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石长线二线增建接触网专业下部作业指导书
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SCFX-4 标段接触网工程下部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监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指挥部接触网项目部2013年3月22日第一章施工测量一、既有线区间支柱坑位测量(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 (1)选择起测点应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车站正线1#、2#道岔或大型建筑物(如桥、涵洞、隧道口等处)起测。
(2)纵向定位由起测点开始,根据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沿钢轨丈量支柱跨距。
第一遍先做临时标记,待整个区间或两个固定建筑物的区段测量完成后,与图纸核对无误后,再作正式标记。
如有误差应在整个区段进行校核调整。
(3)书写标记在定测的支柱坑位处邻近钢轨上,先用钢丝刷进行除锈,再用油画笔蘸上油漆书写标记。
(三)标准1、直线区段可沿任一钢轨丈量,曲线区段应沿曲外轨丈量。
曲内支柱丈量定位后,再用丁字尺反映到曲内轨上。
2、拉链三人,前、中、后各一人。
看图一人。
3、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要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1m,-2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4、偏差应合理分摊到有关跨距中,如偏差较大需要增减支柱时,应按设计变更手续办理。
5、标记内容:支柱中心线、支柱号、支柱或基础类型、侧面限界、横卧板类型及数量。
(四)注意事项1、测量前,应在测量人员前后各设一名防护员,两名防护员距测量人员应保持在800米。
2、由直线区段向曲线区段转换时,转点应选择在直缓点。
3、若支柱位置与信号机、桥涵、架空线路等发生干扰时,应尽量避开或找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4、在有信号机轨道绝缘的区段测量时,注意钢卷尺不要将轨道绝缘短路。
5、测量过程中,应随时将平面图里程(支柱里程、桥涵里程、信号机里程)与现场信号机里程、桥涵里程、公理标等进行校核。
6、测量中,应对每个坑位的地质情况;附近的建筑物;地下设施;跨内的电力线路;平交、立交公路的位置;桥梁栏杆、避车台的设置;隧道洞门形式;隧道壁形式及隧道净空高度等做好记录。
接触网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岗位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供电段接除网工各项作业的作业内容、作业程序、作业质量控制和有关安全要求及作业相关记录等。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接触网工各项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上海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接触网运行检修实施细则》《牵引供电设备应急抢修办法》《调度管理细则》《牵引供电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3 作业目的适应电气化接管运行,规范日常、检修作业标准化,提高检修质量,确保牵引供电设备运行安全。
4 作业程序4.1 交接班作业交接班前准备→交接内容→注意事项。
4.2 日常巡视作业巡视内容→问题处置。
4.3 检修作业原则及要求→主要工作项目及分项管理。
4.4 驻站联络作业作业前准备→施工作业→工作结束送电。
4.5 抢修作业了解故障情况→抢修作业→根据需要布置安全措施后恢复供电。
5 作业内容与要求5.1 接班作业5.1.1 交班人员应认真填好工作日志及相关记录,做好本班工作小结,并将室内外环境卫生打扫干净,做好交班准备。
5.1.2 因接触网工的工作特殊性,交班时要做到工长、工具员、材料员、安全员、设备负责人等分别一对一交班。
5.1.3 首先由交班人员员向接班人员介绍前班设备运行情况及有关事项,发生的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交班时遇发生故障、事故,应将故障、事故处理完毕方可进行正常交班。
5.1.4 交班人员交接各种图纸、资料、工具、仪表、记录本和设备钥匙,并重点交接上级新下发的文件、通知、文电等,接班人员有疑问时应及时提出。
5.1.5 交接班人员共同确认当日作业内容,并核对工、料、机、接地线等设备数量及状态。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施工准备
安钢筋网
安装模板
固定螺栓
浇制基础
制作试块
基础养护
基础拆模
基础帽浇制
结束
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1)先将需安装模型板的基坑周围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复核坑深和限界; (3)清理坑内杂物及积水等,平整坑底面和坑壁。 5.2 施工工艺 5.2.1 安装钢筋网(根据设计图纸) (1)把加工预制好的钢筋网运至坑位; (2)利用推车和人工(4~5 人)将钢筋网安放在基坑内; (3)与设计图核对钢筋网安装位置使其达标。 5.2.2 安装模板 (1)清理、平整路肩面,保证模板安装水平; (2)根据设计基础型号及测量标记和记录安装模型板; (3)复核限界、标高、型号等是否符合设计并达标; (4)根据坑口设计尺寸事先用木板钉制做木框架或采用钢模架,运至坑口,复核 基础型号,将框架或钢模架摆放在坑口上,根据设计数据调整框架高度及中心线使其达 标,保证侧面限界和标高符合要求; (5)加固木框架或钢模架保证其稳固可靠; (6)安装前将模板清洁干净,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涂刷废机油以方便脱模。
(2)开挖基坑施工中遇到电缆的应急预案:开挖基坑施工中轻挖轻刨,遇到电缆等 地下管线时按设备管理单位要求用φ150mm 波纹管进行防护,7~8 个基础压在同一根光 缆上时应考虑基础移位或电缆移位。确需改移电缆时,必须在设备管理单位配合人员指 导下进行。发生碰坏电缆的情况应设置防护并及时通知就近车站和行车组织部门,应及 时通知设备管理单位进行抢修。 (3)开挖过程中不能污染道床。
