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共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共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88-89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教学难点: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贴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情境引入师:每个小朋友都很开心,只有玛丽坐在草地上,原来她最喜欢的裙子掉了一朵小花,可她们班的六一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看,她可着急了,我们能帮帮她吗?裙子上的图案是按黄绿黄绿的规律排列,缺了朵黄花,下面有4朵不同类型的花让学生来选择,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小花添上。

玛丽可高兴了,我们帮她解决了大麻烦,所以她想谢谢大家,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她们班的联欢会,你们想去吗?2、课件出示主题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彩旗、灯笼、彩花,还有小朋友。

引出这些彩旗、灯笼和彩花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3、揭示课题——找规律(板书)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彩旗图,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并问:你是怎么想的?2、课件出示小朋友的队列图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并问:你是怎么想的?3、课件出示彩花图、灯笼图我们再来看看,觉得彩花、灯笼的规律和彩旗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悄悄地讨论讨论。

请学生接下去猜猜彩花和灯笼各是什么颜色。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并问:你是怎么想的?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排列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实践、巩固发展1、涂一涂:P89做一做请小朋友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活动集体评议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2、瞧一瞧依次点击出示判断题,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并说一说理由。

一年级数学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全国获奖

一年级数学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全国获奖
(五)智力闯关,巩固发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所有规律,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闯关游戏,看看大家是不是闯关小能手,你有信心吗(发布练习)
1第一关:选一选
(设计意图:“闯关”的练习形式,适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在第一关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发现的简单规律确定后一项或者缺失的项。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推理能力。)
《找规律》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
一、内容解析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正式教学内容。所谓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者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本节课是第一学段的探索规律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一些直观图形和具体事物的排列变化规律,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为学习后面数量、方向、数字关系及其他性质的规律打好基础,也为今后在对有关具体对象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数学概念、习得计算方法打下根基。
师:谁能简洁地说出彩旗的规律吗
生:彩旗的规律是按一黄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大家可以像他这样既简洁又完整地说出彩旗的规律吗(全班说)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很重要,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一组,重复排列。
师:对,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一黄一红这样的一组,并且它是重复排列的,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师:这里有这么多彩旗,你有什么办法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彩旗的规律呢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这些有助于学生学习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思想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有规律的事物。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七、找规律《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七、找规律《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七、找规律《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组中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差数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简单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等差数列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等差数列,并通过数组中的变化规律来巩固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能够发现数组中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能够发现数组中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发现数组中的变化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等差数列,并通过数组中的变化规律来巩固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等差数列和数组中的变化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数组中的变化规律,并总结等差数列的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等差数列。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数组中的变化规律,巩固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找规律设计理念1、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身边或感兴趣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从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我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猜一猜、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中,体验感悟规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并从课堂上得到成功的快乐。

3、本节课的设计,以推动学生自我发展居多,创设学生主动自学、积极探索的自学氛围,培育学生的观测、悖论、推理小说和语言表达能力。

4、本节课的设计中注意各科知识间的整合,如:让同学们做有规律的动作,是与音乐课的整合,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则是与美术课的整合。

这样把数学课与艺术交融,让数学学习更加愉快,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并非枯燥乏味,数学学习是如此生动活泼、快乐有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大,经验太少,但是就是乐意拒绝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著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多样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唤起他们的自学兴趣,为实行技术创新教育奠定较好的基础。

《打听规律》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教学(人教版)下卷第7单元的内容,就是“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也就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崭新变化。

单元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5--91页例1―例5。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序,独立自主重新认识直观的排序规律,并能够根据规律表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抹颜色、挂学具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动手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

3、在经历找寻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缔造的欢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1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1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单元主要在学生掌握1-100内数的顺序和逆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探究规律,提升学生对数字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1-100内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发现规律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找出1-100内数字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难点1.学生的规律发现能力。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四、教学准备1.教案PPT2.板书内容3.学生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序列:2, 4, 6, 8,然后问学生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出示1-100内的一些数字,让学生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第三步:归纳总结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归纳总结1-100内数字的规律,并在小组内分享归纳结果。

第四步:展示规律学生展示自己的归纳规律,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第五步:合作探究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数字规律,并进行讨论分享。

第六步:反思总结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讨论数字规律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自行寻找1-100内的数字规律并写出规律。

3.和家人一起玩找数字规律的游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1-100内数字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找规律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找规律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找规律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七单元——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的第三章,第七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事物之间的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数字的排列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数字卡片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组图片,图片中有一些物品的排列,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3. 例题讲解:我出了一道数字排列的题目,让学生们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这组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4.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们自己出一组数字,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们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找规律的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规律,方便学生们进行复习。

6.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找规律的作业,让学生们课后进行练习。

题目是:给出一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

答案是:这组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讲解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再次,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安排;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图片作为教具,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从实际事物中发现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选择图片时,我注重了图片的多样性和规律性,以确保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规律。

202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下册《找规律》说课稿(四篇)

