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夏目漱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十夜梦》中,夏目漱石直接写了十个梦, 于是《十夜梦》就成了夏目漱石营造的一个完完全 全的百分之百的梦境和艺术整体。而 《野草》也是 鲁迅创作中写梦最集中,最执着、最自觉的一部作 品。在二十三首诗篇中,涉及梦幻的就有十三篇。 如果说 《十夜梦》是由十个“纯粹的”梦境组成的 艺术整体的话,那么《野草》也是由一个宏观的长 梦“过程”组成的艺术整体。从梦的审美角度出发, 我们发现,பைடு நூலகம்野草》的宏观结构具有相当完美的总 体设计和整体构思。它体现了鲁迅独具匠心的艺术 创造。《野草》以《秋夜》入梦其中体现了花、叶、 枣树三个秋夜之梦,以 《一觉》终醒,整部诗集显 出梦与醒的前后呼应,从而构成了一个宏观的长梦 结构,暗示着鲁迅的一段独特而艰难的心理历程。

《十夜梦》也是夏目漱石的心灵的史诗,它记载着这位 文化启蒙战士的心灵世界的恐惧惶惑和“精神变形”的痛 苦不安。夏目漱石的“梦”到处充满着不安和不确定。 《梦四》描述一个法力无边的老爷爷向“我”许诺将手帕 变成蛇。“马上就成”的许诺诱使“我”跟老爷爷来到河 滩走进河水,老爷爷渡河,我独自站在那里,一心等待着 老爷爷会变蛇给我看,但老爷爷终究没有从河里上来,我 只能永远等待。《梦五》中的“我”战败被俘,临死前, 只求一会心爱的女子,那女子纵马前来相见,“我在草地 上等待她来”但女子竟连人带马在喔喔鸡叫声中坠入深渊, 原来是恶魔模仿了鸡叫。又是一个悲惨的落空的期待。 《梦九》同样写的是一个凄婉悲惨的故事。于动乱年代丈 夫离家出走而杳无音讯,妻子不知丈夫早已为浪人所杀而 在家里不间断地祈求神的保佑,祝愿丈夫早日平安归来。 孩子反复追问父亲何时能回,母亲反复回答孩子 “就要 回来”。这无疑还是一个更为悲惨的落空的期待。这种 “落空的期待”构成了《十夜梦》的主题基调。
鲁迅《野草》与 夏目漱石《十夜 梦》比较论
作者紹介
名前 • 魯迅 (ろじん) 出身地 • 中国・浙江省紹興市 生年 • 1881(明治14)年9月25 日 没年 • 1936(昭和11)年10月19 日
作者について
• 小説家、翻訳家、思想家。本名、周 樹人(チョウシューレン)。1904年 に仙台医学専門学校(現在の東北大 学医学部)に留学。初めは医学を学 んでいたが後に文学に転向。1918年 雑誌『新青年』に『狂人日記』を発 表。
十夜梦
从1908年7月25日到8月5日,《梦十夜》 连载于《朝日新闻》,它是由十篇短篇小说 组成的,主要记述了十个光怪陆离的梦,反 映了漱石对爱情、艺术、 社会等问题的深刻 感悟。这部作品在漱石的文学创作中具有承 前启后的作用,莫定了其后漱石的长篇小说 的基础。1910 年,《梦十夜》被收入《四 篇》由春阳堂出版。 《梦十夜》以其神秘诡 异、奇妙瑰丽的特点备受人们喜爱。
作者について
• 本名、夏目金之助。作家、小説家、 評論家、英文学者として、数々の名 作を残す。森鴎外と並ぶ明治・大正 時代の大文豪。夏目漱石の作品は、 国語の教科書にも多数取り上げられ、 最近では昭和59年(1984年)から平 成16年(2004年)まで発行された千 円札に肖像が採用されたことは記憶 に新しい。
主题思想
(一)韧性战斗的哲学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改变的艰难。要 坚持长期战斗,深层韧性的战斗。壕堑战, 青皮精神 《秋夜》:枣树的韧性斗争 《过客》:疲惫困顿但倔强前行的执着 《这样的战士》:永不休止,举起投枪 《淡淡的血痕中》:叛逆的猛士屹立着。
(二)反抗绝望的哲学 • 《过客》:明知前面是坟,仍要走下去。 • 《影的告别》:选择独自走进黑暗之中, 选择“无”,勇敢承担“无”。 • 《求乞者》:无所为与沉默求乞。 • 《希望》:肉搏空虚中的暗夜。 (三)向麻木复仇的哲学 • 《复仇》:向旁观者复仇。 • 《复仇》(其二):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
• 同作品は近代中国文学の最高傑作 ともいわれ、わずか15項の短編な がら、人物が「発狂」していく過 程の描写は特筆に価すべきものが ある。他特記事項として、「故郷」 「小さな出来事」「藤野先生」は 日本の中学校国語教科書の教材と しても使用されている。
名前: • 夏目漱石 (なつめ そ うせき) 出身地: • 江戸牛込馬場下横町 (現・東京都新宿区 喜久井町) 生年: • 1867(慶応3)年2月 9日 没年: • 1916(大正5)年12 月9日
象征艺术
《野草》主要表现了鲁迅内心世界的意识和潜意识,可 以说构成了一个幽深神秘的象征主义的艺术世界。其中大 约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通过象征性的自然景物和氛围构成一种象征世界,暗 示作者的思想和情绪。 • 主要作品有《秋夜》《雪》《腊叶》等。 (二)通过编造幻想中的真实与想象纠缠的故事,构成想象 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哲学。 • 如《求乞者》《复仇》《复仇(其二)》 (三)通过完全非现实的、荒诞的“故事”,传达或暗示自 己的主旨。 • 如《影的告别》《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死后》等。这类作品因为过于怪异和晦涩, 显得比较难懂
