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孙权劝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孙权劝学》课件(47张)
谁 比得上
认为
大有所益。” 益处、好处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于是 从事 到了…的时候 到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
讨论 评议 非常,十分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
日,就即更重刮新 目相待,大兄怎何么 认见清事之
晚“啊乎”!,”肃于遂是 拜拜见蒙母,结表友顺而接别,就
表示感叹
语气
鲁肃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 家。字子敬,临淮东城 人。出身士族,为孙权 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 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 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 系。
吕蒙
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 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 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 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 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 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 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
拓展知识: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比喻学识浅陋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 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 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可 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 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请用自己的 话说说。
劝 不可不学 孙权
军中多务辞 吕蒙 就学
刮目相待豪
非复吴下阿蒙
赞
鲁肃
1、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他又是怎样劝 勉吕蒙学习的?(3分)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 启示?(3分)
1、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他又是怎样劝勉 吕蒙学习的?(3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4 孙权劝学 (共55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
今义:孤单,孤苦。
古义:研究; 治
今义:治理。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博士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另,另外;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合作探究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
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 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 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 集》《稽古录》等。
知识备查
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
从前,当初,这是 追述往事的习惯用 词。
对某人说,常与 “曰”连用。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之 间也以“卿”为爱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当道,当权。
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推托。
为博士 邪!
专掌经学传 语气词,后写 授的学官。 作“耶”。
事务。
古时王侯的自称。
感悟二: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且才略进步惊 人;方仲永聪明过人,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年长好学,学有所成;年幼不学,毫无所成,可见学习的重 要性。
写作特色
❶记事简练而完整。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 代事情的起因,再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 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所成,而是 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件
就
为什么 无实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迟
于是
晚乎!”肃 遂
拜见
表顺接
拜蒙母,结友而别。
1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 十分惊奇地说: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 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行动)
提问:
朗读并理解: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涉__猎__,__见__往___事__耳____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 希望的一句话是_卿__今__当_ 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 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 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 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 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 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 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 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 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
这话表现孙权对吕蒙的什么态度? •亲近、关心,有长者之风。
四书《论语》《中庸》 《大学》《孟子》 五经《诗》《书》 《礼》 《春秋》《易》
《孙权劝学》 是一个著名的劝学 故事。题目中最关 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 吕蒙学习的语句。
《孙权劝学》(共30张PPT)
勤奋努力是成功关键
故事中吕蒙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代名将,启示个人成长中勤奋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吕蒙在孙权的劝诫下改变命运,启示个人成长中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孙权劝学》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作为东吴的君主,孙权具有远见卓识和领导才能。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以身作则、劝人向学,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胸怀。
孙权
吕蒙最初推辞学习,但能够听取孙权的劝告并刻苦读书。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大的一面,也有勇于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吕蒙
鲁肃在与吕蒙交谈后,能够发现他的学问大有长进,并给予称赞。这表明鲁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公正的态度。
《孙权劝学》对后人的影响
关注个体差异
孙权针对吕蒙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启示现代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启发式教学
孙权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吕蒙主动学习,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孙权的简介
吕蒙的简介
吕蒙,字子明,是东吴的名将,以勇敢善战而著称。
他最初以豪勇著称,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读书学习,逐渐展现出文武双全的才能。
孙权和吕蒙是君臣关系,但也是亲密的朋友和战友。
吕蒙在孙权的信任和重用下,屡立战功,成为东吴不可或缺的将领。同时,孙权也十分关心和器重吕蒙,常常给予他指导和帮助。
孙权与吕蒙的关系
02
CHAPTER
《孙权劝学》的背景与情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33张PPT)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是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怎样劝 说吕蒙学习的?结果怎样?
孙权劝学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必要性
善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方法和目的)
劝 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 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积累字义,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当初 对……说 说
现在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掌管 事务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 阿蒙了!”吕蒙说: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 啊!”
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成语积累:
1、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大将 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 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 的进步。
陶渊明的劝学对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课件
11
总结拓展
写作特色
本文主要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言简 意丰、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孙权、吕 蒙、鲁肃三人说话时的神态、口吻和心理。
12
总结拓展
《课文解读》
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要求严格,为提高战将吕蒙的指挥 艺术而谆谆教导。
9
局部探究
2.鲁肃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主动与吕蒙 “结友”,就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华谋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 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10
局部探究
3.阅读全文,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权谓吕蒙曰
谓:告诉
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好处
文言虚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6
整体感知
见
一词多义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道,了解) (认清)
孤岂欲卿为治经博士邪 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做) (对,向)
7
整体感知
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独
博士 古义:当时专营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8
局部探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课件
12
作业设计
2.仿写训练: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 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 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节选自弗朗西斯·培根《论 学习》 )
涉猎: 才略:
粗略地阅读。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吴下阿蒙:比喻才识尚浅。
5
整体感知
《孙权劝学》
6
整体感知
句子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
局部探究
1.孙权是怎么劝学的?
