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君子远其子”作简要评析。(附答案)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
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
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
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
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
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
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
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
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
2020年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儒家君子观在当代的传承与实践张舜清传统儒家君子观在中国古代具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
在当代,儒家君子观在培育理想人格、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美好人生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首先需要我们明确何谓儒家的“君子”,这是我们在当代传承和实践这种观念的基本前提。
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君子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
其次,经孔子转化后,君子的“位”的意义大大降低,而主要成为一个侧重人的德性的概念,所谓“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也”。
最后,在儒家这里,完美的君子形象还必须具有智慧和审美的特征。
一个欠缺智识、外表邋遢之人,任其德性多高,在儒家这里都难以称为君子。
所谓“君子博学深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总体来说,儒家的君子是一个兼具“位”“德”“智”“美”等多种属性的复合概念,它涉及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道德水准、智慧水平、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评价。
这正如荀子所说:“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不过,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看,儒家的君子主要是一个德性概念,即侧重以道德水准界定何为真正的君子。
而儒家所谓“德”,从其根本来说,乃是一种“生”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日生”。
而民生问题,则构成“生”的首要问题。
因此,在儒家这里,一个人是否能够体悟上天创生万物之德,是否能够仁民爱物、关心民生,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构成儒家评判君子的一个基本标准。
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做法是,“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也是我们在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当代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要把儒家君子观的基本精神与人类的未来要求和发展趋势相结合。
《论语-阳货篇》练习及答案
《论语-阳货篇》练习及答案《论语-阳货篇》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③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第十七》)注:①讪:毁谤。
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
③徼:抄袭。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
(3分)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论语·阳货第十七》)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第十七》)(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
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含实战演练题与答案)一.《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 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 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如下表: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层次教学内容价值目标文字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传承文化、提升思想二.《〈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 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三、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序的时代,是一个百姓承受苦难的时代,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2、孔子是阶级社会的一员,他的政治理想包含了对于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他的“爱”是一种有着等级差别的爱。
四、分块解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相关练习】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24年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曹操《短歌行》可分几个层次,每层的情感内涵是什么?2.导致司马迁受宫刑的直接原因是()。
A.为李广辩护B.为李陵辩护C.为韩信辩护D.为陈涉辩护3.汉乐府基本艺术特色是擅长()。
A.叙事B.抒情C.绘景D.写人4. 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
峻之以【陛】级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5.《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是如何对厉王进行劝谏的?6.《北山移文》通篇所用表现手法是()。
A.夸张B.借代C.比喻D.拟人7.李白《古风》(西上莲花山)属于什么题材?从诗中“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两句,可知写的是什么事件?“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现实?8.联系作品,分析《侍坐》中孔子四位弟子的形象。
9.简要说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表达人生感喟的特点。
10.这段文字的立意是什么?11.“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裁”的“刘郎”指的是()。
A.刘长癣B.刘义庆C.刘禹锡D.刘过12.下列《登楼赋》文句中,表达不得任用的担心的典故是()。
A.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B.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C.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D.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13.成语“君子远庖厨”出自()。
A.《论语》B.《庄子》C.《荀子》D.《孟子》14.曹植《洛神赋》:“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此处“君壬”是指()。
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彪15.下列文句,出自李密《陈情表》的有()。
A.翩若惊鸿,婉若游龙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C.华实蔽野,黍稷盈畴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E.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16.江淹《别赋》“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这是写()。
A.情侣别离B.富贵者别离C.从军者别离D.夫妇别离17.《曹子建集》的作者是()。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1楚人学齐语【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
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
