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阁夜》赏析_

合集下载

赏析古诗《阁夜》唐 杜甫

赏析古诗《阁夜》唐 杜甫
文化意义:体现了唐朝诗歌的繁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的艺术手法与创新
4
3
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体现了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2
1
诗歌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简洁明快
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4
《阁夜》的影响与评价
杜甫的诗歌地位
创作地点:杜甫的家乡成都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为躲避战乱,流落到成都,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主题: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反映了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阁夜》的诗句解析
诗句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02
用词精炼,富有韵律感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展现出夜晚的宁静与战争的激烈
诗歌以“月落乌啼霜满天”开始,以“江枫渔火对愁眠”结尾,结构完整
诗歌的主题与思想
01
诗歌主题:描绘了唐朝时期长安城的夜晚景象
03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感染力
02
思想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04
《阁夜》在杜甫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诗以夜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孤独、忧愁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独特,语言简练,意境深邃,被誉为“杜甫诗歌的典范之作”。
后世对《阁夜》的评价与影响
《阁夜》被誉为“诗史”之作,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
被誉为“诗圣”,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成就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阁夜》是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杜甫《阁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杜甫《阁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杜甫《阁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

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

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

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李泽厚1/ 4《美的历程》选段)作品赏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

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

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

杜甫阁夜的文学短评

杜甫阁夜的文学短评

此诗写冬夜之景,有在伤乱中思乡之意。

诗中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遍地雪光洁白明亮。

颔联描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

颈联描写拂晓时分,鼓角声起,战伐不断,千家动哭,哭声响彻四野的凄惨之景。

尾联借古迹抒发内心感想,并以此作结。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

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

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古诗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

古诗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

古诗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前言】《阁夜》为唐朝诗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⑵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⑶霁:雪停。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崔旰之乱。

⑺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翻译】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赏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阁夜》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月下阁楼中的寂静与思念之情。

以下是《阁夜》的原文及赏析。

阁夜开始静夜细无声,银河干扰微微明。

年年战骨埋荒外,岁岁农耕在半丘。

虚舟恰过鹦鹉洲,带得青云雨少留。

惟见新人笑当骨,乐师泣对堂前楼。

长倚玉槐情未了,愿随青鸟九翩翾。

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

纵令春风度江杨,吹拂湖水起晚涛。

赏析:这首诗以“阁夜”为题,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开始静夜细无声,银河干扰微微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

诗人借助银河的微光,表达了与外界的独立和干扰的微弱。

这种细微的反差使得整个画面更具诗意。

接着,诗人通过写战场和田间农耕,表达了岁月更迭和人事如梦的感叹。

“年年战骨埋荒外,岁岁农耕在半丘”,大自然和人的活动都在恒定不变的循环中进行,呈现出无情的时光流转。

接下来的几句“虚舟恰过鹦鹉洲,带得青云雨少留。

惟见新人笑当骨,乐师泣对堂前楼”,以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过往的思念。

虚船划过鹦鹉洲,清云与雨离去,新人笑容和乐师的泪水交织在堂前楼下,构成了一幅现实与虚幻、欢笑和泪水共存的画面。

这种对比与交织,进一步凸显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和社会变迁的无常。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久别的思念之情。

“长倚玉槐情未了,愿随青鸟九翩翾”。

他倚在槐树下,对过往的情感未能了断。

在这里,槐树成为了倾诉与宣泄情感的依托。

他希望能随着青鸟的飞翔,将自己的思念传递到远方。

最后两句“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

纵令春风度江杨,吹拂湖水起晚涛”,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深情。

“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借景写情,凸显了诗人此时的孤独和思索。

即使春风吹拂江杨,湖水也只是微微起波,没有人能够邀请诗人一同留下。

这种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寂寞和无奈。

《阁夜》这首诗以静谧、思念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叹。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唐朝: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古诗简介《阁夜》为唐朝诗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翻译/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阁夜》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⑵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⑶霁(jì):雪停。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⑺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阁夜》赏析/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杜甫《阁夜》详解

