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发生的条件探究实验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
并
。
请你在下 表空格 中
,
填写 实验操 作 和实验 现 象
结 论
想
实验操作和 实验现 象
(1) (2 )
(3 )
燃 烧 与物 质 的性 质 有关 燃 烧 与 氧气 有 关
物质必 须 具 有可燃性
燃烧 需 要 氧气
温度必 须 达 到可燃 物 的 着火点
燃烧 与温 度有关
讨论 行验证
:
本 题 围绕燃烧 的 三 个 条 件
;
,
给 出 了 三 种猜想 和 每种 猜 想 如第 次
得 到 的结 论
。
要 求 通 过 与此 相 对应 的实验 操 作和 观 察到 的现 象来 进
一
因 此 首 先 必 须 明 确 每 次 实 验 操 作 的 目的 是 什 么
。
。
实验操作要 证 明具 有可 燃性 的物质才能燃烧
、 ,
所 以应在其他条件
m
L
的 沸 水并 放 入 用 硬 纸 圈
,
小 块 自磷
,
在 烧 杯上 盖
一
片 薄铜片
铜片上
一
端放
一
堆干
燥 的红 磷
甲)
,
另
一
端放
小 块 已 用 滤 纸 吸 去 表 面 上 水 的 白磷 f 如 图
观 察现象
。
方案二
气1
,
:
用 导管对着方案
观 察现 象
。
一
中 所 述 烧 杯 中 的 白磷 吹 气 f 或 通 氧
,
,
放在
。
(2 ) 分别点 燃 两 支小 蜡 烛
,
将其 中
一
实验11 燃烧的条件(解析版)
【同步实验课】 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仪器】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三脚架、薄铜片 【实验试剂】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图示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蘸酒精的棉球燃烧, 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①酒精 是 可燃物,水 不是 可燃物; ①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2(1)乒乓球碎片燃烧 , 滤纸碎片不燃烧。
乒乓球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
(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滤纸碎片后燃烧。
①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①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的着火点 低 。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画出设计方案图示: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 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1. 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 着火点某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
【注意】(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就不能发生。
(2)不同物质着火点一般不同,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满足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使用冷却剂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电器设备或电线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直接灭火。
(4)油、酒精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否则易引起火势蔓延。
【典例0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B.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答案】B【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不燃烧,说法不正确;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向水中通氧气,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白磷会燃烧,说法正确;C、热水的作用除了提供热量,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说法不正确;D、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说法不正确。
燃烧发生的条件探究实验共27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
2. 分析燃烧过程中氧气、温度和可燃物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验验证燃烧三要素:氧气、可燃物和温度的相互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燃烧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本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氧气、温度和可燃物对燃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木条、火柴、蜡烛、酒精、砂纸、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烧杯、水、玻璃棒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集气瓶、烧杯、玻璃棒、天平、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影响(1)将一根木条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2)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抽空,再次将点燃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2.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燃烧的影响(1)点燃蜡烛,将蜡烛放在试管中,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酒精,滴在蜡烛火焰上,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3. 实验三:探究可燃物对燃烧的影响(1)将火柴点燃,放入烧杯中,观察火柴燃烧情况。
(2)用砂纸将木条表面摩擦,使其表面粗糙,点燃木条,放入烧杯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当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抽空后,木条无法燃烧。
这说明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2. 实验二:蜡烛在试管中燃烧,当酒精滴在蜡烛火焰上时,火焰变得更旺。
这说明温度对燃烧有显著影响。
3. 实验三:火柴在烧杯中燃烧,而摩擦后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这说明可燃物的性质对燃烧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燃烧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2.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氧气充足时,燃烧更旺。
3. 温度对燃烧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燃烧越旺。
4. 可燃物的性质对燃烧有影响,可燃物越易燃,燃烧越旺。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燃烧的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
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加深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1. 可燃物质: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助燃剂,通常指空气中的氧气。
3. 热量:点燃可燃物质,使其达到着火点。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可燃物 + 氧气→ 燃烧产物 + 热量三、实验用品1. 可燃物质: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空气。
3. 热源:酒精灯、打火机等。
4.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温度计、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可燃物质,放入烧杯中。
2. 用酒精灯或打火机点燃可燃物质,观察燃烧现象。
3.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
4. 对燃烧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如测定燃烧产物的质量、热量等。
5.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燃烧原理。
五、实验现象1. 燃烧时,可燃物质发出火焰,并伴有热量释放。
2. 燃烧产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其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3. 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 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例如,木材燃烧产生烟雾和灰烬,汽油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少量水。
3.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七、实验结论1.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2.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质、氧气和热量。
3.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9.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日期