国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阅读训练】1、解释:①善:向善,成为善人②明:明白地,清楚地③使:让④挞:鞭打⑤引:带,带着⑥居:居住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及答案参考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20届淄博市淄川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淄博市淄川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君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君子文化,孔子的意义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转折性的、根本性的和特殊性的。
转折性,是从孔子对于君子内涵的改变角度来说的。
君子这个概念并非孔子发明的,而大体上是在社会身份和地位意义上使用,指的是那些具有崇高地位的士大夫形象。
将身份君子转变为道德君子,是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转折性意义所在。
在孔子这里,作为身份意识的君子还是存在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君子具有了道德的意义。
对孔子来说,君子重要的不是社会身份,而是能自觉承担道义。
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对于君子形象最为根本性的改造。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是君子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
在孔子之前,君子就是有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
既然有社会地位,那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即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其实,儒家的伦理原则也非常强调对等,儒家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讨论道德的,既然是关系,那自然是双向的、对等的。
当孔子把道德的责任置于君子之上时,就清楚地表达出了儒家道德理想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层面:在道德实现方式上,孔子或者说儒家并不是没有任何区别地要求所有人都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而是强调君子必须承担道义。
孔子就很清楚地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样一来,君子的主导、教化意义就非常明显了。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小人是需要被教化的,而君子是这种教化得以实现的关键。
由此,在儒家这里,对于道德的实现,形成了一个框架设计: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
从道德境界上来说,儒家追求的是圣人,那是最高的理想。
但是,孔子为什么要更多地强调君子?因为君子虽然不是最高的道德形象,却是一个以道德为己任的现实中人。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贾谊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贾谊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⅜才而至不熊什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一心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①,犹日:“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日:“夫子何为不修?”孟子日:“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纾郁闷,超然②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昼:地名,今山东临淄。
②耀然:超然远去的样子。
材料二: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
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弹冲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
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论语》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题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2分〕2、子谓颜渊曰:“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子路曰:“子行三军,那么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9·11〕〔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
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简要分析。
〔3分〕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分〕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拟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3分〕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根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5、谓颜渊曰:“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那么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论语》练习1. 【202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2.【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答案】(1)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为政以德、建立有道的社会)才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本。
(2)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
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更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而不是想着用刑罚来整顿百姓。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含答案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近日来,一段名为“实拍父亲让4岁幼子美国暴 雪零下13摄氏度裸跑”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在这段视频中,一个4岁的男孩裸着上半身,仅仅穿着一条黄色的内 裤和运动鞋,在大雪肆虐的大街上奔跑。
小男孩一边跑, 一边带着哭腔对着镜头喊:“爸爸,抱抱我。
”这段近5分钟的视频传上网后迅速走红,亲自拍摄这段视频的父亲 被称为“鹰爸",他的儿子则被网友们称为“裸跑弟”。
虽然被关注、惹争议,也被一些网友称为“变态”,但“鹰爸”坚持认为自己的“鹰式教育”是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具备更高的意志力。
他认为儿子从一个体弱多病的早产儿长成如今健康活泼的4岁娃,已经体现出他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
“鹰爸”说,如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温室里,是“草莓族",不管是体质还是意志力都赶不上韩国、日本的孩子。
因此,他坚持给孩子进行“鹰式教育":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下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课标要求]1.背诵7.8、11.22章。
2.掌握“习”、“趋”、愤”、 “与”、“素”、“诸”在文中 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4。
理解“其斯之谓与"、“绘事 后素”的句式特点。
5。
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 育原则和方法。
[发展要求]简要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
继续下落,同时也学会了飞翔。
何烈胜也强调说,他并不是要每一个家长都学他的做法,只是希望在充斥着“赏识化”的教育大氛围下,利用鹰式教育给更多家长以启迪。
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是所有父母关心的话题。
如何教育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学生?其实孔子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是怎么“诲人不倦”来教育学生的。
错误!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的,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交口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达标卷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读·书(12分)【书法无言的诗篇】1.“清风吕梁”书法美术作品展是面向全市书法美术爱好者征稿的。
右边两幅是小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两幅参展作品。
