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学

合集下载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优质教学课件

丘壑 (hè)
嶙 (l ín) 峋 (xún)
镂(lòu) 空 蔷 (qiáng) 薇(wēi)
重峦叠(dié) 嶂(zhàng)
成语积累
• 自出心裁 别具匠心 • 重峦叠嶂 诸如此类 • 盘曲嶙峋 珠光宝气 • 胸中有丘壑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俯仰生姿
狮子林 吴江退思园
留园 网师园 拙政园
留园
(3)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 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 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打比方,把苏州园林比作美术画,生动形象的 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追求 自然之趣的图画美的特点,使说明通俗易懂。 (4)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 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 画的特点。 举例子,通过列举石头和花草的实例,具体详 实的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任其自然的图画美 的特点。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 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 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 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准确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假山堆叠上是一项艺 术,重视画意画境,彰显自然之趣的特点。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 隔,界而未界。“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 思?
分析以下几个句子的语言特点:
1、 高树与底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 间。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 就是一幅好画。 3、阶砌旁边栽几丛舒代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 或者蔷薇木香。
语言生动典雅,富有诗意
六、 本文的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例句体会其作用。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 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作比较,将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与苏州园林进 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追求自然之趣的图画美特点,增强说明效果。 (2)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 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举例子,通过列举亭子和回廊的实例,具体详 实的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 追求自然之趣的图画美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苏州园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实地考察(或视频模拟)、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欣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尊重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苏州园林特色的细致描写和文化内涵的阐释。

学生对园林艺术美学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苏州园林设计的精妙之处和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文风著称。

《苏州园林》是其描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教学准备:《苏州园林》课文PPT课件,包含叶圣陶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化背景。

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园林的布局、建筑和自然景观。

学生作业本、笔、实地考察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心中的园林”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特点。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叶圣陶的生平和《苏州园林》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园林美景的描写。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苏州园林特色的描写和文化内涵的阐释。

深入探讨(15分钟)1.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比喻、排比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园林美学:讨论苏州园林的美学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园林设计的艺术原则和文化内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苏州园林》是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

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对于文章总分结构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通过之前的《中国石拱桥》这篇非常规范的说明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说明文的的基本特点,且八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较好的整体感知的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只需强调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

但是,学生在绘画原理和园林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上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品味表达效果,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多方面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段首中心句的作用,学习作者文心周密,层次清晰的说明结构。

3.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理解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并条理清晰地突出特征的写作思路。

2. 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画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学情分析】1.作为初二阶段的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所以,本节课梳理说明文知识的学习,侧重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

利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并适当培养学生自我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 5 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主要内容是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是作者为介绍《苏州园林》写的序文。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这样先总后分抓住特征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苏州园林》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

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佳作。

【教学思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较大的潜能,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明白苏州园林的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探究自然之趣的设计特色。

2.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最近学习累不累呀?(累了)那老师这节课呢,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山,玩水,赏园林。

(师配乐解说: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美誉的苏州园林常在心头萦绕。

走访苏州园林,探寻“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盛景,领略“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的万种风情。

苏州园林之美,美在建筑、自然、人文融为一体,美在“雨惊诗梦留蕉叶,风裁书声出藕花”的东方神韵。

苏州园林把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让你不出城阁而获山水之怡,身处闹市而得泉林之趣)孩子们,想不想去?想。

去不了怎么办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的脚步,神游苏州园林。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学课件(完美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学课件(完美版)
3.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又使语言达到了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的要求。
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严密、简明
品味语言: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从七个方面紧扣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
闻等。
•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 回答模式
方法点拨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 生动形象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什么 特点。”
1.作比较:
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 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 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 格。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文化内涵:了解苏州园林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理念,认识其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
举例解释:
-词语理解:如“匠心独运”,在课文中指园林设计者的巧妙构思,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学生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出苏州园林的核心特点,这对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其次,关于课堂互动的开展。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外,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但我也发现,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教学活动显得过于仓促。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需要更加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热爱,提高艺术创造力。
4.文化理解与传承: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苏州园林》,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

