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认定部分
第5讲_审计的总体目标、认定、具体审计目标
第三节审计目标图1-6 审计目标【考点一】审计的总体目标(记关键词)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提示】比如,按照审计准则第1151号(教材14.1)与治理层沟通、第1152号(教材14.1)与治理层沟通、第1504号(教材19.4)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
经典题解【例·2012·多选题】关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B.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提供合理保证C.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值得关注的缺陷提供合理保证D.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解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选项A);(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选项D)。
【答案】AD【考点二】认定(重点)【提示】初学审计学员,请特别关注认定的知识点的“穿透力”1.在选择题、综合题中考查。
2.涉及很多章节,比如:(1)教材P19: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2)教材P20:图1-1(3)教材P31: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4)教材P130:风险评估程序(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5)教材P162:表7-5(6)教材P170: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7)教材P198:销售与收款循环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等)(8)教材P207倒数第2段:营业收入审计目标(等)(9)教材P451: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10)教材P474:表20-2等(11)教材P478:参考格式20-2等(12)教材P488:图20-1等(一)认定的含义(记忆)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即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2020注会(CPA) 审计 第一篇 基础概念篇——第三节 认定与审计目标
第三节认定与审计目标知识点1.3.1 会计与审计【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审计的含义】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会计与审计对比知识点1.3.2 管理层认定 一、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账户余额以及披露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作出了认定。
明确的认定和隐含的认定二、认定的分类关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教师解读】1.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认定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已经发生(或存在)并且应当列入财务报表的项目没有列报,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3.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区别在于:发生和完整性属于定性问题,而准确性属于定量问题。
关于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分类Classification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列报Presentation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注册会计师可以按照上述分类运用认定,也可按其他方式表述认定,但应涵盖上述所有方面。
【例】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将关于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与关于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综合运用。
又如,当发生和完整性认定包含了对交易是否记录于正确会计期间的恰当考虑时,就可能不存在与交易和事项截止相关的单独认定。
知识点1.3.3 审计目标一、审计总体目标审计的总体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整体审计工作而达到的预期目的。
审计学认定
“认定”在审计教材中随处可见,同时也是考试中的一大重点。
关于认定,至少要学两遍,第一遍单独学习第五章第2节,目的是了解认定的基础概念、分类等,为综合题打基础;第二遍则要结合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具体循环部分学习了,因为在综合题中出现的都是结合具体循环出题的,仅靠第五章第2节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认定”这个知识点。
何为“认定”呢?认定就是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做出的表达,可能是明确的表达,也可能是隐含的表达。
比如财务报表中“存货”项目记录的金额为800万,意味着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做出了“这800万存货是真实存在的,是扣除了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的明确表达,同时也做出了“所有存货已经全部反映在报表中了,只有800万,没有漏记以及这800万的存货是归我们所拥有的”这样的隐含表达。
一、认定的分类认定分为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和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被审计单位先发生交易和事项才有的期末账户余额,然后根据它们编制的财务报表,管理层才会在财务报表中做出披露。
下面结合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事项来说明认定的分类。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确系已经发货给真实的客户。
强调了两点:一是真的发货了,即有发运凭证;二是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即有客户订购单和月末客户对账单。
尤其是发运凭证尤为重要。
如果对其实施实质性程序时由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追查至销售发票追查至发运凭证,但没有对应的发运凭证,那也就是不该入账的入了账,确认了不应确认的收入,违背了发生认定,这种情况可能是提前确认了没有发生完的交易,也可能是根本就是虚构了一笔交易。
2、完整性:所有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
这个认定的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是发了货的(有发运凭证)都已经登记入账了,没有漏记的。
如果对其实施实质性程序时由发运凭证追查至销售发票追查至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后并没有发现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记录了该笔交易,也就是该入账的没入账,违背了完整性认定,这种情况可能是推迟入账,也可能是以后也不会入账。
审计认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审计认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审计认定标准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依据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业务进行评估和判定的依据。
