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运动普遍存在的直接缘由是物布时空永不均,终极缘由是宇宙的三永三无本性;而普遍运动的结果则是生、灭着万事万物。

以下是为大家推举物体的运动八年级〔物理〕学问点〔复习〕,欢迎大家参阅!八年级物理学问点总结:物体的运动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改变的运动。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留意观看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行幸免的,它只能尽量削减,而不能消除,常用削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别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量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讨论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2.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 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平均速度: v=s/t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匀速直线运动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物理规律的数学语言,体现了物理的简洁特性。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下面是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at2物理特性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

那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要看那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关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咱们就说那个物体是运动的,若是位置没有改变,咱们就说那个物体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假设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那么是静止的。

关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那么。

一样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确实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那么是相关于参照物而言的,这确实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一样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选择适当的参照物。

看被研究物体相关于参照物的位置是不是改变。

假设被研究物体相关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咱们就说那个物体是运动的。

假设位置没有改变,咱们就说那个物体是静止的。

明白比较快慢的两种方式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刻的大小。

相同时刻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概念: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和路程和时刻的计算。

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s 或·s-l。

②经常使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s=36/h。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尽管速度等于路程与时刻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刻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不管通过量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课件
②机械运动的普遍性 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
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 参照物:
①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 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 也不一样。所以,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具有相对性。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小或一 样,它们之间近似相对静止。
例、某车向东行驶,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 树怎样运动?看到与其并排向东同速行驶 的另一辆车上的乘客如何运动?
树以跟车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
另一辆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扶梯上的运动与静止关系
空中加油机
(1)利用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空 中加油机和歼击机可以实现空中加油:
照物,则( B )
A.标志牌静止 B.乙车向东运动 C.乙车向西运动 D.丙车向东运动
典型例题
甲、乙、丙三人各驾驶一架直升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 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 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在匀速上升。
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C )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乙、丙均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而司机却说乘客是静止的?
比较标准不同 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 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第1句以 岸 为参照物; 第2句以 自己、竹排 为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热爱物理学习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我们热爱登山,我们可以不顾旅途的危险与劳顿,勇往直前。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透镜1、名词(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6)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FFFF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 2ffu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2)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运动的快慢(38张PPT)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38张PPT)物理八年级上册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C
答案:C解析:A.司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当两车通过的路程都为600m时,甲车用的时间为20s,而乙车用的时间大于30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两车在4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200m,所以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 m/s = 3.6 km/h
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沿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A与B的机械运动有什么差别?
A车的位置随时间均匀变化,B车的位置随时间不均匀变化。
特别提醒: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中(或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A
B
0
300m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4. 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时钟等。

停表的读数:小盘表示分钟,大盘表示秒,先读小盘的分钟数,再读大盘的秒数。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 参照物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其中表示速度,表示路程,表示时间。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3. 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讲义)教学内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直线运动、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重难点: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参照物、速度公式计算、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 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1m=106 μm1m=109 nm 1μm= 103 nm(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 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

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读: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注明单位。

(6)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②化曲为直法(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③轮滚法( 测量圆形跑道的长度)④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7)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习题:(1)下列国际单位中,长度单位是()A.℃B.kgC.mD.m/s(2)一个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A.一枝毛笔的长度是2.5B.一个书架的高是2C.一本初二物理课本的厚度是1.3D.一栋楼房的高是16.4(3)一般人步行1分钟所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A.7米B.70米C.700米D.7000米(4)衬衫领口上标有38或41等数字,它表示衣领的周长,其单位是()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2、时间的测量(1)单位: 秒(S)(2)测量工具: 秒表小表盘时间是分、大表盘时间是秒。

(3)秒表的用法: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4)1min=60s 1h=60min=3600s习题:(1)校运会百米赛跑中记录成绩最合适的工具是()A.停表B.刻度尺C.手表D.电子表(2)如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A.2min10sB.34sC.1min34sD.4min1s(3)如图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则所测时间是______min______s,合______s.(4)图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第二节速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速度公式可写为:v=s 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m/s,常用单位还有 km/h(1m/s=3.6km/h)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段就快。

②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多就快。

③速度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路程时间的比值,比值大,就快。

习题:(1)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A.大人B.小孩C.一样快D.无法确定(2)小丽和小雨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雨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B.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C.两个方案都可行D.两个方案都不行(3)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我国选手王镇以1h19min14s 率先冲线,队友蔡泽林以1h19min26s的成绩摘银,根据他们走完全程所用时间比较竞走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方法是相同______比较_____(均选填“路程”或“时间”),本届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也被我国选手刘虹以1h28min35s摘得,在竞走运动中刘虹比王镇______(快/慢).(4)有三个物体在运动,甲在30min内前进了1.75km,乙在1h内前进了3780m,丙在10s内前进了10m,那么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快慢的关系是()A.甲>>乙>>丙 B.甲<<乙<<丙C.乙>>甲>>丙D.乙>>丙>>甲(5)比较哪个运动得最快()A.百米赛跑成绩是10秒B.半小时走路1千米C.1分钟跑了500米D.1秒钟跨步1000毫米(6)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2h内行驶36km;乙在5min内行驶1500m;丙行驶100m需20s;则三人骑车的快慢为()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7)速度的两个单位:千米/时和米/秒相比较()A.千米/时是较大的单位B.米/秒是较大的单位C.两个单位一样大D.无法判断(8)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9)校运动会800m比赛中,前5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3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500m,小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王的平均速度B.前500m,小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王的平均速度C.8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王的平均速度D.8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王的平均速度(10)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秒;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第10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第三节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变速直线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计算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常识:人步行速度 1.1m/s ,自行车速度 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 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 m/s习题:(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h:min:s).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0.1m/sB.0.09m/sC.0.08m/sD.0.07m/s(2)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我们用科学方法测得晓燕同学前50m的平均速度是4m/s,后50m的平均速度为6m/s,则晓燕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8 m/s B.5m/s C.4 m/s D.6 m/s(3)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30m/s,那么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m/sB.24m/sC.25m/sD.50m/s(4)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 m/sB.6.25 m/sC.5 m/sD.4.17 m/s(5)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 m/sB.6.25 m/sC.5 m/sD.4.17 m/s(6)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0﹣2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B.2s﹣5s内,小车在做2m/s的匀速直线运动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4m/sD.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3m/s(7)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经过6秒钟两车相遇,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A.1.2米B.2.4米C.3.6米D.6米(8)由图可知,速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B.C.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10)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B.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3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2:3B.4:9C.1:1D.9:4(12)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A.1.33m/sB.7.2km/hC.2.5m/sD.4.8km/h(13)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走上去要3min,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则需要()A.3minB.2minC.0.25minD.0.75min(14)一列火车正以8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一个人以2m/s的速度在车上从车厢的尾端走到前端,车厢长为48m,需用的时间是()A.4.8sB.6sC.8sD.24s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