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 470之中年危机
冬吴相对论
![冬吴相对论](https://img.taocdn.com/s3/m/23e1996a58fafab068dc0206.png)
冬吴相对论第211期【信念的力量】[主题问题]信念为什么是不打折扣的去执行和完成?信念为什么堪称人生的灯塔?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拥有一以贯之的信念为什么尤其重要?纪律和原则为什么能避免行为和思维的飘忽?在各种知识、告诫、机会、诱惑等多种噪音不断干扰的情况下,人为什么要保持行为和思想的高信噪比?人的行为为什么要有连贯性?非积累性的、自我消解的行为和思想为什么是无信的小人行径?为什么一个组织中个体的智商越高,组织整体的智商就越低?为什么在一个浅薄化、碎片化的时代,聪明的人反而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什么是手表定律?父母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正文摘要]梁冬:举个例子,感冒去看医生,好的医生会告诉患者没事,多喝水吃几粒维生素增加体质一周就会好,患者信任医生,去做,病就好了。
从而引发了一个关于信任的话题。
吴伯凡:孔夫子说的“人无信则不立”。
“信”的力量超过其他的方法、技巧这样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梁冬:这个“信”指的是诚信呢?还是信念呢?还是信任呢?吴伯凡:其实都有。
弘一法师的一句话可以让我们明白“信”是什么东西。
他说“识不足则多虑”,见识不够的时候,就喜欢胡思乱想,去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威不足则多怒”说一个人内在的威严不足的时候,就容易生气容易发怒,真正有威严的人是威而不怒;“信不足则多言”,信不足的时候则会说很多话。
“信”字的右边是个“言”字,有人说“信”是“伸”,伸展的意思。
说了一个事执行出来、伸展出来这就叫“信”。
这个人言而无信,承诺了一个东西,他没有执行,没有伸展出来。
所以“信”是不打折扣的去执行、去完成。
这里面有个原则和纪律的问题。
原则和纪律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好处呢?他有一个像灯塔一样的好处。
当你在大海里面行驶,灯塔并不能够说它能明确的告诉你应该怎么走,但有这个灯塔你就能够调整你的方向,它是个参照系、坐标系。
你该怎么走,你自己去寻找方向,但没有灯塔的时候,就像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对它来说都是逆风。
冬吴相对论88期
![冬吴相对论88期](https://img.taocdn.com/s3/m/240bcf1bff00bed5b9f31dd4.png)
商海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梁:我是梁冬。
吴:大家好,我是吴伯凡。
片花:照妖镜照不出的财经真像,翻斗云道不了的财富天地,一切尽在——两个男人与孕育五年,吴冬、吴伯凡帮你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好戏马上开场。
梁: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吴冬,对面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大家好!梁:在这之前呢我和伯凡聊到一个话题,为什么很多人每天很忙,但是呢总是出不来成绩,其中的一个原因呢,因为很多人啊每天忙忙碌碌做着有效率但是没效果的事情,他从来不会认真的去审视自己,我每天花了那么多时间做这些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他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没有人去思考,或者很少人去思考,在我们的文化里面还去鄙视那些对自己时间的效果斤斤计较的人,甚至认为那些人比那些守财奴更加的可悲,但实际上呢如果你真的把自己的时间记录的很好,分析的很好,让那些时间用于给你的人生真的价值事情上的话,你会发现你的生命会非常的丰富,这是我们较早时间聊到的话题。
今天我们继续讲这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就如吴伯凡之前给我们分享的,时间的供给弹性为零的那样一种资产,那如何更好的而利用我们的时间,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成效,我觉得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
