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的训练 文档

合集下载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是指食物或液体通过食管至胃部时出现困难或疼痛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1. 肤肌模拟:使用指腹轻轻按摩颈部肌肉,从下颌骨朝下直到锁骨位置。

这有助于刺激咽部肌肉,增加其活动性。

2. 舌头锻炼:练习舌头的运动,例如尝试舌头转动、抬起或舌头触碰特定部位等。

这可以帮助增强舌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3. 咀嚼练习:练习正确的咀嚼动作,尽量将食物咀嚼成小块。

这有助于减少食物在咽部进入食管之前的大小和硬度。

4. 喉咙抬升:坐直或站立时,将下巴轻轻向上提,感觉喉咙的伸展和扩张。

这项练习有助于加强喉咙肌肉和咽部的协调性。

5. 咽喉肌肉锻炼:进行一些口腔运动,比如舌头上下移动、张口或闭口等动作,以增强喉咙和咽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6. 饮食调整:根据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调整饮食的质地和口感,选择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

避免过硬或过粘稠的食物,以减轻吞咽障碍的症状。

请注意,这些方法并非对所有吞咽障碍患者都适用,具体训练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

吞咽功能训练word精品文档15页

吞咽功能训练word精品文档15页

(一)康复训练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吞咽功能训练1.基础训练是针对摄食-吞咽活动相关器官进行功能训练,也称间接训练。

(1)头颈控制训练:头颈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口腔颜面部的运动功能,因此在床旁就应进行头颈控制训练。

训练方法:身体朝前坐正,头部从正中开始,分别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做旋转运动和提肩、沉肩运动,每个动作持续5秒再回至正中位。

(2)口唇运动: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 u -i”音。

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

若患者口唇肌群无力时,用指尖或冰块叩击唇周、短暂的肌肉牵拉和按摩等可促进口唇肌肉的运动。

唇闭合力度训练,让患者在闭合的两唇之间放置一压舌板,用两手指在压舌板的两端向下压,口唇应尽量保持闭合状态;也可用系线的纽扣置于口内,向外牵拉纽扣,患者闭唇尽量不让其拔出。

在训练过程中应使患者的口唇始终保持在正中位置。

(3)颊肌运动:要求患者轻张口后闭上, 然后做鼓腮动作, 随后轻呼气;也可让患者作吸吮手指的动作, 借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增强肌力。

每日2次, 每次重复5遍。

(4)下颌运动及咀嚼训练:大多数患者下颌运动幅度不充分,治疗者应辅助患者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动。

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

(5)舌体运动训练:舌体无任何运动时,治疗者用压舌板或勺子的凸面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

若舌体可自主运动时,应指导患者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均可增加患者舌体灵活性。

(6)软腭训练:指导患者发“ge-ge-ge”音;或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10秒钟,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

(7)喉部运动:喉上提训练方法是患者头前伸,使颌下肌伸展2~3秒,后在颌下施加压力,嘱患者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抵住硬腭或进行辅音的发音训练。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
嘿,你问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啊?这事儿可得好
好说说。