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学情分析】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理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

所以,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要再课堂中给予介绍,让学生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

2、理解课文的总分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总分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课文说明顺序,体会画意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足迹,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

二、走近作者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苏州园林》知识点篇一一、文学常识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蔷(qiánɡ)薇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法] 讲述和问答相结合[教学途径] 多媒体和黑板[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首先。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整体把握1、解决生僻字词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微软中国2] ,如轩(xuān)榭(xie) 丘壑(he) 嶙峋(lin xun) 镂空(lou) 蔷薇(qiang wei)2、解决难理解字词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

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微软中国3] 3、听录音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4让学生通读课文5、讨论和提问学生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的?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具体找出在什么地方?第二课时一、分析段落[微软中国5] 。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③举例子:如“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翻了一番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④打比方:如“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 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⑤摹状貌:如“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 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 华和欢课悦文,综可合是运没用法多说种出说来明。方”法,使文章显得不单调,同时
2.还能在文中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 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摇曳多姿,生动 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逐步展开,先总括苏 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作鸟瞰 式的叙述,后作局部景物的详细说明和生动勾勒,前 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多种说明 方法的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语言的 准确生动性等特点,使本文体现出图画之美、结构之 美、语言之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 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 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
7.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
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二、合作探究
课文里反复强调苏州园林是图画美,细读课文, 用圈点法找出这些句子,与课文插图结合,体会苏州 园林所蕴涵的美。
(二)读懂课文,初步感知。思考并回答。
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 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 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2、通过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方法与过程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2、培养学生讨论、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3、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的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初步鉴赏能力的培养知识和能力1.导入新课引发兴趣1、请同学们观看苏州园林四大名园图片。

如果你要给大家介绍苏州园林,你会怎么介绍?2、叶圣陶先生22岁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常去园林游玩、鉴赏。

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他是如何介绍的呢?让我们走进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去一探究竟吧!(板书)。

让学生先通过自己思考如何介绍苏州园林,设置悬念,作者是如何介绍的?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形成强烈的审美期待。

2感知图画:出示自学默读要求:(点击课件)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了哪些景致?圈出生字,画出词语2、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学生默读,纠正字音,理解词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学生总结后出示学法指导:判断说明对象方法:1、标题2、首尾段3、段首句、中心句步骤3感知图画一、这些景致分别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亭台轩榭布局美、假山池沼艺术美、花草树木映衬美、近景远景层次美、每一个角落构图美、门和窗图案美、建筑物色彩美。

出示学法指导:概括说明对象特征:1、原文语句:标题、关键句(段首句、结尾句、总括句)2、归纳概括:中心句、连接词、关键词、提示性词语、标点符号二、.处处皆是美,从大处讲究到小处注意,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美。

但美是抽象的,请同学们读读前两段,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美如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内容,即第二段中“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阅读《苏州园林》,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领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总-分-总的写作手法,系统介绍苏州园林的美。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4.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苏州园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园林设计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和园林文化内涵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对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苏州园林-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州园林-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州园林-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风格特点等;
2.学习有关苏州园林的词语;
3.掌握写景描写的基本方法;
4.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苏州园林》
1.课文朗读;
2.分组讨论,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风格特点等;
3.听录音跟读,读音正确、语调自然;
4.分角色朗读,注意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2. 词语学习
1.“园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寺、亭、斋、轩”的区分和用法;
3.“曲径通幽、翠竹参差”等描绘“园林”的词语。

