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染色原理

合集下载

实验二 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二类参照)

实验二 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二类参照)

实验二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赵奕玲 121180169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

2掌握酵母菌的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

3.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形态及出芽方式观察的基本原理:酵母菌的死活染色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2.酵母菌子囊孢子观察的基本原理:子囊类酵母菌是以接合产生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

它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质、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或8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结合在一起,再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这些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

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一定条件,其中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

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

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

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3.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原理: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染色: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测量: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计数: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下面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因1ml=1cm3=1000mm3,三、实验仪器1 菌种: 培养48h的酵母菌.2染色液和试剂:0.05%、0.1%吕氏碱性美蓝.3 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盖玻片、吸水纸、计数器、移液器、擦镜纸。

常用染色技术(食品微生物课件)

常用染色技术(食品微生物课件)
—95%乙醇脱色0.5min—— 番红复染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一、细菌革兰氏染色
点样

初染


媒染
色 步

脱染
复染
二、酵母菌死活鉴别
结果观察:
蓝色酵母:死 无色酵母:活
知识点:细菌革兰氏染色技术
情境: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任务:细菌革兰氏染色
课程:食品微生物技术
细菌革兰氏染色技术
一、细菌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简介
一、细菌革兰氏一、细菌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
基本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知识点:酵母菌美蓝染色及死活鉴别
情境:酵母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任务:酵母菌美蓝染色及死活鉴别
课程:食品微生物技术
酵母菌美蓝染色及死活鉴别
一、酵母菌美蓝染色
1.染色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 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 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 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 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一、酵母菌美蓝染色
2.实验仪器与器材
1)菌种:普通酵母菌 2)染色液:0.1%美蓝染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接种环等。
一、酵母菌美蓝染色
3.实验内容
(1)制片 取0.1%美蓝染色液1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 ,染色2~3 min后加盖玻片。 (2)镜检 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细胞形态。根据酵母菌是否染上蓝色区别细胞的死活 。 (3)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及直接计数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及直接计数

❖ (5) 清洗血细胞计数板 ❖ 使用完毕后,将血细胞计数板在水龙头上用水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
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计算0.5h后酵母菌的死亡率。
酵母菌
❖ 1、基本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借助测
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子囊孢子。
•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 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 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以此进行鉴别。
• 美蓝浸片的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05%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滴管取1滴酵母菌菌液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注:不要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
镜台测微尺: 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1mm等分为100小格,每格长0.01mm。用于校正目镜测
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
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测量时,需要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 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 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 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 微尺的格数,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实验二 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赵奕玲 121180169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

2掌握酵母菌的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

3.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形态及出芽方式观察的基本原理:酵母菌的死活染色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2.酵母菌子囊孢子观察的基本原理:子囊类酵母菌是以接合产生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

它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质、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或8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结合在一起,再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这些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

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一定条件,其中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

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

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

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3.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原理: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实验六、酵母菌染色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六、酵母菌染色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六、酵母菌染色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可讲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种类型,这是由这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前者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脂质含量低,肽聚糖本身并不结合染料,但其所具有的网孔结构可以滞留碘—结晶紫复合物,现在一般认为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网孔收缩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

而后者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先滞留在细胞壁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洗脱下来,菌体变为无色,用复染剂(番红)染色后又变为复染剂染色。

三、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2、溶液和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接种环、试管架、镊子、滤纸、滴管和无菌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革兰氏染色步骤:1、制片取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宜过厚)、干燥、固定。

2、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无色。

3、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象,再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4、95%酒精脱色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一般25-30s),当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4、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1min,水洗,吸去残水晾干。

5、镜检将制好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6、混合涂片染色在载玻片同一区域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涂片,其他步骤同上,显微镜下观察。

(2)酵母菌的普通染色1、制片取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宜过厚)、干燥、固定。

2、染色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无色。

3、显微镜下观察五、思考题1、革兰氏染色法操作下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显微镜下的颜色是怎么样的,他们分别属于什么菌(G+ 、G﹣)。

试验3- 酵母活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试验3- 酵母活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试验酵母形态的观察及细胞总数、出芽率和死亡率一、目的要求1、明确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2、掌握测定酵母细胞总数、出芽率和死亡率的技术二、实验原理镜检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

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泡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f Hausser)细菌计数板。

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

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故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9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常被用作微生物的计数。

