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教案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和一般性质。
2.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引入1.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让学生对非金属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哪些性质和应用吗?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和一般性质1.介绍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如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等。
2.讲解非金属元素的一般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1.通过实验演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如氯气与水的反应、硫化氢与酸的反应等。
2.讲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规律。
四、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通过案例分析,介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硫化氢用于采矿业等。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五、总结与拓展1.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反应规律,强调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拓展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如半导体材料、新能源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作业与巩固1.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信息。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全章教案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H2O 硫和氮的氧化物酸雨——露天文物的杀手典,是两千年前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那里一、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煤尘、放射性物质等。
1.来源:煤、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建筑材料;改变地球气候等“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3.治理:综合治理: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燃气等化石燃料,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订标准、加强监测。
二、水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主要污染物:无机物,碱、盐等,重金属耗氧物质,植物营养物质,石油,难降解有机物等。
另外还有氰化物、酚类、病原体、放射性物质、悬浮固体物等等。
1.来源:石油炼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用过农药、化肥的农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气污染物和地面淋洗固体垃圾等。
2.危害:污染水源,改变水质,加剧水源危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海滨风景区;危及人体健康等;“赤潮”与水体富营养化。
3.治理:控制污水任意排放,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改善用水制度,研究无污染新工艺,合理、科学地施用化肥、农药等。
三、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主要污染物:CO、CO2、SO2、NOx、NH3、醛类(如甲醛)、酚类、烟雾、烟尘、放射性稀有气体氡、电磁波、螨虫、细菌、病毒等。
1.来源: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的燃烧,煎、炒、烘、烤等高温烹调加工中产生的烟雾,烟草的燃烧,电器发出的电磁波,地毯中的螨虫,建筑装璜材料产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气体氡,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家宠等。
2.危害:引起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导致各种癌症、皮肤病、传染病,影响婴幼儿智力和发育等。
高中化学人教课标版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为此节课的学习给供了类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
掌握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能够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心理基础:学生能够将感官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理性思考分析。
此时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利用这个特点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认识生活,能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生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非金属单质的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认识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
3、了解检验溶液的氯离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师生交流合作,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
2、利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温故知新,利于知识之间的衔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求实的科学素养,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2、赞赏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合理利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造福于人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难点:氯水的漂白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过程启示法实验演示五、学习方法分类学习法、联系学习法六、教学过程课时2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导入:科学史话氯气发现和确认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舍勒受“燃素说”的影响,没有发现这就是氯气,而又一位化学家出现就是戴维,通过大量的实验事实,得出这种气体是一种新的元素,并将它命名为“氯气”。
科学态度舍勒的贡献:提供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后作业:学生认真思考进行对实验室制氯气实验方案设计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和具有还原性的金属能反应。
实物观察: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氯水的形成)严谨,突破,实事求是,敢于冲破原有的思想。
高中化学人教课标版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课标版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硅及其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开端,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
从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半导体、计算机、建筑、通信及宇宙航行、卫星等方面大显身手,而且它们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物质存在和组成多样性的角度来看,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
自然界中的岩石、土壤、沙子主要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地壳的95%是硅酸盐矿。
所以,介绍硅及其化合物,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从认知规律来看,硅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只有+4价,硅单质比较稳定,硅的化合物知识也比较简单。
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轻,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
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是前几年高考实验题的常规出题点。
随着当今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多,与新能源有关的多晶硅会再次成为今后命题的热点。
制备硅过程中,往往涉及氯气的制备、气体的净化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等操作,有时还会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考查元素化合物的同时,渗透化学基本理论的考查。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碳族元素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比较熟悉,但对硅的知识比较生疏。
