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碳的化合物种类很多,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会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

2、通过学习,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知道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写出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及准确认识描述其实验现象

教学用品:装有阶梯蜡烛的烧杯、充满二氧化碳的透明软塑料瓶1个、二个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用滤纸制作的紫色石蕊小花4朵、稀醋酸、水、石灰水、石蕊试液、酒精灯、镊子、火柴、多媒体等

小结

布置作业A、先变蓝后变紫B、只有变成红色

C 、先变无色后变红

D 、先变红色后

变紫色

4. 如图所示的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

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5. 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意大利的一个

山洞,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

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类似的事

情接连发生,于是有人传言,该山洞住

着一个专门吃狗的妖怪—“屠狗妖”,你

们知道这个“屠狗妖”是什么吗?

【课堂小结】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

作业:以“低碳”为理念,课下查阅资

料,以科技小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

畅所欲言,畅谈收获

从知识层面到生活

层面

强化理解

强化对新知

的理解进一

步升华,引

导学生关注

社会、关注

环境,树立

环保意识

[板书]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4、干冰(固体CO2),易升华

(二)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 + H2O=H2CO3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CO2 + Ca(OH)2=CaCO3↓+ H2O

(三)用途

(四)对环境影响:温室效应

学情分析

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中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科学探究意识比较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错误。

学生易错点分析及说明:

1.对CO2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认识不够,在利用CO2的性质推断CO2的用途或根据其用途推断其性质时,常出现错误。

2.对空气中CO2的含量易产生片面认识。如有的同学认为CO2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多越好;还有的同学认为空气中的CO2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所以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3.CO2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易混淆。CO2与CO都会致人死亡,但其原因是不同的。CO2含量较多时,O2的含量相对减少,使人呼吸不到足量的O2,导致窒息死亡,但CO2本身无毒。CO有毒,他能破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生物机体缺氧,以致危及生命。虽然CO2和CO在分子构成上只差一个氧原子,但由于分子结构不同,他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4.对CO2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认识错误。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学生会误认为是CO2使其变红。要使学生认识到:CO2通入水中,一部分溶解,另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CO2。如有条件,可让学生以探究的形式完成【实验6-5】,以加深对此内容的理解,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效果分析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

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化学来源于生活,再从化学的角度去解释生活现象

这样引入更贴近实际,通俗易懂,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常识、生活现象,比如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会有气体放出,知道是二氧化碳,然后追忆与二氧化碳有关的知识,回忆起一些性质和用途,然后过渡到本节课继续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碳。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例如在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溶于水、能与水反应,采用教师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三、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在本节课中,我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几次修改,最终定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落实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我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检测。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练习题我尽量结合实际,且逐步递进,这样的达标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

但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

其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不够灵活。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两个课时,本节课讲解了第一课时二氧化碳,关于二氧化碳,教材首先通过实验6-3、6-4和6-5三个实验,分别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