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字
中国文化史ppt

2、包背装(宋代以后) 3、线装(唐代以后)
三、中国古代书籍魅力
汉字(“意符”、“音符” ,稳定性) 打破时空局限
• 黄庭坚
班固《汉书》
• 苏舜钦
“以汉书为下酒物”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长度; 宽度一尺;木片为轴, 由左向右------“卷”
(二) 纸卷书
1、形制 以“轴”为中心,由左向右卷
四周空白:“边”、“栏”;行间空白: “界”; 正文正面写; 注解背面写——
2、演变
• 阅读纸卷书不便——
边打开,边读,边卷-----检索
• “折叠书”(折本)——
• 印度“经折装”
三)册页制图书
(二)简牍形制
• 长方形,2·4尺 • 简册制作——
古书常识:无书名,无篇名; 《诗经·关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卷轴制图书
(一)帛卷书(帛书) ( 缣帛丝织物)
1、产生原因: 简册缺点:脱简;笨重
《庄子》: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
2、出现时间
《墨子》、《韩非子》 1973年马王堆汉墓—— 西汉帛书
3、帛书形制
二)形体演变
(一)字形变化 1、形式由多样到统一
李斯:“秦篆”(小篆) 2、笔划由繁到简
1956、1985年
二、古代书籍
• 早期图书
一)简牍制图书 △ “简”---“策”(册); △“牍”----“方”;------“尺牍”
(一)简牍起源
甲骨文:“册”、“典”
• 《尚书·多士》:
“册”?
• 《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 • 湖北睡虎地:《秦律》 • 山东银雀山:
消防安全知识文字大全

消防安全知识文字大全消防安全知识大全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1.1 消防的定义与目的消防是指预防火灾、扑灭初起火灾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综合性应急救援工作。
1.2 火灾的定义与特点火灾是指物质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和光的物理现象。
火灾具有以下特点:三要件(燃料、氧气和火源)齐备时才能发生;不具备燃烧条件时不能发生;火势迅速蔓延、破坏力强。
1.3 火灾传播的途径火灾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直接传播(接触传播、辐射传播);间接传播(空气传播、液体传播、固体传播)。
1.4 灭火基本原理灭火的基本原理是去除三要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以控制或扑灭火灾。
常用的灭火方法包括:物理灭火(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灭火(抑制燃烧链、隔离燃烧源)。
1.5 火灾的等级与扑灭方式火灾的等级分为A、B、C、D、E等级。
不同等级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方式:A类火灾使用水、泡沫灭火剂;B类火灾使用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C类火灾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D类火灾使用砂土、干粉灭火剂;E类火灾使用二氧化碳、湿化学灭火剂。
1.6 灭火器的选择与使用根据不同火灾等级,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灭火器使用时,应先确定火源与自身位置之间的安全通道,并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拔销、压桶、摇摆、喷灭。
1.7 防火器材的维护与保养防火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排烟机等。
防火器材应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检查是否完好、运行是否正常,并及时更换损坏的器材。
第二章:火灾危害与防范2.1 火灾对人体的危害火灾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包括烧伤、中毒、窒息、心脏病发作等。
因此,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应迅速逃离火灾现场,寻找安全通道离开。
2.2 火灾对财产的危害火灾对财产造成的危害包括房屋和物品的烧毁、损坏和财产价值的损失。
为了防范火灾对财产造成的危害,应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避免使用劣质电线和电器。
2.3 火灾对环境的危害火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包括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等。
为了防范火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应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高火灾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第一章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第一章的第一章,便是。
初读这一章时,只觉得鲁迅先生的文字犀利又有趣,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其中蕴含着诸多深意。
在这一章里,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对猫的讨厌说起。
他回忆起,猫总是喜欢折磨弱者,比如偷偷吃了他饲养的小隐鼠。
那时候的他,觉得猫这种生物实在是狡猾又可恶。
记得小时候,我也曾有过与小动物们的“纠葛”。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阳光炽热得让人有些睁不开眼。
我家的院子里,不知何时来了一只流浪猫。
它瘦骨嶙峋的,身上的毛也脏兮兮的,看起来可怜极了。
我心生怜悯,从厨房里拿了些食物想要喂它。
我小心翼翼地靠近它,把食物放在它面前。
可它却警惕地盯着我,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我试图让它放松下来,轻声地对它说:“小猫咪,别害怕,这是给你吃的。
”然而,它似乎并不领情,猛地一挥爪子,差点挠到我的手。
我被它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几步。
那只猫看我退后,便低下头开始吃食物,吃得狼吞虎咽。
我在一旁看着,心想它一定是饿坏了。
等它吃完,我又想去摸摸它,想让它知道我没有恶意。
可当我的手刚碰到它的背,它就像触电一般跳了起来,然后一溜烟跑没影了。
这让我有些失落,明明是想对它好,它却不领情。
后来我才明白,也许是它在流浪的日子里受了太多的伤害,所以对人类充满了防备。
鲁迅先生在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猫的传说和故事,比如猫是老虎的师父,但却留了一手没有教老虎上树的本领。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听大人们讲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
那时候,夏天的夜晚,大家总是喜欢聚在村口的大树下乘凉。
大人们一边扇着扇子驱赶蚊虫,一边给我们这些小孩子讲故事。
有神话传说,有民间奇闻,也有像猫和老虎这样有趣的小故事。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如今回想起来,那些夜晚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虽然没有现在的空调和电视,但那种简单纯粹的时光却是无比珍贵的。