• 代表作、坊ちゃん、我輩は猫である、 他多数。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東京大 学文学部)を卒業後、教師生活を経 て、1900年イギリスに留学。1907年 教職を辞し、朝日新聞社に入社。以 後、「虞美人草」「三四郎」などを 発表するが、持病の持病の胃潰瘍が 悪化し、修善寺に療養するも、「明 暗」の連載途中に胃潰瘍で永眠。
事实上,鲁迅《野草》长梦做得十分清醒和 自觉,它没有朦胧的面纱,也没有温馨的场景, 所有的却是残酷黑暗和阴冷恐怖的现实。在《野 草》长梦中,我们看到的是 “冷的夜气”、“星 的冷眼”、“被现实击碎的好的故事”、“遭遗 弃而化作泥土的腊叶”、“走向坟墓的过客”、 “开胸剖腹的死尸”,以及 “全体冰结的死火”, “老衰寿终的战士”、“废驰失掉的好地狱”、 “颓败线的颤动”、“死后的难堪”、“淡淡的 血痕中”等等。这一系列各具特色但却有密切的 内在联系的意象体系,生动曲折地反映了现实世 界的黑暗残酷以及与之抗争的倍加艰难,并给人 以之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人顿觉毛骨悚然和惶恐 不安。这是 “梦醒了无路可走”的鲁迅痛苦心态 的真实写照,是他对被 “淋漓的鲜血”所浸透的 惨淡的人生和残酷黑暗社会现实的心灵的透视和 折射。
2、如何面对他者:一方面珍视独立个性和自由生命, 另一方面鄙视人们对于痛苦的麻木和冷漠,渴望 激起最广大的劳动者的生命存在意识。 • 《求乞者》:对其生存方式的断然否定。 • 《立论》:对旧有价值观念的颠覆。 • 《过客》、《秋夜》等生命价值的实现。
理想精神的追求
“秋夜中的枣树”:敢于“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 奇怪而高的天空”。 “朔方的雪”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 的精魂”。 “这样的战士”义无反顾地“举起了投枪” 。 “过客”,“向野地里踉跄地闯进去”。
《秋夜》鲁迅
•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 株也是枣树。 •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 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 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 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 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 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 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 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 仍然瑟缩着。
• 《野草》是鲁迅心灵的史诗,它相当真实地记录了这位刚 正不屈的勇猛斗士与黑暗壁垒独战抗争的悲壮愤激的心灵 旅程。《野草》的悲剧精神体现了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 生和正视淋漓的鲜血的悲壮情怀,体现了他勇于承担自身 的历史使命,在灾难和荒诞中确认自我,在毁灭和虚无中 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获得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批判的严 肃冷峻态度和执着战斗精神。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 作《我的失恋》;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 仇》;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这样的战 士》,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腊叶》,是 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 后,作《淡淡的血痕中》;奉天派和直隶派军阀战争的时 候,作《一觉》;《秋夜》,反映当时的白色恐怖;《影 的告别》,表现了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的思想;《求乞 者》,由孩子求乞想到自己求乞;《雪》,描写了雪的风 格和气质,以雪喻人;《风筝》,通过对久经逝去的儿时 的回忆,表达了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好的故事》,在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好在梦里;
