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教学案解读

合集下载

《组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组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02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促进 学生分成小组,就课文的主题、意义等进行讨论,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作业布置
01
总结词:巩固练习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
03
总结词:阅读推荐
对下节课的展望与规划
展望
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团队精神。
增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组歌作品,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对下节课的展望与规划
•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不同学生的需 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下节课的展望与规划
01 02 03 04
规划
设计更加系统的组歌作品分析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 景、文化内涵和音乐特点。
通过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对诗 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布置 相关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方法2
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诗歌 语言和艺术特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 阅读诗歌,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 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主动表达
学习《组歌》中的修 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组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组歌》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写作练习,模仿《组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组歌》教学设计新 人教版
汇报人:
2024-01-03

《组歌》教学教案设计

《组歌》教学教案设计

《组歌》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组歌,以及组歌的特点。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组歌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创作组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组歌的定义与特点2. 经典组歌作品欣赏3. 创作实践:尝试创作组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组歌的特点,欣赏经典组歌作品。

2. 难点:分析组歌作品的结构,创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的组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歌的定义与特点。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经典组歌作品。

3. 实践法:创作实践,尝试创作组歌。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组歌的定义与特点。

2. 欣赏经典组歌作品:让学生聆听并分析作品,探讨作品的艺术特点。

3. 创作实践:分组进行组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讨论:各组展示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相互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创作水平。

六、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一组经典组歌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2.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组歌作品。

3. 收集有关组歌的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组歌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欣赏和分析组歌作品的能力。

3. 学生创作组歌的水平和创新精神。

4.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资源:1. 经典组歌作品音频、视频资料。

2. 组歌相关书籍和文章。

3. 创作工具(如乐器、录音设备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了解组歌的定义与特点。

2. 第二课时:欣赏经典组歌作品。

3. 第三课时:创作实践,尝试创作组歌。

4. 第四课时:作品展示与讨论。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布置课后作业。

十、教学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适当增加难度和拓展内容。

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

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

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组歌》既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歌教学,除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还能够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本文结合教育现状和实际情况,对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进行了探讨。

【正文】一、何为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是一种集体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分工合作,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并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共同完成一首歌曲,达到锻炼和提升孩子们表演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的目的。

二、如何制定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1.确定选题根据课程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确定选题,如:节日歌曲、校园流行歌曲、民歌、儿歌、童谣等。

2.确定歌曲选定题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歌曲的选择。

推荐歌曲时,要根据歌曲难易程度、曲调和旋律、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歌曲适合班级整体水平和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3.确定表演形式根据歌曲选题和班级实际情况,确定表演形式和舞台布景。

如:通过独唱、合唱、舞蹈、器乐、朗诵等多种表现形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不同形式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特长。

4.制定排练计划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排练计划。

应根据每个孩子的表现情况,确定他们在歌曲中的角色分配。

多次排练,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保障整体表现效果。

5.展示演出演出前,教师要指导孩子们进行必要的化妆、服装、道具布置等工作,确保演出效果。

三、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能带给孩子们什么?1.提高音乐素养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通过唱歌、演奏等方式,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强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培养课堂合作能力《组歌》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是孩子们合作、协作、友爱、互助的机会,能够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提高自信心和表现能力在《组歌》的教学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表演、演唱与舞蹈等方式,实现自己的成就感,提高自信心,锻炼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组歌》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歌曲,适合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美的感受,在诗歌的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以下是一份《组歌》语文教案的参考: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组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音感和音准。

2. 增加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和音乐资源。

2. 《组歌》歌曲的歌词和音乐文件。

3. 打印学生歌词,分发给学生。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组歌》的封面和歌手信息,简要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词作曲的人物。

引起学生对该歌曲的兴趣。

2. 学唱(1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和逐句教唱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学唱《组歌》。

首先播放整首歌曲,让学生用听觉感受整个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以句子为单位,逐句教唱,学生跟读后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整首歌曲。

3. 理解(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组歌》的歌词,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歌曲的主题是什么?这首歌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4. 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部分来演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部分进行表演。

每个小组可以自行设计动作、舞台布置等,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在表演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排练和指导,确保每个小组的表演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5. 总结(5分钟):邀请学生评论各个小组表演的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合唱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义。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本次合唱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歌曲歌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唱歌曲,进行分组练习和表演,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组歌》中各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2)能够分析《组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3)能够欣赏并演唱《组歌》中的歌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组歌》的意义;(2)通过音乐欣赏、演唱等方式,感受《组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组歌》的背景介绍;2. 《组歌》中的各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3. 《组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4. 《组歌》中的歌曲欣赏和演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组歌》中各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的理解;2. 教学难点:《组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组歌》的背景、各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2. 讨论法:分析《组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3. 欣赏法:欣赏和演唱《组歌》中的歌曲;4.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演唱《组歌》。