回到这一章,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在谈论动物,更是在借动物来讽刺那些“正人君子”们。
他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
西游记少儿版文字

西游记少儿版文字第一章:美猴王出世。
在东胜神洲的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
山上有许多奇花异草,还有无数的猴子猴孙。
在花果山的山顶,有一块仙石。
这块仙石自开辟以来,就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
有一天,仙石突然迸裂,从里面蹦出一个石猴。
这个石猴一出生就眼运金光,射冲斗府。
他出生后,就和花果山的猴子们一起生活,在山间玩耍、觅食。
石猴之所以能够出世,是因为他吸收了天地间的灵气。
在古代神话中,天地间的灵气是孕育神奇生命的重要源泉。
就像盘古开天辟地后,世界充满了各种神奇的力量,这些力量可以让石头这样无生命的东西孕育出生命。
第二章:拜师学艺。
石猴在花果山生活得很快乐,但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总有一天会死去。
于是,他决定外出拜师学艺,寻求长生不老之法。
他漂洋过海,历经无数艰辛,终于来到了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
在这里,他拜菩提祖师为师。
祖师给他取名为孙悟空。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开始学习各种本领。
他非常聪明,一学就会。
他先学了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后来又学了长生之妙道。
但是,他因为在师兄弟面前卖弄本领,被菩提祖师赶下了山。
他之所以要学习长生不老之法,是因为他对生命的渴望。
在花果山的时候,他看到老猴子的死亡,对死亡产生了恐惧。
而古代人也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像秦始皇就曾派人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
孙悟空拜师学艺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生命延续的追求。
第三章:龙宫寻宝。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因为没有一件称手的兵器而烦恼。
这时,一只老猴建议他到东海龙宫去寻找。
孙悟空来到东海龙宫,向龙王索要兵器。
龙王先拿出一些普通的兵器,但孙悟空都不满意。
龙王无奈之下,带他去看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这根金箍棒可大可小,孙悟空拿在手里非常称手。
孙悟空拿走金箍棒后,还向龙王索要了一套披挂。
他的这种行为虽然有些霸道,但也显示出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在神话故事中,龙在中国文化里是强大的象征,但孙悟空却毫不畏惧。
这是因为他本领高强,而且有着独特的勇气。
说文解字1

汉字的形体结构
六书
许慎在《说文》中探索了文字学的一系列 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大的便是有关汉字 结构原则的“六书说”。
现在一般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即:
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許慎《說文解字· 叙》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C、特点
它以富于真实感的图象来表现词义。 所记的一般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象形字历史悠久,是汉字的构形基础。
练习:请同学们辨认下列象形字:
有关人体
形声
•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 形声字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 示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一个 部分表音,叫声符。
独体指事,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如:“上”“下”两 字。 加体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所加符号
B、分类:
不能独立成字,如“本”“末”等字。
象形
•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鸟
鱼
马
鹿
目
牛
羊
页
果
州
瓜
B、分类:
1、全体象形: 象形字表示的是所象之物的全体之形。如 “日”“月”“贝” 2、省体象形: 象形字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 “牛”“羊”等。 3、合体象形: 有些象形字,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 出来难以辨认,于是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 衬托。如“组成。如“武”,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 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 ②同体会意字 • 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表示两人前 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美的历程第一章摘抄

《美的历程》第一章的摘抄如下:
一
屈原有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应成为我们探索人类文明进程的缩写。
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我们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纵深时间轴上,会发现以往的一切,宛如一家曲折、深邃、生动的历史画廊。
二
在人类创造的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中,“艺术”与“科学”有着不同的作用。
一般地说,艺术似乎赋予了各种具体形式以引人入胜的美,而科学则赋予各种现象以恒久的支配作用。
三
艺术和科学都需要一个中介性层次加以实现。
在艺术中这个中介层次是审美心理;在科学中则是知性认识。
艺术和科学作为人类的两大创造活动,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一般地说,科学偏于实用,而艺术偏于审美。
以上是《美的历程》第一章的部分摘抄,这些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和科学的理解,以及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探索和发现。
1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 • • • • • • • •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主要内容
• 一、楔形文字法概述 • 二、汉穆拉比法典 • 三、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点和 历史地位
•
2、第二阶段(发展):《苏 美尔法典》等。
载 有 苏 字美 的尔 泥法 板典 部 分 文
• 《苏美尔法典》部分条文: (1)引诱自由之民女离家外出,而女 之父母不知者,应告知此女之父母…… 而此女之父母以女嫁之。 (2)倘牛伤害栏中之牛,则应以牛还 牛。