片花: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什么不能让我们更有成效,为什么时间需要管理,如何利用时间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为什么说时间像资产一样只有聚集起来才能创造价值,经理人为什么要学会关门关电话,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稍纵即逝的时间。
吴:我们老是说珍惜时间,对吧,有些人你发现他也很珍惜时间,坐在公共汽车上也在不停的发短信,现在信息技术有一个好处,他能够让你在任何时间里都有事情可做,你在电梯里头都能够……梁:让你看电视,看广告。
吴:你在公共汽车上你可以发短信,尤其是有了手机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好像是觉得没有什么时间是无事可做的,现在的技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在飞机上在公共汽车上,你在电梯里头,总有一些东西来占据你的时间,可以说我们现代人呢的确是效率非常高的,非常珍惜时间,见缝插针的去利用每一秒种,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这么忙,总是觉的时间不够用,而做出来的事情呢好像又不多,如果一星期清算下来,发现你这一星期好像实际上没有做什么事情。
冬吴相对论
![冬吴相对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d24be4551810a6f52486ef.png)
冬吴相对论喜马拉雅听文字整理466 有限度的乐观心快症:什么事情也不能让他不快乐抑郁症:什么好消息也不能让他快乐外向性格通过影响别人,改变周围让自己快乐.内向性格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开心像葫芦在水里漂浮起来,无论如何也不会沉下去.人也有情绪浮力.情绪浮力决定工作状态.[情绪浮力]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反应高,有的低.情绪浮力不同.外向人看来,内向人太墨迹!内向人开来,外向人太呱噪.好多喜剧演员,相声,很多是抑郁症患者.剩半杯水,一个乐观,一个悲观/坏葡萄好葡萄吃,情绪浮力高的人,先吃坏的,越来越好.先吃好的,一直在吃好的. 这是乐观的人. 那么情绪浮力很高,一定就很好么.饭馆,理发店,训练,握着拳头说好,好,非常好.回家对着镜子说:我很好,我很好.调动情绪浮力,到底好不好.很多课程就是调动情绪浮力,给心理暗示,让其带动其他人.很多是治标不治本.只是学了表面.保持高昂的情绪之后,更需要想办法想策略.而不是沉浸在自恋,自大.自傲的陷阱里.打鸡血的销售员不是好的销售员.情绪高涨的销售员,有压力情绪低落的销售员,让人觉得没热情.优秀的销售员,根据对面的人调整自己情绪. 根据顾客保持[同频共振] .1不表现出权势,优势.2 悄悄暗中模仿对方,让对方有种权势感.像跳舞, 让舞曲适应自己和自己适应舞曲,两种方式.能保持同频共振,需要随时调整.先知先觉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程度大小体现一个人的成熟度.人都好似一个木偶.提线的人是真的自己.木偶是大家看到的那个自己.人都是两个样子.一个是提线人,一个是木偶人.提线人和木偶人统一的,就和谐了.后知后决, 当知当决,先知先觉.是一个逐渐统一的过程.要训练自己去开自己情绪的车.需要很多很多训练.467: 大有大的难处工人体育馆开年会.10几年前,都是在小屋子里开年会. 几百人的公司.现在的公司是几万人的公司.一部分聪明人管理另一些聪明人.职务权利小的人,知识权利不一定小.都是聪明人,不好管理.比如富士康,管理车间的,工人只是数字而已.互联网时代,员工2万人,不是住集体宿舍,不是数字,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都有独立思想.如何架构和管理,是管理者的问题阿里巴巴很多是小弟的,在外面是董事等, 如何管理.3万6, 每天100个人过生日,开生日聚会,就很费人力资源.管理不好,就出现负能量.负能量传导,不是加法原理,而是乘法,复合叠加.超过150的公司,开始产生抑制能量.高科技行业,出现几万人的员工.媒体界有个女士,搅黄了好几个企业.非理性因素影响.公司大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创造最好的产品,好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 人多了,产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公司小的时候,社会存在的问题,不一定能显现出来.一个组织超过150人,有些人就会分离出去.小集体,小团队等. 山高皇帝远,一定存在管理的死角.各种罕见病,难见到.公司人很多,就会显现.抑制化,干扰性,病毒性的力量就会存在.一股超过20万美元.巴菲特公司.一直控制员工的数量.人多,事就多.就会花很多时间处理业务之外的事情. 就会不专注.路径和路况的问题.路径要选择对.还要注意路况.好多公司商业模式,战略模式都没问题, 但是路况有问题.公司大了,员工开始不作为.有钱有权的公司往往做不好新产品.很多好东西都是小团队创造出来的.军事化管理,小公司,好管理.不用讲情感.