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学史》教学PPT第三讲蒙昧时期的著名诗人解读

合集下载

中古阿拉伯波斯文学PPT学习教案

中古阿拉伯波斯文学PPT学习教案
第1页/共25页
波斯文化的湮灭
1.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波斯, 古代波斯文化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2.萨珊王朝(224—651)时期,波斯文化开 始复兴。
3.公元651年阿拉伯人入侵,血洗波斯,波 斯成为阿拉伯的一个行省,波斯文化逐渐 被伊斯兰化了。
第2页/共25页
宗教
早期拜火教,后期伊斯兰教。 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 善恶二元论 中国的明教
情诗节选
捏扎米: 我愿作你的奴仆,对你永远忠心 耿耿。 我的女王啊,请对我这乞丐温柔。 你如把涅扎米折磨致死,虽然十 分冷酷无情,但由于我爱你,我 依旧要说:“完全公正”。
第6页/共25页
牟拉维: 我对你就像忠犬对主人一样忠诚。 肆意折磨吧!你的折磨便是柔情; 肆意横行吧!你的错就是对的体现。
第7页/共25页
《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
鲁斯塔姆与敌国公主结亲,后来 被迫分离。公主生子,担心儿子 被父亲夺去,谎称生了个女儿。 父子对面不相识,各为其主决战 战场。 苏赫拉布死在生父手中,鲁斯塔姆 悔恨不已。
第12页/共25页
英雄与命运抗争的悲剧。
“鲁拜”诗圣——欧玛尔·海亚姆
1048—1122,著名学者、哲学家、科学家。 《鲁拜集》(哲理诗集 ) “鲁拜”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即四行诗的
意思。
第13页/共25页
我把灵魂向那幽冥之境派去 想讨个死后生活的一言半语; 没多久我的灵魂已回来复命, 他说“我本身便是天堂和地狱”
第14页/共25页
一手执杯,一手执《古兰经》, 时而虔诚敬主,时而亵渎神明,是穆斯林,又不事
事虔诚。
第15页/共25页
第20页/共25页
《蔷薇园》分为八章:一、记帝王言行; 二、记僧侣言行;三、论知足常乐;四、 论寡言;五、论青春与爱情;六、论老年 昏愚;七、论教育的功效;八、论教育之 道。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2课《阿拉伯帝国》(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2课《阿拉伯帝国》(共41张PPT)

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阿 拉 伯 帝 国 的 ② 阿拉伯人的《医学集成》和 医 《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 学 学界奉为经典。 解 剖 图
合作探究
文学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 一夜》,中国译为《天方夜谭》 ,该书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 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渔夫和魔鬼》
2.伊斯兰教的创建 时间: 7世纪初 地点: 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 穆罕默德 创始人: 教义: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 安拉;主张赈济贫民, 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
622年带领少数信徒,出走到 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兵临麦加城下,达成 协议。阿拉伯半岛基 本统一。
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 创建政教合一的国家。
阿拉伯人…………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探究与分享:
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优越 以沙漠为主,炎热干燥之地 以游牧方式为主
存在问题: 严酷的自然环境; 争夺水源和牧场; 内部矛盾丛生;
合作探究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背景 六、七世纪之交的阿拉伯半岛:
地理位置: 三洲五 海之地 经商为生 炎热干旱 游牧 生活 商路受阻 生存 环境 非常 恶劣
《辛伯达航海旅行记》
《阿拉丁神灯》是其中的名篇。
合作探究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 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 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特点?
1.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融合精神。
要信仰唯一的神真主 安拉,穆罕默德是真 主的使者
佛 教
基 督 教

