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
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
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
音乐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着的审美特征之一。
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说,音乐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内容。
然而也不能否认,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其自身的特殊,因为它不是再现描绘客观生活过程和具体事例,而是音乐家情感的直接抒发和涌流。
音乐反映生活是间接的,是音乐家对生活有了感受,让音乐把这种感情用音响表达出来,而不是去表现产生这种感受生活的本身。
阿炳《二泉映月》抒写了他在旧社会长期痛苦的流浪生活的思想情感,人们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却不能听出在阿炳一生中具体所经历的事情。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
正象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声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了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音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音乐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因此,在新的学期里,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以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的使命。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他们在舞台上展现自信。
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欣赏音乐作品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我会在课堂上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流行、民族等。
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授乐理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我会系统地教授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调式等。
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如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乐理知识。
3.教授演奏技巧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会教授不同的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口琴等。
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演奏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组织音乐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我会定期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音乐会、演唱会等。
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计划与安排1.第一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乐理知识测试,了解他们的音乐基础。
2.第二周:教授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始教授相应的演奏技巧。
3.第三周:继续教授乐理知识,同时加强演奏技巧的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第四周: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中外名曲,了解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继续加强演奏技巧的训练和合奏练习。
阐述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阐述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1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使人们利用听觉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使我们心灵的和精神得到愉悦和满足。
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差距,虽然造成这种差距的先天性因素不可忽视,但同人的其他能力一样,要想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也需要靠后天的培养。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音乐的耳朵,再好的音乐也显得毫无意义。
因此,培养能听懂音乐的耳朵,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并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1 增加音乐的感性积累了解音乐艺术的直接途径是聆听。
我们只有先熟悉了音乐作品,才能把握更多的关于这个作品所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听的越多,领略的美就越多。
在领略音乐艺术美的同时,我们要自觉适应音乐艺术的特性。
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具备良好的音乐记忆力非常重要。
只有不断加强音乐的记忆力,才能将那些在时间中流动的音响与听觉印象综合起来。
为了拥有一双真正能够听懂音乐的耳朵,我们应该广泛地、经常地汲取音乐成果的养分,不断开拓听觉的感受领域,在不断的聆听和欣赏中,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
1.2 善于利用想象音乐想象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带给我们的是非具体的听觉感受,这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直观感受产生了一些“障碍”。
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看,这正是音乐审美的优势,它带给人们没有限制的欣赏空间,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能力插上音乐的翅膀,充分自由地领略音乐的魅力。
音乐欣赏中,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极其表现的情绪想象出某种画面,再利用画面确定音乐的形象思维,有助于我们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可以有效降低音乐欣赏的难度。
虽然,音乐的魅力仅仅靠几幅想象的画面是难以真正地表现出来的,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将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可以使我们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1.3 提高音乐专业文化和艺术修养虽然音乐欣赏是一种感性艺术,从表面看来,我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似乎只是听觉与声音的接触,与理性知识或者其他的素质并不相关,实际上,欣赏能力的高低往往是一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鉴赏力,亦称审美能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由低到高。
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衣食无忧,产生高级的精神需要和审美追求,而由于当前人们对审美认识的提高,所以就必须要求下一代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
人们常说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长大才能有好的作为,从小培养审美习惯也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柏拉图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养成爱美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他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感受他们的好影响,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入美于心灵的习惯。
”有审美的想法还必须有审美培养所必须的场合、环境,艺术教育就应该不断地创设一个又一个艺术审美环境,家长应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对艺术作品进行直接的感知。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审美能力是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
