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升初物理2023年暑期衔接教材讲义
初升高物理暑假预习课(人教版)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讲义)(学生版)
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划重点之初升高暑假预习强化精细讲义知识点1:从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1.基本思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及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流程图如下:2.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岀物体的加速度。
(3)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解待求的物理量。
(1)只要知道物体的受力情况,就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解释:运动情况由受力情况和运动初始条件共同决定.(2)由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要特別注意加速度的方向,并由此可以确定合外力的方向.()解释: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知识点2:从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1.基本思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再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流程图如下:2.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4)选择合适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
(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关键①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②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都涉及加速度,因此加速度在解决动力学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的注意事项(1)若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将力沿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进行分解;若求加速度,一般要沿加速度方向分解力;若求某一个力,可沿该力的方向分解加速度。
(2)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有关,所以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往往同时考虑,交叉进行,作受力分析图时,把所受的外力画到物体上的同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也可以标在图中。
小升初物理衔接课程
小升初物理衔接课程课程目标我们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1. 掌握基础物理概念:通过系统的研究,学生将掌握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例如力、能量、运动等,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科学方法论:学生将研究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
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学生将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我们的课程内容包括以下主题:1. 力与运动:研究力的概念及其作用、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运动的描述和图像分析等内容。
2. 能量与转化:研究能量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能源的利用和守恒等内容。
3. 光与影像:研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镜子和透镜的性质与应用等内容。
4. 电与磁:研究电荷、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磁场和电磁感应等内容。
课程特色我们的课程具有以下特色:1. 活动实践:课程将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 激发兴趣:通过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兴趣,增强研究主动性。
3. 知识应用:课程将注重知识的应用与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 考察评估:课程将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课程效果通过小升初物理衔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物理研究,打好物理研究的基础。
同时,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为继续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课程,学生将对物理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成为热爱科学的年轻人。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简介,详细的课程安排和教材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设计。
2023年暑期物理衔接课讲义
【例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A.冰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B.房间的温度太低,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C.房间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D.冰和水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例3】萘的熔点是80.5℃,则萘在80.5℃时的状态可能是()【例4】如图所示,描述海波凝固过程的曲线是()温度/℃时间/min温度/℃温度/℃A.固态B.液态D.固态、液态、气态共存C.固液共存温度/℃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A.巩固练习:B.C.D.【题1】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熔化的是草叶上形成“露珠”A【题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冰雪消融B酒草叶上形成“白霜”D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2023年暑期物理衔接课 Page 41 of 93【题3】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酒精水银铅A.80℃的酒精是液态熔点/℃﹣117﹣39328沸点/℃783571740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铅的凝固点是﹣328℃【题4】如图所示是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增加B.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其内能不变C.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液态,其内能增加D.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气态,其内能增加知识拓展:北方的冬天很寒冷,但往屋子里放几盆水就没那么冷了,是因为水在凝固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从而使屋子里变得更加暖和了。
2023年暑假小升初科学衔接教材
2023年暑假小升初科学衔接教材引言: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暑假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提供科学衔接教材,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并适应初中的研究环境。
教材内容将涵盖多个科学领域,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
一、物理学1. 运动与力学:介绍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2. 光学:探索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本质和光的应用。
3. 声学: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感知原理,拓宽学生对声音的认识。
二、化学1. 物质的组成:介绍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的组成。
2. 反应与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介绍常见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原理。
3. 元素与化合物: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研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三、生物学1. 细胞与组织:介绍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动物与植物: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包括它们的特征、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生态学: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地理学1. 自然地理:介绍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了解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2. 人文地理:探索不同地区的人口、文化和经济特点,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地图与方位:研究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结语: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扩展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