《阿拉伯文学史》教学PPT第二讲蒙昧时期的文学

《阿拉伯文学史》教学PPT第二讲蒙昧时期的文学

之为“格西特”的长诗被认为是上乘之作,一般不少于六十句。
贾希利叶时期的诗歌与其他任何民族一样,其题材必然来自于诗人的生活以 及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主要体裁包括颂扬、矜夸、爱情、讽刺、哀悼、忏悔 等等。
贾希利叶时期的诗歌
【颂扬诗】 颂扬诗在古代阿拉伯的诗集中比比皆是,诗人们对颂扬诗几乎无不涉及,他们出 于维护本部落的利益,通过颂扬诗歌颂本部落的荣耀,赞颂首领,或是对于自己敬佩、 感激、爱戴的伟人的褒扬,这类诗歌起初是非功利性的,但是到了贾希利叶末期,开
【讽刺诗】 这一体裁极为流行,它是部落间纷争不断的产物,诗人是部落的代言人,享有崇高 地位,部落之间除了兵戎相见之外,也少不了部落诗人之间的唇枪舌战,讽刺诗就是 他们的武器,其内容是数落对方的弱点,揭露对方的丑闻。讽刺诗固然是一种艺术,
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很多作品中掺杂着很多污秽、庸俗的内容。
艾布· 祖柏特,你听着! 你执迷不悟,坏事做尽!
一直推崇的八个古代诗集比较值得信赖。
贾希利叶时期的诗歌
“阿拉伯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突如其来性。” ——英国学者,汉密尔顿· 基布 阿·
贾希利叶时期的诗歌是以一种完整的艺术模式突然出现的,无论是形式、题 材还是格律都已经十分规范,这一诗歌的雏形,至今无人揭晓。 贾希利叶时期形成的诗歌形式在后来基本被确立,一直沿用至今,其基本形 式为每行诗由两个半句组成,以字母作为韵脚,一韵到底的形式最为常见,被称
总结
总之,贾希利叶时期的散文和诗歌一样,是当时社会、生活文化的一面 镜子,而且,由于散文风格质朴,比经过雕琢、夸张了的诗歌更能反映这个 时代的特征,这一时期的散文文字并不华丽,但却基本押韵,甚至连演讲词 和遗嘱都可以讲究对仗、行文。
下一讲我们将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诗人。

阿拉伯文学课件

阿拉伯文学课件
2)艺术特色:三部曲在阿拉伯世界内外享有很高的评价, 被认为是一部极为真实的历史画卷,一部难得的人情风 俗史。作者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因为三部曲取 得的成就。
3)《宫间街》赏析
谢谢大家
3.作品赏析: 1)散文集《先知》 2)散文集《泪与笑》 3) 诗歌《给我笛儿你歌唱》
第六节 阿拉伯现代小说
一.埃及现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二.塔哈·侯赛因——征服黑暗的人 三.纳吉布·马哈富兹—— 东方第三位诺贝
尔文学奖得主
一.埃及现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1.现代小说的先驱者
2.1914—1931年:“贫瘠与未成熟的阶段 ”
第一节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 诗歌
一.蒙昧时期阿拉伯文学的特点
二.蒙昧时期的诗歌特点
三.蒙昧时期的《悬诗》及其著名 诗人
一.蒙昧时期阿拉伯文学的特点
1. 诗歌的民族 2. 诗人的地位
二.蒙昧时期的诗歌特点
1、一行两扇,16种格律,句式整 齐,一韵到底。
2、结构: 诗序;沙漠游;主旨
三.蒙昧时期的《悬诗》及其著名诗人
第三节 阿拔斯时期的 阿拉伯散文
一.阿拉伯散文的传统外延:指诗歌以外 的所有创作形式。
二.此前阿拉伯散文的主要发展线索
三.阿拔斯时期散文的大发展
四.艺术散文的杰作——《卡里来和笛木 乃》
二.此前阿拉伯散文的主要发展线 索
1、蒙昧时期:口头故事、谚语格言、演说 辞
2、伊斯兰初期和倭马亚时期:演说辞、宫廷书 信
一、故事来源及成书过程 二、故事内容及思想价值 三、《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 四、《一千零一夜》中的民间故事母题 五、《一千零一夜》的世界影响
一.故事来源及成书过程
1.《一千零一夜》故事的三大来源 2.漫长的成书过程:8~16世纪