支柱埋深施工偏差为±80mm。位于曲线上的支柱计算埋深时,应考虑曲线超高,曲 线外侧支柱以曲外轨测量时应减去 1/2 超高,曲内支柱以曲内轨测量时应加上 1/2 超高。 (4)基坑位置确定:1、确定基坑中心位置:基坑中心=设计侧面限界+1/2 支柱底长度 支柱底长度尺寸: H78、H60、H93 : 705 毫米 H170: 920 毫米 2、以坑中心为准确定 坑口开挖尺寸。3、 开挖时按底板、横卧板来确定坑口大小。4、为确保下部横卧板安 装,基坑开挖时应测量准确,以坑后部尺寸确定基坑开挖大小为最好。5、横卧板、底 板尺寸:(单位:毫米)Ⅱ型横卧板 1000×600 孔距 314 IV 型横卧板 1800×400 孔 距 420 底板 I 型 1200×800 底板 II 型 1300×900; (5)地下管线确认; (6)清理工作面; (7)安设防道碴挡板:选用防护板立于坑口边缘线路侧,在顺线路方向坑口两侧打木 桩两根固定防护板,防护板长度为坑口长+1.5 米,宽度以道碴不高出防护板为准。 5.2 施工工艺 (1)开挖时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按层次进行挖掘; (2)安装防护板。基坑每下挖 200mm,便安一层防护板。先安装线路和田野侧的防 护板 a(比坑口长 30~50mm),两侧打入泥土,让防护板紧贴坑壁。再安装垂直线路的 防护板 b,打击至防护板 a 与 b 互相垂直,密贴坑壁,在防护板 a 上安装木档,防止防 护板 b 受力滑出。 (3)开挖过程中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 (4)使用静力触探仪测量承载力,承载力小于 100Kpa 时书面报项目部。 (5)按上述程序挖一层再按照 “防护板安装”程序要求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 到标准为止。 (6)对于发现的电缆采用φ150 的玻纹管防护,即将玻纹管从中剖开,将电缆放入其中, 再将玻纹管合拢并在其外面用彩条布包好,然后用细铁线将其牢固绑扎;玻纹管的两边
接触网作业作业指导书
1.巡视中检查分相绝缘器主绝缘板的脏 污及烧伤状况,及时申请重合天窗进行 清洁或更换。 2.检查分相绝缘器各部无严重烧伤,检 查人字形吊弦状态,连接处无严重磨损 和烧伤,如有,应及时更换。 3.检查分相绝缘器底面与轨面平行,分 相绝缘器在线路中心。 4.绝缘器各部件应紧固良好、衔接处平 滑过渡、无硬点(铜线30g、纲铝线 50g),接头处磨损符合要求。 5.中性区的长度及断合电标的位置符合 《技规》规定,自动过分相系统磁感应 枕位置、状态符合要求。
承力索分段绝缘子应采用重量较轻的有机绝缘子。 分相绝缘板应采用丙酮溶剂进行全面清洁。
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误差不超过100mm。
受电弓中心
受电弓
-54-
四、风险卡控点
兰州供电段
P-4/4
风险项点
卡控办法
1.主绝缘。 2.人字形吊弦状态。 3.各部参数、偏移量。 4.螺栓紧固力矩。 5.各种标志及地面感应器状态。
测量b值是 否满足安装 曲线的要求。
1
1
1.检查坠陀块是 否完整,排列是 否整齐,缺口是 否相互错开1800。 2.检查补偿绳是 否有断股、散股。 3.检查坠陀数量 是否满足张力要 求。
3
4
-62-
2
1.检查承锚和线 锚绝缘子对齐, 绝缘子无脏污。 2.跳线绑扎是否 紧固。 3.检查各部件受 力良好,螺栓紧
-45-
四、风险卡控点
兰州供电段
P-5/5
风险项点
1.小曲线半径时候的跨中偏移。 2.电气烧伤。 3.螺栓紧固力矩。
卡控办法
1.绝缘锚段关节处于小半径曲线时,应 注意跨中接触线偏移值。 2.调整锚段关节时,应检查并调整补偿 装置。 3.如果发现零部件烧伤、承力索烧断股 情况时,必须检修锚段关节内电连接器, 必要时增设双电连接器或安装双线夹, 并检查所用线夹是否与承力索和电连接 相配套。 4.两接触悬挂工作支过渡处接触线调整 符合运行要求。 5.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 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300mm以上。 6.各连接部件安装牢固,紧固力矩符合 要求。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接触网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一、基坑开挖施工1、人员组织2、工机具3、施工步骤基础施工采用软土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
(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①、施工准备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清理工作面;将需要开挖的路肩面整理平整,去除杂物,安设防道碴挡板;如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禁止开挖基坑,已开挖未成形的基坑除加强支护、回填外,还应加强巡视、监测力度,确保路基稳定性。
基础与既有水沟位置重叠堵塞水沟时,基础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水沟改移,改移后的水沟过水断面与既有保持一致。
②、基础坑开挖临线基坑开挖时,利用无列车时段开挖。
基坑开挖分两步走,第一步,按照基坑开口尺寸开挖至设计深度后,用编织袋装土将已开挖部分回填;第二步,第二天进行基坑放大角开挖、基础浇筑。
限界3.1米H型独立钢支柱基础开挖限界2.870米,基坑开挖,基础坑开挖尺寸0.7*0.7米,安装防护板。
下挖约200mm~500mm后,开始安装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每挖200mm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基坑开挖深度为1.5米。
③、开挖放大角:基础开挖尺寸达到要求后(深1.5米)坑底用支护木板于坑四周支护,拆除坑底防护挡板,开挖放大角,中间柱放大角为开挖0.75米,下锚柱放大角为开挖0.95米。
每开挖一个放大角后用编织袋装土将放大角回填。
当四个放大角全挖好后,取出装土编织袋立即浇筑基础。
④、接触网基坑坍塌防范措施:(1)基础坑开挖下挖约500mm后,开始安装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每挖500mm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2)防护板安装防护板安装顺序应由坑口向坑底安装;基坑开挖先挖四周一层,再往中间挖,每下挖约500mm,设置一层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挖一层,安装一层防护板,下层防护板的交错方式应与上层相反(即上层为b向坑中心缩进顶住a,下层为a向坑中心缩进顶住b)直到直到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接触网作业作业指导书
-50-
兰州供电段
பைடு நூலகம்
四、风险卡控点
P-5/5
风险项点
卡控办法
