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一章_08-09课件讲解学习
《教育学原理》ppt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师与学生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与教育学
考试重点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3.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4.教育学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主要 思想和著作
(二)学科独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1.培根(英) 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
分类中,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 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并把它看成获得真正知识的 必由之路,为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 就偷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
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 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 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去求 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 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1.孔子《论语》: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有教无类] 3.[克己复礼,为仁];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因材施教];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存本能活动。
英国 沛西·能 有关教育起源的学 说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ppt课件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从狭义上讲,则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
PPT课件
家庭教育 特点 第一,从实施教育的环境来看,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生活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影响既深刻又持久。 第二,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而首先是家长(主要是父母)和子女、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
PPT课件
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在非正规教育系统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即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要求范围(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外的各类教育活动,如扫盲、文化技术培训、政治学习、业务训练、专题讲座、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
PPT课件
*
PPT课件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contents
目录
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
PPT课件
PART1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PPT课件
劳动起源论
03
生物起源论
01
心理起源论
02
教育的起源
Survey
教育的起源
*
PPT课件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图尔诺(1831—1902)、英国的的沛西•能(1870—1944)等。他们通过对各种动物生活的观察发现,动物世界中存在着各种示范和模仿,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活动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PPT
PART
教育的基本内涵
➢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中文的“教育”词源
西文的“教育”词 源与词义
中文的“教育”词源
中国古代典籍有许多 关于“教”的论述。
其一,教育;其二, 教导;其三,告诉; 其四,教练;其五, 政教;教化。其六, 通“效”,相仿。
“育”字由“毓”字 演化而来。
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 教育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是指由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 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 有组织、有计划、有专职人员承担的 ,以培养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 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正 规教育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 业标准,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 不准化和制度化。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特点 第一,从实施教育的环境来看,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 血缘为纽带,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生活环境对 人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影响既深刻又持久。 第二,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而首 先是家长(主要是父母)和子女、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他 们之间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目录
contents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PART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教育的起源 ➢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的起源
01
生物起源论
02
心理起源论
Survey
教育的起源
03
劳动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 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 图尔诺(1831—1902)、英国的的沛 西•能(1870—1944)等。他们通过对 各种动物生活的观察发现,动物世界 中存在着各种示范和模仿,认为教育 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活动是按生物 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
• 一、人类早期学校及其产生的原因 • 二、文明古国及其文化概况 • 三、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
2020/11/15
28
一、人类早期学校及其产生的原因
•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 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文字的产生 (视频材料:文字的起源) • 意义:使文化教育和人类的学习活动得到更快的进一步的发展。东方文明古
2020/11/15
54
本章思考题
• 1.简述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主线。 • 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 •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 • 4.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 • 5.论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2020/11/15
57
感谢下 载
国正是首先产生人类早期学校的地区。 • (一)最初的学校及其考证 • (二)最初学校产生的原因
2020/11/15
29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 育,1985)
2020/11/15
33
二、文明古国及其文化概况
•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东方的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印度,相继 进入奴隶制社会,在这里出现了外国最早的奴隶社会的教育,这是人类第一 个有阶级的社会的教育,它开始了阶级教育的历史。
• 教育方法一:游戏、模仿、做中学 • 教育方法二:解说、训诲、启发 • 教育方法三:奖励、帮助和引导
2020/11/15
22
本节要点
• 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教育原与生产 劳动直接联系,并为当时的生产服务;
•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公社,年长者对新生一代有意 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不是盲目不自觉的。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一)中文的“教育”词源 1.(甲骨文)
2.古代典籍关于“教”的论述:(1)教育;(2)教导,指点;(3)告 诉;(4)教练,训练;(5)政教,教化;(6)通“效”,相仿。 3.古代典籍关于“育”的论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生育;(2)抚养;(3)培养,教 育;(4)生长,成长。
二、教育的概念
(一)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说
1. 我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蔡元培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
格,于人类文化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 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杨贤江 教育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杜威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是生长,“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 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二、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定义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 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 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 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 要的人。