计数室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每个大方格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计数室底部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l/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或中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血球计数扳的构造血球计数板计数网的分区和分格三、实验器材啤酒酵母菌悬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载玻片,电吹风,盖玻片,接种环,0.1%吕氏美蓝染色液。

四、方法步骤1、菌悬液的制备为便于计数,对样品进行适当稀释,稀释程度以每小格内含5-10个酵母宜,可采用10倍系列稀释法。

2、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

如有污物,则需清洗,用点吹风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3、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毛细滴管将摇匀的菌悬液由盖玻片边缘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菌液。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并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2、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浸片和碘液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
酵母悬液、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训步骤
1、水-碘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取一滴酵母悬液放在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2、美蓝浸片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美蓝染色液,滴加一滴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将制片放置约3min 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1、染色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的气泡,影响观察。

2、盖片时斜着放不易产生气泡。

1。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二 微生物的染色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二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二微生物染色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2、学习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3、学习微生物染色的原理;4、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或液体石蜡)、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接种环、载玻片、酒精灯;美蓝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氏碘液、95%乙醇、蕃红染液;酵母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三、染色原理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机体小且是无色透明的,在活体细菌内又含有大量的水分。

因此,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相差不大。

当把细菌悬浮在水滴内,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由于与周围背景没有明显的明暗差,难以看清它们的形状,更谈不上识别其细微结构。

通常用染料将菌体染上颜色以增加反差,在显微镜下观察。

微生物细胞是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及其它化合物组成的,所以微生物细胞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

两性电解质兼有碱性基和酸性基,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呈碱性,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

经测定,细菌的等电点pI在pH=2~5之间,故细菌在中性(pH=7)、碱性(pH > 7)或偏酸性(pH=6~7)溶液中,细菌等电点均低于上述溶液的pH值,所以细菌带负电荷,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故用碱性染料染色的居多。

碱性染料并不是碱而是一种盐,电解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碱性染料有美蓝、甲基紫、结晶紫、龙胆紫、碱性品红、中性红、孔雀绿和蕃红(沙黄)等。

微生物体内各结构与染料结合力不同,故可用各种染料分别染微生物的各结构以便观察。

四、染色方法1、简单染色法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态的观察。

常用的简单染色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番红(沙黄)等。

2、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阴性细菌(G-)和革兰氏阳性细菌(G+)。

酵母菌的染色原理(一)

酵母菌的染色原理(一)

酵母菌的染色原理(一)酵母菌的染色酵母菌是微生物界中十分重要的存在。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酵母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研究酵母菌,需要进行染色处理。

下面就让我们从浅入深地解释酵母菌染色的相关原理。

酵母菌染色的基本原理酵母菌染色是利用染色剂与细胞内的化合物发生特异性反应,使细胞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态,以方便观察。

常见的酵母菌染色方法有两种:涂片法和液体染色法。

涂片法涂片法是将酵母菌培养液滴于草片上,待其干燥后再滴上染色剂,用载片盖盖好,使染色剂与酵母菌充分接触,待染色剂渗透入细胞内后,用显微镜观察。

液体染色法液体染色法是将酵母菌培养液离心沉淀后,去掉上层液体,用染色液重悬沉淀,使染色剂与酵母菌充分接触,待染色剂渗透入细胞内后,用显微镜观察。

酵母菌染色的具体步骤酵母菌染色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细胞样品,在草片或载片上涂上一层酵母菌悬液。

2.将草片或载片置于烤箱中,让其自然干燥。

3.滴上适当的染色剂,如甲苯胺绿、格氏染色液等。

4.取出载片盖盖好草片或载片。

5.注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酵母菌染色的重要性酵母菌染色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十分必要。

通过染色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形态、大小、数量和活力等重要信息,对于酵母菌的分类、研究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总之,酵母菌染色是对酵母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必要手段。

只有了解了染色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步骤,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促进酵母菌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发展。

酵母菌染色常用的染色剂的类型和作用甲苯胺绿甲苯胺绿是一种碱性染料,它的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和两个苯基。

它通常用来染细胞壁和细胞质,能够联结细胞壁和细胞质的胶体颗粒,形成颗粒团,并能使不同颜色的细胞结构分明。

格氏染色液格氏染色液是一种碱性染料,是由基础染色剂、碘、碱性用品和水组成的溶液。

它主要用于染色后固定细胞壁,并使核糖体的存在显现出来。

格氏染色液用于观察细菌、酵母菌、病原菌和衣原体等微生物。

甲醛甲醛常用作固定剂,可以使细胞壁的纤维素、木质纤维和细胞膜的脂质变硬,保存细胞形态。

酵母菌染色实验报告

酵母菌染色实验报告

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基本技能。

3. 掌握酵母菌染色技术,区分死活细胞。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通过染色,可以使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