1.关节式电分相处于小半径曲线时,应 注意跨中接触线偏移值。 2.如果发现零部件烧伤、承力索烧断股 情况时,必须检修关节内电连接器,必 要时增设双电连接器或安装双线夹。 3.调整关节式电分相时,应检查并调整 补偿装置。 4.线索交叉下锚处,线索不得相磨。 5.地面感应器具有较强的磁性,检测时 细小的精密器具如手表、手机、信用卡、 水平道尺等有可能受磁场影响的物件, 应避免直接放在地面感应器附近,以防 被磁化,影响原有性能。 6.安装有RC过电压防护装置的关节式分 相,还应检查RC过电压防护装置是否正 常。
中心柱两工作支接触线与 轨面等高(误差20mm), 水平距离为500mm(误差+ 50mm);承力索垂直距离、 水平距离均为500mm(误差 +50mm)。
关节式分相各悬挂间的有效绝缘距离为500mm。
分相线
过渡区
中性无电区
过渡区
中性区约为55m,应大于双弓间距。 分相区两端的绝缘子串裙边的最低点距分相线接 触线的距离应大于300mm,线索交叉下锚处,线 索不得相磨。
注意事项: 1 .检查弹垫是否完全入 槽。
注意事项: 1 .坠砣应标明重量,无破损。 2 .补偿坠砣数量与补偿张力大小参考上表
Z型双耳楔形线夹
1-5 楔 子 面 错 误
补偿滑轮
注意滑轮上下不 能颠倒否则会造 成翻转卡滞。
导线方向 注意事项: 1.螺杆应朝下,开口 销掰成角度大于120°。 2.受力面安装正确。 3.导线回头应用一个 压接卡子压接良好。 4.楔子有齿面朝下。
1.小半径曲线处接触线跨中偏移值。 2.电气烧伤。 3.交叉下锚处线索相磨。 4.各部参数、偏移量。 5.螺栓紧固力矩。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作业准备根据审核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及站前提供的交桩资料为依据,由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现场定测放样(分纵向、横向、高程)标记控制桩(编号),制作施工表、制定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施工前作详尽的单项施工技术交底。
2.施工组织2.1.劳力组织2.2.工机具组织2.2.1.基坑开挖工机具2.2.2.基础浇制工机具2.3.基础材料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的应符合验标要求,水宜采用饮用水,砂采用干净河砂,石子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法定计量单位检测。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并通过检测。
根据设计混凝土标号(强度)委托有试验资质的混凝土试验单位选定配合比,出具有效的配合比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已选定,根据施工表及基础类型,准备基础螺栓、钢筋笼、砂子、石碴、水泥等。
3.工艺流程4.基坑开挖对照技术交底进行开挖,并对照施工表的地质情况,若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合,立即与技术联系;遇到沙、土质松软等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向工班长汇报并采用挡板、支撑进行防护,作业时,一人在坑下作业,一人在坑上防护。
注意文明施工,不得污染道床和堵塞水沟。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的基础类型,对于挖孔桩、钻孔桩的基坑,按设计要求,做好护壁桩。
5.基础浇制基坑开挖完毕后,检查坑深和限界,按照施工表复查基础类型,检查螺栓型号和数量,并按照基础框架、基础螺栓固定模具、按标准按装钢筋笼、固定基础螺栓,复核完毕,进行基础浇制。
所用材料提前检查,根据水灰比和配合比,材料要用磅秤计量。
6.施工工艺6.1.复测基坑(1)清理基坑位置。
(2)复核基坑人员根据测量资料复核基坑位置。
6.2.开挖施工作业人员根据施工表内容确定坑位及大小,复核人员确认后开始挖坑。
6.3.测量坑深当坑深度目测差不多时,复核人员测量坑深,并与施工人员沟通,直至达到设计深度。
6.4.清坑(1)清理平整坑底、坑壁。
(2)复核坑深。
6.5.安钢筋笼(1)将先予制好的钢筋网,放置设计位置。
接触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既有区间支柱坑测量。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提前了解沿线的道路情况。
3.技术要求3.1测量前先仔细阅读相关设计文件,审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备好相关资料(标准定位距岔心的距离、跨距选用表、支柱类型尺寸表等)以便遇到需调整时参考使用。
为防止漏拉跨距,可用铅笔测完一个勾一个,因平面图为比例图,找起测点或复核桥里程时可用直尺直接在平面图上量取。
3.2纵向测量直线区段可沿任意一轨丈量,曲线区段沿线路中心线丈量;区间双线并行区段以下行线的线路中心为准测量或上、下行线分别测量。
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者车站两端最外侧1#、2#道岔定位柱开始,以正线钢轨为依据,采用钢卷尺丈量,测量过程中应以大型建筑物里程为坐标,随时校验测量结果,以防产生积累偏差,若产生偏差应合理分摊在跨距中,偏差较大需要增减支柱时,应按变更设计手续办理;杆位若受影响需调整跨距时,调整量为+1米、-2米,无法满足要求时也可按设计说明书中的跨距选用表数值进行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超过设计允许值,且正线相邻跨距之比小于1:1.5,站场咽喉区小于1:2.0;支柱坑位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方便后续施工。
3.3拉尺三个人,前、中、后各一人(每尺50米或40米,如每尺20米只要两人),看图纸一人;3.4要牢记“天上地下”口诀即支柱不得位于电力线下(离高压线应有5米以上距离)也不能处于涵洞上包括锚板拉线坑,各类锚柱要预留拉线坑位置;杆位应避开道口、站舍门口及影响站容的地方。
3.5复线左右线并行区段同一跨的支柱应尽量对齐,但必须保证支柱装配完毕后上、下行间有效带电距离不小于2米,线间距≤4.8米时上下行定位方向应一正一反,左右线非绝缘锚段关节应错开2米以上,绝缘锚段关节应错开5米。
接触网交叉线岔测量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交叉线岔测量作业指导书1主要内容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检测交叉点两侧定位点拉出值,交叉点位置,两工作支相距500~800mm处的抬高量,锚支800mm处的抬高量,线岔始触区位置等参数。
2适用范围适用于管内普速铁路接触网交叉线岔的检测作业。
3周期及作业条件检测周期:6个月作业条件: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取远离作业方式,也可利用停电天窗开展静态检测。