【问题和建议】
1、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如果把实验室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连接中考】
1.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5、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
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可燃物。
探究燃烧的条件
煤
石头 玻璃
蜡烛
具有可 燃性
2、实验二: 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用烧杯罩住,一支不罩住,观 察实验现象。
现象:罩住的蜡烛熄灭
条件二: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 较点燃的难易。
现象:木条比木炭更容易被点燃
条件三: 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0℃ 183 ℃
2是可燃物 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
木炭320 ℃ ~370 ℃
归纳:一、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具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思考:以上条件是否需要同时满足,还是 只需部分满足呢?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沸水 ,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 一片铜片,金属盖一端放一小堆干 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 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所示 )观看视频,观察现象。
着火点参考信息:着火点是物质 燃烧达到的最低温度。
白磷 40℃
红磷 240℃
物质
金属盖上的 白磷
金属盖上的 红磷
沸水中的白 磷
现象 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燃烧的三个条件 必须同时满足,
解释缺一不可
①白磷是可燃物 ②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如何能使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 通入氧气或空气
纸 火 锅 白纸着火点180 ℃
钻木取火:
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 火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1、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呢? 2、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活动4燃烧条件的探究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
实验报告
实验提升
-3-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3. 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三是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 在水平桌面上放两支蜡烛,点燃
后,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 。
实验报告
实验提升
-9-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
是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
烟。
② m1、 m2、 m3的大小关系是
m1> m2= m3
。
实验报告
实验提升 -10-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 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 合理的灭火建议: 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
-18-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2)60年代开始,居民家中主要采用煤炭和蜂窝煤作 燃料。 ①在引燃蜂窝煤煤炉时,先要在炉膛中自下而上依次加 入废报纸、小木块和蜂窝煤(如图2所示),然后打开 进风口,点燃废报纸。该过程中不直接点燃蜂窝煤,而 是先点燃废报纸的原因是 废报纸着火点低,易被点
燃。
实验报告
实验提升
-8-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 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 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 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 置总质量为 m3g。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基础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
2.(4分)(湖南中考)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 旺”。下列说法最合理B的是(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3.(4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1: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2: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3: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图4:沾有白酒的手帕火焰熄灭后手帕依旧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手帕 的着火点
4.(4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前 K1、K2、K3均已关闭)
Ⅰ.打开K1、K2,使热水流入左管,浸没白磷。 Ⅱ.关闭K2,打开K3,使左管中热水流出。 (1)实验过程中,热水的作用是_隔__绝__空__气__,__提__供__热__量__。 (2)该实验中,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__操__作__Ⅰ__中__白__磷__不__燃__烧__,__操__作__Ⅱ__中__白__磷__燃__烧__。
化学 九年级上册 沪教版
基础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实验用品】 95%酒精溶液、蒸馏水、棉花、小蜡烛、木条、小煤块;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玻璃杯、玻璃棒等。
【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 酒精溶液、蒸馏水,置于 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 物质是否可以燃烧
探究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燃烧的条件,探究不同条件下物质燃烧的特性,为今后的安全用火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物质具有可燃性;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实验器材1. 酒精灯;2. 酒精;3. 小木块;4. 小铁块;5. 烧杯;6. 氧气瓶;7. 温度计;8. 秒表;9. 火柴;10.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将酒精倒入酒精灯中,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颜色和形状;2. 将小木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记录木块燃烧的时间;3. 将小铁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铁块表面现象;4. 将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火焰熄灭时间;5. 将氧气瓶打开,用酒精灯加热氧气瓶,观察氧气燃烧现象;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燃烧条件。
五、实验现象1. 酒精灯火焰呈蓝色,温度较高;2. 小木块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燃烧时间为10秒;3. 小铁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表面出现红色;4. 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火焰熄灭时间为30秒;5. 氧气瓶打开后,加热氧气瓶,火焰迅速熄灭。
六、实验结论1. 物质具有可燃性,酒精、木块、铁块均具有可燃性;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酒精、木块、铁块在氧气中均能燃烧;3.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酒精、木块、铁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能燃烧;4. 燃烧条件满足时,燃烧现象明显,如火焰颜色、形状、温度等;5. 燃烧条件不满足时,燃烧现象不明显或无法燃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酒精灯火焰烧伤;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特性;2. 研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3. 探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4. 研究燃烧条件对燃烧速度的影响。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不同条件下物质燃烧的特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安全用火,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九年级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九年级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用热水给红磷和白磷加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用品:大烧杯、小烧杯、大试管、薄铜片、金属圆柱体、镊子、药匙、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设计: [操作] 1.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
