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合集下载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1.宅人现象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社会发展的节奏随之加快,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到,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就可以将很复杂的事在短期内说清楚,与朋友的交流也更多地依赖短信息、QQ等。

我们大家都成了“居室侠”。

“居室侠”都是环保型宅男,因为他足不出户,所以不必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买单,也不必对全球气候变暖负责。

“居室侠”最擅长的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旅行,因为他有互联网。

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Google Reader,把他订阅的全世界的报纸、博客都读一遍。

想看电影,就上“土豆”网,连买盗版碟片的钱都省下了。

而他的人际交往全仰仗MSN,固定电话都不用装了。

“居室侠”把客厅想象成欧洲;阳台上的巴西木代表了热带雨林;浴室的水龙头一开,就想象自己置身于瀑布底下戏水;冰箱里只有速冻饺子,没关系,举起刀叉把饺子想象成带血的上等牛排。

阿昌(网名)这个堂堂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整天蹲在屋里不肯出门,这让老爸老妈很是费解。

三年前阿昌刚毕业,父母四处托关系通门路给他找了份工作,但不到两三个月他就不做了。

用阿昌的话说,钞票太少,事情太多,不高兴。

自此,他便名正言顺地窝在家里上网打游戏。

最近阿昌在网上开了家店,专营计算机硬件产品,收入还可以。

最主要的还是来去自由,不影响他“钻研”网络游戏的时间。

我们的宅男就这样足不出户,真可谓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那么宅女的情况又如何呢?依依(网名)是个白领丽人,但她的生活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多彩。

下班后她会先去超市买菜,再去音像店挑碟,然后直奔家门,断绝和外界一切联系。

放长假的时候,她甚至可以七天不出门,睡到自然醒,聊到眼发黑。

她从不觉得当宅女无聊,按她的话说,有了电脑和网络,有了电视和音响,还有什么理由出门?外面的繁华与她无关。

如果你以为像“居室侠”这样的人毕竟少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宅男宅女这个族群的规模绝对超乎你的预料。

你可能会奇怪,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最不缺的就是社交生活,他们肯定有无数的酒肉朋友和精神伴侣,有无数精彩的或刺激的“腐败”活动,怎么可能甘心在家窝坐一天,守着电脑、漫画、电视,甚至只是发呆。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力 ,这些有一 定经 济基础 和修养 内涵的离异 男士可以选择未婚 的女 性 ,而离异 的女性想要 再嫁未婚 的男性就很不容易 。
浙江大学婚恋心理专家姜坤金教授认为 ,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女 性的适婚年龄通常比男性 要短,“比如 同样 25岁,男性可 以选择从 2O
都出现了城市所特有的异质性,人们的生存状态也出现了各种状 态, 外、女主内”,无论是在 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上来 看,男性在婚恋中
社会对个体不同的生存方式的兼容性也不断提高,社会观念 日益开 一 直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而女性在人们眼 中就要凭 借 自己的外貌、年
放 ,感情 和婚姻状态 也趋 于多元化 。而本文所探 讨的“剩 女”现象便是 龄 、持家能力 、品德等来换取 男性在社会上的成就 、家庭背景和经济能
从 25岁起 逐 年 递减 。超 过 90%的 女 性 认 为 ,3O岁左 右 的 男 士是 她 们 龄 ,她们在深造 的慢慢长路上无暇顾及身边 的风景 ,最后 由于适婚年
最理想 的结婚对象 ,而 3O岁以下 的男士则很少被女性“看好”。
龄的延迟及 由于 自己各方面的高素质致使她们在择偶 范围不 是扩 大
关键 词 “剩女 ’ 社会 学 理论
中图 分 类号 :C91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09—0592(2009)04-225-01
一 、 “剩 女 ”的定 义
性 ,以便于利用 自己的优势获得家庭 的掌控权而女性则更多要求配偶
何谓“剩 女”?“剩女”是教育部 2007年 8月公布的 171个汉语新 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 、薪金收入高于 自己,也就是“男高女低”的婚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剩女”现象成因的社会学分析

“剩女”现象成因的社会学分析

“剩女”现象成因的社会学分析引言近年来,各类相亲节目活跃在各大卫视荧屏,节目中的女性各个妙语连珠,展现自我,在博得观众一笑的背后,又有谁注意到她们隐藏在精致妆容后的落寞。

况且这种走马观花的电视相亲,其过程就像质检人员抽查产品是否合格一样,只是对前来应征的男性进行简单的分类,不能产生深入的了解,可能一不留神就让适合自己的伴侣擦身而过,不可不谓风险大,且浪费时间。

再者,电视台直播的相亲节目,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等,或多或少带些炒作的嫌疑,只是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女嘉宾找到合意伴侣的机会微乎其微。

这些外貌秀丽,素养较高的大龄未婚女性便是时下网络中非常流行的名词——“剩女”的典范。

“剩女”们大都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生活环境舒适幽雅,却在爱情上迟迟停留不下来。

她们有充实的干劲以及追求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远大的理想,希望找到出类拔萃的另一半。

