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例谈 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例谈近年来,体验式教学方式在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推广。所谓的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组织和创设实践体验、情境体验、情感体验等课堂活动,呈现或再现真实情景,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知概念和知识,发现并总结规律,培养能力和思维的教学模式。数学课程标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关键性目标动词来概括描述上述教学活动。
在数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和体验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从真实中感知数学
根据教学实际,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有经验的教师会创设使学生能够产生思维冲突、引发深刻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内容往往可以在生活现实中找到与其相匹配的原型,把现实原型为教学情景引入到课堂中,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体验数学。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活动亲临其境地感知数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课堂实录片段】克与千克
(老师课前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自行到附近超市收集商品净含量的数据,并亲身感觉商品轻重,同时了解有关秤的常识。老师先请学生根据课前实践经验来比较两小箱水果的轻重。)老师:先请大家猜猜这两箱水果是不是一样重?如果不一样,到底是苹果重还是桔子重?
学生:苹果重一些。
老师:用什么方法比较两者的轻重?
学生:用手掂量感觉呀。
老师:对了,通过掂量可以感觉这箱苹果重一些,这箱桔子轻一些。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两种水果到底有多重呢?有什么办法才能知道?
(老师先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话锋一转)
学生:算出净含量就可以知道。
老师:不错,哪位同学能回答什么叫净含量?
(由于有了课前的体验感受,所有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抢答……)【点评】课前的调查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真实体验,生活中他们可能没刻意做过这样的事情。让学生亲身感受掂量物品轻重后,带着经验回到课堂,为接下来学习重量的有关知识提前做好“热身运动”。为了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教师可以以具体的
生活情境作为载体引入课题,接着进一步挖掘其数学内涵。巧用情境教学,为学生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这样,课堂上就可能
出现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还原现实,从生活中感触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现象无处不在。学生已有较为丰富的生活活动经历,初步获取了数学知识(经验),数学概念或观念已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些概念或观念可能是不完整的、模糊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恰恰就是这些现实生活的亲身体验,为学生开始正规的数学学习作了基础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学习就是学生重新认识数学现象,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提炼与总结,从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重新解读”,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通过学习贴近生活的“现实的数学”,使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有趣、易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数学管用、有价值。
【课堂实录片段】植树问题
(老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
老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提一个数学相关的问题了!这位小朋友在一列队伍中,从前面数,他排第五,从后面数,他也排五,那么,队伍中一共有几个人呢?
学生:10!”“11!”“9!”“8!……(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答案).
(接下来,老师又请了几位学生上台画图,让学生自己得到答案)
学生:9个人!(学生们不约而同得出一致答案)
老师:那么,为什么最后的结果不是5+5等于10个人,而是5+4等于9个人呢?虽然通过画图得出了答案,但是老师还是希望可以听到小朋友们的思考。
学生:因为从前面数5个人已经加上了这个小朋友了,从后面
(一位女同?W站起来回答说)数又加一次就重复了,所以要减掉。
老师:没错!小朋友们,我们在日常排队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理解了,就不会算错人数了。(老师笑着补充说)【点评】教师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熟悉”现象去解读“陌生”知识,用“具体”事例去理解“抽象”理论,感觉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象,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触摸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营造氛围,在游戏中感悟数学
唤起兴趣是引导儿童学习数学的第一要务。儿童获得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期待后,才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数学探究的欲望,产生愉悦而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并形成“想学――爱学――会学――学会”的良性循环。小学生与成人不
同,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学习行为的前提是“有趣的我才喜欢学”。迎合孩子“好玩”的天性设计数学游戏,表面枯燥、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讲解就会变得鲜活、生动;按照孩
子心理需求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看似呆板而冰冷的数字和图形陈列就会显得可亲、暖心。【课堂实录片段】平均数老师:学校场地有限,我们就在室内进行一次拍球比赛,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好。(学生拍手赞同)
老师:我们以这条中线为界,分左右两队。两队各自商量定个番号(队名),然后派个代表出来写到黑板上。咱们再琢磨琢磨比赛规则,看这个拍球比赛怎么决出胜负,请你们帮老师想想。大家明白了没有?
(同学们交头接耳,安静的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很快,黑板两边分别写上了“飞虎队”“雄鹰队”两个醒目的队名)老师:不错不错,两队起的名字都很霸气。飞虎队决斗雄鹰队,至于怎么比法,求支招。
学生:选最棒的同学代表自己队决出高低。
老师:OK,你们自己定人选,咱们再选两位同学作为裁判和记录。
老师:预备,开始!
“飞虎队”29)“雄鹰队”30,统计结果:秒后比赛结束,20(
老师:我来宣布结果,本次比赛胜方为雄鹰队。飞虎队认输吗?
飞虎队:不认输!
老师:飞虎队不服气,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