3. 写景描写
1.阅读课文中的描写句子,了解写景描写的基本方法;
2.借鉴课文中的描写句子,带领学生写一幅园林图画。

三、教学流程
1.教师介绍苏州园林的背景和特点,引出课文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苏州园林的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3.课文朗读,学生听录音跟读,分别单独和分角色模拟朗读,纠正发音、语调及情感表达;
4.介绍“园林”与苏州园林相关的重点词语,普及文化常识;
5.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描写句子,探究写景描写的方法,并组织课堂小组探讨;
6.以生活实例为例,介绍如何进行写景描写;
7.持续20分钟进行课堂训练,带领学生写一幅园林图画,指导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方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苏州园林的文化和特点,熟记苏州园林相关的重点词语,掌握写景描写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写作中。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厚的兴趣和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苏州园林》是⼀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

作者叶圣陶先⽣以其精练的语⾔、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深刻的介绍。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苏州园林据说有⼀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多处。

其他地⽅的园林我也到过⼀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出⼼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存在,决不容许有⽋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没有⼀个不⼼⾥想着⼝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个亭⼦或者⼀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个同样的亭⼦或者⼀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图画来⽐⽅,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都有假⼭和池沼。

假⼭的堆叠,可以说是⼀项艺术⽽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座⼩⼭配合着⽵⼦花⽊,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间。

⾄于池沼,⼤多引⽤活⽔。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座⼀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岸,总是⾼低屈曲任其⾃然。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讲究近景远景的配合。
1.苏州园林是怎样做到近景远景 层次丰富的?
利用花墙、廊子或者镜子来增加园 林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第6自然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苏 州园林层次丰富的特点? 举例子——用装一面大镜子的例子,更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园林的层次感。
讲究近景远景的配合。
3.怎样理解“隔而不隔,界而未 界”这句话?
素 1.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养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目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 标 准确、严谨。
叶 圣 陶 (1894—1988) , 原 名 叶
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 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 有重大贡献。
课文解析
(1)作者如何评价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指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 作为代表的事物。换言之,作者将苏州园 林当成了全国园林的代表。
课文解析
(2)事物说明文要抓住所写事物的特点来写,本文叶老抓住了苏州 园林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相同点——都是围绕“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特征展开说明。
不同点——第3—6自然段的说明更详细,说明的内容 更重要。第7—9自然段比较简略,说明的内容较次要。
探究分析
揣摩语言的准确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 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整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园林》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3篇)

《苏州园林》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3篇)

把握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 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 近景远景的层次。”
2.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 称。”“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 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请同学们在文章中 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记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 的景象。)(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景 象。)(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 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Q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A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三、课文探究
Q 阅读第三段,思考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A “绝不讲究对称”
Q 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A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苏州园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
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苏州什么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国现代著名作 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 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 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句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据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作者听说而 已,并不确定,如果删去就与实事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环节1:师友解惑】
请师友互助解决疑惑,将师友解决不了 的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环节2:教师释疑】
课文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以及准确、生动、严密的 语言来说明这一特征。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1:师友练习】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 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 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 作用?
请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补充讲解。
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2:教师指导】
1.你认为哪些词符合文意?(请你结合课文具体说明)
对称 精致 淡雅 富丽堂皇 诗情画意
我认为苏州园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具体体现在游览者来到园里,都有着如在画中 的感觉。
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2:教师指导】
2.常见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一般住房和苏州园 林加以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例: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去嶙峋的枝 干就是一幅好画。
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 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环节1:师友研读②】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句中的“极少”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师友们先自主探究,然后学友读给师傅听, 师傅补充讲解互助完善。
廊子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2:教师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表达和倾听技巧。
5.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园林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苏州园林》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园林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再到小组讨论,整个教学流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同学对于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和造景手法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细致,也可能是同学们对这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苏州园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或听说过美丽的园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州园林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难点解析:通过造句、翻译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实地考察与课堂学习的结合:将实地考察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难点解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苏州园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注意:由于字数限制,上述内容未能达到2000字,但已尽量详细列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并举例解释。在实际教案撰写中,可根据需要对每个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苏州的。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那同学们能说说看,苏州之美到底美在何处呢?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是啊,苏州之美,就美在它的山水,美在它的园林,美在它的富庶,美在它的历史悠久,美在它的文化底蕴深厚。