从儿童到成年的转变,是心理成熟和审美理解力增强的表现,而这种转变又不是自动进行的,教育是促成这种转变的”。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类在培养小学生审美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家庭。
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细节上培养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小时侯对事物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
比如学习音乐、美术等,并不是要孩子成为音乐家、画家,但是让孩子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孩子的精神生活,给孩子送去欢乐。
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

和与不协和 , 织体的厚薄等等都是展现音乐意象的
手 段 。音 乐 是 以 律 动 为生 命 , 特 定 的 时 间 过 程 中 在
节奏是音 乐的脉搏 , 支撑着 曲调 , 不同 的节奏
可 以 表 达 不 同 的音 乐 风 格 和 音 乐 形 象 。通 常 情 况
绵延展开、 动态实现音乐情绪的表达 。因此 , 听众对
一
们必须借助表演者或演奏者 的表演 中介作用 , 也就
是 表 演 艺 术 家 的 “ 度 创 作 ” 才 能再 现作 曲 家 的创 二 ,
、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作思想内涵。因此 , 对同一部音乐作 品, 因演奏 、 演 唱者 的主 观能 动性 不同 , 音响介质 、 场地 、 时间 、 心 境 、 围不同 , 氛 其审美效果也就大不相同。
主体得到赏心怡神 的享受。其音响信号刺激的次数 越多, 想象越丰富 , 对音乐 意象的认识 和理解越深
刻 、 完美 。因 此 , 乐 的艺 术 境 界需 要 审 美 主体 通 越 音
如: 朝鲜 民歌《 阿里郎》 这 首音乐作品 的节奏是朝 ,
鲜 独 特 的节 奏 形 式 — — “ 格 里 ”它 的特 点 是 旋 律 古 ,
音 乐 意 象 的把 握 都 是在 时 间 的流 动 中实 现 的 。 : ( ) 知过 程 的 听 觉性 二 感
下 ,附点节奏一' XX
形象 。 而
往往表现 出不断前进的音乐
× Ⅱ 现 得 坚 定有 力 。 散 型 节奏 往往 贝表 松
又表 现 出 一 种 宽 广 、 美 之感 ; 连 音 往 往 表 现 出 柔 三
情感。
[ 关键词 】 乐; 音 审美; 审美特征 ; 审美形式 ; 审美培养
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
在音乐教研中,如何落实美育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从音乐教研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
二、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音乐教研中,教师通过教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追求美。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具有全面性、渗透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在音乐教研中,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策略1. 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性(1)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其审美价值,如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作品。
(2)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创设审美教学环境(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教师可以布置教室,悬挂音乐相关的图片、海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利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音乐教学软件、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
(2)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如歌曲改编、器乐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1)组织音乐欣赏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举办音乐比赛。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3)开展音乐志愿服务。
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对于培养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是美育教育的关键。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了审美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千姿百态和错综复杂的大千苣界中辨别真善美、假丑恶,才能去创造出更美的世界。
而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正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治和人格塑造。
音乐教育只有在对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统一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发挥其独特作用,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美好心灵的形成。
大哲学家黑格尔称:“理性的最高行动:我深信,真和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
“一个人如果没有美感,做什么都没精打采的,甚至谈论历史也无法谈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也曾经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
”足以见,他们都对审美有如此巨大的热情和尤为重视的程度之深,也更加说明了审美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教师的审美修养是基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美的种子的播种者,是美的花朵的培育者,。
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学习的动力,而且还会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
音乐教师要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
作为一个“美的使者”音乐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仪态及教学语言。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它“讲授性”的学科。
其教学着眼点更在于音乐的本身。
所以语言的使用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
优秀的教学气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来源于教师的心理品质和知识基础,热爱生活,有着真诚美好的感情,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体验,总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美。
充满爱心、爱学生,爱音乐,爱教学工作;具有童心、纯洁、真挚,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
怎样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怎样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摘要:声乐可以通过人的歌唱把音乐和文学语言融为一体,是一种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
声乐中具有深厚的美学根基和悠久的文化背景,所以声乐教育对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了谈怎样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28-01一、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一)作品本身具有内在情感声乐作品是音乐家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是对音乐家内心世界的一个真实写照,所以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在情感。
声乐强调用气息来推动发声和歌唱,强调用声调营造气氛,创造意境,进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