它是指导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审计工作公正、客观、准确的基础。
审计认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审计工作的进行,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它主要包括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审计的结果确认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明确审计的标准,可以减少审计师的主观意识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
审计认定标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计认定标准可以统一审计工作的标准,使得不同审计机构和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以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从而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可比性。
其次,审计认定标准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准确的审计标准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减少误判和遗漏,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审计认定标准对于被审计对象来说也是一种指导和约束。
被审计对象可以通过了解审计认定标准,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要求,从而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
最后,审计认定标准的制定还可以促进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审计认定标准,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和效果,推动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审计认定标准在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审计认定标准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审计认定标准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审计认定标准的背景和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审计认定标准的定义和作用。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审计认定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解析审计认定标准的定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权威机构的解释,本文将详细介绍审计认定标准的内涵和具体要素。
审计目标与认定
科目名称执行程序A、真实存在应付账款复核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数是否一致;重分类;关注与购货无关的款项;获取与供应商的对账单;检查本期发生额;函证、替代程序;√日后付款测试;期后入库单的归属期;预收账款复核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数是否一致;重分类;是否存在应收预收两方挂账检查有关销售合同、仓库发货记录、货运单据和收款凭证是否可以转销√函证、替代程序;√通过货币资金的期后测试判断预收款截止性;√了解关联方交易事项;√库存现金复核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数是否一致;汇率计价是否恰当;监盘现金;√抽查大额现金\银行存款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相符、齐全;√计算银行存款累计应收利息收入与账面利息收入差异情况;√检查银行存单;√获取银行对账单与账面核对,银行流水与账面发生业务核对;√获取开户清单、信用报告、函证;√截止性测试应收票据复核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数是否一致;取得票据备查簿与账面记录核对;√监盘票据;√对票据函证;√对于大额票据检查相关交易合同、出货单、发票;√复核带息票据利息;符合贴现票据利息;记录关联方交易;√应收账款复核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数是否一致;重分类;关注与收入无关的款项;对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收入配比、已货币资金收回款项情况;√编制账龄分析表,测算坏账;函证、替代程序;√检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记录关联方交易;√其它应收款复核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数是否一致;关注款项性质;函证、替代程序;√编制账龄分析表,测算坏账;记录关联方款项往来;√存货复核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数是否一致;存货监盘或抽盘;√测试期末存货计价截止测试√评价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复核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数是否一致;抽查长期待摊费用的原始凭证,查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检查摊销政策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改良支出,检查相关的承租合同、装修合同等,确定改良支出金额是否正确,摊销期限是否合理。
√固定资产复核报表数、总账明细账数是否一致;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未核销的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租赁询证函;√固定资产折旧测试、减值准备测试;应付职工薪酬获取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审计整改认定标准
审计整改认定标准一、审计问题分类根据审计结果,将审计问题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 财务违规问题:涉及财务报告、会计核算、会计制度等方面的违规行为。
2. 经营违规问题:涉及经营管理、合同履行、采购销售等方面的违规行为。
3. 内部控制问题:涉及内部控制制度、流程、执行等方面的缺陷。
4. 其他问题:涉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各种问题,如人员管理、公司治理等。
二、问题核实与认定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核实与认定,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 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包括财务报告、会计凭证、合同协议等。
2. 询问相关当事人,了解具体情况,听取他们的解释和说明。
3. 实地调查,对问题进行现场核实。
4. 参考外部审计、监管机构的意见和结论。
经过核实与认定后,确定问题的性质、原因及影响范围。
三、问题性质与严重程度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将问题分为以下几类:1. 重大问题:涉及金额较大、性质严重,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
2. 重要问题:涉及金额较大但性质不甚严重,或虽金额不大但性质严重的问题。
3. 一般问题:涉及金额不大,性质也不甚严重的问题。
4. 轻微问题:涉及金额很小,性质轻微的问题。
四、整改措施制定针对不同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 纠正问题:采取措施纠正问题的做法和行为,使其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规定。
2. 完善制度: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严密性。
