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感染性疾病-传染病59页PPT
合集下载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课件
控制措施
早期诊断与治疗
一旦发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应及时 就医,确诊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隔离与控制传染源
将感染新生儿隔离,并追踪接触者, 以防止疾病传播。
规范医疗操作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应严格遵 守消毒和防护规范。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确 保医疗安全。
公共卫生管理
监测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告
发热或体温不升 食欲不振、喂养困难
黄疸
常见症状
01
精神萎靡、嗜睡
02
呼吸困难、咳嗽
03
呕吐、腹泻
04
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母亲孕期、分娩期及新生 儿出生后的感染情况。
体检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状况,如皮 肤颜色、反应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培养、尿常规等, 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制定应急预案
建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针对可能发生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疫情,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 众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防控经验和信息, 共同应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挑战。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新生儿感染 性疾病可以分为病毒感染、细菌 感染、真菌感染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免疫系统发育不全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 发育,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较弱。
病原体易感
新生儿与外界接触较少, 免疫系统对某些病原体缺 乏免疫力,容易感染。
《儿童感染性疾病》幻灯片
病因
★结核杆菌:属放线菌目、分支杆菌科、 分支杆菌属。
★染色:革兰染色弱阳性,抗酸性,抗酸 染色红色。
★分型:可分为四型:人型、牛型、鸟型、 鼠型。对人致病的主要为人型和牛型结 核杆菌,以前者为主。
发病机制
结核菌素 试验(+)
诊断
结核中毒症状
结核接触史
病史
卡介苗接种史
病前 急性传染病史
结核过敏表现
《儿童感染性疾病》幻灯 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流行性腮腺炎
epidemic parotitis ★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
起的以腮腺肿痛为特征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性疾病。
★特征:①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
结核菌素试验
★试验方法:①旧结核菌素(OT) :已不用。 ②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5U左前臂掌
侧面中、下1/3交界处皮内注射。 ★结果观察:48~72小时后测定局部硬结直径.
(-) →硬结直径<5mm;(+)→ 5~9mm; (++)→ 10~20mm;(+++)→ >20mm; (++++)→除硬结外,有水疱或局部坏死 ☆强阳性反响:(+++) 、(++++)
卡他病症:结膜充血,流涕流 泪,畏光,眼睑水肿
Koplik 斑
..
·· ·
麻疹病程中的体温变化
- 41℃ 出
- 40℃ 疹
- 39℃
细菌性肺炎
- 38℃
麻疹脑炎
- 37℃
| || | |
潜伏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
〔二〕其他类型麻疹:
1 .轻型麻疹:潜伏期内被动免疫者,8月内婴 儿,病症轻,Koplik斑及皮疹少。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课件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病因及流行病学:
• 现代医学认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春冬季节 多见,易感儿为6~8个月以后的婴幼儿。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在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 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 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间接传播。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 的普遍应用,其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但少数地区由于预防工作不 够健全,仍有局部流行。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病理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含核糖核酸 (RNA病毒),仅有一 个血清型。当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后,约第2日进入附近淋巴结, 同时少量病毒入血,通过第一次病毒血症到达肝、脾及其他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中,大量增殖后,再入血循环,造成第二次 病毒血症,同时破坏受侵袭的细胞,出现临床表现。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二、风疹
• 风疹是儿童常见的较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 炎症、低热、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 触痛,合并症少见。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后,病毒可通过胎盘 传给胎儿而致各种先天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 (一)病因 风疹病毒属披盖病毒科。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治疗
一、对症处理 1.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服用小量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引起虚
脱,加重病情。 2.咳嗽剧烈时给镇咳祛痰剂。 3.烦躁不安时可用苯巴比妥类药物。 4.经口入量不足时应静脉输液,但应注意输入量及速度,以免增加心脏
负担。 二、并发症治疗
1.肺炎:如为继发细菌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2.喉炎:除选用合理抗生素外,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声门下水肿,常 用泼尼松每日1mg/kg口服,重者用地塞米松每日0.2mg/kg静点。个别严重 呼吸道梗阻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病因及流行病学:
• 现代医学认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春冬季节 多见,易感儿为6~8个月以后的婴幼儿。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在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 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 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间接传播。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 的普遍应用,其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但少数地区由于预防工作不 够健全,仍有局部流行。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病理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含核糖核酸 (RNA病毒),仅有一 个血清型。当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后,约第2日进入附近淋巴结, 同时少量病毒入血,通过第一次病毒血症到达肝、脾及其他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中,大量增殖后,再入血循环,造成第二次 病毒血症,同时破坏受侵袭的细胞,出现临床表现。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二、风疹
• 风疹是儿童常见的较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 炎症、低热、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 触痛,合并症少见。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后,病毒可通过胎盘 传给胎儿而致各种先天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 (一)病因 风疹病毒属披盖病毒科。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
儿科--第八章-感染性疾病
治疗
一、对症处理 1.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服用小量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引起虚
脱,加重病情。 2.咳嗽剧烈时给镇咳祛痰剂。 3.烦躁不安时可用苯巴比妥类药物。 4.经口入量不足时应静脉输液,但应注意输入量及速度,以免增加心脏
负担。 二、并发症治疗
1.肺炎:如为继发细菌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2.喉炎:除选用合理抗生素外,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声门下水肿,常 用泼尼松每日1mg/kg口服,重者用地塞米松每日0.2mg/kg静点。个别严重 呼吸道梗阻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儿童疾病专科培训PPT课件
儿科学(第9版)
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 病因
✓ 感染途径:呼吸道途径;血行感染及医源性途径 ✓ 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近年来机会致病菌感
染亦增多
儿科学(第9版)
