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教案设计《捞铁牛》教案设计「篇一」【内容简析】本课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2.激趣:你想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结果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错的字,还不懂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陷字的右部臽。
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或借助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理解捞铁牛的过程,感知怀丙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朗读时,抓住重点词语,把这些词语突出出来。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2)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领会其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的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书写;(3)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领会其中的道理。
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书写;(2)对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和感悟;(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节;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 比较教学法:比较课文与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捞铁牛》;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背景资料;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铁牛的重量和捞铁牛的困难;(2)讲述课文《捞铁牛》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2)学生通过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分析铁牛捞起的过程;(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节,领会其中的道理;(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书写,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教学课件或黑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
(3)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巩固记忆。
4. 细节描写(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课后复述课文故事,加强记忆。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练笔。
捞铁牛教学设计(精选7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精选7篇)捞铁牛篇1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词.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二.看书听朗读录音.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字幕)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捞铁牛》,本文记叙了宋代农民巧妙地利用潮汐的规律,把沉入河底的铁牛捞出来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捞、的办法、祖祖辈辈”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铁牛的来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热爱科学、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捞、的办法、祖祖辈辈”等词语造句。
难点:理解课文中“以柔克刚”的道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铁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沉入河底呢?”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然后组内交流,共同认读生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铁牛的来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讲解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学生学会通过这些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捞、的办法、祖祖辈辈”等词语造句。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对“以柔克刚”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捞铁牛以柔克刚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把课文《捞铁牛》讲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价你的表现。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以柔克刚”的小作文。
答案:1. 家长评价内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铁牛的来历,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 小作文答案:以柔克刚是一种智慧,就像课文中的捞铁牛一样,通过巧妙地利用潮汐的规律,成功地捞出了沉入河底的铁牛。
这种智慧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学会变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捞铁牛》小学语文教案
《捞铁牛》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铁牛的形态特点。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捞铁牛》。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PPT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铁牛的形态特点。
(2)简介《捞铁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解答疑惑。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介绍生字词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3. 搜集更多关于铁牛的资料,了解铁牛在古代的作用和文化价值。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铁牛在古代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相关景点,实地了解铁牛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024年《捞铁牛》小学语文标准教案
2024年《捞铁牛》小学语文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捞铁牛》。
详细内容为课文《捞铁牛》,通过讲述一群孩子在河边捞铁牛故事,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集体荣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珍惜集体荣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提取文章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孩子们在河边捞铁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人物和事件。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自己喜欢或觉得有意义句子,做好标记。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理解生字词。
b.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讲解答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1. 为什孩子们要捞铁牛?2. 捞铁牛过程中,孩子们遇到哪些困难?3. 孩子们是如何成功捞出铁牛?2. 答案:a. 生字词抄写略。
b.1. 孩子们要捞铁牛是为让村子里交通更便利。
2. 捞铁牛过程中,孩子们遇到铁牛太重、河水湍急等困难。
3. 孩子们通过团结协作,成功将铁牛捞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但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a.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乐趣,培养热爱劳动习惯。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杠杆的应用”,着重讲解杠杆原理在打捞物体中的应用,特别是以“捞铁牛”为例,详细解析其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捞铁牛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原理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杠杆原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解决打捞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捞铁牛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滑轮、绳子、铁牛等。
学具:每组一套捞铁牛实验器材,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古代捞铁牛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打捞重物?2. 知识讲解(1)回顾杠杆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打捞物体中的应用。
(2)介绍捞铁牛的原理,结合实验器材,讲解杠杆、滑轮的配合使用。
3. 例题讲解以捞铁牛为例,给出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捞铁牛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杠杆原理的应用2. 内容:(1)杠杆原理回顾(2)捞铁牛原理(3)例题解析(4)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杠杆原理。
(2)根据捞铁牛实验,计算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答案:(1)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相等,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捞铁牛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应用,如滑轮、轮轴等。
(2)研究杠杆原理在现代化工具中的应用,如吊车、挖掘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杠杆原理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为教学重点。
2024年《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
2024年《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捞铁牛》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培养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寓意。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铁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铁牛是如何被捞起来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捞铁牛》,探寻答案。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故事复述3.1学生分组,复述课文故事。
3.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语言表达。
