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与危重症监护医学

合集下载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监护病房(ICU)规模应达到相应的要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总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2%.每个重症监护病房(ICU)必须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不低于18C㎡.每张床的占地面积不低于12C㎡.ICU内应配备有医师办公室,护士站,治疗室等等,这得根据医院自身的据体情况而定。

几个人的一个病房也是如此,1--10个人的不等。

一,ICU组建(一)ICU模式目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综合ICU综合ICU是一个独立的临床业务科室,受院部直接管辖.2.部分综合ICU介于专科ICU与综合征ICU之间.3.专科ICU一般是临床二级科室所设立的ICU.(二)ICU规模1.ICU病床布局设计ICU床位设置要根据医院规模,总床位数或某科室有多少病人需要监护来确定.一般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床位数量占全院总床位的1%-2%;一般以8~12张床位较为经济,合理.但在某些专科,如心脏外科,可高达10%以上.ICU每张床占地面积15平方米,床距不少于1.5米;发达国家ICU床位占地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以25平方米为宜.2.监护站设置ICU内中心监护站原则上应该位于所有病房的中央地带,以稍高出地面能够直接观察到所有病人为佳,内设中心监护仪及记录仪,电子计算机及设备.3.人员配备ICU人员编制国内外尚未有统一规定.ICU接受的是各类危重病人,医疗介入面广,知识更新快,设备现代化,技术新,要求ICU医生具有相当的理论与专业水平.一般综合性ICU医生应来自麻醉科,内科,外科,急诊科,现趋向于设置专职ICU医生,医生与床位的比例为1.5~2:1;ICU护理人员相对固定护士与床位的比例要求3~4:1,在班护士与床位比应保证在2~3:1,这样才能保证ICU的正常运转.护士长负责全面管理,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形成梯队.护士应以专科以上毕业生,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者为首选对象.注意以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与年轻护士相结合,以适应紧张繁重的工作.ICU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呼吸治疗师,感染管理师,心理治疗师及勤杂人员.3.ICU设备ICU设备主要包括监测设备,治疗设备及影像学设备三类(见表4-1).表4-1ICU常用仪器设备设置分类仪器设备种类监护设备多功能生命监护仪,呼吸功能监测装置,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颅内压监测仪,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胃肠黏膜内PH值监测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等治疗设备呼吸机,心电除颤仪,心脏起搏器,输液泵,注射泵,降温毯,麻醉机,血液净化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等影像学设备床边X光机,超声设备,纤维支气管镜等4.ICU服务对象ICU按下列标准收治患者:(1)严重复合创伤的患者.(2)各种术后重症患者,尤其是术前有严重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呼吸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等),术中循环不平稳者.(3)需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的患者.(4)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的患者.(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各类休克患者.(7)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急性药物中毒患者.(10)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11)器官移植患者.以下患者不宜收入ICU:(1)脑死亡者.(2)急性传染病患者.(3)无急性症状的慢性病患者.(4)恶性肿瘤晚期患者.(5)老龄自然死亡过程中者.(6)治疗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又称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由院长以及技术高超者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中的ICU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中的ICU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中的ICU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中最为关键的部门之一,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

在ICU中,医护人员不仅要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还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生命体征的稳定。

本文将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ICU患者,包括其特点与需求。

一、ICU患者的特点ICU患者是指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病人,通常需要严密观察和跟踪治疗。

他们的病情可能来自于重大外伤、手术并发症、重症感染等。

相较于一般病房患者,ICU患者存在以下特点:1. 生命体征不稳定:ICU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与一般患者相比更为频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的稳定。

2. 临床症状严重:ICU患者通常面临着较高的疼痛或不适感,导致他们的舒适度下降,需要持续的镇痛或缓解不适的护理。

3. 高度依赖医疗设备:ICU患者可能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电监护、血液透析等技术支持。

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设备,并及时进行操作和调控。

4. 高风险并发症:ICU患者因其病情的严重性,更容易发生并发症,例如呼吸衰竭、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医护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ICU患者的护理需求为了满足ICU患者的特殊需求,并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舒适度,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医护人员需提供以下护理:1. 严密监测:ICU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是关键,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记录并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

对于危急患者,可能需要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2. 病情评估: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疼痛评估、意识状态评估、伤口护理等。

3. 症状缓解:ICU患者通常伴有剧烈的疼痛或不适感,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或缓解不适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 呼吸支持: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危重症监护名词解释