杜甫《阁夜》详解

杜甫《阁夜》详解杜甫《阁夜》详解《阁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西阁夜中所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阁夜》详解,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

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

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

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创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离蜀寓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西边的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去世,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夔州地处峡中,山水险峻,且有许多古人争雄的遗迹。

杜甫《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杜甫《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景:同“影”,日光。

②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③漫:任凭,听任。

【翻译】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赏析】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诗人从几个侧面抒写了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天下地,俯古仰今,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激越悲凉,感情真挚。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唐诗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

《杜诗解》云:"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

《批点唐诗正声》云:"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

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

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

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

(完整版)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

(完整版)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时间:2014-09—28海博网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

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①景:同“影”,日光.②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③漫:任凭,听任。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D.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

E.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②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

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AD(B项,“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C项,“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E项,“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

(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3分)②(示例)相似之处:“三峡"、“星河”、“平野“大江”都是辽阔、浩荡的意象,这两联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杜甫《阁夜》赏析

杜甫《阁夜》赏析

杜甫《阁夜》赏析唐诗中的七律,到了杜甫的时代,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诗圣杜甫的七律,对仗工整,炼字精湛,思想深刻,气象宏大,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杜甫曾写过一首《阁夜》的七律,该诗以苍凉宏大见胜,历来广受好评。

《阁夜》全诗如下: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释义:岁暮的冬天阴阳变化,致使白天的时间很短。

漫天的大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止下了。

天还没有完全亮,军队的鼓角就吹响了。

三峡水之中的星河倒影摇曳不定。

战事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都发出悲号之声。

渔夫和樵夫在许多地方唱起了悲凉的民歌。

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也都终归黄土。

我的这点寂寥,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呢?该诗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冬天。

时杜甫居住在夔州西阁。

当时军阀混战,终年不息,外族如吐蕃等国也不断侵袭蜀地。

杜甫的好友李白、高适等都先后去世。

杜甫感于国家动乱及伤怀好友离世,故作此诗,以寄悲情。

首联为“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岁暮”就是指年末,也就是冬天。

“短景”指冬天的白天时间很短。

一个“催”字,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冬天白天很短的特色。

“天涯”即是指夔州,彼时一场大雪刚停。

颔联为“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句,历来广受好评。

“鼓角”是古代军队中的报时及发号施令的工具。

鼓声在“五更”十分就出现了,且声音十分悲壮。

“五更鼓角声悲壮”说明战事十分紧张的状态。

“三峡星河影动摇”则抒写了三峡的星河倒影美景,造语宏大瑰丽,是难得的千古佳句。

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描写了佛晓十分的所见所闻。

鼓角声一起,百姓知道战事将来,都失声痛哭。

渔樵们也纷纷无奈地唱起了悲凉的民歌。

这两句把夔州的环境刻画得入木三分,寄予了诗人深深的同情。

尾联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诗人西望诸葛亮的武侯庙,东观公孙述的白帝庙,发出了深沉的感慨:一世英雄,终究要归于黄土!诗人想到这些历史,结合自己现在的遭遇,觉到自己的遭遇其实不值一提。

杜甫《阁夜》赏析

杜甫《阁夜》赏析

杜甫《阁夜》赏析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天,杜甫从云安流落到夔州,寓居西阁时所写。

此时,蜀中军阀崔旰、郭英义、杨子琳相互攻伐的战事尚未完全平息,夔州地区也常有战伐之声;加上诗人的好友郑虔、李白、严武、高适相继去世,他感到特别的孤寂悲凉。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人写身居西阁,冬夜漫漫的凄冷之感。

时近岁暮,昼短夜长,沦落天涯(夔州)边远之地的诗人,在这霜雪初停的夜晚,倍感通宵寒冷。

这既是写实,又是写心理感受。

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是写诗人夜寒不寐的所闻所见。

霜雪初霁,寒气逼人,五更欲晓,悲壮的号角声仍然不断,可见夔州已充满浓浓的战争气氛。

不寐的诗人眼望窗外,三峡江面上星河倒映,波光鳞鳞,随波荡漾。

古人有所谓星河摇动象征战争的说法。

这里,诗人明写江景,暗喻战乱未已,含有为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而忧之虑。

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这是承接上联,诗人写拂晓前的所闻。

一闻号角战伐之声,千家痛哭,哭声遍野;渔夫和樵子也在江中和山上唱起了悲戚的歌声。

这一切反战之声,煎熬着忧国忧民的诗人的内心。

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诗人面对百姓的苦难呼喊,自感飘零寂寥,无能为力,只好陷人无穷的痛苦之中。

