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胡杨人家》附答案详细解析
高中阅读
高中阅读【散文类】(1、全国大纲卷)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林肯中心的鼓声木心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
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
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
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
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
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地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
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
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
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
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
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又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破石惊天,戛然而止。
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严峻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的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
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
高中
在母语的屋檐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俩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景,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油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做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遥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俨然敞开,堆积的珠宝付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
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
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胡杨人家 阅读答案
胡杨人家刘之蔚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
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
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所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
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
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有手抓羊肉不?”“有!”回答一们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
便回身招呼伙伴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
不一会,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彻底解决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心与物这些对立面的统一。
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只有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他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为他而存在,——这是人类世界的生活要素(注:“要素”,即“基本原则”。
)。
只有这样,自然才作为人自己的人性的存在的基础而存在。
只有这样,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变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对于他就成了人。
从此可见,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
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
在这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他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的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
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
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
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胡杨人家》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胡杨人家》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
胡杨人家刘之蔚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
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
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
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
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
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有手抓羊肉不?”“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
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
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胡杨人家阅读题答案
胡杨人家阅读题答案《胡杨人家》阅读原文: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就连占着钓鱼岛的日本人,也不甘寂寞,来到这荒漠中的黑水古城里寻宗问祖。
历史是个什么东西?越学越糊涂。
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古兰经、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这里的一切,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度上了金色。
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要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
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随着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
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恬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
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
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但却又煞是好看。
姑娘接过话题问到:“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有手抓羊肉不?”“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也同时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
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
2021年高考散文《胡杨人家》阅读训练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 文风不够庄重。
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的形象, 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
D.本【文答以案记】叙B为情D主节,曲兼折有,抒言情辞和华描丽写,,又通不过乏细风节趣展。现人手性格, E.文【末解“析我】”B“项与中老“代文一风家人不道够别庄,重没”有一相词约表来年述…不…当还,觉与得有
2020年高考散文《胡杨人家》阅读训练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高考散文阅读训练
《胡杨人家》
2020天津高考题
16.[答案] 略去谈话内容,突出谈 话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
句的内涵及作用的能力。此类语 段一定有两个作用:一是内容上 的作用,二是结构形式上的作用。 答案第一点回答了内容上的作用, 答案第二点回答了形式上的作用。
20结.有构的人作认用为。第“不一删自”然的段答案可从删 去对,丰有富全人文认的为内不容角应度删作,答你; 有 “ 的什角应么度删看来”法作的答答?。案请,说则明从全理文由结。构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标题“胡杨人家”既 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 家
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
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8.1文8《.章词雨[结答“巷尾案扑》处]哧。化化”用用效收诗了果尾歌哪:有:两幽何《首默效再中俏果别国皮?康现、(桥代引4》诗分?)以拟声 发联想。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能力以及语言艺术的品味能力。 第一问出自教材,而且是经典篇 目,考生不难作答。第二问可以 联系生活常识处理,“扑哧”这 一笑声让人们在联想这幅画面的 同时感受到几丝俏皮。
高考散文复习(5)——概括形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风骨高洁”;由第 6 段中“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 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 可 概括出竹子的“清简”等,要一一从文本中筛选并概括,还要 尽量答全面。
