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合集下载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分化阶段
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 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 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 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 紧张性降低。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自动化阶段
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在时空 上都更加集中,动作准确、熟练、 省力、连贯、节奏稳定、可靠性 和适应性强。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负 荷 休 息
练习的效应
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复原阶段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人 体 工 作 能 力 水 平
工作阶段 保持相对稳定阶段 下降阶段

间பைடு நூலகம்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567班第一组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可 分为两种:
1、一般规律
2、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 2、认识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 规律 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特殊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成3个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泛化阶段
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 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 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 动作。

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认识任何事物的过程,首先是从对事物和现象的感性知觉开始的,人靠着感觉器官,建立与世界的联系,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通过抽象的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逐渐透过事物的外表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最后形成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再通过实践去验证这些概念和规律的真实性。

从“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知”,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这就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他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等几个阶段。

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对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运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阶段来实现。

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概念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巩固和运用等几个相互紧密联系的阶段。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领会与掌握体育知识是以运动表象和运动概念体现的,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紧密结合,又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而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都是从直接观察动作的具体形象开始的,并通过观察和实际练习,使具体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建立动作表象。

因此,所感觉的具体形象越丰富,就会更快的建立起动作的清晰概念,以至更迅速的掌握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大致分为粗略地掌握动作;改进与提高动作;巩固与运用自如三个阶段。

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教法要求。

1.粗略的掌握动作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都呈扩散状态,出现泛化现象,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

由于广泛扩散的原因,往往会引起不参与活动的肌肉也参与了活动,从而产生了多余的动作,显得很吃力,神经肌肉过分紧张,动作僵硬不协调,学生觉察不到自己的动作的全部情况,不易发现动作的错误和缺点。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要遵循人体活动和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特殊规律。

首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有一个粗略掌握动作,改进提高动作,巩固动作、运用自如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明显的界限。

它既反映了学生认识事物,掌握动作技能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也反映了学生身体机能和体质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性变化,去确定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有阶段性特征,作为身体素质基础的生理机能阶段性变化,又决定了身体素质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依赖于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

对学生来说,只有在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自觉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锻炼中,才能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形成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同样,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因为身心发展是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条件.任何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都要以相应的体质为条件。

学生身体发展水平越高,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就越快、越好;而体质较差的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就越困难。

体育教学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其生理和心理的自身发育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也要关注其可塑性.教学过程需要依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特征,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另外还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体育教学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是因为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机体机能的活动能力。

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提高,有其适应性变化规律。

在练习开始的时候,机能活动能力缓慢上升,随着活动加强,机能的活动能力逐渐达到最高水平,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这个水平,然后逐渐下降。

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学生的机能水平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而由于年龄特点、身体健康状况、体育基础水平、教材的性质、教学组织教法以及气候条件等不同,学生机能活动能力上升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最高阶段的高度、稳定的时间,以及承担急剧变化负荷的能力均有所不同。

《第二节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第二节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规律。

2. 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运动中的技能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阶段,能够分析实际运动中的技能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运动中运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提高技能水平。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包括不同运动技能的示范和练习过程。

2. 准备相关练习器械和道具。

3. 设计教室讨论和练习环节,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缘实践和交流。

4. 提醒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教室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运动技能形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二)新课教学1.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1)讲解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泛化、分化、自动化等阶段;(2)通过实例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困难。

2.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1)讲解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如按部就班、再三练习等;(2)分析不同运动技能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如游泳、篮球、舞蹈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运动技能的特点制定训练计划。

3. 影响因素(1)讲解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环境因素等;(2)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技能的形成和发展;(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这些因素对技能形成的影响。

(三)实践操作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让学生尝试练习;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并进行实践操作;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四)教室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强调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继续尽力,不息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

体育教学如何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组织实施-2019年教育文档

体育教学如何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组织实施-2019年教育文档

体育教学如何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组织实施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种建立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就是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能够有顺序的、有规律地、有严格的时间间隔,并符合动作所需求的规格,使条件反射系统化。