美蓝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其原理是美蓝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活细胞内的美蓝会被还原,因此活细胞不会着色,而死细胞内的美蓝则不会被还原,因此会着色。

三、实验材料1. 酵母菌培养液2. 美蓝染液3. 碘液4. 载玻片5. 盖玻片6. 显微镜7. 吸管四、实验步骤1. 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取适量置于载玻片上。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美蓝染液,使菌液均匀染色。

3. 静置3-5分钟后,用吸管吸去多余的染液。

4. 滴加适量碘液,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5.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

1. 酵母菌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

2. 细胞壁较厚,细胞膜透明。

3.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4. 细胞质中可见液泡,液泡大小不一。

5. 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呈蓝色。

六、实验分析1. 酵母菌细胞壁较厚,具有保护作用。

2. 细胞核是酵母菌的重要器官,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3. 液泡是酵母菌储存营养物质的地方。

4. 通过美蓝染色,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区分死活细胞。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学习了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基本技能,掌握了酵母菌染色技术。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酵母菌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八、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3. 观察时要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图像清晰。

九、思考题1.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2.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应用?3. 如何区分酵母菌的死活细胞?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酵母菌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了酵母菌染色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酵母菌的染色原理

酵母菌的染色原理

酵母菌的染色原理1. 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生物燃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观察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染色方法,使得酵母菌在显微镜下能够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和形态,从而方便了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染色是一种将染料应用于细胞或组织的技术,通过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结构或成分相亲和,使其呈现出明暗对比,以便于观察、分类和研究。

酵母菌的染色方法主要包括生理染色和化学染色两种,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种染色方法的基本原理。

2. 生理染色生理染色即以自然存在于酵母菌细胞中的化学物质为染料,通过特定条件下的显现反应,使酵母菌细胞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常用的生理染色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术(Electron Microscopic Autoradiography)和酶组化术(Enzyme Histochemistry)等。

2.1 电子显微镜术电子显微镜术是一种应用于酵母菌细胞的高分辨率显微镜术,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超微结构。

在电子显微镜术中,常用的生理染色方法有无抑制性DNA合成的放射性核苷酸(3H-thymidine)标记法和过氧化氢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染色法。

2.1.1 3H-thymidine 标记法在3H-thymidine标记法中,向培养酵母菌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3H-thymidine这一放射性核苷酸。

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并利用3H-thymidine合成DNA,而3H-thymidine的放射性可以用于追踪和定位DNA。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培养酵母菌细胞至合适的生长阶段。

2.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3H-thymidine放射性标记物。

3.孵育一段时间,使细胞摄取3H-thymidine并合成DNA。

4.收集细胞,进行固定和封片。

5.利用放射自显影液使3H-thymidine的放射性信号显现。

酵母菌遗传课件

酵母菌遗传课件

1.着丝粒
• 概念 着丝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在有丝分 裂和减数分裂时,纺锤丝与着丝粒结合,将染色体拉向细胞的两极。 • 主要类型:点着丝粒(着丝粒序列很短 酿酒酵母) 区域着丝粒(着丝粒序列较长 脉胞菌、果蝇、人 )
1.着丝粒
在酿酒酵母中,所有染色体的CEN序列的长度均大于130bp,
酵 母 菌 遗 传
酵母菌概述
酵母菌: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个体形态有球状、卵圆、椭圆、 柱状和香肠状等。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线粒体等,酵母菌虽属于真核微生物,同时又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例如 形成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生长速度快等。 1996年完成酿酒酵母全基因组的测序,是当时完成测序的最大基因组,也是 真核生物中第一个被测序的生物。
2.GAL4转录因子和gal基因的表达调控
• 酵母半乳糖代谢酶基因(gal)表达可以被生长条件所控制。 半乳糖通过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后进入糖酵解途径而被酵母利用 。 • gal基因的转录是被严格调控的。gal1基因、gal7基因、gal10 基因和gal12基因在没有半乳糖的条件下不表达,而在半乳糖存 在条件下表达水平提高约1000 倍。 3.GCN4转录调控因子 GCN4能特异结合到许多氨基酸合成酶基因的启动子
1. 通用转录因子 结合在TATA序列附近,包括TFII-A、TFII-B、TGII-D、TFII-E、 TFII-F等。 2. 转录调控因子(结合在启动子上游) 转录调控蛋白由两个独立的结构域组成: (1)DNA结合区 (2)转录激活区
1.TATA 区结合蛋白
• 转录起始复合物由 TATA 元件附近序列及转录起始位点等顺式 作用元件和多种通用转录因子及RNA聚合酶Ⅱ组成。 • 成环假说