五、教学课时1. 课时安排:共2课时;2. 每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组歌》的背景和各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第二课时分析《组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进行歌曲欣赏和演唱。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组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对《组歌》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组歌》的背景和各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组歌》的背景,学生阅读各个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各个篇章主题和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组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2. 教学内容:分析《组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进行歌曲欣赏和演唱。

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学生进行歌曲欣赏和演唱,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学生对《组歌》的理解程度、分析能力和演唱能力;3. 评价标准:能够理解《组歌》的主题和内容,能够分析《组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能够欣赏并演唱《组歌》中的歌曲。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⒈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内容:⒈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

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

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

)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

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组歌》的教案设计

《组歌》的教案设计

《组歌》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歌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歌的主题和内涵。

2. 通过学习《组歌》,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歌的概念和特点2. 《组歌》的背景和创作过程3. 《组歌》的曲式结构和音乐风格4. 《组歌》中的经典曲目和代表作品5. 组歌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组歌的概念、特点和演唱技巧,了解《组歌》的背景、创作过程和经典曲目。

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组歌》的音乐风格和曲式结构,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歌的概念、特点、背景和创作过程。

2. 示范法:播放经典组歌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分组练习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组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组歌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组歌》的背景和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地位。

3. 作品分析:播放经典组歌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曲式结构。

4. 实践环节:分组练习演唱,让学生亲身体验组歌的演唱技巧。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探讨组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组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演唱练习:评估学生在分组演唱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和谐度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见解分享,了解学生对组歌艺术价值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组歌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料。

2. 音响设备:确保播放组歌作品的音响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背景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分配: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分配每节课的课时,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设计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设计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组歌(节选)》,使学生了解组歌的概念,掌握组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组歌(节选)》,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解析《组歌(节选)》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郭沫若创作的,包含了多个乐章,以描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为主题。

本节课将选取其中的几个乐章进行教学。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组歌的概念,了解《组歌(节选)》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难点: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组歌(节选)》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组歌的概念,讲解《组歌(节选)》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3.3 教学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分析《组歌(节选)》中的各个乐章,指导学生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组歌(节选)》中的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3.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4.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组歌(节选)》乐谱。

5.2 音响设备教学音响、耳机、麦克风等。

5.3 网络资源相关音乐网站、在线音乐教学资源等。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组歌(节选)》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6.2 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掌握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6.3 互动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心得,增强课堂互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组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组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组歌》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组歌》中的浪之歌和雨之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包括对自然景物和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能够掌握本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语法和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朗读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组歌》中浪之歌和雨之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包括对自然景物和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包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1.引言:教师通过播放海浪和雨声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语法和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重点、难点解析:教师针对浪之歌和雨之歌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浪会唱起歌来?”、“雨的舞步有什么特点?”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课堂互动环节:分组进行朗诵、讨论和分享感受等活动,加强学生参与度。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如“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结语:教师对文章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关练习。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你如何理解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教师讲述文章中的情节和知识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分享自己的理解。

3.练习法:通过习题等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

4.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组歌》教案教学设计

《组歌》教案教学设计

《组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不同的组歌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分析组歌的结构、风格及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组歌的定义及特点2. 著名组歌作品欣赏3. 组歌的结构分析4. 组歌的风格及表现手法5. 音乐实践:分组演唱组歌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组歌的定义、特点、结构、风格及表现手法。

2. 难点:对组歌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音乐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歌的定义、特点、结构、风格及表现手法。

2. 欣赏法:播放著名组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分组演唱组歌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组歌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组歌的定义及特点,引发学生对组歌的兴趣。

2. 欣赏著名组歌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结构、风格及表现手法。

3. 分析组歌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组歌形式,如合唱、独唱、对唱等。

4. 探讨组歌的风格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5. 分组演唱组歌作品,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表现力。

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组歌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组歌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 音乐实践:评估学生在分组演唱组歌作品时的表现,包括准确性、节奏感、音准和团队协作。

3.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组歌作品的欣赏分析和心得体会。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准备相关的组歌作品音频,确保音质和播放效果。