4.课堂讨论4.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老船夫为什么能成功捞出铁牛?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5.写作训练5.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以“捞铁牛”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5.2教师点评学生作文,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6.课堂小结6.2强调学习课文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捞铁牛》,写一篇关于勇敢、智慧、团结的作文。
2.搜集关于铁牛的资料,了解铁牛的历史和文化。
《捞铁牛》原文从前,有一个老船夫,他每天都要划船渡河。
有一天,他发现河中心的石头上有一只铁牛。
老船夫想要把铁牛捞起来,可是他力气有限,无法成功。
老船夫并不气馁,他找来了一根粗绳子,绑在铁牛的鼻子上。
然后,他爬到岸上,找来了一群牛,让它们拉着绳子。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课文背景。
(3)学会运用想象力,生动形象地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学会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的描绘。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捞铁牛》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3. 教学道具:铁牛模型、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会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4.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5. 课堂提问: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培养优秀品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捞铁牛优质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优质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捞铁牛”。
详细内容包括:1. 浮力原理及其应用;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密度与浮沉条件的判定;4. 捞铁牛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体浮沉条件;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难点:物体密度与浮沉条件的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捞铁牛演示装置、浮力实验器材、电子秤、直尺、计算器等。
学具:捞铁牛实践活动所需器材、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捞铁牛”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浮力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铁牛能够浮在水面上?”2. 新课导入:介绍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物体浮沉条件;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捞铁牛实践活动,测量铁牛的质量、体积,计算浮力,分析浮沉条件;4. 例题讲解:讲解与浮力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浮力原理;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密度与浮沉条件;4. 捞铁牛实践活动流程;5.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捞铁牛实践活动,计算铁牛的浮力和密度,判断其浮沉条件;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完成计算和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探讨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浮力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3. 作业的设计与答案的解析;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 确保活动安全:活动中使用的器材应确保安全,避免发生意外;2. 活动步骤清晰:明确活动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3. 引导学生思考: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活动效果。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捞铁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经过和结果。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等方式,了解故事的背景。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经过和结果。
3.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体会文中情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相关资料:关于捞铁牛的背景知识、生字词卡片等。
3. 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感。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讲述捞铁牛的故事经过。
(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为什么捞铁牛会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为什么最终能够成功?4. 体会文中情感(1)让学生闭目聆听课文录音,感受文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捞铁牛的故事情节图。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智慧战胜困难的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捞铁牛篇1一、教学目标: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12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拴、浮、绷、拔、拖”等动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楚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民族,历史上像张衡、李春、李时珍等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为数不少,为世界人们所称赞,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和尚怀丙。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捞铁牛。
(板书课题)2、看到课题,你都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结果怎么样?)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书中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这篇课文又几个自然段?讲了谁的什么事?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可抓住中心进行分段)三、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学习它的第一部分。
(1)、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的1——2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呢?(2)、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铁牛有哪些作用呢?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捞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3)、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时,谁主动请缨了?他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5)、“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们送回来。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既然对捞铁牛已经胸有成竹为什么还说我试试看?(可见他很谦虚)(6)、那这位和尚到底是怎样捞铁牛的呢?2、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听录音3——5自然段。
边听边思考: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在仔细的读读第三自然段。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捞铁牛》,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捞铁牛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捞铁牛的技术和方法。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为学生展示捞铁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理解捞铁牛的技术和方法。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练习与拓展:(1)设置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拓展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语音、语调、表情等。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包括字音、字形、字义等。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对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作用和含义的把握。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捞铁牛”,详细内容包括:1. 捞铁牛的原理及计算公式;2. 捞铁牛实验的操作步骤;3. 捞铁牛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捞铁牛的原理,能运用相关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捞铁牛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 教学重点:捞铁牛原理的理解及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捞铁牛实验器材一套,包括铁牛、磁铁、细线、测力计等;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相关计算公式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捞铁牛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捞铁牛的原理;2. 例题讲解:讲解捞铁牛的原理,推导计算公式;3.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捞铁牛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5. 结果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捞铁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原理;2. 计算公式;3. 实验操作步骤;4. 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捞铁牛实验,计算不同条件下所需的力;2. 答案:根据计算公式,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捞铁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捞铁牛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随堂练习、结果分析与讨论;4. 板书设计:捞铁牛原理、计算公式、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5.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设置及答案的准确性。