希望这份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科学研究,为他们的研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供参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充。
高级版小升初衔接物理讲义(共13讲)
高级版小升初衔接物理讲义(共13讲)第一讲:机械的基本概念与测量- 机械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解释- 机械的测量:长度、时间和质量的测量方法第二讲:运动的规律- 一维匀速运动和一维变速运动的规律解释-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第三讲:力的概念与受力分析- 力的概念解释和常见力的分类- 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四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应用- 物体在平面上的平衡条件第五讲:动量和冲量- 动量和冲量的概念解释和计算方法- 动量守恒和冲量守恒的应用第六讲:能量与功- 能量和功的概念解释和计算方法- 机械能守恒和功率的应用第七讲: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简单机械的力比和效率的计算第八讲:静力学- 物体的平衡条件和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物体在简支梁和悬链线上的静力学分析第九讲:流体的基本概念- 流体的性质和状态参数的解释- 流体的压强和浮力的计算第十讲:浮力和压强-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条件- 流体的压强和帕斯卡定律的应用第十一讲: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周期的计算方法- 单摆和弹簧振子的分析和应用第十二讲:波的基本概念- 波的性质和传播特点的解释-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和应用第十三讲: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 镜面反射和透镜折射的应用以上是高级版小升初衔接物理讲义的内容提要。
本讲义共包含13讲,涵盖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力学、流体力学、热学、波动光学等内容。
每讲内容简洁明了,旨在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基础,顺利过渡到高级阶段的学习。
初升高物理暑假衔接(人教版)第14讲 力的合成和分解(学生版)
第14讲力的合成和分解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与分解遵从的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
2.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3.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一、合力和分力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2.合力与分力: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
假设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某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作那个力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合成规律: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作平行四边形定则。
(3)多个力的合成: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将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
2.力的分解(1)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2)分解规律: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求合力的方法1.作图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工具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具体操作流程如下:2.计算法:(1)两分力共线时①若F 1、F 2两力同向,则合力F =F 1+F 2,方向与两力同向。
此时合力最大②若F 1、F 2两力反向,则合力F =|F 1-F 2|,方向与两力中较大的同向。
此时合力最小(2)两分力不共线时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分力及合力的示意图,然后由几何知识求解对角线,即为合力。
以下为求合力的三种特殊情况: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两分力相互垂直大小:F=F 21+F 22方向:tan θ=F 1F 2两分力等大,夹角为θ大小:F =2F 1cosθ2方向:F 与F 1夹角为θ2(当θ=120°时,F =F 2=F 1)合力与其中一个分力垂直大小:F =F 22-F 21方向:sin θ=F 1F 2四、力的分解方法1.按照例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1)分解原则: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然后再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初升高物理暑假预习课(人教版)3.1 重力与弹力(讲义)(教师版)
3.1重力与弹力——划重点之初升高暑假预习强化精细讲义知识点1: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1)在力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
力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4)方向∶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如果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将促进物体的运动;如果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将阻碍物体的运动。
2.对力的理解(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所以在分析某一物体的受力情况时,一定要清楚物体受到的各力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2)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并同时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由于力是矢量,所以力也有正负.正负号只表示力的方向是否与正方向相同,与力的大小无关。
(4)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如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2)按力的作用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对力进行分类时,可以按照力产生的原因,即力的性质分,也可以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分析某一物体受到的力时不能将效果力和性质力都分析进去。
①同一作用效果的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例如重力和摩擦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但它们都可以充当动力(或阻力)。
②同一性质的力,作用效果可能不同,比如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③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为了避免重复,最好按力的性质分析,要找到力的来源。
知识点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2)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3)画力的图示的步骤①选定标度∶确定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多少牛顿的力。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复习和巩固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新学期学习的无缝对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公式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复习上学期学习的物理概念、公式和实验方法。
2. 解析暑假作业中的重点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引导学生进行新学期的预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和重点。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习的物理概念和公式。
2. 练习讲解:分析暑假作业中的重点题目,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 新学期预习:引导学生进行新学期的预习,介绍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和重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 提供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练习解答:评估学生对暑假作业中重点题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新学期预习:检查学生对新学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暑假作业:用于分析和讲解学生暑假期间的学习情况。
2. 物理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