但是出类拔萃的男人是不会在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

要做好她们背后的男人,压力太大。

这样导致长时间感情生活不协调,迟迟徘徊在婚姻的殿堂外。

随着年龄增长,也就在社会上剩了下来,所以成为了“剩女”。

一、什么是“剩女”及其本质根据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所谓“剩女”,狭义上理解是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公众一般喜欢把“三高女”和“白骨精”作为这一群体的代名词。

“三高女”为眼光高,人气高,收入高的女性简称。

“白骨精”为女性白领、骨干、精英的简称。

网络媒体则称她们为“3S”与“剩族”,“3S”就是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结合:single (单身) ,stuck(卡住了),seventies(七十年代出生的)。

“剩族”则为过了最佳适婚年龄的女性群体:其中25-27岁称之为“剩斗士”,这些女性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28-31岁称之为“必剩客”,此时属于她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32-36岁称之为“斗战剩母”,她们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36岁以上称之为“齐天大剩”,甚至有人把她们中的特殊个体称为“圣女”。

社会性别视角下'剩女'现象探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剩女'现象探析

CAIXUN财讯-134- 社会性别视角下“剩女”现象探析 □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王荣晶 / 文不知从何时开始,“剩女”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悄然兴起。

随着女性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也由于社会、女性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三高”(即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女性未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本文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对“剩女”现象做出分析,旨在探寻性别失衡下“三高”女性的婚姻之策。

剩女 社会性别 择偶观“剩女”及其社会性别视角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属于男性或者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以及基于此种划分的社会性别分工、价值判断和权利结构。

社会性别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别学是女性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不在于先天决定的生理性别,而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而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构建的。

社会性别学理论把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同社会文化构建的性别区分开来,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社会性别视角既是一种科学方法,又是一种观察视角,运用这种理论和视角,我们就能够在人们认为是正常的、历来如此的社会现象中,识别出两性关系上所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社会性别视角下“剩女”现象原因探析首先,传统观念的原因。

社会性别理论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不是先天的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后年的社会文化构建的。

受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影响,大部分人在婚姻上有意或无意地按照“梯度理论”选择自己的配偶。

其次,女性自身的原因。

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女人的一生中,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移不仅不平顺,有时还非常惶恐。

比如,恐惧自己的性发育、青春期等等。

更不用说惶恐比男性更早失去性吸引力和生育力了。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生育、家庭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女性在职业上的发展。

而且,女性一旦有了家庭、孩子,绝大多数都会把重心从工作中转移,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我国“剩女”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我国“剩女”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 剩女 ” 的社会 特征 和表现
所谓 “ 剩女 ” 就是指 现代都 市 女性 中拥 有 高学 ① 历、 高智 商 、 素质 、 收入 、 身材 、 长相 , 因择 高 高 好 好 但
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 06年中 20
国语言生 活状况 报 告》 布 的 1 1 汉 语 新 词 中就 公 7个 有“ 剩女 ” 词 , 对 其 词 义 作 了相 应 界 定 ; 一 并 连续 5
女” 问题作 为一 种 新 的社 会 现 象 已经 客 观 存 在 , 应
首先 , 自身条件 优越 。一 是 “ 女 ” 是 剩 基本 上 都 有本 科 以上 的学 历 , 也表 示 她们 有 较 高 的智 商 和 这
收 稿 日期 :00—1 21 2—1 0
作者简介 : 张亚军 , , 男 陕西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 ;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

2 ・ O
素质 ; 二是 由于拥有高学历 、 高智商和高素质 , 在激
烈 的职场竞 争 中也会 很 容 易胜 出 , 工 作 必 然 意 味 好 着高收入; 是天生一副好相貌 、 身材 , 是“ 三 好 这 剩 女” 们择 偶 中要 求 对 方 也 要 “ 气 ” 生 理 资本 ; 帅 的 四 是 有相 对较好 的家 世 背 景 , 父 母 的 掌 上 明珠 。这 是 些条 件 可 以说 是 导 致 “ 女 ” 在 的 自身 条 件 和现 剩 存 实基 础 , 既 是 “ 女 ” 高气 傲 的 资 本 , 是 其 在 这 剩 心 也 婚姻 问题 上不 够积 极 的原 因 ( 因为 “ 女 ” 般都 认 剩 一 为 自己有 这么 优越 的条 件 , 怕 n a U i ri , i a 1 0 2 C i ) ot et nP l eh i l n esy X ’n2 0 7 , hn h e y c v t a

经济社会学论文剩女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社会学论文剩女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社会学论文剩女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剩女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近年来,剩女现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所谓剩女,指的是年龄较大但尚未婚嫁的女性。

这一现象在经济社会学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剩女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经济原因和影响。

首先,剩女现象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在职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事业成功,而非仅仅依赖婚姻。

这一趋势导致了女性结婚的年龄推迟,从而增加了剩女的数量。

此外,经济发展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得她们更加挑剔和独立,不再迫于婚姻的压力。

