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捞铁牛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捞铁牛》教案
教材: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三册
课题:10、捞铁牛
作课授课:卢灿勇
作课时间:2014年10月28日
教材分析:
《捞铁牛》是聋校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
具体了解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感知怀丙这个人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为打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学习其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一体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指名默写。
2.评价生字词默写。
二、新授
(一)背景资料介绍(出示课件)
1、蒲津桥简介
蒲津桥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明代地层距地表约7米。最突出的文物是开元铁牛。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铁牛分南北两组。两牛一组,前后摆列,面朝西。铁牛等为唐蒲津桥遗物,排列仍如前桥头所列,可领略大唐盛世筑桥工程一斑。
2、黄河大铁牛
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地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铁牛旁各有一铁人牵引,分别代表维、蒙、藏、汉四个民族,为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据考证,唐代改建蒲津桥的用铁量占当时全国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专家认为铁牛数量之多、体积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久,全国仅有,世界罕见,堪称"国宝"。
3、怀丙和尚简介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截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截扶正了。赵州河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出示课件)
设问:想一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拴住浮桥的铁牛被洪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提出能把铁牛捞上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设问:为了老铁牛,怀丙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那四项准备工作?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做上标记。然后说一说。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课件展示准备工作内容。
(四)、指名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出示课件)
设问:说一说,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一只一只捞上岸的?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三、巩固复习,拓展延伸
(一)、复习再认知:
1、老师播放课件“复习认知”
2、老师接着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总结延伸(播放课件)
(三)、思想启迪(播放课件)
四、作业: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