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细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一株粘细菌Myxococcus sp.STXZ90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分析

一株粘细菌Myxococcus sp.STXZ90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分析

一株粘细菌Myxococcus sp.STXZ90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分析黄同龙;张友明;雷良欢;廖继燕;周偲;吴雨婧;李纯;魏慧;夏立秋;丁学知【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7(040)002【摘要】The inactivated Escherichia.coli-dependent fruiting bait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isolate myxobacterial strains.Based on the phylogenetical characteristic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homology analysis, the isolated strain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The inhabitation of the strain to different pathogens and tumor cells were detected by the Plate Confrontation Culture Method and tumor cell toxicity experiment.The antitumor substance was further purified by RP-HPLC.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belonged to myxococcus xanthus and thus it was named as Myxococcus sp.STXZ90(STXZ90).The antibacterial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STXZ90 had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to different human pathogens and fish pathogens, such as Enterobacter aerogenes, and Aeromonas hydrophil.The methanol elution of the fermented supernatant of STXZ90 exhibited a broad spectrum and high effect on various tumor cell lines.The IC50(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to Hep-3B,Hela, and HUVEC were between 0.279 to 1.228 mg/L.The methanol elution was further purified by RP-HPLC with 2 single peak fragments obtained, whichdisplayed strong inhibitory activities to cancer cells.%采用灭活大肠杆菌诱导法分离粘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归类.并通过平板对峙法、肿瘤细胞毒性实验等检测粘细菌代谢产物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RP-HPLC分离抗肿瘤活性物质.分离得到一株粘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黄色粘球菌,将其命名为Myxococcus sp.STXZ90(简写为STXZ90).抑菌试验表明,STXZ90对多种人类病原菌及鱼类致病细菌如产气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STXZ90发酵上清的甲醇粗提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广谱高效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对Hep-3B,Hela和HUVEC等的最低半抑制浓度(IC50)为0.279~1.228 mg/L.对该甲醇粗提物进行RP-HPLC分离,得到2个较纯的单峰物质,体外肿瘤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组分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总页数】8页(P25-32)【作者】黄同龙;张友明;雷良欢;廖继燕;周偲;吴雨婧;李纯;魏慧;夏立秋;丁学知【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长沙 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相关文献】1.一株抑菌活性粘细菌Myxococcus fulvus N11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J], 许晓坤;赵林;周秀文;李曙光;刘新利2.一株新粘细菌生物学性质的研究 [J], 李艳利;张荫雷;刘迎;马中良3.一株产吡咯喹啉醌南极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J], 张晓玲;陆亚男;樊成奇;马丽艳;蒋平;俞勇;黄洪亮;陈雪忠;杨桥4.一株产细菌素细菌CGMCC 6624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J], 贾丽艳;高娟娟;荆旭;田宇敏;王愈;郝林5.一株粘细菌H-1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分析 [J], 陶龙鑫;刘沛生;冯福应;刘惠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合成多黏菌素B和E单一组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化学合成多黏菌素B和E单一组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化学合成多黏菌素B和E单一组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崔阿龙;胡辛欣;高岩;金洁;游雪甫;李卓荣【摘要】目的化学合成多黏菌素B和E单一组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Fmoc策略,以H-Thr(tBu)-2-C1-Trt树脂为固相载体合成多黏菌素单一组分B1、B2、E1和E2,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通过固相合成方法成功制备多黏菌素单一组分4个,化合物对革兰阴性菌MIC值为l~4μg/mL,体外抗菌活性相当于阳性对照药硫酸多黏菌素E(硫酸黏菌素)和天然多黏菌素E1、E2.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合成多黏菌素,研究结果为多黏菌素其他组分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Objective To synthesize and investigate the bioactivity of polymyxin B and E components.Methods The synthe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H-Thr(tBu)-2-C1-Trt resin by Fmoc strategy.The synthetic polymyxin B and E componen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Gram-negative bacteria by using agar dilution method.Results Four polymyxin component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values varying from l to 4μg/mL.All polym yxin components exhibit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equal to natural polymyxin E (colistin),natural E1 and E2.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efficient to synthesize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 of polymyxins.It can be easy to synthesize other polymyxin components and study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polymyxins.【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7(042)003【总页数】5页(P198-202)【关键词】多黏菌素;单一组分;化学合成;生物活性【作者】崔阿龙;胡辛欣;高岩;金洁;游雪甫;李卓荣【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6※专家简介:李卓荣,女,汉族,1962年出生。

粘细菌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应用前景研究进展

粘细菌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应用前景研究进展

粘细菌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应用前景研究进展原红娟;谭志远;朱红惠【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15(034)006【摘要】粘细菌是一类具有复杂的多细胞群体行为,属peoteobacteria的δ分支,能够产生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为第二类药源微生物新类群.由于粘细菌的捕食性,及产生的活性物质结构新、种类多、作用机制新颖多样,使得粘细菌作为重要的药源开发菌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粘细菌的活性物质主要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等药研的应用,特别是抗肿瘤活性甚至高于紫杉醇,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利用溶藻粘细菌可以缓解形成水华的有害藻类危害;农业上可开发除草剂、杀虫剂、粘细菌菌肥,有利于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粘细菌做为纤维素生物燃料可以缓解燃料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总页数】6页(P182-187)【作者】原红娟;谭志远;朱红惠【作者单位】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运城044000;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州51064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相关文献】1.植物内生细菌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J], 杨瑞先;葛晓燕2.两种最新细菌生物膜分散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J], 刘红波;袁璐3.粘细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J], 李健4.粘细菌的滑行运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陈锡时;李颐5.盐土粘细菌NUST03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菌活性物质 [J], 朱斌;张建法;蒋鹏举;黄艳;刘志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黏细菌鉴定及其活性分析

一株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黏细菌鉴定及其活性分析

一株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黏细菌鉴定及其活性分析刘沛生;李娜;冯福应;刘惠荣【摘要】采用大肠杆菌诱导的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Xt 2).通过子实体和菌落形态学的初步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分子鉴定,该菌株具有与橙色黏球菌相似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且其16S rDNA序列与橙色黏球菌的16S rDNA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说明该菌株为橙色黏球菌.抗菌活性表明菌株Xt 2具有明显的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且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中.活性物质不是蛋白质,对紫外的耐受性比较好,但对高温、过酸或过碱的环境比较敏感.本研究为菌株Xt 2抗马铃薯晚疫病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内蒙古地区黏细菌的深入研究及抗马铃薯晚疫病新药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21【总页数】6页(P40-45)【关键词】黏细菌;分离;鉴定;抗菌活性物质【作者】刘沛生;李娜;冯福应;刘惠荣【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黏细菌是一类具有复杂的多细胞行为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黏细菌属于变形菌门的δ分支。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黏细菌分类系统是《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中的第八版,从形态特征上将黏细菌分为两个亚目,四个科,12 个属及 40 多个种[1,2]。

根据生境条件的不同,黏细菌可以分为溶细菌类群和溶纤维素类群。

黏细菌可以产生结构特异的有明显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这些代谢产物结构新颖,种类丰富[3]。

山东大学的李越中教授从中已经发现了高效的新型抗癌、抗肿瘤的活性物质,比如埃博霉素[4]。

江南大学从黏细菌中分离得到了6种活性成分,其中5种对肿瘤细胞SMMC27721、Hela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