3. 新学期教材: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新学期的预习。
七、教学时间1. 复习导入:15分钟2. 练习讲解:30分钟3. 实验演示:20分钟4. 新学期预习:25分钟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初升高物理暑假衔接(人教版)第02讲 时间 位移(学生版)
第02讲时间位移1.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矢量、标量及其区别。
4.知道位移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并初步理解位移—时间图像。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表示某一时间点,即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
2.时间间隔:表示某一时间段,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3.时刻与时间间隔的联系:两个时刻之间的过程即为时间间隔。
4.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比较时刻时间间隔物理意义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是状态量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是过程量;可以简称为“时间”表述方法“第1s 末”“第4s 初”“第4s 末”等“第1s 内”“前2s”“后5s”等联系①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即为一段时间间隔,即Δt =t 2-t 1②时间间隔是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能展示物体运动的过程;时刻可以显示物体运动的一瞬间5.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的表示(1)时刻(2)时间间隔二、位置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2)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3)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3.矢量:像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像温度、路程这种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移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建立x轴,如图所示。
(1)物体的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 1、x 2表示。
(2)物体的位移:Δx =x 2-x 1。
(3)Δx 的绝对值表示位移的大小,Δ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正值表示与x 轴的正方向相同,负值表示与x 轴的正方向相反。
5.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路程区别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与运动轨迹无关按运动轨迹计算的实际长度标矢性有方向,是矢量无方向,是标量联系(1)两者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都是“米”(2)同一运动过程中路程不小于位移大小,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三、打点计时器的认识与使用1.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结构图示工作电压8V交流电源220V交流电源打点方式振针周期性振动周期性产生电火花阻力来源纸带与限位孔、复写纸的摩擦,纸带与振针的摩擦,摩擦力较大纸带与限位孔、墨粉纸盘的摩擦,摩擦力较小打点周期0.02s记录信息位置、时刻或位移、时间2.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
(精品人教版)2020初中物理(暑假衔接)焦耳定律教案
焦耳定律【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重点】1、纯电阻与非纯电阻的区分;2、电热与电功的区别。
【教学难点】1、非纯电阻的能量转化过程掌握。
【进门得分】1. 接在电路中的两个用电器,电功率大的( C )A.消耗的电能一定多 B.通过的电流一定大C.电流做功一定快 D.两端的电压一定大2.(多选)小华等几个同学在实验室中看到有两只外形相同的灯泡,铭牌标注如图所示。
下面列出了他们在讨论中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CD )A.两灯都正常发光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B.两灯串联在电压合适的电源上时,只有一盏灯能正常发光C.两灯并联在6V的电源上时,“6V6W”灯消耗的功率比较大D.两灯串联在9V的电源上时,“12V12W”灯消耗的功率比较大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闭合时,标有“8V8W”的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若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将L换成另一只标有“8V4W”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实际功率( A )A.大于4W B.等于4W C.小于4W D.无法确定4. 额定电压相同的甲、乙两只白炽灯,串联后接入某电路,甲灯比乙灯亮。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甲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都比乙灯大 B.甲灯的额定功率大,实际功率小C.甲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都比乙灯小 D.甲灯的额定功率小,实际功率大【教学内容】要点一、电流的热效应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电流的热效应大小的因素:导体通电时,产生热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导体电阻的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大,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要点诠释: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的热效应总是存在的。
这是因为导体都有电阻。
导体通电时,由于要克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要消耗电能,这时电能转化成内能。
暑期辅导——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与练习(完整版)
目录第1讲——学法指导P1第2讲——力学综合P6第3讲——重力和弹力P14第4讲——摩擦力P21第5讲——牛顿第一定律P26第6讲——牛顿第三定律P30第7讲——功P36第1讲——学法指导一、学习目标:1、知道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区别所在。
2、掌握快捷、有效、实用、符合自身实际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为学生准确、深刻、扎实地掌握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奠定思想基础。
二、学习重点: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区别。
2、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三、重点讲解:高中物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高中物理将向同学们展现一个更多彩多姿的世界,举例给同学们说明一下:实验一、蛋碎瓦全,还是瓦碎蛋全?实验二、带电鸟笼中的鸟安然无恙物理的课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且物理学和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第一,高中物理课程与初中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第二、学习高中物理应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理论上更抽象,题目难度更大,高考物理试卷的区分度更大。
本节课重点给同学们介绍以下内容:(一)认识高中物理,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初中物理的内容是力、热、电磁、光等,高中物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同样也是力、热、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但高中物理所讲授的这些内容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各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高了一些,下面我们具体比较一下初高中物理的不同:1、初中物理所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本学期所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引入运动学的参量:提出参考系、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为下一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引入了质点的物理模型,提出了科学抽象法。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这一章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运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最后介绍了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在知识的介绍中突出体现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研究的物理思想。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
