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西游记》与明代神魔小说资料

合集下载

《西游记》和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西游记》和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梁启超称《西》是一部“哲理小说”(《告小说 家》)
[2]、“幻中有趣”:
胡适《西游记考证》 :《西》“至多不过是一 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 么微妙的意思”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此书则出于 游戏”
[3]、“幻中有实”:
张天翼《西游记札记》: “借妖怪们的造反来 描写农民起义。”
李希凡《漫谈〈西游记〉主题和孙悟空形象》: “大闹天宫”是写农民起义,“西天取经”是写 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前后主题不同。
(二)《西游记》与心学
[1]明代心学:
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 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 “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 建秩序 。
[2]书中“心猿”:
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
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三、《西游记》的版本:
现存最早: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 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本。
清代刻本: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 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 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

第三章 明代神魔小说

第三章 明代神魔小说

第三章明代神魔(怪)小说第一节神魔小说的含义“神魔小说”之名起于鲁迅。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变迁》中又说:“此思潮的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的影响的。

宋宣和时,即非常崇奉道流;元则佛道并奉,方士的势力也不小;至明,本来是衰下去的了,但到成化时,又抬起头来,其时有方士李孜,释家继晓,正德时又有色目人于永,都以方技杂流拜官,因之妖妄之说日盛,而影响及于文章。

况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大抵是互相调和,互相容受,终于名为‘同源’而后已。

凡有新派进来,虽然彼此目为外道,生些纷争,但一到认为同源,即无歧视之意,须俟后来另有别派,他们三家才又自称正道,再来攻击这非同源的异端。

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百莲教,单不过是含胡的彼此之争,我就总括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做神魔小说。

”鲁迅之后,虽也有称其为“神怪小说”者,但称“神魔小说”始终是主流。

第二节明代神怪小说的发展演变写神怪故事的小说兴起较早,但长篇神怪小说则初起于元末明初,《三遂平妖传》为其开山之作。

该书作者题“东原罗贯中编次”。

小说讲王则起义,朝廷派文彦博领兵镇压,得诸葛遂、马遂和李遂“三遂”之助,破了王则,王则等人被剐,因此书名《三遂平妖传》。

书中故事,由一些宋代“妖术”“公案”“灵怪”类短篇话本杂凑而成,而王则起义仅约占全书四分之一,因此不过借以生发而已。

明末冯梦龙将其改编为《平妖传》,故事立意均有改动,艺术成就也有提高。

到明中后期,神怪小说极为兴盛,作品大约有二十种之多。

要而言之,可分四类:一是由佛道故事演化或写佛道人物故事者。

作品有:《西游记》《南海观音出世传》《济颠禅师语录》《达摩出身传灯传》《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四游记》(包括《南游记》-华光救母的故事;《北游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故事;《东游记》-八仙故事;《西游记》—为吴承恩《西游记》简写本)以及邓志谟《铁树记》(许逊故事)《飞剑记》(吕洞宾故事)《咒枣记》(萨真人故事)等。

《西游记》名著阅读复习资料

《西游记》名著阅读复习资料

名著阅读复习资料—《西游记》一、内容概要《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

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

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

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二、主要人物介绍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

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

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

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之本领。

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

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

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

明代文学.西游记

明代文学.西游记

唐僧

原型:玄奘 小传:金蝉子-东土和 尚玄奘法师-旃zhān檀 功德佛
性格:宽厚、仁慈、 有原则

孙悟空

文化原型: 1、鲁迅:淮涡 水神无支祁 《中国小说的历 史的变迁》:唐 传奇《李汤》


2、胡适:猴子国 大将哈奴曼 见印度最古的记事 诗《拉麻传》 印度庙里的斗战胜 佛孙悟空画像


“求放心”的三教合一色彩

明袁于令《西游记题词》则说:
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 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 不洽?而必问玄机于玉匮,探禅蕴于龙藏, 乃始有得于心也哉? 从三教合一的角度来理解《西游记》的修 心寓言 ,是实事求是的。



