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教案(1)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问题式教案

初中物理问题式教案

教案题目:初中物理《光的传播》问题式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特点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3. 光的传播实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吗?光可以穿越哪些物质呢?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光如何应对这些障碍?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5.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光的传播实例,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8.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和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现象。

3.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 注重课堂练习,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的传播特点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实验器材。

2. 网络资源、图片素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了解光的其他传播现象。

2. 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通过本节课的问题式教学,让学生掌握光的传播特点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一)定义: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

(二)
理论依据:
1.问题教学理论(马赫穆托夫)
2.提问式教育理论(弗莱雷)
(三)
基本步骤:
1.学生自学或教师讲授
2.创设问题情境
3.提出问题
4.回答问题
5.总结
(四)
优点: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3.能够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4.学生能牢固地掌握问题教学中的知识点5.有助于学生养成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五)缺点:
1.问题设计较为困难
2.教学中不确定性较强
3.教师所需的教学技巧较高
4.学生获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5.问题序列型较难保证。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帮助者和向导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
• 20 世纪20 年代, 美国医学界因为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不断丰富, 医学生负 荷不断加重, 忽视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 发现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偏差和 危机, 提出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问题 • 60 年, 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了PBL 教学模
教学
• 90 年代 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 课程的试验; 1994 年, 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在1~ 4 年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PBL 模式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
• 香港大学医学院于1997 年正式开始实行PBL教学法, 目前此教学法已占该校全部医 学教育的60 % • 台湾地区部分院校也开展了PBL 教学
还从来没看过中医。他将信将疑地来到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内科门诊。看到黄医师身边坐着很多学生,
他犹豫中向黄医师讲述了自己的病情

第二幕—— 黄医师自己询问了患者的情况:如发病的原因,但李先生想不出与什么有关,从咳嗽到现在
没有发过烧,严重时稍感胸闷,眼冒金星。痰少白白的,喉咙痒得厉害,一痒就咳。他以前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问题式学习) 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 “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 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4 大要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问题解决》教材版本: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1.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数。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多余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观察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

2. 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讲解解题方法,强调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的运用。

4.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检查,共同提高。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拓展题,增加问题难度。

2. 学生尝试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在拓展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问题难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6:问题解决 第1课时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6:问题解决  第1课时

教案标题: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6:问题解决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数学题、实际案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和体会。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问题解决。

2.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三、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教师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等。

2. 学生通过例题,体会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

2. 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问题解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之问题的设置

问题式教学法之问题的设置

问题式教学法之问题的设置作者:王俊秀来源:《商情》2013年第08期【摘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就只停留在表面,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问题教学设置问题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与教材知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更深的理解甚至会有全新的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正是基于对苹果落地产生了疑问。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就只停留在表面,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于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问题式教学法的尝试。

一、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一切科学研究都起源于问题的探索,因为只有问题才能激励人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验和创造。

所以,一堂好课,不能没有问题。

学生都能够提出问题,传达了“我要学”、“我要听”的求知信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学生的提问是开启通向有效的、有意义的学习窗户的工具。

学会提出一些高层次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信息的关键。

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能够提出问题或愿意提问题的学生很少,有创新意识的就更少了。

可见,学生在传统教学中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很少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对学到的知识也不经过思考,只停留在表面,并未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只有通过思考,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式教学的教案设计

问题式教学的教案设计

问题式教学的教案设计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教师需要制定合适的教案,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本文将介绍问题式教学的教案设计,并提供一个具体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问题式教学教案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通过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学习重点,以及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要明确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或能力。

2.可行可测:教学目标要能够通过实际行为来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与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问题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

教学内容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针对性:教学内容应该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回答教学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有趣味性:教学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相对完整性: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

三、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问题式教学的核心,通过学习任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任务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项目或者一个情境,其设计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任务的明确性:学习任务应该明确描述学生应该完成的目标和内容。

2.任务的学习负荷合适:学习任务的难易度应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又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3.任务的趣味性:学习任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

也正是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才 能快乐地走进学科世界,掌握学科知识, 体验学科创造,感悟学科奥秘,从而增 强学科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生创造性 思维,感悟学科奥秘,从而增强学科基 本活动经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展 现学生多样化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潜能。
3.要特别注重在智慧的教学对话中培 育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的交流又会 促进思维的成熟。师生对话在课堂教学中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此,旨在激发学生 思维和学科创新的教学对话,对培育学生 的学科精神意义重大。减少课堂教学对话 的“知识检测”功能,增进“智慧启迪” 的功能;弱化教学对话的“封闭性”,拓 展其“开放性”。
3.通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问题解决导学卡”最 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 能充分地为解决问题而去习得知识。
4.受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学 生不会学习、自学能力差。需要教师在 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思维的引导和方 法的指导,逐步培养和提升学习的自学 能力。
总之,“问题解决导学卡”的功 能是: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持续的 原动力并不断激发点燃学生的学习热 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 养自学能力和思维品质,使学生能为 解决问题而主动地去学习。
四、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教 师应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要设法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 境,只有具备这样心理环境的课堂才 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题海战术 和牺牲学生兴趣为代价换取“高分数” 和“高升学率”的学科课堂,只能使 师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知识传授和机 械记忆的氛围之中,缺乏创新思维所 需要的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
展示探究——重在过程的展示,思 维的展示,学生错点和思维障碍点的展 示。 小结反思——教师要给出学生肯定 的答案和结果。 训练巩固——要分层,要优化精选 题目,精选精炼。