孙权劝学分三步,先是提出建议;接着针对吕蒙的托辞进行反 问;最后现身说法。
8
局部探究
2.劝学的结果怎么样?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借用了鲁肃的一句话从侧 面写出了劝说的结果,更具说服力。朗读时要读出鲁肃的惊讶赞 美的语气。
9
局部探究
3.学习了本文,你从中得到了那些有益的启示?
孙权劝学
新课导入
孙权劝学
请看题目,谁来说说你对题目中哪个字 或词比较感兴趣?
2
整体感知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3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卿(qīng) 岂(qǐ) 遂(suì) 邪(yé)
涉猎(shè) 更(gēng)
孰(shú)
4
整体感知
当涂: 治经:
词语释义
当道,当权。
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孙权劝学PPT(3份打包) 人教版
课 堂 检 测
布置作业 *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 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 体字数不限,表达出本人看法 即可。
赠言:
——— 冰 心
读 好 书 读 读 好 好 书 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馨提示: 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
1、主谓之间可停顿。如:蒙/乃始就学
2、谓宾之间可停顿。如:隔/篁竹,闻/水声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可停顿。
如:奉命/于危难之间
4、句首的语气词、连词、关联词、总结
性词后面可停顿。如:夫/大国,难测也
故/逐之
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初读感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卿( qīng) 读 q ĭ 岂( ) 准 字 邪( yé ) 音 孰( shú ) 遂( suì) 即更(jí gēng )
听清字音,明确停顿、节奏,感受语气。 (一) 操 作 方 法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ppt课件
人物介绍——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 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 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 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 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 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 刘联盟,使三足鼎立能够形成。
文意梳理
合作探究
➢本文是怎样以对话刻画孙权、吕蒙的形象的? ➢解析:(1)刻画孙权,以直接描写对话为主。孙权劝学,先指出
吕蒙“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凃掌事”而“不可不学”;接着 根据吕蒙的实际情况,运用反问强调自己的观点;再针对吕蒙推托 的话用“孰若孤”的反问指出其理由不成立;最后现身说法,使吕 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 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关心与期望。
人物形象
➢孙权:开明、勤勉、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对下属要求严格;
➢吕蒙:坦诚、虚心受教、善于学习、机敏精干; ➢鲁肃:爱才、惜才、敬才。
课文 描写 人物 方法
语气 特点
孙 对 善劝 权 话 语重心长
个性 特点
爱才 关心
给人启示
教育别人要以理服 人,循循善诱。
吕 对 自豪 坦然 虚心
蒙 话 幽默
整体感知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解析: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这表明鲁肃敬 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识长 进惊人。
整体感知
➢3、鲁肃“拜家母”“结友”说明了什么? ➢解析:“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
的敬重,既突出了吕蒙的惊人长进,又表现了鲁肃对吕 蒙的赏识、认可,说明了孙权劝学取得的成效显著。
一词多义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孙权劝学》课件
重点词语解释:
初,权谓吕蒙曰
起初
卿今当涂掌事
对······说 当道,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难道
但当涉猎 只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指学位
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 到 到了士··别····三的时日候 不是确数,指很短的日子
对照注释翻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掌事,不 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 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想一想:
1、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是 谁?
孙权、吕蒙、鲁肃
2、谁可以简单说一下刚才的故事情 节?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182-252)即吴
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 立者。字仲谋,吴郡富 春人。
吕蒙(178-219),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 名将。他接受孙权劝 告,多读史书、兵书, 上进甚快。鲁肃卒, 代领其军,袭破关羽, 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关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 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孙权劝学,吕蒙以“ 军中多务 ”为理由推辞。孙权现身 说法用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
,
?
但,当涉猎
”
来反驳见,往并事告耳知吕蒙学习的方式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 孙权劝学》课件 (共17张PPT).ppt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1/112021/1/11January 11, 2021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1/112021/1/112021/1/112021/1/11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 卓著,深受孙权的喜爱 和信赖。可吕蒙有个毛 病:就是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 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 四,认为自己是一介武 夫,读书学习有什么用?