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杂著》:《西游记》一 部定性书;《水浒传》一部定情书,勘破 方有分晓。 清尤侗《西游真诠序》
小说观念的变化:幻高于真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三》云: 小说野俚诸书,稗官所不载者,虽极幻妄无当, 然亦有至理存焉。如《水浒传》无论已。《西游 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盖亦求放心之 喻,非浪作也。……惟《三国演义》与《钱唐 记》、《宣和遗事》、《杨六郎》等书,俚而无 味矣。何者?事太实则近腐,可以悦里巷小儿, 而不足为士君子道耳。 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 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至,不必问其有无也。
“心性”寓言

第1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4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7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14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15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30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34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35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36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考研文学复习65第八章《西游记》

考研文学复习65第八章《西游记》
二轮复习65:第八章:《西游记》

第八章:《西游记》
一.解释:1、《西游记》2、神魔小说
二.填空
1、明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是。
2、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由历史真实向神话传说过渡的完成。
3、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鲁迅认为是国产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即淮涡水怪,胡适认为是印度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
4、取经故事在趋于定型,一师三徒的取经队伍正式固定下来。
四.论述
1、试述《西游记》的原型精神
2、《西游记》的人物塑造有何特点
3、《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
5、《西游记》现存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年的刊本。
6、《西游记》的人物塑造,具有、、三位一体的特点。
7、《西游记》之后影响最大的神魔小说是。
三.简答
1、《西游记》从情节上看,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
2、《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西游记》在情节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

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

原来猪悟能曾是天蓬元帅,只因调戏嫦娥,被发下界,错投 了猪胎,经观音点化,等候取经人。悟空变成高太公之女,迷惑 妖怪。随后现出原身,同妖怪大战。妖怪化为狂风逃入山洞,取 出九齿钉耙来斗悟空。当听到悟空说起唐僧名字时,妖怪丢下钉 耙,央求悟空带他去见师父。唐僧收他为徒,取法名为猪悟能, 别号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乌巢禅师,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计收猪八戒、高老庄招亲)
第二十三回:过了流沙河,在一座庄院里,好客的女主人欲招唐 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只有八戒意动 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闹了许多笑话。这女主人和三个女儿 本是黎山老母和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变化,特意在此考验 唐僧师徒。八戒受到捉弄,十分羞愧。(四圣试禅心)
内容梗概
西游记
大闹五庄观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
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
者是
。吴承恩(约 1500—约1582),字
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书主要描写

,遇见了唐僧、猪八戒
、沙僧和白龙马,
,一路上历经艰险、降
妖伏魔,经历了
,终于到达西天见到
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
内容梗概
西游记
第五回:玉帝二次招悟空上天,准他为齐天大圣,并派他掌管蟠 桃园。王母娘娘要开“蟠桃盛会”,七个仙女到园中采摘仙桃。 大圣听说王母娘娘没有邀他参加盛会,便驾上祥云,直奔瑶池宝 阁。他痛饮仙酒,偷吃仙丹,带走仙桃,回转花果山。玉帝令托 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闯祸蟠桃园)
情节赏析
炫耀袈裟
西游记
主要人物:孙悟空 性格评点:无所畏惧、善恶分明、顽皮机灵 微 感 悟:太过炫耀会吃亏。

名著西游记阅读资料

名著西游记阅读资料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常识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阳山(今江苏淮安人.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3、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4、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四圣试禅心等。

5、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6、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是正义的化身.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鬼怪,象征着黑暗势力。

这一正一反,既突出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又突出了斩妖降魔的内容,从而使贯穿全书的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在吴承恩笔下,取经一事的宗教意义已大大淡化,仅仅具有象征意义。

吴承恩《西游记》的写作背景

吴承恩《西游记》的写作背景

吴承恩《西游记》的写作背景吴承恩《西游记》的写作背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吴承恩《西游记》的写作背景,欢迎阅览。

