共标示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学金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在接受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栏目专访时,就曾提到了北京公示语的设置和使用问题。他说“外国人来中国会有一些紧张感,比如公共标识看不懂” 1。作为起到要求,提醒或限制作用的警示语的现状则更是另人担忧。例如:在许多旅游景点的湖边或河边, 往往有警示性的标示语, 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以防落水,但是却往往将其翻译成“Caution!Drop down!”但此英语句的含义是“当心,跳下去” 2。如此标示, 必然会让境外游客迷惑不解。又如“禁止通行”被简单地翻成“No Pass!” ,“危难时刻迅速报警”被译为“BEING URGENT CALL 110 QUICKLY“;“小心路滑”的指示牌上用的英文是“To take notice of safe: 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按这个翻译过来是“要注意保险箱;那些滑的是非常狡猾的”;而在网上拍录到的一张警示语照片竟赫然将“核心景区严禁烟火”翻成了“NO FIREMAKING IN HARDCORE SCENERY AREA!” 殊不知hardcore 在英文中除了表示“核心部分”,还指“(黄色作品)赤裸裸描写性行为的”,而firemaking 这个杜撰的单词则让人不免联想到lovemaking这个字。这句警示语的效果可想而知。

要防止以上警示语的翻译错误,除了准确掌握基本的语言和词汇知识之外,还必须比较和了解中英警示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差异,从而使翻译真正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使译语达到和原语同样的功能。

二、中英警示语的异同及其翻译

I. 祈使句和现在时态的使用

警示语的使用是为了在公众场合起到要求,提醒或者限制人们做(或不做)某事的作用,祈使句作为此类用途的常用句型,在中英两国的警示标语中被广泛使用。同时,由于这些警示语给予的均是处在特定区域范围的公众以现实行为的提示,限制或要求。为此,中英文警示语中的时态都仅限于现在时。例如:

站队等待Stand in line 系好安全带等Fasten Your Seat Belt

请在划线以外等待Wait Off the Line

不得进入草地Keep off the grass

保持干燥Keep Dry

公交优先Give Way To Buses

严禁疲劳驾驶Don’t Drive When Tired

怕热Protect Against Heat

降下车窗换换空气Lower window for ventilation

严禁入内请走旁门No Entry Please enter at other end.

飞往欧洲各地的乘客请在旁边排队

Please queue from other side for flights to European destinations

II. 强制性言语的应用

1.标记词的使用

在我国的警示语中常会出现“禁止”,“严禁”,“违者必究!”等语气权威,语调严厉的标志语。我国的公众完全认可这样的表达方式。这与中华文化中千年以来在封建统治下,造就的命令和接受指令的文化背景不无关系。但是,当我们把这些禁止类语言翻译成英文时,就需要考虑到外国人对这些警示语言是否具有和中国人对等的接受性。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倾向于用缓和有礼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因为英语文化较强调个人主义,因此象这样的强制性语言在他们的警示语中很少出现。相反,如“only”等语气较为缓和的词语或“please”这样的感谢语会取而代之。例如:”严禁进入草地” 不是生硬地说成“Don’t Enter Into the Grass”, 而是表达为“ Keep OffThe Grass,Please!” 同样的道理,在大学门口”外来车辆禁

止入内”的标示语可翻译为“University Vehicles Only”, 闲人禁入则可以成为“Employees Only”。

2. 被动语态的使用

正因为较为间接和缓和的警示语在英语文化中能被更好的接受,所以除了祈使句以外,英文警示语也大量应用被动句式。这是因为在英语中被动语态有缓和语气的作用。而在汉语的警示语中,我们几乎很少使用被动句。例如:

戴好防护镜和安全帽Safety Glasses & Hard Hats Required!

严禁在自动走廊使用轮车No Wheeled Vehicles Allowed On Moving Walkways.

禁止带狗入内!Dogs Not Allowed!

保持锁闭Keep Locked!

Ⅲ. 短语的应用

除了文化对警示语的影响以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成中英警示语用语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别。英语语言常用名词或动名词来描述动作。在警示语中更是如此,而且往往采用“NO+名词/动名词”的结构。这一结构较之“DON’T + 动词”更为简洁,同时也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要求公众采取的行动上。同样常用的还有“形容词+ 名词”的结构。而相对应的汉语警示语则是以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居多。例如:

禁止通行No Admittance 严禁吸烟No Smoking

油漆未干Wet Paint 有电Live Wire

小心路滑Slippery Road

请勿恫吓动物No Harassment of The Animals Please!

军事设施严禁穿行Army Property No Trespassing

Ⅳ. 修辞的应用

另外,现代英文中的修饰语,往往会将日常的修辞手法应用到警示语中,一方面引人注意,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时同时也能兼顾到礼貌原则。例如:

1.重复(repet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