• 《苏美尔亲属法》部分条文: (1)垂之未来,行之久远。 (法典的 前言) • (2)倘妻恨其夫而告之云 :“尔非 吾夫”,则应投之于河。 (3) 倘夫告其妻云:“尔非吾妻”, 则彼应给银半明那。
当时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的私人所有制与 土地国有制并存。 其次,法典对其他动产都规定为私有并 予以严格保护,尤其是神庙和王室财产、 奴隶主阶级的财产以及国家常备军士兵的 财产受到特别保护。 最后,对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法律关 系作详细规定。这表明汉穆拉比统治时期 巴比伦社会商品经济已相当发达,有关条 款约占法典条文总数的10%。
•
序言部分,汉穆拉比列举和颂扬 了自己的丰功伟绩,并自称受命于天 神安努和苏美尔最高神恩利勒,是 “众王之神”、“巴比伦的太阳”, 宣扬了“君权神授”、“君权至上” 的思想,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使 “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 福”。
•
正文282条,涉及民事、刑事、诉 讼等领域,如财产、婚姻、家庭、土地、 房屋、商业、借贷、租赁等。这部法典 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奴隶制度和自由人 内部的不平等地位;保留土地国有和公 社所有制;有较多关于商品交换和保护 动产私有权的规定;肯定全权自由人之 间的同态复仇原则,等等。
消防安全知识内容文字范文

消防安全知识内容文字范文消防安全知识第一章火灾的危害及预防1.1 火灾对人和财产的危害火灾不仅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的威胁,还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烧毁、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火灾的严重危害,并采取预防措施。
1.2 火灾的常见原因火灾的起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电气设备故障:电器线路老化、短路等问题容易引发火灾。
- 易燃物品存放不当:如易燃液体、易燃气体等没有妥善存放,容易发生火灾。
- 违反用火安全规定:比如在禁烟区吸烟,或者在用火场所违反规定使用明火等。
- 高温天气:高温天气容易引起火灾,如林火等。
1.3 火灾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用电设备: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和故障的设备。
- 合理存放易燃物品:将易燃物品存放在防火柜或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发生火灾。
- 遵守用火安全规定:严禁在禁烟区吸烟,不得在用火场所违反规定使用明火等。
- 防止高温天气引发火灾:及时清理废弃物、控制草木的燃烧,避免高温天气下发生火灾。
第二章火灾逃生的基本原则及方法2.1 火灾逃生的基本原则火灾逃生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冷静、迅速逃生。
在火灾发生时,要迅速判断火势,采取适当的逃生方式,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2.2 火灾逃生的常用方法火灾逃生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消防通道逃生:如果在火灾发生时,应迅速从消防通道逃生。
在逃生过程中,要遵循消防通道的规定,不得乱闯乱跑,保持冷静。
- 窗户逃生:如果火势较大,门无法打开时,可以选择从窗户逃生。
在逃生前先确认外面的情况,可以通过将床单等物品系在窗户上作为求救信号。
- 水中逃生:如果发生船舶着火等情况,可以选择从水中逃生。
在逃生前需要戴好救生衣,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跳入水中,寻找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第三章灭火器材的选择和使用3.1 灭火器材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我们选择不同的灭火器材。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一章 语言文字的运用 专题七 仿写(含修辞方法)核心突破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题审显隐要求,仿写形神兼备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知识运用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愿播进你肥沃的土地,萌发一片葱郁的生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个音符,我愿谱进你甜美的歌里,鸣奏一曲动人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滴春雨,我愿洒进你干涸的心田,滋润一段诗意的人生。
2.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方法。
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种在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在江河湖海,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答案(示例)一棵向上的春苗一朵奔腾的浪花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
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文案走心文字短句霸气

---第一章:时光的刻刀1. “岁月如刀,雕琢的是坚强的灵魂。
”2.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是逆行者,无畏风雨,勇往直前。
”3. “每一步脚印,都是对未来的坚定承诺。
”第二章:力量的觉醒4. “力量,不是来自于肌肉,而是来自于内心的不屈。
”5. “当命运对你微笑,你要学会霸道回应。
”6. “不惧风雨,不畏艰险,因为我是自己的英雄。
”第三章:勇者的足迹7. “在挑战的道路上,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次跌倒都算成长。
”8. “即使全世界都质疑你,你也要坚信自己的选择。
”9. “失败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第四章:霸气的宣言10. “我是自己的王者,无需他人定义。
”11. “我的人生,由我自己书写,无需他人评判。
”12.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就是那个最亮的星。
”第五章:无畏前行13. “勇敢面对,无畏前行,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无可限量。
”14. “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迎接更好的自己。
”15. “我不怕困难,只怕放弃,因为放弃,意味着失败。
”第六章:力量的传承16. “将力量传递,让信念传承,因为我们都是彼此的依靠。
”17. “用行动证明,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平凡,而是为了卓越。
”18. “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第七章:霸气的底色19. “霸气,不是狂妄,而是自信的底色。
”20. “勇敢,不是鲁莽,而是智慧的结晶。
”21. “坚定,不是固执,而是内心的力量。
”第八章:荣耀的篇章22. “荣耀,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23. “在荣耀的道路上,我们永不止步。