在复习时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对于硅、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硅酸盐,对其有一定的感性认知,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强调本节的学习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1.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2.碳和硅的化学性质(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2 +4 CO――→CO 2、CuO 、SiO 2O 2(不足)0 C常温下不活泼――→CuO 、浓硫酸O 2(充足)CO 2①与O 2反应:O 2不足:2C +O 2=====点燃2CO ;O 2充足:C +O 2=====点燃CO 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示范教案第四章复习课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了解氯气的主要性质;(3)了解氮、硫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4)了解二氧化硫、硫酸、氨气、铵盐、硝酸的有关化学性质;(5)生疏酸雨的形成过程,工业上以及试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原理。
2.过程与方法(1)从电子得失、氧化复原反响的角度生疏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从电子得失、氧化复原反响的角度生疏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运用归纳、演绎的科学方法总结硫及氮的有关物质的性质;(4)运用比较的科学方法理解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区分、二氧化硫与氯气漂白原理的不同点、硝酸与硫酸性质的一样点;(5)设计变式问题,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综合性习题的训练,学生体验将所学学问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勇于探究、不畏困难的精神;(2)通过将学问融会贯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加强学问的记忆与运用,学生在学习中猎取骄傲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气的性质、氮的化合物与硫的化合物的性质、制备与用途。
教学难点氯气的性质、氮的化合物与硫的化合物的性质、制备与用途。
课前预备相应的ppt 文稿和有关习题的学案。
教学过程导入课在这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生疏了四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硅、氯、硫、氮,学习了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学问。
这节课我们对这些学问进展一下回忆。
推动课一、硅及其化合物[提问]硅是怎么样的一种物质?[答复]硅是一种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熔、沸点高,是良好的半导体。
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硅不跟其他物质起反响。
[设问]硅的氧化物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它具有什么性质呢?[总结]纯洁的 SiO 晶体是无色透亮的,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不溶于水。
二氧化2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二氧化硅还能与氢氟酸反响,用于雕刻玻璃。
高一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1.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单质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2.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既有相似的性质,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氯、氮、硫、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
4.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5.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知识结构考题回顾【例 1】( 2002 年,上海)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质量分数为96%的废铜屑制取胆矾(五水合硫酸铜)。
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在氧气的作用下生成硫酸铜。
(1)写出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用 1 kg 这种废铜屑理论上能制取胆矾多少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胆矾与生石灰、水按质量比为1∶∶ 100 混合配制成无机铜杀菌剂波尔多液。
①此波尔多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比为 _____________ (最简整数比) 。
②波尔多液有效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SO 4 xCu (OH )2 yCa(OH )2 ,当 x=1 时, 试确定 y 的数值。
解析:( 1)稀硫酸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氧化不活泼金属铜,但是铜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 CuO , CuO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Cu2H 2SO 4 O 22CuSO 4 2H 2 O 。
1kg 0.96 250g mol 1 3.75k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64g mol 1( 3)①根据元素守恒,波尔多液中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就等于胆矾和生石灰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n(Cu 2 )∶n(Ca 2) 2∶5 。
高中化学非金属教案
高中化学非金属教案教学内容:非金属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非金属的特点、分类、性质以及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非金属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非金属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让学生回顾金属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非金属与金属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探讨身边常见的非金属物质,并了解其用途。
二、讲解:1. 概念:非金属是指在化学上的不完全电子云结构,不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或化合物。
2. 分类:按照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卤素、氧族元素、硼类元素等。
3. 性质:非金属的性质包括导电性差、易形成阴离子、易与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等。
三、案例分析:1. 以氧气、氯气等常见的非金属为例,讲解其化学性质和应用。
2. 引导学生分析非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氯气用于净化水质、氧气用于呼吸等。
四、讨论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非金属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思考非金属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非金属的掌握。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非金属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学反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愿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对非金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篇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
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例如,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
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另外,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科学视野──“新型陶瓷”“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等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
这样,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
2、观察能力及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氯气的漂白性。
教学过程[课的引入] 介绍2005年氯气泄露事件给人们群众带来的伤害。
介绍卤族元素。
氟、氯、溴、碘由于具有相似的结构,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成为一族,称为卤族元素,简称卤素。
sky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通常指无法参与电子对称型共价键,其中最重要的物质特性归结为电离性。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型、分类及性质。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非金属元素以及它们的特性,如灰尘、气体和熔体状态;
2. 熟悉非金属元素的常用术语,如活性性质、伽玛数、原子半径等;