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 临床表现
✓ 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差等 ✓ 呼吸系统表现:气促、鼻翼扇动、发绀、吐沫、三凹征等 ✓ 沙眼衣原体肺炎出生后常有眼结膜炎病史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合并脓气胸
儿科学(第9版)
四、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 由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引起 ➢ 发达国家先天性CMV感染占活产婴儿的0.5%~2%,是导致先天性耳聋
和神经发育障碍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 我国是CMV感染的高发地区,孕妇CMV-IgG抗体阳性率高达95%左右
➢ 出生后感染:较上述两种感染更常见
儿科学(第9版)
一、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 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 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 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真菌或病毒等
儿科学(第9版)
新生儿免疫系统特点
➢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特异性免疫功能
三、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 指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生长繁殖,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 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 随着我国新法接生技术的推广,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儿科学(第9版)
发病机制
破伤风杆菌 污染的器械
包扎引起的缺 氧环境利于破 伤风杆菌繁殖
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普及宣传PPT课件
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
可导致胎儿畸形。
风疹介绍及预防
预防措施
健康 教育
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 个月内感染。 免疫接种。选用减毒风疹活疫苗,有效免疫持续时间5-8年,疫苗需冷藏运 输和储存,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 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 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 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咳嗽 流涕
发热 眼红
麻疹介绍及预防
预防措施
症状。
• 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
床
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
床
• 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
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
• 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
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 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 种原因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介绍及预防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 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 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疱亦会传播 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 飞沫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手足口病介绍及预防
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
儿童常见传染病精品课件
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孕妇在怀孕早期染上风疹,易使婴儿患先 天性心脏病。
精品 PPT
• (4)预防 • 给易感儿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使机体产
生抗体。
精品 PPT
• 4.流行性腮腺炎 • (1)病因 •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
儿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 沫传播。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在儿童集 体机构中,极易发生暴发性流行。
精品 PPT
• (4)预防 •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岁以下或有慢性病
的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 做好患儿的隔离消毒。病人停留过的房间, 开窗通风3小时。护理过患儿后,要晒太阳 后再接触健康孩子。
精品 PPT
• 3.风疹 • (1)病因 •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鼻、眼等分泌物中, 可直接或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5个月到5 岁的幼儿。该病传染性较小,多发于冬春 季节。
精品 PPT
• (2)症状 • 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
等症状。2~3天后,在口腔内两侧颊粘膜上, 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外周有红晕,此 为麻疹粘膜斑,是早期诊断麻诊的重要依据。 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 四肢、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皮疹。出疹时,热 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时间 3~5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 常,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精品 PPT
病毒性传染病
• 1.水痘 • (1)病因 •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 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 痂,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发病初 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的疱疹破溃后, 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此病多在冬 春季流行,传染性很强。
精品 PPT
• (4)预防 • 给易感儿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使机体产
生抗体。
精品 PPT
• 4.流行性腮腺炎 • (1)病因 •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
儿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 沫传播。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在儿童集 体机构中,极易发生暴发性流行。
精品 PPT
• (4)预防 •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岁以下或有慢性病
的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 做好患儿的隔离消毒。病人停留过的房间, 开窗通风3小时。护理过患儿后,要晒太阳 后再接触健康孩子。
精品 PPT
• 3.风疹 • (1)病因 •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鼻、眼等分泌物中, 可直接或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5个月到5 岁的幼儿。该病传染性较小,多发于冬春 季节。
精品 PPT
• (2)症状 • 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
等症状。2~3天后,在口腔内两侧颊粘膜上, 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外周有红晕,此 为麻疹粘膜斑,是早期诊断麻诊的重要依据。 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 四肢、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皮疹。出疹时,热 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时间 3~5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 常,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精品 PPT
病毒性传染病
• 1.水痘 • (1)病因 •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 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 痂,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发病初 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的疱疹破溃后, 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此病多在冬 春季流行,传染性很强。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02
幼儿常见传染病介绍
Chapter
水痘
01
病原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02
03
04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症状
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皮疹 等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注 意个人卫生
手足口病
病原体
肠道病毒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接 触传播
症状
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 疱疹、溃疡等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01