”24. “每一个荣耀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
”第九章:永恒的信念25. “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行的动力。
”26. “即使世界末日,信念依然照亮我们的路。
”27. “永不放弃,因为我知道,我值得更好的未来。
”第十章:霸气回响28.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叫做霸气回响。
”29. “那是来自内心的声音,那是我们对未来的坚定承诺。
第一章 1汉字的起源

注音:兑duì 巽xùn
艮ɡèn
《河图玉版》:
“仓颉为帝,南巡守,发阳虚之
山,临于元扈洛洞之水,灵龟负
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河图洛书说评价
合理: 八卦符号各代表一定物象又相互区别;汉字的发 源地点在河洛一带。 不合理: 形体太简单,区别性太小,不可信,不符合客观 实际。因为汉字与八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符号系 统,八卦图中主要是“—”和“— —”两种符号为 基 础,它和汉字应该很明显是两种不同的系统。两 者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也无相互继承关系。
局限:
结绳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不能算是文字;结绳的可区别 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表示大事小事,记录功能很脆 弱,所以它只适用于小范围的、短时间的交流、记忆。结 绳本身尚不可能独立完整地记录事情,更不可能表示语言 中的读音。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方位 的一些简单的概念,是一种表意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文 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不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 文字的产生。
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
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 异也,初造书契。”
《论衡·骨象》:“仓颉四目。”
仓颉造字的效果 •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 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造字说评价
• 合理性
提供了创造文字的条件: 社会的发展;史官的职责。
• 不合理性
文字不可能由一个人来造, 需要约定俗成。 汉字系统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创造的。 鲁迅“文字在人民间萌芽” “仓颉也不止一个。”
第一章汉字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师范教育系
宋巍
本次课教学内容
文字概念廓清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的起源 汉字产生的时代 汉字的发明
消防安全知识摘抄文字

消防安全知识摘抄文字消防安全知识摘抄第一章消防安全基础知识1.1 消防的基本概念消防是指人们对火灾和火灾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预防、保护和控制的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1.2 火灾的基本特点火灾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火燃烧:火灾是一种明火燃烧现象,即燃烧物质在氧气的存在下发生可见的明火。
(2)热量释放:火灾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热量的增加会加速燃烧的发展。
(3)火焰传播:火灾会通过火焰的传播扩大范围,火焰的传播方式主要有辐射、对流和导热。
(4)烟气产生: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对人体健康有害。
(5)火灾扩大:如果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会迅速扩大,形成火势更大的火灾。
(6)火势猛烈:火灾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形成猛烈的火势,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更大的威胁。
1.3 火灾的危害火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伤亡: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包括直接的火源性伤害和烟气中毒。
(2)财产损失:火灾会造成财产的直接损毁,包括建筑物、设备和物品等。
(3)环境污染: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4)社会影响:火灾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1.4 火灾的防范措施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人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火灾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
(2)设立火灾报警设备:在建筑物内部和公共场所设置火灾报警设备,及时发现火灾。
(3)完善消防设施:建筑物应按照消防规范设置灭火器、灭火器械、防烟设备等消防设施。
(4)定期维修检查:各类消防设备和设施应定期进行维修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5)加强消防演练: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人员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章火源与火灾的防控2.1 火源的分类根据火源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火源分为以下几类:(1)开放火源:如明火、火种等。
世界文字发展史ppt

世界文字发展史ppt字体设计第一章文字发展史一、文字的萌芽时期人类在文字萌芽之前,普遍经历了用实物来标记和传递信息的阶段。
结绳——用绳子作结,帮助记忆事情的大小、多少。
(中国、南美洲)贝壳——用绳子或树皮纤维穿上各种不同的贝壳,记载事情、传递消息。
(南美洲)等等……文字的萌芽得益于图画。
而这种萌芽中的文字又可以分为:刻符:包括陶文和木石上的刻画符号。
岩画:包括岩洞、山崖和其他处所含有表意作用的石壁素描。
文字画:它使图画开始走向原始文字。
二、文字的成长时期在记事图画的基础上,用经过简化的图形作为符号来代表语言中的词。
这样就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字——表形文字。
表形文字在字型上保留对实物的直接模拟特点。
现在全世界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文字体系,推本溯源的话,有四个互不关联的发源点。
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文字”。
多刻在石头泥版上,笔画呈楔形。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由苏美尔人所创造后,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使用它记录自己的语言,到了公元前331年随波斯王国的灭亡而衰亡。