掌握下列字词的意思及其用法:
①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示反问语气) ②古今异义词: 但: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 ③其它需要掌握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 但当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耳(知道) 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 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思考:(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 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 又情不自禁地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 因“学”而使用才略大增的惊人变化。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 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自得、自豪。
吴下阿蒙:比喻常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劝学 恳切、关心
就学 论议
无法推辞 惊叹、佩服 自得、自豪
结友 才略过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件(29张PPT)
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成才 的名人故事?
匡衡凿壁借光、 车胤(yìn)囊萤苦读、 孙康映雪读书、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李白悟理勤学、 宋濂抄书苦学等。
赠言: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请你完成课本第23页的练习。
孙权劝学
吕蒙就 学
鲁肃赞学
积累文言词汇:
1、通假字:邪, 通“耶”,反问语气 2、一词多义词。
当 卿今当涂掌事 掌管 但当涉猎 应当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用 认为
见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3、古今异义词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读书的名言呢?能说一说吗?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晚乎!”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怎么 为博士(wéi) 邪(yé)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无实义
迟
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成才的名人故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
教育别人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
涉猎 (shè ) 孰(shú)
鲁肃:
字子敬,三国时吴国 谋士、政治家。出身士 族,为孙权所敬重。主 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 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 后,代领其军,继续与 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 吴国名将。他接受孙 权劝告,多读史书、 兵书,长进甚快。鲁 肃卒,代领其军,袭 破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25张PPT)
再读课文,读准读熟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母结友而别
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吕蒙)
深感自豪 14
收获盘点
神宗说《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与 成长也很具有启发作用。文中哪个人物是你 的偶像?你从他身上获得了哪些做人或学习 方面的启迪?畅谈收获。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课外阅读
阅读《三国演义》《三国志》 《资治通鉴》等书目,感受名著魅力。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 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 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司 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记载了 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神宗以 其“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命名为 《资治通鉴》,即为 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 鉴。
关于史书的小常识
• 通史:连贯的记叙各个时代的事实的史书。如 《史记》。
• 断代史:不连续的记载朝代历史。如《汉书》 《三国志》。
蒙何日阿“陽蒙書言但“蒙當初 母見,蒙卿,乃,多當孤辭塗, ,事即!今與始自務涉豈以掌權 結之更”者蒙就以,獵欲軍事謂 友晚刮蒙才論學為孰,卿中,呂 而乎目曰略議。大若見治多不蒙 別! 相 : , , 及 有 孤 往 經 務 可 曰 。” 待 “ 非 大 魯 所 ? 事 為 。 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孙权劝学》课件人教版《孙权劝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了解《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语法现象。
2、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人物性格,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激发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5分钟)(1)请学生讲述《三国演义》中孙权的故事,引出课文《孙权劝学》。
(2)引导学生了解《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明确该文的背景和出处。
2、阅读理解(30分钟)(1)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
(2)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语法现象。
(3)请学生翻译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深入理解文意。
3、分析讨论(20分钟)(1)请学生分析孙权和吕蒙的人物形象,探讨孙权如何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写作练习(15分钟)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写一篇关于“学习”的小短文,要求运用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5、总结(5分钟)(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分析讨论的表现等进行评估。
2、作业:根据写作练习的质量进行评估。
四、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
2、反思教学难点: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实词、虚词、语法现象,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3、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内容。
《孙权劝学》复习课件《孙权劝学》复习课件一、背景介绍《孙权劝学》是一篇选自《资治通鉴》的经典历史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说其重臣吕蒙学习的故事。
这篇文章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深入分析1、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种势力相互交错,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肩负着国家安危的重任。
他深知只有通过学习和提高才能,才能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他常常劝说其重臣吕蒙学习,以提高其才能和智慧。
2、孙权劝学的原因孙权劝学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他希望吕蒙能够通过学习提高才能,以辅助自己治理国家。
其次,孙权也希望吕蒙通过学习成为一位通才,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
最后,孙权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劝说和榜样作用,激发更多的吴国官员投入到学习中。
3、孙权劝学的内容孙权劝学的内容主要是读书和学习。
他认为,读书可以使人智慧,学习可以使人明理,只有不断地读书和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提高。
因此,他常常鼓励吕蒙以及其他的吴国官员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三、个人观点《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现代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我们也应该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最后,我们也应该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和劝告,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结论和评分《孙权劝学》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不仅讲述了孙权和吕蒙的故事,更向我们传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洁、思路清晰、意义深远,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深入研究的经典之作。
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我给这篇文章打9分(满分10分)。