公司大了,肥了,会形成阻力.内耗.信息沟通,费事了.人体能自我补偿.组织也一样,高血压.一种补偿会带来副作用.产生的问题又需要来处理,处理之后又产生新问题.一个庞大组织会带来很强大的内耗. 每个人都使劲,都好.公司大了,你使劲,做错的容易多.干的少,出现的错误少.导致不作为.公司大了,目标就会被遗忘.陷入在一个个文本里.一个链接一个,最初的目标给忽视了.爱干事,不会把精力花在防御上.越爱做事,越容易出错.微信. 腾讯.有活力.管理的很好.建立高楼.上海建立最高楼,如果再往上盖.需要的成本是原来的20倍等.明年,后年,会讨论如何把大公司做成小公司. 简单劳动里,往往人多力量大.知识劳动里,需要创新能力的劳动,不需要很多人.公司越大.内部创新所受的阻力越大.世界语言很多,做的梦差不多.多余的钱只能做多余的事,多余的人只能做多余的事.大可以,管理的方式不同.2万2千5百,多余这些,需要调整管理模式.肥胖,带来管理病症.468: 移动互联时代(上)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很多调查数据.借调查数据的壳,来装自己的东西.不能说明真实的东西,但真实的说明了一些东西.央视的调查:天涯若比邻. 比邻若天涯.钱捐出去了,还能找回来.时间捐出出去了,回不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大家活在同一屋檐下,但是个人玩个人的. 发现我在你身边,但是你在玩手机.传统的社会组织,大到公司,小到家庭,都被切分.有选择了,就会有冲突.电视,是一个火炉. 围炉夜话.有空调就不用限制性的呆在一起.大人在孩子面前不能玩手机.央视调查数据:1. 20%的人每天查看手机100次很多人盼红灯.2 . 30%-40%的人超过2小时玩手机看电视跟家庭富裕程度成反比.3. 23%的人生活必需品是手机,上瘾. 21天会养成习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是什么?晚上让你睡不着觉的事情是什么? 那这就是你.央视互联网调查报告:指尖上的网民.34%的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微信.你沉浸在那里,你的人生就沉浸在那里.cookie记录你的网络行为,第二次接触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陌生,再接触,再接触,苯环就起作用,睡觉的时候依然沉浸在里面。
冬吴相对论第093讲——本期主题:知人善用精品文档16页
![冬吴相对论第093讲——本期主题:知人善用精品文档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8c83143e7fd5360cba1adb77.png)
冬吴相对论第093讲——本期主题:知人善用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09-09-19 18:30-19:00主讲人:吴伯凡主持人:梁冬参与整理:红枫叶小鱼儿婉婷下载:冬吴相对论-93.知人善用.mp3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都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在较早之前的时候呢,我们聊到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个话题。
其中呢大家都比较关注就是关于时间的管理,想不到这期话题,诶还真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说:哇,想不到掐指一算,人生也就三万天而已。
三万天呐!三万块钱连个厕所都买不到,这三万天就过去了,而且还活比较长寿的,八十多岁的人才活三万多天。
吴伯凡:活一百岁才三万六千五百天嘛。
梁冬:对啊,而且这三万天里面还抛出你小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
吴伯凡:哎,唐伯虎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少,十年幼小十年昏老。
中间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
是吧?呵呵……梁冬:呵呵……这样你算下来就几千天可活。
吴伯凡:呵呵,对,还有中间夹杂多少奔波烦恼。
梁冬:哎呀,老吴这是你在大学还是中学的时候背的?吴伯凡:我忘了,反正他这么写的。
梁冬:哎呦,但是呢总而言之屈指算来,真是人生苦短啊。
那么人生的烦恼呢除了没有好好的利用时间之外呢,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浪费时间的方式,你发现了没有?吴伯凡:浪费精力,浪费感情,浪费机会,有些时候机会它比时间还重要,机会过去了你再多的时间没用了。
梁冬:对,所以呢,我们今天呢继续沿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个思路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些观念啊,应该我觉得说除了做一些事情拖拖踏踏浪费时间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浪费的方式,那就是与不合适的人在一起对生命的浪费。