九上第十二课《阿拉伯帝国》精品课件

九上第十二课《阿拉伯帝国》精品课件

九上第十二课《阿拉伯帝国》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伊斯兰教的创立、默罕默德的政治才能以及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

2.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贡献:探讨阿拉伯帝国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阿拉伯帝国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到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及其文化贡献。

2.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入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伊斯兰教的创立,讲解默罕默德的政治才能。

3. 讲解:详细讲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位阿拉伯商人,如何应对帝国的扩张。

5. 例题讲解:讲解阿拉伯帝国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举例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阿拉伯帝国的三个文化贡献,并简要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阿拉伯帝国2. 内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文化贡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阿拉伯帝国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文化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文化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对一些细节知识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阿拉伯帝国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第二节中古阿拉伯文学

第二节中古阿拉伯文学

克尔白古庙与“天房”
一、概述

乌姆鲁勒· 盖斯(497-545?)被称为悬诗诗王。
两位,请留步,为缅怀我的情侣,我们哭 吧! 她家早先就在这达赫里与荷迈里之间的十 里瓦。


一、概述

二、伊斯兰时期(622-750) 包括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时期及伍麦叶 朝时期。
一、概述



伊斯兰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兰经》。 《古兰经》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 第一部散文巨著。 这部书是穆罕默德谈话和讲演的汇集。 第三任哈里发为避免读法上的分歧,防止 被人曲解、增删,下令用古莱氏部落的语 言重新抄录,作为“正本”分至各地。
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卫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概述





这个时期,驰名世界的名著《一 千零一夜》问世了。这是一部具 有浓郁的东方情调和瑰丽奇妙的 民间故事集,被誉为世界伟大的 文学作品之一。 阿拔斯朝中期,出现了一种新的 故事体“玛卡梅”(即短篇韵文 故事)。 “玛卡梅”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戏 剧性,它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既使人感到谐趣又使人得到教益。 音韵和谐,文采优美,因而脍炙 人口,一度是阿拉伯语诗文写作 技巧的楷模。 “安达卢西亚文学”和“穆瓦舍 赫”
二、《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的成书过程, 是一个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 的神话、传说、故事不断吸收、 融汇的过程。 书名:英译本叫作《阿拉伯之 夜》(Arabian Nights),中译 本根据英译本转译为《天方夜 谭》,又叫《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主要描写宫廷 奇闻、名人轶事、婚姻恋爱、 经商冒险、航海奇遇、神话传 说与妖魔鬼怪等,广泛反映了 中古阿拉伯社会生活的复杂面 貌,具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

贾希利叶

贾希利叶

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民族的文学遗产,可以上溯至公元5世纪末。

阿拉伯学者常把伊斯兰教创立(公元622年)作为文学史的分水岭,并把此前的文学,称为“蒙昧时期”(Al-jahiliyyah),亦译为“野蛮时代”。

当然其所指范围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蒙昧时代”指从人祖阿丹(即亚当)诞生,至穆罕默德奉命为先知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

狭义上说,仅指在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之前约100年左右而言,其内涵为,在阿拉伯半岛没有“天命”(Dispensation),没有获得灵感的先知,没有天启和经典的那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阿拉伯人尚未找到正教、真主和先知,因而在精神上处于蒙昧状态。

然而,我们却不可依据“蒙昧”一词,把那个时期的阿拉伯文学想象成混沌一片而毫无建树的。

相反,在这一时期,阿拉伯文学的这个初生儿,已经显示出异乎寻常的成熟与辉煌。

特别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在于多阿拉伯人的眼里,几乎成了后代无法企及的典范。

更为奇特的是,这一时期的诗歌的结构、程式、格律、意象乃至主题,一直被后代诗人奉为圭臬达十几个世纪,直到20世纪前期,以建立阿拉伯现代文学为己任的诗人们才最终脱其窠臼。

