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春》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春》教学实录1(特级教师于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教学实录1(特级教师于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教学实录1时间:1979年4月2日(星期一,上午第一、二节课)任课老师:杨浦中学于漪班级:初一(1)班第一课时[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

同学们把讲义拿出来。

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稍停]有同学知道吗?——杜甫的绝句,大家想想看。

[学生举手]X X X。

生(1):[背诵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gè读成guò)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对吧?[生(部分):对的。

]——对的?“两”——什么“黄鹂鸣翠柳”?这里怎么读啊?生(1):两“gè”,不是两"guò"。

师:对啊!两个(gè)。

他是从两个黄鹂在青绿色的柳条上鸣啭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啊!再想想看,王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谁来背背看。

有一个名句,想想看。

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想起来没有?背背看。

“京口瓜洲……”预备——起。

生(集体):[齐背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哪一个句子是写春的?生(集体):“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集体):“绿”。

师:“又绿江南岸”,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啊?——从春风的角度。

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就怎么样?生(集体):绿。

师:绿——绿满天下!上星期六,X X写我们学校的树的时候,用了一个好的句子啊!——“绿满天下”!他就从这儿学来的。

很好。

但是,绝句,它只有四句,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或者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也就是选取了春天的一个或者两三个景来写春。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和表达能
力。

一、教学的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
1、提高朗读技巧;
2、学会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3、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地学习本课的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理性分析。

三、教学内容
1、课文讲解
(1)课文内容
春天来了,大地上似乎都苏醒了,万物开始芽,生机勃勃。

我们可以看到春天最美丽的景色,那就是樱花,梨花和桃花,它们在阳光下绽放着,散发出香气,为人们带来诗意和生活的美好。

(2语言解析
①“万物复苏”:复苏为动词,指苏醒或者恢复。

表示春天万物都开始活动了,也就是说万物开始恢复生机。

②“绽放”:绽放为动词,表示花朵的开放,散发出美妙的香气。

2、语感练习
(1)阅读速度
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提高朗读的速度,使语音连贯,流畅,塑造出诗意的效果。

(2)停顿和语调
在课文的朗读中,要注意停顿和语调的运用,使课文更加富有感情和生命力。

3、表达能力训练
通过与同学交流,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分组互相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在讨论和谈话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
课堂上进行与教师互动、小组交流和个人表达等形式,以了解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和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水平。

五、课后延伸
通过阅读其他有关春天的文章,并对文章进行语言分析和文学鉴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天和朗读表达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进行个人表达和语言实践。

特级教师于漪春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春天的概念,知道春天的时间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发现春天的美。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诗歌、绘画等方式表现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发现春天的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春天的美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 创作法:鼓励学生用诗歌、绘画等方式表现春天的美好。

第二章:春天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自然特点,如气温、植物生长等。

2. 知道春天的人文特点,如节日、文化活动等。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自然特点: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生长等。

2. 春天的人文特点:春节、清明节、踏青等。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春天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图片。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春天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

3. 分享展示: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展示。

第三章:春天的美1.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能够欣赏春天的美。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诗歌、绘画等方式表现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自然美:春天的景色、植物、动物等。

2. 春天的文化美:春天的节日、习俗、艺术等。

三、教学活动1.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户外观察春天的景物,发现春天的美。

2.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用诗歌、绘画等方式表现春天的美好。

3. 分享展示: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四章:春天的节日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节日,知道其意义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庆祝新年的到来。

2. 清明节:纪念祖先和亲人的节日,踏青、扫墓等习俗。

三、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讲解春节和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春节和清明节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3. 分享展示: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展示。

第五章:春天的活动1. 了解春天的人们活动,知道春天的活动意义。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2)展示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4. 总结拓展:(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春天的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把握课文主题思想。

3.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听写或默写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提取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难点的处理等方面。

