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群文阅读专题(六)PPT课件
2022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群文阅读专题(六)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2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群文阅读专题(六)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a1f75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3.png)
《饮酒》(其十七)引用“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表 明陶渊明是因对现实的不满而“还”;《陶渊明传》 (节选)中的“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不愿 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表明陶渊明的归隐是因为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弃官闲居。因此,陶渊明的隐逸 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悠然自得、超然尘世,忘情 于现实,而是因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因为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1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你 顽固
改变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坚持 (2)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 坚持学完。
16. 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拓展能力,答题 理解文意,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结合自己的 生活体验进行阐述。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池非不深也
· B.得道者多助 · C.然后治之 ·· D.民富则安乡重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凡治国之道 ·· 无丝竹之乱耳 · 学而不思则罔
11. 理解填空。 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_以__民__为__本__(_人__民__的___ _重__要__性__)__,【甲】文从_施__仁__政___的角度来论述,【乙】 文则从__富__民____的角度来论述。
愚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项羽学什么都不能 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启示: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才能学有所成。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一毛 · C.以残年余力 ·· D.其如土石何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主题群文阅读 情操与志趣 训练(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主题群文阅读 情操与志趣 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731e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d.png)
第六单元训练情操与志趣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的几篇古代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
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一、阅读韩石山的《想起母亲就想哭》,完成下列小题。
想起母亲就想哭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
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
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
再就是,嘴太笨。
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
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
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
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
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
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
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
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
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
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
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
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一)习题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一)习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444a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1.png)
群文阅读专题(一)
短视频用户比例到达80.50%,公众号可设计趣味性较 强、通俗易懂的科普短视频来吸引他们。③年龄在35 岁以上的短视频用户比例小,公众号可根据他们的年 龄特点,开发科普生活类短视频来吸引他们的关注。 ④本科以上学历短视频用户比例小,公众号可增加前 沿科技等内容的短视频来吸引高学历人群的关注。
群文阅读专题(一)
链接材料二:
综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群文阅读专题(一)
结合题干中的材料以及所给提示进行分析回答。 示例: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脱贫攻坚 工作艰苦卓绝,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 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
群文阅读专题(一)
二、【202X•衢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3、14页第5-8题。
群文阅读专题(一)
3. 本文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有什么作用?体现了新闻 的什么特点? 本题考查列数字的好处。 用数字和事实说话,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直 播带货”对扶贫产业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新闻的准 确性、真实性特点。
群文阅读专题(一)
4. 链接材料一:202X年是我国扶贫工作的收官之年。 202X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 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 现整体脱贫,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 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 务已经完成。
群文阅读专题(一)
8. “掌上科技馆”计划增加短视频来提升关注度,阅读 下图,请给“掌上科技馆”提两条建议。
群文阅读专题(一)
【点拨】这道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图表试题, 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对数据的对照结果 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 势)”模式概括作答即可。 示例:①年龄在35岁以下的短视频用户比例近80%, 公众号可针对年轻人追求时尚、关注热点等特点,多 推出符合他们口味的科学短视频。②高中及以下学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幻灯片42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幻灯片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6300bd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a.png)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 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
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 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翱翔。
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 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 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 如同琉璃 ,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 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 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 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 飞去 ,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
采
桑
欧子
阳 修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初谪滁
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山,自号醉翁。既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 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
老而衰且病,将退
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进,被诬贬知滁州。 休于颍水之上,则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又更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六“一”: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 导。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一万卷书、一千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卷金石文、一张
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 琴、一局棋、一
• ①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 ② “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 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 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③ 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 忆,表达了他期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 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主题阅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主题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ccfc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7.png)
(选自《史记·田契列传》)
参考译文:田契于是在城中收集到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深红色绸衣, 上面画满五彩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芦苇 束在牛尾上,点燃牛尾上的芦苇。在城墙上面凿了几十个洞,夜里放牛 出去,五千名精壮的士兵尾随在牛的后面。牛的尾巴一被烧热(灼痛), 就愤慨地直奔燕军营,燕军非常惊异。牛尾巴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 军看见那庞然大物都是龙纹,凡是被牛碰上的,非死即伤。那五千名壮 士口衔着枚(不声不响地)袭击燕军,而城里的人也擂鼓呐喊紧随着他们, 老弱妇孺都击打铜器助威,杀声惊天动地。燕军大为惊骇,败溃逃奔。 齐军终于杀死了燕国的将军骑劫。燕军在混乱中四处窜逃,齐国人紧追 逃亡败北的敌兵,所经过的城邑都纷纭叛离燕国而归顺(田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太祖素. 恶其人(向来) B.朕固. 不为迁官(坚固) C.且. 刑赏天下之刑赏(况且)
D.久之不去. (离开) 【解析】固:坚持。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普 曰/刑 以 惩 恶/赏 以 酬 功/古 今 通 道 也
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竟得俞允。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有一位大臣按照律法应该升迁,但是太祖向来讨厌他,不同 意(升官)。赵普坚持为他辩护,太祖发怒,说:“朕就是不给他升官, 你又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是为了惩戒坏人,奖赏是为了嘉奖元 勋,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惯例。再说刑罚和奖赏是为了天下,而不是为 了陛下,(陛下)怎么能以自己的喜好厌恶来决定这件事。”太祖更加愤 慨,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走进宫里,赵普(不能入 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也不离开,太祖终于同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主题阅读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主题阅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d6a2d3d0d233d4b14e6998.png)
⑫我的母亲极普通,普通得就像沙漠里的一棵白杨。我心中的白杨, 永远枝繁叶茂!