因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要研究怎样使条件反射系统化更快些,使技能形成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时间缩短,较快地掌握动作技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实施。

一、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体育课件及录像教学片等上传于学生电脑和手机,使学生随时观看教学内容,从而形成视觉、感觉和肌肉冲动能力,加快泛化阶段进程。

互联网时代的交互性、直观性、互动性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并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及动作以生动、形象、具体方式展现。

人体的各种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可以帮助肌肉产生正确的感觉。

因此,教师在体育中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电子教学课件等新技术进行直观演示,在动作形成初级阶段,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反复刺激视觉,从而带动肌肉冲动能力,使学生在初级阶段(即泛化阶段)对动作技能形成有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体育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缩短动作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的时间体育教师的示范与教师的简洁和形象的语言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是加速动作技能形成值得重视的问题。

许多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教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学习动作处在泛化阶段往往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比采用单一的讲解或示范的教法效果好些。

所以动作结构比较简单的教材,教师就应采用边示范和边讲解动作要领相结合的方法。

动作复杂的教材,教师先完整的示范,然后突出动作的关键,进行边示范边讲解,利用示范与语言进行教学,还必须向学生反复说明练习的目的和意?x,从而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好处,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些。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规律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体育教学过程要遵循人体活动和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特殊规律。

首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有一个粗略掌握动作,改进提高动作,巩固动作、运用自如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明显的界限。

它既反映了学生认识事物,掌握动作技能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也反映了学生身体机能和体质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过程。

教师要依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性变化,去确定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有阶段性特征,作为身体素质基础的生理机能阶段性变化,又决定了身体素质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依赖于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

对学生来说,只有在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自觉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锻炼中,才能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形成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同样,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因为身心发展是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条件。

任何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都要以相应的体质为条件。

学生身体发展水平越高,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就越快、越好;而体质较差的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就越困难。

体育教学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其生理和心理的自身发育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也要关注其可塑性。

教学过程需要依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特征,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另外还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体育教学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是因为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机体机能的活动能力。

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提高,有其适应性变化规律。

在练习开始的时候,机能活动能力缓慢上升,随着活动加强,机能的活动能力逐渐达到最高水平,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这个水平,然后逐渐下降。

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学生的机能水平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体育教学特殊规律

体育教学特殊规律

体育教学特殊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的规律、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如何运用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一,要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动作技能的结构和特点。

在学习一个新的比较复杂的动作,可以让学生放慢速度来练习,使他们在慢动作中体验动作的路线和顺序,是那些肌肉怎样依次用力的紧张程度如何,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细节上。

例如双杠、分腿坐――前滚翻――分腿坐动作,学生初次练习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提臀撑臂、屈体滚翻、分腿下压、换手推杠的顺序。

慢慢地、甚至稍有停顿地做。

二、要有目的正确反复练习,有目的的正确反复练习,可以根据不同教材特点运用多样的形式:1、对比较复杂的动作,可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动作,例如学习挺身式跳远,就可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①学习腾空步,即跨步飞跃动作。

②一腿下放,臀部前引。

③收腹提膝,伸腿下坑。

2、对动作结构相似或相近的教材,要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两个动作的不同性质特点,严格地把它区别开来,防止由于记忆表象的作用引起泛化。

例如技巧动作前滚翻时手脚可同时撑垫,后者要脚离地后手才可撑垫.3、对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进行“被动性”的帮助,迫使他做出正确的动作来,例如学习蹲踞式起跑,可在前进方面架设低横杆来限止学生过早的抬起上体三、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合理的进度必须在每次课中都应把新旧教材很好地搭配起来,使学生有及时复习的机会。

例如,体力较弱的女生,课堂练习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很可能产生疲劳,引起消极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对相似相近结构的动作,在进度安排上要有先后或交替进行,不能同时组织教学和练习。

最好在前一个动作技能已熟练、牢固后再学习另外一个动作技能,这样可以防止学习技能时的相互干扰。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资料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资料