黏细菌93431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黏细菌93431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黏细菌 9 4 1菌株中 9 4 11对 MC - 33 33 — F7细胞有 良好 的抑制作用 , 对 MR 且 C细胞
Ioaig,p ryn n ee t g o cii fs c n a y m ea oie p o u e s lt n u i ig a d d t ci fa t t o e o d r t b li r d c d f n vy t b x b ce i 3 31 y my o a t r 9 4 a
MC - n el F 7 a d c l MRC we e d tce h o g e MT " Re u t F u o o e t we e i lt d f m h e me tt n s r ee td t r u h t I h . sl s o r c mp n n s r s ae r o o t e fr nai o
Bi n,WANG n pe g,CHEN u Ho g- n Ch an,ZHANG ip n L - i g,S n,T HINa ANG ,GUO ige L—
( ol eo i c ne H bi nvrt, adn 7 0 2 P R C ia C lg f Si c , ee U i sy B o i 0 10 , . . hn ) e fL e e ei g
p o u t o x b ce i 3 3 r d cs fmy o a tra9 4 1,i ih t ec mp n n a e e 3 3 — s o d t e s o g s yoo ii g i s F 7 n wh c o o e t b U d 9 4 1 1 h we t n e tc ttxc t a an t h l h r y MC - c l i h n ii r ae a ih a 1 6 % a h o c n r t n o 0 g mL, s t ae o 4 h el w t te ih b t y r t s hg s5 . 5 s h o t ecn e t i f 0 t ao 1 / wa e td f r .A e s / ee — r 2 tt  ̄n x h p r na o dt n,i s o e ut e k c tt xct a n tc l MRC w t h n ii r ae o 7 5 % . Co cu in ei me t c n i o l i t h w d q i w a y oo ii a i s el e yg i te i h b ty r t f 1 . 4 h o n l so

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杨少波;刘训理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通报》
【年(卷),期】2008(35)10
【摘要】多粘类芽孢杆(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人或动植物没有致病性,某些菌株可产生如抗生素、拮抗蛋白、植物激素、酶、絮凝剂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在植物病害防治以及人和动物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5页(P1621-1625)
【作者】杨少波;刘训理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
安,271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
【相关文献】
1.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J], 曹晓冬;周立刚;李端;徐利剑
2.产生物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J], 詹萍;梁静娟;庞宗文
3.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J], 曹晓冬;周立刚;李端;徐利剑
4.胶红酵母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J], 庄荣玉;王如晨;邱晓挺;车嘉豪;李勇勇;张蔚筱;杨文鸽;史咏梅;吴祖芳
5.近年国内外植物内生菌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J], 贾栗;陈疏影;翟永功;赵长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粘细菌生态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粘细菌生态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它的营养生长和分化过程是截然分开的可分别进行研究且其分化程序分明便于同步培养及生化分析因此在细胞分化发育和生物进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tp6bu4另外粘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药物开发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李健等其抗生素产生菌比例高于放线菌某些粘细菌类群如纤维素堆囊菌甚至可达到y且能够产生许多全新结构的抗性物质z94ha9n5ha
!"# $
生 物 多 样 性 $ $ !"#$"%&’(")* +,"&-,&
%卷
菌奇特的 生 活 史, 引 起 了 科 学 界 对 粘 细 菌 的 注 意。 一个多世纪以来, 许多科学家对粘细菌的分布进行 了调查和研究。欧洲和美洲的资源调查已经较为深 入, 研究者们已分离了热带雨林、 北极苔原、 草原、 沙 漠、 沼泽及海面 水 平 和 高 纬 地 区 的 许 多 样 品。 但 由 于粘细菌难以分离 纯 化, 极大地限制了对这类微生 物物种资源的开发, 以致其应用研究较其他的微生 物类群更为落后。目前已知 的粘细菌 只有 &! 个 属, ’" 多种, 并且有关粘细菌的研 究 资 料 大 部 分 来 自 纯 化和 分 离 都 较 易 进 行 的 黄 色 粘 球 菌 ( .*/#,#,,0( ( ()*+,)-./+, 0 12345*- ,&%%! ) 。 /1-)20( ) 到 目 前 为 止, 对粘细菌研究最为深入的实验室 要属德国国家生物研究中心 ( 6.7 ) 。我国对粘细菌 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其中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 生物技术国家重点 实 验 室 作 了 大 量 分 离 工 作, 已卓 有成效。但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微生物资源大国来 说还远远不够。本实验对我国一些地区的粘细菌资 源进行调查, 并统计了其区域分布多样性, 以期为粘 细菌物种资源的保 护 奠 定 基 础, 并为其开发和利用 提供实验材料。

黏细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分析(河南农业科学)

黏细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分析(河南农业科学)

收稿日期:2007211215作者简介:刘冰花(19702),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及生物制药研究。

黏细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分析刘冰花(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四川成都610015)摘要:为了从黏细菌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以兔粪、腐木为原料,采用选择培养基、加热、冷冻等方法分离到3株黏细菌;重点研究了1号菌,发现1号菌胞外物、胞内物均具有抗菌活性,且抗菌谱不同,其中胞外物对G +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胞内物对部分G +细菌及G -细菌有抑菌作用,两者对真菌均无抑菌作用。

将1号菌胞外物进行薄层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得到了抑制放线菌生长的单一组分。

关键词:黏细菌;筛选;抗菌活性;纯化中图分类号:Q93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3268(2008)0420111204Screening of Myxobacteria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Its Antibiotic ActivityL IU Bing 2hua(School of Medicine and Nurs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1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bioactive compound from Myxobacteria ,three strains of Myxobacteria were obtained from dung of hare and rotting wood by means of selective medium ,heating treatment and freezing treatment ,etc.The antibiotic of the No.1strain intracellular and exterior was detected by filter paper method.Both the interior and the exterior matter of the No.1strain ha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showing different antibiogram.The intracellular matter inhibited both the growth of Gram 2positive bac 2teria and some Gram 2negative bacteria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but the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to Gram 2negative bacteria was more powerful.Neither the interior nor exterior matter of the No.1strain cell in 2hibits fungus.The antibiotic of the No.1strain extracellular was isolated by thin 2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and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An anti 2S treptomyces microf lavus active component was obtained by purification with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K ey w ords :Myxobacteria ;Screen ;Antibiotic activity ;Purification 黏细菌是最高等的原核生物类群,是以滑动方式运动的具有复杂的多细胞行为的革兰氏阴性细菌[1]。

从粘细菌中寻找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案

从粘细菌中寻找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案

从粘细菌中寻找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案作者:崔道林陈春丽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寻找生物活性物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粘细菌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的优点,具体探讨了研究粘细菌活性物质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粘细菌生物活性物质【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33-01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等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仅病毒病平均每年就新增2-3种。

长久以来抗菌素被认为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神奇药物,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正在逐步丧失其神奇疗效。

随着抗菌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病原菌产生了对一种甚至多种抗菌素的耐药性[1]。

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

人们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生物活性物质,所谓生物活性物质,是指来自生物体内的对生命现象具有影响的微量或少量物质,主要包括药用物质、生物信息物质、毒素等生物体内的天然产物。

此外,人们还希望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营养食品、保健食品,有些生物活性物质还可用于化妆品中,有的可制成特殊的生物功能材料,使得生物活性活性物质成了研究热点。

已经被人类开发的微生物资源如小单孢菌、放线菌和粘细菌等,在粘细菌中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数量,仅次于放线菌,真菌和芽孢杆菌,而且从放线菌等微生物中筛选新生物活性物质的重复几率越来越高,而粘细菌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就目前情况看,粘细菌中55%的菌株可产生生物活性物质,而溶纤维素群粘细菌甚至高达95%。

这为新结构或新作用机制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提供了很好的一类微生物资源。

1.粘细菌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优点从已有的文献看,粘细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种类多。

包括芳香族、杂环类、醌类、大环类、聚醚类、多烯类、肽类化合物等,这一点与放线菌十分相似。

黏细菌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成都大学学报)