吴承恩《西游记》的写作背景作品简介《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

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在《西游记前传》中详细介绍了西游记主要人物故事的来历。

创作背景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

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西游记作品分析和影响

西游记作品分析和影响
1、心学说(受王阳明心学思想影响)
王氏“心学” 程朱“理学”
“心学”的基本思想是“求放心”、“致 良知”,指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 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
小说选用“心猿”一词,比喻躁动不安 的心,将之作为孙悟空的别称。
许多回目和诗赞表明了作者把孙悟空当 作人心的幻相来刻画的用意。
如“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幼年“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 约四十余岁,始补为岁贡生。生性 耿直,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 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后补为“荆府纪善” ,不就。晚年 放浪诗酒,终老于家。有《射阳先 生存稿》四卷。
三、《西游记》的版本:
繁本:为百回本。
1,明代刻本。明代百回本均为繁本。
最早刻本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 德堂刻本,全称《新刻出像官版大字 西 游 记 》 , 共 20 卷 100 回 。 该 本 没 有 “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的故事。也即无玄奘出身的故事。
“人性”:指作者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 神佛妖魔,将其人化。
孙悟空形象既有猴子的外貌、习性等 “物性”,又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 头十万八千里等超凡 “神性”,同时 还有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 积极乐观、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等“人 性”。
三、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西》已开始打破人物性格单 一,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 的倾向,注意多角度、多色调塑造 人物。
四、象征意义: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1、《西游记》反映了人之自由与人生“意 义”问题。 ⑴大闹天宫:自由的欲望 ⑵戴紧箍:自由有危险性 ⑶取经正果:自由的转型 ⑷本事差了:自由的悖论 ⑸师徒五众:自由受人际关系制约
2、《西游记》对重建理想社会秩序的向 往。企图重建风调雨顺的自然秩序和和 谐安乐的人文秩序。

名著 《西游记》复习资料

名著 《西游记》复习资料

《西游记》资料整理1.文学常识:《西游记》是一部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章回体的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子汝中,号射阳山人。

2.故事梗概;第一至十二回讲孙悟空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赞扬四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3、艺术特色:(1)艺术想象力丰富,人物活动空间广阔,故事情节精彩复杂,并能在思想上提供有益的启示: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2)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既有神性(幻想性)又有人性(社会性),还有物性(自然性),三者结合自然、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

4、人物形象—经典情节:五圣别名号武器--本领性格相关故事唐僧封“旃檀功德佛”(旃檀zhān tán:古书上指檀香。

“旃”同“毡”)宝物三件: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优点: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缺点: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执迂腐,自私自利。

点评:精神境界崇高,实干能力不足。

“西天取经”(女儿国奇遇盘丝洞化缘黄风岭落难观音院唐僧脱难浮屠山玄奘受心经恨逐美猴王)孙悟空石猴祖师取名:孙悟空自号:美猴王玉皇大帝封:弼马温自封:齐天大圣师傅取名:孙行者终被封“斗战胜佛”如意金箍棒会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优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

缺点:喜欢“戴高帽”、心高气傲、争强好胜、性急如火、容易冲动,喜欢搞点恶作剧。

大闹天宫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大战黄袍怪狮驼山战魔王真假悟空……大闹五庄观猪八戒法号:悟能(菩萨取名)原为:天蓬元帅贬入人间后,自名“猪刚鬣”九齿钉耙会三十六变缺点: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谄媚。

优点:承担重活累活脏活,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憨厚纯朴。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

这批神怪小说,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

它与讲究“真”与“正”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在这类小说中,有的作品完全以宣扬宗教迷信、封建道德为主要目的,故事荒唐,文字粗鄙,很快被历史淘汰。

但其中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一些优秀作品,往往能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一直被读者珍视。

○第一节《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玄奘取经题材的神化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作者问题吴承恩《西游记》的版本《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相类似,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

但两者演化的特征并不一致:《三国》、《水浒》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生发与虚构,是“实”与“虚”的结合而以“真”的假象问世;而《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则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玄奘(602~664)取经原是唐代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贞观三年(629),他为追求佛家真义,经历百馀国,费时17载,前往天竺取回梵文大小乘经论律657部。

这一非凡的壮举,本身就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归国后,他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此书尽管“皆存实录,匪敢雕华”,但以宗教家的心理去描绘的种种传说故事和自然现象,难免已染上了一些神异的色彩。

后由其弟子慧立、彦 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赞颂师父,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也不时地用夸张神化的笔调去穿插一些离奇的故事。

于是,取经的故事在社会上越传越神,唐代末年的一些笔记如《独异志》、《大唐新语》等,就记录了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

