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戊戌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
一时代的大背景
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落败是维新运动兴起的导火索,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来自于腐朽的大清帝国内部。
一是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在甲午海战中,清政府因战费的需要贷过四笔外债和马关条约中签订的赔款都是有海关税本做抵押,列强通过借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二是清政府腐烂的封建统治,横征暴敛,民不堪言。三是洋务运动搞破产后,统治阶级不得不给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让出一点道路,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而这一切就将掀起一场大风暴。
二维新运动的先驱及其活动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著有《新学伪经考》,此书打击了“恪守祖训”的守旧者,促使了知识分子对卫道“圣经”的怀疑,起到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运动。此书撰于康积极酝酿维新变法之时。因此它不是一部单独的学术著作,而是披着“经学”外衣,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工具。1889年到1895年,康有为表面上不谈政治,实际从事维新运动骨干的培养和变法运动理论体系的建立。另外他还在广州万木讲堂公开授课以及在两广讲学,这都为他培养骨干做出了贡献。而梁启超则是他最出色的门徒,他编写了《变法通议》,一起和康有为组织了“公车上书”。
康梁在不断上书光绪皇帝,以争取从上而下的政治革新的同时,又组织学会和创办报刊。康有为在”上书“不达后,意识到集会的重要性,而公车上书后人才难以联结更使他们感到组织学会的重要性。然而当风气未开之际,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显得格外重要。著名学会的有强学会,南学:报纸有《时务报》,《国闻报》。
三湖南的维新运动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矿产丰富,甲午海战后地方官员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政治改良倾向,又在维新骨干谭嗣同的积极活动下和梁启超来湘后主讲时务学堂,湖南新政更加拓展。
时务学堂是湖南重要新政之一,它招收学子学习中西文化,传播维新思想。即使在受到湖南封建势力的打击下,但仍然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各地学校的建立。
南学会是湖南新政的有一大成果,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南学会由谭嗣同,唐有才等组织成立。学会成立之后,推选乡绅参与政府自治,宣传维新思想,一时风气大正,民智骤开。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南学会没有“兼地方议会制规模”。
另外,《湘报》成湖南维新运动中发行的最重要的报刊。
四百日维新
1903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并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均有措施,想要除去冗官,提倡廉政,发展经济,训练新兵以及发展新式教育。但由于这些改革方案触及到封建势力的利益,这些命令大多未在全国得到实施(除了湖南)。而光绪帝的改革决心又未能十分坚定,他既希望改革能使他树立威望,获得实权,又想借改革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而那些守旧势力围在慈禧周围,终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被囚,“戊戌六君子”流血牺牲。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彻底失败。
五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但又与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试图挽救瓜分危机,但又缺少反抗帝国主义的勇气。因此,只能成为一个软弱的改良运动。首先,从改良派的理论依据来说,他们曾利用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理论攻击宋明理学,打击顽固守旧分子。但他们要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捧出来的又是封建时代的“圣人”,从一开始,就有软弱性。其次,改良派的组织性不强,拉拢的又有高官豪强,他们或许骨子里并不喜欢改革,但又出于某种心态,表面上支持改革,所以这种改革势必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没有意识到英日帝国主义表面上支持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瓜分中国,寻找代理人。甚至有人想请尹腾博文来到中国担任改革顾问,这是何等的可笑。
其实,这种革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没能与广大人民群众联合在一起,反而康有为还很犯怵底层百姓,这是要不得的。
六戊戌变法的意义
无论怎么说,即使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了,但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它是一场爱国就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其实,百日维新最重要的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伦理纲常。这一切均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而变法运动留下来的唯一成果------京师大学堂日后会成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而北大将是新文化运动(另一场革命)的主要阵地。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