要是有吞咽障碍啊,那吃东西可就麻烦了。

不过别愁,有办法解决呢。

一个方法是做口腔运动。

就像给嘴巴做个小体操一样。

可以把嘴巴张大,再闭上,反复几次。

然后伸出舌头,左
右摆动,上下伸缩。

这能锻炼嘴巴和舌头的肌肉,让它们
更有力气。

还可以含着一个小气球,或者用吸管吹泡泡,
这样也能锻炼口腔的力量。

还有呢,做吞咽练习。

先喝一小口水,含在嘴里,然
后慢慢咽下去。

感受一下吞咽的过程,注意别呛着哦。


以多练几次,慢慢增加水量。

也可以吃一些软软的食物,
像果冻啊、酸奶啊啥的,练习吞咽。

另外,做头部和颈部的运动也有帮助。

把头向左转,
再向右转,然后仰起头,低下头。

这样能让喉咙的肌肉放松,吞咽的时候更顺畅。

还可以轻轻按摩脖子,让脖子的
肌肉也舒服一点。

要是吞咽障碍比较严重呢,可以找医生或者康复师帮忙。

他们会有更专业的方法,比如用一些仪器来刺激喉咙的肌肉,或者教你一些特殊的吞咽技巧。

总之呢,有吞咽障碍别害怕,有很多康复训练方法可以试试。

坚持练习,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就像给身体加油一样,让它重新变得棒棒的。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而浅勺子 。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18/26
3.进食训练
• (4) 每次进食前:先用冰棉
棒刺激诱发吞咽动作,确定有 吞咽功效后才开始进食。
从健侧喂食,尽可能把食物放在 舌根以利于吞咽。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19/26
3. 进食训练
(5) 在训练中预防食物残留造成
误咽,吞咽和空吞咽交互进行。
每次证实完全咽下后再喂第2口, 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间连续 30min为宜。
力量,有助刺激感觉。 • 耐力差患者,宜少许多餐。 • 如患者有认知障碍,可适当给予口令提醒。 • 如患者吞咽固体食物有困难时,一样不能咽下大粒药片或
胶囊。 • 进餐后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残留物、漱口。 • 餐后保持舒适半卧姿势或坐位30~40分钟。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24/26
爱心、耐心、细心!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25/26
谢谢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26/26
1级:可一口喝完,不超出5秒时间,无呛咳、停顿
2级:可一口喝完,但超出5秒时间;或是分两次喝完,无呛咳、停顿
3级: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
4级: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
5级:常发生呛咳,难以全部喝完
正常:在5秒内喝完,分级在1级; 可疑:饮水时间5秒,分级在1~2级有; 异常:分级在3、4、5级。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20/26
3. 进食训练
• 仰头点头吞咽,去除会厌部残留食物
• 转头或头旋转吞咽去除梨状窝残留食物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21/26
窒息处理
• 海氏抢救法:连续快速冲击6~10次
他救
自救
昏迷倒地者:采取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患者髋部,双手交叉于患者上腹与剑突中点, 利用手掌根部力量快速向上冲击。

吞咽训练

吞咽训练

摄食吞咽障碍的训练一、目的吞咽障碍治疗目的是恢复或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改善因不能经口进食所产生的心理恐惧与抑郁,增加进食的安全,减少因食物误咽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吞咽功能训鄊包括基础训练和治疗性进食训练。

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治疗进食训练则是使用食物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补偿手以进行的训练。

二、间接训练(1)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1)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障碍不仅阻碍咀嚼和吞送,对咽部期吞咽反射的开始也有很大影响。

以下例举的粗大运动有助于在咀嚼吞送时增强与运动相关的口腔周围肌肉的肌力,改善控制能力。

i.口唇闭锁ii.下颌开合iii.舌部运动2)颈部放松前后左右放松颈部,或做颈部通过左右旋转运动以及做提肩、沉肩运动,,重复此运动。

3)寒冷刺激法i.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此方法能有效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使吞咽反射容易发生。

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中止。

ii.流涎对策4)构音训练5)呼吸训练i.通过提高呼吸控制能力来控制摄食—吞咽时的呼吸ii.为排除气道侵入物而咳嗽:强化腹肌,学会快速随意的咳嗽iii.通过学习腹式呼吸来缓解颈部肌肉过度紧张iiii.改善胸廓可动性6)用力法按住墙壁或桌子大声喊,或两手在胸前交叉用力推压,边用力做抬起坐椅的动作边发声。

7)咳嗽训练8)门德尔松手法对于喉部可以上反的患者,让其空吞咽并保持上抬位置。

吞咽时让患者以舌部顶住硬腭、屏住呼吸,以此位置保持数秒。

同时让患者食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方、中指置于环状软骨上,感受喉部上抬。

对于喉部上抬无力的患者,治疗者可按摩其颈部、上推其喉部,来促进吞咽。

即使喉部上抬无力,只要开始抬高,治疗者即可用置于环状软骨下方的手指推住喉部并固定。

首先让患者感觉喉部上抬,上抬渐变为可能之后,再让其有意识地保持抬位置。

10)吞咽模式训练i.从鼻腔深吸一口气,然后完全屏住呼吸。

ii.空吞咽(空吞咽2~3次为极限,可在确认口腔内卫生后用少量水来进行)。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是指针对吞咽困难、食物误吸等问题进行的治疗。

通过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目标是恢复正常的吞咽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加强患者的咀嚼和吞咽的肌肉力量,提高吞咽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其次,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内容包括咀嚼训练和吞咽训练。

咀嚼训练主要针对患者的咀嚼功能进行锻炼,包括选择适合咀嚼的食物(如水果、肉类等),并进行适量的咀嚼。

吞咽训练主要包括吞咽运动的练习,如舌头的协调运动、喉部的收缩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各种辅助训练,如呼吸训练、咽喉运动训练等。

再次,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训练方法有口腔肌肉锻炼、口腔运动训练、呼吸训练等。