问题式教学法教案

问题式教学法教案
游戏二:老师读音节,你举出声母、韵母并拼读出来。
四、师总结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五、作业布置
书写d t n l及da mi tu di ma各一排。
六、板书设计:
d t n l
da di dunu nv ne na
te ti tu lu lv le li
七、教师小结与反思:
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铺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师小结与反思:
学生看图,学会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训练集中注意力,学习模仿。
游戏巩固,加深记忆。
优劣对比更能发现问题,得以改进。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教学意图
一、预设问题(一环)
第一步:复习导入
(一)复习检查。
1、复习字母:b p d t m f a
2、拼读音节:dì di、mā ma、bà ba 4、导入:这些声母和韵母在一起还能组成许多新朋友呢!
2、n l的发音及n l与韵母的拼读。
课 前
准 备
1、拼音卡
2、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意图
一、预设问题(一环)
第一步: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声母:b p m f,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声母)声母一般都站在音节的最前面。
2、认读韵母卡片,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为什么?(单韵母)再人带调韵母,教师讲解:声调都标在韵母上面。
二、问题探究(二环)
第二步:学习d t n l 与韵母相拼
1、出示音节
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
3、老师示范拼读
4、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3、学儿歌,边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演。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需求。

(2)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定义和原理。

(2)通过例题,展示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交流解题心得。

4. 课堂小结(2)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见附件)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独立思考。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管理是否到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5. 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附件: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一、课后作业(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6米,宽是8.9米,求它的面积。

(2)28位同学分组做游戏,每组最多5人,最少3人,请问最多可以分成几组,最少可以分成几组?2. 请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简要说明解题过程。

新课标下语文“问题式”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语文“问题式”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语文“问题式”教学设计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文学,是其中最灿烂的一颗明珠:《诗经》、《离骚》辞采达雅;唐诗宋词,双峰并峙;明清小说,脍炙人口;现代文学,兼容并蓄。

而能够有幸入选语文课本的,更是上乘之作。

可现在许多学生,喜欢啃一本又一本的大部头,喜欢读一篇又一篇的精美散文,就是不愿上语文课。

究其原因,不外乎害怕枯坐冷板凳听老师喋喋不休的无聊,忧虑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

语文学习,陷入一种尴尬。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享受思考的过程。

当我们拨开一重又一重的迷雾,终于触及问题的本质,且能滔滔不绝,畅所欲言时,那不是一种喜悦吗?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而要达到这种高度,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语文课的设计,最忌讳的是那种大而不当的问题。

在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进入理想境界,提问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提出一些较深奥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

同时,语文课堂的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

正是上述“头重脚轻,头轻脚重”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

再加之有些老师一味追求所谓“标准答案”,学生发表的独立见解得不到鼓励,遏制了一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厌倦思考,只等老师公布答案,课堂教学陷入误区,语文的区区魅力自然吸引不了学生。

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深与浅、远与近的最佳结合,即提问应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充分的延展性,教师的提问和总结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问题式教学 初中 教案

问题式教学 初中 教案

问题式教学初中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式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问题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问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2. 课题:《平面几何中的对称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自然界中的图案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在导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平面几何中的对称?对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如何运用对称解决实际问题?”3.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问题,通过查阅教材、讨论等方式,初步了解对称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4.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结果,进行系统讲解,梳理对称的知识体系。

6.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对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7.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 教师评价: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

3. 课程评价:关注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问题解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教材版本: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不畏惧、积极应对的态度。

教学内容:1. 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2.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3. 学会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1. 老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尝试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三、实践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对解决问题的认识。

五、作业1. 完成教材P56页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附:教材P56页练习题1. 小明有30元,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18元,他可以买几本书?2. 妈妈买了4个苹果,爸爸买了6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3. 小华有10个糖果,他给了小红3个,又给了小刚2个,他还剩几个糖果?4. 弟弟有5个气球,姐姐有7个气球,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气球?5. 小明家有3个人,妈妈买了8个橘子,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几个橘子?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环节中的学生尝试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问题式教学设计案例

问题式教学设计案例

问题式教学设计案例Problem-Based Learning Lesson Plan Case.Introduction: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challenges students to learn by solving real-world problems. It is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hat emphasizes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and collaboration. PBL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enga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outcomes.Learning Objectives:After completing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Identify and analyze a real-world problem.Develop and implement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Communicate their findings effectively.Materials:Real-world problem scenario.Whiteboard or flip chart.Markers.Sticky notes.Computer with internet access.Procedure:1. Introduction (5 minutes)。

