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精品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苏州园林》教案
18《苏州园林》第1课时1.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
(重点)2.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
(重难点)3.研读课文,理解文章难点。
一、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提问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明确:标本。
“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提问2: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第二自然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提问3: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明确: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提问4: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提问5: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提问6:请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
明确: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
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提问7: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明确: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全文的。
八年级语文上《苏州园林》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苏州园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苏州园林的美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
2.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简要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互相交流练习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 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抄写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型。
(2)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苏州园林的保护状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描述来展现苏州园林美景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欣赏美景、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具体描述来展现苏州园林的美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苏州园林的美景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初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2.教师讲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如:借景、框景、漏景等。
3.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展现美景。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展现美景。
2.教师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用具体描述来描绘自己熟悉的一处美景。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美景,培养审美能力。
五、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苏州园林的短文。
2.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
它不单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并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想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2、感情目标认识苏州园林的特点,领会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采,进而获取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绚烂文化的感情。
[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讲解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构造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 教课法 ] 叙述和问答相联合[ 教课门路 ] 多媒体和黑板[ 教课时数 ]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第一。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陪伴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觉园林的美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编写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课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要贡献。
20 年月和 30 年月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期间他的作品好多,最闻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豪的石像》。
第一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是为拍照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单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并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想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整体掌握1、解决冷僻字词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 [ 微软中国 2] ,如轩ā 榭丘壑嶙峋镂空蔷薇2、解决难理解字词先发问学生,而后再一同进行解说,如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子。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襟中有山川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
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彩棕黑。
[ 微软中国 3]3 、听录音在标准的语音中感觉文章的美4让学生通读课文5、谈论和发问学生①同学们,通读完好篇课文后,你们感觉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的?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感觉课文分红几大段?④我们以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详细找出在什么地方?第二课时一、剖析段落 [ 微软中国 5]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价值;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欣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和分析苏州园林的特点;2.理解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欣赏苏州园林,体会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工具1.多媒体投影仪2.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好奇。
2. 学习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分小组讨论,归纳课文中提到的苏州园林的特点;3.教师解读文章,对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4.给学生展示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并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其构图和景观设计,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分析。
3. 分析文章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并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3.整理分组讨论的成果,汇报给全班。
4. 练习写作1.给学生设计小组活动,让他们各自挑选一个苏州园林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写一篇文章进行评述;2.给学生提供写作模板和参考资料,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3.鼓励学生进行文本互评,提高写作和评价的能力;4.选择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5. 反思教学1.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讨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3.提出改进建议,为下一次课程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通过跟读课文和分析课文,深入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价值。
教师通过课件和多媒体投影仪的运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构造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构造。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立有重大奉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入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考虑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构造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构造呢?由同学讨论,老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讨论归纳: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苏州园林》知识点篇一一、文学常识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蔷(qiánɡ)薇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精选5篇)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2、学习__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3、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重点1、学习__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2、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理清结构1、快速阅读2~6段。
2、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提纲。
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3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4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5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6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3、这几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第2段是从整体上概括,第3到第6段是局部的具体说明。
4、默读7~9段,看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三段依次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图案美、颜色美。
四、掌握说明方法1、为说清事物的特征,说明文常常运用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
请从文中找出其中运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A、作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突出特点;B、打比方:“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使对象形象可感;C、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三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体会课文语言又严密又生动的多样性特点。
(二)教学重点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镜头1.课题、作者]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
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
指导读书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读完后我们来交流。
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镜头2.标本,鉴赏]以“标本”和“鉴赏”总领全文,教学的切入口选得好,有新意。
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标本”,一个是“鉴赏”。
1.什么是“标本”?“有代表性经过加工或保持实物原形,可供人们学习、研究用的样本。
”如: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实验标本……2.为什么苏州园林可以称它是“标本”呢?因为苏州园林“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那么在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亭马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
