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130例急诊室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及实验室结果分析
130例急诊室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及实验室结果分析一、病因分析从病因上分析,130例中以胃肠溃疡为最多见(56例,占43.1%)。
其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8例,占13.8%),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5例,占11.5%),门脉高压症出血(14例,占10.8%)等。
胃肠溃疡:由于各种因素,如药物刺激、寄生虫、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导致胃肠道黏膜受损或溃疡形成,出现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出血):由于门脉高压,静脉曲张形成,局部血管扩张、容量增大,壁厚度减薄,易于破裂出血。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最常见,多数在末端部位位于胃窦,出现大量出血。
门脉高压症出血:当门脉受到不同原因的损害或上述静脉曲张发育达到一定程度时,均可导致门脉高压症。
在门脉高压时,脾脏容量增大,引起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从而导致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二、实验室结果分析1. 血常规检查:有86例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达27.5%。
其中,随着出血程度的加重,白细胞总数也随之增加。
2. 凝血功能指标:97例凝血功能增加,PT延长,APTT正常或缩短,纤维蛋白原降低。
说明大多数患者出血病因与凝血因子有关。
3. 肝功能指标:60例患者肝功能正常,70例患者肝功能异常,其中肝功能紊乱是常见的门脉高压症的原因。
4. 血糖和电解质:104例患者血糖正常,26例低血糖,7例高血糖。
电解质异常仅14例,其中低钙、低钾、低氯分别为5例、2例、1例。
5. 感染指标:24例患者有细菌感染。
其中4例感染源来自肠道,6例感染早在入院前已出现,14例感染早期出现。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及肝功能紊乱与门脉高压症有关;低血钙、低血钾和低血氯值与营养不良和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有关;患者血糖异常一般受后继治疗控制。
同时,感染是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病程缓慢、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病例背景本次报告将对一名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护理报告。
患者姓名为李先生,男性,67岁,既往病史中无消化道相关疾病或手术史。
他因为突发呕血及黑便,于入院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病情描述李先生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呕血及黑便,伴有乏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
在初步检查中,血液常规检查显示贫血,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降低。
胃镜检查发现大量胃内凝血块,而结肠镜检查则显示梗阻物。
诊断与治疗鉴于李先生的症状以及检查结果,经过综合判断,医生对其进行了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进一步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在胃和结肠,且出血程度较为严重。
为减轻出血和维持李先生的体力状况,医生立即采取了综合治疗方案:1.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以备紧急输血时使用;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输血血液制品;3.高压氧治疗,改善组织血氧供应;4.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等。
确诊后,医生立即安排给予李先生胃黏膜保护药物,并开始用药止血。
同时,由于消化道出血涉及整个消化道,医生还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结果显示,出血部位为胃窦幽门部和乙状结肠部。
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1.控制消化道出血,减轻病情;2.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3.减轻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2.定期检测和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3.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胃肠道营养支持;4.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出血的程度和颜色的变化;5.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叶酸管,保持导尿通畅;6.保持患者心理稳定,进行心理护理和支持。
护理效果评估经过护理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管理,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治疗,患者的出血状况明显减轻,呕血和黑便的程度也在逐渐减少。
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数值均有所提高,恢复到正常范围。
护理总结与建议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
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目的:探讨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
对照组予静脉滴注泮托拉唑,观察组予持续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
两组均给予止血、补液、输血等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91.4%,98.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8.6%,80.0%)。