自动化阶段的心理特点
信号来源 神经肌肉运动及各关节活动提供的内部信息
注意
从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解放出来,指向集中在 完成整个任务的其他重要方面 记忆与思 动作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创造性
维 感知觉与 运动知觉精细分化,并形成专门化知觉,运 表象 动表象清晰、准确、完整 控制调节 动觉表象控制、调节动作 反馈
(三)同时反馈和延缓反馈
根据提供反馈信息的时间,可以把反馈分为 同时反馈和延缓反馈。 在完成动作过程的同时提供反馈信息的反馈 叫同时性反馈。 在完成动作以后或间隔一定的时间提供反馈 信息的反馈叫延缓反馈。 例如:学习者一边看镜子一边修正自己的动 作属于同时反馈;观看自己完成动作的录像 就属于延缓反馈。
联结阶段的心理特点
信号来源 视觉与肌肉运动觉提供的内、外部信息的结

注意
注意范围扩大,分配和转移能力增强,指向 集中在完成动作的薄弱环节
记忆与思 将局部的、单一的动作联合成整体的动作系 维 统
感知觉与 视听知觉、运动知觉及其留下的表象逐渐清 表象 晰、准确 控制调节 视觉表象监督下的动觉表象占主导地位 反馈
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 的促进作用 。例如棒球选手打高尔夫球, 也会很快地打出专业队水平;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 的干扰或阻碍作用 。例如学会打网球之后, 再学习打乒乓球,往往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手腕和手指。
迁移的理论
(一)共同要素说 一项任务与另一项任务所含成分具有共同要 素时才会发生迁移
人为性反馈的注意要点:
1、反馈信息的数量和内容 (1)反馈信息量 (2)反馈信息的详细程度 (3)误差的方向和精确度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一)泛化阶段1.产生原因及动作表现在学习任何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自己的实践,只能对该技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其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和掌握,往往会出现泛化现象。

导致不该兴奋的中枢产生兴奋,不该收缩的肌肉产生收缩。

具体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多余动作及错误动作多,动作不连贯及节奏紊乱等。

2.教学要点教师在该阶段教学中应抓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要过多强调动作细节。

应通过简练和形象的讲解及正确的示范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建立正确动作的概念,体会完成动作的肌肉感觉。

(1)多采用直观教学;(2)采用分解教学等方法,适当降低动作难度。

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和由简到繁的原则。

(二)分化阶段1.产生原因及动作表现随着学习者对所学动作的反复实践,运动技能会逐步改进和完善,条件反射活动也由泛化进入了分化。

此时不该收缩的肌肉会得到放松,多余动作会逐渐消除,错误动作会得到纠正,能够比较顺利、连贯地完成技术动作,并初步形成动力定型。

但这种动力定型还不够稳定,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较强刺激(如进行比赛)时,错误动作可能还会重新出现。

2.教学要点在该阶段中,教师应重点加强对动作细节的要求,促进分化抑制的建立和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

(1)加深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建立完整动作的概念;(2)强化正确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动作;(3)加大动作难度,建立更精细的分化抑制。

(三)巩固与自动化阶段1.产生原因及动作表现在分化阶段后,学习者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技能日趋巩固和完善。

此时,不仅动作完成得更加准确、协调和优美,而且动作的某些环节还可出现自动化现象,即不必大脑皮质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就能顺利完成动作。

“无意识”的自动化动作仍然没有脱离大脑支配,当外界环境变化时,这种无意识活动可立刻转变为有意识活动。

2.教学要点(1)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不断提高动作质量;(2)经常检查动作质量,防止动作变形;(3)坚持练习,巩固持久。