其次,剩女现象与教育水平提高有关。

随着教育机会的扩大和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

然而,高教育水平也意味着女性对伴侣的要求更高。

她们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伴侣,而不是妥协于传统的婚姻观念。

这种趋势导致了剩女现象的进一步加剧。

第三,剩女现象与婚恋市场的变化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婚恋观念逐渐被打破,人们对婚姻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婚姻的平等和幸福,而非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经济和社会角色。

这一变化使得婚恋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和竞争激烈,剩女们在这个市场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剩女现象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剩女的增多使得婚姻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了婚恋压力的增加。

男性在选择婚姻对象时更加挑剔,女性则面临着更大的竞争。

这种情况下,女性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吸引优质的伴侣。

同时,剩女们也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独立,从而推动了女性在职业领域的进步。

其次,剩女现象对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剩女数量的增加,婚姻率的下降导致了家庭规模的减小。

这对于人口结构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挑战。

此外,剩女的存在也使得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角色分工受到了冲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最后,剩女现象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为什么现在的大龄剩女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现在的大龄剩女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现在的大龄剩女越来越多了
现代社会中大龄剩女数量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观念的变化、经济发展、个人选择等因素。

1. 社会观念的变化:近年来,社会对于女性婚姻和家庭的观念逐渐开放和多元化。

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加注重事业发展、追求个人独立和自主权利,而非传统的早婚早育模式。

这导致了一些女性选择推迟婚姻,追求个人发展和自由,从而成为大龄剩女。

2. 教育与事业发展:女性在教育和职业上的进步和提升也是导致大龄剩女增加的原因之一。

女性对高等教育的追求和事业发展的重视使她们更愿意延迟婚姻或选择职业优先,这可能导致在事业发展中错过了适合的结婚年龄。

3. 婚恋观念的调整:传统的父母和社会对于婚姻的安排和选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年轻一代的自主选择取代。

更多的女性希望婚姻是基于爱情和共同价值观的选择,而非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寻找合适的伴侣,导致婚姻推迟。

4. 婚恋市场的变化:随着大龄剩女数量的增加,婚姻市场也在发生变化。

一些大龄剩女可能面临着更少的选择和较高的选择标准,以及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歧视。

这可能增加了她们找到合适伴侣的困难程度。

需要明确的是,大龄剩女并不意味着她们一定会错过幸福的婚姻。

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轨迹和价值观,婚姻与否并不是衡量幸福与否的唯一标准。

社会应该逐渐摒弃对于女性婚姻状况的歧视和负面评价,鼓励个体自主选择,并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支持,让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节奏过好自己的生活。

社会学视角下的剩男剩女问题浅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剩男剩女问题浅析

的 不 断 攀 升 , 们 不 得 不 予 以重 视 , 深 对 这 一 社 会 我 加 现 象 的 认 识 。 可 以 说 “剩 男 剩 女 ” 一 群 体 角 色 是 家 这 庭 功 能 外 移 的 产 物 , 同 时 也 是 当 今 社 会 价 值 多 元 化
的一种 体现 。
从 行 政 机 关 向经 济 部 门 的 职 业 流 动 非 常 明 显 【 流 。
制 度 。 当今 社 会 , 出 法 定 婚 龄 而 迟 迟 未 婚 成 为 一 而 超 种 常 见 的 社 会 现 象 , 这 一 群 体 我 们 常 常 冠 以“ 男 对 剩
剩 女 ” 角 色 称 谓 。 当 今 社 会 , 随 这 一 群 体 的 比 例 的 伴
2 社 会 变 迁 下 长 期 直 接 的 互 动 机 会 减 少 . 长 期 的交 往 互 动 是 建 立 恋 爱 关 系 的 前 提 。 而 现 代 社 会 , 方 面 社 会 成 员 的流 动 性 大 大 增 强 , 从 职 一 单 业 的 流 动 而 言 , 个 人 终 生 从 事 一‘ 职 业 的 可 能 性 大 种 大减 少 , 全 民所有 制单 位 向私营 企业 与外 资企 业 , 从
动 性 的 增 强 降 低 了 男 女 青 年 长 期 互 动 , 了 解 彼 此 的 可 能 性 , 大 了 导 致 情 感 不 稳 定 的 社 会 因 素 。 一方 增 另 面 ,随 着信 息技 术的高 速发 展 ,生活 _ 节奏 的 | 益 加 _ {
快 , 与 外 界 交 流 的 方 式 发 生 了 改 变 , 们 更 习惯 、 人 人
会 ,很 多 传 统 的 东 西 正 处 在 一 个 被 重 新 建 构 的 过 程 中 。 有 价 值 观 念 、 为 模 式 已 不 能 解 释 当 代 生 活 的 旧 行

浅析“剩女”现象的社会学成因及影响

浅析“剩女”现象的社会学成因及影响

浅析“剩女”现象的社会学成因及影响作者:张玉欣来源:《大经贸》 2020年第5期张玉欣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摘要】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提高和职业压力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剩女”群体的数量逐渐增加,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剩女”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影响,以期客观理性的思考和待之。

【关键词】“剩女” 择偶梯度选择社会变迁一、现象描述社会转型期,社会流动的加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级,“剩女”便是其中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群体,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剩女”一词赫然位列其中。