《西游记》名著复习资料

《西游记》名著复习资料

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资料一主要知识点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体裁:长篇神话小说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4、小说主题: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

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5、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 "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6、经典故事:(1)孙悟空大闹天宫 (2)三打白骨精 (3)车迟国斗法 (4)女儿国遇难 (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 (7)三调芭蕉扇等 (8)火烧盘丝洞 (9)天竺国招亲 (10)灵山取真经7、阅读感受(推荐理由):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西游记》作品相关知识介绍

《西游记》作品相关知识介绍

《西游记》作品相关知识介绍一、作品作家简介作家: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简介: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八十一受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 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二、作品主要背景、事件(一)小说时代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主要事件1.石猴出世·大闹天宫。

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 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

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石猴四海求师,在西牛贺洲得到须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

归来打败混世魔王,收复七十二洞妖王,结义六大魔王,去龙宫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龙王、秦广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欲遣兵捉拿。

太白金星谏言,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在御马监管马。

猴王初时不知官职大小,后知实情,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 自称“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吒二将。

小学素材有关西游记的作者简介

小学素材有关西游记的作者简介

有关西游记的作者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

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与文化意蕴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与文化意蕴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与文化意蕴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盛名的神魔小说,其创作于明代,至今
仍然被广泛传诵。

这部作品融合了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成就。

在《西游记》中,作者采用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元素,并与人物塑造相结合,带
出了众多特色突出的神魔角色。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这一组合。

孙悟空作为主角展现出了勇敢、聪明、机智的一面,猪八戒则塑造成了热情干脆的形象,沙僧则是温和沉稳的代表,唐僧则是慈悲、睿智的形象。

这些角色各具特色,使整部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文学上,《西游记》突破了传统神魔小说的形式,采用了许多戏剧性的手法,如戏剧化的对话,幽默风趣的描写以及精彩绝伦的情节设计,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整部作品既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又有细致入微的情感描写,使读者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从情感共鸣上都能深深地被吸引。

除此之外,《西游记》在文化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整部作品虽以神魔为题材,
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其中“取经”、“修行”等主题,体现了人性向善的理念,通过西行取经之路上的磨难和考验,向读者传递出了对道德与信仰的思考。

同时,作品中对人物塑造的关注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人文关怀的一面,展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关怀。

总体来说,《西游记》作为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独特的
艺术成就,更在文化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通过丰富多彩的神魔元素、精彩绝伦的情节设计以及深刻入微的哲学思考,使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的杰作,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整理:《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整理:《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神怪小说明代后期,神怪小说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热潮。

它们是在“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

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西游记》为其代表作,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被读者珍视。

第一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现存最早的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一般认为刊于万历二十年(1592)。

一、《西游记》的内涵:1.《西游记》在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

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上张扬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2.呼唤着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

孙悟空大智大勇,桀骛不驯,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具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底的英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呈现出独特的光彩。

3.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

小说的主要篇幅是描写孙悟空从唐僧师徒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

这八十一难的磨练隐喻着明心见性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渐悟”过程。

此外,在小说中多次讽刺揶揄现实。

二、营造了一个极幻与极真相结合的神幻世界。

1.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生死、以及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2.小说中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入情入理。

极幻之文含极真之情;极奇之事寓极真之理。

三、以独特的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性格也往往与之相称。

明代文学.西游记

明代文学.西游记

明人解读:“求放心”的寓言之书
最早为《西游记》作序的陈元之在《西游记序》: 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 嫌其丘里之言与?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 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所以戒八 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 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 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 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 理;还理以归太初,即心无可称。此其以为道之 成耳。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 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内容三大部分
1~7回,神猴出世,闹天宫,被压五行山; 8~12回,唐僧出世及取经缘起; 13~100回,经历种种磨难,终成正果。
二、《西游记》主题论
1、政治说 2、游戏说 3、哲理说 4、宗教说 5、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将哲理
第41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46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51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56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75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83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85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98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99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小传:卷帘大将-流沙 河妖怪-悟净-金身罗汉
性格:任劳任怨,沉 默寡言
本色 :本本分分
白龙马
西海龙王敖闰之子 鹰愁涧玉龙 白龙马 八部天龙马
英国BBC奥运宣传片《东游记》 主题曲歌词 “为了希望荣耀,燃起
梦想,生死与共”
四、《西游记》之幻笔
万历年间,接连出版了罗懋登《三宝太监 西洋记通俗演义》,余象斗《北方真武玄 天上帝出身志传》《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 王传》,邓志谟《许仙铁树记》《萨真人 咒枣记》《吕仙飞剑记》,朱星祚《二十 四尊得道罗汉传》,吴元泰《八仙出处东 游记》,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 传》,朱开泰《答摩出身传灯传》,潘镜 若《三教开迷归正演义》,许仲琳《封神 演义》等一二十部神魔小说。