一、捞铁牛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步骤:a. 将铁牛放入水中,使其沉底;b. 将磁铁系在细线上,使其刚好接触铁牛;c. 测量磁铁与铁牛之间的距离;d. 使用测力计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捞铁牛的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捞铁牛》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捞铁牛》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解答疑问。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
6.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课外阅读:教师推荐与《捞铁牛》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故事。
2. 小组项目: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展示。
2024年2023年《捞铁牛》教案
2024年2023年《捞铁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力和运动》的第三节“捞铁牛”。
详细内容包括:1. 演示实验:用磁铁吸起铁牛,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 知识点:磁铁的性质、磁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作用,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磁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 教学重点: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牛、实验器材。
2. 学具:每组一块磁铁、一些铁钉、一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磁铁吸起铁牛,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磁铁能吸起铁牛?”2. 知识讲解:1)磁铁的性质:介绍磁铁的磁性、磁极、磁场的概念。
2)磁力的作用:讲解磁铁吸铁的原理。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和图示,讲解磁极间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
3. 例题讲解:分析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铁吸附在冰箱门上、磁性挂钩等。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2. 内容:1)磁铁的性质2)磁力的作用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作用。
2)解释为什么磁铁能吸起铁牛。
3)举例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磁铁的性质、磁力的作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磁铁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铁吸附式无人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磁铁吸起铁牛,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3. 知识讲解:磁铁的性质、磁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2)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3)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历史和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和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2. 课文的情节和主题的理解;3. 课文中的一些历史和科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2. 课文的情节和主题的理解;3. 课文中的一些历史和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捞铁牛》的文本;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教学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通过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进行学习和理解。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一些难点问题;(2)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些相关的任务或活动。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活动,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5. 总结与反馈:(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能力;(3)学生的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024年《捞铁牛》优秀标准教案
2024年《捞铁牛》优秀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力和运动》的第二节“捞铁牛”。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原理的应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利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浮力原理,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2. 学会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浮力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捞铁牛实验器材一套,包括铁牛、绳子、浮标、滑轮等。
2. 学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套捞铁牛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捞铁牛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浮力原理。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观察,讨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结合捞铁牛实验,讲解浮力原理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教师提问:根据捞铁牛实验,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学生回答: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捞铁牛实验器材,验证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5.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2. 内容: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捞铁牛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设计一个利用浮力原理的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相对大小。
设计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通过改变潜水艇内部的水分量,实现浮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捞铁牛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浮力原理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捞铁牛》教案
教材: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三册
课题:10、捞铁牛
作课授课:卢灿勇
作课时间:2014年10月28日
教材分析:
《捞铁牛》是聋校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
具体了解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感知怀丙这个人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为打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学习其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一体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指名默写。
2.评价生字词默写。
二、新授
(一)背景资料介绍(出示课件)
1、蒲津桥简介
蒲津桥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
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明代地层距地表约7米。
最突出的文物是开元铁牛。
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
铁牛分南北两组。
两牛一组,前后摆列,面朝西。
铁牛等为唐蒲津桥遗物,排列仍如前桥头所列,可领略大唐盛世筑桥工程一斑。
2、黄河大铁牛
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地锚用。
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
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
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
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
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铁牛旁各有一铁人牵引,分别代表维、蒙、藏、汉四个民族,为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据考证,唐代改建蒲津桥的用铁量占当时全国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
专家认为铁牛数量之多、体积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久,全国仅有,世界罕见,堪称"国宝"。
3、怀丙和尚简介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
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
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
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截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截扶正了。
赵州河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
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
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
设问:想一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拴住浮桥的铁牛被洪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提出能把铁牛捞上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出示课件)
设问:为了老铁牛,怀丙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是那四项准备工作?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做上标记。
然后说一说。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
课件展示准备工作内容。
(四)、指名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出示课件)
设问:说一说,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一只一只捞上岸的?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
三、巩固复习,拓展延伸
(一)、复习再认知:
1、老师播放课件“复习认知”
2、老师接着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总结延伸(播放课件)
(三)、思想启迪(播放课件)
四、作业: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