所谓“剩女”是指在人口高度密的城市,出于各种原因、暂时没有走进婚姻状态的适龄或大龄女性。

她们往往具有“三高”特征,即高年龄、高学历、高收入。

根据2005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分析,从1997年到2005年,30-34岁的未婚女性比率激增,尤其是30岁岁的未婚人口,未婚比例从1.2%增加到3.4%[1],表明当今女性晚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剩女”的存在也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二、“剩”下的原因“剩女”现象的产生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既与外部社会环境变迁影响有关,也与个体追求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有关。

(一)社会舆论变迁的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时期,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说法,当女性到了适龄结婚的年纪,如果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往往会是周围人眼中的“另类”,同时也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催促,在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下,女性便早早完婚。

但是随着社会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的女性早已摒弃了“女大当嫁”的舆论压力,她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提升自己的同时,自主自由的考虑自身的婚恋问题,所以结婚年龄推迟。

(二)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剩女”现象是中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冲击了中国的户籍控制,打破了长期条块分割、城乡隔离的格局。

改革开放还增强了人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观念,人们敢于从血缘和地缘的小天地里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去寻找个人与社会更好结合点, 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2]。

社会学视角下的剩女现象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剩女现象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剩女现象分析[摘要]“剩女”成为现如今时尚流行的热点名词,成为大众谈论家庭、性别、婚姻的焦点话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产生这一特殊社会现象的社会情境和原因及其本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剩女社会变迁一、“剩女”的界定何谓”剩女”?对于这个词语的界定, 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意见。

在教育部2006 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该词作有思想、有品位,十分自我和清高,却没有男朋友的那种女孩子”。

“剩女”也是教育部年月公布的个汉语新词之一。

释义为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从人口学意义上来看,“剩女”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居住在城市, 年龄适婚或偏大, 26 岁到30 岁居多,受教育程度较高, 白领职业,收入稳定甚至颇丰, 社会地位较高,普遍具有婚嫁意愿。

频繁使用这个词语的新闻媒介, 往往将其等同于“大龄成熟未婚女子”,普遍认为“剩女”是指那些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的一个新称号,也可以称为“3S女人”: Single (单身) 、Senventies (大多数生于上世纪70年代) 、Stuck (被卡住了) 。

“剩女”,这个概念仅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被剩下来的”。

事实上,“过剩”并非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相对于“剩女”们自身对于婚姻伴侣的标准和需求上出现的一种过剩。

“剩女”也可以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除了在婚姻问题上与同龄女性相比处于缺位状态外的一批优质群体,实质上她们普遍具有婚嫁的意愿。

二、剩女产生的原因(一)社会环境因素1. 社会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变迁。

在农业社会时代,社会的同质性较高,女孩们很少出门,社会交往机会很少。

受当时社会风俗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女孩到十八九岁就会有媒婆上门说上一户条件相当的人家。

相反,到时候不嫁人反而成了社会的另类和父母的负担。

父母承受家中有“老姑娘”的压力,同样女孩子们自己看到周围的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都出嫁了,更不敢“唯我独尊”地安坐家中了。

社会学视野下“剩女”的建构

社会学视野下“剩女”的建构

( 一) 父母 的性别期待
父母的性别角色意识跟每一代人一样都 是通 过家庭 、 社
会等综合因素逐 渐被塑造 出来的。 长久 以来两性各 自的属性 特点和性别角色已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 父母有意或无意将
此传递 给子女 , 使他 / 她们获得 对 自身的性别认 同比男性 , 对女性更为重要 , 甚
我碰不到合适 , 我唯一会结婚的理 由为 了父母 !我 自己是接
受单身家庭, 就是想到父母 。毕竟人不能这么 自私, 只为 自己! ( 二) 父母对子女婚姻的介入 和父母这一辈人 相 比, 由于对学业 、 事业 、 自由的追求 , 现代女性婚龄都有所推迟。“ 2 0 0 8年上海婚姻登记 : 2 0 0 8年
下, 成 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 学术界也开始研究“ 剩女” 现象 。 作 为在现代转 型期 出现 的一个特殊群体 , “ 剩女 ” 的存在并非简
笔者访谈 的部分 内容 : 笔者 : 就像你刚才说的 , 如果 没有遇到合适 的, 那到了适
婚年龄也不会结婚 , 那如 果一直你都感觉 不对 , 你是否会 一 直这么坚持呢?那你是 否会接受单身家庭 ? 快乐 丫丫: 至少 现在会坚 持! 如果上 天真不 眷顾 的话 , 让
虑 。许多城市因此出现了特殊的相亲会 , 父母成为相亲会 的 主角 , 为子女寻觅对象 。对许多并未过多意识到婚龄 问题 的 大龄未婚女性来 说 , 父母对她们婚姻 的催促 、 介入无 形 中给 她们形成 了这样 一个 印象 : 女人 到了婚龄就应 该结婚 , 错过
完整 的。笔者访谈的对象 中, 不少还是专科 、 本科在读 , 家里 已经有给她们介绍对象的 , 有 嘱咐找“ 好男人” 的。她们大 多 数 自身也是认为应该 趁年轻要找到对象。 正是在父母 对子女

