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阳货第17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劳。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我尤其同意‚可以兴‛‚可以怨‛的观点。人在生活中可以体验到很多不同的情绪, 但是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出来。学习诗篇是一种很好的,不 伤大雅的抒发感情的方式。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shao)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 墙面而立也与!」

佛(bi)肸(xi)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
不入也。』佛(bi)肸(xi)以中牟(mu)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lin):不曰白乎,涅(nie)而不缁(zi)。吾岂匏(pao)瓜也哉?焉能系而
不食?」
• 佛肸召见孔子,孔子想要去。子路说:‚以前我听老师您说过:‘亲自参与做坏事的 人,君子事不和他交往的。’佛肸现在中牟叛乱,您却要去,这是为什么呢?‛孔子 说:‚是的,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固吗?怎么磨砺都不会损坏,不是说洁白 吗?怎么污染都不会变黑。我是个苦葫芦吗?怎么能够挂在那里不给人吃呢?‛
‚明明乐于从政,却一次又一次错过机会,这可以叫做智慧吗?‛孔子回答:‚不可
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说:‚那好吧,我这 就去做官。‛

阳货和孔子的这段对话,让我意识到了以前未曾意识到的一点:孔子强调仁、智来治 理国家,这是一种入世的观点,但他在行动上,却是出世的。这是一种矛盾。我是这
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形成的。并不是这个人刚出生就这样。孔子的这段 话显示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 •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说:‚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者,地位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Fra Baidu bibliotek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首先,并不是有智慧的人就是上等人,愚昧的人就是下等人。我
认为智慧搞的不应该做为划分人们等级的唯一标准,起码善恶也应该作为标准。第二,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i)孔子豚(tun)。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 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qi)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 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想要拜访孔子,但是孔子不见他,阳货只好送给孔子一只猪。孔子知道阳货的意 图,但又要去拜谢,便打听阳货不在家的时间,趁着他不在家时去拜访。谁知道,路 上就遇到了阳货。阳货说:‚来,我和你说说话。‛阳货道:‚你身怀宝贵的才能, 却眼睁睁看着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不可以。‛阳货又说:
样理解的,孔子本身认为有才能的人都应该用自己的仁和智来治理国家,但当孔子本
人从政的时候,却会碰钉子,因此便产生了这样的矛盾。
•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刚出生的时候,其实性情是相近的,但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 形成不一样的习惯,会相差很远。‛

孔子主张性善论,如果有人的性情是恶毒的,那也是因为这个人在后天长大的过

子游到武城做官,孔子带着弟子们去参观的时候,听见了乐器和人们的歌声。孔子笑 着说:‚在这个偏僻的城市办文艺的活动,是小题大做。‛子游回答说:‚我以前听 您说:‘君子学会道理之后要爱他的人民;百姓学会道理之后才会便于君子任用。‛ 孔子便说:‚弟子们,子游说的很有道理。我刚说的话只不过是个玩笑而已。‛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 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说:‚能够在天下行使五种美德,就是仁了。‛子 张又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敏达、恩惠。恭敬就不会侮 慢,宽厚就能得民心,诚信就会得到任用,敏达就会立功,施恩惠就能够使唤别人。‛

孔子对伯鱼说:‚你读过《周南》《召南》吗?一个人如果没读过《周南》和《召 南》,就像是面对着墙站着,无法前进一样。‛

《周南》和《召南》是诗经《风》里面的两篇。记述民间基层人民的生活以及思想状
况。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状况,那么这个人是一无所 知的,并且他也是学习不到爱劳动、爱家人等美好的品德的。这个段落体现出了孔子 认为为官者是很有必要了解他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以及他们的需要的,我认为这跟 现代人们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相似的道理。
理的人,说话会很刻薄,有时候甚至连自己说话刻薄都意识不到。性格刚强的人,如
果不学习刚强的道理,那么他不但不能成为真正刚强的人,反而会变成一个狂妄,不 知好歹的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的 能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了说,可以侍奉父母,远了说,可以为君主
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者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在经历不同的事之后,可能会 成为性格好或者坏的人,或者是没有学识的人,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执意认 为智者和愚者的地位永远不会改变,就会透出一点歧视的意味。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
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 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因为费邑叛乱而召见孔子,孔子想要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地 方去也就算了,为什么非要去公山弗扰哪里呢?‛孔子说:‚公山弗扰召见 我难道是白白召见的吗?如果我被任用了,我便要用我的治理国家的理念来 建立一个东周。‛

如果一个人想要从政,应当抓住机会,找到可以让自己发挥才能的地方,不
但可以完成自己从政的梦想,也同时可以用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国家。机会是 不等人的,人们应该要珍惜展示才华的机会。

孔子对仲由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仲由说:‚没听说 过。‛‚坐下吧,我来告诉你。好仁义却不好学习,就会产生愚蠢的弊病;好知识却 不好学习,就会产生放纵的弊病;好直率却不好学习,就会产生刻薄的弊病;好勇敢 却不好学习,就会产生破坏的弊病;好刚强却不好学习,就会产生狂妄的弊病。‛

我非常同意孔子的这种观点。其中几点我在生活中遇见的人事有很深刻的体验。对知 识热衷,却不好学,会产生愚蠢的弊病。我不太确定这其中的机制是什么,但对知识 有渴望却又不爱学习的人,性情的确会比较放纵。性格直率,但又不爱学习这方面道

有仁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就算和没有仁德的人打交道,也不会与他同流合污。人确 实不应该和坏的人打交道,但如果一个人有才能,可以对坏人进行指正,那么这个人 还是应该去发挥他本有的作用的。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 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 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在这一段,孔子从待人接物的角度来解释仁的意思。在和人相处时,要懂得恭敬、宽 厚、诚信、敏达和恩惠。我是这样理解‚敏达‛和‚恩惠‛的。敏达就是要敏感,善 于留意各方面的细节,也许这些细节可以决定成败;恩惠就是做人不吝啬,不要怕吃 亏,在自己能够享受好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和别人一起分享,这样既不做作,又可以 和对方建立更深一层的关系。
谢谢 再见

我很同意君子学到则爱人的观点。为官者有才能和知识,知道什么是好的,就应该带 给他的人民,让他的人民也领会这些好的东西。如果上层和下层的人们文化爱好相似, 也有同等权利去欣赏这些好文化,那么人们会更加愿意服从领导,国家也更加团结和 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yue),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 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