(二)声乐作品的欣赏性音乐是以非语言的形式来创造不同的艺术风格,然后向观赏者送去一种视觉体验,进而使得观赏者拓宽想象,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声乐的艺术美,做到把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意象之美相融合。
(三)声乐艺术审美创造的再现性声乐艺术的审美实践活动由构思、表演、再现情感等部分组成。
音乐家在艺术的整个表演环节中把提升审美作为主体来进行,声乐作品本身的艺术美、形式美在音乐家表演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进行了完整而充分的想象、发挥和创造。
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一)营构审美意象作为审美意识的结晶,在充分感知审美对象的过程之中形成的审美意象是存在于鉴赏者的意识之中的。
学生审美意象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地耐心引导学生感知歌曲的意境,然后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以及反复的自我回味,逐渐在脑海中形成审美意象。
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让人们主动地构造活动比被动的接受和记录事物效果显著的多。
也就是说性格、气质、音乐修养、审美趣味的不同会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的审美意象也不尽相同,这是主体充分想象的结果。
演唱之前审美意象的构建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是一个完美演唱过程的必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点。
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思绪,感染情感的艺术。
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社会,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呢?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孩子从小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音乐故事书、音乐玩具等,让孩子通过听、看、摸、唱等方式来感受音乐的美好。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课堂,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和活动。
通过音乐课堂,让孩子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孩子的音乐技能和审美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音乐会、音乐比赛等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
另外,社会活动也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大舞台,孩子可以通过参加音乐社团、音乐培训班等活动,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社会活动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长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学校要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和活动,社会要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出众的下一代,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感受音乐的魅力。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
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但是,这仅是停留于乐谱上的成果,仅仅是一度创作。
演唱(奏)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二度创作,听者对音乐的欣赏感受及领悟是三度创作。
鉴于音乐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特殊性,使它在“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
音乐艺术既不能像文学那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能象美术作品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以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着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二度创作能力——有感情的歌唱能力和有表现力的演奏能力及较生动的作品剖析能力。
教师的音乐表现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感受力、审美兴趣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力求按乐曲所要求表达的感情和风格特点准确地范唱、范奏,使学生学习时对乐曲有一个完整的艺术印象,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学生才喜欢,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有效途径。
同时,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手势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因素。
简言之,只有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二、体验探究,产生审美激情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
”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能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因此,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侧重点就落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陶冶情操上,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为学生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音乐教学中,可运用直观的插图、幻灯、录像来创设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视觉美、听觉美,形成一个立体欣赏维度,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
例如,教唱《雪绒花》时,通过观看美国故事片《音乐之声》,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歌声、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内心世界;继而引导学生重点欣赏其中的几首主要插曲《雪绒花》、《多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而音乐的审美则是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审美哲学作为研究美的本质和价值的哲学分支,探讨了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的规律和原则。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美感和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下面将详细介绍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一、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首先,音乐具有艺术性,即它是人们对自然声音进行创造和加工的产物,蕴含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音乐具有情感性,能够表达和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情绪。
再次,音乐具有符号性,在音乐中,音符和旋律成为表达思想和意义的符号,并传递给听众。
最后,音乐还具有时空性,即其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音乐审美哲学的基本观点1.客观美学观点客观美学观点认为,音乐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无关。
音乐作品中的和谐、对位、旋律等元素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些规律与人类的感官和认知机制密切相关。
客观美学观点强调对音乐作品内在结构和形式的分析和研究,以发现和理解其中的美感。
2.主观美学观点主观美学观点认为,音乐的美是个体主观感受的结果,与听众的文化背景、个人经验和情感状态等有关。
不同的人对同一首音乐作品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情感倾向。
3.客观主观结合的美学观点现代审美哲学往往认为客观美学观点和主观美学观点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音乐作品中的内在结构和形式确实具有客观的存在和规律,但评价音乐的美感需要主观个体的参与和体验。