社会学

社会学

• 5、社会舆论的包容性提高。 • 大龄未婚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丌良风气的影 响。现代社会存在着一些丌良风气,一些人在选择配 偶时心理浮躁,过亍看重对方的物质条件,2010年, 《非诚勿扰》女嘉宾马诺的一句“宁愿坐在宝马上哭 泣,也丌愿在自行车上微笑”让其成为名人,这种所 谓的“拜金女”,的观点幵没有得到社会太多的纠正 反而是得到了更多的认可,社会舆论的包容性在一定 程度上维护了未婚男女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当这种要 求无法满足时,大部分青年会选择观望,从而推迟了 结婚年龄。人们对那些叧同居丌结婚的年轻人丌会做 过多的干涉,不以前相比要宽容许多,这也是造成大 龄未婚青年的另一个原因。
• 绝丌凑合、草率成婚。这些大龄未婚女青年特立独行,宁 缺毋滥,丌愿意像有些已入“围城”的人那样重蹈同床异 梦、没有感情交流的婚姻的覆辙。奵们仍然认为自己非常 优秀,而丏比年轻的女孩成熟,社会阅历也丰富一些。一 般情况下,男性在择偶的标准上定位亍找一个生活上的伴 侣,他们丌以自身条件为标准对女性各方面的要求做去苛 求,所以即使配偶在相貌、职业、学历等各方面都低亍自 己也丌会在意。由亍他们对婚姻的要求和期待比较实际, 所以一个各方面都较优越的女子,也丌一定是男性心中的 •1、独立性的缺失 •现在大部分的青年虽然独立性徆强,但却丌是真正意义上 面的独立,经济的独立和精神的独立幵丌同步,精神独立的 滞后性决定其依赖性,有些人有着成年人的相貌却是一颗孩 童的心,对父母心理上的过分依赖,致使他们意识丌到自己 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可以撑起国家、社会、家庭的人 而存在的。他们在择偶时容易迷失方向,在外力的作用下形 成困惑,特别是那些缺乏主见的人,对亍旁观者的闲言碎语、 种种丐俗观念、父母亲人的褒贬可能会受到徆大程度的影响, 从而错过良缘。一个心理没有“断奶”的人是丌愿意承担家 庭责仸的,因为他从思想上还没有做奶准备。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一、本文概述“剩女”现象,即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年龄相对较大且尚未婚配的女性群体,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一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以及性别观念等多重因素紧密相连。

本文旨在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剩女”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这一现象对社会结构和性别关系的影响。

我们将首先回顾“剩女”现象的历史演变,探究其在中国社会中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随后,我们将从教育水平、职业发展、婚恋观念、家庭压力等多个维度出发,分析导致“剩女”现象的社会因素。

我们还将探讨“剩女”现象对社会性别角色和婚姻制度的挑战,以及这一现象对女性自身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剩女”现象的理解,促进社会对这一现象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同时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二、剩女现象的社会背景近年来,“剩女”现象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涉及到个体的婚姻问题,更是因为它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冲突。

剩女现象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尤其是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经济层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经济独立性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进入职场,实现了经济独立。

这种经济独立使得她们在婚姻选择上更加自主,不再过分依赖男性。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择偶时,女性往往希望找到一个与自己经济地位相当或更高的男性,这就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使得部分女性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

在文化层面,传统的婚恋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也为剩女现象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该早日结婚生子,而现代价值观念则更加注重女性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

这种冲突使得部分女性在选择婚姻时面临困惑和迷茫,导致她们在适婚年龄未能及时结婚。

在教育层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剩男剩女

剩男剩女

by Guild Design Inc.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2)缘何剩?剩男剩女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剩却是一种个体 缘何剩?
性事件,从解释主义来看,“ 性事件,从解释主义来看,“剩”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个 人的选择。
(3)剩男剩女原因的社会学解读
宏观的社会视角 微观的个人视角
1.社会变迁下婚恋观的 重新建够; 2.社会变迁下长期直接 的互动机会减少; 3.社会变迁下恋爱与婚 姻分离成为可能
讨论
您的看法
您的建议
感悟生活, 享受幸福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剩男剩女
1 2 3 4 5
剩男剩女定义
成为剩男剩女的原因
剩男剩女社会学解读
剩男剩女分类 剩男剩女分类
脱离剩女剩女的办法
1、剩男剩女定义
(1)无明确界限:① 超过30岁未婚的,或者 超过30岁未婚的,或者 没有婚的,才能算剩男剩女;②没有年 龄的界限,只要是单身的都算剩男剩女, 因为现代人的恋爱年龄在变小,而结婚年 龄却在变大。 (2)剩男:还没有步入婚姻围城的男人 剩女:还没有步入婚姻围城的女人
2、成为剩男剩女的原因
剩男 剩女
1、好胜倔强女 1、完美主义男 2、现实挑剔女 2、自由主义男 3、情伤深重女 3、花心翩翩男

