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教案设计:第16课 抗日战争(无答案)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形成对抗日战争的客观认识。同时,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使学生能够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战争策略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时空背景,并能够将抗日战争放入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时空中进行认识。最后,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并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
简短介绍抗日战争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抗日战争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九、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2.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学案(无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学案(无答案)

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课前预习】一、日本的侵华(1)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_____ ____后,侵占东北;(2)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_________。

(3)侵华罪行:①1937年12月制造了_________大屠杀。

②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_______ __惨案。

③在东北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战的“_______ __”。

二、全民族的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 ___统一战线。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①史实:国民政府组织了_______ __、太原会战、_______ _、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②结果:是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3)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了_________,主动出击日军。

(4)中国军队国外战场的抗战:①目的: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史实: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_________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_________得到提高。

(3)抗战胜利的原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与支持。

【二次备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探究】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设计:第16课 抗日战争(无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设计:第16课 抗日战争(无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新课教学】一.战争起因合作探究一: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材料一:1881年,日本军阀山县有朋主持编纂了详细论述中国军备情况的《邻邦兵备略》,提出了日本的侵略方针和步骤,即第一步侵略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略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全世界。

这就是著名的“大陆政策”。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材料二:1930年春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1931年达到顶峰,国内企业纷纷倒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大肆宣扬日本的“满蒙生命线”受到威胁,并宣称“满蒙问题”靠外交方式已无法解决……——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材料三:1931年7月,蒋介石声称“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

”“故不先剿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即不能御侮;不先剿平叛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即不能攘外。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材料四:1937年上半年始,美英法三国工业生产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1.9%、9.5%和15.5%……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的实力,为保持自己的殖民地和海外利益,英法美对德意日的步步进逼政策姑息迁就,以赢得喘息和恢复的时间。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在满洲危机中苏联嘲笑国联恢复和平的努力过于微弱,但在其他方面并不触怒在北满的日本。

莫斯科如此渴望讨好日本……这些行动的背景是苏联唯恐卷入对日作战……——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二、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局部抗战大事记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半年时间内,占领整个东北。

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日本为侵占中国华北制造“华北事变”,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何梅协定》,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

班级姓名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学习目标】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

3、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4、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重难点】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史实;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两个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自主学习】一、全民族抗战1、抗日战争爆发原因(1)日本:①根本原因: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②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③历史原因:“”(蓄谋已久)(2)中国:①中国近、弱、肥;②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3)国际:英法美的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2、日本局部侵华---民族危机加深(1)九·一八事变: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侵占(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2)一·二八事变:1932.1.28,袭击;(3)建立伪满洲国:1932.3(4)华北事变:年大批日军入关,威逼(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1)时间:年月日夜,“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影响:日本和中国的开始。

4、抗日战场(1)中共建立战场,年8月,制定抗战路线;①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②实施: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战争,建立。

(2)国民党建立战场,制定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场四大会战:①会战:年月—1937年11月(抗战英烈:坚守宝山县城的、坚守四行仓库的 )上海失守。