客观主观结合的美学观点主张既要关注音乐的艺术结构和技巧,也要重视听众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反应。
三、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美感和价值,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首先,音乐教育要加强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音乐的基本元素和结构,并通过演奏、作曲等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感受音乐的美妙与力量。
一、教学内容丰富化我计划从多个角度切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
除了教授基础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外,我还会引入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古典音乐的庄重典雅、流行音乐的激情四溢、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这些都将成为我们课堂的重要内容。
同时,我还会介绍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了解世界多元的文化。
二、实践教学与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实践操作同样重要。
我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团、乐队排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此外,我还会邀请专业的音乐家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音乐大师,感受他们的风采和技艺。
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我的核心目标。
我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分析音乐作品,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让他们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
四、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音乐喜好和特长,我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对于对音乐有特别兴趣或天赋的学生,我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同时,我也会关注那些对音乐缺乏兴趣的学生,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五、评价与反馈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通过定期的作业检查、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估,我将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小学一至六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小学一至六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小学一至六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音乐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为你介绍小学一至六年级音乐教案,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分发展自己。
一、一年级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2.教学内容(1)乐理基础:教授音符的名称与音高,音符的时值与节拍。
(2)声乐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唱歌姿势,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3)音乐游戏: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3.教学步骤(1)引入:播放动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节拍轻松舞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2)介绍音符:通过图片和声音示范,教授学生音符的名称和基本知识。
(3)声乐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唱歌姿势,并进行简单的歌曲练习。
(4)音乐游戏:利用音乐游戏,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并增加互动和乐趣。
二、二年级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2.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选择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
(2)合唱训练:指导学生合唱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乐器演奏:引导学生学习一种乐器,如钢琴或小提琴,并进行简单的演奏练习。
3.教学步骤(1)音乐欣赏:播放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合唱训练:指导学生合唱的基本技巧,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合唱练习。
(3)乐器演奏: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乐器,并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演奏练习,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音乐天赋。
三、三年级至六年级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传统和现代音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提高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教学内容(1)音乐理论:教授乐谱、音阶、调式等基本理论知识。
《音乐教案》: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音乐教案》: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教积极地去感知、欣赏和理解音乐,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本文将谈论如何通过音乐教案来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审美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取适合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接触到优美、高雅、富有情感和能够启发思考的音乐。
对于初学者,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于理解的曲目,比如流行歌曲或童谣等。
通过反复的听、演奏和歌唱,学生可以逐渐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感觉特点,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审美识别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出或创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情感表达和歌词意义等方面,深刻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演奏和创作来发掘和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
音乐教育还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比如安排听音乐或看音乐视频的时间,组织学生听音乐会或者音乐节目等。
通过丰富的音乐教案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并让学生体验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教育不仅仅关乎音乐本身,更是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只有在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够在音乐中得到真正的启发和感悟,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培养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

音乐欣赏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 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 能力。
音乐分析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 深入分析,理解音乐作品 的内涵和风格特点,增强 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表现与创新策略