吴伯凡:嗯,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做一件不合适的事是吧?那就是非常浪费。
把那个人的生命给浪费了,把你的生命也浪费了,把组织的生命,把组织的机会全浪费了。
梁冬:对,简而言之,浪费了一个屁股,同时浪费了一张板凳。
冬吴相对论第424期:当金融遇到互联网
![冬吴相对论第424期:当金融遇到互联网](https://img.taocdn.com/s3/m/475151c1a1c7aa00b52acb39.png)
梁冬:嗯,就是一个“媒婆”的角色。
吴伯凡:痴男怨女,啊,他在中间。缺钱的人,不知道找谁去借钱去,有钱的他也不会理你,因为你没有担保,是吧,有余钱只好把它交给这个媒婆,这个媒婆呢,中间她就吃这个……
梁冬:逆差。
吴伯凡:这叫“拼缝”嘛,而“脱媒”“呢就是说可以自由恋爱了,就没必要你在中间拿一道,极端的形式是P2P嘛,是吧。以前老看见那个电线杆子上头贴的那种租房子的那种小广告,是吧,后面都有一个”免中介“嘛,是吧。现在这个”免中介“的趋势,也就是”脱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导致大量的资金不再经过这个过去曾经是唯一的这个渠道,现在变得不那么唯一了,这是传统银行遭遇到的首先一个挑战。
梁冬:就是他从老百姓那儿吸收存款,拿个2%、3%,了不起了,很多活期存款1%都不到是吧。然后呢,把它贷给那些中小企业啊,贷给房地产,你就贷个房子吧,最少6%。
吴伯凡:在台湾呢,应该是就是0.9个点,就不到1个点。香港呢是1.5个点左右。我们大陆的呢差不多是2到3个点,就是3个点左右,这就是说你吸纳进同样的钱,大陆赚的钱是香港和台湾的2到3倍。
第二呢,就是说由于存在逆差它不变,它不能随便改的嘛,但是互联网公司呢它是做别的业务,要不是做电子商务的,要不呢是在做通讯的,它原来不做金融,它不是按照传统金融的那些规范来做金融,而是根据它已有的这种优势,就像做手机啊,智能手机本质上它是个电脑,通话功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模块,但传统做手机的那些公司,比如说像诺基亚是在手机上,加上电脑功能,而那个,新做这个手机的,比如说苹果,它从来没做过手机,它是电脑上加一个通信模块,这两者的实力,你一比你就出来了嘛,因为它本质上,智能手机本质上是电脑而不是手机。在互联网金融这里头呢,就一种呢是,金融加上互联网,就是原来的金融业务加上了互联网的一些功能,比如说做网银啊,网上银行啊。马明哲把这种状态叫”金融互联网",本质上,它还是传统金融,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呢,它是互联网的这个功能,这个平台加上一个金融的功能。所以呢,它在某些方面它的的确确有点相当于这个,苹果做智能手机和诺基亚做智能手机这样一个差别,这是互联网公司做金融的它的优势,它的劣势呢,其实也很明显。
《冬吴相对论》-131激励的艺术(上)
![《冬吴相对论》-131激励的艺术(上)](https://img.taocdn.com/s3/m/faf45c8884868762caaed58b.png)
《冬吴相对论》-131.激励的艺术(上)播出时间:2010-03-06 18:30-19:00主讲:吴伯凡主持:梁冬参与整理:花火慧从卢溪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话说过完年之后风气正在逆转,很多人也开始在谋划跳槽,虽然呢以前说工作难找,但是有能力的员工永远都是不缺工作的,于是就引发了很多有趣的话题,我们在圈中很多朋友在讨论“如何能够激励员工”,今天这个话题就恰好扔给吴伯凡。
片花:为什么用来激励用工在新的一年继续努力工作的年终奖,会成为年后集中跳槽的动因?为什么人们不会记住你给过他们什么,而只会在乎你最近或将要给他们什么?什么是强心针效应?什么是负激励?绩效为什么等于能力乘以动力?单一导向的激励为什么会产生类似毒品的效应?人的欲望主要有哪八种?为什么说激励应该是八面玲珑的?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激励的艺术”之上期。
吴伯凡:为什么大家都在春节后跳槽呢?主要是为了拿那一份年终奖,年终奖的历来是什么?是为了奖励大家在这一年里头付出的辛勤努力,鼓励他继续在这个公司里头公司,但是呢现在成了这些要离开的员工最后从公司里拿走的最大一笔钱,成了这样一个……梁冬:一个有趣的悖论。
吴伯凡:诶,一个滑稽剧了,是吧?本来初衷就是为了激励大家……走的,但是最后因为你年终奖发放的时间,就决定了在这个发放之后会有大批的员工走掉,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梁冬:用我们编导小郭的话说,这叫做年终奖的陷阱的悖论(笑),这个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因和果。
从时间维度上,好像是年终奖导致了大批的离职潮,就是蒙太奇嘛,时间发生在先有年终奖、后有离职潮。