黏细菌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成都大学学报)

文章编号:1004-5422(2007)03-0184-05黏细菌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刘冰花(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四川成都 610015)摘 要:黏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作为一种可产生丰富而有用的次级代谢物的微生物类群而受到研究者青睐,由于分离纯化黏细菌相当困难和耗时,并且难于培养,同时方法特殊,极大地限制了对这类微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其应用研究较其他的微生物类群更为落后.所以,探索更好的分离纯化黏细菌的方法非常重要.对黏细菌的分离、纯化、纯度检验和菌种保藏等方面已有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希望能对研究黏细菌者有一些帮助.关键词:黏细菌;分离纯化;菌种鉴定;菌种保藏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黏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一类可滑动的、具有多细胞行为的单细胞革兰氏阴性杆菌[1],共12个属,40多个种.黏细菌生长缓慢,能够在细胞间通过信号的传递和感应,协同摄食、运动和发育成子实体,并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行为[2,3].黏细菌的细胞分化发育行为与多细胞真核生物更为相似,是研究细菌细胞多细胞行为、细胞信号传导与调控,以及生物进化的很好的模式材料[4].黏细菌是有机化能营养型,能分解很多不同的生物大分子.根据营养方式,黏细菌可简单分为2个生理类群:溶细菌群和溶纤维素群.溶纤维素群黏细菌可分解纤维素,目前已确认的只有一个属一个种,即纤维堆囊菌;溶细菌群黏细菌能高效率地分解酵母、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包括黏球菌属、孢囊杆菌属、珊瑚球菌属、囊球黏菌属等.黏细菌不仅在细胞分化、发育和生物进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近年来作为一种可产生丰富而有用的次级代谢物的微生物类群而受到研究者青睐,其中有些可抗细菌、有些可抗真菌、有些抗癌,这对于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5].迄今为止,已经发现黏细菌产生了几百种结构不同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的许多是以前从未发现过的[5,6].在原核生物中,按已发现生物活性物质的数量,黏细菌仅排在放线菌和芽孢杆菌之后,而其产生抑菌活性的阳性菌却高于放线菌.目前,分离纯化黏细菌相当困难和耗时,并且难于培养,同时方法特殊.一般情况下,分离一株黏细菌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有些类群如纤维堆囊菌的分离纯化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2],这极大地限制了对这类微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使得其应用研究较其他的微生物类群更为落后.为了方便从黏细菌中发现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为了进一步推进黏细菌的研究,本文对黏细菌的分离、纯化、纯度检验和菌种保藏等方面已有的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希望能对研究黏细菌者有一些帮助.1 样品的准备1.1 黏细菌的分布黏细菌的分布极为广泛,包括土壤、腐木、树根,以及食草动物的粪便中,如每克土壤中约含103~106个黏细菌[7].由于黏细菌孢子和子实体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在逆环境,如海水、酸性泥沼、低氧低温等条件下也存在黏细菌.一般来说,温暖干燥地区的土壤黏细菌极为丰富[2],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其更易存在.不同地区、不同样品来源和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黏细菌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地区的不同采样点的黏细菌菌株数可以有很大差异,但其种属没有太大差异.在很多样品中均发现黏细菌的子实体收稿日期:2007-05-21.作者简介:刘冰花(1970—),女,硕士,讲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及微生物生物制药研究1结构,但在种类和数量上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黏细菌的分布主要与土壤的性质有关,如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样品中黏细菌的数量较多.平均每个黑土或农田土样品可以分离约5个不同子实体形态的黏细菌菌株,2~3个嗜纤维素群的黏细菌菌株.而沙土或黄土样品分离的样品黏细菌的数目较少,平均每个样品只发现1~2个黏细菌[4].1.2 黏细菌为什么常常被“埋没”黏细菌是土壤中的常见菌,通常一小勺的土样可以分离出4~5种黏细菌.然而,常用的细菌学培养基,如营养肉汤培养基上黏细菌不能生长或生长很弱,同时平板稀释法分离黏细菌也常常失效.据分析,这是因为:①黏细菌可产生坚硬的染有杂菌的胞外黏液保护层,使细胞在水中不易分散,;②在贫瘠的培养基上,黏细菌通过滑动形成特征性的薄而扩展的菌落,易于污染,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不生长,或形成致密的不扩展小菌落,不能与其他细菌分离;③黏细菌的生长速率缓慢,容易被其他生长迅速的菌,尤其是霉菌所掩盖,或被阿米巴、蠕虫等污染[2].这也就是黏细菌常常被“埋没”的原因所在.1.3 分离黏细菌所需样品的挑选及贮藏建立适合于黏细菌的分离纯化方法是非常有价值的,目前所有方法均建立在菌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聚集形成子实体和在贫瘠的培养基上黏细菌菌落易于扩展的基础上.土样、已经软腐的木头、树基部树皮或已伐倒的树木对分离黏细菌非常有利.另外,样品采集后应立即分离,若不立即分离,也应迅速在室温下风干,以减少霉菌的污染及其对黏细菌的伤害.数据表明,风干的土样在室温下放置十几年后仍可分离相同的黏细菌[2].2 黏细菌的分离2.1 嗜细菌群黏细菌的分离培养基可用水琼脂平板,可采用以下4种方法中的一种或4种方法结合起来用.2.1.1 食草兔子粪粒做诱饵.在培养平板上装入加有100μgΠmL放线菌酮的潮湿土壤,在每个平板上半埋入5个经过高温消毒且已干燥的兔粪粒.32℃培养一周后,在立体显微镜下就会看到黏细菌的子实体从土壤向兔粪粒移动[8].2.1.2 大肠杆菌画线法.用Luria肉汤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离心菌悬液,收集菌体沉淀,在沉淀中加入含有100μgΠmL 放线菌酮的蒸馏水形成菌浆.然后,用菌浆在WCX 琼脂平板上交叉画线[8,10],在交叉线的中心区域接种上豌豆大小的土粒.32℃培养1~4周,检查菌落及子实体的形成情况.2.1.3 在潮湿空间培养树皮.在培养皿中加入含100μgΠmL放线菌酮[9]或30μgΠmL多菌灵[21]的蒸馏水及滤纸片,然后将树皮碎片放在浸水的滤纸片上.32℃培养1~3周,就可看到树皮上有子实体形成.2.1.4 在带有土的滤纸上接种.将滤纸放在无机盐琼脂平板的表面(滤纸作为惟一的炭原和能源),然后在滤纸上接种豌豆大小的土粒.32℃培养1~3周,在此过程中可看到子实体的形成[8].2.2 纤维素黏细菌的分离分离可加水溶解纤维素及可降解纤维素黏细菌可用以下办法[10]:首先是富集培养.放一片滤纸(直径为8.5cm ×815cm)在无机盐琼脂培养基(MgSO4・7H2O, 0.02%;KNO3,01075%;K2HPO4,0105%;FeSO4・7H2O,01002%;CaCl2・2H2O,0.004%;琼脂,110%或琼脂糖,015%;pH712)上,然后把样品有规律地压放在滤纸上,30℃培养5~6d后,可加水溶解纤维素黏细菌及其他黏细菌就会从接种点长出来,并且形成容易辨认的菌落.同时,应尽可能早地从腐烂滤纸的边缘把菌落转移到另一干净平板上(培养基成分和原来的相同,但滤纸片的直径为1cm×1cm),继续在30℃下培养5~6d.在富集培养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可加水溶解纤维素黏细菌及可降解纤维素黏细菌的一些纯培养物,需尝试不同浓度的稀释平板.当滤纸降解的地方出现了玻璃似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黄色或红色点状物时,表明可加水溶解纤维素黏细菌及可降解纤维素黏细菌已经生长了.用接种针把这些黏细菌悬浮在2mL灭菌生理盐水中,然后把菌悬液转移到纤维糊精琼脂糖平板(含0.1%纤维糊精的无机盐培养基)上,同时做多个稀释平板,在30℃条件下培养1~2d,在纤维糊精琼脂糖稀释平板上・581・第3期 刘冰花:黏细菌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就可清楚地看到可加水溶解纤维素黏细菌及可降解纤维素黏细菌菌落(注意:琼脂中包含有抑制可加水溶解纤维素黏细菌及可降解纤维素黏细菌生长的化合物,所以固体培养基只能用琼脂糖,而不能用琼脂).另外,为减少霉菌的污染,在培养基中可添加25μgΠmL的放线菌酮[11].2.3 海洋样品中黏细菌的分离海洋黏细菌在高NaCl浓度时虽然可以生长,但不能形成子实体.当海水含量低于60%(或盐浓度大约为2.0%)时,或用加有CaCl2的蒸馏水配培养基时,海洋黏细菌的子实体就可形成[12].实验证明,海洋黏细菌的最适NaCl浓度为2%~3%[13],所以,在分离海洋黏细菌时要注意NaCl的浓度的影响,在具体操作时,可用稀释海水或人工海水配培养基.另外,在培养过程中应及时分离挑取黏细菌的子实体结构,以便进一步分离纯化.3 黏细菌的纯化黏细菌的纯化方法有以下几种,可单独使用,也可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3.1 加热法纯化黏细菌黏细菌的子实体悬浮于1mL无菌水中,58℃水浴30min,3000rΠmin离心,沉淀物转移到VYΠ2培养基(鲜酵母,5.0g;CaCl2・2H2O,110g;V B12,0.5 mg;琼脂,15g;定容至1L,pH7.2)上,30℃培养,通常1~2d后出现黏细菌菌落,应及时从边沿挑取[14].3.2 抗生素法纯化黏细菌黏细菌子实体悬浮于1mL的1%蛋白胨培养液(黏细菌的黏孢子在此条件下不能萌发生长)中,加0.1mL多种抗生素混合液,30℃摇床过夜.若第二天溶液变混浊,表明杂菌耐药生长,则离心后换用另一组抗生素溶液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澄清,3000rΠmin离心,水洗离心除去残药,将菌体沉淀物转移到VY1Π2培养基上,30℃培养,出现黏细菌菌落后及时从边沿挑取[14].3.3 直接从菌落或子实体中纯化按照《伯杰氏手册》的标准,根据菌落及子实体的形态学特征在立体显微镜下识别黏细菌,然后用消毒接种针把黏细菌转移到CY琼脂平板上[10].3.4 用超声波降解法纯化黏细菌用20KHz能量的超声针对样品进行10~60s 的超声降解[15].在超声波存在下,黏细菌孢子可存活几分钟,而其他杂菌则经不起超声波的照射. 