《教育学原理》1PPT课件
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 •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
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
16
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 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 1903)的《教育论》。
学科的研究成果。 ✓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
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22
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
•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
S. Bloom)出版了《教育目标的 分类系统》。
•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 纳(J. S. Bruner,1915—)出版 了《教育过程》。
25
3、本课程参考文献
• 王道俊 、扈中平主编的《教育学原理》,该书系
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图书,1998年由福建教育 出版社出版。
26
其他主要参考文献:
• 1、黄欣祥著:《从他人教育到自我教育》,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出版。
• 2、陈桂生著《教育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版。
• 3、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 1995),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的培养》。
10
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 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 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 分析;
• 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 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11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 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大教学 论》,还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的创 始人是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特?尚有争论。
教育学原理课件(上)
(二) 外文的“教育”词源与词义
据现代外文的“教育”一词的用法,大致可以归纳出以 下11个含义:
• (1) 教育、教学工作;
• (2)培养、教养;
• (3) 训练、教导;
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Samuel Bowles)、金蒂斯(Herbert Gintis)、阿普尔 (Michael Apple)、法国的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等。
(二) 20 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征
• 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 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 •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 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 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一) 中文的“教育”词源与词义 中国商代甲骨文中就有“教”和“育”
两个字,而且是独立运用的两个词。 • “教”的词义有以下七个:教育;教导、
3.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与和谐发展教育:体 育、德育和智育。
4.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昆体良提出教 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雄辩家,并十分重视雄 辩家的道德品质。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创立来源于社会实践尤其是教 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英国哲学家培根为独 立形态的教育学的产 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一些著名的学 者和教育家提出的教 育思想、教育理论, 以及前人有关教育知 识的充分积累,这些 都为教育学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和法国社会学家 勒图尔诺。 2.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的 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4.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一观念。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是因为: 第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二,劳动向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三,研究表明,教育活动在人类原始时代已经存在。 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 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最新版整理ppt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 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 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 ”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 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教育”词源。
最新版整理ppt
(三)现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ppt课件CONTENTS•教育本质概述•教育本质特征分析•不同流派对教育本质认识比较•当代社会背景下教育本质新内涵探讨•总结: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概述01教育定义及功能教育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教育能够促进个体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发展功能教育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与社会政治教育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政治制度起着维护或变革的作用。
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历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以人文知识为主。
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开始走向普及化和义务化,教育内容逐渐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特点,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育本质特征分析02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各种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通过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
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包括沟通、协作、领导力等。
教育还承担着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授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育通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当代教育趋势与挑战
01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等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
02
当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教育内部也面临着质量不均、公平缺失、创新不足等问题。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促 进个体社会化、提高个体素质、实现个体 价值等。
教育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产生 一些消极影响,如应试教育的弊端等。
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价值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
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受教育者需求满足和成长路径设计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需求 包括知识获取、技能提升、情感满足 等方面。
同时,教育者还应为受教育者提供多 样化的成长路径选择,促进其全面发 展。
教育者应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 成长规律,根据其兴趣、特长和发展 阶段,设计符合其需求的教育方案。
教育内容选择和组织原则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 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优化教育过程,提高质量
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方案, 确保教育过程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04
教育要素与结构分析
教育者角色定位及职责划分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负责制定教育目 标、设计教育方案、实施教育活动。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1)反对思辩教育学; (2)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 教育研究; (3)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 (4)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基本评价: (1)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2)实验科学方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
教育学原理
你们对本课程有何期待?