危重症监护名词解释

危重症监护名词解释危重症监护( critical care)是一个围绕“生命-安全”这一主题展开的有关医学、科技、伦理和人性的课题。

包括抢救、治疗和照顾三个方面。

抢救是保证生命的关键,而照顾则是为了促使患者尽快康复,使机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危重病监护(critical care)是指在保证基本生命支持治疗的前提下,以挽救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为目的,用医学的手段,给予最好的监护,以及时处理和纠正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在当今世界上,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仍有许多病情严重的急、危、重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合适的监护,导致病死率增高,其原因很多,与危重病监护技术发展滞后有关,国内亦如此。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事业的进步,国内不少城市的急救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也有条件开展危重病监护,通过危重病监护技术的不断完善,必将提高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

危重症监护室一般设床位60张左右,对患者进行监护治疗,必要时采取特殊监护和治疗措施。

根据国际惯例,对重症病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均应该坚持监护和治疗到最后一分钟。

重症监护室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对生命体征稳定的急性和慢性疾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和管理是关键环节。

通常把重症监护病房简称为ICU(重症监护病房),但更常见的称法是综合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多学科协作的场所。

在急诊室里,除了有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科护士外,还有呼吸科、心血管内科、神经科等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组成的团队,负责组织抢救工作。

各个专科医生与护士之间都建立了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从而形成多学科合作共同参与的一个紧密型的工作团队。

这个团队除了正常的日常工作外,更重要的是为病人提供周到细致的专科护理服务,以及多学科共同努力下制定的专科护理计划,并执行计划来实施护理干预,并且密切注意病人的变化,调整护理干预方案。

ICU的优势就在于团队的共同合作,每一位成员都被赋予了极高的责任心,护理服务需要所有的成员都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护理经验为基础,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才能达到完美的护理服务。

重症监护病房名词解释

重症监护病房名词解释

重症监护病房名词解释
重症监护病房(ICU)名词解释
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监护病房,是专门为重症病人提供全面、高度集中的护理和管理的病房,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主要为重症病人提供专业、全面的护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恢复。

护理:护理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和医学服务,专注于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旨在帮助病人获得良好的护理和护理质量。

护士:护士是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通过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达到最佳的护理质量。

监护:监护是保护病人和家属,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过程。

它包括病人的监护、调整护理计划,监测病情,安排病人接受护理,定期评估护理,安排药物治疗,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实践。

护理计划:护理计划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提供综合的护理服务的一种安排方式。

它旨在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确保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达到最佳的护理质量。

检测:检测是使用特定的诊断工具和方法,以帮助诊断病因、病况和护理需求的过程。

治疗:治疗是治疗病人护理需求的过程,通过改善病人的生理状态,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监测:监测是定期检查病人的病情,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过程。

评估:评估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检查和评判护理质量
的过程,旨在确保护理活动满足病人的需求,确保护理质量并完善护理服务。

监护病房与重症医学制度

监护病房与重症医学制度

监护病房与重症医学制度1. 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监护病房与重症医学的工作流程,提高重症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医护人员的职责明确,操作规范,病房管理有序。

全部医务人员必需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2. 监护病房的定义和分类2.1 监护病房的定义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为重症患者供应高级监护和治疗的特殊医疗区域。

2.2 监护病房的分类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监护病房可分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供应对危重病人进行生命支持和监护的设施。

—烧伤科重症监护室:特地用于烧伤患者的重症监护和治疗。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特地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症监护和治疗。

3. 监护病房的设施与设备3.1 设施要求•监护病房应位于医院的相对安静、无菌污染、通风良好的地方,不与其他病人区域直接相连。

•病房内应设有适量的床位,每个床位应有适当的空间供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病房内应装备充分的储物柜、护士站、手洗设备等,以满足工作和操作的需要。

3.2 设备要求•必备设备包含但不限于: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血气分析仪等。

•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行、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记录维护情况。

•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医疗器械管理要求,定期验收检查并进行登记。

4. 监护病房的管理4.1 人员配置•监护病房应有充分的医护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医生、护士、技师等,以保证每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监护。

•医护人员应依照岗位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术沟通。

•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能在工作时间内私自离开病房,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应找到其他人员进行交接。

4.2 值班制度•监护病房应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保证全天候的医疗服务。

•值班人员应依照规定时间到岗,不能迟到或早退,必需全程值班。

•值班交接时,应认真沟通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特殊注意事项,保证信息的传递完整,避开疏漏。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与急诊医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与急诊医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与急诊医学及急危重症医学同步建立或成长起来的,在我国,它经历了急诊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名称上的不断演变,涵义也得到了极大扩展,目前主要研究包括急诊和危重症护理领域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已成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专业。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3. 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重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的这一阶段的救护。