当然其实原因并不是这样,原因是大家本来要走,等着拿完了才走。
吴伯凡:对,实际上类似的现象也有。
比如说期权,一个公司期权兑现的那个年头到的时候,大量的员工会走掉。
冬吴相对论文字版466期:有限度的乐观
![冬吴相对论文字版466期:有限度的乐观](https://img.taocdn.com/s3/m/9a46213c3968011ca3009180.png)
冬吴相对论466期文字版有限度的乐观整理:@冬吴相对论粉丝汇微信号:dwfans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唉呀,每次当我们摇头晃脑的在做《冬吴相对论》的时候啊,我内心会闪过一丝的担忧,像我们已经过度的对商业社会指手划脚了,那么我们还有机会在商业社会做一点真正的事情吗?事实上来说我常常在一些公司里面发现,那些很沉默的人,似乎一点都不能说话的人,但是他就构成了这个公司的灵魂。
在饭桌上往往也是那些不怎么说话的人,构成了整个饭局的最终的气场,因为他们会在最后点评两句。
你有这个发现吗?吴伯凡:嗯,就是内向和外向的问题,沉默和聒噪...梁冬:沉默和聒噪啊,这个聒噪多少有点...导向,沉默与强分享吧。
吴伯凡:外向和内向的比较专业的解释就是它是一个心理上的档位,就挂档啊,外向的人始终是把自己挂到那个让外面适应自己这样一个档位,而内向的人呢,他总是挂在让自己适应外面。
内向的人,他遇到一些变化的时候,他常常是从自己的角度在想问题,调整、解决。
而外向的人呢,他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外面的东西。
梁冬:外向的人他的快乐来自于外在的人的肯定,内向的人他的快乐来自于内在自我的肯定。
吴的凡:说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呢,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做情绪浮力。
梁冬:此话怎讲?吴伯凡:有一种病症你听说过没有啊,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叫欣快症。
欣是欢欣鼓舞的欣,快就是快乐的快,欣快症。
他就整天的那种特别的高兴,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他快乐的心情。
过去农村说某个人懒,油瓶倒了都不扶。
这个欣快症也有点这种,就是什么样的坏状况都不能影响他的好心情。
他不会因外界的任何危机性的东西、任何威胁性的信息和状况,任何危机都不能改变他的快乐的心情。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病你知道吗?梁冬:是吗?吴伯凡:我们都说要正能量正能量,他是过度正能量了。
你做人也好,做公司也好,你一定要面对好多坏消息,要对它进行处理的,你要去应对的。
冬吴相对论文字版465期:神一样的队友(下)
![冬吴相对论文字版465期:神一样的队友(下)](https://img.taocdn.com/s3/m/de90f300f12d2af90242e678.png)
冬吴相对论465期文字版神一样的队友(下)整理:@冬吴相对论粉丝汇微信号:dwfans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较早之前呢我们提到了一个话题啊,就是像Pixar啊、苹果这样的公司呢,都有乔布斯,但是乔布斯旁边呢还有那些默默的、很聪明的、运行得很好的人把下面更多优秀的导演、优秀的创意人才笼络到一起,形成一种集体智慧。
像Pixar里面呢有这么一个人,叫做卡特姆,他呢最近好像有一些文章和一些书籍在讲述他的这个创意管理之路啊,他就提到了如何把真正优秀的人们聚合到一起。
比如说,Pixar这样一家公司,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拿了28个奥斯卡金像奖,平均票房5.8亿。
它的旗下有许多伟大的导演,每次推出一个片子的时候,或者是一个伟大的电影即将诞生之前,如何让这些伟大的导演、优秀的创意人能够在一起互相的提意见、分享最伟大的创意,并且把这些创意转换成真正的电影最后来完美的呈现,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创意,或者叫思想管理的过程。
吴伯凡:他拍的那些片子啊仔细一分析,它是很有意思的,它基本上在讲同一个故事。
有人给总结出来了,叫叙事DNA,故事的结构就是六句话:从前什么什么什么,每天怎么样,有一天又怎么样,正因为如此怎么怎么怎么样,正因为如此又怎么怎么样,终于怎么怎么样。
就这六句。
《海底总动员》这个为例啊...梁冬:尼莫吴伯凡:从前有一条名叫玛林的鱼,他妻子早亡,对唯一的儿子呢爱护有加,每天玛林都警告尼莫,大海里充斥着危险,垦求儿子别游得太远。
有一天出于逆反心理,尼莫无视爸爸的提醒,流到了开放水域,正因为如此,尼莫被潜水员抓住了,成了戏里的一个牙医的宠物,养在鱼缸里。
正因为如此,玛林踏上了拯救尼莫的道路,一路上还争取到了其它海洋生物的帮助。
终于,玛林和尼莫找到彼此,父子团聚,从此认识到爱取决于信任。
Pixar它的所有故事都是这么一个结构,很简单。
冬吴相对论第202讲——本期主题:互联网浅薄症(下)