第一章
本章主要内容:
教育与教育学
一、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二、什么是教育?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 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 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
教师资格
案例1:陈景润“失业”记 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 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四年 大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 一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课 教师。按说,陈景润的专业成绩是无可挑剔的, 当一个数学老师绰绰有余。但实际上,他并不 能胜任。工作刚开始,就显露出诸多不适应。他讲的课不能符 合教学常规的要求,缺乏必要的教学基本功,稍不注意,就 将自己的研究课题——《数论》的内容讲了出来,学生们意 见很大。学校领导从中学教学质量及升学前途考虑,多次提 醒其加以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陈景润潜心研究哥 德巴赫猜想,积劳成疾,请假住院,故误课较多。
夸美纽斯
德国人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 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 育学体系的人。
1806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
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形态的学科。
赫尔巴特
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 阶段,是因为:
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08-09课件
学校产生的时间:奴隶社会 。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 实践活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是一个可教 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 为一个人。 ----成为教育的对象是每个人不能自决或 不得不接受的社会需要。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1)教育既不同于其他以物质或精神产 品为直接对象的活动; (2)教育不同于虽然以人为直接对象但 不是以传递社会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1)劳动过程中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传 递; (2)语言的产生; (3)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种的繁衍与 人的成长即社会化。 2、评述 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生产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传递也需要教育, 这样教育便应运而生。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学校教育产生的四个条件:
• 3、作为一种过程或结果的“教育” –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 育”; –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小说,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二) “教育”的词源
• 1、西文“教育”的词源 • (1) “education”、“education”、 “erziehung”,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ere”转 换来的。“•ducere• 是由前缀“•• 与词根 e ” e” “duce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 根ducere则为“引导”,• 者合起来就是“引 二 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 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 转变为“现实”。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环境 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 教育和主观努力,人的潜能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 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 给予人的发展 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深层结构(本质)
表层结构:教育现象 如:中考补课潮、高考移民大军、幼儿园收费、 校园暴力、国检、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等。 中层结构:教育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机构、强制性、免 费性、民族性、民主性等等。 深层结构:教育本质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 教育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命的的解读 和信仰 教育是幸福的必由之路等等
教育与人的自由、幸福
教育使人获得生存的技能,使人具有自我解放的意识, 给与人自我解放的能力,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 发展。 教育何以能促进人的幸福 幸福是个体生存和发展需要获得满足的客观状态,幸 福感则是对幸福的体验,即个体对生存和发展需要获 得满足的一种体验或者认知。 主体需要的复杂性和幸福观的多元性导致幸福感不会 是十全十美:有时起伏跌宕、“百感交集”;有时 “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时会陶醉于小得,甚至沉迷 于病态虚幻,没有幸福却有幸福感。
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苏联及我国部 分教育学者的观点。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 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 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 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 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 要有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恩格斯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客观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3.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封建社会是继奴隶社会之后兴起的人类又一种古代社会历
史形态。世界上不同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以及封建社 会延续的时间各有不同。在欧洲,人们一般把公元5世纪末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看成是封建社会的开始,其发展包括了 近千年的中世纪,200多年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直至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实际上,可以把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看成是欧洲古代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和 现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在中国,一般认为是在春秋战国 之交进入了封建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了第一个 封建国家,其发展则延续了2 000多年,直至清朝的灭亡, 其间虽不断有朝代的更迭,但封建制度基本上没有改变, 表现出强大的稳定性。
欧洲封建时代具有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一些特征,主要 就是形成了世俗封建主与僧侣封建主两个由不同的权力系 统构成的统治阶级。这两者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但又有共 同的利益。在教育上,他们有着各自的教育系统和教育目 的。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世俗封建主的“骑 士”,而僧侣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教权的“教士” 或“牧师”。由于文化教育的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教会手中, 所以欧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也基本上是由教会来控制的, 骑士教育往往是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的阶级性是一切阶级社会中的重要属性。
16
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原始社会中,教育过 程是与生产和生活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是不分离的。进入奴隶 社会以后,由于不劳而获的奴隶主对学校教育权的控制,他们是不 会允许在学校中向自己的子弟传递那些只有奴隶们才需要的生产知 识和技能的。他们要求自己子弟学习一些统治术、战争术、外交术 等等,从思想观念上教唆自己的子弟鄙视生产劳动和与之有关的知 识技能。生产劳动的经验一开始就被排斥在学校的大门之外。有关 这方面经验的传递主要是依靠生产过程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 行的。这种非正规教育的方式对于保存和发展人类的生产经验,乃 至促进新技术发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古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是近代科学诞生的一个重要基础。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中叶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古希腊罗马—资产阶级革命前 (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 中国:春秋战国—清朝末年 (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
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1632年他所著的《大教 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他对世
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世界教育 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孔子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神是 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弟子三千, 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文化教育方面 有两大贡献:第一,整理和保存了我国 古代文化典籍;第二,开创私人讲学之 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 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豫。就是预防,禁于未发,消灭于萌芽状态。