4.重症监护病房: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5. 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6.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是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7.急诊护理评估,亦称急诊患者评估,是常规搜集患者主观和客观信息的过程。

8.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9. 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10.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气质性或功能性损害。

1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 s,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因素打击下,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发病损有或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或器官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加强监护病房的设置

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加强监护病房的设置

·讲座·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加强监护病房的设置蔡柏蔷 危重症患者如出现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并影响到其功能时,则需要加强监护,通过监护可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包括急性呼吸衰竭在内的各种严重的器官功能异常。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为危重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异常,其特征为呼吸功能障碍合并其他肺外脏器的功能不全[1]。

重症监护病房(ICU )可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对危重患者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脑及肾等脏器,进行能反映其功能实质的各项参数的监测,从而迅速采取有效的医护措施。

从事重症监护的医务人员应是训练有素、多种学科的医疗队伍,能努力使危重症患者从不稳定的生理状况恢复到健康。

训练有素是指ICU 的医务人员能进行熟练的日常床旁监护工作,其医师队伍的组成包括内科医师、麻醉师和外科医师等,应有1~3年的专科训练经历。

多种学科是指ICU 中监护危重症病人的基本成员,应有内科医师、护士、药师、呼吸治疗师和营养师等[2,3]。

现在国外ICU 中素有训练的医师、护士和呼吸治疗师通过使用复杂的监护设备,进行有效的多方面治疗,已使危重病人的转归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国内自70年代起,开始设置心脏病监护病房(CCU )和外科ICU 。

为有效地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许多医院又建立了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RICU ),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以及心肺功能的监测。

但是,就总体水平而言,国内ICU 在监护设备、人员编制、所开展的技术水平以及监护病房的设置方面等,仍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明显的差距。

一、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11监护:为判断某项治疗的效果和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连续或接近连续的方法实时评价其生理功能。

监护与测定完全不同,监护是连续的或接近连续的临床工作,而测定是间断进行的工作。

因而监护病房中连续地心电图监视是符合监护定义的,而动脉血气分析只不过是测定。

带你了解ICU和重症监护室究竟有何区别

带你了解ICU和重症监护室究竟有何区别

相信多数人都有听说过ICU,也听说过重症监护室,这两者是一回事还是有区别,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吧。

1.ICU是什么意思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主要收治对象为主要为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严重创伤、多器官衰竭等重症或昏迷患者,需要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

ICU为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治疗等服务,是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康复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根据各专业的类别又可分为:综合ICU和专科ICU等。

2.医院重症监护室叫什么?重症监护室又被称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医学科。

是针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强化救治的医疗单元,其目的在于集中的管理和收治危重患者,以期达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在重症监护室内,配备有完善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以及生命体征支持和治疗系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同时对突发的病情进行积极的处置。

其人员配备上往往是具有一定抢救经验的医护团队作为治疗的保障,可以随时按照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多学科的联合会诊,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按照其收治患者的不同,又可分为综合ICU和专科ICU,比如烧伤ICU、新生儿ICU、CCU等。

在ICU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多变,治疗复杂,所以治疗费用相对较高,但是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ICU和重症监护室有什么区别重症监护室和ICU是没有区别的。

ICU是重症监护室的英文简称,所以ICU就是指的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一般收治的都是病情比较重的患者,比如出现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有呼吸功能衰竭需要使用呼吸机以及大手术以后需要多种机器设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心电图、血氧饱和仪、除颤仪、呼吸机等。

由于这些设备非常重要,不能安放在普通病房内,所以就需要安放在特殊病房内,也就是重症监护室内给比较重的患者使用。

危重症医学简介

危重症医学简介

危重症医学简介(转引)2012-01-08写在课前的话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护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和信息化监护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监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ICU 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急危重症医学护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危重症医学专业护士的资质,ICU专科护士的执业要求,旨在为临床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危重症医学定义ICU 的英文全称是Intensive Care Unit ,中文名称是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治疗病房等,香港及广东地区多称为深切治疗部。

危重病医学英文全称是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 。

二、危重症医学的特点ICU 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设备高端、贵重,医护人员专业性强,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强。

ICU 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它整合了麻醉、内科(尤其是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外科、护理等多个专业的高端技术。

危重症医学国内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三、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在ICU 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重症医学的护理始祖南丁格尔。

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条件恶劣又没有护士护理受伤士兵,使伤病员的死亡率高达40 %。