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防止传染病蔓延。
02 03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 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 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 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对于病毒性传染病,抗生 素无效且易导致菌群失调 ,应避免滥用。
辅助治疗手段推荐
中医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 具有清热解毒、扶正祛邪 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进行 治疗。
营养支持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患者 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 和维生素等营养素,促进 身体康复。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恐惧等心理问题,及时 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减 轻心理负担。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痛、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诊断依据及流程
根据典型皮疹特点、接触史及流 行病学资料可作出临床诊断,必 要时可做病原学检查。
《儿童感染性疾病》课件
• 影像学诊断:借助X光、CT等手段观察病变部位。
诊断方法与流程
采集病史
详细了解患儿的发病情况、接触史等。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诊断方法与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收集的信息作出初步判断。
确诊
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获得病原学和病理学证据。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要点一
跨国研究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研 究,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要点二
学术会议
定期举办儿童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 和合作,推动学科发展。
推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预防与控制措施
01
控制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患 者。
02
切断传播途径,对环境进行消毒 、灭菌等处理。
预防与控制措施
01
控制措施
02
03
04
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及 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务 人员的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儿 童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
新药研究与开发
新药研究
针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研究开发新的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药物筛选
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快速发现具有抗 感染活性的小分子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 多选择。
新型诊断技术应用
基因检测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菌 基因序列,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免疫诊断
发展新型免疫检测方法,提高感染性疾病的 早期诊断准确性,为及时治疗提供保障。
诊断方法与流程
采集病史
详细了解患儿的发病情况、接触史等。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诊断方法与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收集的信息作出初步判断。
确诊
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获得病原学和病理学证据。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要点一
跨国研究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研 究,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要点二
学术会议
定期举办儿童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 和合作,推动学科发展。
推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预防与控制措施
01
控制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患 者。
02
切断传播途径,对环境进行消毒 、灭菌等处理。
预防与控制措施
01
控制措施
02
03
04
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及 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务 人员的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儿 童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
新药研究与开发
新药研究
针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研究开发新的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药物筛选
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快速发现具有抗 感染活性的小分子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 多选择。
新型诊断技术应用
基因检测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菌 基因序列,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免疫诊断
发展新型免疫检测方法,提高感染性疾病的 早期诊断准确性,为及时治疗提供保障。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ppt课件ppt课件
2
新生儿感染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 后。
①出生前感染:病原体经母亲血液透过胎盘 感染胎儿是最常见的途径,又称宫内感染。
②出生时感染:胎儿吸人产道中污染的分泌 物或血液中的病原体;
③出生后感染:较上述两种感染更常见,病 原体可通过皮肤粘膜创面、呼吸道、消化道 及带菌的家庭成员医护人员接触传播。
皮肤、脐部感染→血行传播→肺炎
⑵ 医源性传播 消毒不严,呼吸机、抗生素使用过久
⑶ 吞咽功能不协调 →乳汁吸入性肺炎
59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60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
宫内感染
分娩过程中感染 出生后感染
病因
母亲妊娠期感染
胎膜早破/分娩过程中吸 呼吸道/血行/医源性 入
病原菌 病毒/大肠杆菌/支原体 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 金葡菌/大肠杆菌
IL-6:其敏感性为90%,阴性预测值> 95%。炎症发生后反应较CRP早,炎症控 制后24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有条件单位可 测定。
43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44
诊断
确诊败血症
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 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 如果血培养出机会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 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DIC、休克或
细湿罗音。
持续肺动脉高压。
实验室检 脐血IgM>200mg/L或特 生后立即进行胃液涂片 鼻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病
查
异性IgM增高者对产前感 找白细胞和病原体,或 毒分离和荧光抗体,血清特 染有诊断意义。X线胸片 取血标本、气管分泌物 异性抗体检查有助 于病原
临床诊断败血症
新生儿感染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 后。
①出生前感染:病原体经母亲血液透过胎盘 感染胎儿是最常见的途径,又称宫内感染。
②出生时感染:胎儿吸人产道中污染的分泌 物或血液中的病原体;
③出生后感染:较上述两种感染更常见,病 原体可通过皮肤粘膜创面、呼吸道、消化道 及带菌的家庭成员医护人员接触传播。
皮肤、脐部感染→血行传播→肺炎
⑵ 医源性传播 消毒不严,呼吸机、抗生素使用过久
⑶ 吞咽功能不协调 →乳汁吸入性肺炎
59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60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
宫内感染
分娩过程中感染 出生后感染
病因
母亲妊娠期感染
胎膜早破/分娩过程中吸 呼吸道/血行/医源性 入
病原菌 病毒/大肠杆菌/支原体 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 金葡菌/大肠杆菌
IL-6:其敏感性为90%,阴性预测值> 95%。炎症发生后反应较CRP早,炎症控 制后24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有条件单位可 测定。
43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44
诊断
确诊败血症
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 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 如果血培养出机会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 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DIC、休克或
细湿罗音。
持续肺动脉高压。
实验室检 脐血IgM>200mg/L或特 生后立即进行胃液涂片 鼻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病
查
异性IgM增高者对产前感 找白细胞和病原体,或 毒分离和荧光抗体,血清特 染有诊断意义。X线胸片 取血标本、气管分泌物 异性抗体检查有助 于病原
临床诊断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