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

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

四、操作步骤
1、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热染液于载玻片中央,无 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热染液于载玻片中央 吕氏碱性美蓝热染液于载玻片中央, 菌操作用接种环由酵母菌培养斜面上挑取少许菌体置于染液 混合均匀;(不要过于剧烈,以免破坏细胞) ;(不要过于剧烈 中,混合均匀;(不要过于剧烈,以免破坏细胞)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 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不要产生气泡) ;(不要产生气泡 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不要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3min后,用低倍镜及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 将制片放置3min后 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活细胞; 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活细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比例是否发生变 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 后再次观察, 化; 5、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作为对照同时进行上述实验。 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作为对照同时进行上述实验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作为对照同时进行上述实验。 建议做,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染液即可) (建议做,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染液即可)
酵母出芽
三、器材
1、菌种:酵母菌2d的培养斜面或平皿; 的培养斜面或平皿; 菌种:酵母菌2d的培养斜面或平皿 2、溶液和试剂: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溶液和试剂: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 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 显微镜,接种环,滴管等。 显微镜,接种环,滴管等。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的鉴别
一、目的和要求
1、观察酵母菌细胞的形态结构; 观察酵母菌细胞的形态结构; 2、掌握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的染色原理和 方法; 方法;

酵母菌美兰染色的原理

酵母菌美兰染色的原理

酵母菌美兰染色的原理
酵母菌美兰染色的原理是利用美兰蓝染料与细胞内的RNA结合的特性,通过染色剂与RNA的亲和力实现对酵母菌细胞的染色。

具体而言,美兰蓝染料是一种亲油性的碱性染料,能与胞浆内的RNA结合形成蓝色的复合物,从而使酵母菌细胞呈现出典型的蓝色或深紫色。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酿酒酵母菌培养物,经过适当的处理(如酵母菌培养基的制备和培养条件的调控),使细胞达到适合观察的生长期。

然后,将酿酒酵母菌培养液离心沉淀,去除上清液,并用生理盐水轻轻洗涤细胞以去除培养基残留物和杂质。

接下来,取适量的细胞沉淀,加入适量的美兰蓝染料溶液,静置染色。

美兰蓝染料分子进入细胞内,与胞浆内的RNA结合形成复合物,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

通过合适的放大倍数和对比度调节,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被染色的酵母菌细胞及其细胞结构、核仁和其他细胞器。

总的来说,酵母菌美兰染色的原理是利用美兰蓝染料与细胞内的RNA结合的特性,通过染色剂与RNA的亲和力实现对酵母菌细胞的染色,从而实现对其形态和结构的观察和研究。

最新酵母菌的染色和观察知识讲解

最新酵母菌的染色和观察知识讲解

酵母菌的染色和观察【摘要】此次实验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和子囊孢子染色法观察酵母菌的各项形态特征。

通过对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死、活细胞的对比,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细胞,以及孢子囊中的子囊孢子。

【关键词】酵母菌美蓝染液水浸片法子囊孢子染色法出芽生殖【前言】此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和水-碘水浸片的实验方法,来观察酵母的生活形态和出芽生殖的生殖方式,并了解酵母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酵母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

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

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

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

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

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

1.材料1.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2溶液和试剂美蓝染液,碘液,孔雀绿水溶液,番红水溶液。

1.3仪器和其他用品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显微镜等。

2.方法2.1配置麦氏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2.1.1称量和溶化2.1.1.1麦氏培养基的配置:按照配方称取0.2g葡萄糖,0.36gKCl,0.5g酵母浸膏,1.64g 醋酸钠和3g琼脂溶于水中,加热溶化,冷却后加水至200ml。

酵母菌美蓝染色原理

酵母菌美蓝染色原理

酵母菌美蓝染色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制药等领域。

为了
更好地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染色技术来突出显示细胞的特定部分。

其中,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是酵母菌的美蓝染色。

美蓝染色是一种常规的细胞染色方法,通过染色剂与细胞中特定结构的亲和性,使这些结构显现出深蓝色。

具体来说,美蓝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甲基蓝,它具有强大的亲和力,能与细胞内的核酸结合。