2、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全世界最长的一条河流是非洲的尼罗河,它自南而北,下游经过埃及,入地中海东部。
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埃及成为北非的文化摇篮。
古埃及圣书字的创始可能略晚于楔形字,在公元前3100年,它已经以发达的形式而存在了。
圣书字:古埃及的文字有三种字体:圣书字(碑铭体),僧书字(草体),民书字(人民体)。
古埃及人把文字看作是神圣的,是上帝的文字,故为“神圣书体”。
圣书字又可广义地包括三种字体,是埃及字的总称。
圣书字同样来源于象形图形。
3、中国的汉字汉字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占绝大多数的汉民族文字,汉字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它起源于象形文字。
早在公元前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状态的文字符号就已经出现。
汉字:从甲骨文到现行的楷体,其间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
4、中美洲的图形文字由亚洲经白令海峡,约公元前三千年前定居在中美洲的一支印第安人——玛雅人,于公元前后到十六世纪在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建立过若干奴隶制城邦,有统一的文化,史称玛雅文明。
小篆-简明语文史之语言文字简史课件

第六节
《籀 文》
1.(
)是周朝晚期行于秦国的文字,可视为秦
代小篆的前身。它是由( )向小篆演变的过渡性字体。
唐朝时出土了(
),据考证其文字和《史籀篇
》中文字相似,是已知的最接近籀文的代表,也是现存的大
篆的代表作。
2.从甲骨文、金文到籀文,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小 篆》
《小 篆》
1.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丞相( )负责,在
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
)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而形
成的文字,所以又称(
)。
2.与甲骨文、金文、籀文相比,小篆有什么特点?
中小学《简明语文史》 第一章 语言文字简史
第六节
小篆
从中国书法发展的角度看,秦代仅凭小篆就足以 光耀史册。下附《峄山石刻》图及译文,大家感受下 始皇大人的功绩和自傲之情吧:)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简明语文史 第一章 第六节
小篆综述 小篆特点 作品赏析源自秦代小篆体十二字砖。 砖文:
“海内皆臣, 岁登成熟, 道无饥人”
海内皆臣 ,
岁登成熟 ,
道无饥人。
《泰山刻石》也称《封泰山碑》, 是秦代具有代表性的刻石文字。如右 图:
仔细品味,从中可以发现小篆的字体特点相当 鲜明:
一是整体轮廓已经呈较规整的长方形 ,“方块汉字”的味道已出。 二是笔画更趋于横平竖直,粗细基本 一致,转折处理得圆润均匀。 三是讲究平衡对称,富有均衡协调之 美。
2019届语文讲义第一章 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 专题二 核心突破二 Ⅰ标点符号 含答案

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把握语境,体察细微Ⅰ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常见的点号有7种,标号有8种。
见下表: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
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其中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不大常用,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一、顿号、逗号、分号顿号、逗号、分号表示了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由短到长的停顿。
(一)顿号用法其用法可用下面的歌诀来概括:①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用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如: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③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隔开来。
如“中小学”“师生员工”中间就不能用顿号.)④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用顿号。
如:他看上去十七八岁。
)⑤多个(三个及以上)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能用顿号。
(如:“大宅子”“鱼翅”“鸦片”分别比喻什么?)⑥连词前不带顿.(并列词语中“和"“及"“或"等连词前不带顿号.)⑦并列词语带语气词,不打顿打逗。
(如:房间里真乱呀,书呀,纸呀,椅子呀,衣服呀……乱七八糟。
)知识运用1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第一章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东巴经
经文意思是: 大杉树下可爱的小山羊“咩咩”地叫不休,你呀
为啥这样叫?我叫不是为好玩,小时给我吃青草,大 了吃不着。大地青草呀,不知丢埋到哪儿,丢草又寻 草,我叫就是为此呀。
大杉树下可爱的小狗“汪汪”地叫不休,你呀为
啥这样叫?我叫不是为好玩,小时给我吃奶汁,大了 吃不着。人间甜奶汁,不知丢埋到哪儿,丢奶又找奶 ,我叫就是为此呀。
2. 汉字词符又可以充当声符,汉字系统是由义符和声符构 成的意音文字系统。
3. 汉字是历史悠久,一直没有中断使用的文字。汉字的历 时发展体现了象形性逐渐减弱到完全符号化和表音成分不 断增强的趋向,但汉字的性质一直没有变。
4. 汉字是传播广远的文字。在向其他地区和民族的传播中 衍生出了二十多种汉字系文字。 这些文字的性质各不相同, 反映了文字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质变。
古埃及文字是由表词字、辅音字符、定义字符组成的表词 文字,它的辅音字符被闪米特人借用成为闪米特辅音字母, 其中的一支后来发展成腓尼基字母和阿拉美字母,都是辅 音字母。阿拉伯、希伯来字母来自阿拉美字母。
印度人利用每个闪文字符代表一个辅音加[a]的音节,随后 又设计一些附加符号添在原来的声符上表示辅音与另一个 元音的结合,发展出印度的梵文系统。藏文、泰文、缅文 字母来源于梵文。
文字是人类书面的交际工具。广义的文字指表 示一定意义,用以记事和传递信息的书面符号 系统;狭义的文字指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 一般所说的文字指后者。
或把前者称作原始文字,后者称作成熟文字。
成熟文字是由原始文字发展而来的。因此,文 字的产生与早期记事和传信方法有关系。
考古和田野调查发现古老的记事方法主要 有三类:实物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
一、表形文字 (形意文字) 二、表意文字 (意音文字、表词文字) 三、表音文字 (音符文字) 音节文字 辅音文字 音位文字(拼音文字)
资治通鉴第一篇第一章原文与解析

资治通鉴第一篇第一章原文与解析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杂史著作,由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而成。
全
书以编年体形式,记录了从周朝末年至隋朝末年的历史事件,共分294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第一篇第一章是通鉴的开