结论:持续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效果,其间配合优质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标签:静脉微量泵;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观察;疗效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症状为呕血和黑便,伴有血容量减少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1]。
本研究对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静脉微量泵治疗配合优质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2014年1月到12月本科收治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标准:有呕血、黑便症状,查呕吐物或粪便潜血试验呈强阳性。
其中男84例,女56例,年龄19-95岁,平均年龄58.05岁。
均为急性起病,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6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3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1例,胃癌17例,不明原因3例。
轻度出血75例,中度出血54例,重度出血11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出血原因、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 q8h。
观察组予持续静脉微量泵输注泮托拉唑8mg/h并维持72 h.。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優质护理。
两组均予止血、补液、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疗程均为3 天。
1.3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用药后36 h内无活动性出血;有效:用药后36~72 h内无活动性出血;无效:用药后72 h内仍有活动性出血。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问题:男性,45岁。
查体发现肝硬化5年。
3天前与朋友聚餐时出现呕血,鲜红色,量约1000ml.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
经输血、补液和应用止血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
1天前出现睡眠障碍,并出现幻听和语言不清,化验检查示:血氨130μg/dl,血糖5.6mmol/L,尿素氮7.2mmol/L.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尿毒症B.脑血管意外C.乙型脑炎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肝性脑病答案:E解析:患者肝硬化病史,出现睡眠障碍,并出现幻听和语言不清,且血氨明显增高,所以考虑为肝性脑病的可能性最大。
2.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案是:A.抗生素治疗B.应用降氨药物C.胰岛素治疗D.血液透析治疗E.应用镇静药物答案:B解析:在血氨升高时,应首先促进体内氨的清除,如不清楚体内血氨,单单缓解症状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以上其他几项均不适用于降低体内血氨治疗。
3.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最可能的是:A.胃癌B.胃溃疡C.十二指肠溃疡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E.胃黏膜病变答案:D解析:题中患者肝硬化病史5年,肝硬化患者存在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所以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最可能的是D项。
---------------------------------------------------------------------------------------------------------------------------------------内科学基础:头痛概况与病因头痛一、概况1.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
2.见于多种疾病,大多无特异性,且经过良好,例如全身感染发热性疾病往往伴有头痛,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也可有头痛。
3.但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头痛,可能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
二、病因1.颅脑病变(1)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
(2)血管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风湿性脑脉管炎和血栓闭塞性脑脉管炎。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目的研究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用药剂量。
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出14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奥美拉唑治疗,根据用药剂量进行分组,大剂量组(80 mg/次,每日2次)、常规剂量组(40 mg/次,每日2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
结果大剂量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再次出血率、住院时间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上两组差异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快速止血,预防再次出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标签:奥美拉唑;用药剂量;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由静脉曲张引起的,也有部分患者是由消化性溃疡、胃癌、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等非静脉曲张因素引起的[1]。
对于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抑酸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而质子泵抑制剂的持续静脉泵入具有较为显著的抑酸、止血效果,但是大剂量的应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奥美拉唑是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为探究其最佳用药剂量,特开展本次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上消化出血患者中选出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奥美拉唑的用药剂量分组,大剂量组患者74例,男49例,女25例,年龄在31~64岁,平均(53.2±5.7)岁,原发病:消化性溃疡38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5例,应激性溃疡10例,其他11例。