学校体育学最新精品课件-体育教学规律

学校体育学最新精品课件-体育教学规律

工作阶段
超量恢复 阶段
相对超量 恢复阶段
复原阶段
超量恢复
利用人体机能 超量恢复规律 进行科学训练
5、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动作练习,机体活动能 力与人体相关器官系统的功能所产生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 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规律,称为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 律。
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02 稳定阶段
保持状态
开始运动
产生疲劳
小结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认清和遵循这些规律,这 样才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教学过程的规律,使体育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
思考题
1.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遵循体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 2.超量恢复的基本原理பைடு நூலகம்什么?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 和技术技能的传授,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身心的 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着对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进一步掌握。
4、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在进行运动时,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
机体功能对变化产生的适应过程,存在一定的规律,称之
为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规律指的是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 和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设计。
2、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时候,要遵循动作技能的形成 规律,而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成 熟到成熟,由不巩固到巩固的发展过程。
动作技能形成、提高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与定向阶段 2、联系形成阶段 3、自动化熟练阶段
《学校体育学》
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规律的概念
体育教学规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 显示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 规则的变化。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五、简答题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五、简答题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五、简答题1、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答: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

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和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3)区别对待原则。

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4)经常性原则。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安全性原则。

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要进行自我监督的原则)2、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答: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

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

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3、说出侧向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并画出一个铅球场地示意图。

答:1)握球:推球的手五指自然分开,将铅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住球的两侧,手腕背屈。

2)持球:将球放在锁骨窝处,铅球紧贴颈部和下颌,肘关节抬起自然外展略低于肩,投掷手臂放松。

第3章 学前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原则、规律和方法

第3章  学前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原则、规律和方法

第三章 一、
4、身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使幼儿身体的 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各种 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 展。
▲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制订体育教学或 各项体育活动计划时(学期计划、月计划、 周计划、体育课计划等),必须使各项教 材或者幼儿的其它各项体育活动内容互相 搭配,尽量保证全面锻炼幼儿的身体。
第三章 一、
6、兴趣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向幼儿讲授知识、 动作、游戏时,无论是内容,还是 形式和方法都要适合幼儿,是他们 能接受的,又是他们喜欢的,只有 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学得快、记得牢。
第三章 一、
7、循序渐进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运
动负荷的安排顺序,都要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化, 不断提高。 ▲贯彻这一原则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的问题: 第一,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 时,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第二,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 第三,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每次教学 要抓住重点。
的时间、较小的能量消耗和能够达到目的的合理 方法予以完成的状态,就称为获得了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的形成,其实质是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但是,体育运动中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并非一般的 条件反射,而是复杂的连锁性运动条件反射。 ▲激发活动者的兴趣,提高其活动的积极性,使大 脑皮层处于最适宜的兴奋状态,并且具备掌握该 动作所需的基本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是形成动 作技能的重要条件。
▲这种方法要求在身体运动前,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分别对 受测者进行若干项生理指标的测定与检查,并依据测查结果 及受测者的生理机能特点进行分析。
▲需要检查的生理指标主要包括心率、血压、尿蛋白、血红蛋 白、心电图等,这些生理指标能较客观、较全面、较准确地 反映出人在身体运动中生理机能的变化状况。但由于这种测 定方法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及专业人员进行,因 而,难以普及推广。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通常仅对其中 的心率进行测定,这也是生理指标测定中最为基本和必要的 方面,测定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试谈动作技能技术形成的阶段划分

试谈动作技能技术形成的阶段划分

试谈动作技能技术形成的阶段划分发表时间:2014-04-10T13:57:14.45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于飞[导读] 防止排除不必要的多余的错误动作,使学生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粗略地掌握动作。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成教中心于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联系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技术。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技术形成和提高的过程是具有阶段性、变化的,之时各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认识能力、训练程度而不同。

一般来说,动作技能技术形成规律的过程,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

泛化阶段:主要是粗略地掌握动作过程,此过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级阶段活开始阶段;本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本身的运动实践、体会动作的技术结构和技术环节、初步建立动作概念:从而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动作技能技术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只能粗略地掌握动作,在过程由于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抑制尚未建立,所以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都呈扩散状态,不仅参考与完成动作的神经元发生兴奋,一些与不该收缩的肌肉也发生收缩,而且与有关的神经元,兴奋的强度,兴奋的时间也不够精确,即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