2. 视频资料:如有必要,准备相关的组歌作品视频资料,以便更直观地展示作品表演。

3. 乐谱:为学生提供分组演唱时所需的乐谱或歌词。

《组歌》教案教学设计

《组歌》教案教学设计

《组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组歌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歌在音乐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2. 通过学习组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分析、欣赏组歌中的音乐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热情,培养音乐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组歌的概念与特点2. 组歌的构成与创作方法3. 组歌的历史与发展4. 著名组歌作品分析与欣赏5. 组歌的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歌的概念、特点、构成、创作方法和历史发展。

2. 分析法:分析著名组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元素。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组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年龄段的组歌教材或自编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播放器等。

3. 乐器:钢琴、吉他等。

4. 投影仪:用于展示组歌作品和相关信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回答组歌的概念、特点、构成、创作方法和历史发展等问题。

2. 学生能够分析、欣赏组歌中的音乐元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学生在组歌创作实践中,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完成作品。

4. 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进程1. 教学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著名的组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激发学生对组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组歌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组歌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一首著名组歌的作品结构、音乐元素等,让学生欣赏并理解组歌的艺术魅力。

4. 创作实践:分组让学生尝试创作组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5. 作品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借鉴、提高。

七、教学进程1. 深入学习:讲解组歌的构成与创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

2. 历史与发展:介绍组歌的历史发展,帮助学生了解组歌的演变过程。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

《组歌(节选)》精品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组歌(节选)》的概念和特点;2. 能够分析《组歌(节选)》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能够欣赏并评价《组歌(节选)》的艺术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听、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组歌(节选)》的内容;2. 通过讨论、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认识和尊重;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解析《组歌(节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合唱作品,包含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歌曲。

通过学习《组歌(节选)》,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特色,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组歌(节选)》的概念和特点;《组歌(节选)》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组歌(节选)》的艺术价值。

2.2.2 教学难点:对《组歌(节选)》中的深层次情感和主题的理解;对《组歌(节选)》艺术价值的评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组歌(节选)》的部分曲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授课3.2.1 讲解《组歌(节选)》的概念和特点;3.2.2 分析《组歌(节选)》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2.3 欣赏并评价《组歌(节选)》的艺术价值。

3.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组歌(节选)》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对《组歌(节选)》的艺术评价。

3.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组歌(节选)》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组歌(节选)》教材;5.2 音频、视频资料:《组歌(节选)》的演出实况或教学视频;5.3 网络资源:相关音乐网站、论坛和博客等。

《组歌》的优秀教案设计

《组歌》的优秀教案设计

《组歌》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歌》的概念,理解其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组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组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

4. 借助《组歌》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分析、评价等。

二、教学内容1. 《组歌》的概念及特点2. 《组歌》中的代表作品选读3.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介绍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5. 情感共鸣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歌》的概念、特点、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组歌》中的代表作品,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组歌》中的某一作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组歌》的概念及特点。

2. 介绍《组歌》的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3. 选取《组歌》中的代表作品进行讲解,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组歌》中的某一作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组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4. 情感共鸣: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等,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深入体会《组歌》中的作者情感。

六、教学设计1. 课堂活动安排: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组歌》的阅读和讨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理解和欣赏。

2. 作业布置:布置与《组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促使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教学设计
4.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高雅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组歌》这一课程内容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深入理解诗歌意境、把握作者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选择《组歌》中的一篇诗歌进行深入分析,从主题思想、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不少于500字。
2.尝试仿写一篇与《组歌》主题相近的诗歌,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表现手法,体现个人情感,不少于200字。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从诗歌中汲取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组歌》中各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手法,尤其是对诗歌意境的深入领悟。
2.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篇章之间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提升写作技巧。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表述清晰。
2.作业提交时,按照要求分类整理,方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某些篇章产生困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3.学生的创作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组歌》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析《组歌》中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解读《组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组歌》的理解能力。

运用诗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组歌》中的艺术美和人文关怀。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组歌》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年代。

概述《组歌》的诗歌形式和结构特点。

2.2 诗歌分析:分析《组歌》中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解读《组歌》中的意象、象征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组歌》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组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组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组歌》中的诗歌。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情感表达。

3.3 创作与表达: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运用所学的诗歌创作技巧。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组歌》的文本材料。

5.2 参考资料:有关《组歌》的背景资料、诗歌创作技巧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5.3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音频、视频材料,如诗歌朗诵、解读等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组歌》中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组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分析《组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情感。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组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导入,营造愉悦的氛围。