还有角落、门窗、色彩等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难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3.能够分析、概括、评价苏州园林的审美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美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园林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进行精讲,运用实例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并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等进行解释。
3.教师通过实例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苏州园林有哪些特点?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阅读《苏州园林》,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领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总-分-总的写作手法,系统介绍苏州园林的美。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4.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苏州园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园林设计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和园林文化内涵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对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构造、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美才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问答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致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老师板书课题二、欣赏苏州园林: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比拟知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
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讲解明的构造、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考虑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
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场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明确:“标本”〔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构造、顺序怎样?明确:整体——部分——细部,并根据学生的答复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1.老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表达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表达和倾听技巧。
5.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园林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苏州园林》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园林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再到小组讨论,整个教学流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同学对于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和造景手法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细致,也可能是同学们对这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苏州园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或听说过美丽的园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州园林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难点解析:通过造句、翻译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实地考察与课堂学习的结合:将实地考察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难点解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苏州园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注意:由于字数限制,上述内容未能达到2000字,但已尽量详细列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并举例解释。在实际教案撰写中,可根据需要对每个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细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苏州园林》
教案名称:《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如可能)、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中对苏州园林美学特征的赞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欣赏和文化传承的意识。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逻辑结构和描写手法。
文章中对苏州园林美学特征和设计的细致描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条理性与描写细节。
激发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文化认同。
教学准备:《苏州园林》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说明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实地考察记录表(如可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叶圣陶的生平和《苏州园林》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说明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学生跟读,体会说明文的逻辑性和描写手法。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说明文分析:分析说明文的逻辑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苏州园林的图片,记录自己对园林布局和美学特征的观察。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和美学价值,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园林或公园,记录考察发现。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短文,介绍一处园林或景观。
2. 园林美学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园林美学的理解,鼓励表达个人见解。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苏州园林》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和描写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2)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种类和特点。
(3)学会欣赏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3)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苏州园林,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苏州园林》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苏州园林的历史、种类和特点。
3. 欣赏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苏州园林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苏州园林》及相关资料。
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课堂讨论、展示所需道具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州园林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2)教师简要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种类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苏州园林》,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总结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苏州园林,探讨其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展示。
4. 欣赏与实践(1)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体会其美。
(2)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欣赏苏州园林,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2)结合自己的生活,尝试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领会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二、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教学关键:同上。
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教具:出示苏州园林图片。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二、检查预习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一)(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二)(3—9)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处处八画。
(三)(10)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1、指名朗读第一段,提问:作者对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总印象为: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来”而来。
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该错过苏州园林。
2、学习2段。
(1)齐读。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谴词上由什么匠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处处八画”,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
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3、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间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
——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
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价值。
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4、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2)指名朗读。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此单元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单元。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人文主题主要指向“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以“文明的印迹”为人文主题。
五篇课文内容不同,各有特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的创造能力。
其中有关动物的课文,可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了解说明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此单元的课文,可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单元学情分析此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也是学生初中阶段首次遇到说明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说明文知识,为以后的说明文学习打下基础。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分析和概括能力还较弱,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同时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逻辑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单元学习目标1.感受说明文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激发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索兴趣。
2.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设计说明《苏州园林》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欣赏画意美2.研读课文,赏析方法美3.品读课文,探究语言美4.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感情,又可以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二、情景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水平如镜的西湖引人入胜,那苏州有什么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呢?是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去欣赏一下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