因而掌握动作时,主要表现出做动作紧张僵硬不协调,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这些现象与大脑皮质有关运动中枢抑制性条件反射还没有建立起来有关,是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

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生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防止排除不必要的多余的错误动作,使学生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粗略地掌握动作。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和教学任务,并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运用正确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本阶段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应明确动作的意义,技术结构,要领和完成的方法,在要求上先以掌握技术的基础为重点,对技术细节可提什么要求,使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复习次数,同事要善于预防和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使学生逐步地正确掌握动作尽快由泛化进入分化。

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doc

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doc

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一、运动技能概述运动技能是当今体育课程的标准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它能根本表现出体育课程本身的特色,使其和其他课程区别。

《辞海》中是这样定义一种动作技能的: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形成这种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既有运动中枢,又有视、位、皮肤感觉及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参与活动。

它的形成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这样几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运动技能的: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

而在《体育心理学》中是这样来定义运动技能的: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包含心理过程和运动技能操作过程.从这个定义的内容可以看出,运动技能实际上是以锻炼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基础,通过不断地练习来获取的一种运动动作的能力。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体育教学中必须掌握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才能利用运动技能规律灵活应用在体育教学中。

下面笔者分析运动技能学习规律中的几个关键的阶段。

(一)泛化阶段泛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运动技能的相关动作对人的大脑产生初始刺激,通过人体的感受器传输刺激到大脑皮质,使得大脑皮质内的相关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感。

但是,这样的感觉并不是集中的而是扩散的,因为这时的大脑皮质并没有建立完整的抑制状态。

这使得大脑皮质的条件的反射相关关联性是不稳定的,这就是泛化状态。

如果练习者处在运动技能的这个学习阶段,那么他的注意范围相对狭窄,动作不协调,肌肉控制不好。

练习者主要通过观察指示者的动作来进行练习,对自己动作的错误和缺点难以发现。

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掌握这个阶段的规律。

教师应该主要教授学生动作的主要内容,不必强调动作细节。

同时要跟学生讲清楚这个阶段运动技能的掌握特点,让学生知道这个阶段运动技能不协调和僵硬都是正常的事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名词解释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名词解释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名词解释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是指在学习和进行体育运动时,个体通过持续
练习与经验积累,逐渐形成的稳定且自动化的动作模式和技能集合的
规律性过程。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阶段性发展: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会经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初学阶段到高级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技能要求和发展目标。

2.渐进性提高: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连续不断的练习和反复
试错的过程。

个体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动作技巧和调整运动策略,逐渐提高技能的水平。

3.全面发展:运动技能的形成不仅仅涉及到具体的动作技巧,还
包括相关的认知、感知、决策等因素。

个体需要全面发展这些关联的
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运动场景和变化。

4.个体差异性:每个人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
点和个体差异。

不同的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学习速度、技能水平和发
展路径。

拓展: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生理、心理
等因素。

个体的天赋、身体素质、认知能力、动机和学习环境等也会
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还与练习的质量和方式密切相关。

有效的练习
方法,如分解练习、随机练习、反馈等,有助于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和提高。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研究对于教学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运
动技能的发展规律,可以为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方案提供依据,帮助个体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规律:一、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体育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巩固到巩固的发展过程。

动作技能形成、提高的过程是:1,初略掌握动作阶段;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00:14二,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体育教学是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的体育习得过程。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必定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生理负荷越大,对学生身体产生的生物性痕迹效果越深,对体能提高的效果也越强。

但是作为教育的体育教学与一般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不同,其追求的并不仅仅是生理负荷和生物性改造,还有其他方面的教育意义。

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合理的利用生理负荷,又要合理的控制生理负荷。

三,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运动文化和身体锻炼的知识,在体育教学中所培养的认知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运动认知。

由于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运动认知体系,所以体育教学还要遵循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体育学科特有的运动认知体系是不断提高人体对物体,对自我的速度,对时间、空间、距离、重量、力量、方位、平衡、高度等因素进行识别和控制的能力,是一种“身体—动觉智力”。