演唱演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和 演奏活动,通过实践提高 他们的音乐表现技能。
06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培养效果评估
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1 2 3
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能够更敏锐地感知音乐中的 美,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美感。
学生对音乐美的理解能力
学生不仅能够感知音乐美,还能理解音乐美的内 涵和表达方式,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 解。
学生对音乐美的评价能力
100%
提高学生表现美的技能
通过音乐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表现美的技能, 如演唱、演奏、作曲等。
80%
塑造学生追求美的态度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美育理念,引 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树立正 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美育方法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
情感体验法
通过音乐欣赏、表演等活动,引导学 生深入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激发学生 的审美情感。
实践操作法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进 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多 样性和独特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 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表演等实践 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和理 解音乐的美。
美育评价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情感体
创作等,提高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培养初中生音乐审美(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培养初中生音乐审美第一篇范文:培养初中生音乐审美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培养初中生音乐审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音乐审美。
一、教育理念1.注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让其在音乐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2.强调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通过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3.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要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意志、道德等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教学。
通过音乐欣赏、表演、创作等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
3.跨学科教学。
结合历史、文化、艺术等学科,让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置1.拓宽音乐视野。
课程内容应涵盖中西方经典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等多种类型,让学生了解音乐多样性。
2.深化音乐理论。
加强音乐理论知识教学,如乐理、和声、曲式等,为学生创作提供基础。
3.增加实践环节。
设置合唱、乐队、民族器乐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技能。
四、实践环节1.举办音乐会。
定期举办班级、年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提高其舞台表现力。
2.参加比赛。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锻炼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3.社区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音乐演出、教学等活动,传递音乐之美。
总之,培养初中生音乐审美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之美,进而提高其音乐素养。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阶段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应掌握的方法与技巧。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天赋和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天赋和审美能力音乐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培养幼儿的音乐天赋和审美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其生活经验,更能激发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教育者有效地促进幼儿的音乐发展。
一、创设丰富多样的音乐环境幼儿处于敏感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学习能力较强。
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天赋和审美能力,教育者可以创设丰富多样的音乐环境。
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室、家庭和学校广播中播放优质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
此外,可以摆放一些简单的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注重音乐情感和表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感和表达能力是培养其音乐天赋和审美能力的关键。
教育者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手鼓等方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的感受。
同时,在音乐活动中,教育者可以让幼儿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幼儿喜欢玩耍和模仿,在培养音乐天赋和审美能力中,教育者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和模仿不同的音乐元素、节奏和旋律。
同时,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表达和展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除了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和表达情感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包括节奏感、音高感和音乐记忆等方面。
在培养音乐能力时,教育者可以利用一些具体技巧,如敲打定音器培养幼儿的音高感,通过打击乐器、手拍等活动锻炼幼儿的节奏感,通过模仿歌曲、学唱歌曲等活动提升幼儿的音乐记忆。
五、鼓励幼儿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音乐表演和创作是培养幼儿音乐天赋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者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小型音乐表演,让其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此外,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作,如编写简单的歌曲、创作简单的舞蹈等,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创造力和独特见解。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46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35题)1.【问答题】名词解释: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正确答案: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场地,选择以音乐为主的课题内容和材料,组织全体儿童参加的活动.2.【单选题】如果一首歌曲中只含有do re mi三个音,那么这首歌曲最为合适的调应该是()A.C 大调B.D 大调C.E大调D.F大调正确答案:C3.【单选题】选项中不属于对材料因素调节的是()。