常规剂量组患者66例,男45例,女21例,年龄在30~65岁,平均(53.6±6.0)岁,原发病:消化性溃疡33例,上消化恶性肿瘤12例,应激性溃疡9例,其他12例。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为补液、禁食、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在此基础上,大剂量组患者给予患者80 mg奥美拉唑注射液静脉推注,每日2次,然后以8 mg/h的速率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患者40 mg奥美拉唑注射液静脉推注,每日2次。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笔者长期在基层医院工作,亲眼看见由于医生对上消化道出血处理不及时及不规范,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治率,现将诊治对策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1 临床资料2006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4例,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46~62岁,平均54岁。
2 临床分析2.1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最常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
这些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
另外有较少见原因:炎症因素;机械因素;血管因素;肿瘤因素;全身性疾病;邻近器官的病变。
2.2估计上消化道出血量2.2.1 病史和临床指标(1)大便潜血阳性时,出血量>5ml/d;(2)呈柏油样便时,出血量>60ml/d;(3)出现呕血症状,胃内积血>250~300ml;(4)出血量<400~500ml一般不出现全身症状,出血量>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5)上消化道大出血指短时间内出血量>1000ml或为全身血量20%时,出现循环衰竭表现收缩压80~90mmHg或较基础压下降25%,心率>120/min。
2.2.2休克指数休克指数指脉搏/收缩压(mmHg),正常为0.54;休克指数为1,失血量约1000ml;休克指数为1.5,失血量约1500ml;休克指数为2.0,失血量约2000ml。
另有血清尿素氮测定;体位试验;中心静脉压测定;放射性核素检查。
2.2.3认真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为间歇性,对每个新患者都应确定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决定治疗措施。
活动性出血指标:(1)患者又有失血症状;(2)呕血变红或黑便变稀、次数增多;(3)肠鸣音活跃;(4)血压、脉搏经治疗无改善或恶化;(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持续下降;(6)补液与尿量足够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上升;(7)中心静脉压波动不稳定;(8)如不能确定,可插胃管观察或者行急诊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0例临床分析
S S 而 仅予 激 素 和 锡 类 散 , 依 然 取 得 了 显 著 的近 期 疗 AP 却 效, 且未 见 明显 不 良反 应 , 其 远 期疗 效 尚不 清楚 ; 中度 但 而
U C患者 以 S S A P行基 本 治疗 , 效 不佳 者 加 大 S S 疗 A P剂 量
空肠疾病也属此范畴。我 院于 20 20 0 5— 09年共收治上消 化道出血患者 30 , 0 例 现将临床诊治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13 上 消 化道 出血 量判 断标 准 轻 度 出血 : . 出血 量
< 0 l有头 晕 , 5 0m , 血压 、 血红 蛋 白基 本正 常 。 中度 出血 : 出
上消 化道 出血病 因及 年龄 分 布
n%) (
见 表 1 。
表 1 3 0例 不 同病 因上 消化道 出血 患者年 龄分布 0
[ ] 中华 医学 消化病学分 会炎症 性肠病 协作组 . 2 对我国炎症性肠 病 诊 断治疗规范 的共识 意见 [ ] 中华 消化杂 志,0 7 2 ( )5 5 J. 20 ,7 8 :4
—
5 9 4 .
或( ) 和 加用类 固醇激素 而获较 好疗 效 , 得参考 ; 症 患者 值 重 应尽早 、 足量 使用 糖 皮质 激 素 , 积极 控制 肠 道 继发 感 染 , 并
[ ] 中华 医学会消化病学 分会. 3 对炎症性 肠病诊 断治疗规范 的建议
[ ] 中华 内科杂志 , 0 , : 8 4 . J. 2 14 1 —11 0 0 3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防止发生中毒性 巨
结肠 、 肠穿孔 、 出 血 等并 发 症 发 生 。若 内科 治疗 无 效 , 大 应 及时联 系外科协 助处理 , 是抢救 病 人 生命 , 这 降低 病 死率 的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31页
三(四)腔二囊应用护理:
熟练操作和插管后亲密观察及细致护理 是到达预期止血效果关键。插管至65cm 时抽取胃液, 先向胃囊注气约150-200ml, 至囊内压约50mmHg(6.7kPa),如未能止血, 继向食管囊注气约100ml至囊内压约为 40mmHg(5.3 kPa)并封闭管口, 管外端 以绷带连接0.5kg沙袋。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32页
出血停顿后, 放松牵引, 放出囊内气体, 保留管道继续观察24h,
拔管前口服液状石蜡20-30ml。 气囊压迫普通以3-4天为限, 继续出血者可适度延长。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33页
有受伤危险: 创伤、窒息、误吸
(1) 防创伤: 气囊充气加压12-24h应放 松牵引,放气15-30min,以免食管胃底 粘膜受压时间过长而发生糜烂、坏死。
呕血 可 少 可 无 可 无
便血 + + + + + +
颜色 鲜红 暗或黑 鲜红 暗或黑 鲜红 暗或黑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9页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头昏、心悸、冷汗、
口渴、黑朦、晕厥、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急性失血后贫血: 面色苍白、心动过速、 四肢无力等。但出血二十四小时后,外周血和 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才下降。