答案 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 争先向上等。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 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 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 优雅。” 可概括出竹子的从容优雅;可从扭曲的竹子奋力向上 的细节中得出竹子的“坚韧忍耐”;由第 5 段“竹子在我眼中 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可概括出竹子的“孤高兀傲”;由 第 5 段中“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 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可概括出竹子的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一)解题角度 思考角度
[解题建模] 具体阐释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
点
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 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
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 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 特点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 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本部分就从形象特 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两大方面进行复习,意在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胡杨人家
18.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 现代诗?以拟声词“扑哧”收尾有 何效果?(4分) 《再别康桥》《雨巷》 幽默俏皮,引发联想。
第一问比较好回答,考查识记。 用“扑哧”收尾,显得幽默俏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 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 分析。(4分)
17.(4分)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 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缩放的黄色叶片或繁 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道 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抓住典型景物,写出额济纳秋色之美; 营造氛围,烘托胡杨人家;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景物鲜明生动。
【小题17】理解句子首先要从本句入手, 理解句子本身的意义,还要从深层次理解, 比如从①句子的结构;②关键词语,如动 词,形容词以及特殊的副词;③修辞手法; ④结合段意理解;⑤抓住中心来理解;⑥ 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⑦从表达方式入手 分析;⑧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等。 划线句子描写了额济纳秋色,同时描写景 物,是为了烘托胡杨人家,从修辞方面看, 运用了比喻、夸张。可以从这些方面作一 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 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 能力。
《胡杨人家》
16.“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 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 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8.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以 拟声词“扑哧”收尾有何效果?(4分) 19 概括老代的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4 分) 20.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 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3分)
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结 合文分析。
专题14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1(2)
(2013·福建卷)(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瓦王剑冰①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
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
②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
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
③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
④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
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
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⑤屋子一直在漏。
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
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
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
我说娘你要小心。
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
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⑥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⑦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
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
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
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
⑧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
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⑨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
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
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
⑩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
⑾一个孤寡老人走了,仅有的财产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积蓄,每捡回一片较为完整的瓦,他都要摆放在那里,他对瓦有着什么情结或是寄望?他走了,那堆瓦还在那里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高考散文《胡杨人家》阅读训练 ppt课件
18.[答案] 化用诗歌:《再别康桥》《雨 巷》。 效果:幽默俏皮、引发联想。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以及 语言艺术的品味能力。第一问出自教材, 而且是经典篇目,考生不难作答。第二问 可以联系生活常识处理,“扑哧”这一笑 声让人们在联想这幅画面的同时感受到几 丝俏皮。
高考散文《胡杨人家》阅读训练
【特色解说】此题属于边角料题。从全 文来看,不是主要的语段,可能不会 有人借此设题。可天津卷没有放弃这 块边角料,出了两个小题,一是考查 化用,重视教材,检测学生的文学常 识积累;二是考查拟声词,要学生体 味这样收尾的效果,关注到了词语运 用中常被人忽视的角落
高考散文《胡杨人家》阅读训练
高考散文《胡杨人家》阅读训练
高考散文阅读训练
刘之蔚《胡杨人家》
2013天津高考题
高考散文《胡杨人家》阅读训练
16.“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 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6.[答案] 略去谈话内容,突出谈话效果; 结构上承上启下。
【解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回答此类赏析 描写性的语句有四个必定的思路:一是所描写景 物的内容,二是此内容针对主旨或主人公的作用; 三是描写时所用的手法,四是该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个分号赏析的是描写的内容;答案的第 二个分号回答的是此描写内容对于人物的作用; 第三个分句回答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鲜明生 动”不可少,它是一个得分点。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 及作用的能力。此类语段一定有两个作用: 一是内容上的作用,二是结构形式上的作 用。答案第一点回答了内容上的作用,答 案第二点回答了形式上的作用。
胡杨人家阅读答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胡杨人家阅读答案
【篇一: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题】
t>班级姓名
一、古诗三首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做坐爱枫林晚,..-----------------------。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6.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三、(12分)
高考散文《胡杨人家》阅读训练
指 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
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
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
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
的形象,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手
性格,情节曲折,言辞华丽,又不乏风趣。
E.文末“我”“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还
【解析】此题考查行文的构思问题。此题是 一道开放题,自选一个角度自圆其说即可。 回答此题的思路是语段对于全文的主题、 内容、结构的作用。“不删”的答案从对 丰富全文的内容角度作答;“应删”的答 案,则从全文结构的角度来作答。
.
7
4分)
A.标题“胡杨人家”既 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
.