于漪 《春》教学设计

于漪 《春》教学设计

于漪《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关于于漪的《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于漪的《春》这首诗,并能理解诗中的主旨。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3.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和春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于漪的《春》:解释诗人的背景和写作动机,分析诗歌的构思和意境。

2. 感受与想象:通过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3. 分析与理解:从字词、句子和篇章结构等角度分析诗歌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4. 创作与表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并展示给同学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2. 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简单介绍于漪的生平和作品特点,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 朗读诗歌:教师用朗读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韵律。

4. 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关于诗歌的问题,如“诗中描写的春天有哪些特点?”“诗中的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等,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

5.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包括对意境的理解、对字词的解释和对篇章结构的分析等。

6.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写一首自己的诗歌,可以仿照于漪的《春》的形式和风格,也可以自由发挥。

7. 学生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诗歌或朗读学习。

同时,同学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诗歌创作,评价学生对于于漪的《春》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于漪的《春》诗歌文本。

2.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音乐。

3. 评价学生的评分表格。

六、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去了解于漪的其他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解析。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诗歌创作,并邀请他们参加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

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春》

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春》

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春》一、教学目标1.理解朱自清散文《春》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并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春》的主题思想。

2.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散文的写作技巧。

2.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让学生明确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

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悟?2.深入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技巧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实践运用所学技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教师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悟。

2.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散文写作技巧,独立完成一篇描绘春天的散文。

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3.学生互评学生分组,互相评价对方的散文作品,提出修改意见。

4.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根据所学散文写作技巧,完成一篇描绘春天的散文。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感受其语言魅力。

六、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春》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春》中描绘的美好景象,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春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春》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创作的一篇描绘春天美景的散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传递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春》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并将这种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3.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春》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春天的感受,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春》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4.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5.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氛围中。

6.2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春》中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内容分析1. 文章主题:《春》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春天的到来和大地的复苏,第二部分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物的生长,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期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难点1. 理解并描述文章中的具体景色和生物的生长过程。

2. 分析并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期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描述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宽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引出文章的《春》,并提问学生对春天的期待和想象。

二、阅读理解1.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内容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具体描述和景色,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思考和探讨。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春》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分析并欣赏作者于漪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于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作者于漪和课文《春》的背景信息。

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春》的结构和篇章布局。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春天的音乐,引起学生对于春天的关注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春》,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3.4 创造性写作教师给出一个与春天相关的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和进步。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运用。

评估学生在创造性写作中的表现和创造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春》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确保文本材料的准确性和易于理解。

5.2 教学图片和音乐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择符合教学主题的图片和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任务。

于漪教学实录-春

于漪教学实录-春

于漪教学实录春春时间:1979年4月2日(星期一,上午第一、二节课)任课老师:杨浦中学于漪班级:初一(1)班第一课时[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

同学们把讲义拿出来。

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稍停]有同学知道吗?——杜甫的绝句,大家想想看。

[学生举手]X X X。

生(1):[背诵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gè读成guò)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对吧?[生(部分):对的。

]——对的?“两”——什么“黄鹂鸣翠柳”?这里怎么读啊?生(1):两“gè”,不是两"guò"。

师:对啊!两个(gè)。

他是从两个黄鹂在青绿色的柳条上鸣啭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啊!再想想看,王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谁来背背看。

有一个名句,想想看。

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想起来没有?背背看。

“京口瓜洲……”预备——起。

生(集体):[齐背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哪一个句子是写春的?生(集体):“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集体):“绿”。

师:“又绿江南岸”,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啊?——从春风的角度。

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就怎么样?生(集体):绿。

师:绿——绿满天下!上星期六,X X写我们学校的树的时候,用了一个好的句子啊!——“绿满天下”!他就从这儿学来的。

很好。

但是,绝句,它只有四句,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或者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也就是选取了春天的一个或者两三个景来写春。