第25页
护理办法
(1) 体位与保持呼吸道顺畅 (2) 治疗护理: 马上建立静脉通道。 (3) 饮食护理: 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
吐者应禁食。 (4)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示例
第26页
(1) 病情监测
监测指标: ①生命体征;②精神和意识状 态;③观察皮肤和甲床色泽,肢体温暖 或是湿冷,周围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 情况。④准确统计出入量;⑤观察呕吐 物和粪便性质、颜色及量。⑥定时复查 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大便隐血, 以了解贫血程度、出血是否停顿。⑦监 测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改变。
上消化道出血300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30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1990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3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消化道出血的300例患者中,50例患者属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0例患者属于急性胃黏膜病变,132例患者属于消化性溃疡,胃癌34例,其他4例,分别占44%、27%、17%、11%、1.3%,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抑制胃酸分泌、止血、补充血容量等内科综合治疗。
结果:接受内科综合治疗之后,出血停止的总共有262例,治疗无效的总共有8例,这些患者转为手术治疗。
另外,由于消化性溃疡病而再度出血的总共有22例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胃大部切除术,8例患者属于胃癌,均接受胃癌根治术。
手术没有死亡的现象。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主要以消化性溃疡比较多见,胃癌及急性胃黏膜损害占有相当比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有手术指征的也应在出血被控制以后再次进行手术,以此降低手术风险,如果内科治疗无效,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病因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很多。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1990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3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990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300例患者,女性患者总共有68例,最小年龄不低于41.2岁,最大年龄不超过80.0岁,平均年龄大约是(59.52±3.14)岁。
男性患者总共有232例,最小年龄不低于40.0岁,最大年龄不超过79.6岁,平均年龄大约是(60.24±3.05)岁。
其中13例的首发症状为黑便伴呕血,有80例的首发症状为呕血,198例的首发症状为黑便,9例患者属于大便隐血阳性。
上消化道出血的300例患者中,50例患者属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0例患者属于急性胃黏膜病变,132例患者属于消化性溃疡,胃癌34例,其他4例,分别占44%、27%、17%、11%、1.3%。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内镜治疗的方法
(二)化学方法
1. 硬化剂注射法 2. 酒精注射法 3. 盐水注射法 4. 喷洒凝血或缩血管药 5. 组织胶(Histoacryl)
常见病因内镜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 食管静脉曲张 (二) 胃底静脉曲张 (三) 消化性溃疡 (四) Dieulafoy 病变 (五)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 (六) Oddi 括约肌切开后并发出血
>1200
无变化 P↑ 但<100 次/分
BP 稍 P>100 次/分
BP或 脉压差缩小
BP
症状
乏力、头昏 头昏、出冷汗
心慌
体位性低血压
休克表现
出血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与出血量、 速度均有关
大便潜血(+) 出血量>5ml/天 柏油样便 >60ml/天 呕血、胃内积血>250-300ml 血红蛋白(Hb)与出血量的关系
重无减轻。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 手术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社会。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 疫区疫水接触史,适龄结婚,爱人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病史,父母均体健。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欠佳,贫血貌。全身
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血管蜘蛛痣及肝掌,全身淋巴结 未触及肿大。 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唇 稍苍白 。颈对称,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颈静 脉无怒张。 心肺无异常体症。腹部平软,未见肠型
3天前因较劳累,突然感头昏、乏力、出 冷汗,呕出咖啡色液体约400ml,并出 现黑色稀便2次,量约1000克,站起时头 昏明显。即至本院急诊。当时测心率102 次/分,BP 90/70mmHg,Hb124克/L, 给予补液、洛塞克静滴等治疗后,行胃 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 1.5x2.0cm,周围水肿,有血痂。行硬化 剂治疗。于2000年7月23日急诊入院。发 病以来无发热,无腹痛,小便正常,体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40例临床分析
18 02 目前研 究显示 , 道 、 实质 及肺 血管 的慢性 炎 气 肺
西 南 国防医药 2 1 02年 1 0月第 2 2卷第 1 0期 龙静 脉 治疗组 相 当 , 不 良反 应发 生 率 明 显 低 于 甲 但 强龙 静 脉 治 疗 组 ( .6 V 3 .5 , <00 ) 97 % S 4 1% P .5 。 再 次证 实 了糖 皮质 激素局 部靶 向用 药 的安全 性 与有
【 ] 朱荣长 . 2 慢性 呼吸衰竭 预后的相关 因素分析 [ ] J .实用临床
