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55课时
设计教师:郭小红郝巧玲/中牟县黄店镇中心小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
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7、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8、结合实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平角与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
用三角尺画30°、45°60°、90°的角。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10、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实验、测量)收集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11、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12、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内容和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数学教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鲜明的课程意识拒绝“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资源,是可以超越、选择的。教材也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1)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
教学时,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的总体思路、分析教材具体的编
写特点、分析各部分内容(四大领域)的具体特点、分析每节课的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的
起点、教材要求的基本点、教材内容的重点、学生掌握的困难点、教学过程的探索点等)
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认真研读教材,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也就是一方面贯彻教材
的意图,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
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的
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除了用好教材这一课程资源外,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课
程资源(如像计数器、钉子版、立体模型等实践活动材料,校园设施,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的资源,课外活动小组,图书馆资源,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社区等
活动场所,社会上的智力资源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
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二)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其情境中充分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
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
2、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本册教材突出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
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
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
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上好一学期两次的综合应用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好一学期两次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
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
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性评价
(1)观察课堂表现。通过学生个人回答、个人展示、表达想法、板演练习、学
具操作、小组汇报等,了解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况,是否主动与同伴合作,学
习的自信心,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以及学习态度。
(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整洁、及时纠错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2、终结性评价
(1)纸笔测试方式。课堂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评价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以下)(2)口试方式。可以进行看题口算、讲解决问题的思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