因此,为了避免因名称而产生的误解,我们不妨把伊斯兰之前的阿拉伯文学,根据Al-jahiliyyah一词,音译为“贾希利叶”时期文学。

根据文学史记载,贾希利叶时期的大部分文学作品已经失传,流传至今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几遍是这部分流传至今的文学,其真实性也受到欧洲的一些东方学者、甚至埃及现代文豪塔哈·侯赛因等人的质疑。

然而,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依然倾向于认为流传之间的贾希利叶文学中,部分作品固然有伪作之嫌,但就整体而言,贾希利叶使其文学的真实性仍然可信的。

诗才在一切古代民族中都受到尊崇。

然而,阿拉伯人对诗及诗人的尊崇更远甚于其他民族。

古代阿拉伯人认为每一个诗人都有一个精灵在向他启示诗句。

在战争时期—而战争曾是阿拉伯人早期生活的常态,乃至于被称为“阿拉伯人的日子”—诗人的舌头和骑兵的武器有着同样的功效,激昂的诗句激励族人无畏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私人的舌头则让整个部落凝聚为一体,还向族人传授了许多诗人感悟的人生至理。

阿拉伯古代文学

阿拉伯古代文学
括对情人的回忆——景物描绘(马、骆驼、沙漠)——表达情 感(矜夸、赞美、讽刺、悼亡、哲理)
悬诗
阿拉伯民族自游牧散居部落时期起就有赛 诗的盛会,在一年一度的欧卡兹集市上, 凡被选中的诗篇就悬挂在寺院供人们欣赏, 因而被称为“悬诗”。也被解释为珍贵的 诗歌如同美人颈下的珠宝项链,故称悬诗。 因用金水写在细亚麻布上,又称为“金 诗”。
蒙昧时期主要有七大悬诗。诗人有乌姆鲁 勒·盖斯、祖海尔、安泰拉
(二)伊斯兰时期的诗歌,具有宗教和政 治意义,颂扬穆罕默德,颂扬伊斯兰教, 驳斥穆罕默德的敌对派。
谁斗胆冒犯穆圣, 我必反抗并愤怒。 维护穆圣的利益, 回报必在真主处。 父亲、祖父及我的名誉, 是保卫穆圣的防护。 你竟敢和他较量,真是蚍蜉撼大树, 无异于弥天罪过。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3摹写风情又充满魔幻 写实性
魔幻色彩(魔鬼,魔法师,飞毯,神灯, 乌木马)
谢谢观看! 2020
三、艺术风貌
1框架结构 大故事套小故事。134个大故事,共264个
故事。 功能:增加故事的吸引力,便于传播、保