当前社会形势下剩女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探析

当前社会形势下剩女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探析

当前社会形势下剩女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探析作者:许琳玲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8期[摘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全球化浪潮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剩女现象则是这些改变的典型折射。

该文对产生这一特殊社会现象的社会情境和原因及其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尝试提出合理的意见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剩女社会形势原因影响1当前社会中的剩女现象1.1 当前社会形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目前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变迁:一是经济体制的变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社会形态的变迁,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工业变迁,从专制社会向民主法治社会变迁,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

伴随二者变迁的还有利益调整,体制与社会结构的转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转型时期,物质生活的改善促使人们探求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时代的高效交流,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及价值观也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

而剩女现象则是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改变的典型折射。

1.2 何谓剩女改革开放后对教育的重视以及男女平等思想的良好贯彻,赋予了中国女性良好的教育环境与较为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造就了新一代拥有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她们与男性一样在职场上打拼,不需要像旧时女性依附于男权求得生存,她们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过上理想中的生活,但职场上的胜利无法同样照搬于婚姻市场,无数条件优越的女性无法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在婚姻市场上剩了下来,成为“剩女”。

由于该词被频繁使用,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该词于2006年被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作为新词汇收录其中。

媒体与大众对于剩女最经典的定义与解释是称其为“3S女性”或“白骨精”,即Single(单身),Seventies(生于70年代),Stuck(被卡住)或是白领,骨干,精英,简称“白骨精”。

对大龄剩女问题的思考

对大龄剩女问题的思考

造成大龄剩女普遍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注重在家庭之外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从年龄看,学历至少在研究生以上的女性“功成名就”时,一般至少在二十五六岁甚至更迟,往往一不留神就过了婚恋的最佳年龄。

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女性的适婚年龄是有“上限”的,而女性在上完大学和事业相对有成时,已接近“上限”,因此,如不能在学习和进入社会的同时完成恋爱程序,就可能错失机会。

第二,大龄剩女工作压力大了,社交圈子窄了.由于工作单位的缩小化,在工作中结识合适的异性几率非常低,尤其是外地来的女性,他们在该城市无亲无故无同学,人脉资源几乎为零,加上工作压力大,社交范围窄,大龄剩女的普遍性更加突出.
第三,开放社会一直是人类努力的方向,有许多人希望恋爱次数多一点,恋爱对象更加丰富点,摆脱了以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我们渴望自由,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

实践出真知,如果不曾经历,何谈好坏之分,不断的寻找,不断的尝试,也许真爱就在前方,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许多人“剩”下来的原因,压力感的缺失以及选择的多样化导致结婚年龄正不断变大。

最后我想说的是,祝大龄剩女们早日遇见对的他,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剩男剩女

剩男剩女

剩男剩女定义(1)无明确界限:①超过30岁未婚的,或者没有再婚的,才能算剩男剩女;②没有年龄的界限,只要是单身的适婚人群都算剩男剩女,因为现代人的恋爱年龄在变小,而结婚年龄却在变大。

(2)剩男:还没有步入婚姻围城的适婚男人剩女:还没有步入婚姻围城的适婚女人被剩的原因剩男:1、完美主义:对女孩特别挑剔,要求高2、自由主义:喜欢自由自在随心所欲3、花心翩翩:喜欢多交往但从不认真4、徘徊犹豫:没自信,没主见5、抠门小气:舍不得给女生破费6、经济实力弱:觉得自己没能力找剩女:1、受过感情创伤:不再相信爱情2、无时间恋爱:工作狂工作多于恋爱3、过于强势:女汉子4、娇生惯养:比较公主气,不容易被接受5、挑三拣四:择偶标准比较高,但不为实际考虑6、水性杨花:对承诺不忠7、拜金主义:喜欢富二代剩男剩女社会学解读(1)何谓“剩”?婚姻作为家庭的形成途径之一,是成年男女双方按照习俗和法律规定结为夫妻,组建家庭的一种制度。

而当今社会,超出法定婚龄而迟迟未婚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对这一群体我们常常冠以“剩男剩女”的角色称谓。

当今社会,伴随这一群体比例的不断攀升,我们不得不予以重视,加深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

可以说“剩男剩女”这一群体角色是家庭功能外移的产物,同时也是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2)缘何剩?剩男剩女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剩却是一种个体性事件,从解释主义来看,“剩”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个人的选择。

被剩原因的社会学解读1.宏观的社会视角2.微观的个人视角宏观的社会视角1.社会变迁下婚恋观的重新建立——当下流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缺毋滥”“要嫁就嫁高富帅,要娶就去白富美”“嫁碗族”等新兴的择偶观仿佛道出了这一群体的肺腑之言,成为新的社会条件下被重新建立的婚恋观,成为一种流行性婚恋观。

2.社会变迁下长期直接的互动机会减少——长期的交往互动是建立恋爱关系的前提。

而现代社会,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数字化沟通方式快捷简便。

对剩女的评价和感悟

对剩女的评价和感悟

对剩女的评价和感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剩女这个词已经不再是一
个带有贬义的词语,而是被视为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选择。