南丁格尔向当时政府申请率领了38名护士来到了前线,起初医生们非常拒绝他们,甚至不让南丁格尔进病房,但是南丁格尔并没有计较这些,采取了危重症集中护理等措施,控制士兵感染改善士兵营养,改善病房通风环境等措施在半年的时间里,战地医院的伤员死亡率降到了 2.2 %。

这一成绩震惊英国朝野,得到了一片好评。

1863 年,南丁格尔在Notes of Hospitals 中撰写到:在一个常见的,即使是小的医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

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的起源。

ICU发展及历史

ICU发展及历史

重症监护病房与危重症监护医学【引言】现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单位。

自40年代开始建立手术后恢复病房,特别是62年建立的冠心病危重病房,在抢救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导致危重症监护(criticalcare)的概念应用于有急性生命威胁的各种疾病和综合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亦为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治技术的飞跃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根据医学现代化的要求和医院发展的规律,医院必须建立起icu,集中危重患者,并采用高尖技术和医疗仪器设备进行监护和诊断,治疗。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icu系统的建立和发展】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

为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提供住所,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的起源。

随着发展,医院规模逐步扩大,病房的功能也增加。

1923年dandy在hopkins医院建立神经外科病房,不但促进医学专业化的发展,而且是较为危重的病人得到集中管理。

二次大战前,dandy 和cushing建立起第一个24小时管理的术后恢复病房,1950年前后由麻醉科医师向外科专业作了推广。

20-50年脊髓灰质炎流行席卷世界,导致了延髓疾患呼吸衰竭通气支持的需要。

美国洛杉矶医院用50多台“铁肺”(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的病人。

同期为了救治大量呼吸肌麻痹的病人,高级麻醉师ibsen在丹麦哥本哈根医院里组织其包括医疗等多个专业的专家队伍,在高水平的实验室配合下建立起一个共有105张病床的抢救单位,给病人进行手动式通气。

这个多学科的和先进的医疗单位就是现代完善的icu的最早尝试。

几年后,frank和john在美国又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心脏外科监护病房,病房里设置了计算机监护系统,系统工程师成为了监护队伍的一部分,护士队伍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对icu内应用的特殊技术有专门的经验,并在icu内各岗位担任具体工作。

重症监护病房(ICU)特点及要求

重症监护病房(ICU)特点及要求

重症监护病房(ICU)特点及要求重症监护病房即重症加强治疗室(ICU)最早于1958年成立于美国,ICU是临床医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重症监护的目的: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连续评价器官功能状态、指导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发现高危因素、评价加强治疗疗效、实现滴定式和目标性治疗。

重症监护的专业特征:①重症监护的早期可预见性:重症患者疾病发展迅速,病程变化多样,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因此,通过疾病的早期预测,实施积极的预防策略;如严重感染患者一旦出现血压降低,则提示患者已进入休克抑制期,治疗困难,预后凶险,若能够在休克的代偿期早期预见疾病的发展过程,就有可能早期逆转休克的发展,明显改变疾病的转归,这类患者在常规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出现改变之前,组织低灌注与缺氧已经存在,乳酸水平可能已经升高,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4mmol/L,病死率达80%,因此,乳酸值及其清除率监测可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及预测疾病发展的早期指标,指导重症感染患者的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②监测手段的适用性:选择恰当的监测手段,是获得准确监测结果的前提;如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比监测肺动脉嵌顿压(PAWP)和中心静脉压(CVP)更易准确表示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及每博输出量变异度(SVV)等容量指标。

③监测结果测量的准确性。

④监测的动态和连续性:重症患者往往器官功能已处于储备功能耗竭或接近耗竭的状态,病情变化迅速,对患者的生理功能连续、实时和动态的监测,有助于深入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使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可对治疗进行准确的评估。

⑤测量结果的可翻译性,即在病理生理基础上监测结果的准确解读。

⑥测量结果对治疗反馈性:评价和指导治疗是重症监测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获取准确监测结果,全面分析病情,以此指导治疗,同时对治疗的疗效或反应进行监测,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实现重症患者以“滴定式”“目标性”为特征的“监测-治疗-监测-治疗”的新模式;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针对病因不同的ARDS患者,ARDS的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呼吸力学、肺功能、肺顺应性和肺气体交换的改变,不断调整机械通气方案,实现小潮气量、高频率和气道平台压不高于30cmH2O的治疗目标。