口腔肌肉锻炼主要是通过嘴巴做一系列的运动来锻炼咀嚼和吞咽肌肉,如牙关紧咬、舌头上下移动等。

口腔运动训练主要是通过舌头、唇部等的运动来加强咀嚼和吞咽的协调性。

呼吸训练主要是通过鼻腔和口腔的呼吸训练来提高吞咽的准确性。

最后,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根据训练效果的变化进行调整。

同时,患者需要积极参与训练,坚持刻苦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是一种针对吞咽困难的治疗方法,通过咀嚼和吞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训练时,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患者需要积极参与训练,坚持刻苦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吞咽障碍患者的基础训练内容

吞咽障碍患者的基础训练内容

吞咽障碍患者的基础训练内容
1.发音运动
发音与咽下有关,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从“你、我、他”开始,每字每次两遍,以便易于接受学习然后歌唱“东方红”第一段,鼓励他们自然的大声唱,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促进口
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

一般在晨间护理及下午的基础护理后
进行,逐渐要求其发声、发音准确语言肌群运动与力量协调。

2.舌肌、咀嚼肌运动
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

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
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作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
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的把持舌,进行上下、左
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min.
3.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
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
吐出,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
运动,每日2次每次反复作5次。

4.吞咽动作
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
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的强化吞
咽反射,促进吞咽力度,每日3次。

进行基础训练有效后,方可进行口摄法。

吞咽障碍训练

吞咽障碍训练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

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

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康复训练(1)准备训练之前,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教育,有言语障碍者可利用文字或交流图板及其它有效方式,饭前30min开始训练。

放松准备操:端坐椅子或床上,双手放在腹前,吸气、呼气各3次,左、右摇头部各3次,左、右侧转头各3次,耸肩、放松各3次,上半身向左、右倾斜各3次,动作应轻柔。

(2)基础训练1)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唇运动:包括闭唇、噘嘴和唇角上抬。

患者紧闭唇,治疗师将食指与中指分别压于上下唇,用力掰开双唇,促进闭唇力量。

患者用力噘嘴,治疗师用食指置于唇角向外拉,给予阻力。

患者微笑,治疗师将中指置于口角,抵抗唇角上抬。

用冰块沿口角向面颊快速轻擦,可促进唇角上抬。

颌运动:包括张颌和闭颌。

患者张嘴时,治疗师手放在下颌下,向上推,抵抗下颌的向下力量。

闭颌时,患者用力咬合,治疗师向下拉下颌,施加反向力。

舌运动:包括伸出、侧伸、舌尖舌根抬高。

要求患者尽可能地向外伸舌。

用勺子或压舌板给予阻力。

用压舌板或勺子在舌中部快速向内压。

伸舌舔吸管或果冻。

舌侧伸时,用压舌板给予阻力。

舌在口内将两侧面颊顶起,给予阻力。

于唇角放置果冻,患者用舌舔。

舌尖做顺时针逆时针清扫牙齿动作。

用压舌板快速用力向下压舌根部,然后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抬高。

发“k”音,也有助于舌根部抬高。

2)寒冷刺激法:①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可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使吞咽反射容易发生。

②流涎对策:对颈部唾液腺用冰块按摩,直至皮肤稍稍发红。

1日3次,每次10分钟3)屏气-发声运动: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屏气。

然后突然松手,大声用力发“a”音。

也可改为推墙。

或者患者试图发声时,治疗师在前面将双手置于患者双肩给予压力,发声时患者推动身体向前,抵住治疗师的手。

帮助吞咽障碍老年人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帮助吞咽障碍老年人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帮助吞咽障碍老年人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一、吞咽障碍的定义吞咽障碍是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上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

表现为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口腔、吞下过程发生障碍或吞下时发生呛咳、哽噎,进而导致老年人发生坠积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

二、吞咽功能评定方法洼田饮水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吞咽功能检查法,由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但是该评定主要根据老年人的主观感觉,并要求老年人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评定方法是:协助老年人采取端坐体位,协助喝下30亳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评定标准为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

三、吞咽功能训练的方法吞咽功能训练分为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

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的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

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前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

(1)咽部冰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是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老年人做空吞咽动作。

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吞咽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

(2)屏气一一发声运动老年人坐在椅子上,深吸气后屏气,双手支撑椅面用力推压,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

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大开、呼气发声。

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

2.摄食训练经过基础训练以后,开始摄食训练。

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

摄食训练前后应认真清洁口腔。

(1)体位由于口腔及咽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较多,因此开始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