主编:路浩坤编著者:胡仁杰吴欣鑫王影李维毂李传真张丽芬张鹏飞目录第一讲:温度及物态变化一第二讲:温度及物态变化二第三讲:质量和密度第四讲:机械运动第五讲:声现象第六讲: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第七讲:光的折射及应用温度及物态变化一课前思考小思考:1.为什么爱斯基摩人的房子都是用冰制成的而且常年不化2.为什么冬天水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鱼却还活着知识点一:温度及其测量两幅图片是北京的冬天和夏天,只不过,左边是夏天时,宝宝和贝贝穿着短袖吹着电扇,还是热的不想动,而冬日里,我们穿上棉衣,还是感觉到特别冷,为什么会这样温度、温标、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表示冷热程度,温度只有高低之分,而不存在大小或多少之分,因此,在语言表述时只能说温度高或温度低,温度上升或下降等.2.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常用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或开尔文温标).温标名称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创立人摄尔修斯(瑞典)华伦海特(德国)威廉·汤姆孙开尔文(英国)零点及分度方法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100度,在0~100度间等分100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32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212度,中间等分180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度把273.15C-︒叫做绝对零度,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相同(通常取绝对零度为273C-︒)温度符号tFt T 单位摄氏度(C︒)华氏度(F)开尔文(K)换算关系273t T=-()5329Ft t=-9325Ft t=+()9273325Ft T=-+273T t=+()5322739FT t=-+知识点精讲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冷热程度(温度)的工具.⑴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⑵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⑶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初升高物理暑假衔接(人教版)第15讲 共点力的平衡(教师版)
第15讲共点力的平衡1.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会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能运用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等对力与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3.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力与平衡问题。
一、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
3.平衡条件的表达式:F 合=03.由平衡条件得出的三个结论分析思路:多力――→转化三力――→转化二力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处理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合成法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解法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将某个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则其分力与其他两个力分别平衡正交分解法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应用正交分解法,则有∑F x =F 1x +F 2x +F 3x +…+F nx =0,∑F y =F 1y +F 2y +F 3y +…+F ny =0矢量三角形法如果三个力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矢量三角形法可以充分利用几何边角关系求解平衡问题2.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物体、质点或绳的结点等)。
(2)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判定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4)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
(5)求解方程,并讨论结果。
三、动态平衡问题1.动态平衡问题的特点:物体受到的共点力中有几个力会发生缓慢变化,而变化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2.处理动态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已知力与未知力的函数式,进而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图解法根据已知力的变化画出不同状态时力的平行四边形或力的三角形(画在同一个图中),然后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考点一:静态平衡问题【例1】如图所示,教室天花板下挂着一盏灯,由于意外情况零线NO 与火线MO 分开成图示形状,若灯的重力为12N ,则NO 上张力大小为()A .6NB .7.2NC .9.6ND .10N【答案】B 【详解】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将OM T 与ON T 合成后必与mg 等大,反向,共线,如图所示则03sin3712N7.2N5NT mg=︒=⨯=故选B。
小升初物理衔接班讲义30课时
小升初物理衔接班讲义30课时
课程简介
本讲义适用于小升初物理衔接班,共计30课时,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衔接物理学科知识,并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物理学基础。
本讲义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其应用,以及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和现象。
课程目标
-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物理学概念和原理
- 熟练运用物理学公式进行问题求解
-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课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 引言: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物理量与单位
- 基本测量和统计误差
- 实验与理论
第二课时: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 力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平衡力和合力
- 力的作用效果:变形、状态、运动
第三课时:运动的描述和直线运动
-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 动作图和速度-时间图
- 直线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省略剩下的课时内容,总共30课时)
教学方法
- 讲授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技能。
- 实验与观察: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
析能力。
- 综合应用:通过综合应用题目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方式
-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课堂参与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 作业和练:通过布置作业和练来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观
察和分析能力。
希望本讲义能够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学基础,顺利完成小升初物
理衔接班的学习任务。
小升初科学衔接暑假讲义
小升初科学衔接暑假讲义1. 引言本讲义旨在为小升初学生提供科学学科的暑假衔接指导。
通过研究讲义中的内容,学生们将能够巩固和拓展他们在小学阶段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为进入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讲义内容2.1 科学基础知识复在暑假期间,学生们应当温小学阶段的科学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科学主题,学生们可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回顾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声音和光的传播- 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生物的结构和特征- 地球和宇宙的现象2.2 科学实验与探究暑假是学生们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良好时机。
以下是几个简单且有趣的实验和探究项目,供学生们尝试:1. 实验题目:水的沸点- 实验材料:水、热源、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一个中2. 使用热源加热水,并同时测量水的温度3. 在水开始沸腾时停止加热,并记录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点,并了解沸点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探究题目:植物生长和光照- 探究材料:若干盆栽植物、不同光照条件的区域- 探究步骤:1. 将植物分别放置在有充足阳光、弱光和无光的区域2.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所处光照条件- 探究目的:研究和了解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以及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3 科学阅读材料推荐为了拓展学生们的科学知识,我们推荐一些适合小升初学生阅读的科普材料:- 《科学简史》- 《科学百科全书》- 《科学小奇迹》- 《探索科学世界》- 《惊人的科学实验》3. 小结通过暑假期间的科学衔接研究,学生们将在进入初中阶段时拥有更深厚的科学知识储备。