重症监护和重症医学科

重症监护和重症医学科

常用监测技术且
体温监测 呼吸功能监测 循环功能监测 肾功能监测 中枢功能的监测 消化功能监测
正常人体温 一般波动不超过1℃,腋下温度:36~37℃, 直肠温度:36.5~37.5℃ 皮肤与中心温度差: 皮肤温度探头置于大腿 内侧,中心温度探头置于后鼻孔或直肠内 (距肛门10cm)。
体温监测
呼吸功能监测
2)肺通气功能测定 A.每分钟通气量(VE)
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是潮气量联合呼 吸频率乘积。正常值:男6.6L/min 女4.2L/min B.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 用力呼气量(FEV)深吸气后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气力 呼气,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 FEV%是指FEV占VC的百分比,常用来表示呼气率 FEV1.0%、FEV1%VC--1秒率:88% FEV2.0%=96%, FEV3.0%=99% FEV1.0%、FEV1%VC意义最大
生命支持装置 3. 集中的全新的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的医
务人员
收治范围
(一)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 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 (二)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 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三)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 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 (四)其他适合在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和治疗的患者。
处理:危重患者可早期安置胃管,实施胃肠减压 2.胃黏膜pH(pHi):正常范围为7.35~7.45,反映内脏血流灌注情况, 可作为全身低灌注的早期和灵敏的指标。
其他功能监测
肝功能监测:各种重症都可引起肝脏原发 或继发损伤,主要通过实验室生化指标监 测。 凝血功能监测:危重症患者中,休克、创伤、 病理产科、脓毒血症等各种病因可导致的 凝血功能障碍,重者出现DIC。 营养监测:营养是影响危重症病人胃肠道功 能、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等的重要因 素。营养支持是危重症医疗中的核心环节 之一,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改善病人的预

重症监护(ICU)ppt课件

重症监护(ICU)ppt课件

重症监护(ICU)ppt课件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目录•ICU概述与重要性•ICU设备与技术支持•ICU常见疾病类型及处理策略•ICU护理实践与人文关怀•ICU团队建设与协作精神培养•ICU发展趋势与挑战PART01 ICU概述与重要性ICU (Intensive Care Unit ),即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内专门收治危重病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的单位。

定义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和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提供高级生命支持整合内科、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作为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重症医学专业人才,推动重症医学领域的发展。

教学和科研ICU 定义及功能病情危重患者往往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病情复杂且变化迅速。

高死亡率由于病情严重,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需要高级生命支持:患者依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维持生命。

专业的医疗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疗团队,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依赖高端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进行生命支持和治疗。

良好的护理和康复环境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患者康复。

1 2 3ICU作为医院内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ICU通过提供高级生命支持和多学科协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和纠纷的发生。

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ICU作为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专业人才并推动重症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力量ICU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PART02ICU设备与技术支持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关键生理参数。

多功能监护仪颅内压监测仪超声心动图仪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实时监测,指导临床治疗。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

重症监护室(ICU)是干什么的地方

重症监护室(ICU)是干什么的地方

重症监护室(ICU)是干什么的地方发布时间:2023-06-29T09:21:08.48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3月3期作者:侯守超[导读]重症监护室(ICU)是干什么的地方侯守超(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重症监护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连接生死之门。

在这里,医务工作者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将希望的曙光,带给危重病人。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往往处于重症监护状态,各类感染的危险性较高,病人家属往往因为监护室封闭式管理的需要而无法随意进出。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里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1、ICU背景?ICU是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中文为加强监护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实践场所,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系统化的救治技术和医学监护,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规范化的生命支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近代护理学的奠基人南丁格尔奠定了现代重症监护病房的雏形。

美国危重病医疗协会于1972年创立,这是危重病医疗的一个真正开始。

8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ICU。

2、ICU的简介ICU在重症感染、休克、严重创伤、 ARDS、 MODS等大病、重病的治疗上拥有强大的实力,可以让急危重患者获得快速、高效地治疗,并且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提高。

一般而言,ICU由三大主体构成。

(1)训练有素的医师和护士:ICU成立之初由于缺乏对危重患者各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改变及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常附属于各专科或专业,没有ICU专职医师,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多种问题时,常由相关专科的医师分别处置。

不可否认,每一位参与治疗的临床专科医师都有救治其专科患者的经验,但面对多个脏器损伤时,任何一个专科的专家都难免力不从心,而各科间的治疗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随着ICU的发展,经过系统的、专门培训的、有能力对多器官功能进行延续的支持性治疗的ICU专职医师和ICU专职护士应运而生,这是ICU发挥其加强医疗职能的关键。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用于治疗和监护病情危重的患者的特殊部门。