于漪《春》教学实录

于漪《春》教学实录

精心整理于漪《春》教学实录【教学目的】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学生背诵:“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学生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又是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春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在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注意正音:巢应和酝酿晕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第二至七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第八至十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四、讲读体会:1.第一段:迎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或分组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

4. 品味语言: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赞美之情,可以进行小组交流或全班分享。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可以是描绘春天的美景,也可以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1《春》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年版)

1《春》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年版)

《春》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读得流畅有情,说得优美有理,想得开合有度,写得生动有序。

2.鉴赏文章的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意蕴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以及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读得流畅有情,说得优美有理,想得开合有度,写得生动有序。

2.鉴赏文章的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意蕴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以及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式]确定一节课的教学方式,必须在有明确而合宜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课堂观,然后才可能有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笔者以为,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一个生活、生长的环境,每一个课堂的流程就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师生都是以平等的生命体的身份出现,自由交流(这种交流应该包含有知识的交流、方法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思想的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教学的进行。

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是一种伙伴关系,是旅途上的同行者,只是由于生活的阅历有些不同,在“旅途”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与帮助而已,而同时,教师自身也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一些美好的启发与触动,教师自己的生命也可以从中得到成长与调节(这绝不仅仅是过去所提的“教学相长”的浅层的概念)。

这样的教学,是生命和生命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其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充满着新的可能,这种过程本身就散发着生命的热力。

在这种充满了生命力的教育生活中,师生生命意识的唤醒、创造行为的展现都成为可能。

语文课堂必须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劳动和生命体验,活动参与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与成长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不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

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而且必须是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的独特体验。

新课标也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重情感体验”。

体验过程不仅仅是学习,还是一种生命成长的历程。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采用怎样的具体的教学方式呢?在这一点上,笔者无论上什么课,都始终遵循自创的语文课堂教学十“最”原则:1.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理解课文《春》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春天的特点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写作技巧和文章组织能力。

(3)通过观察春天的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春》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春》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思考。

2. 问答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4.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中。

4.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词汇练习。

5. 课文背诵: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六、教学延伸1. 春日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春日户外活动,如春游、赏花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春天的美好,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春日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春日主题的艺术创作,如绘画、写作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七、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春》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诗歌《春》为主题,通过小组内合作讨论、个人阅读、观察外界自然景象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春季自然景象、生态环境的变化,感悟生命力的奇妙、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春季自然景象的特征,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描述春天的变化。

2.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能够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寻找自身的定位。

3.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描述春季自然景象的特征。

2.难点: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能够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寻找自身的定位。

四、教学设计1.导入师生互动,教师热情介绍春天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气息中。

2.讲解与阅读教师给学生介绍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生命力,带领学生阅读诗歌《春》,并逐字逐句解释诗歌中的含义,让学生感知春天。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组员们合作探讨春天的特点、春天的颜色、让春天变得美丽的生物等问题。

4.观察实景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社区附近观察春天的变化,观察到发生的事情、变化的植物、活动的生物,让学生认识到春天在我们生活中的变化。

5.个人秀让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分别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小组内开展自己的个人秀。

6.总结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心目中春天的变化,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中寻找自身的定位。

五、教学手段1.语言教学2.多媒体教学3.小组合作学习4.观察实景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表现2.听取小组讨论的内容3.收集学生个人秀的作品4.学生自评、互评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学生们对春天的了解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对话和表达,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营造出更加愉悦的学习氛围。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解构语文知识点,提升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效果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解构语文知识点,提升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效果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解构语文知识点,提升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效果。

一、教学背景这是一节初中语文课,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比较弱,而这篇《春》诗歌通俗易懂,蕴含了浓浓的春天气息,是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诗歌。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特点和结构,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解析诗歌的能力。

2.学会运用诗歌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思考。

3.通过对语言的解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例如春雨潇潇,草长莺飞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2.理解诗歌风格首先介绍诗歌的风格和结构,让学生明白诗歌是怎样用语言表达的。