1.这篇叙事散文的线索有明线和暗线,它们分别是什么? 明线: 母亲艰辛勤劳的一生。 暗线: “我”对母亲深深的爱。
2.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母亲就起床,做好简单的饭菜,用竹筒装好,扛起劳动工具加入冬 修水利的队伍。 用“起、做好、装好、扛起、加入……”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 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母亲起早贪黑,勤劳勇敢,坚强不屈,任劳任怨,扛 起重担,肩负起全家冬修水利的繁重任务。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心中的白杨 刘立新
①母亲命苦。6 岁那年,外公病故,家道中落,外婆含辛茹苦把母亲和两 个舅舅好不容易拉扯大。在那个极度饥饿的年代,母亲饱一顿饿一顿,有时几 天不进一粒米,整日以野菜和薯片充饥,更糟糕的是有时连野菜和薯片都吃不 上,饿得直呕黄水,伏在一条长凳上,眼里噙满了泪花,但她强忍着不让泪水 掉下来。在外婆的劝说下,只有闭着眼睛吃难以下吞的米糠度日。
⑥冬修水利很辛苦,常常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冬天北风呼啸,干 活时即使身上衣服湿透了也不会觉得冷。当暮色降临,母亲走在回家的 路上,寒风一吹,周身冷得瑟瑟发抖,身上起鸡皮疙瘩。母亲因此患了 几次重感冒。生产队长劝她休息,可她笑着说,没事,干干活就会好的。 第二天,她依旧出现在冬修水利的战场上……
⑦后来,母亲跟随父亲在外地教书。小学没毕业的母亲自然知道自己底子薄。 母亲怕误人子弟,当东方破晓,她起床给自己“充电”--对着录音机学汉语拼音。 有时为了读准一个音,她反复练习,不耻下问,问当校长的父亲,问同事;为了上 好课,她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深入课堂听老教师上示范课……功夫不负苦心 人,学末全乡质量抽查,她任教的二年级语文获得了全乡第三名(平行班 13 个), 还获得了乡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尔后她任教三年级语文,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她大胆创新,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以模仿范文作文,下水作文教学为教学手 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同行的普遍关注。
人教版部编版 群文阅读教学要领 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 群文阅读教学要领 课件(共5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17e2c7ee06eff9aff807c4.png)
同立场都话可说 3.语文性 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议题示例:重庆读本(五年级下)
故事里的“冲突” 1.议题:“冲突” 2.语篇:《奇特的和平使者》《月桃花》《鸿门宴》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上 午3时3 7分21. 8.1103: 37August 11,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11 日星期 三3时3 7分49 秒03:37: 4911 August 2021
点,要学会放弃。
西南大学于泽元论群文阅读
1. 基本定义
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 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
2. 教学环节
“精心选文”“凸显议题”“集体建构”和“形成共识”
倪文锦论群文阅读
1.群文的“文”,不只限于文章,是多文本类型阅读。 2.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简单相加,是将具有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
C、群文阅读基本元素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6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5d1c1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9.png)
赏 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想到风物依然而时光飞逝,词人不禁
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之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
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能够重现的微茫的希望。“几时回”
三个字,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深知难返的心态。
诗歌赏析
下片紧承“夕阳西下几时回”,既流露了词人对繁华易尽的 “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 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生 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人能阻止,但消逝的同 时美好事物仍能再现,生活不会因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最后一句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低沉。
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原
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注
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喝醉了都不知 道回家的路了。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 迷了路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 划出去呀,惊得一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宋
这首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
词 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 鉴
赏 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
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
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
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八语上 第六单元 主题阅读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八语上 第六单元 主题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257c3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7.png)
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C.常恐骄奢生于富贵 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D.方当与诸公慎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草 昧 之 初 与 群 雄 并 起 角 力 而 后 臣 之 创 业 难 矣!