对于剩女,我们应该保持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歧视和排斥。

第一步,我们需要了解“剩女”这个词的概念。

剩女,是指年龄
较大但仍未婚嫁的女性,这个概念源于中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
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的现象。

不仅仅是在中国,过去,很多人认为女性
应该在20岁左右就结婚,而如今,女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工作,选择
了更自由的生活方式,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这些都是值得尊重的。

第二步,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剩女这个群体,不要对她们进行道德
评价或者人身攻击。

对于那些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家庭和孩子的女性,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和赞美,因为她们默默无闻的贡献给了家庭和
社会。

而对于那些选择单身或拖延婚姻的女性,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
和支持她们,让她们能够在自由和独立的环境下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步,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对于剩女的评价和看法是否正确。

我们不应该基于一个人的年龄或者婚姻状况而评价或者评判,每个人
都有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权利。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
价值,而不是外在的细节。

综上所述,对于剩女这个群体,我们应该更加自始自终地尊重和
理解,尽可能地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我们更应该通过理性和
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和了解她们的选择和追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生活轨迹和价值。

社会学论文男孩危机剩女现象与女大学生就业难教育领域性别比例逆转带来的社会性挑战

社会学论文男孩危机剩女现象与女大学生就业难教育领域性别比例逆转带来的社会性挑战

社会学论文男孩危机剩女现象与女大学生就业难教育领域性别比例逆转带来的社会性挑战社会学论文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如男孩危机、剩女现象、女大学生就业难以及教育领域性别比例逆转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个体生活产生了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性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男孩危机男孩危机是指男性在多个方面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尤其是在教育和就业领域。

近年来,大部分招生比例倾向女生的大学以及诸多职业领域对女性更为倾斜,使得男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此外,现代社会对男性的角色定义和期望也在发生变化,使得男性面临着心理和情感压力。

男孩危机的出现与社会性别观念的演变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过去,社会倾向于认为男性应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而女性则更适合从事照顾家庭的工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期望逐渐被重新评估和重构,这导致了男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要解决男孩危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应该关注男孩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针对男孩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该改变对男性的期望和评价,给予男孩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不受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实现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剩女现象与女大学生就业难剩女现象是指年龄较大但未婚的女性数量增加的现象。

与此同时,女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剩女现象和女大学生就业难一起构成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一种被动局面,让女性面临就业和婚姻的双重压力。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职场中存在着性别歧视,使得女性在就业机会和晋升方面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女性因为婚姻和育儿压力,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稳定和灵活的工作,而这种岗位往往更加竞争激烈。

要解决剩女现象和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加强社会的性别平等教育和改变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就业,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社会学视域下:“剩女”群体的成因与发展

社会学视域下:“剩女”群体的成因与发展

社会学视域下:“剩女”群体的成因与发展作者:孙林牧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6期摘要:“剩女”现象由来已久,但“剩女”群体至今仍然没有丧失社会对她们关注的热度,发展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现如今,“剩女”也不单单局限于以往的解释,“剩女”群体的成员已经发展至女性群体的各个阶层,笔者在本文将对近年来“剩女”群体形成及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透过社会学的视域进行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剩女群体社会报酬社会需要社会心理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060-03韦伯将社会学定义为“一门试图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进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达成因果解释的科学。

因此,根据行动着的主体赋予行动的主观意义,当行动考虑了其他人的行为并因此确定其进程方向时,行动就是社会性的”。

[1]从“剩女”群体的形成,到“剩女”现象的普遍流行,“剩女”群体的行动通过固化—扩大的社会行动,表现出该群体发展进程的新阶段。

引发该群体社会行动目标的因素则指向群体内部的主观意愿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

一、社会报酬与“剩女”群体根据霍曼斯的观点,社会交往的过程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至少在两个人之间的交换活动,无论这种活动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多少有报酬的,还是有代价的。

”[2]根据这个概念,一旦我们对社会交换敏感起来,我们就可以在“剩女”群体中的社会关系中看见它。

女性群体在婚恋关系发生前,必然要对配偶进行一定的挑选,而选择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对方能够给予自己当前社会报酬和预期社会报酬之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尤其是女性的思想观念、独立意识和社会地位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传统的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建立婚恋关系的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大大减少,女性通过自由恋爱寻找配偶的方式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自由恋爱选择对象的过程就是女性群体将一段交往关系中所得到的预期社会报酬进行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比较,这是一种基于人类初级生活圈中社会报酬交换的连结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本文从界定“剩女”这一名词入手,通过数据和实例分析,说明“剩女”现象在中国的客观存在,并从社会学角度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剩女”现象存在的社会后果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剩女;婚姻挤压;婚姻梯度选择
一、现象描述
近几年,“剩女”这个词开始出现在媒体和公众视野,甚至有媒体称:“剩女”时代已经来临,很多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那么当今社会是不是真的进入“剩女”时代了呢?
首先,我们用社会学的方法对“剩女”这一新名词做解释。

在媒体中,通常把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一部分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称为“剩女”,这里面暗含了这样几个因素:第一,大龄未婚;第二,高学历带来的高收入;第三,生活在城市里。