00:10四,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主要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在集体合作、配合和相互帮助中进行的。

因为体育项目和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集体形式呈现练习的,所以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集体性学习体现了体育的特性和目标指向。

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和突出学生集体学习的集体性规律。

五,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运动乐趣,这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健康的前提条件,更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把握的客观规律。

体育教学中的乐趣体验过程是:1,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技术水平上充分地运动从而体验运动乐趣的阶段;2,学生向新的技能水平进行挑战从而体验运动学习乐趣的阶段;3,学生在运动技能习得以后进行技术和战术的创新从而体验探究和创新乐趣的阶段。

教育教学基本理念

教育教学基本理念

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一、以动为主体,现健康第一1、体育课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

体育课应该使学生身体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一个基本要求。

2、体育课必须“一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一)正确和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补虚弱。

1、体育锻炼与人的身体健康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健身体,促进人的身体发育,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

2、体育锻炼与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可以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发挥体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技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一)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差异,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为他们提供不同的练习条件和练习方法,通过积极鼓励等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实现个人的学习价值。

(二)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条件1、在体育学习中,要使每个学生在体育资源的占有上享有平等的条件,2、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平等,使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发展。

3、在体育竞赛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体育技能。

教育教学基本理论1、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为: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

2)体育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要素有: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反馈。

3)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有:第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第二,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第三,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

第四,人际关系的多边性。

第五,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2、体育教学规律1)认识事物的规律2)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3)人体生理技能适应变化的规律4)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3、体育教学原则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的原则4)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5)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4、体育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初步掌握、体验技术动作,动作学习以分解模仿、徒手学习为主。

联系形成阶段(分化阶段):深入理解肌肉活动感觉,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动作规范,基本上建立动作定型
自动化熟练阶段(自动化阶段):形成牢固动力定型做动作熟练、省力、自如。

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我们无时不在运用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现在我从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来分析与探讨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一、认知-定项阶段学生在开始掌握一种技能之前,要形成掌握这种技能的兴趣,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表象,这就是技能的认知-定项阶段。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前滚翻时,首先应向学生示范前滚翻的连贯动作,并将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关于前滚翻的知识,形成前滚翻的动作表象。

动作表象的形成在技能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表象能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动作表象,技能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差,清晰而正确的动作表象,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动作以及技能学习者对示范动作的正确感知。

另外,学生们根据自己学习的动作知识,也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必要的动作表象,并促使其主动地学习和表现某种技能,校正自己的错误
动作。

在认知-定项阶段,运动技能的学习有时从个别的动作环节入手,有时从动作的整体入手。

这时,学习者需要熟悉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特点,把新学习的动作与已有的、习惯了的动作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的环节,克服不良习惯动作的干扰。

以学习投篮技能为例,由于其具有整体性强但易分解的特点,因而可以将各环节综合起来完整地进行学习。

在认知-定项阶段,初学者的动作往往显得呆板、迟缓、不稳定、不协调,多余动作也比较多,因而对动作要有意识的进行控制。

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每个动作上的示范表演对学生学习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主要是靠把自己的动作与示范动作进行对照,来校正自己错误的动作。

在技能形成初期,学生的内部言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他们完成每一个技能动作,都要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意识的作用稍有减弱,动作就会停顿下来或出现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动作的完成显得很紧张。

随着技能的形成,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整个技能或技能中的大多数动作逐渐成为一个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

学生在完成技能时,只关心怎样使技能服从于当前任务的需要,而不关心个别动作的进行。

由于动作系统的自动化,扩大了人脑加工动作信息的容量,因而完成动作的紧张程度也就缓和了。

二、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在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学生开始把各个动作环节或不同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或者学生会在了解一种技能的大致特征之后,对其中的个别动作做更多的练习。

这时,他们的注意力将从认知转向运动,从个别环节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这是把个别动作系统的关键。

由于技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因而练习者常常会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交换和交替的地方,亦会出现短暂的停顿;他们完成动作的紧张度虽已大大缓和,但没有完全消失,稍微分心,还会出现错误的动作;在前一阶段经常出现的多余动作在此阶段已逐渐减少。