4.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
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效果: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用内壁沾有水的烧杯罩上后,白烟不再向外逸散。
2.用试管倒扣在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白磷立即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解说: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通过分析能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探究实验。
但是,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因此,教材要求实验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然而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就较为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第一,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将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第二,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探究实验方案结论
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
•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1. 实验方案
分别将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放在薄铜片上,另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如下图:①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变化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
2. 实验结论: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
①可燃物
②氧气(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 1.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性质,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 2.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①可燃物②氧气(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中考试题往往以实验设计题的形式来考查燃烧规律。
燃烧条件的探究设计常常运用控制变量—对比法。
(1)分析对比实验设计
实验1:探究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2:探究可燃物接触氧气才能燃烧
实验3:探究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
(2)综合控制变量
①把白磷和红磷都漏置在空气中(对比),用0℃的热水控制温度(这个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可燃物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②烧杯底部放一块白磷,用水控制不让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仍然是80℃,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证明可燃物即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不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中学科学实验教案:燃烧条件的探究
导言在中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燃烧条件的探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学科学实验教案——燃烧条件的探究的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的意义和教学价值。
实验目的1、了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2、掌握如何控制燃烧的条件;3、掌握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提高科学素养。
实验器材烧杯、硫酸铜、铁棒、火柴、酒精灯、试管架、试管夹、打火机。
实验步骤1、取一只烧杯,加入适量的硫酸铜;2、取一根铁棒,加热到红热状态;3、将铁棒放到烧杯中,注意观察;4、拿出火柴点燃酒精灯,制造出需要的温度;5、用试管架和夹子取出一根铁棒,两端用火柴点燃;6、将铁棒的一个燃烧端移动到烧杯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1、硫酸铜颜色改变;2、铁棒慢慢变红,直至红热状态;3、当铁棒被放到烧杯中时,铁棒和硫酸铜开始剧烈反应,产生了燃烧现象。
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依次控制了燃烧的各个条件,比如温度、氧气、燃料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在第一步中,我们加入了硫酸铜,为实验奠定了基础。
硫酸铜作为催化剂,可以促进燃烧的发生。
在第二步中,我们将铁棒加热到红热状态,使铁棒达到燃烧的温度要求。
在第三步中,我们将铁棒放到硫酸铜中,铁棒和硫酸铜之间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当铁棒和硫酸铜产生化学反应时,燃烧就发生了。
实验意义1、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科学创新能力的发展;2、深入学习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从而更好地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结通过这次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燃烧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充分锻炼了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实验室安全意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相信让学生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密切关系,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学生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燃烧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和光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三、实验器材1. 铁架台2. 酒精灯3. 火柴4. 玻璃片5. 铁夹6. 红磷7. 白磷8. 木炭9. 硫磺10. 氧气瓶11. 水槽12. 秒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酒精灯、火柴、玻璃片、铁夹、红磷、白磷、木炭、硫磺、氧气瓶、水槽、秒表等实验器材放置在实验桌上。
2. 取一小块红磷,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3. 取一小块白磷,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白磷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4. 取一小块木炭,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木炭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5. 取一小块硫磺,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硫磺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6. 在氧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氧气,将燃烧后的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分别放入氧气瓶中,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7. 在水槽中放入适量的水,将燃烧后的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8.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在酒精灯火焰中均能燃烧,燃烧时间分别为10秒、5秒、15秒、20秒。
2. 在氧气瓶中,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均能燃烧,燃烧时间分别为15秒、10秒、20秒、25秒。
3. 在水中,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均不能燃烧。
4. 通过实验结果可知,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实验结果表明,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速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六、实验结论1.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2.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速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教案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