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
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牛刀小试较量武力 使臣服
哪一个
开创基业
无【不乙,没】有上不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
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安魏稳舒征适曰:“自古帝王,莫不得
《孟子》三章
孟子的基本情况: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的特点: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 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2.知人论世
《孟子》三章
了解孟子的思想、经历及作品风格:他主张施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 张。他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 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 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 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学文言文非诵读不可。” 诵读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可以说是 文言文学习的核心。
如何诵读品读,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呢?
方法指津 一、反复诵读品读,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PPT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900f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d.png)
主旨归纳
这首词写词人登上金陵城西楼的所见 所感,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 的悲凉抑郁之情,表达了亡国之痛和渴 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词意赏析
夕阳西下几时回。
“几时回”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景物情事 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 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词意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个句子运用对偶、对比的修辞手法,对仗 工整,音韵和谐。“去”是花落去,“来”是 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 伤春怀旧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蕴含美 好事物的消逝,常常会伴随着新事物的重现的 哲理。
写作背景
这首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 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 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 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 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 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 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 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诗词赏析
赏析:常记 溪亭日暮, 沉醉 不知归路。
“常记”词人是在回忆往事。 “沉醉”:大醉。表达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听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 / 酒一杯,去年天气 / 旧亭台。 夕阳西下 / 几时回? 无可奈何 / 花落去,似曾相识 / 燕归来。 小园香径 / 独徘徊。
词意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运用对比修辞,“新”与“旧”对比, 抒发出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 旧之感。
肆 如梦令
李清照
词人简介
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e38ae2484254b35effd3429.png)
““望望””“见“”见作”者心作—者—心《春—望—》《+《春饮望酒》》(+其《五饮)酒》(其五)
三、相见在南山
1. 读陶渊明《饮酒》里面有一个 字似乎可以换成“望”字,你 觉得是哪个字?可以替换吗? (连接两首诗,体会“悠然” 之情)
2. 你还能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陶 渊明的悠闲、自由、洒脱和愉 悦?(学生自主综合分析诗歌)
四、教师引领,教师给出独特的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深层次 感悟诗词情感
12
“望”“见”作者心——《春望》+《饮酒》(其五)
一、初望如相见(课上汇报内 容)
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 容:
1.复习和进一步了解杜甫生平 (《望岳》中有所了解)以及陶 渊明(《爱莲说》中有所了解) 和他的《饮酒》二十首。
2.了解诗歌体裁(五言古诗和五 言律诗)和两首诗歌创作背景。
二、春望使惊心
1. “春望”,即望春,诗人“望” 到了什么?(前四句诗词意义 分析)
2. 这四望中,你觉得哪个字写得 最传神?通过这个字你感到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通过重点 字体会诗歌情感)
3. 通过后四句你又望见了一位怎 样的作者(后四句诗词意义分 析和作者形象体悟)
4. 全诗无“望”又处处写“望”, 全诗有“春”却处处无“春”。 你望到怎样的诗人?望到了怎 样的一颗心?(总结诗情)
单元难点:
1.理解并学习文章的主要写法和写作特点
2.体会文章背后传递的哲理和情感,并能用其指导当下的学习 生活
6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一、孟子小讲堂: 请同学对课文进行预习,以小组
为单位收集以下信息: 1.孟子的生平、地位和他所处的时代 2.孟子的名言和趣闻 3.《孟子》著作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群文阅读专题(六)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群文阅读专题(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e25711c850ad02de80419b.png)
· (1)富贵不能淫____惑__乱__,__迷__惑__。__这__里__是__使__动__用__法__。_________
(2)贫贱不能移____改__变__,__动__摇__。__这__里__是__使__动__用__法__。_________
·· (3)有饿者蒙袂辑屦________袖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黔敖左奉食_________捧__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 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 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 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此处是表现文帝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对不得周是到将在至军“尊的示待敬君遇意威,,”而 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 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8.【乙】文中的“饿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 种品格?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 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
体现了大丈夫“贫贱不能移”的品格。不矛盾。曾子 认为嗟来之食不能接受,这符合“贫贱不能移”的标准。 当黔敖道歉之后,“饿者”获得尊严,没有违背“贫贱不能 移”的标准,可以接受食物,这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甲】诗中的眼泪是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 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败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 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中的眼泪是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 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7页第4-6题。
部编版语文八上课件-群文阅读专题(三)
![部编版语文八上课件-群文阅读专题(三)](https://img.taocdn.com/s3/m/2e1bb8d1c850ad02df804150.png)
群文阅读专题(三)
【点拨】句意为: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 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故断 句为: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答案】C
群文阅读专题(三)
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 合文意的一项是( )
群文阅读专题(三)
【点拨】“纵广合五六十寻”表示面积有五六十寻,故 “寻找了五六十里路”不符合文意。 【答案】B
群文阅读专题(三)
【甲】诗两个“羞”字,一说人,一说花,相映成 趣。“花应羞上老人头”一句中“羞”的意思是羞怯, 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簪着花走在街市 上的情景,表现出诗人超旷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群文阅读专题(三)
【丙】文“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 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作者借韩愈的比喻(把人生比 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玩的得失,推及人生的得失,流露 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
群文阅读专题(三)