为了确保ICU的高效运作和病人的安全,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ICU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讨论ICU管理制度并提供一些重要的指导方针。

一、入院与出院管理1. 入院管理:患者进入ICU前,医疗团队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同时,患者的家属应得到明确的告知与安抚。

2. 出院管理:患者的出院必须依据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进行。

医疗团队应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达到出院的条件,并提供必要的康复与护理指导。

二、医疗护理管理1. 护理质量控制:ICU护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由专业护理团队负责日常护理工作。

病人的护理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和用药等信息。

2. 营养支持: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医疗团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营养计划,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

3. 感染预防与控制:ICU是感染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感染,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消毒、手卫生、使用一次性器械等。

医疗团队应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三、设施与设备管理1. 设备维护:ICU的医疗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和精确度。

医疗团队应制定相关的设备维护计划,并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替换。

2. 空气和水质监测:ICU的清洁空气和饮用水质量对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疗团队应定期进行空气过滤器更换、通风系统维护和水质检测等工作,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4. 灾害与安全管理:ICU应建立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

同时,医疗团队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火灾防范和急救处理能力。

四、医疗质量管理1. 质量考核:IC各项医疗服务的质量应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包括医疗技术、住院费用等。

医疗团队应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危重症医学简介

危重症医学简介

危重症医学简介(转引)2021-01-08写在课前的话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护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和信息化监护设备的普遍应用,对监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专业化标准培育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ICU 高级护理专业人材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急危重症医学护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危重症医学专业护士的资质,ICU专科护士的执业要求,旨在为临床上起必然的指导作用。

一、危重症医学概念ICU 的英文全称是Intensive Care Unit ,中文名称是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病房、增强医治病房等,香港及广东地域多称为深切医治部。

危重病医学英文全称是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 。

二、危重症医学的特点ICU 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设备高端、珍贵,医护人员专业性强,处置急危重症的能力强。

ICU 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它整合了麻醉、内科(尤其是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外科、护理等多个专业的高端技术。

危重症医学国内外发展历程是如何的?三、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在ICU 的发展历程中充分表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重症医学的护理始祖南丁格尔。

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条件恶劣又没有护士护理受伤士兵,使伤病员的死亡率高达40 %。

南丁格尔向那时政府申请率领了38名护士来到了前线,起初医生们超级拒绝他们,乃至不让南丁格尔进病房,可是南丁格尔并无计较这些,采取了危重症集中护理等办法,控制士兵感染改善士军营养,改善病房通风环境等办法在半年的时间里,战地医院的伤员死亡率降到了2.2 %。

这一成绩震惊英国朝野,取得了一片好评。

1863 年,南丁格尔在Notes of Hospitals 中撰写到:在一个常见的,即即是小的医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摆脱。

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以为是ICU的起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病房与危重症监护医学【引言】现代重症监护病房 ( intensivecareunit,icu) 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单位。

自40 年代开始建立手术后恢复病房,特别是62 年建立的冠心病危重病房,在抢救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导致危重症监护(criticalcare) 的概念应用于有急性生命威胁的各种疾病和综合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亦为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治技术的飞跃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根据医学现代化的要求和医院发展的规律,医院必须建立起icu ,集中危重患者,并采用高尖技术和医疗仪器设备进行监护和诊断,治疗。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icu 系统的建立和发展】19 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

为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提供住所,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 的起源。

随着发展,医院规模逐步扩大,病房的功能也增加。

1923 年dandy 在hopkins 医院建立神经外科病房,不但促进医学专业化的发展,而且是较为危重的病人得到集中管理。

二次大战前,dandy 和cushing 建立起第一个24 小时管理的术后恢复病房,1950 年前后由麻醉科医师向外科专业作了推广。

20-50 年脊髓灰质炎流行席卷世界,导致了延髓疾患呼吸衰竭通气支持的需要。

美国洛杉矶医院用50 多台“ 铁肺” (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的病人。

同期为了救治大量呼吸肌麻痹的病人,高级麻醉师ibsen 在丹麦哥本哈根医院里组织其包括医疗等多个专业的专家队伍,在高水平的实验室配合下建立起一个共有105 张病床的抢救单位,给病人进行手动式通气。

这个多学科的和先进的医疗单位就是现代完善的icu 的最早尝试。

几年后,frank 和john 在美国又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心脏外科监护病房,病房里设置了计算机监护系统,系统工程师成为了监护队伍的一部分,护士队伍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对icu 内应用的特殊技术有专门的经验,并在icu 内各岗位担任具体工作。