吞咽训练实验报告

吞咽训练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等器官功能异常导致的吞咽困难。

吞咽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见于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口腔肿瘤术后等疾病。

吞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进食,还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吞咽障碍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吞咽训练,观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吞咽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并经过洼田饮水试验评估为3-5级。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2)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吞咽训练。

具体方法如下:1)呼吸训练:通过吹气球、吹哨子等方式进行呼吸训练,提高患者的呼吸控制能力。

2)口腔期吞咽训练:包括下颌运动、口面部肌肉运动、舌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

3)咽部吞咽训练:包括喉部运动、咳嗽训练、空吞咽训练等。

4)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训练。

(3)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常规饮食指导。

3. 实验指标(1)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3)肺部感染发生率:统计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三、实验结果1. 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实验结束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实验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提高(P<0.05)。

2. 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在实验结束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实验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

3. 肺部感染发生率实验组患者在实验结束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实验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吞咽功能与训练

吞咽功能与训练
吞咽功能与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与训练
制作人:王敏
吞咽功能与训练 学习目标
1 了解吞咽障碍的概述
2 了解吞咽训练的目的
3 掌握吞咽训练的方法
4 熟悉进食训练注意事项
吞咽功能与训练
吞咽障碍的概述
◆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 致食物不能从口腔到胃的过 程 常发生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帕 金森病等人群.吞咽障碍影响 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造成全 身营养不良外,还可以引起 呛咳.误吸,发生肺感染
3.进食训练
(4)每次进食前:先用冰棉棒刺激诱发吞咽 功能,确定有吞咽功能后开始进食 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利于吞咽
◆仰头点头吞咽清除会厌部残留物 ◆转头或头旋转吞咽清除梨状窝残留食物
注意事项
●初期进食宜用胶冻状食物,不宜饮水 或流质,以免呛咳 ●当患者发生呛咳时,应停止喂食,让 患者至少休息半小时以后再试 ●若发生哽咽呛咳情况,应立即将食物 排出,挖出、拍背,或用吸痰管吸出

吞咽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定义:是指被吞咽的食物经口腔进入到胃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

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阔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由此产生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危害: 可以导致营养缺乏,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严重的导致窒息。

吞咽障碍的治疗: (1)间接训练: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进行的基础训练。

(2)直接训练:使用食物的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

(一)基础训练(间接)
目的及特点:预防费用性功能低下;改善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为经口腔进食做功能性准备;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轻重度患者。

1.颈部放松——头颈部过度紧张,会妨碍舌及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降低吞咽能力及咳出误咽物能力。

操作方法:点头.仰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

注意事项:动作需缓慢。

2.口腔周围肌肉的训练
(1)口唇闭锁训练:
缩拢口唇,发wu音,维持5秒;口角向两侧,发yi音;闭紧口唇,发eng音,维持5秒,重复5次,发u,i,增加唇运动;发p,b快速进行唇的张开与闭合;唇无力·用示指或冰棒快速叩击上下
唇;双唇含压舌板,做唇抗阻训练。

吹肥皂泡,吹口哨,吹气球训练;在口唇涂不同食物,如奶酪,鼓励患者闭唇,抿食物;患者口含纽扣,试图拉出,双唇抗阻紧闭;面对镜子练习微笑,噘嘴,呲牙动作,练习唇在各个方向的运动;治疗师用手拨开患者紧闭嘴唇。

(2)下颌运动训练
牵张治疗:在上下牙之间放软硬适中物品;咬肌高度紧张时,按摩紧张的肌肉;下颌左右移动,维持5秒,重复10次;夸张咀嚼动作,重复10次;张口发啊,快速闭合,重复10次;下颌抗阻训练,在张开和闭合时加阻力。

K点刺激:目的-促进张口,促进吞咽反射建立。

适应症—假性球麻痹不能张口。

(3)舌体运动训练:
舌肌瘫痪,被动牵拉,诱发舌运动,如利用棒棒糖诱发舌前方,左右,上下运动;主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舌前伸口外,维持五秒,重复5-10次。

舌尽量贴近硬腭向后回缩,维持5秒,重复5-10次。

快速的伸缩舌,重复5~10次;张口,卷舌运动,重复5~10次;舌尖向左右运动,各维持5秒,重复5~10次;舌尖舔唇一周,重复5~10次。

(4)颊部力量训练
治疗师手向外上方牵拉口角;指尖或冰棒叩击面颊,感觉刺
激恢复颊肌;毛刷刺激,恢复颊肌;做允吸动作;做鼓腮动作。

(5)注意事项;
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在口唇闭锁训练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强化肌肉的痉挛模式。