3. 加强培训:针对相关人员意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4. 问责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追究其责任,起到震慑作用。
5. 持续监督:对整改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监督,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6. 定期报告: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整改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审计认定的知识点总结
审计认定的知识点总结一、审计认定的基本概念1、审计认定的定义审计认定是指审计员在进行审计工作后,根据对财务信息的核实和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进行确认和评定的过程。
审计认定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规范,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审计认定的目的审计认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
审计认定还可以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
3、审计认定的内容审计认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财务报表、财务状况等进行核实和评价。
审计认定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经营实际进行全面分析和评定。
二、审计认定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审计认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真实性原则,即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需要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操作,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公正性原则审计认定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公正性原则,即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需要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审计员需要遵守职业操守,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3、谨慎性原则审计认定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谨慎性原则,即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评估。
审计员需要对财务数据和经营实际进行谨慎分析,避免因疏忽而造成审计结果的错误。
4、审慎性原则审计认定的第四个基本原则是审慎性原则,即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因主观偏见而做出错误的结论。
审计员需要全面收集和分析相关证据,确保审计结果的科学和准确。
三、审计认定的方法1、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根据审计任务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第5章——审计目标5.2——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认定的含义(重点理解并掌握)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的分类(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第13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13.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一、测试“登记入账销售交易”真实性二、测试“销售交易”的完整性三、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四、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营业收入实质性程序(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教材P293)认定——目标——设计实施程序——获取证据证明认定,实现目标(二)具体审计目标与财务报表相关认定的实质性程序(教材P293-297)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应收账款实质性程序(一)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表(教材P298)(二)具体审计目标与财务报表相关认定的实质性程序(教材P298-305)◆ 第14章——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14.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一、交易的细节测试与余额的细节测试 二、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三、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教材P324)(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二)具体审计目标与财务报表相关认定的实质性程序 (三)应付账款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四)函证应付账款(五)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一)审计目标认定对应关系表(教材P324)应付账款实质性程序三、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一)审计目标与报表项目相关认定的对应关系表(二)审计目标与报表项目相关认定的实质性程序(教材P327-333)第15章——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15.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存货的实质性程序第16章——货币资金的审计16.2——库存现金审计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16.3——银行存款审计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一)具体审计目标与货币资金(银行存款)项目相关认定。
审计五大认定的理解方法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五大认定:1、存在或发生的认定:(1)、对“资产负债表”各项目认定:---如项目有数据:在资产负债表日(年未)是存在的、确实有这么多、没有虚增。
如:存货3000万元,表明:企业确实有这么多存货、真的有这么多存货,我们没有虚增或高估。
---如项目无数据:确实是零。
(2)、对“损益表”各项目认定:--- 如项目有数据:在本会计年度内确实发生了这些交易,确实产生了这些数据、没有虚增。
如: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表明企业确实发生了这么多销售交易,真的有这么多主营业务收入,我们没有虚增或高估。
--- 如项目无数据:确实是零。
2、完整性的认定:---会计报表中每一个项目金额都是完整的,企业在本年度内所有的项目或所有的交易都已全部反映在报表中,我们没有隐瞒或遗漏。
(1)、如果项目有数据:如:存货3000万元,表明:企业所有的存货就只有这么多、我们没有隐瞒或遗漏。
如: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表明企业所有的主营业务收入就只是这么多,我们没有隐瞒或遗漏。
(2)、如果项目无数据:如:无形资产期末余额为零,表明:企业确实没有无形资产,我们没有隐瞒或遗漏。
3、权利和义务的认定:---会计报表中资产类各项目的金额都是本企业自已所拥有的,本企业都拥有所有权;---会计报表中负债类各项目的金额都是本企业自已所欠的,都是本企业应该承担的偿还义务。
(1)、如果项目有数据:如:存货3000万元,表明:报表中3000万元存货都是自已的,企业对其都拥有所有权。