这导制护理学分支重症监护护理学的产生。

58 年美国巴的摩尔医院麻醉科医师safar 也建立了一个专业性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危重症监护病房。

至92 年,仅美国已大约有7434 个这样的治疗单位。

随着icu 发展,根据医院各临床专科危重患者的需要,至今icu 常见的分类有呼吸监护病房(ricu) ,冠心病监护病房(cicu) ,外科监护病房(sicu) 和内科监护病房(micu) 。

在少于200 张病床的小型医院中,一般只有中心性的icu 。

现在,美国有专门执照的危重症监护医生,其中2/3 是内科医生,其余是麻醉科,儿科,和外科医生。

内科医生中,约90% 是肺科医生,但没有经过多专业的训练或在其他的专门的icu 内培训,因而90 年美国危重症监护学会建议资格委员会要求参加工作的医生必须有个月外科icu 轮训。

【危重症监护学(criticalcaremedicine) 和icu 】限度地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生命的质量而采取及时的高质量的和大医学监护模式。

80 年代就有学者估计在美国每年200 万死亡者中大约有危重政监护的定义是最大量医学监护的一种1/3 是在“ 他的真正死亡时间到来 ” 之前 死亡,而且其中有 1/3 可以通过改进复苏技术的现代急症 医学而得救。

以 “ 复苏 ” 概念作基础的危 重症救治,必然包含有 “ 紧急或 炎使呼吸衰竭成为不能生存的同义词。

但是 “ 铁肺 ” 成功的救活了不少患者, 是 医学界看到 了希望, 也认识到了抢救设备和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在逐步了解各种循环, 呼吸危重症发生的基 础上, 创造了新仪器及开展了一系列生命支持技术, 延长了气管 内插管或切开术, 胸外心脏按压 术,心脏除颤术,心电监测,起搏器的发明和安装,床 边心导管术,血气分析, 先进的人工呼吸机的发明及应用等等。

抢救复苏术的不断完善,延 长生命支持的能力不断提高, 使简单的 “ 复苏 ” 发展成为 60 年代提出的危重症 监护学 (ccm) 的新概念。

而在 63 年第一个 ccm 进修医生培训班出 现在匹兹堡, 不久成立了重病监护学会。

抢救危重病人的两个主要环节是: 急症抢救和重症监护, 他们之间存在着若干密切的联系, 但又 有本质的区别。

急救医学的任务及工作重点在 于现场抢救, 运送病人, 及医院内急诊三部分。

ccm 主要以重症监护病房为工作场 所, 接受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

工作的第一阶 段主要是院外现场 急救系统工作, 第二阶段的工作是从急诊室开始, 在现场初步被处理过后送来 的患者 按照医院急诊治疗规范进一步稳定病情, 再根据病情需要使用病床车转送。

分别送入手 术 室或 icu 。

部分已住院患者出现危急变化需作病床上复苏,相当于此阶段急诊室的 工作。

手术后 危重患者人需进入 icu 。

而病情稳定的患者离开 icu 后到普通病房继 续治疗和康复,则属于第三 阶段工作。

【 icu 的特点和任务】 所有的 icu 均有如下特点:救治极危重的患者, 拥有高尖科技和贵重的医疗仪器设备, 有熟练掌 握这些现代化仪器设备的专门医疗医师人 员队伍。

危重症监护早期的焦点是在于心肺损害的问题。

intensivecare 原意是强 化的或长时间生命支持, 以 “ 心肺复苏 ” (cpr) 为基础。

从基础生命支持 (bls) 到高级生命支持 (als) ; 此外也包括了紧急呼吸复 苏, 紧急心脏复苏至延续的或强 化的呼吸复苏和心脏复苏。

因而可以赢得时间, 使病人自然的或 通过药物和外科治疗 恢复器官功能从而使传统观念认为 “ 临床终末期 ” 或 “ 临床死亡 ” 的病人 逆转。

1980 年 shoemaker 等也指出 “ 危重症监护 ” 这个概念已超越了在 传统医学中于生命威胁有关的所 有内容。

之所以命名为危重症的 “ 监护 ” 就是 他有赖于对生命器官衰竭生理学机制的客观评价, 使 治疗手段得以发展, 并使解决生 命威胁问题而设立的生命支持系统能发挥最大效能。

对危重症病 人从第一阶段复苏至运 送至 icu 或手术室内手术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 监护 ” 成为该学科的精 髓。