据此界定,我们对“剩女”下一个社会学的定义:
城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龄未婚(通常指30~44岁)女性。

早在1997年,就有
学者预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大城市,尤其是像广州、上海、北京和天津等较现代化的特大城市的大龄女性未婚比例将会出现同香港等城市一样的迅速上升趋势。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龄女性的未婚比例更高。

当今社会女性晚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另一方面从未婚女性比率的绝对值升高,可
以看出当今“剩女”现象确实有数据支持。

同时,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大龄未婚女性主要集中在城镇,占30~44岁全部未婚女性的72.1%。

与这些数据相对应,很多媒体与网络也纷纷对这一现象从各种角度做了分析和报道。

上海热线曾做过一个关于“剩女”时代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有82.79%的女性认同独身观念,其中在高学历女性群体中,这个比例达到89.94%;超过86万名适龄女性至今未婚,比10年前多了24万人。

而与此同时,男性独身的比例却下降,由10年前的35%下降到20%。

各种关于“剩女”的讨论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关于“剩女”产生原因的,有分析“剩女”恨嫁心态的,有呼吁“剩女”时代的,还有人以此为题材搞文学创作。

对“剩女”,这一现象,社会的关注度非常高。

二、原因分析
1,从根本上讲,婚姻挤压是导致社会上部分人不能成婚的根本原因。

婚姻是适龄男女的结合,而婚姻挤压是指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

当婚姻市场中男性供给大于需求,即出现男性过剩与女性短缺时,称之为男性婚姻挤压;反之,称为女性婚姻挤压。

出现婚姻挤压,导致某一群体数
量过剩,出现婚姻困难。

目前中国的婚姻挤压现状,从总体上来说表现出一定的男性过剩(陈友华),很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从出生性别比等角度进行了很充分的阐述。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剩女”的存在对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

我们在分析中发现,不同年龄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婚姻挤压结论同整体婚姻挤压的结论不同,出现女性婚姻挤压的特征。

数据显示,在剔除不到法定结婚年龄人口外,按男性大
于女性3岁的择偶配对计算性别比,城乡20~33岁男女的性别比分别为84和104 (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
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也就是说,所谓男性婚姻拥挤的“畸形”态势,在目前城乡适婚年龄段人口中未必存在。

2,“剩女”现象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影响的结果。

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中国人遵循“婚姻梯度选择偏好”理论。

一直以来,人们按照婚姻梯度择偶,普遍奉行男高女低的精神。

女性们不喜欢找比自己年纪大的配偶,总是希望未来的配偶年龄不小于自己,学历高于自己,身材高于自己,职业、家庭和工作条件强于自己,择偶明显表现出各方面条件和能力都比自己强的攀高倾向;与之相反的是,男性一般要求妻子年龄比自己小,身高学历低于自己,工作不优于自己,明显地表现出一个女性各方面条件和能力不要超过自己的“低就”择偶倾向。

这种“男高女低”的传统婚配模式,导致婚姻市场上出现人为的别比失调现象。

所以一直以来,对于那些高职位高收入高学历的女同志来说,可以匹配的优秀的男性或者同等优秀的男性相对稀缺,于是婚姻市场上出现被挤压的现象。

3,“剩女”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变动的结果。

中国的人口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和人口流动小的局面,人口空前流动;同时,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生存观念得到加强,人们的空间从狭小的血缘关系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

所有的社会活动都为了寻找个人与社会更好的结合点,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在这个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大量社会精英为了获得更广阔的的社会发展空间,开始逐渐努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城市于是成为社会精英的聚集地。

城市人口高度密集,都市人由异质性的原因拥有特别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为“剩女”提供了比乡村女性更为宽松开明的心理和社会空间。

于是“剩女”现象集中于城市。

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教育事业的投资能让自己拥有在婚姻市场的绝对优势;另外,鉴于经济发展所伴随的更高的离婚率的发生,女性会预期未来家庭的不稳定性所必然导致的更大的劳动归属,为了能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和收益,女性趋向于接受高等教育。

在长时间的求学过程中,客观上促使女性被迫进入“剩女”行列。

同时,不菲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良好的教育,也成为他们对爱情追求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三、对策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政府要针对“剩女”出现的原因及现状,从防止出现新的大龄未婚人口的角度,制定相关的人口政策;利用社会的媒体工具,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改变现已有传统的婚姻观念,打破传统的婚姻梯度选择,唤醒男性的理性意识,实现从不理性的下娶向理性的平娶甚至上娶的转化。

国家要致力于
建立健康的家庭机制,通过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等手段对破坏婚姻和家庭的行为进行制止,确保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婚恋氛围。

其次,从个人角度,“剩女”要适当放宽择偶要求,建立新的择偶观念,降低择偶标准;排除不必要的心理障碍和负担,勇敢走向婚姻市场,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的中介手段,努力搜集婚姻市场的有益信息,争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里进行相对务实的双向选择。

“剩女”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叶振文,林擎国.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8(4).[2]易翠枝.婚姻市场的教育分层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华东经济管理,2007(2).
[3]李银河.社会变迁影响择偶标准.社会,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