202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下册《找规律》说课稿(四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找规律》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找规律”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

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

二、说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2.观察主题图,认识规律同时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的规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知道下一个图形或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学具】:课件、星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若干五、说学情首先是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

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也就是说《找规律》内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触,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再者是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但其又很活泼,思维很灵活。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是我教学设计的重点。

六、说教法、学法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游戏、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七单元:找规律单元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P85—P91页。

单元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

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境,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等等。

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

单元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

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

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就显的尤为重要。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例1………………………………………………………………………1课时左右例2………………………………………………………………………1课时左右例3例4…………………………………………………………………1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七单元:找规律单元内容简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第7单元找规律单元备课教材分析: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上一轮教材实验的结果,修订后的教材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例1从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境引入,同时明确;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

例2主要是结合直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教学数字的变化规律。

例3的第一小题仍然教学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但与例2有两点不同:一是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

与前面的例题相比,例4的规律最为隐蔽,也最为复杂,学生要研究每一个完整的数组中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现了数量关系即发现了规律。

为了降低难度,教材让一些数字保持不变,以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

规律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背后体现的规律可能是同一个。

找规律就是要找到这背后藏着的“不变”。

单元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数列与数组的变体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理解和掌握数列与数组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措施:1.教师除利用好教材上的素材外,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2.要处理好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综合运用知识。

侧重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

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说一下我对本节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找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知识。

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

而本节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把握不到位,那么将会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造成障碍。

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一)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中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有规律的排列”,能发现、找出直观事物的排列规律,并理解、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为了使教学达到效果,还将在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准备了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图形及装有“入场券”的信封袋。

二、学情分析在学情方面,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

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课:找规律(含配套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课:找规律(含配套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P85。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圈一圈,涂一涂的活动,体验和感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课也是生动有趣的。

四、本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是通过找一找、圈一圈,涂一涂等环节、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出示一盒智慧星。

老师出示一和智慧星让孩子们猜一猜可能有些什么颜色,老师拿出幸运星……(出示第一颗,第二颗,第三颗分别让孩子们猜可能会有什么颜色,第五颗星开始集体猜)。

2、引出课题师:刚开始猜的不太准确,为什么同学们越猜越准确了呢?你有什么窍门吗?生1:星星的出现是一颗红星,一颗绿星,一颗红星,一颗绿星……是按顺序的。

生2:它们是有规律的。

师:对,像星星这样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重复的出现,我们就说它们是有规律的。

(板书:找规律)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找规律》(让孩子跟老师一起书空)。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并体现新课程标准情景教学的理念,意在创设一个与学生密切的游戏来激趣,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找规律](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出示主题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小朋友们布置的六一联欢会场,漂亮吗?仔细观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7)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7)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7)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图形、数字等找出规律,并进行总结。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找出数列中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找规律的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找出数列中的规律。

难点1.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电子白板、幻灯片。

3.学具:学生练习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Warm-up(5 minutes)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一个简单的数列找规律的小游戏,让学生热身。

2. Introduction(10 minutes)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释什么是找规律,为什么要找规律。

2.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找规律的概念。

3. Practice(30 minutes)1.通过多个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找出规律。

2.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并总结规律的方法。

4. Consolidation(10 minutes)1.让学生自行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老师进行讲解和概括,强化学生的理解。

5. Application(15 minutes)1.教师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通过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6. Summary(5 minutes)1.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Homework1.完成课后作业册中关于找规律的练习题。

2.老师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回家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答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技巧。

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积极的互动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较复杂规律方面的困难,需要进一步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加强教学。

七、附:课堂练习示例1.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是多少:1, 3, 5, 7, ?2.观察下列图形,找出每个图形中的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 □, ○,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七、找规律《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七、找规律《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七、找规律《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通过观察数组中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列和规律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识别简单的等差数列。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数组中的变化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组中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等差数列的图片、数组变化规律的例子等。

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物品等,用于游戏环节。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如太阳、月亮、星星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找规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如2、5、8、11、14等,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差数列。

然后,展示一些数组变化规律的例子,如:数组1:1、2、3、4、5,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为1;数组2:2、4、6、8、10,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为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组的特点,发现它们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

《找规律》说课稿_5

《找规律》说课稿_5

《找规律》说课稿《找规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找规律》是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

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2、教学目标①结合现实场景,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对数字、图形、物体等的排列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②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寻找事物规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是发现数字、运算、图形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

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

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

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说教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教版⼀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义兴⾥⼩学陈静教学内容:⼈教版⼀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例1教材分析:《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

在⽇堂⽣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标:1、使学⽣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排列规律。

2、通过研究交流、动⼿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的逻辑分析和动⼿能⼒,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反馈卡,饮料瓶(3⾊3组),跳绳5根,沙包10个,彩条(红、黄、绿、蓝各3条)。