篇之作,下面将对其原文进行解析。
原文如下:
夫盖闵乱离缠綯之际,周室已衰,公卿大夫奔命逃窜,诸侯树立,
卒以弱敌强。
周宣王竭诸侯之力,以桀纣之并,运辔如流,贽玉以助,天下宾服,始吾所以觊觎。
解析:
本章首先描述了周朝末年的局势,周室已经衰弱,国内动乱不断,
公卿大夫们四处逃窜,各个诸侯国纷纷兴起,最终导致了周室面临强
敌环伺的局面。
接着,文中提到周宣王利用了诸侯的力量,以击败暴
虐的桀、纣王为目标,巧妙地运用策略和外交手段,通过赠送珍贵的
玉石等物质财富,使得天下的各个国家都愿意归顺于周室。
这是作者
所希望的局面,也是他所渴望的结果。
综上所述,第一篇第一章的原文,通过简洁而准确的文字,刻画了
周朝末年的乱世景象以及周宣王借助外援平定内乱、统一天下的历史
背景。
由于是一部正史著作,文章的语言严谨,非常注重史实的准确
性和客观性。
读者可以通过通鉴这一著作,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变
迁、皇权更替、诸侯兴衰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字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一、文字形成的过程(一)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二)文字形成的过程1.前文字阶段:A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B记号:硬性规定的符号云南红河哈尼族的契约木刻原始人的图画与文字的区别:用图画代表事物,没有用它们来记录事物的名称——语言里的词.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2.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假借字——形声字(1)表意字、记号字表意字:凡是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的字,我们都称为表意字。
局限:语言里有很多词是很难或完全不可能给它们造表意字的。
记号字:有些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作为硬性规定而确定关系的,称为记号字。
局限:记号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内在联系,难记难认,不容易被接受。
不论哪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在形成过程中都极少造记号字。
(2)假借字:借用某个字或者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者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称为假借字。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3)形声字: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成的字,称为形声字。
a假借字上加表意字符;翌小官b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凤早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二、原始文字如何发展成为文字体系?在增加新字的同时,需要进行以下改进:1.摒弃文字画式的表意手法2.简化字形并使之趋于固定3.使文字的排列逐渐变得与语序完全一致把蛋抛第二章汉字的性质第一节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从字符看汉字的性质)P10一、区分两个概念:P91.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有音也有义)花: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编辑校对基本规范

第一章文字规范一、使用规范字二、禁止使用不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等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整理、出版古代典籍;(二)书法艺术作品;(三)古代历史文化学术研究著述和语文工具书中必须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部分;(四)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影印、拷贝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海外其他地区出版的中文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
三、使用汉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1986年《简化字总表》对部分字的调整。
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啰瞭,读三声(了解)时,仍简作“了”,读四声(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
2.注意特殊繁体字的简化。
干(乾)、伙(夥“所获甚夥”)、借(藉“慰藉”、“狼藉”)、么(麽“幺麽小丑”)、苹(蘋“白蘋洲”、“青蘋之末”)、余、馀(餘餘年无多,简作“馀”,以免与“余(我)”混淆。
)折(摺若二者意思易混淆时,用此。
)征(徵“宫商角徵羽”、“文徵明”不简化。
)3.注意简化字与传承字、繁体字的对应关系。
一个简化字对应一个传承字、一个繁体字;一个简化字对照两个以上的繁体字。
注意对应准确。
4.不要乱用二简字和生造字。
咀——嘴闫——阎兰——蓝予——预欠——歉令——龄迂——遇代——戴另——零午——舞5.不要滥用不规范的异体字。
异体字的规范仅限于人名(特别是古代人名)。
如:毕昇(升)翁同龢(和)马南邨(村)胡潔(洁)青朱镕(溶)基牛犇(奔)韩复榘(矩)6.不能使用不规范的旧形字。
如:青——靑吴——呉奂——奐滚——滾7.不要写(造)错字、用别字。
一些形近、因近、义近的汉字经常容易用混,必须严格区别。
第1章计算机基础_文字素材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自动、高速地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又称“电脑”,简称“计算机”。
它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
由于它提高了人类对信息的利用水平,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未来,它还会更深入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计算机知识也就成为21世纪人类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信息表示方式、系统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及其选购和计算机安全知识等内容。
1.1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1.1.1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1.计算机的产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取名为ENIAC(埃尼阿克)。
ENIAC是英文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缩写。
这台计算机主要是为了解决弹道计算问题而研制的,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J.W.Mauchly (莫奇莱)和J.P.Eckert(埃克特)主持研制的。