4检测作业1.作业准备(1)人员:不少于5人。
(2)工、机具:接触网激光测量仪、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照明用具、通讯工具等。
2.作业程序(1)单开道岔:图1单开道岔示意图①检测顺序为从始触区依次测量(始触区→两工作支高差→交叉点→定位点→锚支800处抬高)到下锚支800处抬高。
(如图1)②单开道岔检测:线岔始触区(A区):侧线工作支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600-1050mm范围内,正线工作支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600-1050mm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两工作支高差的标准状态值(B区):当两支接触线均为工作支时,两线相距500mm、800mm处,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5~25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20mm。
交叉点位置的标准状态值(C区):交叉点应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50mm 范围的横向中心位置,允许偏差±50mm。
线岔承力索交叉处,两承力索垂直间距不小于60mm。
定位点测量的标准状态值(D区):使用激光测量仪对支柱定位点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进行测量。
接触线高度要求:标准状态为设计值±30mm。
接触线拉出值要求:标准状态为标准值±30mm。
非支抬高的标准状态值(E区):非支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800mm处,非支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60-90mm,并向下锚方向均匀抬升。
(2)复式交分道岔:①检测顺序为从始触区依次测量(始触区→两工作支高差→定位点→交叉点→两工作支高差)到两工作支500mm-800mm处的高差。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第一节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4)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 (5)第三节基坑开挖 (11)第四节支柱组立及整正 (22)第五节供电线基础浇筑 (30)第六节硬横梁架设 (37)第七节硬横梁吊柱安装 (42)第八节隧道内化学锚栓预埋 (46)第九节化学锚栓拉拔试验 (52)第十节隧道内吊柱安装 (56)第十一节附加线架设—肩架安装 (61)第十二节附加线架设—底座安装(隧道内) (65)第十三节附加线架设—拉线安装 (69)第十四节支柱装配—测量计算 (81)第十五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102)第十六节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 (108)第十七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111)第十八节补偿下锚—滑轮安装 (116)第十九节补偿下锚—棘轮安装 (122)第二十节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 (130)第二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138)第二十三节接触线架设 (149)第二十四节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 (156)第二十五节吊弦预配 (158)第二十六节接触网吊弦安装 (167)第二十七节绝缘锚段关节(关节式电分相)调整 (171)第二十八节接触网接地及回流引线 (176)第二十九节分段绝缘器安装 (183)第三十节隔离开关安装 (187)第三十一节避雷器安装 (196)第三十二节 27.5kV电缆敷设 (199)第三十三节电缆头制作安装 (204)第一节 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预配车间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部腕臂结构预配预留基础检查和整改支柱安装整正腕臂结构安装 拉线安装附加线架设安装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下锚补偿装置安装 隧道测量、锚栓安装拉拨实验、吊柱安装腕臂计算参数测量腕臂结构计算、数据提供预配车间承力索架设、中锚安装、倒鞍子整体吊弦安装 定位装置初安装接触线架设、检测 接触悬挂精调电连接安装、AB 值调整 设备、接地、回流安装标识牌安装 静态检测 动态检测承力索悬挂点测量整体吊弦计算、数据提供给预配车间整体吊弦预配基坑开挖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1 适用范围适用于怀邵衡铁路桥梁、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检查配合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熟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制定接口预留检查制度、检查记录表;(3)制作基础螺栓检查确认工具,准备测量工具。
刚性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1、劳力组织2、工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 1、测量1)、根据测量区段位置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车站中心标、道岔岔心或者人防门等处为起测点。
道岔处定位点位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
2)、纵向测量:根据设计图纸跨距,从起测点开始按照跨距值依次进行纵向测量,在每个定位点钢轨侧面和轨枕上做好标记,并标记好定位点编号和拉出值方向,定位点编号写在轨腰处,拉出值方向在轨枕上以箭头方向标识。
一个整锚段测量后,对此锚段全长进行复核,无误后继续进行测量。
3)、测量定位遇到隧道伸缩缝、隧道连接缝、盾构区间管片接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等情况时,可适当调整跨距,但应保证跨距最大值不大于10米,且相邻跨距只差不得大于2m ,对跨距调整的地方应做好记录。