Begin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BL to students.Explain that PBL is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learning that emphasizes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and collaboration.Tell students that they will be working in groups to solve a real-world problem.2. Define the Problem (10 minutes)。

数学教学教案(最新13篇)

数学教学教案(最新13篇)

数学教学教案(最新13篇)数学教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和第5页例2,完成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练习二的习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一些应用,像计算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还有计算储蓄的利息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数,板书课题;成数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年的小麦比去上增产二成,苹果比去上减产一成,这二成和一成是用来说明收成情况的。

说明并板书;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

小麦比去年增产二成,也就是小麦比去年增产十分之二,即百分之二十。

下面让学生回答:苹果比去年减产一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苹果比去年减产十分之一,即百分之十。

)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十分之三,即百分之三十。

)二、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提问: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多收了二成五,表示多收了25%。

)怎样计算?根据什么?学生口述。

教师板书算式:41.6十41.625%或者41.6(1十25%)2.教学例2。

教师:你们在商店有没有看到过某某商品打几折出售?比如运动服打八折出售,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提问:衬衫打六折出售是什么意思?(衬衫按原价的60%出售。

)?书包打七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书包按原价的75%出售。

)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然后每个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算式并说明根据。

教师板书算式:43043090%或者430(190%)三、课堂练习1.做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自己做,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做法吗?教师:根据题意可以看出,一个水壶的85%是25.5元,所以这道题可以用方程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做。

用方程解,设:这个水壶的原价是2元。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一.用“问题”组织教学二.把教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串一定形式的有价值,科学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感知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最终完成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摆脱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一切学习活动回归学习的本质—这也就是“问题教学”的实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知识的过程,“问题教学”的实质就是回归学习的本质--—王崴然)三.问题设置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问题教学法的重点是“问题",核心也是“问题”。

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必须有针对性,要点到“点子”上。

然后才可能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深入,最后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明确。

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师生问答互动中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四.三.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实施“问题教学”的前提.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气氛。

一.由教师提问为主,转到以学生提问为主本节课中只有教师“满堂问"--把一个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而没有学生主动的质疑。

问题教学,应该是教师利用一定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并通过学生的多方面的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水平上,问题在教学中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可以使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从单一老师提问到学生自己质疑?我认为首先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

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

三年级数学归一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1)

三年级数学归一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1)

归一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走进情境1.自主提问。

出示:“小强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小丽想买7千克南瓜。

”(1)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

(2)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买7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教师: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整理信息教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吗?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交流。

教师:你认为哪幅图能对题意表达得更清楚呢?为什么?摘录法: 3千克→ 18元7千克→?元。

列表法: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思考:如果想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明确:如果想求买7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必须先求买一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再求买7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一:18÷3=6(元)预设二:18÷3×86×7=42(元)=6×8=48(元)观察对比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引导学生明确: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求1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再求7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汇报交流后,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

3.回顾与反思。

教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分几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生:4步分别是:计算,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写答五、巩固练习1.(1)出示:“小红买3本笔记本用了27元,小青想买10本笔记本,小青用了多少元?”(2)学生自主解答,教师指导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加括号。

问题式探究模式教学案例设计

问题式探究模式教学案例设计

“问题式探究”模式教学案例设计【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基本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铜、Fe2+、Fe3+的性质,了解铁、铜、Fe2+、Fe3+的转化,了解铁、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应用。

2、发展要求:了解Fe3+的常用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铁、铜制品及其资料的收集和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2.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3.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相互转化难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按照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做好“五备”:备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检测和备过程。

学生准备:1.搜集与铁、铜有关的物品或资料,了解它们的用途2.复习回顾金属的通性,预习《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四、教法设计1、本课时采用“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明确学习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理论分析、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实施解决策略(学生独立解决、生—生合作解决、师—生讨论解决)→归纳提升(总结评价、归纳整理、迁移发展)→发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延伸学习空间)。

2、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等教学手段。

观察、回忆、思考。

②观看实验录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以“问题”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快速而主动地投入到这一中心内容的学习中去,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归纳梳理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

浅谈问题式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

学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遏制。

因此,在新课改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服务的”,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前积极的投入到预习中去,针对问题,分析答疑,对于难度稍大的问题,分组进行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在问题式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1.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好教材问题的设计是建立在了解学情,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学情紧扣教学目的,将学习的重、难点分层设计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设计要在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或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取得问题的答案。

2.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

首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过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更与教师设计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有关,要让学生短时间内回答正确,教师要做是适当的启发引导。

而启发引导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甚至让学生大胆地猜想自己认为好的方法,用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学生,顺其道而行之,帮助学生思考。

3.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章节内容由浅入深,切合学生的思维流程,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因此问题可以有基本定义、定理到具体的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迁移与推广,充分考虑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被触动,让每一位同学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都积极的参与思考;从自学能够解决到共同合作探究进一步获得提升。

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深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运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组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实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升准确使用汉字的自觉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展开活动、查找和使用资料的水平。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

每个版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活动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展开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展开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协助的。

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活动前要制定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板块要求理解的23个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能够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能够展开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2)举行猜字谜游戏。

(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

(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