3.5 0.1%的结晶紫罗兰纯化法把黏细菌的子实体转接到含0.1%结晶紫罗兰的WCX培养基上,因为黏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而结晶紫罗兰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这样就抑制了共培养中杂菌的生长[16].3.6 低温冷冻纯化法将经鉴定已初步纯化的单菌落接于VYΠ4培养基上,置于-80℃深冻冰箱48h,取出放至室温后立即转接于VYΠ4培养基上,28~30℃恒温保湿培养,如此反复3次,以除去可能存在的蠕虫以及不耐反复冻融的细菌[21].3.7 放线菌酮、重铬酸钾或多菌灵纯化法通过添加放线菌酮可除去霉菌和酵母,对于耐药真菌用制霉菌素粉撒在欲分离物上则可以完全除去霉菌和酵母[2],重铬酸钾可抑制细菌[20].此外,多菌灵对霉菌和酵母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1].4 黏细菌纯度的检验是否获得了纯化的黏细菌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检测.4.1 CAS培养基验纯将纯化后的黏细菌接种于CAS培养基中, 30℃振荡培养.2d后培养液澄清即表明黏细菌为纯菌株[19].4.2 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鉴别将分离得到的黏细菌涂在CY或VYΠ2或VYΠ4培养基平板上,30℃恒温保湿培养4d,观察菌落是否滑动、是否产生黏液,以及菌落的形状、子实体的颜色等[2].4.3 镜检菌体细胞的大小、形态及运动性简单的方法是接种Myx平板和1%蛋白胨液,如镜检平板无杂菌,则可认为黏细菌已纯化[2].4.4 用LB液体培养基检查用LB液体培养基过夜,观察培养液是否浑浊(黏细菌不能在LB液体中生长),如浑浊则证明有杂菌,如培养液澄清则证明黏细菌已纯化[14].5 黏细菌的保存黏细菌的保存分为短期保存和长期保存.・681・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6卷5.1 短期保存黏细菌短期保存方法有:①用VYΠ4培养基,置4℃冰箱中保存;②将菌株转接于1%NaCl溶液的1mL离心管中,室温保存[11].5.2 长期保存黏细菌的长期保存采用子实体结构,风干后室温干燥保存,具体方法包括:(1)将黏细菌在滤纸上诱导出子实体,将子实体连同滤纸一并放入菌种保藏管中,干燥保存.(2)由于黏细菌的纯化培养后的传代过程中会很快失去形成子实体的能力,同时不同培养基上子实体的形态也会改变.F.Gaspari1等人发现了一种较好的保存黏细菌的方法,即在得到纯培养的黏细菌后,在含有纯黏细菌的平板上重新放入经过高温消毒的食草兔粪,30℃培养5~8d,当成熟的子实体出现以后,把长有子实体的兔粪放入真空干燥器保存.由于兔粪是黏细菌的天然底物,故这样可长期保存黏细菌[5,18].(3)低温冻干保存[17].在粘细菌VYΠ4斜面培养基中加入脱脂牛乳2mL左右,制成浓菌液,将浓菌液装入消过毒的安瓿管(121℃灭菌30min)中(贴上标签,注明菌种和时间),每支安瓿管分装0.2mL左右,再将分装好的安瓿管放入-80℃低温冰箱中冷冻,3h后取出放入冷冻干燥机中抽真空干燥(在15min内真空度达到93.3Pa以上),到冻干菌种呈松散的乳白色粉末状时取出安瓿管,先放入真空干燥器中,然后分别将安瓿管接在分支多孔管道上第二次抽真空,于真空状态下,以煤气喷灯的细火焰在安瓿管颈中央进行封口并用高频真空监测器检测安瓿管的真空度,如果高频真空监测器照在安瓿管上显示蓝紫色则证明此安瓿管内为真空.最后,将内部完全真空的安瓿管进行菌株验活和验纯鉴定,将存活的并且无污染的安瓿管放入4℃冰箱中长期保存.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存活时间长、效果好,可保存5年以上.并具有体积小、不易污染、便于运输等优点.(4)用10%甘油保存[18].将黏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到稳定期时加入甘油,至甘油最终浓度为10%时,再将其放入-80℃冰箱冷冻保存.(5)用液体石蜡封存.将消过毒的液体石蜡(121℃,20min)缓慢加入新培养的生长良好的被试菌株的VYΠ4斜面中,然后放入-4℃冰箱保存,这种办法可以使黏细菌保存1年左右.参考文献:[1]HoltJG,KriegNR,SneathPH,etal.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M].Baltimore:Williams&Wilkins, 1994:515-525.[2]李越中,李 健.粘细菌的分离与纯化[J].微生物学通报,1997,24(4):237-240.[3]周 璐,李越中,李 健.粘细菌的多细胞形态发生及其分子调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26(6): 544-547.[4]吴斌辉,李越中,胡 玮.纤维堆囊菌的多细胞形态发生过程[J].微生物学报,2002,42(6):657-661.[5]ReichenbachH.Myxobacteria,producers of novel bioactive substances[J].JournalofIndustrial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2 gy,2001(27):149-156.[6]李 健,李越中,王臻圮.粘细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1998,7(2):84-89.[7]毛晓华,汪道涌,李新荣.用TnV分离粘细菌发育回复突变株[J].微生物学报,2001,41(2):241-243.[8]PetersonJE.Isolation,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myxobacteria[J].MethodsinMicrobiology,1996(3):185-210. [9]XianzhenLi,JieLiu,PeijiGao.A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2 tion of cellulolytic myxobacteria and cytophagales[J].Journalof MicrobiologicalMethods,1996(25):43-47.[10]ReichenbachH,DworkinM.The myxobacteria[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2:3417-3487.[11]方晓梅,张利平.黏细菌生态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1,9(3):207-213.[12]LIYuezhong,HUWei,ZHANGYuqing,etal.A simple meth2 od to isolate salt2tolerant myxobacteria from marine samples[J]. JournalofMicrobiologicalMethods,2002(50):205-209.[13]TakashiIizuka,YasukoJojima,RyosukeFudou,etal.Isola2 tion of myxobacteriafrom the marine envieonment[J].FEMSMicro2 biologyLetters,1998(169):317-322.[14]李越中,李 健,周 璐.我国粘细菌资源的分离鉴定[J].微生物学报,2000,40(6):652-656.[15]SutherlandIW.Ultrasonication and enrichment technique for microcysts2forming bacteria[J].JournalofAppliedBacteriology, 1976(41):185-188.[16]ZHANGLiping,WANGHaiying,FANGXiaomei,etal.Im2 proved methods of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yxobacteria and developmentof fruiting body formation of two strains[J].Journalof MicrobiologicalMethods,2003(54):21-27.[17]陈声明,张立钦.微生物学研究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13-120.[18]GaspariF,PaitanY,MaininiM,etal.Myxobacteria isolated・781・第3期 刘冰花:黏细菌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in Israel as potential source of new anti 2infectives [J].JournalofApplied Microbiology,2005(98):429-439.[19]李艳青,张利平,杨润蕾.河北省黏细菌物种资源多样性的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26(3):215-224.[20]何丽明,杨润蕾,吕志堂.衡水湖样品中黏细菌的分离与纯化[J].河北大学学报,2006,26(1):77-80,111.[21]刘冰花,李小红,汴国宁.黏细菌的筛选及鉴定的初步研究[J].食品与药品,2007,9(3):38-40.ResearchProgressonIsolationandPurificationofMyxobacteriaLIU Binghua(CollegeofMedicineandNurse,ChengduUniversity,Chengdu610015,China)Abstract :ConsiderableattentionhasbeenpaidtoMyxobacteriarecentlybecauseofproductingmoreabun 2dantandusefulsecondarymetabolism,includingantibacterial,antifungal,anticancerandthrombolysiscom 2pounds.Because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Myxobacteriaisverydifficultandtime2consumingandthemethodissospecialthatitcannoteasilybecultivated.Alltheseconfineoverwhelminglytheexploitation ofMyxobacteria.SotheexploratorydevelopmenttoMyxobacteriafallsbehindothermicro 2organism.There 2fore,itisveryimportanttolookforabettermethodof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Myxobacteria.In ordertopromotetheresearchingofmyxobacteria,thispaperreviewsthelatestmethodsontheisolation,pu 2rification,puritycheckandstrainspreserveofmyxobacteria.Keywoeds :Myxobacteria;isolationandpurification;identificationandpreserveofstrains・881・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6卷。