教学过程:⼀、情境导⼊师:⼤家看看这是谁?(课件出⽰喜⽺⽺和美⽺⽺的图⽚)师:它们要⼲什么去呢?(课件出⽰去看联欢会的图⽚)师:(课件展⽰主题图)⼤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们从图中都看到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幅图⼤家看着很混乱吗?为什么你觉得不混乱?(排列整齐,有顺序)板贴“有顺序”⼆、新知探究师:你能结合图⽚中的⼈或物来说说,它们的排列有什么样的顺序吗?1、课件出⽰彩旗图师:彩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读出彩旗的颜⾊,师板贴出对应的图⽚。

)师:后⾯的那⼀⾯彩旗是什么颜⾊,你能猜出来吗?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彩旗是1⾯黄旗⼀⾯红旗,然后⼜1⾯黄旗⼀⾯红旗,接着⼜是1⾯黄旗⼀⾯红旗。

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组⼀组地圈出来吗?(指名板演)师归纳:我们就说⼩旗就是以1⾯黄旗⼀⾯红旗为⼀组,重复排列的。

(板贴“⼀组”“重复排列”)师引导学⽣有停顿地读图。

2、课件出⽰彩花图师:彩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读出彩花的颜⾊,师板贴出对应的图⽚。

)师:后⾯的那⼀朵是什么颜⾊,你能猜出来吗?指名回答。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在教学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的内容时,我以一种生动且互动的方式进行。

一、教学内容我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主要围绕第七单元《找规律》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数字的规律、图形的规律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数字和图形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生活中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数字卡片、图形卡片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展示了两组数字卡片,一组是1、2、3、4、5,另一组是6、5、4、3、2。

我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字,找出它们的规律。

2. 例题讲解:我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第二组数字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3.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找出对方的规律,并解释为什么。

4. 日常生活规律:我展示了一些图片,包括太阳升起、月亮升起、花开花谢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找规律”三个大字,并在旁边画了一个放大镜,表示我们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隐藏的规律。

七、作业设计答案: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答案:图形是按照大小顺序变化的,下一个图形应该是最大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找规律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提供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找规律,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并针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的习题及练习二十中的第1、第2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及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这部分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

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思想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合作探索,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理解本课重点难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体验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六、教学准备自制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自制卡片:(1)□■□■□■□■□■(2)○●●○●●○●●○2.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卡片上(1)的小正方形有什么特点?(2)的小圆圈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颜色上去观察)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的小正方形是一个白的小正方形到一个黑的小正方形,又一个白的小正方形到一个黑的小正方形……;(2)的小圆圈是一个白的小圆圈到两个黑的小圆圈,又一个白的小圆圈到两个黑的小圆圈……。

这就是规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课本第85页的——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卡片来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发现,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意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的应用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作为“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正式教学内容和《课标》的新增内容,我们在编排教材时是非常重视的。

与实验教材相比,对于“规律”的教学我们根据2011版的《课标》予以了充分的重视。

不仅从一年级上册教材就开始渗透(如各种加法表、减法表中注意让学生去找,认数部分的教学中也多处进行了渗透),同时继续沿袭实验教材的做法,在本册还单设单元进行教学。

但基于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验结果,我们较实验教材降低了难度,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重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律。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只安排了5个例题,例题数量大大减少(实验教材7个例题),使得教学线索更为明晰,教学过程也更加顺畅,教学时能更好把握教学的“度”。

1. 例1(有循环组)
相当于实验教材的主题图和例1(P88)。

仍然沿用了实验教材联欢会的情境,呈现了装饰的彩灯、彩旗、彩花以及跳舞的学生等规律排列的现象,说明“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明确什么是规律(即小精灵的话“黄旗红旗”重复排列);继而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说圈、涂)。

2.例2(有循环组)
相当于实验教材的例5(P90),是一种间隔规律,有基本的循环组,数和图形结合呈现,老师们都很熟悉,不再详述。

3.例3(递增、递减)
是实验教材例6、例7(P91)的合并。

呈现的规律没有循环组了,是递增、递减等规律。

第(1)题有图形辅助,同时为帮助学生从数量上寻找规律,还将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加几或减几)标注出来了。

第(2)题没有图形,只出数,通过观察找出数的排列规律,抽象程度更高。

4.例4(有关系的3-4个数之间的规律)
这是较实验教材新增加的例题。

关系涉及的对象变为了多个,因此更为抽象、更难一些。

但这在前面渗透规律的教学中(如一图3式)已经有经验上的积累,因此是适合的。

5.例5(问题解决)
这是扩种问题解决内容的例题,也是新增加的内容。

目的是在继续上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计算也不是数数,而是通过画图利用规律来解决。

在过程上,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反思过程:摆出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在实际编排上,由于呈现的不方便,弱化了分析的过程,其实在确定规律后,还有一个怎样思考的呈现:如有的学生可能从右侧看,有的从左侧看等。

这一单元的排列规律,仅限于简单的: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规律就可以了,重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意识,而不是在于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