![冬吴相对论第202讲——本期主题:互联网浅薄症(下)](https://img.taocdn.com/s3/m/4fa0a9ba59eef8c75ebfb36f.png)
冬吴相对论第202讲——本期主题:互联网浅薄症(下)播出时间:经济之声2011-03-06 2:30-3:00主讲人:吴伯凡主持人:梁冬参与整理:雪狐恰恰Sammie 点儿王菲yhlj 燮桾居士修身齐家慧从卢溪下载:冬吴相对论-202.互联网“浅薄”症(下)....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较早之前的时候呢,我们提到了一个话题呀,就是呢,哈佛商业评论的主编尼古拉斯写了一本书叫《浅薄》。
是因应现代的技术变革和资讯变革而带来的人们碎片化的注意之后,而带来的一种心智模型。
这个浅薄这两个字呢,有些时候呢会让人听到了觉得很不舒服。
觉得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不礼貌。
但是呢,在这本书里面呢,它只是一个中性词。
浅薄被定义成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不再有……吴伯凡:不再深深地去关注什么。
梁冬:对,不再深深地去思考什么,这样的一个……吴伯凡:对任何事情的感知和表达都是那种浅浅的、淡淡的,像李敖的那首著名的打油诗--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似海深,我的爱情浅。
梁冬:哦,原来是出自在这里。
片花:为什么说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是碎片化的,而使用碎片化信息的人,思维模式和精神病患是相同的?为什么说互联网上瘾症的背后是一种浅薄症?虚拟的网络信息刺激为什么会令现实生活生产乏味感?什么是电脑脸?为什么信息时代人们的反应越来越冷漠?表情越来越稀缺?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互联网浅薄症之下期。
梁冬:较早之前的时候呢,你提到说你因为这本书想起了另外一本书。
吴伯凡:这就是那个写那个《当下的力量》的那个作者叫埃克哈特•托利,他后来写了一本叫《新世界》嘛,它里头讲了一个场景挺有意思的。
他在伦敦读书的时候,在那个地铁里头,他一上那个地铁呢,发现都坐满了人,他看到有一个空位置,他正要过去的时候,发现是有两个空位置,中间坐着一个人,一个女士。
冬吴相对论第223期:团购,过把瘾就死
![冬吴相对论第223期:团购,过把瘾就死](https://img.taocdn.com/s3/m/efd1432dbd64783e09122b72.png)
冬吴相对论第223讲:过把瘾就死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话说经常我们现在在电梯里可以看到很多团购网站的广告,据说最近这几个季度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公司以及其它那些可以带来巨大流量的公司,类似于像360这样的公司,他们的客户也是非常多地集中在团购网站上面,所以可以看到团购网站其实已经风起云涌了好长一段时间了。
今天我们要谈论这个话题的原因就在于说我们隐隐约约觉得团购网站即将迎来新一波的变化。
片花:为什么说近一两年呈井喷态势增长的团购网站即将迎来大规模的行业洗牌?哪些现象说明了目前的团购网站存在着巨大的泡沫和危险?为什么说团购网站聚集的客户只是乌合之众?按照不同消费秩序和能力聚拢客户的SNS网站与团购网站相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说目前大部分的团购网站会成为探索市场趋势的试验品?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团购网站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团购,过把瘾就死。
吴伯凡:团购网站从引进中国到现在也就是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这个为什么不能完全统计呢,因为每天都有新的团购网站出来,所以差不多是接近六千家。
梁冬:这么多?吴伯凡:对,前一段我看到一个数字是五千七百多家,我估计现在还在增加,应该到六千家这样一个规模,而且有些团购网站的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有几句话是表明团购网站目前的发展趋势的。
一个是大家都在做。
梁冬:是个IT人都在做。
吴伯凡:差不多都是在做团购,一下子就拉出一个摊子来,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第二个是大家都搬家。
梁冬:越搬越豪华。
吴伯凡:对,原来是很小的,没几天就办公室不够用了。
现在好多团购网站到了三四千人、四五千人的规模了。
梁冬:对,反正是烧资本家的钱嘛。
吴伯凡:你想想像百度、新浪,他们从开始创立一年人数很少的阶段到有四、五千人的那个规模是花了很长时间的。
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54d277d3102de2bd97058823.png)
