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情感世界

夏目漱石的早期三部曲, 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 三角关系。要《三四郎》中那个无名无姓的女子, 成为《从此之后》中的三千代、《门》中的阿米。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不经意间通过文学表达出来, 这不是偶然的。从未享受过母爱、缺乏恋爱的体验、没有幸福婚姻的夏目漱石, 在其冷峻的外表下, 有着一颗对人世间的亲情、温情、爱情无比渴望的心。

在夏目漱石早期三部曲之一的《三四郎》中, ———是什么时候初会的呢? 描写了两个爱情故事: 一个是大家所熟悉的小川三———二十年前。( ) 《三四郎》十一) ( 小说译文均出自参考文献[3 \ 〗四郎和里见美弥子之间的恋爱, 这一朦朦胧胧、似梦中的广田在茂密的森林中, 突然遇到了同20 是而非的恋爱, 在某种意义上是来自乡下的纯朴、木讷的大学生三四郎和在大城市长大的聪明、骄傲年前一模一样的女子, 那女子美貌如初, 一动不动的美弥子之间心理上的角逐。这一故事是贯穿小说地站在那儿。现实中的广田是在明治22 年( 1889) , 的主题, 因而评论它的文章很多, 本文不再赘述。即明治宪法颁布的那一年观看森有礼( 当时的日本另一个爱情故事是人们在阅读该小说时不太注内阁文部大臣, 被刺杀) 葬礼的时候见到那个女子意的广田的恋爱。在小说几近结尾的时候, 从午睡中醒来的广田对三四郎说: ———我刚午睡的时候, 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说怎么着, 我梦见了生平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子……——, 什么样的女子? —哦——二三岁, 长得很漂亮, 脸上有颗—十痣。的, 当时她坐在送葬的车子上。那时的事情广田大都忘记了, 但只记住了那个姑娘, “她当时的模样在头脑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想起来就火辣辣的”20 年后那女子终于在他的梦中复活了, 然而。广田与那女子在现实中却只有一面之缘。贯穿于夏目漱石早期三部曲《三四郎》《从此、之后》《门》

一、生平与创作概述:

夏目漱石( 1867 — 1916 )是日本近代最杰出的作家。

夏目漱石,本名金之助, 1867 年 1 月 5 日,生于江户。这一年是明治维

新的前一年。他的父亲是“名主”——地方小吏,拥有田亩和实权。明治维新以后,“名主”制度被废除,夏目漱石家急速破落下来。夏目漱石童年不幸,出生不久,他就被人领养,从小得不到家庭温暖。少年时代,夏目漱石对汉学兴趣浓厚,读了不少中国先秦典籍和唐宋诗文。他在《木屑录· 序》中说:“ 余儿时诵唐宋数千言,喜作文章。” 在汉文学习中,他接受了“ 济世爱民” 思想。

明治维新以后,西洋文明大量涌入日本,仅学汉学,难以适应社会需要。漱石专攻西学。他先后去“ 成立学舍” 和东京帝国大学学习英语,接受西方民主思想洗礼。

高中读书期间,夏目漱石在同窗好友正冈子规激励下,完成《木屑录》,署名“ 漱石” 。这是他最早汇集成册的作品。笔名“ 漱石” 出自《世说新语》“ 漱石枕流” 。

1900 年,夏目漱石被文部省派赴英国留学。在伦敦两年中,漱石感受到东西文

化的巨大差异,并切身体验到西洋人对东洋人的轻蔑态度。这促使漱石的“ 东

洋意识” 和“ 自我本位” 思想骤然增长。他努力寻求精神上和文化上的独立,认为“ 盲目崇拜西洋文明是危险的” ,决心不当“ 西洋的奴婢” 。他积极搜集材料,撰写《文学论》,目的是为了写出一部具有日本特色和日本风

格的文学论著,反对当时“ 崇洋媚外” 的社会风气。

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1907 年以前):自 1905 年 1 月起,《我是猫》连载于《杜鹃》

杂志。《我是猫》的成功为夏目漱石打开了创作的闸门,他的创作热情如洪水

决堤,一泻千里。同年,他相继发表了《伦敦塔》、《一夜》、《琴之空音》、《幻影之盾》等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表达了夏目漱石对“ 爱” 和“ 真情” 的憧憬;对战争的不满。他认为战争是“ 人之罪,人之肉,人之血” 的“ 结晶” 。