五、参考资料1、《资治通鉴》2、三国历史资料《安塞腰鼓》课件人教版《安塞腰鼓》课件人教版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非常有特色的文章,名叫《安塞腰鼓》。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安塞地区独特的腰鼓表演,向我们展示了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独特魅力。
那么,什么是安塞腰鼓?它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课文分析1、第一部分(1-4段)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对安静的舞台和突然的鼓声进行对比,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舞台上的静谧和腰鼓表演的热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文的表演打下了基础。
2、第二部分(5-17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作者通过描绘腰鼓表演的各个环节,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从最初的静谧到最后的振奋,每一个细节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3、第三部分(18-20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到了安静的舞台,与开头形成了呼应。
同时,作者通过对腰鼓表演的回味,表达了对安塞地区民俗文化的敬意和喜爱。
三、重点讲解1、写作手法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复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等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腰鼓表演的热烈和生动。
2、文化背景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一门传统舞蹈艺术,起源于古代的军鼓和战舞。
在历史长河中,它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既体现了当地人民粗犷豪迈的性格,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塞腰鼓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3、情感表达作者在文章中除了描绘腰鼓表演的热烈和生动外,还表达了对安塞地区民俗文化的敬意和喜爱。
例如,“在这腰鼓阵列中,我们感受到了安塞人民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对生活的感恩和敬意”等句子,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这门艺术形式的赞叹和敬仰之情。
四、拓展延伸1、安塞腰鼓与其他地区舞蹈的对比同学们可以尝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其他地区舞蹈的特点,与安塞腰鼓进行对比。
例如,可以对比湖南的花鼓戏、福建的闽南舞等,分析它们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
2、安塞腰鼓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安塞腰鼓作为一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同学们可以尝试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安塞腰鼓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例如在旅游、文化交流等领域的作用。
五、小结通过学习《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安塞腰鼓这门传统舞蹈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作者通过描绘腰鼓表演的各个环节,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我们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赤壁赋》人教版课件《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名作,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这篇文章记叙了苏轼在赤壁夜游的情景,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感悟。
首先,这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主要描述了苏轼夜游赤壁的情景。
文章开篇就点出了赤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接下来的叙述做好了铺垫。
接着,苏轼通过描写夜游的景象,如月色、江水、山峦等,营造出了一种静谧、优美的氛围。
随后,苏轼通过与客人的对话,引出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讨。
其次,文章中有很多优美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
例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句描写月色的句子,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月色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再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句哲理语句,表达了苏轼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
在文章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文章开篇就点出了夜游的地点和目的,然后通过描写和对话展开文章内容,最后再总结归纳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结构形式使得文章内容紧凑、逻辑清晰。
最后,在细节方面,文章也做得很好。
例如,通过描写月色、江水等景象,营造出了一种优美的氛围;通过对话和哲理语句,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细节描写和哲理语句,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总之,《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秀课文,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思想角度都值得我们去阅读和思考。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感悟,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世界的气候》课件人教版《世界的气候》课件:探索全球气候多样性的窗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气候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
然而,对于气候是什么,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气候现象,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世界的气候》这一课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全球气候多样性的窗口。
人教版《世界的气候》是一部详细阐述全球气候现象的教材。
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理解气候的形成、变化以及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气候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出对气候问题的初步判断和理解能力。
该课件以全球气候为背景,将气候的分布、特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在内容安排上,它以地球的各大洲为线索,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对全球气候的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同时,该课件还通过丰富的图表和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和影响。
在教学方法上,人教版《世界的气候》课件采用了图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让他们在互动中深入理解气候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该课件还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人教版《世界的气候》课件是一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多样性的重要教材。
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气候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出解决气候问题的初步能力。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这部教材对于培养未来解决气候问题的领导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人类活动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可以与地理、物理、生物等学科结合,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解决气候问题。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气候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总之,人教版《世界的气候》课件为探索全球气候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
通过深入学习这一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现象、应对气候变化,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做出贡献。
在全球气候日益严峻的今天,这部教材对于培养未来应对气候问题的领导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教版《二力平衡》课件《二力平衡》课件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件为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涉及“二力平衡”这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