•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 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 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 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 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 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 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睒眼;直刺 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 鬼睒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 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 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 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 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睒着许多蛊惑的 眼睛。 •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四)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终极性思考,对人类生存 的最后底线的追索。其中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1、如何面对自我: • 《影的告别》:对既有的一切的拒绝;“我”的 自觉意识;承担虚无。其中深刻的灵魂告白说明 了作者内在的痛苦矛盾及自我的怀疑和分裂。 • 《墓碣文》中,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对自我灵 魂的拷问和剖析。 “我”与墓碣:寒、深渊、无所有、得救 与墓中的死尸:灵魂的破碎与分裂(抉心自食, 欲知本味) 与复活的死尸:逃,不能答。
这个宏观长梦的内在逻辑发展演进的轨 迹也是极为清晰合理的:首篇 《秋夜》刚 入睡的几个梦零零星星,时断时续;第二 篇《影的告别》才比较集中地做了一段梦, 内容也开始由外在景物转向自我心灵;接 下来出现较长的间歇,连续几篇没有写梦, 到了第十篇《好的故事》才又续上;第十 一篇 《过客》又出现一个短暂的间歇,接 着便是真正执着而深沉的梦的高潮出现了, 第十二篇 《死火》及其之后连续绵延七个 完整的梦,均以“我梦见自己……”开头, 这以后才慢慢复苏,黎明到来了,白天到 来了,梦者还有点朦胧混沌,直到黄昏, 才 “忽而惊觉”,于是末篇《一觉》,长 梦苏醒。
作品比較
在 《野草》和 《十夜梦》中,鲁迅和夏目漱石 着意寻求的是一条通往更深层次的心灵世界的路径, 是自我心灵世界和现实世界叠印而成的 “第三样世 界”即象征的世界——— 梦幻境界。他们在梦境中 发现自身及人类因境的根源。以梦境去参与生活和 倾诉心曲是中外许多作家常常采用的艺术手段,而 这种艺术手段最适合于散文诗创作,所以常为散文 诗作者所偏爱,因为它能给散文诗涂抹上一层神秘 的色彩,使原本就以哲理和诗美融和见长的这种文 体更增添了悲凉、深沉和朦胧的美。在夏目漱石和 鲁迅的散文诗里,写梦和象征是紧密衔接合而为一 的艺术手法,两位大师都通过梦境来作象征表现, 借以加强哲理意味很浓的散文诗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使之更加丰富厚实,并达到精神的抽象和概括的作 用,以显示非凡的心理深度和心灵色彩。
内容紹介
野草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 文诗集。1927年7月由北京新华书局出版。收入1924~ 1926年(此时鲁迅先后经历了:与胡适的论战;与现代评 论派的论战;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四一二事变等) 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野草》。鲁迅在与萧 军的通信中谈到《野草》时曾经说:“那是我碰了很多钉 子之后写出来的”。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 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以其独特深刻 的心灵剖示和奇崛幽深的艺术风采,为国中现代散文创作 提供了一个范本。《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 《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 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 奇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