4)、横向测量:根据纵向测量结果,在定位点位置将激光测量仪垂直于轨道中心线放置于两轨道之间,挡板抵紧两钢轨内缘.激光测量仪拉出值置于0,保证激光束与机车受电弓中心重合,激光束在隧道顶位置即为悬吊槽钢安装中心位置。
当拉出值较大时,悬吊槽钢中心位置应向拉出值侧适当偏移,保证拉出值能调整到位。
测量记录好每个定位点处的隧道类型、净空高度、外轨超高(曲线),作为每个悬挂点悬挂方式及零部件选型之用。
5)、每天测量结束后,对测量记录进行整理,形成电子表格及时上报工程部,记录原件由测量负责人妥善保管备查。
6)、应使用钢卷尺进行测量,严禁使用皮卷尺。
7)、曲线上应沿曲线外轨进行测量,并适当增加跨距测量值。
8)、测量应力求准确,卷尺应沿钢轨拉直,读数准确,测量过程中应医用隧道内的各种里程标志随时核对测量结果,防止产生偏差。
2、隧道内钻孔1)、技术人员根据测量数据,编制悬挂钻孔类型表和钻孔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下达施工安装表。
2)、施工班组检查核对现场定位点情况无误后,按悬挂钻孔类型选用冲击钻头和钻孔模板,根据钻孔深度设置好深度尺。
3)、以施工测量时标记在隧道顶壁的标记为基准点(受电弓中心点及拉出值) ,套用钻孔模板,画出钻孔孔位。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临时居住场所修建、材料存放区域、施工机械准备等。
3、技术要求3.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开始施工。
如要在基床表层填筑前开始施工,则基床表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周边的级配碎石压实效果。
并进行室内试验,3.2、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并进行室内试验,将试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批。
3.3、在多工点开始同时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配臵选取不小于2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试验性施工,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验性施工→工艺确定→测量放样→钻孔→清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下锚螺栓预埋与固定→接地端子焊接→立模→下锚螺栓位臵复核→浇筑混凝土→养护。
4.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具体见下图1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臵、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臵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试验性施工方案:试验性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根据设计图纸,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分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01、测量作业指导书.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二公司XXXXX 接触网工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XX--X--X批准XX--X--X实施XXXXXXXX 颁布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图2.操作方法(1)选择起测点根据施工图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车站正线1号、2号定位柱处。
(2)纵向定位由起测点开始,根据接触网平面图,沿钢轨丈量支柱跨距。
第一遍先作临时标记,同时在测量过程中避开桥、涵、跨越电力线等障碍物,待整个区间或两个固定建筑物的区段测完后,与图纸核对。
如有误差应在整个区段进行校核,并作正式标记。
(3)标记在测定的支柱坑位处将邻近钢轨的支柱坑位侧轨腰除锈,用画笔蘸上油漆写出标记。
(4)填写记录测量完成后,及时填写测量记录,包括纵向测量闭合情况、现场与施工图有出入或变更等情况。
三、标准1、直线区段可沿任意一轨丈量,曲线区段沿外轨丈量,曲线内侧支柱沿外轨丈量后,再用丁字尺反映到内轨;区间双线并行区段以下行线的线路中心为准测量。
2、持尺三个人,前、中、后各一人,看图纸一人;3、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1米、-2米,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4、偏差应合理分摊在相邻跨距中,如偏差较大需要增减支柱时,应按变更设计手续办理;5、标记内容:支柱中心、支柱号、支柱或基础类型、侧面限界、横卧板类型、数量。
四、注意事项1、测量时前、后各设一个防护人员。
两防护人员与测量人员应按《技规》要求保持一定距离;2、由直线区段向曲线区段转移时,转点应选择在直缓点处;3、若支柱位置与信号机、桥涵、架空线路等发生干扰时,应调整跨距尽量避开;4、在有信号轨道绝缘的区段测量时,应注意钢尺不要将绝缘处短路;5、测量中,随时根据平面图与线路上的信号机、桥等固定建筑物、曲线标志、公里标等进行校核;6、测量中应对每个坑位的土质及附近的建筑物、地下设施;每个跨距内的电力、通信及广播线路;平交、立交公路的位置,桥梁栏杆、避车台的设置等做好记录。
铁路接触网工程作业指导书
铁路接触网工程作业指导书铁路接触网工程是铁路电气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电力机车、电动客车、电动货车等提供供电。
操作铁路接触网需要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下面是对铁路接触网工程作业的指导书。
一、准备工作1.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绳等安全装备必须带齐,检查安全装备是否漏洞。
2.检查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特别要注意电气工具的绝缘性能和接地。
3.检查天气情况,判断施工条件是否满足。
4.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内容、作业地点和作业要求。