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图分别选出最恰当的评价。
(2分)A.字体端正秀美,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的劝勉之词。
B.字体圆劲均匀,赞扬了为官不贪、为政清廉的精神。
C.字体灵动飘逸,以白云春风的纯粹体现为官的节操品格。
D.字体蚕头雁尾,表达了沐浴春风、闲看白云的悠闲。
甲:()乙:()【诗文多彩的画卷】2.感受中华古典文化之美,同学们围绕主题“寻求诗文之趣”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
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10主持人:诗歌承载着诗人高远的志向。
小宇:曹操在《观沧海》中用“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书写自己一统天下的志向。
小美: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自己乐观积极、昂扬奋发之志。
小乐: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慕荣华富贵、坚守仁义的选择。
主持人:诗歌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
小文: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又借此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小雨: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担忧。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论语》注译及评析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论语》注译及评析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
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
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
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原文】12·14 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高中文言文阅读】对“君子远其子”作简要评析。(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对“君子远其子”作简要评析。
(附答案)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223题。
(5分)甲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2—23题。
(5分)甲陈康问于伯瑜:“你也有异味吗?”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康退后高兴地说:“问一个,得到三个:闻诗,闻仪式,然后。
”闻一个绅士和他的儿子一样遥远。
"乙儿子怕匡说:“既然文王没有文,为什么文不在这里?天将失去文,后世的死人将无法与文竞争;在文失去之前,匡人能做些什么?”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有成。
”孔子说:“君子病死,不知名。
”【注释】(1)匡中的恐惧:匡,地名,位于河南省长垣县西南部。
害怕,受到威胁。
(2)文王:周文王,姬姓,常姓,西周人国之周武王之父是孔子心目中的古代圣人之一。
(3)与:同““电梯”,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23.以上两个词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1(分钟)24简评《君子远离子》。
(4(分钟)参考答案:23两则文字都体现了孔子对礼乐为核心的古代文化的重视。
(1(分钟)24.“君子离子远”表明孔子不偏袒儿子,对儿子和其他弟子一视同仁。
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是绅士对孩子爱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无歧视教育观。
(对“平等待遇”、“不歧视教育”和“教育平等”的答复)分,答到“严格要求”“爱子”得2(分钟)。
君子远其子
君子远其子“君子远其子”是孔子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意思是说君子把自己的子女看得比自己更远。
这句话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教育道理和家庭规范。
在如今这个社会,许多家长都在努力地希望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却忽略了“君子远其子”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通过分析“君子远其子”的内涵、意义和实践方法,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中贯彻这一理念。
我们应该了解“君子远其子”这句话的内涵。
这其中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因素。
是父母应该为子女的未来着想,要想着如何能让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是父母应该为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需要父母自己不断地修身养性,以身作则。
是父母要尊重子女的个性和独立性,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这三个因素中蕴含着父母对子女未来的关怀与呵护,以及对子女个性的尊重与理解。
那么,“君子远其子”这一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又该如何贯彻呢?作为家长,要给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包括物质上的条件,如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和优良的学习环境;更包括精神上的陪伴,如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沟通,亲手为孩子做一些家务,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关怀。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秉持着诚实、正直、宽厚、仁爱的原则,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要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在孩子身上。
“君子远其子”这一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同样需要贯彻。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榜样,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不要把学生都同质化。
关于“君子远其子”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付诸实践。
这需要付出父母的心血和汗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才能共同协同合作,才能创造一个对子女负责任,尊重个性,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教育环境。
君子远其子
君子远其子君子远其子,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意为君子远离自己的孩子。
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形容君子应该有所远大的胸怀和理想,不应该只为了亲情和私利而放弃原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和道德风范的人,是一种崇高的称谓,而“远其子”则是告诫君子要远离私情、私利,追求更高尚的目标和理想。
这句话虽简短,但内涵丰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君子远其子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观念,它反映了古代圣贤对人生道德的深刻思考。
在《孟子》中,“君子远其子”的观点是孟子对待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一种高尚境界的表现。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君子是受人尊敬和仰慕的人,他们以道义之心来处事,不为私情所动,不让亲情干扰自己的原则。
在封建社会里,讲究家族伦理,君子的地位是非常尊崇的,但是君子并不因此而放松自己的标准和原则,他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子女有严格的要求,更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更高的追求。
这种对自己和他人的严格要求,是君子境界的一种象征。
君子远其子也是对现代社会伦理观念的一种反思。
在当代社会,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亲情和私利放在第一位,为了自己的家人可以不择手段,忽视道德和公正。
这种现象既是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战,也是对人性本质的一种扭曲。
君子远其子之说,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诫我们,在面对家庭和社会时,要有更高尚的情操和风范,不应该因个人私利而丧失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也提醒我们要培养出更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后代,让他们成为有志向、有品德的人,而不是被私利和无原则所左右。