时。就是及时,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施教。
孙。就是顺序,也就是循序渐进。
摩。就是相互观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完整版
德育的过程与规律
教育引导规律
德育需要教师的教育引导,通过言传身教、 榜样示范等方式进行。
实践锻炼规律
德育注重实践锻炼,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其道德品质。
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形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使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道 德观念。
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意志力, 以抵御不良诱惑。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培养其对美好事 物的向往和追求。
德育的过程与规律
03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
Chapter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 括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等,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教育制度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制度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等。 这些类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中有所体现。
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内容和目标;另一方面,教 学通过对课程的实施和深化,不断推动课程的发展和完善。同时,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也为课程的 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05
德育原理
Chapter
德育的概念与任务
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形成符合 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的教育过程。
教育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教育的要素
➢ 教育者 ➢ 学习者 ➢ 教育影响(内容与形式)
三、 教育的本质
➢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还是和其他动物共 有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动物界存在的“教”与“学”的现象与人的教育 的区别:
(1)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抚育活动 是本能,是简单的定型化行为。
❖这是从社会角度来定义的,强调社会因素对个 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 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忽视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 动中的作用。
❖广义的定义过于宽泛,狭义的定义犯了循环定 义的毛病。
特朗里:教育是成功地学习知识、 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这是从个体角度来定义的,侧重于教育过程中 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
主讲:黄 文 芳
本课程参考文献 :
1、王道俊 、扈中平主编的《教育学原理》,
1998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陈桂生著《教育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
社,1998年版。 3、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现代教育 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 展·200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
Hale Waihona Puke 未来。”❖ 2、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 例如,“你是如何教育好孩子的?”
▪ 又例如,“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应该教育孩子 自立、自强和自尊。”
❖ 3、作为一种过程或结果的“教育”
▪ 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 说,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概念的认识与分析 2、教育三要素及关系的理解 3、教育的历史发展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4、教育学的价值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 “教育”的概念
❖ (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用法 ❖ 1、作为一种制度的“教育”
▪ 例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又例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2)动物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 无法变个体经验为类经验,促进社会进步。
(3)动物 “教育”的最好结果不过是小 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存并维持生命。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是什么使教育活动与其他的社会活动进一步区 别开来呢?
----教育活动的内容
个体— 教育 -- 类经验
(二) “教育”的词源
❖ 1、西文“教育”的词源 ❖ (1) “education”、“education”、“erziehung”,
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个名词, 它是从动词“educere”转换来的。“ educere•”是由前 缀“ e•”与词根“duce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 思,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 二者合起来就是“引 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 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忽视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 大作用。
启示:
❖对教育的定义必须兼顾社会与个体的要求。
2、“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 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实践特性 ❖(2)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的耦合过程 ❖(3)强调教育活动的 “动力性”——促进、
加速作用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
教育这种传递方式的优越性:扩大了人类的认识 范围;大大加速了个体或全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 教育和学习过程的存在引起教育的生理基础、特 别是大脑有了更快发展,为教育及人类进步提供 条件。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 实践活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是一个可教 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 为一个人。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 的“洞穴”隐喻
❖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应用 “洞穴中的囚徒”隐喻进一步将其阐释为“促使 心灵的转向”,一种在人的精神领域发生的巨大 变革。“
2、中文“教育”的词源
▪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 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 乐也”一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 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但这 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 后来的一二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 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语汇。
甲骨文中的“教”与“学”
(三)“教育”的定义
❖ 1、通用定义的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教育”条目释文
❖ “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 广义上说,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 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 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 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 (2)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世纪之前, 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 与“学”这两个词。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 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 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 (3)从甲骨文以及古代思想家们的论述来看, 我国古代“教”与“学”的基本含义是“学做 人”,通过文化典籍的学习,辅以躬行践履和 反身自省,不断地体认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和境 界。
《教育大辞典》的“教育”词目释文
❖ “教育(education)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通常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 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 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 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 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 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指义的教育, 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 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