而苏州的园林更可以说是领千年风骚,成为了苏州永久的骄傲。

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那同学们知道苏州都有哪些特别有名的园林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等。

好,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些这些园林的图片,初步领略一下这些园林之美。

(多媒体展示)美吗?美!那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希望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相关知识的资料,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1、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苏州的园林,以典雅淡朴、小巧玲珑著称。

据说,在明清两代,苏州的私家园林多达200处。

苏州园林面积较小,一般在10亩以内,大的也不过几十亩,各个园林都能做到处处入画,移步换景,引人入胜。

2、沧浪亭——在苏州市城南人民路三元坊,原为吴越时(907~926年)广陵王的花园。

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始建沧浪亭,并写《沧浪亭记》。

南宋初年成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为苏州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名园。

3、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城东北园林路,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名“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

因为园中有很多石峰都似狮子形,故名“狮子林”。

4、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为苏州最大的名园。

它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之一,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

5、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

小结:可以说,苏州的园林,给人以“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美”的享受。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叶老笔下的苏州园林有何奇趣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二、了解作者,清除字词障碍。

1、作者——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的图片册写的序言,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选入课本时删去了第一节,并把文题改成了《苏州园林》,我们把它当作一篇说明文来读。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并不就苏州园林的某一处作介绍,而是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为我们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2、字词读音及解释。

(见多媒体展示)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在听读时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2、范读读得怎么样,不错吧。

那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叶老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我们说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才能吸引人。

其实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所谓他山之石嘛。

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明确:于园奇在磊石。

4、那么苏州园林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或者说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或者说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呢?(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文眼。

出示多媒体。

四、研读课文,明确特点。

1、请各位同学快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怎样围绕中心展开苏州园林这幅完美的画卷的。

2、读完了,就请同学起来说说如何体现它的处处入画的原则的呢?或者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们设计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下功夫的呢?明确: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园林设计者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多媒体展示)P213、这四个“讲究”与下文的一些段落有什么联系?明确:分别领起下文的3、4、5、6四个段落。

追问:那么第2段与下面的3、4、5、6四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下文的3、4、5、6四个段落就是通过四个讲究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的。

也说是说四个段落与第2段的四个讲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P22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苏州园林的这四个方面的美。

(多媒体图片展示)P23--535、那么感受了园林设计的四个讲究给我们带来的美以后,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这四个词用的是否精准?(多媒体展示)P54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

“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

“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

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6、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成为处处完美了吗?明确:不,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园林设计者对小处也“不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7、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哪几个段落介绍了这细微之处的美呢?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P55明确:7、8、9三段。

苏州园林讲究各个角落图画美;讲究门窗的图案美;讲究色彩的搭配。

这几节也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也巧妙地照应了第二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那么,这7、8、9三段与前文的关系又如何呢?很明显,这7、8、9三段也属于分说。

(多媒体展示关系)P568、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图片,具体感受一下这些细部的美。

(多媒体图片展示)P57--749、到这儿,我们已饱览了苏州园林的美,那么课文第10段又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以此作结,激起人们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的美好愿望。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凭借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的深亥体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为我们综合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较多的笔墨分项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四个大的方面的具体特征,接下来再用简略的语言点明苏州园林细部的特征,从而使我们读者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上清楚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本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从各部分来看,是按由主到次,由局部到细部的顺序来说明的。

这样文章条理十分清楚。

五、反馈迁移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叶老的笔,充分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独特的魅力,相信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美、假山池沼的配合美、花草树木映衬美、镂窗廊子的层次美,一定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园林,当得起园林之冠吗?当得起,确实,古人说得不错,“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六、布置练习。

1抄写词语。

2找出课文中运用到说明方法的句子,指出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思考有何作用。

3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指读第2段,回答本文说明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学习3——6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精讲)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

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

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技术”指工作操作的技巧,“艺术”是指有创造性的操作技术。

这句话指假山的堆叠是一项有创造性的工作,突出设计者的巧妙匠心。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