向学生介绍《组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阅读《组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3.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

分析《组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组歌”为主题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辅段1.多媒体教学:播放《组歌》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图片展示:展示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组歌》的理解是否深入?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进行改进?六、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进步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组歌1教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组歌1教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组歌1教案解析。

【正文】一、教学目标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首先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这篇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组歌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2.感受组歌营造的意境和文化氛围。

3.学会组歌的基本韵律和技巧。

4.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语言、节奏、情感表达组歌。

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感与韵感。

二、教学准备当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后,就需要进行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材准备: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踏着你的影子走去》中的《组歌1》,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文本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在课前需要预习课文,了解组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做好听课笔记并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3.教学环境准备:教师要尽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清晰的语音,适宜的音乐,舒适的教室温度等。

三、教学过程了解目标和提前准备后,教师要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导入、讲授和练习。

1.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语文课来说,有效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的导入设计有以下几个环节。

(1)播放相应的音乐。

(2)由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和知识点。

(3)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2.讲授讲授是语文课教学中的核心,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讲授。

针对本节课的讲授,教师需要重点介绍组歌的特点、发展历程、基本韵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韵感。

3.练习练习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和技巧运用自如,加深记忆。

在本节课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分别进行两个环节的训练。

(1)课堂朗诵: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课堂朗诵。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创作歌词,并进行小组表演。

四、教学评价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师本领,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其巩固所学内容,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

(2)理解组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组歌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组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组歌。

(2)理解组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组歌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组歌中的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组歌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组歌》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向学生介绍《组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组歌》。

(2)分小组进行背诵练习。

3. 词语解释:(1)解释组歌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2)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理解词语的含义。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将《组歌》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名确认。

六、教学内容1.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组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悟。

2. 写作练习:(1)请学生以组歌中的某一主题为素材,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彼此的作品。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歌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组歌中的某一问题或主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讨论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回家后背诵组歌的情况。

(2)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水平。

八年级语文《组歌》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组歌》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组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词曲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和欣赏《组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赏析,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受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组歌》。

2.分析《组歌》的歌词和曲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分析《组歌》歌词的内涵和情感。

2.分析《组歌》曲调如何表达歌词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介绍和欣赏一首优秀的合唱曲,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组歌》的探索欲望。

2.学习背景知识(10分钟)3.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分组阅读《组歌》的歌词,每个小组分析一首歌曲的内容、意境和情感,并回答相关问题。

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朗读,班级共同欣赏和分析。

4.听力训练与欣赏(20分钟)播放《组歌》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跟读,并注意歌曲的曲调和演唱方式对词意的表达。

然后,引导学生对曲调和演唱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歌曲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出词意所要传达的情感。

5.小结与归纳(15分钟)总结和归纳学生对《组歌》的理解和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组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它的歌词和曲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哪些方式表达出歌词所要传达的情感?”6.拓展阅读(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对比分析歌词和诗歌的异同之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组歌》的理解和欣赏。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五、教学资源1.《组歌》的歌词和曲调录音。

2.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阅读材料。

六、教学评估1.学生分组阅读和分析的成果。

2.学生对《组歌》的欣赏与文学感悟的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组歌》是一首有关现实生活和情感的歌曲,能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词中所要传达的情感。

通过分析歌词和曲调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组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组歌》教学方案设计

《组歌》教学方案设计

《组歌》教学方案设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教案纸上,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今天,我们要设计一份关于《组歌》的教学方案,让这首歌的魅力在课堂上绽放。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组歌》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歌曲,感悟生活的美好,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组歌》简介2.《组歌》的创作背景3.《组歌》的音乐特点4.《组歌》的歌词解析5.《组歌》的教学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作为导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教师简要介绍《组歌》的创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歌曲欣赏播放《组歌》的音频,让学生静心聆听。

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感受歌曲的美感。

3.歌词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

通过分析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爱国情怀。

4.音乐特点分析教师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组歌》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通过对比其他歌曲,让学生了解《组歌》的独特魅力。

5.教学活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组歌》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2)歌曲创编:鼓励学生根据《组歌》的旋律,创作自己的歌词,展示自己的才华。

(3)歌曲演唱: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感受歌曲的魅力。

(4)心得分享:让学生分享学习《组歌》的感受,交流心得。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成果评价:评估学生在歌曲创编、演唱等方面的表现,检验教学效果。

五、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似的组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2.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展览、听音乐会等,拓宽音乐视野。