A.乐器B.教具与学具C.难度D.动作的动静交替正确答案:D4.【单选题】在打击乐器的演奏过程中,运用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并进行表现的活动能发展幼儿的()A.乐器操作能力B.随乐能力C.合作协调能力D.创造性表现能力正确答案:D5.【单选题】对于具有较多形象或情节描写性的打击乐作品来说,较适合的导入方法是()A.总谱创编导入法B.音乐欣赏导入法C.故事导入法D.韵律活动导入法正确答案:C6.【单选题】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儿童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天地的一个重要条件。
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的综合一体是()A.形式上的综合B.目的上的综合C.过程上的综合D.内容上的综合正确答案:A7.【填空题】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________。
正确答案:节奏型8.【问答题】音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正确答案:答:音乐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一)材料的特殊性音乐中的声音并不是生活中各种音响的随意堆砌,也不仅仅是单个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特性的乐音,即按照一定关系构成的有机的乐音体系,由它们所构成的音乐作品既有着严密的组织和逻辑关系,又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二)流动性音乐是在时间中进行,在时间中发展,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渐展示音乐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最终为听者所感受理解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能 力 、 挥 学 生 的 音 乐审 美 想 象 、 养 学 生 的 音 乐审 美 情 感 、 发 培 提 高 学生 的 音 乐审 美理 解 力 这 几 个方 面入 手 可 以较 : 美 感知 审 美 想 象 审 美情 感 审 美 理 解 审
考 试 周 o 年 6 刊21 第期 2
如 何 提 高 学 生 的 音 乐 审 美 能 力
邱 豪
( 常熟 市 浒 浦 学 校 , 苏 常 熟 江
摘 要 :音 乐教 育 是 审 美 教 育 的 表 现 形 式之 一 。 审 美 而 教 育 又 是 音 乐教 育 的 核 心 所 在 。 学 生 的音 乐 审 美 能 力 非 常 有 限 。 何 提 高 学 生的 音 乐审 美 能 力 , 为 摆 在 音 乐教 师 面 前 的 如 成 个 急 待 解 决 的 问题 。 作 者 认 为 从 培 养 学 生 的 音 乐 审 美 感 知
一
或 单 一 要 素 进行 的 物 理 式 反 映 和训 练 。 言 之 , 乐 审 美 感 知 简 音 的 形 成 不 仅 仅 指 望 训 练 敏 锐 的耳 朵 和 听力 。更 重 要 的 是 它 要 求 个 体 要 不 断 将 自然 历 史 、 化 、 文 艺术 等 方 面 的 审 美 信 息 纳 入 自己 的 感 知 中 . 成 审美 内 储 和 积 淀 基 础 。 渐 增 强 和 提 高 个 形 逐 体 的 音 乐 审 美 感 知 的 敏 锐 度 和 广度 。 二 、 挥 学 生 的音 乐 审 美 想 象 发 黑 格 尔 曾 说 :最杰 出 的 艺 术本 领 就 是想 象 。 想 象 在 音 乐 “ ” 创 作 构 思 和 传 达 两 个 环 节 中都 起 着 积 极 的 作 用 。 音 乐 所 塑 造 的 “ 象 ” 生 活 中是 没 有 范 本 可 依 的 . 乐 的 形 象 是 从 音 响 形 在 音 组 合 的 形 式 中 传 达 出 来 的 幻想 。 于 音 乐 创 作 者 来 说 , 是 在 对 他 想 象 中构 作 音 乐 , 助 艺术 想 象 力 和 形 式 技 巧 。 那 些 本 来 不 借 将 具 备 任 何 指 向 、 义 的音 乐 音 响 材 料 , 造 成 为 具 有 表 情 意 义 意 构 的 感 人 作 品 , 音 乐 作 品则 是 作 曲家 想 象 的展 示 。 而 音 乐 审 美 想 象 作 为 高 级 的音 乐 审 美 能 力 . 音 乐 审 美 心 是 理结构 中的一个重要 因素 , 最本 质的特征 就是创造 性 。由 它 创 造 性 而 产 生 的审 美 的 自由 想 象 , 以 对 审 美 感 知 提 供 的 表 可 象 , 行 改 造 。 审 美 体 验 中 想 象 是 在 感 情 的推 动 下 充 分 发 进 在 挥 的 联 想 与 想 象 。 把 人 们 的 审 美 情 感 和 审 美 对 象 达 到 契 合 致 的 最 佳 状 态 就 产 生 了 共 鸣 现 象 。欣 赏 主 体 受 到 对 象 的 强 烈 感 染 , 过 联 想 和 想 象 将 主 体 的 情 感 移 入 对 象 , 赏 主 通 欣 体 与 音 乐 作 品 才 能 物 我 同 一 、 我 两 忘 , 到 情 感 上 的 最 大 物 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
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育通过对音乐作品(健康向上的)的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构建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音乐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审美创造力,从而促进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进程。
一、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1.音乐意象的流动性。
音乐艺术是以时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
它在其声音流动过程中,表现其起伏不平、丰润多彩、有头有尾的、从部分到整体的音乐意象。
它不像绘画艺术那样,直接再现生活情景,以整体的形式和意象进入人们的视觉。
而是以乐音的律动为生命,或如蜿蜒流淌的小溪,或如九曲连环的黄河,或如一泻千里的长江。
它在运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感知过程的听觉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它是以音响信号为中介,直接刺激审美主体的听觉感官,唤起审美主体的联想和幻想,使审美主体得到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
其音响信号刺激的次数越多,想象越丰富,对音乐意象的认识和理解越深刻、越完美。
因此,音乐艺术也是参与艺术,其艺术境界需要审美主体通过听觉的感知,融入主观情感和思想活动,才能真正领略。
同时音乐艺术也是宽泛的艺术,它不受视觉的限定,全凭听觉的感知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美的立体空间中尽情地翱翔。
3.内在情感的直接性。
审美的感受是由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要素相互融合的心理过程。
而音乐则是“情感的艺术”,其音响与特定的内在情感具有不可割裂的联系。
从音乐创作上看,它是作曲家内心深处思想和情感的独白;从欣赏者来看,只有那些富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意义的情感音乐,才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因此,音乐艺术不仅可以表达历史所凝结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表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具有唤起人们情感和强烈激情的巨大能量。
它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使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使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4.审美创造的再现性。
音乐的审美实践活动由音乐创作、音乐再现和音乐欣赏三个环节构成。
由作曲家创作出的乐谱作品本身的音乐美,对于一般的审美主体来说很难直接把握。
必须借助表演或演奏者的表演(艺术再现)的中介作用,才能使乐谱作品真正成为音乐作品。
没有表演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和艺术再现,没有表演或演奏者将乐谱作品流动化、立体化的再现过程,就没有音乐的审美活动。
正因为如此,对同一音乐作品,因演奏、演唱者的主观能动性不同,音响介质、场地、时间、心境、氛围不同,其审美效果也就不同。
5.艺术欣赏的理解性。
因为音乐语言的非明确语义性特点和音乐审美创造再现的多种风格特征,给欣赏者拓展了一个广阔的想象天地。
欣赏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听觉,去客观准确地感受;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积淀去理解;用自己独特的情感去融合,去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意象。
因此,欣赏者的理解性,即欣赏者的音乐修养水平不同,其音乐审美的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异。
平时我们所说的“对牛弹琴”,就是这个道理。
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这一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然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使音乐教育成为名符其实的美育同时又寓教于美?关于这些问题,笔者依托音乐学习的经验,从四个层次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