《西游记》与神怪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与神怪小说的发展
二、《西游记》的主题 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 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 意的理学书。——胡适《西游记考证》
1、修道说——清代认为是修道奇书。 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 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 可成仙。——刘一明《西游原旨序》 孙悟空 猪悟能 沙悟净 2、游戏说——游戏笔墨 鲁迅:“此书实出于游戏”,游戏之中又兼以 讥 讽当时之世态。 胡适:“全书以诙谐滑稽为宗旨” 。
二、《西游记》的作者
明代刊本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 清代刊本署:邱处机。实际上,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 游记》是另外一部作品。 乾隆年间,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提出《西游记》作 者为吴承恩,后得到广泛认同。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人。生性耿直, 晚年放浪诗酒,有《射阳先生存稿》。 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剧, 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
04《西游记》与神怪小说的发展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概况
一、《西游记》的成书——世代累积型 1、本源:玄奘西行求法 《旧唐书· 方伎传》唐僧,俗姓陈,名祎,名玄奘,法号 三藏。 2、宗教神话化阶段: 辩机《大唐西域记》 3、文学化阶段: 南宋《大唐三奘取经诗话》 元代 杨景贤 杂剧《西游记》 元末明初 平话小说《西游记》
思考题
1、名词解释:神怪小说 2、结合作品,分析《西游记》的主题。 3、简述《西游记》术成就。
三、《西游记》的版本 分为简本和繁本。差别是唐僧出身的有无。 繁本: 明万历世德堂刻本100回,现存最早刻本 明崇祯《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清代 汪象旭评刻《西游证道书》等
简本:明万历《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0卷,约相 当于繁本的四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大唐三藏取经 诗话》开始,猴行者 成为西游故事的主角; 出现了深沙神的形象, 即之后沙僧形象。
《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标志着玄奘取经 故事由历史真实向佛 教神话传说过渡的完 成。
(三)金元戏曲的搬 演阶段
1.《二郎神索齐天大圣》 的戏剧,塑造了一位 与天地同生,日月同 长,极具反抗性的孙 悟空形象,比《大唐 三藏取经诗话》当中 的猴行者形象更为丰 满。
2.《西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现 以前,完整演出西游 故事的是元末明初杨 讷(杨景贤)的《西 游记》杂剧。
从唐僧的父亲陈 光瑞上任写起,是最 早确立西游故事的情 节体系的杂剧。一师 三徒一马的形式也被 确立了下来。
(四)元明小说的描 述阶段:
与杨讷杂剧同时,应 该存在一部《西游记 平话》,对《西游记》 的成书有重大影响 。
朝鲜的《朴通事谚 解》和《永乐大典》 当中都有记载,他们 证实了在小说《西游 记》之前确实有《西 游记》平话的存在。
《西游记》大致衍变脉络
史实(玄奘取经);纪实性地理风俗书(《大唐 西域记》);高僧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富传奇性)
取经故事之流传;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神话故事雏形);宋元南戏、金院本;元末 明初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记》、《西游记》
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习俗以 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闻,由玄 奘口述,门徒笔记写成《大唐西域记》十 二卷 ;玄奘死后,他的两位门徒著《大慈 恩寺三藏法师传》。
(二)宋元话本的讲述 阶段
1. 在取经故事向 《西游记》的演变过 程中,最重要的是猴 行者形象的出现。
2.关于猴行者最早 的文献资料见于南宋 《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共十七章,现 存十六章 。
三、《西游记》的版本
最早的刻本是万历二十年(1592)南京唐 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 十卷,一百回,华阳洞天主人校,有秣陵 陈元之的序,题为长春真人作。约80万字 (现存最早,无唐僧出世故事)