3. 了解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得到非金属化合物;
4. 熟悉非金属元素的用途,如赋存有电力、制造电子器件;
5. 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表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如通过元素符号、晶体图和表达式。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介绍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的类型、分类及性质;
2. 讨论:学生根据讲解给出问题,讲师回答问题;
3. 练习: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非金属的资料,给学生发放实验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表达式、晶体图等有关非金属的表示方法;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重新梳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如何得到它们。
四、课后作业
1.简单描述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尝试用晶体图来表示某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3.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各种用途。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编号:27课题: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同族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学习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对废非金属硅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硅酸盐的用途【难点】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硅酸盐的用途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甲烷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引人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在教学时要突出硅的亲氧性强于,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科学视野]:SiO2的晶体结构分析。
启发学生根据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这一特点,把它们的性质一一列出。
引导学生从硅的亲氧性大,得出常温下SiO2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SiO2才能与碱性氧化物起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等。
[思考交流]: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仪器为什么不用玻璃瓶?[演示实验]:【实验4-1】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实验]: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白色胶状沉淀的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从而加深对H2SiO3的酸性弱于碳酸的认识。
[教学小结]:(学生填表)⑴表1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结构性质比较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
不同点:①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SiO2不与水反应;②SiO2溶于氢氟酸,CO2不与氢氟酸反应;③SiO2须在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而CO2可在常温加压下进行。
高一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讲章末总结与测试本章测试目标1.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为例,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体会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3.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4.以聚乙烯为例,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5.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内容结构考题回顾A、金属元素仅存在于矿物中。
B、金属元素存在于矿物和动物体內,但植物体內不含。
C、少数金属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D、金属元素不仅存在矿物中,动物和植物体內也存在少量金属元素。
解析:金属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无论是矿物,还是动植物体內,或多或少地都含有金属元素。
这些金属元素除了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以游离态存在外,大多数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
故选C、D。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能用于工业上冶炼金属镁的是A、2Na+MgCl2====2NaCl+MgB、MgCl2(熔化)MgO+Cl2C、2MgO2Mg+O2D、MgO+C MgO+C解析:工业上冶炼镁不能用比镁还昂贵的钠作原料去还原MgCl2,可采用电解MgCl2(熔化)的方法。
若用氧化镁为原料,也不能采用高温分解法,因为镁属于活泼金属,其氧化物熔点很高(2800℃)。
可用焦炭在高温下去还原氧化镁而得到镁。
故选B、D。
【例3】1991年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电池作为能源的新型海水标志灯,以海水为电解质,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中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则电源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_,正极材料为:___________。
正、负极反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原电池构成的条件,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惰性材料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能说出二氧化硅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3、能了解硅酸的制取和性质。
4、指导学生搜集并观察身边及生活环境中的石英、砂石、水晶、各种含硅矿物、粘土等实物,分析比较其性状(硬度、色泽)等物理性质的异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导课]问题:1、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非金属元素种类?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地壳中氧和硅的含量?3、大气中氧和氮的含量?4、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有哪些?5、人体生理必须的食用盐是什么物质?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为,硅的和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和。
约占地壳质量的以上。
硅在元素周期表第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既不易又不易电子,主要形成化合物。
一:硅是一种元素,主要以及形式存在。
1:二氧化硅(1):SiO2是硅最重要的,天然二氧化硅称为,约占地壳的,存在状态有和。
二氧化硅的结构(代表硅原子;代表氧原子)(2):SiO2是原子晶体。
1个Si原子与周围的4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每1个O原子与两个Si原子相结合。
实际上,二氧化硅晶体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按1:2的比率所组成的立体网状原子晶体,我们通常用“SiO2”的式子表示二氧化硅的组成。
(3):石英晶体是结晶的,具有不同的和。
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叫,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称。
SiO2是原子晶体,是网状结构。
二氧化硅可用来做光导纤维;石英可用来做石英钟、石英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水晶可以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眼镜片等,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还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饰品等。
(4) SiO2的物理性质是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
(5):二氧化硅(SiO2)和二氧化碳(CO2)化学性质比较氧化硅能与成相应的盐和水,是一种氧化物,它不能溶于水得到相应的酸——硅酸。
高中化学非金属的教案
高中化学非金属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非金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3. 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难点: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非金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3.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1. 非金属元素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周期表中的位置;