希望本讲义对学生们能够有所帮助,以及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祝愿学生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收获的暑假!---以上为《小升初科学衔接暑假讲义》的内容。
祝好!。
最新2023小升初物理衔接教案讲义
最新2023小升初物理衔接教案讲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准备2023年的小升初物理
课程,实现衔接。
以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
一、概述
本节介绍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小升初物理研究的必
要性,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初中物理的基础
本节介绍初中物理研究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以便帮助学生
更好地准备小升初物理。
三、小升初物理研究重点
本节详细介绍小升初物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等方面的知识点、实验方法等。
四、小升初物理研究方法
本节介绍小升初物理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有效记忆物理知识点、如何进行物理实验。
五、本教案的实施方法
本节介绍本教案的实施方法,包括教学环节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
总之,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勇于面对小升初物理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物理到初中物理的衔接。
希望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本教案,掌握物理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顺利过渡到初中物理学习阶段。
初升高物理暑假衔接(人教版)第13讲 牛顿第三定律(教师版)
第13讲牛顿第三定律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力一定同时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赖、同时存在的。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式:F=-F′,式中的“-”号表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5.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意义:牛顿第三定律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除了“等大”“反向”“共线”,我们还需要着重掌握以下四个特征。
异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同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总是相同的同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排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其他受力情况,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没有影响6.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受力物体两个一个力的性质相同无要求作用效果不可抵消相互抵消生死存亡相互依赖,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要求;注意变化后可能不再是一对平衡力二、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1.受力分析:分析物体受到哪些力,并将它们以力的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一过程及方法叫受力分析。
2.两条思路:(1)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分析。
(2)根据各种力的特点,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3.判断力是否存在的方法:(1)依据力的产生条件: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如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有弹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来检验力是否存在,因为研究对象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或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或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
初升高物理暑假衔接(人教版)第12讲 摩擦力(教师版)
第12讲摩擦力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会求滑动摩擦力。
3.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
一、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接触面粗糙、有弹力、发生相对运动。
注意: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3.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4.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5.大小:(1)公式:F f=μF N,其中F N表示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μ为动摩擦因数。
注意:F N是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二力平衡法: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注意:物体静止时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3)动摩擦因数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二、静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面粗糙、有弹力、具有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有运动的苗头,但还未发生相对运动。
4.静摩擦力方向的两种判断方法假设法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哪个方向滑动,即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二力平衡法当物体受静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可根据二力平衡,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5.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外力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max,我们把F max叫作最大静摩擦力。
(1)范围:0<F≤F max。
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升初物理2023年暑期衔接教材
讲义
目录
1. 引言
2. 第一章:力和运动
3. 第二章:电和磁
4. 第三章:光和声
5. 第四章:能量和动量
6. 结论
7. 参考资料
引言
本文档为人教版小升初物理2023年暑期衔接教材的讲义。
旨在帮助学生在升初阶段高效研究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为顺利过渡到新的学年做好准备。
第一章:力和运动
1.1 力的概念和特性
- 1.1.1 力的定义
- 1.1.2 力的单位和测量
- 1.1.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2 运动与速度
- 1.2.1 运动的描述与判定- 1.2.2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1.2.3 匀速直线运动
1.3 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 1.3.1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1.3.2 牛顿第二定律
- 1.3.3 动力学图像的应用
第二章:电和磁
2.1 电的基本概念
- 2.1.1 电荷的性质和分类- 2.1.2 电荷守恒定律
- 2.1.3 静电场
2.2 电路和电流
- 2.2.1 电路的基本组成
- 2.2.2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 2.2.3 欧姆定律
2.3 磁的基本概念
- 2.3.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 2.3.2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
- 2.3.3 电流在磁场中的力
第三章:光和声
3.1 光的传播和折射
- 3.1.1 光的直线传播
- 3.1.2 光的反射和折射
- 3.1.3 全反射和折射定律
3.2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 3.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3.2.2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 3.2.3 声音的传播速度
第四章:能量和动量
4.1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 4.1.1 动能和势能
- 4.1.2 机械能的守恒定律
- 4.1.3 利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问题
4.2 动量守恒和冲量
- 4.2.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 4.2.2 动量守恒定律
- 4.2.3 冲量的概念和计算
结论
通过研究本教材讲义,学生将掌握物理力学、电磁学、光学和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将来在物理研究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小升初物理2023年教材
- 物理教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