医药杂 志, 0 6 7 4 :19— 2 . 2 0 , ( ) 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 对慢 性阻塞性 美 肺疾病诊治指南 的修 订 [ ] J .中华 内科 杂志 , 0 5 4 ( ) 20 , 4 5 :
脉 血气 情况 明显 优于 泼尼松 龙 片 口服 治疗组 , 同时 , 不 良反 应发 生率 也 明显 更 低 , 现 出明显 的治 疗 优 表
势 。 目前众 多 的临床研 究均 证实 糖皮 质激 素局部 治
[ ] 王赞 ,李立君 ,郑健 全.治疗慢性 阻塞性肺 疾病的新药—— 8 噻托溴铵 [ ]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04, ( 2 : 9 8 9 20 4 1 ) 87— 9 . [ ] 韩伟 ,周新 .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在 C P 9 O D急性加重 期的应用 [] J .实用 临床 医药杂志 , 04, ( ) 6一 1 20 8 2 : l .
患者肺功能 、 血气情况及临床评分 的差异效果 甲强
( 稿 日期 :0 2— 6—1 ) 收 21 0 1
老 年 急性 上 消化 道 出血 10例 临床 分 析 4
效性。
【 参考 文献 】
[ ] 张星宇 , 1 郑翠侠, 巍 , 雾化 吸人 布地奈德 和静 脉用泼 周 等.
上消化道出血的总结好理解版
上消化道出血的总结好理解版定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也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指数小时内失血量>1000ml,或大于循环血容量的20%,伴呕血、黑便、急性循环衰竭,死亡率10%。
出血量较少者,临床表现为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或黑便,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则出现大量呕血或便血。
一次出血量在800ml以上者,即可出现休克症状。
病因常见病因消化性溃疡: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约占40%~50%,多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而并发球后溃疡更为多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量大,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25%以上,在肝炎、肝硬化高发区,它所致的出血往往比消化性溃疡更为常见。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由严重心理障碍和严重创伤、烧伤、颅脑外伤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害或溃疡,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4%~10%,病死率达35%~50%。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3%~15%。
由于本病大部分出血可自行停止,裂口可在苑圆澡内愈合,容易漏诊,因此凡继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剧烈呕吐之后的上消化道出血,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过量饮酒是主要诱因,幽门梗阻、妊娠反应、药物化疗等所致呕吐也可导致本病。
胃癌少见病因Dieulafoy病: Dieulafoy于1896年首次报道7例突发性大出血病例,通过尸检发现胃黏膜病变处有异常口径的动脉破裂,故称之为Dieulafoy病。
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本病约占0.2%~9.4%,常发于中老年,以40-60岁多见,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3.2:1。
肝动脉胆管瘘十二指肠降部平滑肌肉瘤食管憩室异位胰腺胆道出血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均可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黑粪,不一定有呕血;有呕血者一般均有黑粪。
幽门以下部位出血一般只有黑粪,但出血量大,速度快,反流到胃内,可有呕血。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ige )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其表现为黑便、呕血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化障碍、氮质血症、贫血等。
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黏膜病变及胃癌。
本研究选取2011年1 月~2013 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8例患者中,59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黑便,43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呕血,66例患者同时伴有黑便、呕血。
1.2 方法138例患者均通过血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血生化、胃镜、腹部CT等检查结果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
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及口、鼻、咽喉部或呼吸道病变的出血。
2 结果2.1 本次研究的168例患者中,105例有明显诱因,其中服用NSAID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是最常见的诱因,其次是饮酒、饮食不当、劳累等。
61例患者无明显诱因。
168例患者主要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胃癌、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其次是急性胃粘膜撕裂、贲门粘膜撕裂等,病因及诱因见表1。
2.2 上消化道出血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本组研究平均年龄为57.3 岁。
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60 岁)患者共53例(31.5%);中年组(40~60 岁)69例(41.1%);青年组(<40岁)患者46例(27.4%)。
中年组最多,其次是老年组,青年组最少。
2.3 上消化道出血与发病性别的关系本组患者中男性123例,女性45例,男:女=2.7∶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4 上消化道出血平均住院日及治愈率、死亡率该组资料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住院日为12.7d,治愈141例(83.9%),自动出院6例(3.6 %),转科13例(7.7%),死亡8例(4.8%),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6例,占死亡的(75.0%),胃癌2例,占死亡的(25.0%)。