君子远其子也是对道德修养和境界的一种要求。
在传统文化中,要求人们要有高尚的品德,处事要讲究道义,追求更高尚的理想和境界。
君子远其子是要求君子要有深厚的修养和境界,他们应该超越个人的私利,去追求更广阔的天地,去拓展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反思自己的品德和境界,不仅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有高远的理想和抱负,不被身边的私利和狭隘的眼界所所限制。
内蒙古包头市2020年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语文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市2020年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
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使其基本骨架、内在气质在《论语》多视角的反复刻画中脱颖而出。
“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核心概念,由此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
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就是为人的生存寻求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
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孔子在《论语》里睿智地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
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不满和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他还明确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对于“小人”,他在与君子比照中予以贬贵和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这就告诉我们:君子一方面不是难以见到、难以企及、仰之弥高,乃至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见利忘义、斤斤计较的小人判然有别。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儒家学派。
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认为,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具体来说,就是认为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观念:修己即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
高二寒假作业06 课内文言巩固(一)解析版
限时练习:60min完成时间:月日天气:第06练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训练(一)《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01《论语十二章》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士不可以不弘毅答案D解析A项,“说”同“悦”。
B项,“知”同“智”。
C项,“有”同“又”。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
B.可以群,可以怨.怨:讽刺时政。
C.迩.之事父迩:近。
D.君子喻.于义喻:比喻。
答案D解析D项,喻:知晓,明白。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而:连词,表转折,却。
B.文胜质则.史则: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C.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代词,……的人。
D.其.“恕”乎其:副词,大概,也许。
答案A解析A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可谓好学..行之者乎..也已 B.有一言而可以终身C.仁以为..之名..己任 D.多识于鸟兽草木答案C解析C项,以为:古义,在句中指“把……作为”;今义,认为。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闻道,夕死可矣B.吾得兄.事之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可以群.答案D解析D项,群:名词用作动词,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A、B、C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
兄:像侍奉兄长一样。
西:向西。
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A.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B.微斯人,吾谁与归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D解析A项,为判断句。
B、C项,为宾语前置句。
D项,和例句相同,为定语后置句。
8.下列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答案B9.下列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D.其“恕”乎其:它答案:D10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答案:D二、翻译下列各句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君子远其子
君子远其子“君子远其子”,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言。
“君子”是指有品德和涵养的人,“其子”则是指儿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远离照顾自己的儿子,不偏私,不偏颇,而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
在古代,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价值观。
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孝道的表现之一,而“君子远其子”则是遵循孝道的一种表现。
在古人的心中,父母是伟大的、值得敬重的,而儿子则是顺应自然而来的一种身份。
虽然儿子在家庭中很重要,但君子应该把对待自己的儿子和对待其他人一样看待,不偏私,以公正的态度面对所有人,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和修养。
现代社会也有类似的思想,要求我们放下私人的情感,公正地对待身边所有的人。
在法律的眼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种特殊的人类。
这种思想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正义和公正的追求,是一种更广泛的价值观。
“君子远其子”重在强调公正和无私。
公正不是说不怕得罪任何人,而是要不偏不私地对待所有的人。
无私不仅是指不偏私,还包括从个人的感情和利益出发,为社会和公众利益着想。
君子的远离,就是要让人们不被感情左右,不会受到贪婪、恶意和个人利益所左右,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事情。
我们需要在平日里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自己的孩子、亲戚等亲情所束缚,要理性地看待问题,尽快想到公共利益。
这里的公共利益不仅仅是指国家、社会,也包括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等,在不影响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是最重要的。
“君子远其子”是一句很简单的格言,但是它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理性面对各种事情的人,放眼全局,真正做到公正无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223题。
(5分)
甲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乙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注释】 (1)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畏,受到威胁。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3)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23.上述两则文字都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1分)
24.对君子远其子作简要评析。
(4分)
参考答案:
23. 两则文字都体现了孔子对礼乐为核心的古代文化的重视。
(1分)
24. 君子远其子表明孔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对儿子和其他弟子一视同仁。
这既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也是君子爱子的体现。
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答到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教育平等可得2分,答到严格要求爱子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