3. 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1. 几种常见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2. 非金属元素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元素的应用案例。
四、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非金属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设计: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非金属元素的应用价值;
3. 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
1. 授课过程中进行课堂互动,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一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系统复习学案教案)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
1. 硅——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作硅芯片,光电池(1)化学性质:与C相似(2)制备:粗硅的制取:2. SiO2(1)石英(水晶,玛瑙),沙子,黏土,光纤的主要成分(2)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氢氟酸(HF)是惟一可以与之发生反应的酸:SiO2+4HF===SiF4↑+2H2O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2NaOH===Na2SiO3+H2O与碱性氧化物化合生成盐:SiO2+CaOCaSiO33. H2SiO3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难溶与水。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多孔的硅酸干凝胶——硅胶,常用作实验室,食品,药品等的干燥剂。
制备(强酸制弱酸):Na2SiO3与盐酸反应: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4. 硅酸盐(1)Na2SiO3——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2)硅酸盐的表示方法——写出SiO2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如,硅酸钠:Na2O ·SiO2石棉CaO·3MgO·4 SiO2长石:K2O·Al2O3·6 SiO2(3)三大类硅酸盐产品:玻璃——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经混合,粉碎,高温熔融制得陶瓷——以黏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水泥——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研磨,混合后,再加入少量石膏【练习】1. 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CO2→H2CO3B.SiO2→Na2SiO3C.Na2O2→Na2CO3D.SiO2→H2 SiO32.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不能和SiO2反应的是( )①焦炭②Na2CO3 ③CaCO3 ④HF ⑤HNO3 ⑥KOH ⑦CaO ⑧F2A. ③⑤⑦⑧B. ⑤⑦⑧C. ⑤⑧D. ⑤3. 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1 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2 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3 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应用于制作光导纤维4 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4. 下表中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试将除杂试剂和方法填入表中。
教学设计(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能力目标:通过同一实验装置在不同物质间的使用,体会不同元素化合物知识具有相同的实验呈现方式,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找出对应的高考实验或模拟题,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实验设计在高考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用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囊括非金属的知识点(以硫、氮为主)突出重点。
对重要知识点重温。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一直呈红色B.SO2和Cl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强氧化性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并干燥,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D.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结论是HNO3分解成了NO2板书重要知识点(学生完成)小结第二环节:以核心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以框图和实验为基本题型,综合交叉应用其它知识板块(概念、理论)为特点,以化学用语的书写表达为主要答题方式的高考题是湖南现阶段的命题模式。
所以例题2为框图题,例题3为实验题。
【例题2】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SO2转化为SO3的反应为SO2+O2SO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过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
(3)通氯气氧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过程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溶液吸收,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为写化学式)。
答题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 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1)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①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Ⅰ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Ⅱ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有无色气泡产生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请你评价实验Ⅰ、Ⅱ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2的氧化性比Br2强(分别指出甲、乙、丙中盛放的试剂、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并进行NO2有关实验.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________,再打开止水夹________,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试管丁中的NO2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氧气,直到试管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第三环节:用练习加强巩固【练习】1.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氧化物环境问题主要来源A CO2酸雨化石燃料的燃烧B SO2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的排放C NO2温室效应工厂废气的排放D CO CO中毒燃料的不完全燃烧2.下列关于实验中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显红色,加热后变为无色B.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将湿润的红纸条放进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红纸条褪色D.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滴定Na2SO3溶液,终点时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1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被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4、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5.A、B、C、D、E、F六种中学常见的物质,皆有短周期元素组成,有转化关系:(1)若A 、C 、E 皆为氧化物,且常温下A 为无色液体,E 为有毒气体。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精选:高一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定位]建立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模型,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方法程序,学会有关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典型题目的分析解答方法。
[知识结构模型][思维方法程序]1.明确知识主线。
学习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主线是:单质―→氧化物―→酸―→盐。
如掌握硅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思维程序是:单质硅(晶体结构、亲氧性、半导体);二氧化硅(难溶性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硅酸(硅胶具有胶体的性质);硅酸盐(硅酸钠及复杂硅酸盐)。
2.把握横向联系。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存在、保存、检验、用途、制取。