130例急诊室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及实验室结果分析.docx
130例急诊室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及实验室结果分析.docx
一、患者病因
1、出血病因
1.1、内病变: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坏死性胃炎、息肉病、胃溃疡、肠溃疡、肠道
出血引起的急性胃炎、胃肿瘤、胃黏膜撕脱以及小肠息肉等可潜在诱发内出血。
2.2、外病变:消化道外伤、消化道毒素中毒以及吞咽胃镜等对消化道造成的刺激可
引起出血。
二、实验室结果分析
1、血常规:急性胃炎及肠溃疡的病人出血量较小,血红蛋白较低,白细胞计数提高,血小板减少;慢性胃炎和肠息肉病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水平,而血
红蛋白较正常水平高;胃肿瘤、肠黏膜撕脱及小肠息肉病等患者血红蛋白极低,白细胞计
数及血小板计数均可正常或有偏高。
2、血凝:可以检测出主要因出血而引起的血液凝固功能异常。
3、血生化:可以检测肝功、肾功、血糖、血沉等,以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
4、内窥镜:对消化道的精确诊断,主要检查胃黏膜、胃壁异常以及胃息肉等。
总之,实验室结果分析可以帮助诊断消化道出血病因,为进行准确疗法提供有力依据,提高患者治疗时的快捷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42例临床分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42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1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急性142例上消化道出血中,137例患者经内科综合及内镜下治疗后均治愈出院,5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
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同时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流动力学的复苏,积极开展镜下套扎,硬化、金属钛夹止血或注射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重症,其病因较多,病情进展较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出血量大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笔者收集了本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1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2例。
其中男85例,女57例,年龄16~87岁,平均52岁。
溃疡出血94例,包括胃溃疡出血37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50例,吻合口溃疡出血7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7例;门脉高压型胃病2例;胃癌出血2例;糜烂出血11例;Dieulafoy病出血5例;过敏性紫癜出血1例。
1.2治疗方法1.2.1一般处理记录呕血、黑便和便血的频率、颜色、性质、次数和总数,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血尿素氮等,监测意识状态、脉搏和血压、肢体温度、皮肤和甲床色泽,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况、尿量等。
意识障碍和排尿困难者需留置导尿管,危重大出血患者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血清乳酸测定,老年患者需心电、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测。
1.2.2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立即建立快速静脉通道,并选择较粗静脉以备输血,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
对大量出血者根据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液体的输入量。
对高龄伴心、肺、肾疾病患者应注意输液量,防止引起肺水肿。
有失血性休克存在时应注意预防酸中毒,予以5%碳酸氢钠,根据血气变化调整碳酸氢钠用量,在补液的前提下,可适当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对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分析
对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分析摘要】目的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加大,饮酒人数的增加,肿瘤患者的增多,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本文通过对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以更好地进行预防本病,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方法对此类病人首先要进行必要病情、病因分析,开展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者,根据出血性质的不同予以分类,对有内镜治疗指征者给予相应的内镜治疗,并结合药物治疗。
无内镜治疗指征者直接行药物治疗。
结果按Forrest 标准分级,此组病例中有内镜治疗指征者达85例,其中内镜治疗有效81例,4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
另65例直接进行内科药物治疗。
所有病人均未出现穿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于此类病人及时开展急诊内镜检查,并根据不同性质出血给予相应内镜治疗并结合药物治疗,不仅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并且收效显著。
对内镜治疗失败或无法治疗者要及时转外科,为病人治疗赢得时间。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这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近十几年来,由于急诊内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99m锝(99mTc)腹部扫描的广泛应用,对出血部位和病因一般能迅速作出诊断。
急诊胃镜检查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因可迅速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并能通过胃镜采取多种镜下止血治疗,再配合传统药物治疗收效显著。