(2)掌握燃烧过程中物质数量守恒的定律。
二、实验原理
燃烧是一种无机物质中氧元素和其它化学元素的化学反应,它包含一个也可以称作火的热量耗散的过程。
需要燃烧的四个条件是氧气、高温、燃料和火花(或其它火源)。
三、实验准备
(1)准备实验用具:安全桶、安全帽、橡胶瓶、蜡烛、棉花、餐巾纸、打火机等;
(2)准备实验台:放置橡胶瓶,让其位于安全桶中,将蜡烛放置在安全桶内;
四、实验步骤
(1)将一片棉花放置在橡胶瓶内;
(2)将橡胶瓶装入安全桶中;
(3)将蜡烛放置在安全桶中;
(4)将餐巾纸放置在安全桶中;
(5)用打火机点燃蜡烛的蜡油;
(6)在安全桶中关闭盖子;
(7)观察棉花是否燃烧。
五、安全须知
(1)本实验必须年满18岁或以上;
(2)本实验应在室外空气节奏或有良好通风的室内进行;
(3)实验时应佩戴口罩;
(4)实验时禁止吸烟;
(5)实验时应注意安全,使用安全桶。
六、结果分析
经过上述实验,可以发现棉花燃烧的过程中氧气能够使燃料(棉花)燃烧,而高温和火花(打火机)则是辅助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
从而可以得出:燃烧是一种物质加热使之分解成另一些物质的化学反应,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氧气、高温、燃料和火花(或其它火源)。
同时,这也验证了物质守恒定律。
燃烧的条件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堂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燃烧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是一种什么现象?燃烧的条件有哪些?(2)教师简要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教师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2)结合实例,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中、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观察燃烧现象。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燃烧现象。
4. 数据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在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时,结合实例,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评价本案例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分
析其灭火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5.在厨房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 灭火方法是( )
• A.立即往锅里加冷水 • B.立即用嘴用力吹 • C.立即盖上锅盖 • D.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6、(1)纸火锅在城市里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 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纸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
满足
灭火的原理:
•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 2.将可燃物与氧气(空气)隔绝
• 3.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选 其一
1、如何理解燃烧的促进? 2、为什么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3、灭火的方法与原理的区别 4、用水灭火的理由
生命可贵,安全重于泰山
• 新华网哈尔滨12月6日电 (记者梁冬) 记者从 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抢险 救灾指挥部获悉,5日晚,救援人员在井下 终于发现了本次事故最后一名遇难矿工的 遗体,至此,救援工作宣告结束。本次矿 难共造成171人遇难,其中包括169名井下 遇难矿工和2名地面工作人员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
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
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______ 。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 放出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______(填写化学 式),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 _____。
1、理解燃烧发生的条件探究实验及结论。 2、根据燃烧的条件,学会促进燃烧和灭火、 防火的方法。
3、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运用该知识进行安 全防范。
重点:燃烧的条件以及促进燃烧和灭火方法
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回忆现象,写出反 应化学方程式,推导结论
实验一 燃烧的条件
⑴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白磷具 有___________,温度达到________又与 ___________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这是因为红磷虽然与_______接触但温度没 有达到____________。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这是因为水中白磷温度超过________,而 不与________接触。
4、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分析其灭火原理。
• 5.在厨房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 灭火方法是( )
• A.立即往锅里加冷水 • B.立即用嘴用力吹 • C.立即盖上锅盖 • D.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6、(1)纸火锅在城市里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
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
新华网黑龙江七台河11月28日电: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总局28日在事故现场的初步判断,七台河东风煤矿 “11·27”特大事故不是瓦斯爆炸,而是煤尘爆炸。根据 东风煤矿总工程师向安监总局汇报的情况,事故发生前几 天,井下煤仓附近就出现煤尘较大情况。11月22日还专门 开会处理此事,并作了分工。安监总局专家介绍,煤尘浓 度在每立方米30毫克至2000毫克之间,遇到700摄氏度到 800摄氏度火源时会发生爆炸。爆炸最强浓度为每立方米 300毫克到500毫克。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 小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 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氧气) 。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 所放出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根 该据气上体述所现具象有推的测 性, 质该 是气__体不是燃C烧O也2填不写支化持学燃式烧)。,
7、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 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 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 作用是什么?
●若打开所有门窗,空气充分,燃烧更旺。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是为了过滤空气中的烟尘, 保护呼吸道
7、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 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 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 作用是什么?
[活动与交流]
1、酒精撒桌上,并被引燃,怎(湿么布办扑?灭)
2、煤气(着关火闭,阀应门怎后么再办?考虑用别的方法)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
假如你是工程人员, 结合相关知识请提出针对性整改方案
猜一猜:如此壮观的图 片描述了什么场面?
这是一场火灾!!!!
30米挂车一路撒“火种”江南大道“电光石火”13小时 20吨电石遇雨水剧烈燃烧,消防派出6辆消防车前去救援 水能灭火,可是昨天这场雨,却在一起火灾当中充当了“油”
的角色
据章建平工程师介绍,电石,化学名称碳化钙,是一种有机 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 激烈分解产生乙炔气体和氢氧化钙, 释放出大量的热。 正常情况下,可以利用磷酸盐干粉、干黄沙和水泥进行覆 盖、隔离扑灭。但因现场雨下得很大,这三种物质无法完 全发挥作用。
反应化学方程:
延伸思考 ⑵若铜片上的白磷量比较多,燃烧一段时间
后,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起来,为什么?
⑶若将烧杯上的铜片移走,并用一根玻璃导 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你将观察到 什么现象?为什么?能不能说”水生火“?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 ① 可燃物;
三者
•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同时
• ③达到着火点.
现场指挥部斟酌后决定调度杭州仅有的2台干粉灭火车,对 起火车辆进行喷洒。同时调度沙土、彩钢板对沿路燃烧带 进行覆盖。
1、写出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方 程式:
2、材料中提到的灭火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2、你对”水能用来灭火“的认识
1、酒精撒桌上,并被引燃,怎么办?
2、 煤气着火,应怎么办?
3、 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