我们没有将不属于本企业的资产计入会计报表中。
如:短(长)期借款项目1000万元,表明:企业对银行有1000万元的债务,企业要承担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义务。
(2)、如果项目无数据:如:存货项目期末余额为零,表明企业没有任何存货的权利;如:短(长)期借款项目期末余额为零,表明企业对银行没有任何债务。
4、估价和分摊的认定:---会计报表各个项目的金额都是会计人员计算出来的(来源于凭证、帐本)。
认定与审计目标
知识点1:认定-审计目标—审计程序一、认定\审计目标\审计程序相关习题一、认定—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意见的基本概念关系图二、管理层认定和审计目标交易相关的认定→控制测试、交易实质性程序(例如,销售、采购交易)余额相关的认定→账户余额实质性程序(例如,应收账款、存货)列报相关的认定→针对列报的审计程序(报表及报表附注)(一)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类别与对应的审计目标(二)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类别与对应的审计(三)对列报运用的认定类别与对应的审计目标三、检查路线及基本思路“存在”或“发生”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项目的“高估”错报有关(资产、收入等)。
对于该认定的检查,主要采用“逆查法”(表→账→证→实物)。
“完整性”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项目的“低估”错报有关(负债、费用、成本等)。
对于该认定的检查,主要采用“顺查法”(实物→证→账→表)。
“计价和分摊”,主要考虑资产负债的初始入账的原则规定和后续计量的规定,如减值准备等。
对列报项目,主要是对报表及附注进行审阅,可以从账到报表,也可以从报表到账。
特别需要关注列报、披露的规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及对特殊事项如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及关联方等内容的披露的完整性。
一、单选题1.L注册会计师计划测试M公司200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
以下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难以实现上述审计目标的是()。
A.抽取2004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发票,检查相应的发运单和账簿记录B.抽取2004年12月31日的发运单,检查相应的销售发票和账簿记录C.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04年12月3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D.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05年1月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参考答案】C【解析】对于测试完整性的审计程序应当从原始凭证追查到账簿记录的,所以对于该种情况AB是正确的,同时对于C来说是实现真实性的目标,对于D来说可以查找出关于是否存在应当计入到2004年账簿上的收入却记在了2005年的账簿上。
第八讲审计目标和认定分解
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
❖ 估价和分摊
各项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
➢ 明示性
➢ 所有报表
➢ 定量。会计要素均已适当的金额(符合会计准则的规 定;计算正确)列示
✓ 有关交易的入帐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总值、净值
管理当局认定与审计一般目标
管理当局认定Management assertions
1.存在或发生 Existence or Occurrence 2 .完整性 Completeness 3.权利和义务Rights and Obligations 4.估价或分摊 Valuation or Allocation
首先作了五项明示性认定:
①存货是存在的
②存货跌价准备正确估价为 90000元
③存货的账面价值是3360000 元
④存货账面价值计算是精确 的
⑤列示在报表上的存货数额 是截止到资产负债表日。
同时也作了四项暗示 性认定:
①所有应报告的存货 均已包括在内
②报表上列示的存货 数额没有高估
③所有被报告的存货 都归公司
➢ 合法性: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 则》和国家其它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 公允性: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
➢ 一贯性:会计处理方法法人选用在前后各期 保持一贯。
认定
❖ 独立审计的一般目标:是指适用于会计报表所有项 目审计的目标,通常根据管理当局的认定推论得出。
总值估价
净值估价(与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有关的认定)
✓ 数学上的精确性(计算精确性);
2014年注会考试《审计》知识点: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completeness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但没有在销售日记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
准确性
accuracy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2014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
认定的含义
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
occurrenc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如果在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或是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或是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则违反了该目标。
截止
cut-off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如果本期交易推到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到本期,均违反了截止目标。
完整性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检查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以验证其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充分披露,即是对列报的完整性认定的运用。
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的运用。
审计发生认定的理解
审计发生认定的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审计发生认定。
这可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东西哦,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比如说吧,你开了个小卖部,每天都有顾客来买东西,你得记好每一笔账吧。
这就好像审计中的发生认定一样,要确定这些交易真的发生了呀!要是你稀里糊涂记错了,那不就乱套啦!
再举个例子,公司里采购了一批办公用品,那审计人员就得确定这笔采购业务是不是真的发生了,有没有相关的发票、合同之类的证据来支持。
这就好像你找东西,得有个实实在在的线索才能找得到哇!
哎呀,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个发生认定,那不乱套了嘛!账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就跟那没头苍蝇似的。
就好比你建房子,根基都不牢固,那房子能结实嘛!
审计发生认定就是给那些交易和事项安上一个“确认键”!没有它可不行哦!就像我们走路得有个明确的方向一样,要不然不是撞墙就是走丢了呀!
咱再说说,要是这个认定没做好,那后果可严重咯!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就好像你走路走偏了,走到沟里去了,那得多倒霉呀!