海洋粘细菌与性质及研究

海洋粘细菌与性质及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海洋粘细菌及其性质的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发酵工程指导教师:***20030423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鲜红星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瓣导师签名: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粘细菌是一类具有复杂多细胞行为和形态发生的原核生物,是细菌分化发育和进化研究很好的模式材料。

Fh于粘细菌能够产生异常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天然药物筛选中也是目前国内外热点微生物类群。

海洋粘细菌的研究早年就有人开展,通过从海洋沉积物获得的DNA所扩增得到的16srDNA片断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存在与粘细菌有着紧密联系的相关细菌种群,但是并没有得到培养物;近年有几篇文献报道了从海洋环境中分离粘细菌,但是这些文献缺少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理和分化发育特性的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一种简单的办法从海洋样品中分离到了粘细菌,并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描述。

本文采用的菌株Hw一1分离白海水样品,耐盐生长,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发育成子实体,根据菌的描述特征、G+C含量以及16srDNA鉴定为Myxococcusfulvus。

我们在对HW-1进行培养和性质鉴定时发现它有与普通陆地粘细菌显著不同的性质,我们从盐浓度和种类对这些方面设计了实验:1)多次传代培养后,HW—l在VY/2培养基上子实体形成能力丧失,而在高盐培养基上子实体形成良好,在这方面M92+对子实体形成有利,而Na+抑制生长:2)高盐环境培养的孢子耐热能力显著提高,实验表明多种盐综合作用是孢子抗逆能力提高的原因,并且孢子结构上有较大差异;3)HW-1在高盐条件下培养的营养细胞生长的细胞密度依赖性显著降低,趋向于单细胞生长。

粘细菌多糖提取纯化及活性测定-开题报告

粘细菌多糖提取纯化及活性测定-开题报告
河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用表)
课题
粘细菌胞外多糖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生物工程
学科
工学
学生
王娜
指导教师
张利平教授
一 课题来源及意义
1.1 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科技部基础微生物资源平台建设项目。
1.2 研究意义
多糖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地衣、海藻、动物和微生物中。多糖类药物具有多效性、低毒性、来源广泛、天然绿色等优点,多糖与现有药物的联合用药可以提高药物的作用范围和效力,减少用药量,并可防止或推迟耐药的出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
[13]李冰.粘细菌Sorangium cellulosumNUST06产胞外多糖的代谢调控及其流变学性质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4,8
[14]陈欢.粘细菌NUST06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应用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3,18~19
[15]甘景镐,甘纯玑,胡炳环.天然高分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17
粘细菌以二等分分裂繁殖,大多生长在土壤中,有的能分解纤维素[6,7],随着对粘细菌深入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类能产生新型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菌类群。目前已知的粘细菌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丰富,结构新颖[8]。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粘细菌相当一部分代谢物具有抗真菌、抗细菌以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9]。因此,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极大研究价值的微生物类群。
[11]AndersonA R,VasievB N.An individual based model of rippling movement in a myxobacteria population.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2005,234,3:341~349