意义:粉碎日军的狂妄计划。

②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大捷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意义:国共合作之典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1)抗日战争的背景及重要战役;
(2)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个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感悟。
2.针对课堂练习中设计的题目,请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测,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在家长监督下完成一套类似的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指定阅读:阅读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如历史书籍、纪录片等,提高对抗日战争的了解,拓宽知识面。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抗日战争为鉴,追求和平、进步、公正的社会。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战争背景、具体战役及历史意义方面仍有不足。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兴趣较浓:抗日战争作为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话题普遍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胜利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歧,以及国内外各种因素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尤其是对民族觉醒、民主运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抗日战争相关任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历史思维品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c.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英勇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形成共识,准备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a.列举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b.请简要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请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掌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等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胜利原因、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提醒学生珍惜和平,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关键战役。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深入分析,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抗日战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适当运用生动、具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战争年代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2.针对重要知识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教师进行详细剖析,阐述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
3.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抗战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战役或历史人物进行深入探讨,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战役或人物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要战役和关键历史人物,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掌握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理解抗战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展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作业完成后,教师应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传授与互动探究:在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战役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互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不能忘却的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不能忘却的历史教学设计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但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学习,教师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教师应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战役及英雄人物,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小论文:以“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探析”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2.制作手抄报:以“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为主题,选取三位抗战英雄,介绍他们的英勇事迹,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要求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合理。
3.学习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坚强意志和奋发向前的人生态度。
4.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学习,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倡导和平、友好、公正的国际关系,树立全球化背景下的正确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局限于表面认知,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需关注以下学情:
4.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及历史意义: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阐述抗战胜利对国内外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合作中存在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对抗战有何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哪个原因最为关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期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抗日战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抗战精神的传承,以及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思考。
目的: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书籍、文章,如《抗日战争回顾》、《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等,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5.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抗战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动力,以抗日战争为鉴,珍惜当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目的:检验学生对抗日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问答题: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简要阐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
-介绍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并分析其精神品质。
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胜利意义,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抗日战争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能够分析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应对措施,评价其优缺点。
3.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抗战精神,认识其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Nhomakorabea的地位。
4.能够运用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分析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感教育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抗战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胜利原因。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影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同时,我还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复兴等。
4.抗日战争的启示:总结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探讨抗日战争对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的启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话题:教师提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工具,分析抗日战争中的战役、战略和战术,提高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3.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列举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影响。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阐述其事迹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典型英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时代意义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时间顺序,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重点介绍卢沟桥事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分析战争过程中的战略战术、国共合作、国内外支援等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地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发展变化,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同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如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国际支持等,以及战争胜利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4.制定一份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要求切实可行,不少于400字。
5.搜索并整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史料、故事等,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风貌,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6.观看一部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600字。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要点:
1.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及对我们的启示。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史实讲解:对重大事件、战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4.强化价值观引导: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矛盾;
(2)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关键词汇:抗日战争、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抗日战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问题回答、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当今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认识。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3.选择一场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抗日战争战役,分析该战役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分析深入。
4.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一份400字左右的讨论报告,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战争文献、回忆录、照片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是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新知后,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予每个小组一定的讨论话题。例如,我让学生围绕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小组讨论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学手段和历史文献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这种情景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情感共鸣。
2.问题导向: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不仅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中民族精神的认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认同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精神,如英勇抗敌、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抗战英雄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在抗战胜利中的重要作用。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6课抗日战争(无答案)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6课抗日战争(无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一.【学习目标】识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在不同战场的抗战史实以及侵华日军的暴行。

理解:对比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不同结局,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沉沦,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中国抗日的主要过程、意义;中国抗日的主要战役、两条抗战路线三.【自主学习】(一)日本侵华(1)原因:①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政策;③现实原因:经济危机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③意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三)抗战的胜利1.原因:战争的性质——正义性;的抗战(根本保证)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2.标志:年8月15日3.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心和心。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得到提高。

四【重点分析】1.综述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1)背景:日本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正式建立: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自卫抗战,国共两党协议改编红军和红军游击队,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注意:日本侵华经历了一个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c.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抗日战争》时,我首先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随后,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抗日战争看待这段历史?”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思考。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推进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3.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感悟文章,要求结合课堂所学,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以及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2.制作一份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海报,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突出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
3.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500字。
b.创设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c.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d.强化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家族访谈:采访家里的长辈,了解他们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亲身经历(如果有的话),整理成访谈录,分享在课堂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新课教学】
一.战争起因
合作探究一: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材料一:1881年,日本军阀山县有朋主持编纂了详细论述中国军备情况的《邻邦兵备略》,提出了日本的侵略方针和步骤,即第一步侵略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略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全世界。