不久,夏目漱石又写了《哥儿》( 1906 )、《草枕》( 1906 )、《二百十日》( 1906 )等小说,显示出旺盛的文学创作力。《哥儿》写“ 一个有正义感的

憨厚教员对庸俗、丑恶的社会进行反抗” 。《草枕》是一部“ 俳句式的小说” ,“ 描绘了一个脱离现实、超越人世的美的世界” 。《二百十日》借

作品主人公老圭之口,“ 猛烈抨击了华族和财主飞扬跋扈的社会” 。

第二阶段(1907 年—1910 ):漱石视文学为生命。 1907 年 4 月,他接受《朝日新闻》报社邀请,辞去教师职务,走上专业作家道路。此后四年间,是他

创作的第二时期。

《虞美人草》( 1907 )是漱石成为专业作家后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作品描写

了两组对立人物的矛盾和纠葛。一组是甲野和宗近兄妹,另一组是藤尾和他的母亲。前者代表正义,后者代表邪恶。作品以藤尾自尽告终。小说带有劝善惩恶的

伦理色彩。《虞美人草》情节生动、富有戏剧性,文体优美、人物对人生充满哲

理性思考,轰动当时日本文坛。

继《虞美人草》后,漱石写成了《坑夫》( 1908 )、《三四郎》( 1908 )、《从此以后》( 1909 )和《门》( 1910 )等作品。

1910 年,漱石在修善寺温泉地疗养时,胃病复发。病情严重,“ 徊于生死之间” 。加之女儿雏子夭折,令他精神抑郁、感情消沉。

第三阶段(1910 以后):这一创作时期,夏目漱石先后发表了《春风之后》( 1912 )、《行人》( 1913 )、《心》( 1914 )和《明暗》( 1916 )等

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批判社会现实,而且揭示普通市民、尤其是知识分子自身的

问题、剖析他们的“ 心理隐曲” 这是夏目漱石现实主义的深化和发展。

《明暗》是夏目漱石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一对夫妇为中心,描绘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揭示了现代人的孤独与不安。这部作品没有完成,作者就与世长辞了。

夏目漱石创作的主要思想内容:

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社会的见证人。他的思想可以说是在“ 欧洲近代思想与东方思想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 。他“ 除了东方的教养之外,非常灵活地吸收了西欧近代市民社会的思想以及个人主义的伦理” 。夏目漱石热爱自由、纯真,憎恨专制、虚伪。他在作品中批判明治社会的黑暗,鞭挞利己主义,表现现代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命运。以自己的伟大人格“ 唤醒民众” ,企图实现“ 民主社会” 和“ 人的自由” 。

批判日本明治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是夏目漱石作品的重要内容。明治社会以金钱和权力相结合,剥夺人的自由。“现代文明” 破坏人的自然感情。漱石对此作了无情批判。其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为日本近代文学所罕见。如《我是猫》对“ 大和魂” 、天皇、资产阶级爆发户、警察、战争等作了尽情嘲讽。《哥儿》批判了教育界的陋习。主人公哥儿称学校当权者是“ 时髦的坏蛋、骗子手、冒牌货、伪君子” 。《野分》通过白井道也先生,批判“ 金钱万能” 、“ 高等的劳力得不到高等报酬” 的不合理社会现象。《三四郎》通过广田先生之口,批判了日本社会盲目欧化的社会风气。《坑夫》具体描摹了矿工的悲惨生活,是对日本明治政府的强烈控诉。

关心普通人的命运,表现普通人的愿望、情绪和烦恼,是夏目漱石作品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诚如长谷川泉所言,漱石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它“ 不是欧外那种高蹈派文学,而是庶民文学” ,漱石的作品贴近现实,表现普通人的生活,描写他们在恋爱、婚姻、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富有时代气息。例如农村青年进城;年轻人的朦胧恋情;大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就职难;友情与恋爱;家庭内部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矛盾;“ 自由恋爱” 和“ 包办婚姻” ;个人意志与社会干涉;工人生活贫困……等,这些普通人遇到的问题,在漱石作品里都有生动描述。这些问题也正是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因此,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和读者产生强烈共鸣,这是漱石作品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鞭挞利己主义,也是漱石作品漱石文学作品内容。他认为“ 只有合乎伦理,才能成为艺术;真正的艺术必须合乎伦理” 。并说:“ 文学艺术家是最有理想的人。” 因此,漱石在中、后期作品中彻底揭露潜藏在自我之中的丑恶,并为克服这种丑恶而寻求理想境界。他的作品洋溢着伦理道德精神。例如《门》中的男主人公宗助,自从“ 夺” 了朋友的妻子阿米之后,心中一直很不安,时时有一种负罪感认为自己背叛朋友,犯了“ 不义之罪” 。阿米三次怀孕,三次遇难。他认为这是“ 报应” ,耳际“ 不时听到诅咒的声音” 。《心》中的主人公“ 先生” ,与朋友K同时爱上了一个女人。他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击败了“ 情敌” ,不久,K走上了绝路。这使“ 先生” 感到内疚,最后也一死了之。利己主义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漱石对利己主义作了彻底的清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