温'情★问候围城人到中年,生活中的无奈和琐碎都的。
但它也并没有可怕到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要两个人还愿意一起携手,就可以对抗生活中的危机。
机械化的生活日复一日徐岚也不知道,到底从什么时候起,自己活成了一只上紧了发条的闹钟。
早上5点半,她准时起床,给全家人做简单的早饭,叫志远和女儿起床。
饭后,志远先去上班了,徐岚单位上班时间稍微晚一点,她负责开车送女儿去学校,然后自己再赶去上班。
她在单位忙一整天,每天下午6点半下班,路上正是最堵的时候,她匆忙赶回家做晚饭,等全家人吃完晚饭就将近9点了,而她必须在10点前赶到女儿学校,因为女儿10点晚自习下课。
接女儿到家已经是10点半了,她打发孩子吃点东西,再把厨房简单收拾一下,每次上床睡觉都是快12点了。
而志远呢,要么还在单位加班,要么已经在床的另一边疲惫地昏睡过去。
这样的步伐,曰复一曰,停不下来。
这种长期高度机械化、紧张化的曰子,让徐岚的大脑一直处在麻木状态。
偶尔在等红灯的时候,徐岚看着车窗外过马路的小情侣,手挽手笑着闹着,她只能自我安慰,可能,中年人的婚姻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然而,事实告诉她,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前段时间,她的父亲突然犯了高血压,需要住院治疗。
她每曰的行程就更紧凑了,要在本已经很饱和的时间里,再挤出时间到医院去陪护。
那天晚上,徐岚没来得及做晚饭,就直接去了医院。
等她接女儿回到家,只见志远坐在客厅沙发上,茶几上堆着凌乱的果皮。
她皱了皱眉,还没等开口,志远铁青着脸抢先了一步,“你看看这还有个家的样子吗?我加班回来连口饭也没得吃。
”徐岚也怒从心起:“你先看看你自己还像这个家的人吗?”“我怎么不像这个家的人了?要不是我每天拼命加班,我们哪来的钱还房贷,孩子哪来的钱读重点中学?拿什么钱给老人买重疾保险?”“我不也是因为在医院陪护完爸爸,才接女儿回来吗,你凭什么朝我发火?”两个人越吵越激烈,站在一旁的女儿,冲着他俩大吼一声“你们吵够了没有?”然后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巨响,关上了房门。
中年危机的段子分析论文
![中年危机的段子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c8a5f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f.png)
中年危机的段子分析论文中年是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网络上特别火的关于“中年事业危机”的段子,看过的再看一遍,或许有更深的体会。
2008年,戴维.xxxxx和安xx.奥斯瓦德两位经济学家发现,人们自述的生活满意度呈现平缓的U形曲线,年轻时最高,45岁左右降到谷底,年老时回升。
这个规律适用于世界各地,男女皆同。
改变其他变量,如生儿育女,也不会改变其走势。
曲线虽平缓,但很明显:20岁和45岁的平均满意度差距,与被解雇和离婚造成的生活满意度下降相当。
精神分析学家埃利奥特.xxxx在1965年提出“中年危机”的概念,指的是从米开朗琪罗到高更等数位艺术家在中年时对自己早年的作品感到不满,创作生涯发生巨大转变。
中年事业危机的原因尚不得而知。
工作满意度为何会在中年时下降?是因为选择减少,遗憾不可避免,加上完成了一个项目又要做新项目的压迫感?我们向哲学求救。
我们从哲学中获得一些观点,主张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随着时光推移,可能性逐渐减少,选择受限,过去的决定给我们造成了限制。
即使我们低估了自己还能做到多少事情的能力,也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每次选择都会排除其他可能的选项。
我们总是在事业中期意识到,有一些生活自己未曾经历,继而感受到缺憾和痛苦。
我做了七年设计师,有段时间特别想做一个自然摄影师,但终究没有勇气辞职去从事这样一个陌生的职业。
后来又分别从事过电子商务和品牌咨询相关工作,再然后,忽然就到了男人四十的年纪,也忽然意识到,曾经想要去做的很多事情都不可能再去做了。
40岁的人一般从事过的工作范围都很广,回顾过往岁月,眼前重新浮现当初未曾选择的道路,有时是释然,有时是遗憾。
哲学能够帮助我们接受这种状态么?我们为什么会对没有选择的职业或者其他可能的生活产生失落感?即使一切顺利,我们也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不同选择实现的是不同维度的价值。
值得花时间的事物,在不同方面“值得”。
比如你今晚同时面临两个演唱会演出,而两个都是有生之年系列,都是最后一晚,那么你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会产生遗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吴相对论470之[中年企业]
梁冬和朋友们吃饭聊天,聊到中年危机.