二、施工作业1.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必要时设置警示标志,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3.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固定铁路接触网设备,保证设备的稳定性,防止设备滑动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4.在作业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安全工器具,如安全带、安全绳、保险锁等,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5.在作业中要时刻关注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和接地状态,避免人员触电。
6.在作业前必须进行绝缘测试,保证铁路接触网设备的绝缘性能。
7.机电作业要特别注意机械设备的稳定性,防止机器滑动或倾覆。
8.施工结束后要进行清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防止杂物或设备残余物的遗留。
三、注意事项1.在作业中要严格遵守工作规程,防止意外发生。
2.注意保护好工作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注意维护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4.注意安全宣传和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重视日常检查和维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和排除。
以上是对铁路接触网工程作业的指导书,希望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铁路接触网工程是一项高危的工程,尤其需要注意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1.新线交桩测量作业指导书
新线交桩测量作业指导书一. 适用范围时速160公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新线交桩测量二. 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取得线路资料。
2、外业技术准备1)进行外部作业时提前将各点坐标计算完成才能进行放样测量。
2)开工前,须会同线路施工单位,到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桩交接手续,即现场“点交”。
三. 技术要求1、现场交桩时,交桩资料应包括:1)直线转点桩;缓和曲线始、终点桩;终点桩;园曲线转点桩。
2)永久性水准基点、增设的临时水准基点。
3)中桩里程表;统一里程与施工里程对照表;左、右线曲线表、坡度表;水准点表。
2、计算时,中间过程精确到mm,最后结果精确到cm。
3、支柱纵向测量:1)距离测量充许误差为1/2000。
2)丈量用钢尺,尺面要直,拉力均匀,一般每链30m,拉力为49-98N。
4、中线测量1)经纬仪的对中误差不越过2mm,整平误差不超过1格;2)充许闭合差(δ)直线转点(含曲线起迄点)的左右方向偏差不大于距置镜长度的1/20000,长度长于400m时亦不应大于20mm;3)“⊕”标记应做在线路中心处的轨枕上或平整的道渣上;4)桩顶应与路基平,并覆盖上道碴,以防碰动或丢失;5)在石质地段,可在路基上用红漆画“⊕”标记,代替木桩。
6)允许闭合差(δ):曲线长度小于500m时30mm;曲线长度等于500m时,50mm。
5、水准测量1)允许闭合差:Fn=±30L(mm)式中L:符合水准路线长度。
单位:mm。
2)前、后视距离应相等,其不等差不得超过4m 。
最大视距不得超过100m 。
3)记录要整洁、清晰,不得涂抹,错误处可用铅笔划去保持原始资料,以便核查。
四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1、施工工序 1)施工准备①事先熟悉设计图纸,选择起测点。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具、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1)测量①测量准备(2)现场测量①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
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
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
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2),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混凝土支柱为最高轨面至地线孔的距离),并用红油漆将其标注在支柱上。
②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
③测定d值置经纬仪于支A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
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
(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
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 1值。
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 柱的d 2值(如图4)。
2.计算 (1)手工计算①整理测量数据表(测量计算数据表见附表)。
②计算 a .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注:式中10.8m 为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
钢 柱b .上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上= a 1′+a 2+……an+an+1′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1′ = CX1+d1′=CX1+S2·δ1a n+1′= CX2+d2′=CX2+S2·δH2钢柱 a1′ = CX1′±d1′=CX1′±S2·δ1 a4 ′= CX2±d2′=CX2′±S2·δ1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编号: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1)基坑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10)基坑浇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18)支柱组立及整正作业指导书 (27)支柱装配腕臂安装作业指导书 (37)硬横梁架设作业指导书 (45)硬横梁吊柱安装作业指导书 (50)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55)锚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63)承力索架设作业指导书 (74)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 (82)接触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88)吊弦安装作业指导书 (95)交叉线岔安装调整作业指导书 (103)附加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110)分段绝缘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118)隔离开关安装作业指导书 (123)避雷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128)冷滑试验作业指导书 (131)送电开通作业指导书 (136)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接触网支柱或基础位置及隧道吊柱的测量施工。
二、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接触网测量之前,首先要熟悉待测区段的接触网设计图纸等相关设计文件,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修建或租赁生活及办公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既有线测量要结合施工现场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或配合专业索取相关线路、相领配套设施等相关技术资料,了解既有线路技术状况以及沿线跨越或邻近平行架空线路、地下电缆等既有设施的分布情况。
新建电化工程应向设计单位或站前单位,了解并索取有关站场、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标准测站坐标、水准点高程等站前专业的技术资料和定测结果。
同时向其他同步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落实各种新建设施、电缆路径情况,以便加强配合,避免相互干扰。
三、技术要求3.1 区间测量技术要求(1)测量中遇到大型建筑物,如桥、隧道、立交道口时,应根据平面图分段进行闭合,测量精度不得低于1/2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接触网支柱定位测量及放样、隧道吊柱定位测量及放样、轨面标高测量及放样。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土建单位提供CPU交桩资料2.1.1路肩高程计算H = Hd+L*i (m)式中:H :支柱点路肩高程;L :支柱点至变坡点距离;2.1.2竖曲线计算公式:Hd:变坡点高程;i :坡度(%。
);L2“2R(m)RT i(m) T=7.5A i 2000式中y:竖曲线支距;R: 15000m2.1.3 曲线偏角计算T:切线长;L :支柱点到竖曲线始、终点距离; △ i: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的绝对值A i1-i2;2.1.3.1 圆曲线夹角计算公式T=R*tg( a /2) L=R* a * n /180C=2* R* SIN(r/2) 由三角关系可得r=2* BB =L*90/R* n 此即为圆曲线上任一点处弦线与切线的夹角公式其中T:切线长 L:曲线长R:圆半径 C:弦长r:圆心角弦长计算公式C=L-L3/(90*R2)+L5/(3888*R4)且图中夹角关系为: B 2 : B 1 : B =3 : 2 : 1其中 L:缓和曲线上任一点与ZH点的弧长L0:缓和曲线长R:圆曲线半径C:缓和曲线上任一点与ZH点的弦长2.1.4 坐标计算由于使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测量,所以必须先将各点坐标计算完成才能进行放样测量。
2.1.4.1方位角计算及平面座标计算如图3:已知A、B两点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则可求得其方位角a;tga =△ y/ △ x=(y2-y1)/(x2-x1)贝U AB延长线上一点C点,其坐标为:Xc= cos a *L+XA Yc= sin a *L+YA由此可得直线AB上任一点P的坐标计算公式为:Xp= cos a *Lp+XA Yp= sin a *Lp+YA其中:a为这条直线在极坐标系统中的偏角,L为点P到点A的距离图32.142 缓和曲线坐标计算由已知条件,依据起点坐标、交点坐标采用坐标反算求得切线方位角。
根据已知条件及求得的方位角计算出 ZH点坐标。
利用缓和曲线的偏角公式 B =L2*180/(6*R*L0* n )计算出此段弧长的偏角。
计算出此段弧长所对弦长 C=L-L3/(90*R2)+L5/(3888*R4)计算弦长的方位角,曲线为右转时等于曲线切线的方位角加偏角B。
(曲线左转时等于曲线切线的方位角减偏角B )由已知条件以ZH点为起点,方位角已知,弦长已知,则可以根据(公式一) 算出HY 点坐标。
进入圆曲线时原理同缓和曲线计算中所述。
起点应该从HY点开始。
应先求出HY点的切线方位角 & =3* B +该曲线的切线方位角(即ZH点处切线的方位角)求出HY点至圆曲线上一点C点的弧长的偏角 B 3= L*90/R* n (L :为此段弧长 R:圆半径)求出该段弧长所对的圆心角r =2* B 3计算出该段弦长 C1=2*R*SIN (r/2)则弦长的方位角=& + B 3已知HY 点坐标、弦长方位角及弦长可通过(公式一)算出点 C 坐标,同 理可求得圆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值从HY 点起可以计算到YH 点终。
YH — HZ 段的缓和曲线坐标的计算方法同前所述,就是有一处变化,原弦长 的方位角是曲线切线方位角加缓和曲线的偏角,YH — HZ 段弦长的方位角等于曲 线切线方位角减缓和曲线的偏角。
2.2 外业技术准备修建或租赁生活及办公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HZ3技术要求(1)定位测量,依据站前单位提供的CP E为依据,利用全站仪测量;(2)在使用全站仪测量前,务必检查并确认该仪器各项功能运行正常,不要将仪器浸入水中;(3)当架设仪器时,尽可能用木质三脚架,因为金属三脚架可能会产生震动,从而影响测量精度;(4)经常检查基座上的校正螺丝,确保基座上的固定钮所好,基座上的中心固定螺栓旋紧;(5)在一般运输中,应尽可能减轻震动,剧烈震动可能导致测量功能受损;(6)搬动仪器时,必须握住提手;(7)长时间将仪器放置在高温环境,可能对仪器的使用产生不良影响;(8)仪器和棱镜任何形式的温度突变,都可能导致测程的缩短。