伴有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下颌运动时会产生疼痛,应避免过度忍痛训练,必要时可给予局部超短波理疗或注射治疗。

如有舌体萎缩时,可适度的舌体牵拉,但始终要强调患者的主动活动的重要性。

3呼吸训练
目的: 通过提高呼吸控制能力来控制吞咽时呼吸;为排除气道侵入物而咳嗽,强化腹肌,学会快速随意的咳嗽;强化声门闭锁。

(1)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操作方法: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坐姿,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让患者用鼻缓慢地深吸气,肩部及胸廓保持平静,只腹部鼓起。

然后有控制的呼气,将空气缓慢地排出体外。

(2)缩唇呼吸
操作方法:病人闭嘴经鼻呼气2-3秒,再缩唇如吹口哨样口型,缓慢呼气4-6秒,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以缓慢呼气达到1:5做为目标。

呼气力度在呼出气流能使距口15-20厘米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灭为度。

4.寒冷刺激
操作方法:用冰棒刺激软腭,腭弓,咽喉壁及舌后部。

5.推撑法
目的: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并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

6.门德尔松手法
技术要求:
(1)确定患者在吞咽时喉部的运动幅度,位置;
(2)患者吞咽同时辅助喉部上提并延长喉部上提时间;
(3)训练患者自行在下咽时保持下咽动作数秒再咽下。

操作方法:
(1)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吞咽时让患者舌部顶住硬腭,屏住呼吸,以此位保持2-3秒。

同时让患者食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方,中指
置于环状软骨上,感受喉部上抬。

(2)喉部上抬无力的患者:治疗师按摩其颈部.上推其喉部促进吞咽;只要开始抬高,治疗者置于环装软骨下方的手指推住喉部
并固定;让患者感觉喉部上抬,逐渐成为可能,再次让其有意
识地保持上抬位置。

7.Shaker吞咽体操
目的:增加颈前肌肌力,从而改善牵拉喉部上抬的肌力,并使得食管上括约肌(环咽肌)更容易在喉部上抬时松弛。

方法:仰卧位,尽量抬头看足趾,肩不离床,维持一分钟,然后恢复原位。

重复2次,抬头30次以上,肩离床不超过3次。

8.声门上吞咽
操作方法;含住食物,屏气,下咽,清嗓或咳嗽。

9.超声门上吞咽
操作方法:含住食物,屏气,用力下咽患者可屈曲颈部,清嗓或咳嗽。

(二)直接摄食训练
1.适应对象:意识清醒;全身状况稳定,能产生吞咽反应;少量误吸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
2.安全管理:首先根据根据患者情况决定食物的性状,一口量,适应进食以后,逐渐增加,改变食物性状。

3.进食姿势:仰卧位的正确进食姿势,患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用枕头垫起;在床倾斜不达60°之前,应采取颈前屈位;治疗师应位于患者健侧。

4.食物选择:密度及性状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滞留。

5.正常人每次入口量约为20ml,患者一般以小量试之(3~4ml)
6.辅助吞咽动作:
(1)空吞咽于交互吞咽,可去除残留食物防止误咽.
( 2)交互吞咽有利于诱发吞咽反射。

(3)用力吞咽:让患者将舌用力向后移,帮助食物推进通过咽腔,以增大口腔内吞咽压力,减少残留。

(4)点头样吞咽:颈部前屈似点头样,同时做空吞咽动作,可去除会厌谷残留食物。

(5)低头吞咽:吞咽时尽量颈前屈,使会厌谷空间扩大,并让会厌
正常吞咽过程
正常的吞咽过程为5个阶段: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气和食管期。

1.口腔前期:又为认知期,是摄取食物的前阶段。

认识食物的
硬度.温度.味道,进而决定进食的速度及一口量。

2.口腔准备期:形成食团,此时咽峡被软腭和舌根后部所封闭以
阻止固体或液体流入咽部。

3.口腔期:预备好的食团经口腔向咽部推动,唇及颊肌收缩向
后传递食团,同时舌于硬腭接触向后推动食团,食团到达咽
部触发吞咽反射。

4.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吞咽反射:软腭上抬;会
厌关闭气道防止误吸,喉穿透;喉向前.向上运动,咽蠕动挤压食团移向环咽肌;环咽肌开放,食团进入胃。


5.食管期:食团由食管进入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