一株黏细菌Archangium gephyra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一株黏细菌Archangium gephyra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一株黏细菌Archangium gephyra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王军;闫立昆;李宏铎;万一【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3)003【摘要】To identify a strain of Myxobacteria NX0045 which was screened with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analyse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its metabolites.The myxobacteria NX0045 wa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fruiting body morphology and 16S rDNA sequences.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metabolites from NX0045 was observed usingB.subtilis,S.aureus,M.luteus and E.coli as tested bacterias.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metabolites was studied with theC.albicans and ketoconazole sensitizated C.albicans.NX0045 was identificated as Archangium gephyra.The results of antibacteri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metabolites of NX0045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B.subtilis,S.aureus M.luteus and E.coli.The metabolites showed little detectable antifungal activity alone,but had significant antifungal activity to C.albican synergizing the effect of a low dosage of ketoconazole.The metabolites of Archangium gephyra NX0045 had obvious antibacterial effect,and these data support synergism between metabolites of NX0045 and ketoconazole and thereby a prospective strategy for antifungal synergy drugs.%对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抗真菌活性的黏细菌NX0045进行菌种鉴定,并研究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根据子实体形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X0045;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测试菌,研究NX0045代谢产物的抗细菌活性;利用白色念珠菌及酮康唑致敏的白色念珠菌为测试菌,对NX0045代谢产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研究.菌种鉴定结果表明NX0045为过渡原囊菌(Archangium gephyra);抑菌实验结果表明,NX0045代谢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代谢产物单独抗真菌作用不明显,但与酮康唑具有明显的互动抗真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过渡原囊菌NX0045代谢产物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并且具有抗真菌互动药物研究的价值.【总页数】5页(P437-441)【作者】王军;闫立昆;李宏铎;万一【作者单位】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3;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陕西西安710068;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3;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1【相关文献】1.一株产广谱高效抑菌活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J], 胡美忠;张新卓;刘芸2.一株蓝麻黄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 [J], 古力山·买买提;赵国玉;吾甫尔·米吉提3.一株酯化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特征 [J], 黄丹;方春玉;储玉龙;尚志超;杨伟4.一株产毒曲霉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J], 刘端木;吴怿;刘沄;梁志宏5.一株番茄青枯病拮抗细菌JK19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检测 [J], 黄伟;宋博;张丽娟;王博;王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粘细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粘细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林 学 院学 报 , 0 0 1 ( ) 5 ~5 . 20 ,6 4 :5 6
Nu re t , 0 1, 3 ( 1 : 8 7~ 2 4 . t in s 2 0 1 1 1 ) 2 3 8 2
[5 翟 梅 枝 , 秀 萍 .核 桃 叶 提 取物 对 杨 毒 蛾 生 物 活 性 的 研 究 .西 4] 杨
el ls m el o u KM0 4 u 1 1中 s i de a 的 含 量 为 0 0 mg・ _ , pr i l o n .7 L 。 s i de a B的含 量 仅 为 0 0 1 pr in l o . 2 mg・ _ [ 。 L 。 3 4 3 粘 细 菌 产 生 的 主 要 抗 肿 瘤 化 合 物
营 养 缺 乏 的条 件 下 , 部 分 粘 细 菌 营养 细 胞 形 成 粘 孢 子 , 一 另

成 为继 放线 菌 、 孢 杆 菌 之 后 的 第 三 大 次 级 代 谢 产 物 产 生 芽
菌 。本 文 主要 综 述 粘 细 菌 次 级 代 谢 产 物 中 有 抗 肿 瘤 活 性 的
化合 物 结构 及 其 生 物 学 活 性 特 征 。 2 粘 细 菌 次 级 代 谢 产 物 的特 点
( ): 2 6 . 1 6 ~ 4
[ 2 闻 平 , 秀杰 , 营 .胡 桃 揪 提 取 物 抗 深 部 感染 真 菌 的 活 性研 究 4] 段 陈
粘 细 菌 抗 肿 瘤 活 性 次 级 代 谢 产 物 研 究 进 展
鞠 培 殿 , 诺 王 婷 , 新 利 徐 , 刘
( 东轻 工业 学院 , 东省 微 生 物 工程 重 点 实验 室 , 东 济 南 2 05 ; 山 山 山 5 3 3 1 .济 南宏 济 堂 制 药 有 限责 任 公 司 , 东 济 南 2 00 ) 山 5 10

粘细菌胞外多糖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粘细菌胞外多糖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粘细菌胞外多糖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检测摘要随着这几年来糖化学的迅速发展,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理论和应用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胞外多糖的提取纯化和组分分析的实验技术都已成熟,为本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本文通过观察粘细菌在CAS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黏性圈,从79株粘细菌中筛选到6株胞外多糖产量高的菌株,并对其中4株粘细菌产生的胞外多糖进行了提取纯化。

粘细菌经液体发酵培养后,将发酵液进行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的提取物。

粗多糖经氯仿、三氯乙酸脱蛋白,过氧化氢脱色,得到白色粉状纯化物。

纯化的粘细菌胞外多糖采用0.5mol/L盐酸水解后,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确定菌株92033、93147、94016的胞外多糖中均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其他成分需进一步验证。

4株粘细菌的胞外多糖纯化物的水溶液,经絮凝活性检测实验表明,均具有絮凝活性,其中菌株92033对4g/L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2.84%,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装关键词:糖化学胞外多糖粘细菌絮凝活性订线ABSTRACT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ugar chemical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bial exopolysaccharides were important for the people. The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and component analysis experimental technique of the exopolysaccharide had been mature, 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experimental guidance. In this article, Myxobacteria which produced many polysaccharide were screened from the CAS solid medium by observing the stickiness of colony. We had got six strains which could produced high exopolysaccharide from the 79 strains, and four strains had been extracted and purificated. After liquid culture fermentation, we could obtained the crude polysaccharide extracts by alcohol precipitation meth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We obtained the white powder of the polysaccharide by the chloroform and trichloroacetic acid removing protein and hydrogen peroxide detreated. After purified Myxobacteria exopolysaccharides 0.5mol/L hydrochloride hydrolysis, we could determine that the strains of 92033,93147,94016 which containing glucose and mannose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Other components were proved by further validation. After the testing of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the four myxobacteria aqueous solu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 purification were all had flocculation activity. Strains of the 92033 had an effct on 4g/L kaolin suspension and the flocculation rate rich to 92.84% and it showed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Key words:sugar chemical exopolysaccharides Myxobacteria flocculation activity目录一前言 (1)1.1粘细菌简介 (1)1.2微生物胞外多糖概况 (1)1.3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应用 (2)1.3.1胞外多糖的药用性 (2)1.3.2胞外多糖的絮凝性 (2)1.4国内外研究现状 (3)1.5本实验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3)二本论 (4)2.1实验材料 (4)2.1.1菌种来源 (4)2.1.2实验所用培养基 (4)2.1.3主要仪器与试剂 (4)2.1.3.1仪器 (4)2.1.3.2试剂 (4)2.2实验方法 (5)2.2.1实验方案 (5)2.2.2粘细菌的发酵培养 (5)2.2.2.1菌种活化 (5)2.2.2.2产多糖菌株的筛选 (5)2.2.2.3产多糖菌株的种子液培养 (5)2.2.2.4种子液的发酵培养 (5)2.2.3粘细菌胞外多糖的粗提取 (6)2.2.4粘细菌胞外多糖的纯化 (6)2.2.4.1初步纯化 (6)2.2.4.2胞外多糖蛋白质的去除 (7)2.2.4.3胞外多糖脱色 (7)2.2.5胞外多糖的组分分析 (7)2.2.5.1胞外多糖的完全水解 (7)2.2.5.2胞外多糖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7)2.2.6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检测 (7)2.3结果与讨论 (8)2.3.1高产胞外多糖的粘细菌菌株的筛选 (8)2.3.2胞外多糖的提取物 (9)2.3.3胞外多糖的组分分析 (9)2.3.4胞外多糖的活性检测 (12)三结论 (14)谢辞 (15)参考文献 (16)一前言1.1粘细菌简介粘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滑行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单细胞细菌[1]。