安排麻醉医生, 内科医生, 或外科医生来及时处理。

如何提高 icu 使用价 值,一直是医学界研究重点。

在 1986 年 knau 等总结了美国 13 家医院中病 死率 最低的 icu 的经验。

有四条:必须采用规范的治疗途径。

有一个具有相当权威的,可以 处理 出入院政策和协调各个医务人员工作的有能力的领导者。

护士要有相当高的专业水 平, 掌握重症 监护技术和熟练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

护士和医生有十分强的协调关系。

总之,危重症监护医学是目前医学界最新学科, icu 已成为医院中不可缺少的治疗单位。

“ 监护 ” 是 icu 的精髓,集中处理危重患者的任务,决定了它的多专业性。

规范 化管理对 i cu 发展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1980 年,美国危重病协会协调会议曾按功能和治疗水平的不同把国内的ICU有低到高分为 4 各 等级。

但由于 1 级过于简单,难以视为 ICU ,故 ICU 实际以“ 即时的复苏 ” 到 “ 延长或强化的复苏 的必然经过。

本世纪初期,脊 髓灰质【 icu 使用价值的评价】 房于 1977年至 1982 年期间收治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18张病床的内科监护病 6680 例患者 中, icu 患者的病死率为 7.9% ,而全医院包括 icu 的为 13% 在美国俄例冈州大学中, 当各科独立的 。

此外, safar 的另一个资料显示, 1973 年 icu 被一个多专业的 icu 取代后, 衰竭患者的病死 率从 30% 降到了 10% 这是因为它可以随意自动的对不同状况的患者上存在 3 个级别,即 i~iii 级。

i , ii 级 ICU 由于没有设有专职的 ICU 医 师, ICU 的干预治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见图 1 ,显然无法收容 APACHE2,SPAS 评 分较高的较危重的病人, 而护士予病人的比例理所当然的应当降低。

勉强收治 危重病 人, 进行危重管理, 将带来严重后果。

伴随医疗法律及医疗保险的高速发展以及医疗 市场的竞争激烈, 将被淘汰。

ICU 的人力配备是始终是一个 icu 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我国 ICU 起步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 时 ICU 仅仅是作为医院评级的摆设,因而icu 及危重医学的发展无从谈起。

而 icu 的创建者们也 无法拿出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 及建设模式, 甚至无法确定 ICU 的人员配备的结构和数量, 而 TISS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原来是通过干预的复杂度从而评估患者的危重度,10 以下护士与患者比=1 : 4 10 〜 15 护士与患者比=1 :2. 5 15 以上护士与患者比= 1 : 1〜1 ICU 的组织和建设 : ICU 。

专 科 ICU 往往附属于某一专科,故一般来说对本专科问题有较强的处理能力;部分时间服务的 有专职人员负责,其它时间则由病人原所在科的值班人员处理,这种 ICU 专业人员的配备。

但从危重病医学发展需要来看,这两种形式均不够完善。

作 为一 个独立的专业,目前 ICU 更倾向于向综合性的,全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但在起步阶段, 如 果条件不成熟也不妨先从专科或非全时服务 ICU 开始,或专科 ICU 作为综合ICU 的补充。

在我 国,各地区、各医院的条件差别悬殊,因此各类 ICU 均有其合理存 在的基础,很难而且也不应 当强求某一固定模式。

无论何种模式的 ICU , 必须是以 实践危重病医学为己任, 离开这一宗旨就 不成其为 ICU 了。

2 、人员训练 ICU 内的医护人员要求具有强健的体魄、能适应紧张的工作、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较强的责任感 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许多国家、 医护人员在入岗前均 需接受专业培训并 取得资格证书。

目前, 不少 SICU 主要由麻醉医师管理,此 与 SICU 形成的历史和 SICU 内大量的处理与复苏、循环和 呼吸的问题有关, 而这 些问题无疑是麻醉医师所擅长的,但并非由此即可以说麻醉医师完全可以 胜任 SICU 工作。

危重病医学毕竟不是麻醉学, 所涉及的问题更复杂和广泛。

目前在先进国家已 专门 设有危重病医学教育课程,一代新的专业化 ICU 专家 —— intensivist 已经出现,并 承担 ICU 的重任。

3 、 ICU 的规模和建制ICU 的床位数一般约占医院总床位数的 l %〜 2 %,但主要应根据本院实际的危 重病人数量确定。

在一个 ICU 内,床位数以 8 〜 10 张为宜, 超过 12 张床位应另设 ICU ,否则将影响其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