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2ppt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2ppt课件
答案
2.[高考源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作 者说“无人会,登临意”,请结合背景及全词分析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 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对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缺少知音的感慨、对乐于归隐的不屑、对牟取私利的羞耻、对时光流逝的 可惜、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解疑合探
课后·评价作业
解析
解析 原句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关联词语“不但”语序不当,应 该放在“我们”之后,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据此排除 A、D 两项; 第二处是整个句意是递进关系,但画线句子是“递退”关系,应该先“艺术 本身的魅力”,然后是“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据此排除 B 项。另外 D 项还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后半句相应部分应改为“艺术本身的魅力”。
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
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
。学诗功夫在诗外,
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Fra bibliotek魅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B.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C.浅尝辄止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D.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解析
课堂·解疑合探
1.[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的 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词人眺望远山,其形状高而尖 的像玉簪,大而矮的像螺髻。这些自然山水虽然多姿多彩,但是在词人的眼 中,它们只能引发人的忧愁和怨恨。这时,夕阳西沉,阵阵的雁啼,更增添 了江南游子的愁怨。可见词中上阕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2解析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2解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作者在赏心亭
水随天去秋无际。 看到什么触动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自己心弦的东
玉簪螺髻。
西?请把词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描写作者所见
江南游子。
的触发他的思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绪的景、物的 无人会,登临意。 文字找出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江景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背诵: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 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江景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山景

落日、断鸿、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人的动作
找出富有表现 力的动词,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情感
苦闷 急切悲愤
不同点: ①苏轼: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抒情直抒胸臆) ②辛弃疾: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读来心情更沉重。
(抒情多与典故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辛弃疾词,完成题。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 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抒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讲解与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讲解与例题

6 辛弃疾词两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生于乱世,他是胸怀抗金复国大志的铁血男儿,没能在疆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却在词的世界里留下了不朽的身影,他的词以其澎湃的爱国激情和豪迈奔放的气概独立高标。

被后人誉为“词坛飞将军”,与苏轼并称“苏辛”。

学习这两首辛词,一要了解辛词豪放的风格,二要体会词中蕴涵的爱国激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于北宋败亡后的13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

他的祖父虽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

受其祖父影响,辛弃疾21岁时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

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南归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

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

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不论出仕或赋闲,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

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赍志而殁。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虽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其中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和不平。

当他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

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

此时词人已66岁高龄。

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

但很快他便发觉了宰相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资料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B。

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C。

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D。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答案 D解析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

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答案 C解析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或者“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答案 B解析B项使用比喻.A项用“烽火”代指“战争"。

C项用“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

D项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4。

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只填序号。

辛弃疾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

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________________。

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①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②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③便再不染政④亦政亦文⑤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答案⑤③②④①5。

请在横线处补写出合适的语句。

要求:与画波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穿越时空的欣喜。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新4教学案: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新4教学案: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

曾多次上书,陈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但都不久落职。

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的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

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著有《稼轩长短句》.[知背景]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本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被采纳。

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信任,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

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样的心境下,辛弃疾登临建康赏心亭,见景生情,以古喻今,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词作,抒发郁积在心头的悲愤之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件事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事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1.创作背景《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66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退居江西时又被朝廷召入京师。

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

韩伉胄想立一场伐金大功来笼络时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势。

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任镇江知府的。

这首词便是他在镇江任上所作的。

辛弃疾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

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

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2.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

(1)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尚能饭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体会与今义的不同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2.(1)名词作动词看,望(2)名词作动词吃饭(3)名词作状语向北3.英雄业绩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上阕写作者登北固亭,极目远眺,触景生情,但见山河长存,世事沧桑,缅怀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

这种情感的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结合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因为现实中没有这样建功立业、抗金杀敌的明主,这里怀古就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苟且偷安;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北伐抗金统一祖国大业的向往.2.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2018春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教学课件: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共59张

2018春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教学课件: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共59张
当权者应采纳正确的北伐战略。 显示了作者对光复大业的深谋远 虑。既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热切 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抒发 了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 不用人才的愤懑。
鉴史述怀。刻意用刘氏父子功业相反的故 事,以事说理,切中要害。词人展开的是一 幅令人沮丧的历史图景:宋文帝刘义隆是刘 裕之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轻信 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 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都城震 恐。词人回溯历史,意在告诫权要。
②张翰因见齐王将败而弃官归乡,但我却并不 因为南宋王朝面临危机而隐退,因为我有着精忠 报国的雄心壮志。
这两种理解都体现了作者是反其意而用之。
2、求田问舍:
陈登因许汜没有大志,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 床,叫许汜睡下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 备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你 却只管买房置地。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楼 上,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
次年韩侂胄伐金败绩,果为辛 弃疾不幸而言中。
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
首词的下阕中,作者借助三个典故
来抒情。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 话描述这三个典故,并思考这三个 典故的运用方式是什么样的,作者 的目的是什么。