粘细菌AHB103-1发酵生产抗肿瘤活性物质

粘细菌AHB103-1发酵生产抗肿瘤活性物质
The o i u f r nt to o ii nswe ea olo ptm m e me a i n c nd to r s f l ws:f r e a i n t r , e m nt to e m 7 d;i ii tv n ta i e PH . 7 4; f r e a i n t mpe a ur e m nt to e r t e,3 ℃ ;s e u t e t r ,4 d;t e v l me o u t e lqu d c t i e 0 e d c lur e m h o u fc lur i i on a n d
Ab ta t Thi s ud i v s i t d he fe t f sr c : s t y n e tga e t e f c o me i d um c mpo ii ns n t e nv r nme t l o sto a d h e io n a c nd ton h r du to ntt o ii s on t e p o c i n ofa iumo e a olt nd ls e s f lows:c r on o c r m t b ie a it d a o l a b s ur e,c r on
Gl uO4 M n 2 Na M o 、 i 2 r u pe n e r . / S 、 C1、 2 O4 Na PO4we es p lme td l
t h u t r r t o t ec lu e b o h,t e y ed o n i mo e o d r t b l e wo l e sg i c n m p o e . h il fa tt u r s c n a y me a o i u d b i n f a ti r v d t i

黏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黏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陈双林,1984年7月于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6月于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菌物学报》、《生物多样性》、《菌物研究》、《生命世界》编委,国家教育部2006—2010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分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1)菌物(黏菌为主)的资源、多样性和分类学;(2)植物内生菌的资源、生物活性和前期开发;(3)植物病原物致病性和植物抗病性机理及植物病害防治。

首届曾呈奎院士孢子植物分类学奖获得者(1999年),作为第三完成人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7年)和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02年)。

黏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与现状Ξ陈双林(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46)摘 要:通过对黏菌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研究的回顾,追寻了黏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代进展,从中不仅表明了黏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研究对象,而且显示出黏菌多样性的研究是对生物多样性理论系统体系的有机丰富和深化。

关键词:黏菌;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中图分类号:Q94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684(2008)0320451209TheProgressandCurrentSituationofBiodiversityResearchofMyxomycetesCHENShuang 2li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heresearchesonspeciesdiversity,geneticdiversityandecologicaldiver 2sityofmyxomyceteswasreviewed.Themodernresearchprogressofbiodiversityofmyxomyceteswasdis 2cussedandevaluated.Itwasindicatedthatmyxomycetesisoneofthemostimportantgroupsoflifeorgan 2ismsinbiodiversitystudy.Furthermore,itisalsoshowedthattheresearchonthediversityofmyx 2omyceteshelpstoenrichanddeepenthetheoreticalsystemofbiodiversity.Keywords:myxomycetes;speciesdiversity;geneticdiversity;ecologicaldiversity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003,30770014)收稿日期:2008205207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30(4):451~459,476http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 2mail :jlndxb @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1]。

黏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黏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黏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黏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文中回顾及总结了黏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迄今为止已从4个目共27种黏菌中分离得到脂肪酸、氨基酸、生物碱、萘醌、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近百种化学成分,其中某些成分表现出重要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黏菌不仅已经逐渐成为天然产物的重要研究对象,而且有望成为获得天然活性物质的新资源,这对于黏菌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菌物研究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年,卷(期):2009 7(3) 分类号:Q949.31 关键词:黏菌鹅绒菌目无丝菌目团毛菌目绒泡菌目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粘细菌X21的分离鉴定及产物活性研究

粘细菌X21的分离鉴定及产物活性研究

粘细菌X21的分离鉴定及产物活性研究许晓坤;赵林;邵明倩;刘新利【摘要】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粘细菌,通过子实体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橙色粘球菌Myxococcus fulvus X21.研究发现,粘细菌的甲醇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稻瘟霉等多种致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在低浓度下(10 μg/mL)就能够使稻瘟霉菌丝出现多分枝肿胀等形变.另外对肿瘤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K562的IC50值为11 μg/mL,对Mf-7和Hela也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63μg/mL 和52μg/mL.【期刊名称】《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26)003【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粘细菌;16S rDNA;细胞毒性;稻瘟霉【作者】许晓坤;赵林;邵明倩;刘新利【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粘细菌能产生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1]。

目前已从中发现大约40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约占微生物来源总数的3.5%,仅次于放线菌和芽孢杆菌[2],而且粘细菌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有许多是作用于真核细胞的,其抗肿瘤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比例较高[3-5],已成为筛选天然药物的新资源。

Epothilones自发现以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已有epothilone B、C、D及其类似物应用于临床试验,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药物。

稻瘟霉筛选模型是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形态生长异常为指标、以微管系统为靶点筛选新的抗肿瘤筛选模型[6],利用此模型已发现成功开发 rhizoxin、Fusarielin等抗肿瘤新药[7,8],研究发现粘细菌粗产物对稻瘟霉菌丝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致使菌丝产生不同程度的弯曲肿胀。

“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多样性及抑菌功能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多样性及抑菌功能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多样性及抑菌功能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一直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细菌被发现,但其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尚不清楚。

其中,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细菌有着复杂的形态和结构,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然而,目前对于这一类细菌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了解不足,其潜在的抑菌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探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研究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功能,探究其生物学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

3. 研究内容及方法3.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自然界分布较广的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进行研究。

3.2 研究方法(1) 样品采集:采集自然环境中的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样品。

(2) 细菌鉴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

(3) 培养实验:对所鉴定出的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进行体外培养,初步了解其生长特性及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4) 活性物质提取:利用有机溶剂体系提取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中的抑菌活性物质。

(5) 抑菌活性测定:采用微量平板法对所提取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抑菌活性测试。

4. 研究预期成果(1) 对自然界中的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进行初步鉴定,建立参考库。

(2) 探究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的生长特性及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成功提取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中的抑菌活性物质。