生齐读课题,通过课题告诉我们本课的说明对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1、文学常识填空叶圣陶,原名《______,现代著名作家、《______,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童话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轩.《《榭.《池沼.《丘壑.《嶙.《峋.《镂.《空《重峦.《叠《嶂.《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俯仰.生姿3、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叶圣陶先生的引导,信步走进苏州的园林,去欣赏那醉人的风光,我们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对苏州园林的感受。
请同学们用文中语句说说表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的句子。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学生齐读四、图说苏州园林——明特征苏州大大小小园林大概有《50《多处,园林景致可谓美不胜收,正如文中所说“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园林艺术中的代表和典范。
《那么苏州园林具有什么特征呢?(快速浏览《3—9自然段,找出并勾划苏州园林的特点。
3分钟后分辨出苏州园林,并说明理由。
)五、细说苏州园林——析方法作者能够把苏州诸多的园林介绍得如此清晰,又给人以美的印象,合理的说明方法起了很大的作用。
课文《3—9段的分写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最新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精品教案
19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 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3. 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观看《世界遗产中国录》片段(内容见本课文件夹)。
同学们,猜猜这是哪儿。
明确:苏州园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 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 1 .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明确: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合作探究:苏州园林的特点,阅读课文2-9段,找到每一段的中心句,思考一下这些句子之间的关系。
总—— 整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苏州园林载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明确: 分 具体体现 有墙壁隔着,又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 美术的上品。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本文采用的是从总到分、从整体概说到具体分说、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目标导学二:细读探究,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阅读课文3.9段,用“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到苏州园林的……美”的句式总结苏州园林各种各样的美, 并说说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是怎样创造出这样的美。
明确:三、板书设计苏州园林逻辑顺序主次假山池沼的配合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的修饰门窗的图案色调的处理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分析说明方法再读课文3-9段,说说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从而展现苏州园林独特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了解苏州园林中的绘画原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苏州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吗?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吧。
(板书:苏州园林叶圣陶)【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苏州园林的地位、概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园林之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作者简介(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教师范读课文(1)朗读时要求学生辨明字音、词义。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学生交流听读课文的感受,完成下面题目。
课件出示:文章是从的角度,抓住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的特点预设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的训练,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1)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预设(第2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前四个方面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微归纳(第7、8、9段)。
预设课件出示: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主要方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次要方面建筑的色彩美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预设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结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5.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预设从文章的结构角度来看,作者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介绍,而是采用了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先点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及每个角落、门窗、色彩七个方面展开介绍。
从说明顺序方面来看,全文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有条理地说明。
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逻辑性非常强的说明文,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重点语句段,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三、难点探究师: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预设 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师小结:1、2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
3、4、5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
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中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四、布置作业1.整理、掌握本课生字词、文学常识。
2.依据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深入研习课文,为下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直接由上一节布置的作业导入新课二、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1.回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画图表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说明文的一些固定术语,以便学生在运用时不再模棱两可。
2.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具体实例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预设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列数字: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用“一百”“十多”等数字说明“我”到过的苏州园林的数量,清楚明晰。
2.作比较: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古代宫殿和近代住宅的布局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3.举例子:如第4段以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为例,说明苏州园林像画一样,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
第5段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4.摹状貌: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等都是摹状貌,使说明更具形象性。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说明方法”这一知识点。
三、揣摩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理解下面句子(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课件出示: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预设“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
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课件出示: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师: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为什么?预设不能。
原句突出的是“苏州园林”,改后突出的部分就成了“谁”了。
课件出示: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师:“一切”“决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预设不能去掉。
“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去掉则无此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师:“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预设“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课件出示: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师:去掉“往往”好不好?为什么?预设不好。
“往往”说明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去掉“往往”,则表达失去了分寸,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课件出示: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师:“盘曲嶙峋”“珠光宝气”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预设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豁人耳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深度解读思考:“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一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预设“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结束语: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
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同学们要学习借鉴作者写说明文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苏州园林【设计亮点】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中国园林更是极富传统文化意蕴的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所以我认为本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学写说明文,还要让学生学会用鉴赏者的眼光来看园林,扩而大之学会欣赏传统艺术,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苏州园林》虽然是“谈”苏州园林,其体裁是说明文,但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很有一种“画意美”,因而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充分调动想象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传统说明文学习时的单调、乏味一扫而光,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唤起了他们对祖国美好风物的热爱,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资料链接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其中以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其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南北方园林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园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特色,互有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