然后通过对《春》的全文解构,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这首诗,从而提升学生解析诗歌的能力。

3.语言解构语言解构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于漪老师采用的是逐行解析的方法,让学生从诗行、韵律、修辞等方面去解析一首诗歌。

例如,在第一句“春天来了,大地变绿了。

”中,你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春天会使大地变绿呢?它是因为什么使大地变绿了呢?”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理解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和意义。

4.常用句型运用《春》这首诗歌运用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却是非常独特的,于漪老师通过引入常用句型,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激发,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5.语言感知学习后,笔者给出的练习题为:“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带给我们什么感受?请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个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听与说中得到贯彻实现,还可以通过语言感知将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深度展现出来。

6.总结老师通过总结这次课程,概括出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更好的理解和语言表达一个人的情感,如何通过语言解构和常用句型的运用,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记忆效果。

”通过对总结的elaboration,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四、教学流程1.首先带着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和结构,让他们明白诗歌是怎样用语言表达的2.然后通过对《春》全文的解析,激励学生如何从多种角度解析诗歌的能力。

于漪春教学实录

于漪春教学实录

于漪春教学实录于漪春教学实录导语:语文界的泰斗于漪老师教朱自清的散文《春》非常有方法,那她是怎么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于漪春教学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于漪《春》教学实录师:老师昨天读了一则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曾经有个盲人行乞,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

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

奇怪的是,自从诗人给那块牌子换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

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给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话?生1:诗人送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生2:诗人送的是:“献出你的爱心,温暖我的心”。

生3:诗人送的是:“我渴望光明”。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也极富想像力!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老师板书课文题目、作者)师:谁愿意与老师合作读课文?(与学生商定,教师读第一部分,由两个学生合作读完第二部分,第三个学生完成第三部分)请其他同学带着喜爱和赞美春天的感情欣赏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投影显示: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第二部分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画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读完课文后,学生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与鼓励!我想,你们热烈的掌声已给我们四个人的朗读打了高分。

这三个同学的朗读比我更出色,有几个字需要大家注意。

(老师板书:酝酿宛如应和蓑衣,并简要讲解)师:请大家分别用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生1:本文分别写了“盼望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师:盼春、绘春、赞春。

(边说边板书)生2:可以概括为“盼春”、“画春”、“颂春”吗?师:你的概括很精准,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请大家讨论:绘春部分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生1:作者主要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这些景物描写春天。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春》,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春》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 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如春花、春风、春雨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讨论课文中的意象。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对课文意象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意象。

3. 欣赏法:欣赏春天的美好,培养审美情感。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文本材料。

2.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春》,让学生自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解释其作用。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如春花、春风、春雨等,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或视频,下周上课时分享。

九、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和相关修辞手法。

2. 观察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情况。

3.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作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来评价他们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课后反思来评价教学效果,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学习《春》所能达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以下是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教学目的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巢Cháo‎巢应和hâ酝酿yùn‎niàng‎晕yùn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四、讲读体会:1.第一段:迎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于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并掌握作者于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感悟作者对春天的深度描绘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全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春》,理解课文大意,感知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讨论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4.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对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启示。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仿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8. 板书设计:课文《春》写作手法: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课后辅导: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汇报等,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春》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 ]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

“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

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

……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

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

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

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

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

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

“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

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

寥寥几笔。

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
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

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

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

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

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

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

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

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教学后记]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了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

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 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 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 比较“买、卖”“胀、涨”。

5. 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又记:
第二次教《春》时,吸取了前次教得细碎的教训,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内客只作了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但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

第一次抓住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

要注意:纠正教学中缺点时,不能把长处也甩掉。

(教案略)
又记:
第三次教《春》时,又作了较大的更动。

一是加强了单元教学,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考虑,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课文也重新作了设计。

设计是这样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

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

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

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

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采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

二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

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了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川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

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的进行分析。

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