这时候,练习者的头脑中已形成比较清晰而牢固的动作表象,他们能够评价自己的动作,并根据自己的动作表象来校正自己的技能。

在技能形成中,反馈对技能
的动作的学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如射击练习时,每射一发,都要看看结果,如果弹着点偏右,下一发瞄准应该偏左一点;如果弹着点偏下,说明扣扳机用力大了一点,带动了枪口向下,下一发应该纠正扣扳机用力大小。

在动作技能学习中,反馈可分为外反馈和内反馈。

外反馈是指由视觉、听觉等提供的信息反馈,它们来源于外部,例如,旁观者的指点、通过录像观看自己动作的结果等。

内反馈指由肌肉或关节提供的动觉信息反馈,它们是动作的自然结果,例如在传球时,肌肉用力的大小、肢体运动的方向、触球的部位等提供的动觉、触觉反馈就是内反馈。

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两种反馈的调节作用也在发生变化。

技能形成初期,内反馈与外反馈都很重要,但来自外界的视觉、听觉反馈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学生根据动作反应后所看到或听到的结果,对反应进行调节和校正,使动作达到预定的目标。

随着技能的形成,外部感觉控制作用逐渐为动觉的控制所代替,内反馈在技能动作的调节中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

他们在完成动作时的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都已完全消失;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整个动作系统从始至终几乎是一气呵成的。

动作的连贯主要由本体感受器提供的动觉信号来调节。

由于技能已经完善,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技能去完成自己所面临的各种运动任务。

以后,随着新任务的出现,又会产生掌握新技能要求,技能便从一个水平向更高的水平不断发展。

因此,技能的完善是相对的。

初学某种技能的人,动作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既表现在个别动作的准确性上也表现在动作之间的转换和过渡上。

当技能形成以后,它就会以相对稳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成为某种稳定的动作模式。

一个熟练的体操运动员能够反复按同一方式完成某套体操动作,并以此传授给别人,就应为他的体操技能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程度,形成了某种稳定的动作模式。

在不同的人身
上,同一技能的动作模式可能不完全相同,它们体现了动作技能间的不同结合,因而形成得了不同的技能风格,如武术的不同流派、体操动作的不同特点等,都体现了技能的相对的稳定性。

技能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

熟练的技能是与各种变化了的情境相适应的技能。

因此,当情境出现变化时,技能熟练的人,能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动作,使技能的发挥不受某种固定的动作模式的限制。

竞技场上许多拳击、摔跤、散打、柔道等高手出奇制胜的绝招,常常是和他们较强的应变能力分不开的。

技能的灵活性是长期学习和练习的结果。

初学某种技能的人,动作一般比较呆板,执行技能的条件稍有变化,动作的完成就可能遇到困难。

随后,在不同的的情境中经过练习,掌握了应付各种情境的动作系统,他们的技能才变得灵活气啦。

一系列局部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既一种协调化的运动模式,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另一重要标志。

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技能的动作的协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连续性的统一协调,这是动作在执行时间上的协调。

如跑步时的一足前跨,另一足后蹬,交替进行;打拳时先打一式,接着打另一式,前后连贯,一气呵成;2、同时性的统一协调,这是动作在空间上的协调。

如跑步时,上下肢的动作要配合;完成自由体操动作时既要将动作做好,还要与音乐紧密配合,融为一体。

许多技能,既需要连续性的统一协调,又需要同时性的统一协调,在此基础上才能构成一个协调化的运动模式。

从运动信息的认知处理角度看,到了高水平的运动技能阶段,动作技能完成者除了具有较好的神经肌肉系统的“硬件”外,协调内、外部运动环境刺激与反应的信息处理“软件”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高水平技能表现的原因在于:1、迅速识别刺激和准确诠释环境信号(知觉处理);2、快速选择和随时启动恰当的反应(决策处理);3、及时发出动作指令并产生达到预期目标的平稳而有效的动作(效应处理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