示例三: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 《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 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 物外。《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 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会远离尘世的快乐;听 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
抒发了为国家献身的豪情壮志。
群文阅读专题(三)
6.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 简要分析。
结合诗句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分析,“天寒梦泽 深”与“天黑梦泽深”只有一字之差,但“寒”是从触觉 来写,“黑”是从视觉来写的,此诗是因作者求仕不遇心 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 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因此“寒”字还表现了作者伤古怀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 境,而改为“黑”则没有这种效果。故不能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群文阅读专题(四)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群文阅读专题(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485fbb866fb84ae45c8def.png)
(2)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朗读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表明 “我”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我”和学生 情感的加深。
3.阅读文中画线语句,并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5.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考 虑句子在全文中的位置。
①城市迷人的”的影响之大、启迪之深。 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 的感情基调。
6.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 食指…… 答题时先理解词义,尤其是语境义,然后再结合 上下文中的内容分析人物的情感。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时,把握全文脉络与题目含义,结合题目的作用 加以理解分析即可。
【甲】文“芬芳的蜡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芬芳的蜡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制造悬念,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文章主旨,体现“我”与 孩子们感人的师生情;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乙】文“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 “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 清晰。“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 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 行为让“我”感动,__“_我__”_带__领__学__生__们__放__学__后__踏__雪__访__梅___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修辞运+修用辞了特比点喻+的内修容辞+中手心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 美表了丽…述的…形蜡。式梅:花运,用生了动…形…象的地修写辞出手了法学,生描们写如了同…蜡…梅表达 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悟深沉,含蓄 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答案】B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 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 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群文阅读专题 (六)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一1 二4
三7 四9
2
3
5
6
8
10
11 12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7页第1-3题。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 国陷,一片荒凉衰败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 目惊心;一个“深”字,让表人现满了目诗凄人然忧。国思
(2)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
【比较阅读】 12.★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 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共结信同合息点题,:干相①关互治键对军字 比严,找谨分出(别李恪找牧尽出与职两周守文亚、中夫令描不出写同如治的山军地);方方②面。坚的持 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 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 为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8页第9-12题。
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C )
· 驻扎。 A.军细柳
经过。 B.居无何
··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到、往。 D.已而之细柳军
· 上自劳军 军队。
常居雁门 驻守。
·· 使他人代将 派遣。 · 赵之良将也 的。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富贵不能淫____惑__乱__,__迷__惑__。__这__里__是__使__动__用__法__。_________
(2)贫贱不能移____改__变__,__动__摇__。__这__里__是__使__动__用__法__。_________
·· (3)有饿者蒙袂辑屦________袖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黔敖左奉食_________捧__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限__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是以善为国者______治__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必先富民________使__…__…__富__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 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 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 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此处是表现文帝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对不得周是到将在至军“尊的示待敬君遇意威,,”而 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 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连接在 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希望 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比较阅读】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 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 蕴含的情感。
答题时要结合对【甲】【乙】两篇古诗内容的 了解进行分析,找出这两首诗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是什么。
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 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 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 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答案】A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规定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策马奔驰。 连续 也
6.理解填空。
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_以__民__为__本__(_人__民__的__重__要__性__),【甲】文从___施__仁__政_____的角度 来论述,【乙】文则从___富__民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7页第7-8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名词,护城河。
名词,池塘。
A.池非不深也
· 代词, B.得道者多助
指国家。
· · C.然后治之 · D.民富则安乡重家
连词,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伐无道,诛暴秦 名词,仁政。
·· 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
· 然则何时而乐耶 句子的独立性, 连词,那么。 无实义。
【甲】诗中的眼泪是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 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败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 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中的眼泪是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 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7页第4-6题。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乙】文中的“饿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 种品格?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 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
体现了大丈夫“贫贱不能移”的品格。不矛盾。曾子 认为嗟来之食不能接受,这符合“贫贱不能移”的标准。 当黔敖道歉之后,“饿者”获得尊严,没有违背“贫贱不能 移”的标准,可以接受食物,这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