这就是著名的“大陆政策”。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材料二:1930年春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1931年达到顶峰,国内企业纷纷倒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大肆宣扬日本的“满蒙生命线”受到威胁,并宣称“满蒙问题”靠外交方式已无法解决……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材料三:1931年7月,蒋介石声称“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

”“故不先剿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即不能御侮;不先剿平叛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即不能攘外。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材料四:1937年上半年始,美英法三国工业生产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1.9%、9.5%和15.5%……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的实力,为保持自己的殖民地和海外利益,英法美对德意日的步步进逼政策姑息迁就,以赢得喘息和恢复的时间。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在满洲危机中苏联嘲笑国联恢复和平的努力过于微弱,但在其他方面并不触怒在北满的日本。

莫斯科如此渴望讨好日本……这些行动的背景是苏联唯恐卷入对日作战……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二、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局部抗战大事记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半年时间内,占领整个东北。

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日本为侵占中国华北制造“华北事变”,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何梅协定》,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抗战胜利
合作探究二:阅读教材,结合下面材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至9月22日,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中共中央宣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材料二:在国共合作的有力推动下,武汉成立了中国工人抗敌总会、中国青年救亡协会、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组织。

同年秋,八路军一二零师李井泉率领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与当地蒙汉抗日游击队会师……河北等地先后成立数十支回民抗日武装……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
(1)以上三则材料说明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据统计,从1937年9月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共向中国提供飞机924架、坦克82辆、牵引车602辆、汽车1516辆、大炮1140门、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枝、子弹约1.8亿发,炸弹31600颗、炮弹约200万发……
——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材料五:据统计,从1942年1月到1944年9月,美国援助中国的军火器械即有:飞机326架,战车防御炮362门,各类火炮657门,迫击炮514门,火箭筒1030具,战车防御炮1269挺,重机关枪3044挺,手提机关枪16690挺,步枪21000支,手枪442支,各类子弹26950万发,各类炮弹90万发,各种汽车700余辆。

——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
(2)以上两则材料又说明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合作探究三: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教材P77页内容,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抗战后期致力于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升,延续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最终名列四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抗战使中国从国际舞台的边缘地带走到中心舞台。

——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说明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中日战争前,日本是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工业年产值达60亿美元,中国现代工业微弱……年产值只有13.6亿美元;日本能自制大炮、坦克、飞机,中国缺乏生产能力。

日本有庞大的海军和航空队,海军居于世界第三强国(仅次于美、英),飞机2700架,全国总兵员数(含后备、补充兵员)448万人。

中国海军、空军非常幼弱,飞机只有340架;陆军现役兵员170余万人,但装备、训练远不及日本军队,且无后备役兵员。

——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材料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不仅收回了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占的领土,也收回了“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占的中国东北三省和热河等国土,并且收复了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给日本的台湾、澎湖列岛,洗雪了国耻。

——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2)材料二、三说明抗战胜利的意义又是什么?
1939年末41 34 83% // 2 5 11 1940年末49 38 78% // 2 9 9 备注表中所列师团数为步兵师团数,不含坦克师团、高炮师团及飞行师团。

材料五:1941至1945年日本陆军步兵师团兵力分布
时间师团
总数
中国师团数东南亚太平洋
朝鲜日本
台湾
冲绳
新增师团数比例师团数比例
41年12月初51 35 69% 10 19% 2 4 / 2 1942年末58 37 64% 15 26% 1 5 /7 1943年末70 38 54% 23 33% 2 7 /12 1944年末99 35 35% 38 38% 2 18 6 29 1945年8月168 57 34% 44 26% /59 8 69 备注所列师团数为步兵师团数,1945年8月关东军31个师团含驻朝鲜9个师团。

——李惠等编《侵华日军序列沿革》
(3)材料四、五日本陆军步兵师团兵力分布表,说明抗战胜利的意义又是什么?
材料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约场景、抗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4)材料六中的四幅历史图片,说明抗战在近代中国反侵略历史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
历史特征
四条线索中国主要矛盾抗战主要战场抗战路线抗战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