2题材广泛、人物繁多(爱情、战争、商业 等)反映了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的生活习 俗、宗教信仰。
商业精神。人物中80%是商人,商人的 地位,旺盛的求知欲和致富的欲望,崇尚 财从天降,描写商人的享乐
默德就是顺从真主; 3信“今世”和“后世”,信灵魂不灭和末日审判; 4信天堂和地狱。 宗教实践(善功):礼拜、天课、斋戒、朝圣
三、阿拉伯古代文学
一)阿拉伯诗歌(诗歌是阿拉伯古代文学最 主要的形式)
(一)蒙昧时期:卡色达与悬诗 卡色达是阿拉伯传统长诗的形式,每首不
少于七行或十行,一般在三五十行,还有 上百行的长诗。格律严谨,每首诗必须遵 循十六种格律中的一种,而且一韵到底。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形成发展的巨大贡献和重要地位。
昂泰拉
昂泰拉,全名昂泰拉· 本· 舍达德· 阿柏斯,生于内志地区,父亲是部落的贵族,但母亲 是其父亲收养的一名埃塞俄比亚女奴,因此昂泰拉肤色偏黑,被认为不是纯正的阿拉伯人, 另外,根据当时的习俗,女奴所生的子女仍旧是奴隶,只有当他展现出足够的智慧和勇气 之后,才可以改变。因此,他成长过程中一直渴望能够用智慧和勇气证明自我,摆脱奴隶 身份。
昂泰拉青年时,正直其部落遭受侵犯的时期,他父亲许诺,只要他参加战斗,表现出
勇敢,就可以赐给他自由。昂泰了意识到机会已经降临,便投入了战斗,不仅战胜了敌军, 还为部落追回了骆驼,也由此获得自由,成为部落的英雄,之后更是成为赫赫有名的统帅。 他的爱情也受到了奴隶身份的牵制,他爱上了他的堂妹阿布莱,曾斗胆向叔父请求, 他叔父根本不顾这两人的真情,只因他的奴隶身份而拒绝,虽然这让他在人格上受到侮辱, 但是他对阿布莱的感情始终没有减弱,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他对阿布莱纯贞的爱慕。
昂泰拉
文史学家们认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阿拉伯有口皆碑的骑士,其对爱情和自由的追 逐是不可忽略的原因。正是他的这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让他的骑士生涯蒙上了一层玫 瑰色彩,使他的诗歌在表现将士骁勇奋战的同时,又流露着缠绵委婉的温柔。 昂泰拉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据记载,他至少活了九十岁,最终战死疆场。
《昂泰拉诗集》最早在1864年出版,其最为著名的是他的悬诗,共75行,以矜夸为
《悬诗》节选赏析
朋友,请站住!陪我哭,同记念:
忆情人,吊旧居,沙丘中,废墟前。
南风北风吹来吹去如穿梭,
《悬诗》 乌姆鲁勒· 盖斯
落沙却未能将她故居遗迹掩。 此地曾追欢,不堪回首忆当年, 如今遍地羚羊粪,粒粒好似胡椒丸。 仿佛又回到了她们临行那一天, 胶树下,我像啃苦瓜,其苦不堪言。 朋友勒马对我忙慰劝: “打起精神振作起,切莫太伤感!” 明知人去地空徒伤悲, 但聊治心病,唯有这泪珠一串串。
(标√处为本讲重点关注的人物)
乌姆鲁勒· 盖斯
乌姆鲁勒· 盖斯,全名军代杰· 艾比· 瓦哈卜,乌姆 鲁勒· 盖斯是他的绰号,生于公元500年,卒于 530~540年间。 它原是内志地区肯达王国的王子,年轻时生活条
件优越,贪酒,喜欢狩猎,曾作诗与女子逗情,也曾
因行为不轨而被父亲逐出家门。后来,半岛纷争频繁, 肯达王国沦陷灭亡,国王被杀害。 乌姆鲁勒蒙受亡国丧父之辱,四处奔波寻求支持 以复仇,重振王国昔日雄风,他为此曾几经周折,甚 至曾求助于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但均未能如愿, 从君士坦丁堡返回故土的途中病死于安肯拉城。
充满希望,时而流露忧伤,描写自然景物成为了他诗歌除爱情外的第二大内容,他描
写景物不只是纯粹的描写,还带有丰富的哲理。