ENIAC计算机(如图1-1所示)使用了18000 多个电子管,10000多个电容器,7000个电阻,1500多个继电器,耗电150千瓦,重量达30吨,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
它的加法速度为每秒5000次。
ENIAC不能存储程序,只能存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
ENIAC计算机的问世,宣告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1944年7月,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博士在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参观了正在组装的ENIAC 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的成功和不足,促使他开始构思一个更完整的计算机体系方案。
1946年,他撰写了一份《关于电子计算机逻辑结构初探》的报告。
该报告首先提出了“存储程序”的全新概念,奠定了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既包括书面语言,也包括口头语言。
我们一般所谓的“古代汉语”,是就其狭义而言,即仅指书面语言。
2、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
“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既包括现代汉语共同语,还包括各地方言;狭义仅指共同语。
所谓的现代汉语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我们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文字产生至今,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汉语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②中古汉语——魏晋隋唐③近古汉语——宋元明清④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4、先秦时期,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距离不大;秦汉以后逐步脱节;唐宋时,形成“文言文”和“古白话”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
所谓的“文言文”,是指先秦书面语以及后来模仿先秦语言所写的书面语。
所谓的“古白话”,是指隋唐以后以当时北方话为基础所写的书面语。
我们平时所学的古代汉语,主要指文言文。
一是因为年代久远,同现代汉语差异较大,人们难以理解;二是在中国古代,文言一直是占据主流地位的书面语言,上至国家的典章制度、法律条文、奏议诏令,下至文人墨客的政论书策、墓志碑铭、山水游记等,都是用文言来写作。
因此,掌握了文言文,也就掌握了打开中国古代典籍宝库大门的钥匙。
而古白话,一是距离现代较近,同现代汉语差异较小;二是大多局限于民间文学(戏曲、话本、小说等)和笔记语录等作品中。
因此,一般不将古白话作为古汉语学习的对象。
二、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通论)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常识——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主要包括文字、语汇、语法等。
具体来说,常识部分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语汇学、修辞学、词典学等。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以先秦两汉为主)。
常用词——古代词义材料。
三、为何要学习古代汉语1、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
正是这些文化遗产,滋养和哺育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如何继承这些文化遗产,来为我们当今的社会服务,就必须借助古代汉语这一工具。
从某种角度讲,古汉语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而语文水平的高低则往往表现出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民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和谐社会,“友吾友以及人之友,子吾子以及人之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以为师也。
”(终生学习)“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007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全球计划创建150所孔子学院。
山海关孟姜女庙的楹柱上有幅对联,内容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样的联语多么有趣,乍读起来,不够顺口,更难解其意。
然而,仔细想来,亦不难悟出其中的道理。
我国古代“潮”与“朝”,“常”与“长”不但同音,还可以通假。
这样,这幅联语就可以读成:“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九龙山“虫二”披外衣。
2、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有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
语言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在现代的许多文章中,保留有古代汉语的痕迹。
学习古代汉语,对学习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脍炙人口”、“登堂入室”等。
3、提高未来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
如“受益匪浅”、“斜”、“非悲排”。
四、如何学习古代汉语1、阅读背诵作品,积累语言材料。
学会一种语言,必须先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有助于理性知识的掌握。
古代汉语感性知识的获得,只有大量阅读背诵古代文学作品这一途径,除此之外,别无可言。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课本上的理论,我们必须借助于实践,来达到巩固的目的。
同样,我们的实践,也需要借助理论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古代汉语学好。
如“而”字的用法。
五、考核方法:1、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背诵、翻译等。
2、内容以通论和文选为主。
六、阅读书目:【作业布置】1、什么是古汉语?2、古汉语共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3、针对个别政协委员提议“恢复繁体字,废除简化字”,你有何看法?4、最新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将对44个汉字进行整形,请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章:文字一、文字1、“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宜,故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说文解字序》)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
文字是语言的补充和延伸,可以突破语言的时空限制。
《说文叙》:“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