万历三十一年(1603)的书林杨闽斋刊本, 再后有明崇祯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 记》100回 。
元末明初平话《西游记》 明嘉靖间章回小说《西游记》
西游故事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唐初 一个舍身求法的真实故事,经过八百多年 的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小 说巨著,融合了八百年间无数僧俗群众的 共同创造,寄托了古代人民对生活的共同 愿望,直到最后发展成了吴承恩笔下的 《西游记》。
二、关于作者
《西游记》与明代神魔小说
李江杰 副教授
明代中后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一、统治阶级对小说戏曲的控制有了 较大松动
二、印刷业的发达 三、小说理论的推动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一)唐代真人真事的 传说阶段:
玄奘 ,世称唐三藏, 俗姓陈,河南陈留人, 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 (602),圆寂于唐高宗 麟德元年(664)。唐太 宗贞观三年(629),自 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 时年玄奘二十八岁。
◆鲁迅引清学者之言,辨定为吴承恩,胡适考证论 定,而俞平伯等有异议。
◆日本学者提出非吴承恩作,大陆章培恒等相继论 证非吴承恩作小说。依习惯说法则仍以吴为作者。
(二)吴承恩生平、著述
1、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 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而 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 。
早有才名,曾致力科举 而屡试不就,中年补岁 贡生,后任长兴县丞两 年,因“耻折腰”,辞 官归居乡里,放浪诗酒, 贫老以终。
他一生写作诗词文的数量较大,去世后大多散失, 后经人搜索编辑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曾作有志怪小说《禹鼎志》和诗《二郎神搜山图 歌》,故人们以为他具备作《西游记》之条件。
《西游记》应是他在中、晚年写成的作品。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人民文学1984年 版,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
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六十七则, 约13万字(有唐僧出世故事)
杨致和《西游记传》四卷四十则,七万余字, 收入余象斗编集《四游记》中(无唐僧出世故 事)
清代又有多个版本,比如《西游证道书》《西 游真诠》《新说西游记》等等。
《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目录题“钟山黄 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笺评”,清 康熙二年(1663)或十四年(1675)刊行。
早期的百回本都没有叙述玄奘出身的专门章节, 清初的《西游证道书》才有玄奘出身的故事。
我们把世德堂刻本称为“吴本”,明朝的刻本很 多,比如朱鼎臣刻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称为 “朱本”,杨志和《西游记传》称为“杨本”。
现在通行的本子
百回本《西游记》,人民文学1955年版,收入“中 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以世德堂本为底本,更动回目, 插入张书绅《新说西游记》第9回内容;1980年重排本 恢复世本原貌,将第9回附录于后)
(3)突出了大闹天宫的情节。并将此情节放在开 头,突出了孙悟空的反抗性和斗争精神。
(4)儒释道三教合一,《西游记》中既有佛教故 事也有儒道传说,不仅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也把普通群众的创造力提到了新的高度,淡化 了原来取经故事的宗教色彩。
(5)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取经故事,赋予作 品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游记》小说中无论是 作者的叙述,还是人物语言都具有幽默讽刺的 特点。
(一)作者之谜
◆明刊本、世德堂本只署“华阳洞天主人 校”,另有两种删节本,一为朱鼎臣编辑 《西游记释厄传》,一为杨致和编定的 《西游记传》(《四游记》本),均不署 著者。
◆清初汪象旭评刻之《西游证道书》托虞集序言 为“长春真人丘处机”作,后之刊本亦依此说。
◆清吴玉搢据方志所载吴承恩著有《西》一书,而 提出此为吴著之小说。
2、吴承恩再创作
(1)深化了主题:吴承恩利用传统题材表现了 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觉,表达了普通群众的 斗争精神和对生活的美好理想,使《西游记》 成为一部具有现实生活内容和鲜明的民族倾 向和时代特征的神话小说。
(2)突出了孙悟空的形象:孙悟空变成了理 想中的英雄形象,成了故事的主角,唐僧反 而退居其次,在某些方面还成了被批判的对 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