因此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结合物质的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性质,并注重联系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
如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较多,易得到1个电子,其单质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3.理清转化关系。
分析理解同一元素不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时,一是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化合价不同的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如S-2 S0―→S+4 S+6,N-3―→N+2 N+4 N+5等。
二是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化合价相同的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如“NH3 NH3•H2O NH+4(铵盐)”,“SO2 H2SO3 HSO-3 SO2-3(亚硫酸盐)”,“SO3―→H2SO4 SO2-4(硫酸盐)等。
”题型一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应用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方程式为:S+2H2SO4(浓)=====△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H2SO4 2 mol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2SO4,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规律方法浓硫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主要是构成酸根的中心原子S+6易获得电子,显示出稀硫酸不同的强氧化性。
高一化学教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 最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有较大差异,如氯很活泼,有氧化性;氮不活泼,很稳定等。
2.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次氯酸及其盐、氮和硫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硫酸和硝酸)、氮的氢化物(氨)、二氧化硅和硅酸及其硅酸盐的主要性质,认识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氮和硫的氧化物、硝酸和硫酸)既有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氯、氮、硫、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
4.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5.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学习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的继续。
这些内容既是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本章继续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
本章为元素族的概念、元素性质的递变、元素周期表中的代表性非金属元素积累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本章教材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教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
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例如,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
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另外,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
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科学视野──新型陶瓷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等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
这样,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调查研究:完成并小组交流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小论文。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同族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学习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重点难点
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硅酸盐的用途。
教学过程
*将Si单质的内容移到开头教学。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甲烷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引人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在教学时要突出硅的亲氧性强于,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科学视野]:SiO2的晶体结构分析。
启发学生根据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这一特点,把它们的性质一一列出。
引导学生从硅的亲氧性大,得出常温下SiO2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SiO2才能与碱性氧化物起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等。
[思考交流]: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
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仪器为什么不用玻璃瓶?
[演示实验]:【实验4-1】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实验]: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白色胶状沉淀的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从而加深对H2SiO3的酸性弱于碳酸的认识。
[例题讨论]:
教材P69习题4。
[教学小结]:(学生填表)
⑴ 表1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结构性质比较
物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碳
熔点、沸点、硬度、状态很高、大、固态低、小、气态
化
学
性
质与水不反应CO2+H2O= H2CO3
与氢氟酸SiO2+4HF=SiF4+2H2O不反应
与碱溶液SiO2+2NaOH=Na2SiO3+H2OCO2+2NaOH=Na2CO+H2O 与碱性氧化物SiO2+CaO=CaSiO3CO2+CaO=CaCO3
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
不同点:①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SiO2不与水反应;②SiO2溶于氢氟酸,CO2不与氢氟酸反应;③SiO2须在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而CO2可在常温加压下进行。
⑵ 表2 硅酸、碳酸的对比
物质硅酸碳酸
化学式H2SiCO3H2CO3
酸酐SiO2CO2
制法Na2SiO3+2HCl=2NaCl
+H2SiO3 CO2+H2O=H2CO3
颜色与状态白色、粉末状无争液态,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水溶性不溶于水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酸性比较
⑶ (学生课后整理)
①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用途;
②二氧化硅的存在、用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③硅酸的性质和用途等。
[课外作业]:教材P69习题1、3。
准备P69习题5。
补充习题:
1、对于碳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Ge和Si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
B、 CH4,SiH4,GeH4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C、 H2CO3,H2SiO3,H2GeO3的酸性依次增强
D、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
A、水玻璃
B、石灰水
C、饱和Na2CO3
D、CaCl2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硅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2SiO3+2OH-=SiO32-+2H2O
B、硅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OH-+H2O=SiO32-+2H2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盐酸反应:
Ca(HCO3)2+2H+=Ca2++2H2O+CO2
D、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CO32-+H2O+CO2=2HCO3-
4、物质A是一种高熔点化合物,不溶于强酸中,但能与纯
碱在熔融时反应生成化合物B,同时放出气体C;把气体C通入B的溶液中,得化合物D;D在干燥的空气中转变为化合物E,将E加热又重新得到化合物A。
⑴A、B、C、D、E的化学式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⑵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B 2、D 3、AB
4、A:SiO2 B:Na2SiO3 C:CO2 D:H2Si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