他一直是有小弟心态,跟着大哥混.后来想想,自己也进入中年了. 古代寿命短. 苏东坡啊,韩愈等40岁就觉得自己苍苍.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活到90多岁.95岁96岁.
40多岁后面还有40多年.如果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放到90岁,
就会觉得自己很年轻.
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行业,40多觉得自己真的很中年.
现在很多互联网职员85后,都在创业. 也都30了.
丁磊创业20多岁.马云35岁创业.
到底中年是一种危机还是转机.
到底我们现在是年轻还是中年.
中年是一种感受和感觉. 或者态度
纯粹按年龄来说,很难区分.
按苏东坡那个时代,40多就是老年了.
而现代,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高了,
在日本,中年化老年化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
很多公司,创立的年头并不久.
但是缺乏激情,缺乏梦想等等.
像人一样缺乏活力.
在当今传媒,被传媒过渡关注围绕的,大部分是年轻人.
年长的就觉得自己很老.暮气沉沉.
中年]到底是一个心理观念还是一个生理观念.
人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
中年是一个心理问题.
40岁和20岁比,是中年. 和80岁比,还年轻.
余秋雨描述是中年是一种高耸的并不是陡峭的山峰.
香港作家董乔说中年是愿意吻女人的额头而不愿意吻嘴唇的年纪. 是就着咖啡吃胃药的年龄.
每一个人对于中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老吴感觉[中年是压力越来越大. 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少.
不是真的少,是自我感觉少. 想象力等各种贫乏.
而且年轻的,后来人,越来越涌上来.
现在的年轻人,
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貌似了解.
在我们身边,都出来一些分化,
有些人在体制内工作. 渐渐绝望.
某一天,太太告诉你,你的头发已经地中海了.
当有年轻的女人喜欢你的时候,
你已经开始有淡淡的忧伤.
在台面上有些公司,有些互联网公司等,
之前还轰轰烈烈. 引人注目.时刻被谈论和想到的那些公司.
之后被一些小问题引发才可以想起来.
比如那个MSN 等之类.
很多公司已经进入中年.
虽然还在挣钱.但是逐渐没有活力了.
比如你求职,你想去哪些公司.
如果前三没有你,它就说明一个问题.
在中年的时候.
我们可以变成老年人,可以变成年轻人.这是一个心理问题.企业也是.
留心观察一下.前3,5年还蓬勃的公司,
现在提都不被提到的. 甚至会逐渐消失.
同龄人结婚的比不结婚的,
相对显得年轻.
比如发福等, 没结婚的,发福的要低于结婚的.
很多公司也一样,上市之后, 都相对会膨胀. 体型就变得臃肿.
粮食稀缺的年代,都会问吃了没有.
对于企业来说.丰厚的资金也是奋斗的目标.
当达到丰厚的收入之后, 也是企业发福的原因.
经历过上市流程的人,很有经验.很懂那些上市技巧. 他就会跳来跳去. 兼职很多几个O.临时的O.完成上市后再跳.
一个人结婚之后.
就有很多安全感. 就会放松.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然后就可能发福.
短期稳定性. 确定性大. 长期看磨损激情. 动能.
乔布斯欣赏保持饥饿感.
中年人没有饥饿感,开始发福.
中年公司没有创新精神,开始膨胀.
中年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外在指标. 万恶胖为首. 公司也是.
公司的中年状态和人的状态是一样的.
遇到问题的时候.
是关注于结果还是过程.
实际上. 不确定性一直在.
需要时刻保持机警.保持与时俱进等.
我们以前在年轻的时候很焦虑.
找到很多方式补充安全感,比如上市,比如结婚. 当安全感多了,
目光开始呆滞,行为开始缓慢.体型开始臃肿.
如何把危机转化为转机.
看自己对自己的心态. 有远大的梦想.
把自己的职业生涯.
人生定义在百岁过程.
保持自己的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