此时,突然想到夔州的武侯庙和白帝庙,感到诸葛亮那样贤明之人和公孙述那样在西汉末年乘乱据蜀称帝者,虽贤恶不同,但都英雄一世,最后都终归“黄土”,成了枯骨,像我这样飘零一生的孤寂者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人事音书虽然断绝,也漫道其“寂寥”,算不得什么了!诗人好像在自慰自解,实际上其未尽之意是对“战伐”的愤激和伤感。

全诗紧扣“夜”字,多侧面地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雪霁寒宵”到“五更鼓角”,从“夜空星河”到江上波涌,从“野哭”“夷歌”到战乱人事,从“岁暮阴阳”到“卧龙跃马”,上下古今之事,均在愤慨中,突出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感,故此诗被称为律诗中的典范之作。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句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

“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霁”。

霜雪停止、消散。

“寒宵”寒冬之夜。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

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

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

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正如刘辰翁所云:“第三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说:“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揺’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

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

杜甫《阁夜》详解

杜甫《阁夜》详解

杜甫《阁夜》详解杜甫《阁夜》详解《阁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西阁夜中所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阁夜》详解,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

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

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

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创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离蜀寓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西边的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去世,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夔州地处峡中,山水险峻,且有许多古人争雄的遗迹。

《阁夜》原文及译文

《阁夜》原文及译文

《阁夜》原文及译文《阁夜》原文及译文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阁夜》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阁夜》原文及译文1《阁夜》原文:杜甫〔唐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译文: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阁夜》赏析: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

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

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

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

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两句是说:从古以来,无论贤愚忠逆都同归于一抔黄土;对于自己目前的“人事”和远地的“音书”,不管怎样,都无须介意了。

看似自宽,实流露出诗人忧愤、感伤、寂寥的情绪,言外有未尽之意,无穷之思,耐人寻味。

出自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卧龙:指诸葛亮。

②跃马:指公孙述。

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后汉书·公孙述传》:公孙述,扶凤人。

王莽时为导江卒正。

更始帝刘玄立,他自恃蜀中地险众附,时局混乱,自称白帝。

③终黄土:都已死去,终成黄土一抔。

④人事:指自身生活。

⑤漫:任凭。

⑥寂寥:萧条冷落。

参考译文年中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

赏析《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杜甫《阁夜》赏析:诗人的乱世情怀与景交融

杜甫《阁夜》赏析:诗人的乱世情怀与景交融

杜甫《阁夜》赏析:诗人的乱世情怀与景交融杜甫的《阁夜》是一首深刻反映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交融的杰作,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当时杜甫寓居夔州西阁。

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思。

以下是对《阁夜》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亮如昼。

五更时军营中的鼓角声更显悲壮凄凉,银河倒映在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深夜不时传来渔夫樵子的“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2、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三、创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离蜀寓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西边的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去世,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阁夜》赏析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题解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

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即西阁之夜。

句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

“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霁”。

霜雪停止、消散。

“寒宵”寒冬之夜。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

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

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

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正如刘辰翁所云:“第三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说:“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揺’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

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几家”,一作“千家”。

“战伐”,指当时蜀中自永泰元年开始,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割据混战。

“夷歌”,指蜀地少数民族的歌谣。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漫”,任随。

“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公孙述。

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都曾在夔州活动。

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正如卢世?所说:“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

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
历史背景中去思考。

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就像诗中所说,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歌”。

评解此诗前四句写阁夜景象,后四句写阁夜情事。

《批点唐诗正声》分析说:“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

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

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

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

《杜诗解》称赞此诗“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