夜,垂下它黑沉的天幕, 如大海汹涌的波涛,卷带着无穷的忧思; 它伸开硕大的身躯,巨人般压抑着大地, 考验着我的耐心和勇气, 啊,慢慢长夜, 何时才能熬到天明, 天明的情景,不会比黑夜更惬意。
阿拉伯文学史
第三讲 贾希利叶时期的著名诗人 (乌姆鲁勒· 盖斯和昂泰拉等)
七大悬诗诗人
乌姆鲁勒· 盖斯√ 泰尔法· 伊本· 阿卜德 祖海尔· 伊本· 艾比苏勒玛 拉比德· 伊本· 赖必阿 阿慕鲁· 伊本· 库存勒苏木 昂泰拉· 伊本· 舍达德√ 哈雷斯· 伊本· 希里宰
主要内容,格局传统,以凭吊废墟为诗序,然后用部分诗句描写情人阿布莱,然后是 沙漠和骆驼,最终进入主题,矜夸与自豪。 昂泰拉是阿拉伯文学界的“骑士诗人”,他的悬诗被认为是贾希利叶时期最优秀的 诗歌之一。
诗人们是否已经离去,
徘徊多时才认定这是她的故居, 废墟犹如聋子和哑巴不声不语, 面对废墟,我勒住了坐骑,
乌姆鲁勒· 盖斯
以《乌姆鲁勒· 盖斯悬诗》为代表的前期作品是他文学创作的精华,表现出 诗人精深的文学造诣,娴熟的作诗技巧和灵活的语言驾驭能力。后期的作品是
在他得知父亲战死疆场之后的诗歌,其代表作为“拉姆韵”长诗,王室的崩塌
和权柄的旁落给他造成巨大的创伤,他从此一改往日放荡不羁的贵族生活,担 负起报国雪耻的重任。 这期间,他四处奔波,受尽百般屈辱,时而满怀希望,时而忧愁悲愤,他 再次走入大自然的怀抱,情感却与之前大不相同,与前期作品相比,后期的作 品不再是缠绵的柔情和甜言蜜语,而是经历过颠沛流离后的忧伤和悲愤,是诗 人对王朝崩溃发自内心的哀叹。然而,他的诗歌风格依旧,其艺术魅力丝毫不 减,“拉姆韵”长诗与他的悬诗一样,成为后世的楷模之作。 乌姆鲁勒· 盖斯是阿拉伯蒙昧时期无可争辩的最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流传 广泛,他是阿拉伯诗歌文学的奠基人,以凭吊遗址为诗序的模式为后世所效仿, 直至今天仍旧可以在很多的诗歌作品中看到他的影子,由此可见他对于阿拉伯
七大悬诗诗人的名字。 乌姆鲁勒· 盖斯的真名、大体生平、诗歌特征、代表 作。 昂泰拉的出身、大体生平、诗歌特点。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课下搜集其他诗人的相关资料 进一步了解。
乌姆鲁勒· 盖斯
爱情故事描写是乌姆鲁勒的看家本领,他不仅在写悬诗时体现了这一点,它写的 其他诗歌也表现了这一特长。他在爱情诗创作中倾注了他全部的炽热情感,既擅长诗 歌语言的运用,可熟练男女心理的描写,还经常将房事的过程露骨地细致描绘,毫不 掩饰,使得他的诗歌具有自然主义色彩。这与他纨绔子弟的身份相符合。 流浪生活使诗人常常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茫茫大沙漠中经历了各种遭遇,时而
பைடு நூலகம்姆鲁勒· 盖斯
乌姆鲁勒一生诗作颇多,但大多都已失传,目前流传下来
的只是一小部分。其最著名的诗作莫过于冠“七首悬诗”之首
的《乌姆鲁勒· 盖斯悬诗》和他的《拉姆韵长诗》。 《乌姆鲁勒· 盖斯悬诗》共八十行,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面对情人的遗址,诉说离别的痛苦,追怀往事。 2,描写爱情经历,追求欧妮宰的冒险故事。 ,3,描写流亡沙漠的遭遇。 有关爱情的内容占了整首诗的一半以上,其余则以描写沙漠 景物为主。乌姆鲁勒· 盖斯被看做阿拉伯古典诗歌的鼻祖,并被 认为开创了以凭吊情人遗址作为是个开端的这一惯例,形成了 古代阿拉伯诗人惯用的诗歌格局。
昂泰拉诗选
《悬诗》 昂泰拉
久久地倾述着我的忧郁,
阿布莱的故居啊, 快点发出声音! 接受我清晨的致意。 …… 我呼唤着你的芳名, 昔日屋宇人去楼空已成荒地, 如今,你在我的敌人处栖居, 我再也无法见到你的倩影。 我对你确是一片真情, 为了你,我奋勇杀敌,
你在我心中留下的爱与高贵,
绝非任何人可以比拟。
重点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