在酵母菌美蓝染色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备染色剂溶液。

一般来说,将适量的甲
基蓝溶于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形成美蓝染色溶液。

然后将待染的酵母菌样品固定在载玻片上,并逐渐滴加美蓝染色溶液覆盖在细胞上。

美蓝染色溶液中的甲基蓝会与细胞内的核酸结合,使细胞核染上深蓝色。

在染色完成后,将载玻片用清水轻轻洗涤,除去多余的染色剂。

然后用干净的
纸巾轻轻吸干表面水分,最后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美蓝染色结果。

通过美蓝染色,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酵母菌细胞内的核酸部分,如细胞核和
核仁的位置和形状。

此外,美蓝染色还能帮助我们鉴定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进一步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过程。

总结起来,酵母菌美蓝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方法,通过与细胞内核酸
结合,使细胞核染上深蓝色。

这一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观察和研究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酵母菌的染色的原理和作用

酵母菌的染色的原理和作用

酵母菌的染色的原理和作用
酵母菌的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观察和研究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动态变化。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涂片染色、细胞内染色和DNA染色。

涂片染色是最常见的酵母菌染色方法之一。

它使用染料将酵母菌细胞染色,使其可见,并帮助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和组分。

常用的染料包括甲苯酚蓝、格拉姆染色和墨汁染色等。

细胞内染色是将染料直接注入酵母菌细胞内部,通过与细胞组分结合,使其产生颜色变化。

通过细胞内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器的位置和分布,例如线粒体、液滴和细胞核等。

DNA染色是用于观察酵母菌细胞核的方法。

它使用DNA染料,如伊代兰染料(Ethidium bromide)或草胺素(DAPI),与DNA结合并发出荧光信号。

这种染色方法可用于研究细胞核的形态、DNA复制和细胞周期等。

酵母菌染色的作用是提供对酵母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详细观察。

通过染色,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和组分,并揭示细胞内部的动态过程。

这有助于研究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发育过程和疾病机制,以及在酵母菌中进行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研究。

酵母菌的染色和观察

酵母菌的染色和观察

酵母菌的染色和观察【摘要】此次实验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和子囊孢子染色法观察酵母菌的各项形态特征。

通过对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死、活细胞的对比,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细胞,以及孢子囊中的子囊孢子。

【关键词】酵母菌美蓝染液水浸片法子囊孢子染色法出芽生殖【前言】此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和水-碘水浸片的实验方法,来观察酵母的生活形态和出芽生殖的生殖方式,并了解酵母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酵母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

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

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

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

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

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

1.材料1.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2溶液和试剂美蓝染液,碘液,孔雀绿水溶液,番红水溶液。

1.3仪器和其他用品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显微镜等。

2.方法2.1配置麦氏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2.1.1称量和溶化2.1.1.1麦氏培养基的配置:按照配方称取0.2g葡萄糖,0.36gKCl,0.5g酵母浸膏,1.64g 醋酸钠和3g琼脂溶于水中,加热溶化,冷却后加水至200ml。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菌的染色原理
酵母菌的染色原理主要涉及细胞结构和组分的特异性染色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酵母菌染色方法及其原理:
1.吉姆萨染色法(Giemsa staining):该方法使用吉姆萨染料,可
以染色细胞核和细胞质。

吉姆萨染料与细胞结构中的DNA和
RNA结合,形成可见的颜色变化。

2.伊红染色法(Eosin staining):伊红染料可与细胞内蛋白质结合,
形成红色染色。

它可以用于酵母菌细胞质的染色,突出细胞的
形态特征。

3.苏丹红染色法(Sudan red staining):苏丹红是一种疏水性染料,
可以与酵母菌细胞壁中的脂质结合。

该染色方法可用于观察和
分析酵母菌细胞壁的特征和结构。

4.法氏染色法(Fuchsin staining):法氏染色法使用法氏染料,可
以染色酵母菌的胞内器官,如线粒体和液泡。

法氏染料与细胞
内的特定成分发生反应,形成颜色的沉积物。

5.钴胺蓝染色法(Cobalt blue staining):钴胺蓝是一种金属络合
物,可与酵母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结合,形成蓝色染色。

该染色
方法常用于观察酵母菌细胞壁的分布和结构。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案。

染色后的酵母菌样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以获得关于酵母菌细胞形态、结构和组分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