(4) 对抑菌活性物质的抑菌效果进行初步测试,初步探究其潜在应用价值。

5.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扩展大型粘菌复合体细菌的应用领域,为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为开发新型抑菌剂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4 - 5422 (2011) 02 - 0108 - 06
黏细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刘冰花
(成都大学 医护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91)
摘 要 : 从 6 个方面 ,即黏细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 、黏细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 、黏细菌生物活性物 质的生物合成 、黏细菌活性物质的基因 、提高黏细菌活性物质产量的方法 、黏细菌活性物质的化学合成 ,分析了 自 1999 年至今各国在黏细菌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情况. 认为黏细菌可以产生丰富的结构奇特的新的生物 活性物质 ,同时 ,黏细菌产活性物质的基因研究以及黏细菌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工作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 : 原核生物 ;黏细菌 ;生物活性物质 中图分类号 :Q939193 文献标识码 :A
另外 , Ahn 等[16] 从 土 壤 中 分 离 到 纤 维 堆 囊 菌 KM1003 ,并 从 该 菌 的 发 酵 液 中 发 现 了 Sorangiade2 nosine ,其是一种新的倍半萜烯腺苷 ,实验证明 ,Sor2 angiadenosine 即可抑制 G+ ,又可抑制 G- ; H fle 等[17] 发现黏细菌 Stigmatella erecta Pd e32 菌株可以产生抗 细菌物质 52nitroresorcinol (52硝基间苯二酚) .
收稿日期 : 2011 - 01 - 25. 基金项目 :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 (08zb092) 、成都大学校科技发展基金 (2009XJ Z16) 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 刘冰花 (1970 —) , 女 , 硕士 , 副教授 , 从事微生物生物制药研究.
第 2 期 刘冰花 :黏细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0 引 言
黏细菌是最高等的原核生物 ,可滑动 ,具有多细 胞行为 ,属于好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 . 由于黏细菌 生长缓慢 ,难于分离纯化 ,对其活性物质的研究相对 滞后. 近年来 ,黏细菌作为可产生丰富多样生物活性 物质的微生物类群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迄 今为止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黏细菌产生的几百种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中许多是以前从未 发现过的. 本文对 1999 年至今科研人员在黏细菌生 物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 ,以期对黏细 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此外 ,从相关的报道中可以看到 ,堆囊菌属和黏 球菌属产生抗癌活性物质的几率较高 ,研究人员在 研究中发现纤维堆囊菌子实体不但对于肿瘤细胞如 肝癌 Be17402 株系具有很强的体外杀伤活性 ,其子 实体提取物灌胃对小鼠无毒性反应 ,并能够明显抑 制移植瘤 S180 的生长[12] . 同时 ,研究人员还发现同 一株黏细菌的代谢产物可以有多个组分具有抗肿瘤 活性 ,但这些代谢产物在在抗肿瘤机制上可能具有 显著的多样性[13] . 这些研究说明 ,黏细菌在抗肿瘤 药物的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1. 2 黏细菌抗细菌活性研究
此外 ,赵晓飞等[30] 从黏细菌 Angiococcus sp . 的 发酵液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抗凝溶栓双活性的蛋白 MF21 ,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 ,首次从黏细 菌中分离得到具有较高抗凝和溶栓双活性的且稳定 不易失活的 MF21 蛋白 ;刘敏等[31] 以纯化菌株 Soran2 gium cellulosum So 973321 为材料 ,对其产木聚糖酶的 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 ,得出的适宜培养条件组合是 , 以滤纸粉为碳源 , 以 (NH4) 2SO4 为氮源 ,pH 值为 710 ,温度为 30 ℃;殷建华等[32] 发现黏细菌 Myxococ2 cus xanthus CMC 0605 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最适 pH 为 6. 0~7. 0 ,最适温度 40 ℃.
此外 ,还有许多在黏细菌中发现抗细菌活性物 质的相关报道 ,例如 , Gaspari 等[18] 评价了 97 株黏细 菌产生的抗菌化合物的产量 ,发现其中 62 株有抗菌 活性 ,同时 ,在一个纯化菌株中发现了一种由黏细菌 产生的典型的抗生素 Myxovirescin ,在 3 株黏细菌中 检出了可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 ,而通常由放 线菌产生的异硫霉素 (Althiomycin) ; 刘迎等[19] 从黄 海边土壤中筛选到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白色黏细菌 So ce cpu21 ;殷建华等[20] 发现黏细菌 CS211 菌株对 蜡状芽孢杆菌 、藤黄八叠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 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刘冰花等[21 ,22] 发 现黏细菌 Angiococcus sp . 菌株胞外物 、胞内物均具有 抗菌活性 ,且抗菌谱不同 ,其中胞外物对 G+ 细菌有 较强的抑菌作用 ,胞内物对部分 G+ 细菌及 G- 细菌 有抑菌作用. 1. 3 黏细菌抗真菌活性研究
2 黏细菌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研究
近年来 , 科研人员采用气 —液色谱 、气 —相色 谱 、气 —质色谱 、核磁共振等先进技术 ,对部分黏细 菌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进行了阐明 (见表 1) ,但仍 有很多黏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结构到目前还没有弄 清楚.
3 黏细菌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
在研究黏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性质的同时 , 科
相关研究发现 ,黏细菌次级代谢物中不但有丰 富的抗生素 ,而且有丰富的酶资源 ,如纤维素酶 、木 聚糖酶 、溶栓酶等. 闫章才[28] 首次对溶纤维素黏细 菌降解纤维素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纤维素 降解酶以复合体的方式组织在菌体细胞表面. 侯配 斌[29] 以 S0973321 为研究对象首次对纤维堆囊菌降 解纤维素类物质的基本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表 征 ,而且进一步证明了其纤维素降解酶类以一种高 效的多酶复合体形式分布于细胞表面 ,履行相关的 功能. 上述研究首次在好氧细菌中发现类似的降解 酶类组织形式存在 ,突破了纤维素酶复合体的厌氧 界限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近年来 ,研究人员从黏细菌中发现了大量的抗 真菌物质 ,例如 ,Bode 等[23] 从黏细菌纤维堆囊菌 So ce705 和 So ce690 的发酵液中发现了结构独特的 le2 upyrrins A1 ,实验证明它能够较好地抑制真菌和小鼠 的成 纤 维 细 胞 ; Kundim 等[24] 从 黏 细 菌 Cystobacter fuscus AJ213278 菌株中分离得到 3 种新的抗真菌的 不稳定的化合物 (6E ,10Z) 22′2O2methylmyxalamide D 、 2′2O2methylmyxalamide D 和 ( 6E ) 22′2Omethylmyxal2 amide D ;马辉等[25] 从黏细菌 Myxococcus fulvus HW21 的发酵液中分离出 9 种抑制抗真菌的化合物 (1 9) . 在这 9 种化合物中 ,有 7 种是环二肽 ,化合物 7 、8 和 9 属于非天然氨基酸组成的环二肽 ,均是首次从 天然产物中得到的 ,化合物 4 、7 、8 和 9 均是首次在 黏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 同时 ,利用稻 瘟霉模型和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 行抗菌活性评价 ,发现化合物 4 、5 、7 、8 和 9 对稻瘟
·109 ·
中又发现了 etnangien 的类似物 methyl ester etnang2 ien ,其对 G+ 的抑制作用更强 ,抑制 RNA 聚合酶的活 性与 etnangien 相当 , 但对 DNA 聚合酶不起作用 , methyl ester etnangien 比 etnangien 更容易从纤维堆囊 菌的发酵液中获得 ,并且在中性条件下结构比 et2 nangien 稳定.
它们分别为 Avermectin A1a 、Avermectin A2a 、Avermec2 tin B1a 、Avermectin B2a 、麦角甾27 ,222双烯23 ,5 ,62三 醇 (赛勒维甾醇) . 李健 、胡玮等[4 ,5] 从黏细菌 Corallo2 coccus coralloides Cc9736 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 一种具有抑瘤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CcC ;马中良 、李 艳利等[6 - 8] 从纤维堆囊菌菌株 so oe cpu21 中均发现 了对多种肿瘤细胞有良好抑制作用的 SCC ;郭文杰 等[9 - 11] 从菌株 Polyangium vitellinum J sW103 和另外 6 株黏细菌菌株中也发现了活性较强的抗肿瘤物质.
黏细菌可以产生多种结构独特的抗细菌抗生 素 ,例如 , Irschik 等[14] 从纤维堆囊菌 So ce750 和 So ce1045 菌株的发酵液中发现 etnangien ,研究证明其 是一种新的能有效抑制 G+ 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同时 ,etnangien 还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核酸聚合 酶活性 ; Menche 等[15] 从纤维堆囊菌 So ce1045 菌株
myxalamids
Sorangium cellulosum So ce750 Sorangium cellulosum So ce1045 Sorangium cellulosum So ce1045
1999
肿瘤
变种
1999
肿瘤
变种
20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真菌
变种
2007
真菌
已有
2007
真菌 、细菌
首次从黏细 菌中得到
2007
真菌 、细菌
已有
2007
真菌 、细菌
新物质
Etnangien
methyl ester etnangien aurachin P
52nitroresorcinol myxothiazole A
1 黏细菌生物活性物质功能研究
相关研究发现 ,一株黏细菌可以产生多种不同 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并且黏细菌产生的生物活性 物质结构奇特 ,表现出菌株特异性 ,而不是种或属特 异性. 1. 1 黏细菌抗肿瘤活性研究
近 10 多年来 ,关于黏细菌中发现抗肿瘤活性物 质的报道很多 ,例如 :Ahn 等[2] 从黏细菌 Myxococcus fulvus 的次级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myxothiazol 和一种 新物质 KR2025 ,并发现 myxothiazol 和 KR2025 对人类 肿瘤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施晓琼等[3] 从黏细菌 菌株 Myxococcus xanthus 095B06 中分离到 5 种明显 抑制肿瘤细胞 SMMC27721 、Hela 的生长的活性物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