3.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教学反思《组歌》教学方案至此结束,希望这份方案能让《组歌》的魅力在课堂上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的花朵浇水施肥,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组歌》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3、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4、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学习任务一、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 ) 祷词( ) 执拗( ) 俊俏( )衷情( ) 馈赠( ) 憔悴( ) 真谛( )夫穹( ) 璀璨( ) 镶嵌( )翱翔( ) 丧吁短叹( ) 千山万壑(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馈赠:真谛:璀璨:镶嵌:酷肖: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纹丝不动:3.你了解纪伯伦吗?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1、听读录音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2、同学示范朗读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地听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诗中美好的情韵。

(2)朗读,整体感知诗人情感。

散文诗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拓展延伸1.说一句或多句评析课文美点的话,用句式“美在——————”第二课时一.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3、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4、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5、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6、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层训练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执拗(yòu)酷肖(xiào)长吁短叹(xū)B.璀璨(cuǐ càn)馈赠(kuì)千山万壑(hè)C.真谛(dì)镶嵌(xiāng qiàn)盛气凌人(lín)D.憔悴(jiāo cuì)天穹(qióng)海誓山盟(méng)2.选出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B.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C.我哭,山河却在欢乐。

()D.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3.在你认为理解正确的句子后面打上“√”。

(1)“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如海浪一样。

()(2)“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的拟人手法运用于无形的抽象事物之中,点明人的最终归宿。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前个分句是写下雨时的情形,后一分句是写雨过天晴,句中可能启示我们:不经风雨,无以见彩虹。

()(4)“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有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距离(空气)使“我”不能亲身在国土上为祖国效力。

()4.读课文,按内容填空。

诗中的海浪形象非常感人,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

黎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晚她_____________,潮涨时她_____________________,潮退时她_____________,他们的爱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加粗的“它”指_____________,这一节主要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海浪()。

A.对广阔的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

B.移情别恋。

C.对爱情真谛的理解。

D.对生命意义的集中诠释。

6.如何理解“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反思一、收获:二、困惑:1、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2、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3、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4、雨水滋润了大地。

5、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6、(开放题,自由理解)7、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教师小结《浪之歌》和《雨之歌》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课后作业1、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2、以" 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1.B 2.D 3.(1)√(2)√(3)√(4)√(5)×二、(一)1.炽热:热烈旺盛。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意见。

馈赠:赠送(礼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真谛:真实意义或道理。

2.在情人耳边发出海誓山盟把爱恋的祷词歌吟拥抱着他扑倒在他的脚下执著坚定,难舍难分 3.礁石拟人排比 D 4.夜阑人静,万物沉睡,惟有海浪守护万物彻夜不寐。

她是世间美好价值的守护者,她的歌唱也是她的叹息。

她的情感是丰富的,也是复杂10、组歌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大海》。

二、导入新课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如(俄)屠格涅夫、(法)波德莱尔、(印度)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

以前学过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学习曾和泰戈尔齐名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1.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2.思考:这首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3.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划分结构)4.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后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5.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6.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1.第一节:人、近(邻韵)、分;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第三节:拗、躁,心;第四节:他、下。

2.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3.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5—7节:人世间的守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4.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后三段: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5.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岸的爱情我终身的工作是对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6.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1.课堂小结:这是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善感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去感悟人生的无数哲理吧2.推荐作业:模仿创作一粒沙、一棵树、一株草、一片云……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丝,引发我们的想象。

请用第一人称,运用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写一首散文诗,展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200字以上)第二课时《雨之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诗歌主题。

3. 欣赏文章精妙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方法: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大自然的恩赐,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给人们带来缠绵的情思。

春雨多情温柔,夏雨热情奔放,秋雨飘逸清高,雨,感动了一颗又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

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一下关于“雨”的诗句: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还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是怎样写春雨的?我们来回顾一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我们感受了诗人笔下多姿多情的雨,,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著名诗人纪伯伦用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演奏的《雨之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美文我来读)1.听范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文中的经典词语。

2. 老师范读,请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雨的形象。

3.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语言过渡:诗人笔下的雨很美,美在它的形象,美在它的心灵。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雨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三、合作研讨小组讨论,深层理解课文内涵1.文章中作者用了那些事物来描绘雨?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鸟,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雨,在作者的笔下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2.作者通过雨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结合表所处时代分析)3.作者这种胸襟和情怀,对你有什么启迪?总结:是啊,它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透过雨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

四、妙句大家赏语言过渡:美的形象的描绘,也源于诗人优美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