要使仪器逐渐适应周围的温度后方可使用;(9)在作业之前,检查电池电压是否满足要求;在电源打开期间,不要将电池取出;(10)仪器从仪器箱取出或装入仪器箱时,应握住仪器提手和底座,不要握住显示单元的下部。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测量一般包含地面站场、区间路基段。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f资料交接f内业计算f中线测量及水准测量f放样打桩—内业资料整理—进行下一处测量。
4.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在取得正式线路设计图纸后,开工前,须组织有监理和站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的资料交接,到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桩以及其它资料的交接手续。
交桩内容包括:直线(ZD)和曲线(ZH、HY、QZ、YH和HZ);永久性水准基点和增设的临时性水准基点;中桩里程表,统一里程表,统一里程与施工里程对照表,坡度表与水准点表,设计提供的导线点桩坐标及其位置分布表,相关的设计变更内容。
交桩完毕后双方互相确认签字。
5.2施工工艺521 中线测量(坐标放样法)沿左线线路中心丈量,右线支桩与左线互相对应。
1# 3# 5# 7# 9#O 0 0 O o48 45 47 50- 下行线路中心线--------------------------------------------------------------- 上行线路中心线48 4547 50O O O O O2# 4# 6# 8# 10# 测量放样示意图5.2.1.1坐标计算根据站前交付的线路资料,采用前面介绍的坐标计算方法算出接触网支柱处的坐标值及支柱处线路中心桩的坐标值计算完成后可以到现场用全站仪进行杆位和中心桩的放样操作(1) 全站仪置镜于导线点A ,反射棱镜置于点B ,各自对中调平;在全站仪中输入置镜点A 的坐标值,后视B 点,输入B 点坐标,对准棱镜中心, 点观测按纽发射激光,从目镜观察激光反射情况确定已经对准棱镜中 心,最后再按确定按纽,完成坐标系统的建立。
(2)建立了坐标系统后,可以通过全站仪对所有目测外围内的点进行坐标放 样;在全站仪主菜单选择坐标放样,输入 C 点放样坐标值,则屏幕上自 动显示目镜与C 点处的水平夹角B,按提示转动目镜直至屏幕显示夹角 为0。
,将棱镜置于 AC 线上,用目镜观测棱镜进行粗测,则屏幕上显 示棱镜位置与C 点的距离差,通过不断调整棱镜位置使屏幕显示距离差 为0,则定位棱镜进行调平,最后再将目镜对准棱镜中心进行精测复核, 从而完成对C 点的坐标放样;在C 点处用木桩和铁钉做好标记,同时在(3) 下一个点D 的位置同理可以确定。
超出目测范围需转镜时,必须按照① 中步骤重新建立坐 标系统,然后再开始放样。
(4) 曲线坐标放样时,与以上步骤相同,放样过程中数据输入要准确,要注C 点1米的顺横线路各打两个辅桩, 且做好数据记录。
A '、B '、C'、D '见附图,并C' 1#3# 5#A'G CB'如 I4547下行线路中心线路基意经常复核,转点时尤其要注意重新建立坐标系统各步骤的先后顺序,确保最后放样结果的准确无误。
(5)测量要求的确定:接触网杆位所对线路中桩位置和接触网杆位中心位置,都可以通过以上步骤确定。
522 水准测量(可分别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522.1用水准仪测量采用水准闭合测量法,即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沿路基测出支柱处各桩撅的高程,并连续测至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进行闭合检查。
(1)将测站设于几个跨距之中心,近仪器支柱点为中视点,远仪器支柱点为前、后视点;(2)支柱点处竖好塔尺,仪器调整,对中读取塔尺的读数,并做好记录;1# 2# 3# 4# 5# 6# 7# 8#现场测量图(3)现场计算仪器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中视高程二仪器高程-中视读数转点高程=仪器高程-前视读数实测高差h测=刀a -刀b原有高差h原=刀B - EA闭合差=h测-h原(4)调整当闭合差在允许闭合差范围时,则认为测量精度合格。
此时,闭合差应在各点高程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法,反其符号,按距离的长短或比例进行调整;(5)记录:填写水准测量记录表522.2用全站仪测量在用全站仪进行中线测量时,当用目镜对准棱镜中心时,屏幕上除了显示放样点坐标外还有棱镜所处位置的高程,所以可以把水准测量和中线测量揉合在起,与中线测量的区别只是在起测点的选择有所不同(1)如下图:选择起测点A、B时应该靠近水准点,在建立坐标系统之前首先置镜A点,后视水准点得到A点的高程,然后再建立坐标系统,则以A点为中线和水准测量的起测点,当全站仪确定每个杆位时,仪器自动显示出该处的高程。
(2)转点时同理也应先得出新坐标系统起测点的准确高程,测量过程中遇到水准点须经常复核,以确保测量准确无误。
(3)根据复核结果,对各处高程进行适当调整,并且做好记录,填写水准测量记录表。
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测量组组织模式。
6.2人员配置表每个测量组人员配置表如下: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 测量小组组长人1负责整个测量工作的组织安排2 测量小组副组长人 2 分别负责线路杆位及标高测量3 司镜人 2 分别负责全站仪和水准仪操作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4 数据记录人 3 分别负责全站仪、水准仪数据记录和纵向杆位测量记录扶棱镜和扶水准5尺人2配合测量负责埋线路中桩及基坑位置桩并作好标6 埋桩人2 记7 施工配合人 2 负责拉跨距进行纵向杆位测量8 干扰调查人 1 负责调查十扰9 安全防护员人 1 负责安全防护7材料要求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调和漆白色桶 32 排笔支 33 木桩① 40 X 200 mm 根若干4 铁钉13伽kg 若干5 喷漆红色瓶 38设备机具配置每个测量组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全站仪J6 台1含三脚架及反射棱镜2 水平仪S3 台 1 含三脚架3 晴雨伞把 2 中线、水准测量各14 对讲机台 35 计算器个 26 水准尺5m 把 17 测量资料站前交桩及计算资料8 记录本本 39质量控制及检验9.1质量控制9.1.1现场交桩①交接桩以管界外第一个转点桩开始或终止;②按图表直接逐点点交,均应作好详细记录;③交接桩手续要完善,各种数据要反复核准;④各种桩撅标志要明显,标桩书写要工整并符合规定;9.1.2纵向测量支柱纵向测量时,每个中桩既是起测点,又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