2
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7.[答案] 抓住典型景物,写出额济纳秋色之美; 营造氛围,烘托胡杨人家;运用比喻、夸张等手 法使景物鲜明生动。
【解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回答此类赏析 描写性的语句有四个必定的思路:一是所描写景 物的内容,二是此内容针对主旨或主人公的作用; 三是描写时所用的手法,四是该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个分号赏析的是描写的内容;答案的第 二个分号回答的是此描写内容对于人物的作用; 第三个分句回答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鲜明生 动”不可少,它是一个得分点。
觉得有点儿豪迈”,表现了“我”的豪爽与洒脱。
【答案】BD
【解析】B项中“文风不够庄重”一词表述不当,与
“富有时代气息”的赏析严重矛盾。D项中“情节
曲折,言辞华丽”分析无. 据。
8
高考散文阅读训练
刘之蔚《胡杨人家》
2013天津高考题
2021年四川省凉山市甘洛中学校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四川省凉山市甘洛中学校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
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
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自古洎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
“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
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
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
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
“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
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
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
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
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
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
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彻底解决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心与物这些对立面的统一。
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只有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他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为他而存在,——这是人类世界的生活要素(注:“要素”,即“基本原则”。
)。
只有这样,自然才作为人自己的人性的存在的基础而存在。
只有这样,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变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对于他就成了人。
从此可见,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
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
在这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他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的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
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
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
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
胡杨人家
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
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
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
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
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
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有手抓羊肉不?”
“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
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
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
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
............。
......................,就像一壶好茶
......,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
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
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
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
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
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
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
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
(选文略有删改) 1.“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案】
【答案】略去谈话内容,突出谈话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
【解析】内容上,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将谈话内容一笔带过,运用比喻着力描写谈话的效果,详略处理
得当,使情节紧凑,重点突出;在结构上,上承“我”与“老代”的初次见面,下接“我”与“老代”的逐渐熟识。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答案】
【答案】抓住典型景物,写出额济纳秋色之美;营造氛围,烘托胡杨人家;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景物鲜明生动。
【解析】“犹如礼花般绽放”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美得让人窒息”运用夸张,鲜明突出;选取“黄色叶片”,突出景物之美,创设美境,烘托人物形象。
3.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以拟声词“扑哧”收尾有何效果?(4分)
【答案】
【答案】《再别康桥》《雨巷》。
幽默俏皮,引发联想。
【解析】“轻轻”“挥一挥衣袖”出自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撑着那把油纸伞”和“那丁香般的姑娘”皆改编自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
作者试想多愁善感、诗风婉约的诗人,如果像蒙古男子一样的豪迈,会是怎样的好笑。
想到此,作者不禁发笑。
作者搞笑场景的设置,在书面语中夹杂口语如“扑哧”的写法,幽默风趣,俏皮可爱,令人不觉浮想联翩,可笑之境如在眼前。
4.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4分)
【答案】
【答案】性格特点: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
分析:略。
【解析】“很腼腆”的形象和“憨憨”的神情,可见其“憨厚”;“乐呵呵”的表情和“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的语言,可见其“豪爽”;“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的表现,可见其“豪爽”和“大度”;“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的表现,可见其“淳朴”。
5.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答案】示例一:不删:具有历史感,文化意蕴更浓。
示例二:应删:直接叙写,行文简省。
【解析】第一自然段属于交代背景的辅材料,而后文属于叙述重要情节的主材料。
若删去第一自然段,可称之为突出重点;若保留,则交代背景,增加文章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厚重感。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 )
A.标题“胡杨人家”既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
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
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的形象,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辞华丽,又不乏风趣。
E.文末“我”“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还觉得有点儿豪迈”,表现了“我”的豪爽与洒脱。
【答案】BD
【解析】B项,借助“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能准确表现文中“我”的性格特征,使用这些语言是刻画人物的需要。
D项,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发展平缓,少有波澜和悬念;文章以质朴的叙述为主,总体上看,文辞并不华丽。
36.(2013·北京卷·T17-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学生在校学习语文,接受阅读训练,目的在养成阅读能力,以这种能力到课外去进行广泛的阅读。
现代社会,文化科学的发展速度很快,出版物越来越多,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面对这种客观现实,人们要想多吸收一些新知识、新信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学会阅读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