三个典故: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 ——莼鲈之思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田问舍
——求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下阕怀古抒情。词人用历史故事, 表达自己理想的困顿和情感的悲愤。晋 张翰官于洛阳而生莼鲈之思,他曾两难 于官、隐之间。三国许汜不问天下大事, 只想买田置产,词人很是不屑。而晋桓 温北伐,说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他曾感慨时光如电,大业未成。词人思 及古人油然而生进退皆不如意 的悲感。他既不愿弃官归田,又不肯买田置产, 便决定为实现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始终。词 末的一滴英雄泪,涂抹了报国无路、壮志难酬 却义无反顾的激昂慷慨的悲壮色彩。

辛弃疾词两首 (2)ppt课件

辛弃疾词两首 (2)ppt课件

1.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
(7)树犹如此:语__出_《_世__说_新_语__》_。_晋__朝_的_桓__温_北__伐_,_途_______________
_中_见_到__自_己_早__年_栽_种__的_柳_树__已_粗_过__十_围__,_便_叹__息_说_:__“_木__________________
_犹_如__此_,_人__何_以_堪__!_”_此__处_借_以__抒_发_自__己_不_能__为_抗_击__敌_人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
第 6 课 辛弃疾词两首 ——英雄热血丹心
【学习重点】
本 1.记:积累字词名句,背诵这两首词。

栏 目
2.读:反复吟诵理解词的内容,品味重点语句,领悟词的内涵;


了解词的用典;感受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理解词人所抒发
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
3.练:学习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4.写:学习辛弃疾的爱国精神,以“爱国”为中心,写一个作文
(4)可堪:_哪_堪__,_怎_堪__。_堪_,__能_。_________
本 课
(5)舞榭歌台:演__出_歌_舞__的_楼_台__。_榭_,__建_在_高__台_上_的__房_子_。______________

目 开
_代_指__当_年__的_繁_华__盛_况_。_________

(6)寻常巷陌:_普_通__街_巷_。________
_收_复__失_地_而__效_力_,__徒_然_虚__度_时_光__的_感_慨__。_____________
(8)红巾翠袖:_代_指__女_子_。_____;_. ___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添加文档副标题
辛弃疾词两首
汇报人:
目 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加 目录标题
辛弃疾的 简介
词两首的 创作背景
词两首的 内容解析
词两首的 艺术特色
词两首的 影响与评 价
第一章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的生平
出生时间:1140年
出生地:山东济南
主要成就:南宋著名词人,被誉为“词 中之龙”
他的词风豪放, 意境深远,对后 世的词风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辛弃疾的词中充 满了爱国情怀, 对后世的爱国主 义精神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辛弃疾的词中充 满了对现实的批 判和对理想的追 求,对后世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后人的评价
辛弃疾的词被誉为“词中之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辛弃疾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婉约细腻 辛弃疾的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辛弃疾的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词中之圣”
辛弃疾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被誉为“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创作风格
婉约派:以婉约、细腻、抒 情为主要特点
豪放派:以豪放、激昂、奔 放为主要特点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 反映人民疾苦
浪漫主义:想象丰富,情感 真挚,富有浪漫色彩
第三章
词两首的创作背 景
《 青 玉 案 ·元 夕 》 的 创 作 背 景
词意解析: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和对抗金事业的渴望,同时也表达 了对陈同甫的敬佩和期望。
艺术特色: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深沉。
历史影响: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壮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跟踪检测六 辛弃疾词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跟踪检测六 辛弃疾词

课时跟踪检测(六) 辛弃疾词两首(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稼轩.(xu ān) 揾.泪(w èn) 舞榭.(xi è) 迄.今(q ì) B .岑.寂(c én) 菜羹.(g ēng) 巷陌.(m ò) 屹.然(y ì) C .螺髻.(j ì) 鲈.鱼(l ú) 金戈.(g ē) 敛.财(li ǎn) D .堪脍.(ku ài) 汜.河(s ì) 嘉.许(ji ā) 粗犷.(ku àng) 解析:选D D 项,“犷”应读gu ǎng 。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 种宝刀 C.⎩⎪⎨⎪⎧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解析:选A 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3.对这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B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C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辛弃疾词两首》ppt解析

《辛弃疾词两首》ppt解析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 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 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 败北狼狈逃窜。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 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 历如在眼前。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 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 鼓喧闹!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 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 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 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 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 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 不召。”
❖ 上片:写景抒情,通过 写清秋、远山、孤雁、 夕阳等表达自己飘零江 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 之情。
❖ 下片:直接言志,表达 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 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 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
奈与遗憾。体现了稼轩 词擅长用典、“以文 为词”的特色。
思考:分析词的上片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 借古讽今。
莫美 随芹 鸿悲 雁黍 南冀 飞南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1.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曾有过亲入敌营侦察敌情、只身追杀叛徒、带五十人马闯袭驻有五万人的金军大营生擒叛贼等英雄壮举,名震一方。