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3、在文字诞生以前,人们的交流除语言之外,还有图画、结绳、刻符、烽火、贝壳、态势语(哑语)、旗语、红绿灯、数学公式等。
图画:用一只牛换五只羊。
结绳:用不同长度、颜色的绳索,打成不同大小、形状的绳结,用来记录财产或人口的多少。
秘鲁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依旧保留有这样的风俗;“裤带打结”风俗。
刻符:陶器、木片上的刻画符号。
烽火: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贝壳:印地安人把不同颜色的贝壳串起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白色的贝壳象征和平,紫色的贝壳象征战争。
红白事、和平鸽、橄榄绿4、“人类自从创造了语言,才从类人猿变为真人;人类创造了文字,才开始了人类的文明史。
”(刘又辛《汉字发展史纲要》)二、汉字汉字是汉民族用以记录汉语的符号。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被誉为“第五大发明”。
汉字是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除汉字外,还有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其他两种文字均已失传,唯有汉字传承至今。
第一节:汉字概说一、汉字的起源1、古老的八卦与结绳记事都与汉字有着一定的联系,但都不能直接产生文字,都不是汉字的源头。
八卦:包括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相传是伏羲发明的,后周文王推演为64卦,用来代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世间的祸福吉凶。
结绳记事:“绳结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郑玄)以上两种方法,或用实物记事,或用可视符号记事,都对汉字的产生有一定的启发和诱导作用。
2、汉字的源头有两个;一是刻划符号,一是原始绘画。
(一)刻划记号与汉字的起源1、刻划记号,是指古代刻划在某些物件上用以记事的符号。
主要有两种:一是书契,一是陶符。
书契,是指刻在一些作为凭证的竹木片或甲骨等物上的符号,也指刻有记事或记数符号的实物凭证。
是先民用以记事、记数的工具,其中的一些符号,后来有了一定的读音和语义,成为早期文字。
如“一、二、三、四、五”等。
陶符,是远古先民刻在陶器上的具有某种标志意义的符号。
在陶器上出现的刻划符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形体相同,出现位置相同,大多位于陶钵外口缘),因此,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刻画或描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谓汉字的起源。
“已发现的半坡类型符号,绝大多数都刻在同一种陶器的同一个部位上,规律性很强。
有些符号不但重复出现在很多个器物上,而且还出现在不同的遗址里。
看来,这种符号,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很可能已经比较固定地用来表示某些意义了。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高明先生对此提出质疑:“书契本身是一种刻画记号,本来就是用来记忆的,不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因而刻画记号不能发展为文字。
”——高明《古文字学通论》(二)原始绘画与汉字的起源在文字产生之前,绘画是人们用以记录事物、辅助记忆,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所绘之图,便有了确切的读音和意义,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甲骨文、金文中,有许多字具有浓厚的图画色彩,这足以证明汉字脱胎于图画。
例如:山水鸟瓜等。
二、汉字产生的时代(一)汉字初创时期(约4500-7800年)是指汉字从无到有,从符号与图画演变成为文字这一时期。
陶符是汉字的源头,目前发现最早的陶符距今已有7350至7800年,位于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符,距今约4500年,已被确认为汉字了。
(二)汉字体系形成时期(约4000-4500年)所谓体系形成的文字,是指作为一种符号,能够系统地记录语言的文字。
这种文字一定数量多、功能强、能适应当时记录语言的需要。
汉字体系的形成大约距今4000到4500年期间。
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夏商时期的二里头文化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陶符,其中相当一部分可确认为汉字。
它们的时代在大约距今4000年至4500年间。
迄今发现成体系的汉字是甲骨文,其单字有四千多个,已经能够系统地记录当时的语言,这说明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这种文字最少有3300多年的历史。
三、汉字的发明者汉字不可能是由某一个人创造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先民集体创造的。
文字在产生之初,必然是极为幼稚、混乱和分散的。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文字系统地记录语言时,便有人顺应历史需要,对这种雏形的文字进行采集、整理、改造,使之成为有系统的、为社会共用的文字。
人类在远古之初,文化活动一般由巫、史承担。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对文字作过一定的整理和加工,于是,便认为汉字是仓颉创造的,仓颉也被誉为“字圣”。
“仓颉造字”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但历代统治阶级把一些重要的发明创造赋予某些“灵异”“神秘”之人(相传仓颉“四目重瞳”),以期愚弄百姓、达到其统治的目的。
鲁迅说:“文字在民间萌芽,在社会产生,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了起来,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可知,所谓“仓颉造字”传说,仓颉可能是当时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题2、从网上搜寻文字的起源的相关说法和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
第二节汉字的演变一、汉字的演变历程分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一)古文,是指殷商至秦代的文字。
1、殷商文字——是迄今所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在甲骨文以前,就已经有了比较原始的文字。
《尚书》:“唯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
”)它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少量刻制在陶器、玉器、石器上的文字。
其中又以甲骨文为代表。
甲骨文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又称为龟版文、龟甲文。
商人崇尚鬼神,无论祭祀、田猎、征伐这样的大事,还是出行、婚丧嫁娶、生育疾病、年成风雨、灾害、做梦等小事,都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
(兆卜)占卜之后,就将所卜之事刻写在龟甲兽骨上面,因此又谓之卜辞、贞卜文字、甲骨卜辞。
又因这种文字是刻上去的,所以又叫契文、甲骨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