我觉得审计发生认定真的超级重要,它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各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只有把这个做好了,我们才能对账目、对公司的运营有更清楚的了解呀!所以呀,可别小看它哟!。
审计责任认定分为哪几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包括)
审计责任认定分为哪几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包括)审计法律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法律责任是审计法律法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1982年宪法确立了国家审计制度,198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第十四条对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有了初步规定,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审计条例对审计法律责任进行了补充,直到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审计法中专章规定了法律责任,2023年修订的审计法完善了法律责任,2023年6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审计法修正草案(简称“修正草案”)。
修正草案扩展了审计范围,增加了对除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公共资金等进行审计的规定,进一步增强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对于保障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实施与发挥,推动审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责任的含义责任从字面上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应该做的事,起源于自己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等;二是指未完成或者应做之事完成得不好而应承担的不良后果甚至谴责或制裁。
法律责任广义上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均负有的遵守法律及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义务;狭义上是指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
就目前国家审计法律责任的规定来看,国家审计法律责任属于狭义的法律责任。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分配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和综合性。
具体来看,国家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法律体系属于行政法,主要是调整审计监督关系,为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规范审计机关的权力运行。
第5讲_审计的总体目标、认定、具体审计目标
第三节审计目标图1-6 审计目标【考点一】审计的总体目标(记关键词)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提示】比如,按照审计准则第1151号(教材14.1)与治理层沟通、第1152号(教材14.1)与治理层沟通、第1504号(教材19.4)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
经典题解【例·2012·多选题】关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B.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提供合理保证C.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值得关注的缺陷提供合理保证D.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解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选项A);(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选项D)。
【答案】AD【考点二】认定(重点)【提示】初学审计学员,请特别关注认定的知识点的“穿透力”1.在选择题、综合题中考查。
2.涉及很多章节,比如:(1)教材P19: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2)教材P20:图1-1(3)教材P31: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4)教材P130:风险评估程序(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5)教材P162:表7-5(6)教材P170: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7)教材P198:销售与收款循环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等)(8)教材P207倒数第2段:营业收入审计目标(等)(9)教材P451: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10)教材P474:表20-2等(11)教材P478:参考格式20-2等(12)教材P488:图20-1等(一)认定的含义(记忆)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即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审计六个认定和对应的内容
审计六个认定和对应的内容
审计中的六个认定包括:存在或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以及权利和义务。
以下是每个认定及其对应的内容的简要描述:
1. 存在或发生:这项认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中的项目是否真实存在或已经发生。
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有一个项目列示了3000万元的存货,那么这个认定就是要确认这3000万元的存货确实存在,并且没有被虚增或高估。
2. 完整性:这项认定要求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项目都是完整的,没有遗漏。
也就是说,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都已经记录下来了。
3. 准确性:这项认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
例如,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列示为3000万元,那么这个认定就是要确认这3000万元的销售交易确实发生了,并且金额是正确的,没有被虚增或低估。
4. 截止:这项认定关注的是交易和事项是否记录在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也就是说,交易和事项应该在其实际发生的会计期间内被记录,而不是提前或推迟。
5. 分类:这项认定要求财务报表中的交易和事项被正确地分类和列报。
例如,一项销售交易应该被分类为主营业务收入,而不是其他收入或资产。
6. 权利和义务:这项认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中的项目是否代表了企业的实际权利和义务。
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应该代表了企业确实拥有的权利,而负债项目则应该代表了企业确实需要履行的义务。
这六个认定是审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帮助审计师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审计时,审计师会针对这些认定进行各种测试和检查,以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审计认定通俗理解
审计认定通俗理解
审计认定是指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财务报表真实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判断,最终给出一个认定结论的过程。
这个认定结论通常是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企业管理层和股东等相关方。
审计认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和股东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审计认定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检验,包括对企业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审计。
审计人员会根据审计标准和程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抽样检查、比对核实、计算分析等操作,以确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审计认定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会根据审计结果,给出一个认定结论。
这个认定结论通常是以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等形式呈现。
无保留意见表示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没有任何重大问题;保留意见表示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影响整体真实性和准确性;否定意见表示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问题,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审计认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和股东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一、认定
(一)认定的含义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则进行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以及相关的披露作出了认定。
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
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意味着作出下列明确的认定:
(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
(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同时,管理层也作出下列隐含的认定:
(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二)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三)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四)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二、具体审计目标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
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
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