23岁南渡归宋,先后任建康府通判及湖北、湖南安抚使等职。

后受南宋投降派排斥打击,被免职退居上饶、铅山达20年之久。

64岁时,朝廷准备北伐,任用他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

但不久又遭排斥,回铅山家中。

忧愤而死。

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与苏轼并称____________。

词风以____________为主,兼有明快、婉约、清新等特点。

有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

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

2.文体知识水龙吟:出自李白诗句“笛奏龙吟水”。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永遇乐:词牌名,始创于柳永,分上下两阕,共一百零四字。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刘辰翁等均用此词牌创作过,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

3.人生经历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扑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

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1.创作背景《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66岁。

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

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退居江西时又被朝廷召入京师。

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

韩伉胄想立一场伐金大功来笼络时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势。

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任镇江知府的。

这首词便是他在镇江任上所作的。

辛弃疾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

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

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

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2.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

(1)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尚能饭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体会与今义的不同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2.(1)名词作动词看,望(2)名词作动词吃饭(3)名词作状语向北3.英雄业绩举例分析。

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

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6.有人评价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用典显得晦涩难懂,有"掉书袋"的嫌疑;也有人评价这首词用典贴切、精当。

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谈谈你的观点。

示例一:词中除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不同;况且他用的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

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示例二:清人刘熙载《艺概》说:“任古书中俚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示例三:辛弃疾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

这样,词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这首词用典虽多,但比直接叙述和描写内涵更为丰富,词人将典故中的环境与现实中的意境交织一处,情感更为厚重。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水龙吟(yín)永遇乐(lè)揾英雄泪(ǎo)B.孙仲谋(móu)求田问舍(shě)可堪回首(kān)C.供恨(gong 佛狸祠(Cí)居胥(xū)D.倩何人(qiàn)舞榭歌台(xiè)英雄无觅(m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栏杆拍遍神雅社鼓远目嬴得B.犹愁风雨金戈铁马天际可堪C.红巾翠袖邪阳草树吴钩仓皇D.千里清秋气吞万里登临烽火3.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②多情自古伤离别C.①赢得仓皇北顾②赢得青楼薄幸名D.①楚天千里清秋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从本质上说,辛弃疾又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文人,他和投奔到金国的党怀英同时师事毫社的刘岩老,二人都在文学史上留有大名。

②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

③和所有时代的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

④从二十三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

⑤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对他也是极为赞赏的,“懦夫为之奋起,圣天子一日三叹息。

”⑥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的戎马一生的将军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A.①③④⑥⑤②B.③④⑤⑥①②C.④⑥③⑤②①D.③④⑥⑤②①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8.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9.对词的下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

B.“四十三年”三句写诗人痛彻的回忆,自宋文帝战败,诗人从北方抗金南归,已历四十三年,仍牢记扬州连天的战火。

C.“可堪”三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立的行宫?D.“凭谁问”三句写春秋时期廉颇的故事。

廉颇最终虽因年老没被赵王起用,但终究还是有人探问,而自己谁来过问?10.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词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复国,却又壮志难酬。

请你为辛弃疾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20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词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和哪首唐诗的意境极相似?2.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

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呢?(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山头来去云”意为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与“山前灯火欲黄昏”构成了一种昏暗浮动的景象。

B.“鹧鸪声里数家村”一句由“鹧鸪声”“村”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一句的喜逢故人作铺垫。

C.“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

是儒将的标志。

这里借以表达自己也要做一名儒将的愿望。

D.《招魂》是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主要内容为呼唤楚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作者借此为徽钦二宗招魂。

E.本词将写景与心理刻画紧密结合起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又多处用典,自然巧妙,全无凝涩之感。

2.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叶丞相,即叶衡,主战派之一,词中的“高人”就是指叶丞相。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词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

你怎样认为的?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C2.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

A项,神雅社鼓—神鸦社鼓、嬴得—赢得;B项,犹愁风雨—忧愁风雨;C项,邪阳草树—斜阳草树。

3.B【解析】A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

C 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

D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

4.C【解析】ABD中的“樯橹”“金戈铁马”“红巾翠袖”均为借代,而C项中的“雪”是借喻,比喻浪花。

5.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本题为客观题,可先观察答案选项,比较①③④哪个应该放在首句,③中说辛弃疾“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有开启话题的作用,可排除A、C。

再看BD,区别在⑤⑥两句的顺序,⑤中有“也是”一词,应放在第⑥句后,因此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