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随机调取的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治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50例患者中,男98例,女52例,年龄16~78岁,平均48岁,男女比例约为1.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比较不同病因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0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描述消化道出血病因,比较排名前4位病因内科治愈率差异。
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疡43例(30.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4例(24.3%),胃食管恶性肿瘤30例(21.4%),急性胃黏膜病变28例(20.0%),其他病因5例(3.6%),排名前4位病因内科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
结论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不同病因患者内科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病变引起的出血),常表现为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起病急、病情危重、临床死亡率高。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繁多。
笔者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原因,以便指导临床工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住院病例共140例,其中男96例(68.6%),女44例(31.4%),年龄17~93岁,平均(55.6±19.1)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呕血或黑便等)及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计数等)明确消化道出血诊断,根据病情行胃肠镜、胃肠道钡餐、血管造影、腹部CT或病理活检等进行病因诊断。
1.3统计方法统计软件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使用方差齐性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构成比比较,以P(F)0.05)。
3 讨论
本组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中消化性溃疡4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4例,胃食管恶性肿瘤3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8例,其他病因5例(其中血管畸形3例),由此可以看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首位为消化性溃疡,其次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胃食管恶性肿瘤,这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1-2]。
但在就诊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其他疾病,例如血管病变、不典型部位肿瘤或结构异常[3]。
上消化道出血男女分别占68.6%、31.4%,男性发病率为女性
2倍,可能与男性精神压力大,饮食习惯不规律及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较多有关[4]。
消化性溃疡在上消化道出血中所占比例最多,临床也最常见[4],患者往往以呕血、黑便、腹痛就诊,但临床中不典型症状者也越来越多,比如仅有反酸、呃逆等症状,确诊依靠大便隐血及胃镜等检查,治疗上大部分患者予抑酸药加抗HP均能治愈,严重者则需手术治疗,本组资料中有2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
胃食管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也较高,其引起的出血主要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糜烂、溃疡或者癌细胞直接侵犯大血管所造成,根治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不过微创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早期患者。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常为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出血,往往病情急,出血量大,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病死率很高。
在我院上述患者中使用Tips、硬化剂、食管静脉套扎等已能达到不错的止血效果。
急性胃黏膜病变所致出血常见的诱因有:服用非甾体消炎药、饮酒及应激、服用阿司匹林等。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此病的治疗率也逐渐提高。
本研究中不同病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资料中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居多,医务人员能尽早根据病因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有关,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及早根据患者病因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但同时重视少见病导致消化道出血可能,一旦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尽早进一步检查,从而提高止血率,改善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徐少华,汪祖春,李燕.消化道出血病因及误诊原因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4):47-48.
[2]朱军军,李祥兴,刘沽.消化道出血178例诊断及病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2):2433-2435.
[3]戈之铮,李一男,李璇.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5):433-436.
[4]索宝军,周丽雅,丁士刚,等.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5):1757-1761.编辑/刘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